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蘇軾的傳説故事(新版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49W

蘇軾的傳説故事(新版多篇)

蘇軾的傳説故事 篇一

大宋神宗年間,時逢大考,大學士蘇東坡被朝廷指定為大主考官,為國家選拔人才。

東坡學士與其父蘇洵、弟蘇轍,在當朝號稱三蘇,詩、詞、文章名冠全國,其中蘇東坡更為出類拔萃。這次擔任主考官,東坡學士心想一定要盡心盡力,為國家選拔棟樑之才,不負聖恩。

兩榜過後,蘇恆、李俊山、常玉林由於文章出眾,被東坡學士分別取為一二三名進士,東坡學士將名單和文章一同交與神宗皇帝。神宗看過以後,心裏十分高興,三篇文章寫得實在是太好了,在神宗看來,簡直是分不出高低來。

在這關鍵時刻,朝廷上下突然謠言四起,説什麼蘇恆乃是蘇東坡遠房子侄,論文章不在李、常二人之上,只是因為是蘇家之後,蘇東坡筆下有私,才被選為第一名。謠言很快就傳到了神宗皇帝的耳朵裏。宋神宗本來就生性多疑,聽到這種謠言後,他心想:三篇文章在我看來,不分上下,也不知蘇學士是怎樣給他們分出名次來的。後來他定心一想:這也不難,待來日點狀元之時,我再考他們一下,不就清楚了嗎?不過,我還是先把蘇學士喊來問一下情況再説吧。

於是神宗傳旨,宣蘇東坡後殿見駕。蘇東坡奉旨來到後殿,行罷君臣大禮,問道:“不知聖上宣臣有何事?”神宗答道:“蘇愛卿,朕看罷三名進士的文章後,深感欣慰,我大宋朝出了三位如此有才華的棟樑之才,真是國之大幸也。但朕看了三篇文章,文字工整,文章錦繡,難分上下,不知愛卿是怎樣給他們分出名次來的?”

蘇東坡何等人物,當朝文淵閣大學士,大宋朝的人尖子,當時的謠言他也聽到不少,但他對謠言嗤之以鼻,不屑一顧。這次經神宗皇帝一問,心裏想到:看來皇帝對我也起了疑心。於是,蘇東坡對皇帝言道:“聖上,據臣看來,三位的文章也實是各有千秋、不分上下,不過臣根據他們三人交卷先後來決定名次。蘇恆最先交卷,説明其思路敏捷;李俊山次之;常玉林又比李俊山晚交半盞茶的工夫。將來為官,為國家效力,為百姓辦事,思路敏捷,辦事果斷之人,當然要委以重任,這就是臣決定名次的根據。

神宗皇帝聽了,覺得很有道理,就對蘇東坡言道:“蘇愛卿,來日點狀元之時,我想對三位進士小考一番,不知合適否?”東坡答道:“臣選拔人才,是為國出力,如今聖上想要試他們一下,也是順理成章之事,有啥不合適的?何況他們三位還須聖上欽點後,才可詔告天下,方能委以重任。”

到了點狀元這一天,上朝後,神宗傳旨宣三位進士上殿。三位上殿後,先行君臣大禮,三呼萬歲,神宗降旨,殿前賜座,文房四寶伺候。神宗對三位進士道:“三位愛卿文章錦繡,才華出眾,今我出一上聯,看三位誰對得更妙。”於是神宗提筆在三張白紙上分別寫上一行字,太監把三張紙分別送與三位進士。第一名蘇恆拿過紙來看了一眼,提筆刷、刷、刷在紙上寫好下聯,交與太監。太監接過後,交與神宗皇帝,神宗看過後,點了點頭,放在龍案上。

第二名李俊山,接過紙來,看過後略微思索了一下,提筆寫了下聯,太監拿起交與神宗,神宗皇帝看後,又是點了點頭。

第三名常玉林,拿起紙來看過後,一時想不出佳句來,也怕寫得太俗讓皇帝小看,正在這時,只聽遠處“當”的一聲,原來是遠處寺廟裏的鐘聲。常玉林聽了,心想有了,馬上提筆在紙上寫了下聯,交與神宗,神宗皇帝看了後,哈哈大笑,把三張紙交與太監,太監拿着讓文武百官們觀看。眾人看了,暗暗稱奇。原來神宗皇帝的上聯是“八刀分米粉”,三位進士的下聯相同,都是“千里重金鐘”鍾字繁體為鍾 。

