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回族開齋節的傳説來歷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06W

回族開齋節的傳説來歷精品多篇

回族法定假日——開齋節 篇一

新中國成立以後,國家根據我國回族同胞在全國各地的分佈特點,即:大散居,小聚居,許多地方儘管有很多的回族人口,但是過於分散,分散到每個街道,每個院落(當時中國並沒有“社區,小區”一説)都有回族家庭的存在,無法建立“回族自治地方政府”,所以,國家曾經做出個這樣一個規定:每年開齋節當天,全國回族同胞放假一天!如果開齋節適逢星期日(當時國家實行單休日製度)和國家法定節假日,將不在工作日補休!這也是迄今為止,國家為少數民族規定的唯一一個“法定休假日”!但是,到現在為止,我們無法找到當年國家專為開齋節休假頒佈的法律法規或政府文件,乃至通知。可是在今天,四十歲以上的人全都普遍認可這一規定。

如果在“百度”搜索中輸入“少數民族”字樣,點擊“少數民族 百度百科”,打開網頁,在目錄中點擊“民族一覽”字樣,第2個民族就是回族,最後一句話“解放後,國務院把開齋節定為回族的法定假日。”

1978年,中國開始進入了改革開放的新的歷史發展時期,隨着改革的深入,流動人口越來越多,在這些人口中,各少數民族人口也在不斷增加,但《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第四條只規定了各少數民族聚居地區的政府可以根據各該民族的習慣,規定放假日期。可是對於目前日漸增加的流動人口中的各少數民族同胞的節假日卻一直沒有受到重視,因為他們在自己的家鄉可以歡度本民族的節日,而離開自己的家鄉後到了外地,就無法歡度自己民族的節日了,當然,上面所説的是十個伊斯蘭民族的開齋節除外。所以我們建議國家能夠考慮制定一部《全國散居和流動人口中各少數民族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以保障這倆部分少數民族人口的休假權利!是每一個少數民族同胞走到祖國的任何一個地方,都可以享受到本民族主要節假日的休假!

開齋節的慶祝方式 篇二

從《古蘭》教導中可以看到,穆斯林一年中的這兩個“爾德”(節日),的確與任何民族的節日習慣都很不相同。《古蘭》説:“我為每個民族制定一種貢獻儀式,讓他們有所遵循,絕不是讓他們為這事與你爭論。你應當召喚眾人來崇拜你的主。你確是在正路上的。”

根據可靠的聖訓教導,穆斯林的節日一共有三個﹕每個星期的主麻日和兩個一年一度的爾德節,即開齋節和宰牲節。穆斯林在這三種節日裏“返回”和參加禮拜集會。這些是伊斯蘭的節日,宗教性質的節日,因為在這些節日裏,主要的活動是禮拜和敬畏真主。這是真主和他的使者為我們規定的聚會日子,凡遵守者都能獲得許多倍的回賜和真主的恩典。從真主那裏啟示而來的任何指示都是完美的引導,兩個爾德節和每週主麻的定製是穆斯林完美生活的一個不可缺少的部份。穆斯林應當重視爾德節的慶祝活動。根據聖訓的教導,在這些節日裏,穆斯林應當沐浴淨身,換上最美的或最乾淨的衣服。開齋節那天不許守齋戒,但也不許可我們不停地吃喝。開齋節是大集會,穆斯林從各方聚會在一起禮拜﹑祈禱﹑記念真主的尊大和清高,互相問侯﹑關懷和表示友好。

爾德節必須以伊斯蘭的方式慶祝,活動的主題應當是時刻以記念真主和學習穆聖。爾德節不是民族文化的節日,也不許可把爾德節降格為地方或少數人羣的娛樂活動。有些對穆斯林敵視的當權者,故意把爾德節抽去伊斯蘭信仰的內容,弄成自己設想的民族活動,如唱歌﹑跳舞﹑送禮﹑遊戲或吃喝。這是對伊斯蘭的褻瀆,對穆斯林人格的侮辱,正直的穆斯林應當抵制,而不應對邪惡勢力讓步和屈從。在民族節日裏,穆斯林也許可參加,因為那些節日活動的目的是尋求歡樂﹑節日休息﹑互相送禮﹑藉機會吃喝﹔但是,爾德節日必須以崇拜真主,記念穆聖為核心的內容,非此就沒有資格稱作是爾德節,那是偽爾德節。如果排除了加強信仰的目的,爾德節被徹底篡改了性質,那麼,偽爾德節不是把穆斯林引向光明,而是引向罪惡,因為,偷樑換柱轉移目標的偽爾德節不敬畏真主,偏離了主道,任何邪惡的行為都可能發生。

