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中外名人勵志故事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65W

中外名人勵志故事精品多篇

中外名人勵志小故事:忍飢讀書的勵志精神 篇一

1946年,餘秋雨出生在餘姚一個普通家庭。他的父親是一位本分的基層公務員,而母親則是一位沒落大家族的小姐。在他出生那天,天上一直下着小雨,因此得名叫秋雨。

餘秋雨的童年是在餘姚縣橋頭鎮(今屬慈溪市)度過的,鄉村的生活簡單、清貧而又快樂。從上海來的母親幾乎是村裏唯一的文化人,在村子裏開辦了一個免費的識字班。兒時的餘秋雨跟在母親身邊玩,竟然也認識了不少字。

4歲那年,餘秋雨背上書包走進了鄉村的國小。國小有一個圖書館,有幾十本童話和民間故事,十分誘人。但幾十本書怎麼能滿足得了幾百名學生呢?老師想出了一個辦法,寫100個毛筆小楷字才可借得一本書。餘秋雨的毛筆字,就是在那時打下的根基。他在回憶那段日子時,曾説:“我正是用晨昏的筆墨,換取了享受《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伊索寓言》的權利。直到今天,我讀任何一本書都非常恭敬,那是從小養成的習慣。”

在餘秋雨11歲的時候,為了能讓他有更好的前途,他們全家借住到上海市區。餘秋雨在上海報考了中學。

中學的圖書館不小,但每天借書都要排長隊,而且想借的書十次有九次都被借出去了。後來,餘秋雨到處打聽,終於知道有一個叫“上海青年宮圖書館”的地方借書比較方便,就立即去申辦了一張借書證。青年宮在江西中路200號,快到外灘了。當時正值困難時期,人們每天都吃不飽。餘秋雨在晚飯後要步行一個多小時才能到達青年宮,走到一半就餓了。當他走到圖書館時,離人家關門已經不到一個小時了。從青年宮圖書館把書借出來也不容易,所以餘秋雨只能在那裏看。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等找到書,就只剩下半個多小時了,能讀幾頁?但是,就為了這幾頁,一個十三四歲的男孩子,每天忍着飢餓走一個多小時,看完再走一個多小時回家。這種如飢似渴的閲讀精神怎能不讓人為之感動?

勵志故事4:巴菲特最成功的交易 篇二

著名投資家、“股神”沃倫·巴菲特是一個很熱愛家庭的人。當人們都以他的財富來衡量他的偉大時,他卻説衡量成功的標準應該是真正愛你的人的數目。

有一天,他發現他的兒子豪伊的體重接近200磅,顯然已經胖得不行了。於是他就對兒子説:“你應該減肥了,你的體重應該降到182。5磅才健康。”

忙於農場事業的兒子不以為然,説:“爸爸,算了吧。我想我是永遠瘦不下去了。”

巴菲特笑着説:“別這樣。不如我們做筆交易吧。現在按合同,你每年都得將所經營農場總收入的26%交給我,但是如果你能將體重降到182。5磅以下,那麼你只需要給我22%的收入就可以了。”

兒子很驚訝地説:“您確定可以這樣做嗎?”

巴菲特説:“我確定,一言為定。”

很快,豪伊果然將體重降到了182。5磅以下,於是在給父親交收入時,他只給了22%。巴菲特欣然接受了。

豪伊笑着問父親説:“爸爸,您因為一個玩笑就損失了農場4%的收入,對於您這樣享譽全球的投資家,不覺得這筆交易您很虧嗎?”巴菲特微笑着説:“不,親愛的,我並沒有虧。因為我現在擁有了一個身體健康的兒子,這是我人生中一筆最成功的交易。”

豪伊聽到這裏,走過去緊緊地擁抱自己蒼老的父親。

這個世界上,即便是一個用畢生精力追逐金錢的人,他心中最好的財富仍是家人和愛。

勵志故事1:不怕坐冷板凳的默多克 篇三

羅伯特·默多克1931年出生於澳大利亞墨爾本一個農場裏,他從小家境富裕,等到他1949年進入牛津大學時,父親已經擁有包括墨爾本《先驅報》在內的四家報紙,在當地是一個頗有成就的報人。

不幸的是,1952年,原本身強力壯的父親,忽然死於心臟病,四家報紙的經營一下子都陷入了危機,年僅二十二歲的默多克,強忍心中失去父親的悲痛,默默挑起了拯救危機的重擔,從此開始了自己一生傳奇的傳媒生涯。

在接手父親的事業之後,默多克堅持以自己的經營方針幹下去,幾年之內,他將《星期日郵報》和《廣告報》合併,並且使《新聞報》大獲成功。接下來,他又決定進軍首都悉尼,在激烈的政治和商業較量中,他獲得了阿德茉德的TV-9電視台的經營權,一年之內便開始賺取了大量的利潤。

緊接着,默多克以四百萬美元的價格收購《鏡報》,又創辦了一份全國性報紙《澳大利亞人報》,並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正當默多克的事業如日中天時,有一天中午,他發現自己的助手邁克沒吃午餐,獨自氣鼓鼓地坐在辦公桌前,不知在發什麼呆。

