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羣落的特徵和演替知識點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7.1K

羣落的特徵和演替知識點

作為一名知識分子,他不應該也不會排斥團隊合作和團隊精神,但他在團隊中有獨立的人格和自由的思維。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羣落的特徵和演替知識,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歡迎閲讀!

羣落的特徵和演替知識1

一、種羣的概念和數量特徵

1、概念:在一定的自然區域內,同種生物的全部個體。

2、種羣各個特徵的關係:(1)種羣密度是基本特徵,與種羣數量呈正相關。

(2)出生率、死亡率以及遷入率、遷出率是決定種羣大小和種羣密度的直接因素。(3)年齡組成和性別比例則是通過影響出生率和死亡率而間接影響種羣密度和種羣數量的,是預測種羣密度(數量)未來變化趨勢的重要依據。

二、種羣密度的調查方法

1、估算植物種羣密度常用方法——樣方法

(1)樣方形狀:一般以正方形為宜。

(2)取樣方法:五點取樣法和等距取樣法。

2、動物種羣密度的調查方法——標誌重捕法

計算公式:標記總數/N=重捕個體中被標記的個體數/重捕總數(N代表種羣內個體總數)

第2節種羣的數量變化

一、種羣增長曲線

1、種羣增長的“J”型曲線

(1)條件:食物和空間條件充裕、氣候適宜、沒有敵害等理想條件下。

(2)特點:種羣數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數增大。

(3)數學模型:指數函數型。

(4)兩種情形:①實驗室條件下;②當一個種羣剛遷入一個新的適宜環境時。

2、種羣增長的“S”型曲線

(1)原因:自然環境條件是有限的,如資源、空間、天敵等的制約。

(2)特點:種羣達到環境條件所能允許的最大值——環境容納量(即K值)後有時停止增長,有時在K值上下波動。

(3)意義:反映或體現達爾文自然選擇中的生存鬥爭。

羣落的特徵和演替知識2

一、羣落的概念及特徵

1、概念:同一時間內聚集在一定區域中各種生物種羣的集合。

2、特徵:物種的豐富度、種間關係、空間結構、羣落的演替等。

(1)豐富度:羣落中物種數目的多少。

(2)種間關係:包括競爭、捕食、互利共生和寄生等,其中互利共生體現了種間互助,其餘三者為種間鬥爭。

二、羣落的空間結構

1、概念:指羣落中各個生物種羣分別佔據不同的空間。

2、空間結構:

(1)垂直結構: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數羣落具有明顯的分層現象。

①原因:陽光的利用、棲息空間和食物條件等。

②意義:提高羣落利用陽光等環境資源的能力;植物分層為動物提供了多種多樣的棲息空間和食物條件。

(2)水平結構:在水平方向上,由於光照強度、地形、土壤濕度和鹽鹼度、生物自身生長特點的不同,以及人和動物的影響等因素,不同地段分佈着不同的種羣,同一地段上種羣密度也有差別,常呈鑲嵌分佈。

三、羣落的演替

1、概念:隨着時間的推移,一個羣落被另一個羣落代替的過程。

2、類型: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3、人類活動對演替的影響:往往使羣落演替按照不同於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進行

羣落的特徵和演替知識3

影響種羣數量變化的因素

1、內因:(1)種羣的起始個體數量。

(2)決定種羣數量的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

2、外因:

(1)自然因素:氣候、食物、天敵、傳染病等。(2)人為因素:種植業、養殖業發展,砍伐森林,獵捕動物、環境污染等。

3、聯繫:兩種增長曲線的差異主要是因環境阻力大小不同,對種羣增長的影響不同。

因而有:“J”型曲線因環境阻力增大而成“S”型曲線。

4、K值變動的示意圖及應用

(1)同一種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變的,會受到環境的影響,在環境不遭受破壞的情況下K值會在平均值附近上下波動。

(2)當環境遭受破壞時,K值下降;當生物生存環境改善時,K值上升。

(3)應用:當環境中種羣數量大於K/2值時,即可採取適當捕撈等手段合理利用,但捕撈後數量應為K/2值,因為此時種羣增長率最大,有利於提高生物利用的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