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中國傳統民間故事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8W

中國傳統民間故事多篇

經典民間故事 篇一

山谷裏,住着母子兩人。他們的生活,全靠兒子賣柴度日。有一天,少年砍柴砍累了,躺在石頭上歇息。仰頭看見一棵樹上,掛着一隻他從來沒有見過的果子。少年摘下來吃了,只覺得嘴裏甜絲絲、香噴噴,不一會地便睡着了。

當他醒來的時候,好象聽見樹上有兩個人在談話。一個是尖嗓門,一個是啞嗓門。尖嗓門説:“扎卡!扎卡!老兄,好久不見啦!”啞嗓門説:“我們的國王耳朵痛,咕咚!請了許多喇嘛唸經,咕咚!屋頂上扔了很多‘刀瑪’,咕咚!我們天天舉行宴會呵,咕咚!”尖嗓門又説:“扎卡!扎卡!國王的病好了嗎?扎卡!”啞嗓門笑着説:“這些個喇嘛,都是大飯桶,咕咚!只會哄騙國王,哪裏曉得治病,咕咚!其實國王的耳朵,並沒有什麼病,只是鑽進了一隻大蜘蛛,咕咚!只要在國王身邊,擺一口大水缸,在水缸上輕輕敲鼓,蜘蛛聽見鼓聲,以為是春雷響了,便會爬出來;看見銅缸,以為到了水邊,便會抽絲結網。這時候,只要把蜘蛛絲拉斷,國王的耳朵就不痛了,咕咚!咕咚!”

少年感到十分奇怪,這兩個人怎麼站在樹上聊天呢?睜開眼睛一看,樹上根本沒有人,只有一隻花喜鵲,一隻黑烏鴉,兩個談得正高興。少年想:“是不是我吃了那隻果子,就能聽懂鳥兒説話?無論如何,我要到城裏去一趟,看看烏鴉的話是真是假?”

少年回到家,對母親説;“阿媽,明天我想到城裏看看。”阿媽説:“孩子,你一天不砍柴,咱倆就一天沒糌粑,你跑到城裏去幹什麼?”少年説:“阿媽,千萬不要生氣,等我回來就知道啦!”

第二天,他早早地起來,揣着兩個糌粑團就往城裏趕。半路上,看見前面一個人騎在騾馬上,後面跟着一隻小馬駒。小馬駒邊跑邊城:“阿媽,阿媽,等等我呀!”那匹騾馬呢,也是邊跑邊説;“小馬呀!你自己快來吧!鞍韉上有顆鐵釘,扎得阿媽好痛呀,我要快快跑回家。”少年叫住騎馬的人,把自己聽到的告訴他;騎者開始不相信,下馬掀開鞍子,果然有顆鐵釘。少年也十分高興,因為他不但能聽懂鳥兒的話,也能聽懂牲口的話。

進城以後,少年直奔國王的住地。他看見宮門關得緊緊的,便使勁槌打。過了很久,鐵門才拉開一條手指寬的縫隙,武士在裏邊吼道:“今天國王病重,誰來也不開門。”少年説:“大叔,讓我去瞧瞧國王的病吧!別看我年紀小,説不定能把國王治好呢!”

武士帶着少年,來到國王病牀旁邊。他看了看國王的病情,的的確確跟烏鴉講的一模一樣。便吩咐傭人,擺上水缸,敲起皮鼓,不到一頓茶的功夫,從國王的耳朵裏,爬出一隻大紅蜘蛛。少年扯斷蛛絲,在國王耳朵裏,塗上一點酥油,塞上一點羊毛。國王立刻感到周身舒暢、百病全消,十分高興地説:“孩子,你在深山砍柴,為什麼知道國王我耳朵痛呢?為什麼知道我耳裏有隻大蜘蛛呢?從哪裏學到引出蜘蛛的妙法呢?”

少年想:如果説是烏鴉説的,國王一定不會相信。便説:“我在山上砍柴的時候,兩位美麗的仙女告訴我的。”國王更加高興,送了他不少金銀、布匹和牛羊。

少年回到家裏,把國王獎賞的東西,統統交給阿媽,同時講述了給國王治病的經過。阿媽埋怨道:“孩子,這是件好事,你為什麼瞞着我呢?”少年説:“阿媽,您不是常説,辦事要牢靠嗎?昨天,我還不知道烏鴉的話靈不靈呢?”