穆斯林的爾德節不是休息日,因為穆斯林的功課和職責時刻不能放鬆,一天不能缺少﹔而在記念真主和穆聖的節日裏,責任只能加重,而絕不可能減少,絕不許可把開齋節或宰牲節搞成庸俗化的“為娛樂而娛樂”的日子。爾德節是伊斯蘭的珍貴日子,在節日裏,每個穆斯林參加各種祈禱和禮拜活動,提高個人的品性和道德,指望真主的更多恩典,祈求真主恩賜兩世吉慶,期待比平日更多的收穫。不僅如此,爾德節是自我反省﹑自我更新﹑仁慈好施的日子。那一天,應當多想到平日可能被遺忘的老人﹑親友和附近的孤兒﹑寡婦和窮人。由於,我們祈求真主賞賜恩惠,我們首先應當感贊真主已經賞賜我們的恩典,而以自己富裕的條件施捨給精神和生活需要的其它人。通過一次成功的爾德節日,使我們自己個人﹑家庭和全社會都在真主的綠蔭下提高一個階梯。

回族開齋節的傳説來歷 篇三

回族的齋月和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等,都是以伊斯蘭教的希吉來歷法計算的,也叫伊斯蘭教歷。“希吉來”,系阿拉伯語,意為“遷徙”,指穆罕默德由麥加遷徙到麥地那,後來穆斯林為紀念這件事,定“希吉來”為伊斯蘭教曆紀元。紀元從公元六二二年七月十六日,即穆罕默德人麥地那的第二天開始。開始的日子為元年元旦。

伊斯蘭教歷以月亮盈虧為準,全年為十二個月,單月三十天,雙月二十九天,平年三百五十四天,閏年三百五十五天,三十年中共有十一個閏年,不置閏月,與公曆每年相差十一天,平均每三十二點六年比公曆多出一年。

伊斯蘭教歷分太陰年和太陽年兩種。現在回族穆斯林多以太陰年計算。

回族的齋月,是伊斯蘭教歷九月,回族羣眾習慣稱它為“賴買丹月”。由於回曆是純陰曆,所以開齋節出現在每年的不同時期。

回族穆斯林為什麼要封齋呢?相傳,在伊斯蘭教的創始人穆罕默德四十歲那年(伊斯蘭教歷九月,)胡達(真主)把《古蘭經》的內容傳授給了他。因此,回族穆斯林視齋月為最尊貴、最吉慶、最快樂的月份。為了表示紀念,就在每年伊斯蘭教九月封齋一個月。

又傳説,穆罕默德經常與敵作戰,每日黎明前,稍進飲食,就出去打仗,直到日落西山,紅霞散盡,才回家就餐。為此穆斯林每年封齋一個月來紀念他。

其實,齋戒也是伊斯蘭教規定的每個穆斯林必須履行的“五功”之一。《古蘭經》黃牛章一百八十三節中述及:“信道的人們啁!齋戒已成為你們的定製,猶如它曾為前人的定製一樣,以便你們敬畏。”

由於這些傳説和規定,形成了回族穆斯林每年都要封齋一個月的習慣。齋月的起止日期主要由新月的出現日期而定。

七年級的傍晚,太陽落山後,各地的回族穆斯林一個個從屋子裏出來,有的到清真寺的宣禮塔上,有的爬到牆頭上或房屋頂上,有的站到眼界開闊的地埂或渠壩上,兩眼盯着西方的天空,細心尋找月牙兒,見到月牙兒就人齋。

如果大多數人都沒有看見,有兩個以上的人確實看見了,立刻向本坊阿訇報告,大家也都公認“見新月了”,可以人齋了。如遇到霧氣茫茫,黑雲翻滾,黃沙彌天等特殊的天氣,不能目睹新月,可推遲到八年級、九年級的晚上。現在,絕大多數回族羣眾都是按照這個習慣辦的。但是,由於回族穆斯林所屬教派不同,門宦不同,加之回族穆斯林又分散在全國各地,入齋的時間不完全都是這樣…本站 …。有的地方的回族穆斯林主張自己親自看見月牙兒才行,別人報告的不算;有的地方主張提前人齋。還有一些地方,他們不看新月,即老七年級派、老八年級派和老九年級派。不論入齋和開齋的時間一樣不一樣,封齋都要夠一個月,這是一致的。

人了齋月,男滿十二週歲,女滿十週歲以上的回族穆斯林,要求都要封齋,也叫祀齋或閉齋。理智不清的、小孩兒品弱有病的以及婦女在月經和產期都不封齋。

在人齋的當晚三點左右,各清真寺(點)的寺師傅,站到清真寺的梆克樓(宣禮塔)上,敲鐘或打梆子。有的寺師傅不辭勞苦,走街串巷,挨門逐户,催醒入睡的人趕忙起來,洗手,洗臉,嗽口,做封齋飯。