只見神宗皇帝對眾文武道:“文章對聯雖都一樣,但思路快慢稍有差異,將來為官,當然要以思路敏捷者擇優委以重任,”又對蘇恆言道,“蘇愛卿文章出眾,思路敏捷,當列今科榜首。不知蘇愛卿是哪裏人氏?”蘇恆站起身來抱拳答道:“祖居河北高陽。”

這一問一答,就使蘇恆是蘇東坡遠房子侄的謠言不攻自破。蘇東坡聽了心裏暗自感激神宗皇帝,東坡學士心想:“我蘇家祖籍四川眉縣,誰人不知,哪個不曉,哪裏會有遠房子侄遠居河北?這造謠者也實在可惡。”

只見神宗皇帝降旨道:“大學士蘇東坡,為國選才,盡職盡力,官升三級,賜錦緞百匹,俸祿歲加百石。”

神宗帝御筆欽點,狀元蘇恆,榜眼李俊山,探花常玉林,明日起騎馬遊街,誇官三日,發佈皇榜,詔告天下。

猜你感興趣:

蘇軾的故事 篇二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崩雲,驚濤裂岸,捲起千堆雪。……”

這豪邁雄放的詞,出自北宋著名文學家蘇軾的詞《念奴嬌?赤壁懷古》。蘇軾的詞一經出現,就一掃北宋詞壇一百多年的靡麗風氣,開創了一代新詞風。他創立的宋詞豪放派,大大拓展了詞的表現方式和內容,打開了宋詞健康發展的新局面,使詞終於成為一種與詩一樣流芳百世的文學體裁。

蘇軾是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他和父親蘇洵、弟弟蘇轍,都還是北宋時的著名散文家,都名列“唐宋八大家”。後人把他們父子三人合稱為“三蘇”。

蘇軾二十一歲那年,和弟弟蘇轍進京考試,結果兩人同時考中了進士。

當時,主考官是歐陽修,他一心想選拔一些有才能的讀書人。他在試卷中看到一篇論文,題目是《刑賞忠厚論》,寫得非常精彩。他本想把這個考生定為頭名,但疑心是自己的門生曾鞏寫的,怕別人説長道短,就定為第二名。直到發榜以後,他方才知道原來這篇論文是眉山來的應試青年蘇軾寫的。

蘇軾考取以後,去拜見主考官歐陽修。歐陽修與他交談了好一會兒,更加喜歡這個才華橫溢、氣度不凡的青年了。事後,他感歎地對人説:“蘇軾這青年可説是善於讀書,善於用書了,將來他的文章一定獨步天下。”又説:“我應該趕快退避,讓他出人頭地。”“出人頭地”的成語就是這麼來的。

人們聽到了歐陽修這番話,開頭很不服氣。後來,大家看到了蘇軾的詩文,不得不信服了。

蘇軾考上進士以後,開始做官了。王安石變法期間,他接連兩次上書朝廷,認為變法有問題。當時,正是王安石當政。蘇軾不願留在京城,就請求去外地做官。

蘇軾為官,很關心百姓的疾苦。他曾在徐州、湖州、杭州等地當過地方官。每到一地,他總要為當地百姓辦一些好事。

他在徐州的時候,黃河在澶州決口,洪水滔天,淹了很多州縣。大水很快衝到了徐州,徐州百姓慌了手腳,富人紛紛出城逃命。蘇軾擔心富人一跑,民心動搖,就對富人説:“有我太守在,決不讓洪水進城!”

把人心安定以後,蘇軾請官兵一道抗洪,築了一道長堤。大雨日夜不停,洪水不斷上漲。蘇軾在城頭搭了一間小屋,日夜住在裏面,指揮抗洪,即使經過自己的家門,也不回家探望。他派官吏分段防守,終於保住了徐州城。

他在杭州的時候,發現西湖淤塞。他奏報朝廷,疏浚西湖。他用了二十萬民工,深挖河牀,用挖出的泥,築成一條長堤,這就是著名的蘇堤。

長堤築成了,蘇軾又命人在堤上種植芙蓉、楊柳。這一來,西湖的景色更美了,簡直像一幅圖畫。他曾寫了一首詩,形容西湖在晴雨兩種不同天氣中所表現的不同風光: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粧濃抹總相宜。這首詩第一句寫晴時的水,第二句寫雨後的山,寫出了晴雨時的不同景色。三、四兩句把古代美女西施(西子)來比西湖,説不管她如何打扮,總是那麼美麗動人。這首優美的小詩,歷來被認為是歌詠西湖的最優秀的作品之一。這以後,人們又把西湖稱為“西子湖”了。