中國傳統民間故事 篇二

承德避暑山莊的正前門,有一座神奇的紅照壁。據説,人們在壁前跺跺腳,然後將耳朵貼在牆上,就能聽見牆壁裏有“嘰嘰嘰 ”的叫聲。早晚清靜的時候,這叫聲就更真切,相距十步也可聽清。紅照壁裏怎麼會有雞叫聲音呢?當地人説這是雞冠山的金雞在裏面叫。

雞冠山,在避暑 山莊東南20公里處,遠望整個山嶺好像金雞的身體,山頂之上, 五根粗大的紅色巖柱,一字排開,參差而立,構成了雞冠的雄姿。

説起雞冠山,它有一個神奇的傳説:200多年前,雞冠山下住着一個老漢,每天晚上他都聽見後山上有“嘰嘰嘰”的雞叫聲,可是一到白天卻怎麼也看不見有雞出現。老漢感到非常奇怪,一天晚上,明亮 的月光下,他順着雞叫的聲音 摸索着向前尋去,突然 在一個小山洞前, 發現了黃燦燦的老母雞,領着一羣金黃的小雞在歡快地尋找食物。老漢 看到這羣可愛的雞,十分高興。他也不去驚動它們 ,每天 把省下來的小米,到小山洞 前,供雞食用。天長日久,這羣雞就和老漢 成了朋友。一天, 來了一個客人,住在老漢 家裏。正在 這時,朝廷下達 命令,要老百姓到熱河給皇帝修建行宮,老漢 臨走前,便把餵雞的事委託給客人,並囑咐客人不要驚動它們。誰知這個客人是個貪得無厭的小人。當他給雞送米的時候,發現這羣雞不是普通的雞,而是一羣金雞。他看到有利可圖時, 貪心發作,把老漢的話忘得一乾二淨。一天晚上,他偷偷地躲在山洞 旁邊,正當母雞領着小雞出洞尋找食物 時,他猛地撲向老母雞。小雞一驚都趕快跑回洞內,只有母雞來不及回洞,就一口氣到了熱 河行宮的麗正門前的紅照壁,老漢正在砌壘照壁 ,忽然看見母雞驚皇飛來,知道它一定遇到了不幸的事,就立即把老母雞保護起來。從此,金雞就在紅照壁 內“嘰嘰嘰”地叫着,與老漢 砌牆、雕磚,打石的聲音相呼應。現在,許多國內外的遊客到避暑山莊遊覽時,總想聽聽紅壁照中的金雞叫聲。像北京天壇迴音壁一樣,它給這座離宮增添了神祕的色彩。

至於雞冠山的那個石洞,人們稱它為“金雞窩”。在雞冠山南側和東北側的山谷中,各有一根60多米高的淡紅色石柱,人們説那是雞腿。巨大的身軀,鮮紅的雞冠,兩 條堅實筆直的雞腿,金雞的形象活靈活現地展現在人們面前。每當明月高照,雞冠山的影子便 會清晰地映在山下20裏外的山莊田野之上,從而構成一幅“雞冠 掛月三千丈”的雄偉壯麗的畫面,給人以美妙的想象。

經典民間故事 篇三

民間流傳的故事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民間傳説,它以戲劇、歌謠、詩文、説唱等形式,廣泛流傳,可謂家喻户曉。相傳秦始皇時,勞役繁重,青年男女範杞梁、孟姜女新婚三天,新郎就被迫出發修築長城,不久因飢寒勞累而死,屍骨被埋在長城牆下。孟姜女身背寒衣,歷盡艱辛,萬里尋夫來到長城邊,得到的卻是丈夫的噩耗。

她痛哭城下,三日三夜不止,城為之崩裂,露出範杞梁屍骸,孟姜女於絕望之中投海而死。從此,山海關被後人認為是“孟姜女哭長城”之地,並在那裏蓋了孟姜女廟,南來北往的人們常在這兒灑下一掬同情之淚。廟中有楹聯這樣説:「秦皇安在哉,萬里長城築怨;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銘貞。」孟姜女哭崩長城的故事,反映了秦代徭役對百姓所帶來的深重痛苦。也有的認為該故事出自戰國時期。

據説廟東南4公里處兩塊露出海面的礁石便是孟姜女的墳與碑,而廟後巨石上的小坑,為孟姜女望夫所踏足跡。所以石上刻有“望夫石”3個大字。廟內殿門兩側還有一副非常有名的對聯“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雲長長長長長長長消。”“朝”、“長”兩字按漢字不同讀音才能讀出有幾種不同的意義。 孟姜女哭長城的傳説在民間廣為流傳,其夫範喜良(衞輝人)被魏王徵召修築長城(今衞輝與輝縣交界的戰國長城)勞累而死,埋於長城之下。孟姜女尋夫哭至衞輝池山段長城,感動天地,哭塌長城,露出丈夫屍骨。至今在衞輝池山鄉歪腦村一帶還流傳其故事,山上能見到孟姜女哭塌長城的淚滴石。新鄉市區有孟姜女河,孟姜女路,孟姜女橋等名稱。