“你怎麼了?”默多克關切地問道。“您知道做那個做房地產生意的理查德嗎?他本來跟我談好了,要合作一個項目,卻臨時變卦,跑去跟咱們的競爭對手合作,最可氣的是他都不屑於通知我,害得我獨自在約好的地方,白白等了兩個多小時,太瞧不起人了!”邁克怒氣沖天地説。默多克聽了,笑着説:“今天下午,我正巧要出席一個活動,你跟我一起去吧。”

下午,到了開展活動的時間,默多克按照自己多年的***慣,堅持提前五分鐘到場。沒想到,對方比他們來得更早,一看到默多克的身影,立刻跑過來打招呼,親自拉開椅子,倒好茶水,默多克面帶微笑,輕聲道謝,談判在愉快的氛圍中開始。

談判結束之後,對方又站在原地,以目送默多克走遠的的方式,表達自己的尊敬。這時,默多克對一直跟着自己的邁克説:“你能想到嗎?同樣是剛才這位大老闆,當年我初到悉尼發展時,他根本沒把我放在眼裏,我帶人去採訪他,到了約好的時間,他故意遲到,讓我們足足坐了三個小時的冷板凳呢。如今,你看他對我畢恭畢敬的態度,跟從前簡直判若兩人!一個人想要做成事情,必須保持內心的淡定,在自己羽翼未豐時,適應別人的不尊敬,不要自卑;同樣,等到事業輝煌時,也要能適應別人的尊敬,不至於得意忘形。”

後來,默多克的事業不斷髮展,在英國取得輝煌成績之後,又把目標瞄準美國,先後花巨資買下一系列報紙和雜誌,個人資產總值不斷上漲,如今他所創建的新聞集團已經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國際化程度最高的綜合性傳媒公司之一。

據説,曾有不少人研究過默多克的發展史,他們最終一致得出這樣的結論:一個人成功的經驗或許可以被學習,但是任何時候都能保持內心淡定的心態,卻是不容易被模仿的。他自己則曾在一次記者招待會上表示:“我之所以能夠登上所謂事業的巔峯,正是得益於當年‘不怕坐冷板凳’的宗旨。”

中外名人勵志小故事:靠讀書維持生活的孫中山 篇四

        一九〇八年,孫中山先生顛沛流離地到了英國倫敦。

這個消息立刻引起了一些華僑和中國留學生的注意。這些人有的懷着崇敬心情,有的抱着好奇心理,都想見到孫中山這位赫赫有名的革命領袖人物。其中有些迂腐的人推測,孫中山肯定是一個大字不識的“綠林豪傑”。

待到與中山先生見面後,才知道他原來是一位博學多識、勤勉出奇的偉人。

當時,中山先生經過旅途的輾轉周折,所帶的費用已分文不剩了,眼看着連一口麪包都吃不上。於是,一些熱心的留學生便慷慨解囊,你湊一點,我湊一點,湊了三四十個英鎊送給中山先生,以暫時維持他的基本生活。不料三天之後,大夥兒再去看望他時,卻見他已將這些錢買了一大堆新書。一見面,中山先生便津津有味地指着書告訴眾人説,這是什麼書,那是什麼書,這本書怎麼怎麼好,那本書又如何如何重要。眾人見此情景,一個個不禁目瞪口呆,有的為中山先生的好學精神所驚駭,也有的抱怨他不該將吃麪包的錢拿來買了書。

勵志故事5:大師的彎腰 篇五

盧梭小時候生活在法國西北部的拉瓦爾市,他的父親是一名打鐵匠。父親希望他將來能成為一個合格的接班人,經常要傳授他一些打鐵的知識。

盧梭進入學校讀書以後,接觸到了更多的知識,他發現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是作畫,而不是打鐵。放學回到家,他幾乎滿腦子都想着繪畫,給父親做幫手的時候,他想着的是怎樣把飛濺的火星畫出來;父親讓他去送貨時,他想着的是應該怎樣把客户的笑容畫出來……

為此,盧梭耽誤過許多父親安排給他的工作。有一次,盧梭因為繪畫忘了給火爐加煤,等父親回來以後爐火已經滅了,父親大發雷霆,不僅把盧梭重打了一頓,還把盧梭的畫筆和畫紙都扔進了門口的玉米地裏。盧梭沒有哭,沒有喊,他只是在完成了父親安排的任務之後,悄悄地跑到外面,彎腰撿起了畫筆和畫紙。

畢業後,為了餬口,盧梭成了一名樂團小提琴手。他的小提琴其實拉得不錯,但他更喜歡繪畫,只要一有時間就會拿出畫筆和畫紙。時間一長,他的上級終於發火了,把他的畫作和畫筆一卷就扔進了垃圾箱,還警告他如果再畫畫就解僱他。盧梭沒有爭辯什麼,只是在上級離開之後,彎腰從垃圾箱裏把畫筆撿了起來。