蘇軾一生做了四十來年的官,在朝廷中和地方上擔任過各種官職,但他在政治上始終不怎麼得意,經常遭到排擠打擊。他曾經多次被貶官。有一回,他還遭人誣陷,被押到京城,在大牢中關了上百天。他在晚年還被貶逐到昌化軍(今海南儋縣)。他在那裏住了三四年,好不容易恢復官職,遷還內地,第二年(公元1101年),這個六十六歲的老人就在常州病死了。

蘇軾是一個才華橫溢的大文豪。前面説到,他的文章名列“唐宋八大家”。當時,歐陽修非常讚賞他的文章。宋神宗尤其愛讀他的文章,進餐時,侍奉的人送上飯菜,神宗卻讀得忘了用餐,口中還連聲稱讚説:“天下奇才!天下奇才!”那時的讀書人對他崇拜得不得了,把他的文章作為學習的範本。他們説:“蘇文熟,吃羊肉;蘇文生,吃菜根。”

蘇軾一生留下了四千多首詩。他詩思敏捷,詩寫得又快又好。有一回,他從老家去京城,坐船沿江東下,途中詩興勃發,一下子寫了四十多首。他的不少詩作都很出色,如“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就富有哲理,已成為人們傳誦的名句。

蘇軾還是個大名鼎鼎的書法家。我國古代楷書最重要的流派有“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蘇(軾)”等,在宋代,最著名的書法家有“蘇(軾)、黃(山谷)、米(芾)、蔡(襄)”,蘇軾都列名其中。直到現在,還有人寫他的書體。

蘇軾也是一個很有成就的畫家。他善於畫枯木怪石,自成一體,傳世的不過兩三幅,已都是稀世奇珍了。他自己評價他的畫説,有一幅《寒林竹石》,“已入神品”。

説起來你也許不信,蘇軾還通曉醫藥學。後人把他這方面的論著和大科學家沈括的醫藥書合在一起出版,稱為《蘇沈良方》。

蘇軾可真是一個多才多藝的人啊!

蘇軾的故事 篇三

出人頭地:

蘇軾參加科舉開始時,書寫了一篇極為精彩的案卷。當時的主審官歐陽修對此十分欣賞,但當時案卷都是密封的,無人知道答題人是誰。歐陽修覺得這份答案的文風與自己的弟子曾鞏很像,為了避免他人説自己徇私舞弊,就將蘇軾的案卷排在第二。開榜後,知道作者是蘇軾的歐陽修悔恨不已,對蘇軾十分慚愧,而蘇軾的大度也十分對歐陽修的脾氣。於是歐陽修收蘇軾為弟子,並説了一句:“如此俊才,真應該出榜於人頭地”。

蘇軾的故事 篇四

吟詩赴宴:

蘇軾在去京城赴考的時候,被幾個相同年紀的讀書人看不起。於是他們擺下酒宴,邀請蘇軾來,打算藉機戲弄一番。蘇軾受邀後,立刻動手前去赴宴。在宴會開始之時,有人提議用行酒令將餐桌上的食物單獨食之。意思就是引用歷史人物搭配相關事蹟,還必須與菜的主材相呼應,這樣就能單獨吃一份菜。於是眾人紛紛出口成章,有人説“姜子牙渭水釣魚”,有人説“秦叔寶長安賣馬”,還有人説“諸葛亮隆中種菜”。六人先後將菜全部搶完之後,蘇軾説了一句:“秦始皇吞併六國”,將他們面前的菜全部端到了自己的面前,六人無言以對。

蘇軾的故事 篇五

蘇軾讀書的故事

自幼聰明過人的蘇軾七歲知書,十歲能文,常常出口成章,發言為詩。許多年長的人都來蘇家向小蘇軾請教學問,漸漸蘇軾的名聲就傳出去了。

聽多了眾人的誇獎,再加上自家書房中已經找不到沒讀過的書了,蘇軾漸漸驕傲起來,他覺得自己從先秦諸子百家到漢代大賦、唐代詩歌都很精通,可以説到了“學富五車”的程度了。在這種自滿的情緒的支配下,他得意洋洋地在自己書房掛了一幅自己寫的對聯:

識遍天下字,讀盡人間書

就在小蘇軾驕傲自滿的時候,發生了這樣一件事。一天,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人拿着一本書來上門求教。他對小蘇軾説:“我問了好多文人,但他們都説不認識這本書上的字。聽説你博學多識,大家都把你叫神童,你肯定認識,所以我走了好多路專門來找你,希望能得到你的幫助。”蘇軾一聽很自信地接過老人手裏的書,心想:“不就是字嗎?我肯定行!”但他翻開書看了一會兒就呆了,這本書不但沒看過,就連名字都沒聽過,而且書中有很多字他根本就不認識。這一刻,他明白了人外有人的話的意思了。對着老人滿含希望的眼睛,他只好慚愧地搖了搖頭。

通過這件事,蘇軾覺醒了,覺得自己需要學習的知識還有很多,以前那麼驕傲實在不應該。他又想起自己作的那令人臉紅的對聯,於是蘇軾連忙回到書房,準備扯下來。但就在動手的一瞬間,他忽然停住了,只見他略一思索,拿來筆墨,在上下聯的前面各加兩字,然後端詳一番,滿意地攤開書本又發憤用功去了。這一切都被站在窗外的母親看得很清楚。於是她來到書房,只見對聯變成:

發憤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

母親微笑着點點頭。

蘇軾從小就是這樣,在學問上嚴格要求自己,如果有不合適的地方一定會提出來,即使對方是老師,也會直言不諱。正是從小養成的這種認真對待學問的好習慣,成就了他在文壇上的地位,也讓他受用終生。

蘇軾的故事 篇六

唐宋八大家,又稱唐宋古文八大家,是中國唐代韓愈,柳宗元和宋代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歐陽修八位散文家的合稱。其中韓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運動的領袖,歐陽修、三蘇等四人是宋代古文運動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鞏是臨川文學的代表人物。他們先後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詩文發展的陳舊面貌煥然一新。

蘇軾是其中之一,蘇軾就是蘇東坡,是我國宋代大文豪。説起蘇軾大家並不陌生,都知道他才識淵博為人闊達。曾寫下赤壁賦——“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名篇!

有個叫佛印的禪師,是蘇軾的一個好友,他德高望重,佛學精湛。蘇軾受他的影響也學了些禪道。

一次蘇軾和這位老友比試坐禪。佛印欣然答應。蘇軾坐了許久微微張開眼朝佛印看了看,然後滿懷大笑。佛印問道:“你為何發笑?”

蘇軾答曰:“我現在看你就像一坨牛糞!”

佛印不作聲,問道:“那你可知現在我看你像什麼?”

蘇軾回答道:“不知道!”

佛印回答:“我看你現在像一尊佛!”

蘇軾聽完哈哈大笑,比先前笑的更歡了,回到家中還大笑不止。他妹妹蘇小妹見哥哥如此發笑不知何故,問道:“什麼事笑的如此之歡?”

“今天我和佛印比試坐禪,我看到佛印的樣子説他像一坨牛糞!結果佛印看到我的樣子他説我像一尊佛!虧他還是佛學大師!哈哈哈…”蘇軾説完仍是大笑。

“哥哥,虧你還笑得出來!你就是比不過人家!你輸了!”蘇小妹説道。

“我哪裏輸了?”蘇軾不解的問道。

“你看人家像一坨牛糞,説明你當時的心裏想的就是牛糞;而佛印説看你像一尊佛,説明他心中想的是佛!禪學高深你還差的遠呢!”蘇小妹説道。

蘇軾聽後想了想覺得有理,從此以後更加用心向佛印學習禪道。

善惡本事同根,所謂一念成佛,一念成魔就是這個道理!

任何一門學問皆有他的道德高深之處,如果不明其理,只是妄加推斷,憑一己之力實在太過於牽強。所悟出的道理也不過凡塵爾爾,實難端上大雅之堂。只有靜心悟道,理會本意,從根本出發,方可體會出天地大道,禪道高深!

心靜則寧!不受凡塵事物干擾,寧靜以致遠,才能打開心靜,向更加廣遠的方向發展,拓展自己的視野!