中國傳統民間故事 篇四

姜子牙冰凍岐山

當年武王伐紂,雙方鏖戰,僵持不下。商朝聞太師命令青龍關總兵張桂芳率領十萬兵馬浩浩蕩蕩來到西岐。不料與姜子牙交戰幾番,均慘敗而歸。

聞太師聞訊,大吃一驚。正愁眉不展之際,忽然想起自己跟隨金靈聖母學藝時,認識了許多道友,便從九龍島請來王魔、楊森、高友乾和李興霸四位道友,為商軍助戰。

子牙得知敵軍叫戰,便帶着金吒、哪吒出來迎戰。幾個人殺在一起,子牙祭起打神鞭,打得高友乾一命嗚呼,靈魂去了封神台。楊森大叫着直奔子牙,不曾想被金吒用遁龍樁困住,一劍將他斬為兩段。王魔要害子牙,金吒精神抖擻,結果了他的性命。

第二天,子牙帶眾將出城討戰,張桂芳出戰,眾將將他圍在中間。子牙又命金吒去戰李興霸,二人殺在一起,子牙剛要祭起打神鞭,李興霸一見,趕緊騎着猙獰,騰雲駕霧逃走了。哪吒見李興霸逃走,登輪直取張桂芳,張桂芳見不能走脱,就掉轉槍頭,往自己的咽喉一刺,靈魂也奔了封神台。

再説李興霸逃脱後,來到一座山上,遇見一個道童,這個道童是普賢真人的徒弟木吒,他是奉師命下山輔佐子牙的。當他得知眼前這個道人是李興霸時,就拔出“吳鈎”寶劍,一劍刺死了李興霸。然後,借土遁來到了西岐城。

聞太師接到軍報,十分着急,與眾將商議後,決定派左軍上將軍魯雄為帥,費仲和尤渾隨同,一起率軍出征。當時正值夏末秋初,天氣酷熱,三軍將士鐵甲在身,行路非常困難,個個汗流浹背。

魯雄率領人馬日夜兼程出了五關,到西岐山救援

姜子牙得到消息後,派南宮适、武吉帶領五千人馬前往西岐山安營,封鎖路口。兩家人馬對陣安營,小心防備。西岐軍在山頂上,暑熱難當。魯雄卻把人馬駐紮在茂林深處,十分涼爽。商兵見西岐人馬紮營在山上,都笑周兵自取滅亡。

姜子牙命令武吉在營後築了一個三尺高的土台,並派人將棉襖等發到每個士兵的手裏,士兵都不得其解。

晚上,子牙作法,不一會兒,西岐山颳起大風,一刮就是三天,後來竟下起了大雪,眼見地凍天寒,魯雄和費仲、尤渾三人無計可施。而西岐將士都穿上了棉衣禦寒。

空中的陰雲散後,露出太陽,光照大地。天氣驟熱將積雪都化成了水,往山下衝去,子牙一見,忙又作法,西岐山又颳起了寒風,將雪水都凍成了冰。許多商兵都凍死了,魯雄、費仲、尤渾三人被凍在了中軍帳中,渾身瑟瑟發抖。刀斧手走上前鑿冰破門,將這三人抬出,押到了子牙的面前。子牙再次作法,把西岐山的冰都化了,未凍死的商兵潰不成軍,四散奔逃。

姜子牙冰凍岐山的故事從此在民間流傳下來。

中國傳統民間故事 篇五

人蔘老頭

從前有個地方叫花鞋溝,溝口有個糧户姓楊,是個大佔山户,前溝後坡上的人家全是他家佃户。他家還開燒鍋和粉房,淨喝窮人的血。

這年秋天,七月十五那天清早,楊財主讓趕車老闆老王套車往山外送貨,由楊家少財東掌包。預定當天就得趕回來。兩人晃晃搖搖裝上一大車就奔縣城去了。

這天正是集日,集上人山人海,可熱鬧啦!酒館、飯館門前掛着通紅的雙幌,説書館裏坐得水泄不通,野台子戲鑼鼓敲得通通響;道旁擺的攤子,有賣瓜果梨桃的,有賣婦女用的紅頭繩、綠綵線和小孩玩的泥娃娃的;還有活蹦亂跳金翅金鱗的大鯉魚。