幾年後一個偶然的機會,盧梭進入了巴黎海關工作,還擁有了自己的辦公室。盧梭簡直如魚得水,把辦公室當成畫室,可想而知,他的上司知道以後有多麼生氣,在經歷過好幾次這樣的事件之後,上司終於忍無可忍,把盧梭的畫筆畫紙全都扔進了垃圾箱,然後把他解僱了。盧梭似乎已經習慣這種遭遇,他沒有解釋,沒有央求,而是再一次彎腰從垃圾桶裏撿起了自己的畫筆,安靜地離開了辦公室……

盧梭失去了工作,卻擁有了更加自由的創作空間。幾乎連他自己都沒有意識到,經過這些年的磨練,他的繪畫技術其實已經堪比大師了。兩年後的1885年,盧梭嘗試着辦了自己的第一次畫展,結果所有的參觀者都被他的畫作打動了,盧梭這個名字也一夜之間街知巷聞。

經過多年的努力,盧梭最終成為了法國甚至是世界繪畫史上一顆璀璨的明星。

“我有過三次彎腰經歷,都是為了撿起被人扔掉的畫筆,但我的彎腰不是妥協,不是逆來順受,而是一種與命運的抗爭,一種對夢想的堅守。”

——1890年,盧梭在完成《我本人·肖像·風景》的時候,曾在日記本上寫下過這樣的句子。

勵志故事2:等餐位的總統 篇六

托馬斯·傑弗遜是美國第三任總統,他在宣誓就職的前一天晚上,為了將第二天的就職演講內容表現得更完美一些,很晚才睡覺。第二天早晨醒來時,他發現時間有點緊,匆忙穿上衣服,來不及吃早餐,就趕往就職典禮現場。

由於傑弗遜準備得很充分,每一個細節都注意到了,就職演講很成功。他侃侃而談,將自己的施政綱領説得頭頭是道,尤其是民主制度方面,得到了台下一陣陣掌聲。

儀式結束後,快到中午了,傑弗遜肚子餓得咕咕叫,可是還有好幾位聽眾圍着他提問題,他實在走不開。當他回答完來到餐廳門口時,發現所有的就餐位都有人。在場的人沒有一個站起來把座位讓給他,傑弗遜的助手暗自着急,心想:“怎麼沒有人主動給總統讓位置呢,太沒有眼力了……”傑弗遜卻一臉淡然,站在那裏看着大家就餐。

終於,有一位參議員的夫人站起來説:“總統先生,請您坐在這裏就餐吧!”“謝謝您,我等有空位了再説。”傑弗遜拒絕了。直到有人就餐完畢走出餐廳,傑弗遜才找到位置坐了下來。

回到住處,助手耿耿於懷地説道:“這些人連總統都不放在眼裏,以後您還怎麼發號施令啊?”傑弗遜微微一笑道:“你怎麼忘了這裏就餐的原則,先來先就餐。我和大家是平等的,總統也不能例外,我在就職典禮上講了那麼多民主的內容,難道剛剛一小會兒的工夫,我就要自毀其説嗎?”助手聽後,慚愧地低下了頭。

言行如一是一種高尚的風範。傑弗遜本可以利用總統的權威獲得座位,但是他沒有這樣做,體現了一國之首的魅力和魄力。語言是葉,行動才是果,再華麗的語言也抵不上切實的行動。

中外名人勵志小故事:牛頓的學生時代 篇七

        1654年,牛頓進了離家有十幾公里九龍的金格斯皇家中學讀書。牛頓的母親原希望他成為一個農民,但牛頓本人卻無意於此,而酷愛讀書。隨着年歲的增大,牛頓越發愛好讀書,喜歡沉思,做科學小實驗。

他在金格斯皇家中學讀書時,曾經寄宿在一位藥劑師家裏,使他受到了化學試驗的薰陶。牛頓在中學時代學習成績很出眾,愛好讀書,對自然現象有好奇心,例如顏色、日影四季的移動,尤其是幾何學、哥白尼的日心説等等。

他還分門別類的記讀書筆記,又喜歡別出心裁地做些小工具、小技巧、小發明、小試驗。

當時英國社會滲透____新思想,牛頓家裏有兩位都以神父為職業的親戚,這可能是牛頓晚年的宗教生活所受的影響。僅從這些平凡的環境和活動中,還看不出幼年的牛頓是個才能出眾異於常人的兒童。

後來迫於生活困難,母親讓牛頓停學在家務農,贍養家庭。但牛頓一有機會便埋首書卷,以至經常忘了幹活。每次,母親叫他同傭人一道上市場,熟悉做交易的生意經時,他便懇求傭人一個人上街,自己則躲在樹叢後看書。

有一次,牛頓的舅父起了疑心,就跟蹤牛頓上市鎮去,發現他的外甥牛頓伸着腿,躺在草地上,正在聚精會神地鑽研一個數學問題。牛頓的好學精神感動了舅父,於是舅父勸服了母親讓牛頓復學,並鼓勵牛頓上大學讀書。牛頓又重新回到了學校,如飢似渴地汲取着書本上的營養。

據《大數學家》(MenofMathematics,E·T·貝爾()着)和《數學史介紹》(Anintroductiontothehistoryofmathematics,H·伊夫斯()着)兩書記載:“牛頓在鄉村學校開始學校教育的生活,後來被送到了格蘭瑟姆的國王中學,併成為了該校最出色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