人本該如此!不必為那凡塵瑣事擾亂心智,向更高深的學界進軍!

蘇軾的故事 篇七

錯改菊花詩

常言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作為大學士、才高八斗的蘇軾偏偏與“學富五車”的王安石狹路相逢,能夠説二人之間是“有緣無分”,一齊共事,同在朝廷,但政見不一,王安石主張革新變法,要快變,以摧枯拉朽之勢創造一個新世界,而蘇軾覺得時局需穩,改革要慢慢地來,二人引起了朝廷的政治分野。不巧的是,恰在這時蘇軾錯改了王安石的菊花詩。

馮夢龍的《警世通言》中記載了蘇東坡續錯王安石詩的故事,説的是蘇東坡有一次去相府拜見王安石,剛好王安石不在,卻見案上有詠菊詩,只寫下頭兩句:“西風昨夜過園林,吹落黃花滿地金。”蘇東坡看了暗自好笑,他認為菊花殘謝後不會凋落花瓣,因此才會有詩人説“墮地良不忍,抱枝寧自枯”。於是他按照原韻,續寫了兩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説與詩人仔細吟。”蘇東坡寫完等了一會兒,見王安石還沒回來就走了。王安石回到那裏,看了蘇東坡有嘲笑之意的續句以後,覺得蘇東坡的觀察不夠全面。再加上二人政見不和,王安石佔了上風,蘇軾敗北,皇上決定“左遷”蘇軾,往哪裏貶呢?王安石推薦貶到黃州。蘇東坡到了黃州後,一個秋雨飄零的日子,風雨交加之時,蘇東坡與友人在菊園涼亭裏飲酒賞菊,親眼看到了落英繽紛、“滿地鋪金”的情景。這時才知道自己當初批錯了王安石,覺得自己見識不廣。從此,心裏一向愧疚於王安石。

蘇軾的故事 篇八

蘇軾的《定**》,大家都很熟悉了。還有一篇《遊蘭溪》,可能很多人不記得了:

黃州東南三十里為沙湖,亦曰螺螄店。予買田其間,因往相田得疾。聞麻橋人龐安常善醫而聾。遂往求療。安常雖聾,而穎悟絕人,以紙畫字,書不數字,輒深了人意。餘戲之曰:“餘以手為口,君以眼為耳,皆一時異人也。”疾愈,與之同遊清泉寺。寺在蘄水郭門外二里許。有王逸少洗筆泉,水極甘,下臨蘭溪,溪水西流。餘作歌雲:

山下蘭芽短浸溪,鬆間沙路淨無泥,蕭蕭暮雨子規啼。

誰道人生無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

是日劇飲而歸。

大概就是説他前兩天因為去一個叫沙湖的地方看自己買的地,得病了,然後找了個聾啞人看病如何如何,這件事發生於元豐五年三月。説到這裏,可能有人已經想起來了,《定**》前面有一句説明: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

我當時上課看到這裏,是真的笑,笑出聲。

兩件事連起來,我們可以看到蘇軾在三月七號去沙湖看地的時候碰上下雨了,而且沒傘,人家都躲雨,只有他“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蘇軾的故事 篇九

蘇家詩會

蘇軾高中榜眼後,蘇氏三父子加上以三難秦少游而聞名的蘇小妹一家齊聚在花園裏慶祝,蘇軾之父蘇洵命題定以“冷、香”兩個字,每人寫兩句詩,要求都會合當時的情景。為起帶頭,蘇老泉緩步度到花池邊,吟道:“水自石邊流出冷,風從花裏過來香”。少遊站起來摘了瓣馨香臘梅,彈了下手指,曰:“冷字句佚不可知,梅花彈遍指頭香。”小妹也去摘花,少遊要笑他摹仿自己,小妹卻雲:“叫日杜鵑喉舌冷,宿花蝴蝶夢魂香”。説完攤開手掌,一隻蝴蝶已被捏死。女兒特點畢露,大家都齊聲叫好。蘇軾卻用一拂石凳,騎着馬就走,蘇老泉叫道:“我兒,答不出也不好走啊。”話音未落,蘇軾已長聲飄來兩句:“拂石坐來衣帶冷,踏花歸去馬蹄香”!此雖為傳説,可信度不可考,但也能從中窺出蘇軾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