這天兩人到城,賣了貨,楊家少財東就和一羣狐朋狗友到飯館大吃大喝起來,直到喝得爛醉如泥,躺到客店裏,睡得像條死狗一樣。

車老闆老王,是個老實巴交的人。他記起老財東曾囑咐他當天趕回,一看天色不早,少財東還醉得不成樣子,心想他反正也常常在外閒逛,就一個人趕着空車往回走。

老王趕着大車,出城約四、五里地,就看到前面有個老頭。這老頭上身穿着白洋布小褂,下身穿着條黑單褲;頭上疏朗朗的幾根白頭髮,攏在一起,在腦後紮根小辮,還繫條紅頭繩,離老遠就紅得耀眼。他身上背個小包袱,手裏拄根枴杖,精精神神地正往前走。一回頭看見後邊來車了,就跟老王打招呼:

“趕車的大哥,你是哪的車呀?”

“老大爺,我是花鞋溝的車。你老上哪去呀?”

老頭説:“咳,我去趕集來的,現在是往回走。人老了,腿腳也不聽使喚了!”

老王一看這老大爺歲數確實不小,背個包袱,累得氣喘吁吁的,就説:“你老人家住在哪呀,上車吧,我送你老回去。”

老頭説:“咱們本是一條路,我的住處離你們東家也不遠,可我不能白坐車呀,你出個價吧,我好上車。”

老王説:“老大爺,你這麼大歲數,別説是同路,就是再遠點也得把你送到家呀!快上車吧,怎能要錢呢!”説着停下車,把老頭一拉,就上了車。

從縣城到花鞋溝有四、五十里,快黑天的時候才到花鞋溝口。老王説:“天黑了,溝里路不好走,深一腳淺一腳的,你老到我們夥計屋子歇一宿,明天再走吧!”

老頭笑着説:“謝謝你吧,我家也離這不遠了。你看我就住在溝裏。”老頭邊説邊指着砬子。

老王心裏直納悶:我常常到溝裏去給東家辦事,溝裏幾户人家我都認識,怎麼這些年從沒看見過這個老頭呢?

老頭像是看透了他心思,就笑着説:“咳,我整年不出門,就七月十五這天趕一趟集,你哪能認識我呀!”

老王一想也對,溝裏有不少人成年蹲在溝裏,一年才下一趟山,辦點米糧、油鹽,自己哪能都認識呢!

這時老頭説:“你這位大哥,給你車錢你不要,趕明個你到我家去吧,離這不遠,在溝掌上,孤單單—間小房就是我家。實不相瞞,我家還有幾畝參,你去挖着使吧。你記住,只別挖中間那棵。”説完,老頭往下一跳就下車了。老王一舉鞭子,牲口往前一竄,老王再一回頭,老頭已經不見了。

老王一回來,幹這幹那,一天忙得腰困身乏,把老頭的話也就忘了。

過了好些日子,老財東又要打發他出山,他這才突然想起白鬍子老頭來。心想,不知他有什麼油、鹽、粗布要捎沒有?他家既然在溝掌上,路不遠,串個門看看他老人家也好。當天幹完活,沒吱聲就上溝裏去了。

他來到溝掌上,兩邊是立陡的砬子,一看,哪裏有什麼房子,就見在砬子後面,有三塊石頭撐在一起,倒有點像個窩棚,前邊好大一片棒槌,紅榔頭都有拳頭大,當中的一棵長得又粗又高,火紅火紅一團棒槌籽,足足有冰盤大小。

老王這才明白,原來是人蔘老爺爺幫襯自己來了。他謹記住老頭告訴他的話,沒挖中間那棵大的,還給它培培土,把雜草拔了。只從旁邊挖了幾苗四品葉、五品葉。

老王回到楊家粉房,找着楊財東,就説:“財東,這些年我給你當驢當馬,我幹夠了,不想幹了。”

楊財東一聽車老闆不幹了,就嘿嘿冷笑,説:“窮鬼,你好大的口氣,離了你楊大爺家,誰給你頓飯吃?”老王也沒理他,回到夥計屋子,和大夥告別,卷好鋪蓋卷,背上棒槌包子走了。

老財東後來打聽到了老王得棒槌的事,氣得把兒子臭罵一頓:“這筆大財,眼看讓窮鬼得去,那天你要是跟車回來,還有他的份嗎?”少財東不敢吱聲,心裏直暗暗埋怨自己,不該多貪了幾杯,誤了大事。就對他爹説:“不要緊,那老頭子不是説他每年七月十五下山趕集嗎?我明年去堵他,跑不出咱們手心。”

轉眼就是第二年秋天,又來到了七月十五。老財東早幾天就打發兒子一個人套車去趕集。

少東家來到縣城,住到客店裏,整天從早到晚街上逛,東瞅西望,找白鬍子老頭。七月十五那天是正日子,集上人山人海。少財東照例又到街上去找白鬍子老頭。剛走到東城門邊,就見來了個老頭。長相、打扮和老王遇見的那人一模一樣。漂白的頭髮,腦後耷拉條小辮,紮根紅頭繩,直晃眼睛。他背個包袱拄個枴杖,顫悠悠地往街裏走。少財東一見,不敢怠慢,連忙跟在後邊就追。只見這老頭一會兒到攤子上買鮮貨,一會兒鑽到人羣裏去看野台子戲。看了一氣,戲看夠了,又擠出來。就這樣東一頭西一頭,把少財東累得滿頭大汗。眼瞅天就到晌午了,少財東又餓又累,心裏頭暗罵:你這老雜種,害得你少爺滿街跑着攆你,等着瞧吧!正在這時,就見老頭進飯館去了。少財東也跟進去,在老頭身後坐下,跑堂的給老頭端來一碗豬肉墩粉條子,一碗粳米飯,老頭就吃起來,少財東這時才放了心。看老頭快吃完了,他就先起身,回到店裏把大車套好,駕上五個頭的大馬車,一溜煙地趕出城去。他一出城門,就見老頭拄杖在前邊走,少財東不等老頭開口,就喊:

“喂,老大爺,你不是上花鞋溝嗎?坐我的車吧!”

白鬍子老頭一聽有人喊他,就站在道旁,看着少財東説:“那敢情好啦,你要個價吧,我好上車。”

少財東忙着送上個笑臉:“老大爺,説哪裏話,自家的車,還能要錢嗎?”

老頭説:“好吧。”就上車了。

少財東平日光知道喝酒、賭錢、躺在炕上抽大煙,哪幹過這種累活,加上一頭晌在街上跟白鬍子老頭轉圈,累得昏頭炸腦的,心裏不知窩了多大無名火。他一邊趕車,一邊盡在牲口身上出氣,大鞭子“叭、叭”地抽到牲口身上,一路上罵罵咧咧的,直到傍黑時,才好不容易到了花鞋溝口。他也假意讓老頭到家住一宿,老頭説:“不啦。”臨走時老頭説:“給你車錢也不要,沒別的,我家園子裏還有幾苗參,你明天去挖吧。”又囑咐他千萬別挖中間那棵大的。

這夜,財主爺倆樂得一宿沒閤眼,好容易盼到天亮,少財東揹着參兜子就進溝了。果然像老王説的那樣,在溝掌砬子後邊,有個三塊石頭搭的窩棚。前面通紅一片棒槌,中間那苗,足有一人高,紅榔頭通紅老大。楊少財東一看可樂壞了,牙根咬得嘎叭嘎叭直響,心想:你不讓我挖大的,我偏挖你大的,先挖大的,後挖小的,大小一齊挖!全給你包園!想着就去挖中間那苗大的。他開開盤,閃開土,一看,那個樂就不用提了,盧頭像鵝蛋般粗,肩膀老寬。這時,就覺着參秸子一晃悠,他的手一哆嗦,只聽“撲嗤”一聲,一刀把棒槌肩膀砍破了。這下他可傻了眼,一看,棒槌皮裏邊包的全是豬肉、粉條、粳米飯。他用索撥棍一撥拉,只見豬肉仍是一片一片、粉條也是一根一根的。這些東西,正是白鬍子老頭在飯館裏吃的飯菜,一點不差,是他親眼看見的。這時他才知道是上了白鬍子老頭的當了,趕忙轉身想去挖那些小的,一看也都沒了。只得到一塊一寸多高的半截棒槌皮。

老財東、少財東連憋氣帶窩火,也沒敢去賣棒槌皮。因為老輩人常説,好心眼的人能挖着棒槌,心眼不正的就挖着棒槌皮。黑心人只能挖着半截爛棒槌皮,讓別人知道了,豈不是一場大笑話。

爺倆幾乎窩出一場大病來。從那以後,再不敢去堵人蔘老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