這一個月,回族穆斯林得生活安排得比往常要好得多。一般都備有白米、白麪、羊肉、油茶(用羊油、羊肉和麪粉炒的一種食物,俗稱肉面子或茶麪子)、白糖、茶葉等有營養的飲食。

封齋的人,在東方發白前,要吃飽喝足。如果有的人起得晚了,來不及吃,那就不吃不喝,清封一天。東方破曉後,至太陽落山前,要禁止行房事,斷絕一切飲食。無論是在炎熱的暑夏,還是在嚴寒的冬季,都不準吃一點東西,也不許喝一口水。不許在齋戒期間,大量過分地漱口,嗆鼻子,更不許口噙水果糖之類的食物。平時抽煙的人在齋月裏也要堅決戒掉。做飯的人或搞飲食業買賣的人,可以品嚐,但不能嚥到肚子裏。若有人為了滋補、壯陽、麻醉等在皮下注射或靜脈注射,或在齋戒期間行房事、遺精(夢遺除外)等都算破齋,這一天齋也就無效了。

據説,這樣封齋的目的,就是讓人們體驗飢餓和乾渴的痛苦,讓有錢的人真心救濟窮人。通過封齋,回族穆斯林逐步養成堅忍、剛強、廉潔的美德。

當人們封了一天齋,快到開齋時,齋戒的男子大多數都要洗小淨,即洗手、淨下身、洗小胳膊、洗臉、漱口、嗆鼻子、抹頭、洗腳。然後換上清潔的衣服,戴上白帽,上寺等候。聽見清真寺裏開齋的鐘聲或梆子聲後,在寺上和在家的,都開始吃“開齋飯”了。

開齋時,若是夏天,有條件的先吃點水果,沒有條件的喝一碗清水或蓋碗茶,爾後再吃飯。這主要是齋戒的回族穆斯林在夏天首先感到的是乾渴,而不是飢餓。若在冬天,有的人講究吃幾個棗子後再吃飯。相傳穆罕默德開齋時愛吃椰棗,所以回族穆斯林現在養成了這種習慣。

齋月的每天晚上,都有許多回族穆斯林端着自己家裏的油炸饊子、油香或烙餅(回族稱這種餅子為烙油香)、稀飯、瓜果等,送到清真寺裏,讓開齋的每人吃到一份兒。吃不完的可以帶回家中,這一月,齋戒的人可以品嚐到“百家飯”。不封齋的小孩,每天傍晚,也都一羣羣地擁向清真寺,得油香,湊熱鬧,分享開齋後的歡樂。

只要開齋後,你到回族穆斯林家中,就發現家家户户都大吃大喝,歡歡笑笑,一定會羨慕他們吃得那樣香,笑得那樣甜!親友鄰居有時還互相邀請,來家做客,猶如久別重逢的朋友,顯得那樣熱情。即使對要飯的和過路的陌生人,主人也會端出熱乎乎、香噴噴的飯菜,讓你放開肚皮吃飽。這主要是他們在封齋中,體驗到了飢餓的痛苦,所以才這樣對待客人和要飯的窮人。

以上這些,只是回族穆斯林狹義的齋戒。廣義的齋戒,不只是不吃不喝,更重要的是要做到清心寡慾,表裏一致,對耳、目、身、心都要有所節慾。要做到耳不聽邪,目不視邪,口不道邪,腦不思邪,身不妄動。如果只禁飲食,挨飢餓,而兩面三刀,惡語傷人,橫行霸道,胡作非為,是不符合齋戒真諦的,也是不全面、不完美的。

到齋月二十七,回族羣眾很重視“蓋德爾夜”,也有的叫“坐夜”。“蓋德爾”是阿拉伯語,即“前定”和“高貴”之意。回族羣眾認為,在這一夜,安拉把全部《古蘭經》通過哲伯勒依來天使下降給穆罕默德。在這一夜做一件好事,勝過平時一千個月所做的事。因此,在這一夜,回族羣眾一般都要做一些可口的開齋飯,特意送到清真寺裏讓大夥兒吃。有的還請一些人到家裏吃開齋飯。經濟條件較好的還設宴待客,吃完飯,可以到清真寺贊聖、誦經,也可以在家砸一些核桃,炒一些瓜子和花生,或煮一些羊骨頭,邊吃邊聊天,整夜不眠,通宵達旦。有些地區在這一夜還張燈結綵,鳴放鞭炮,互贈禮品,慶賀“蓋德爾夜”。

在齋月結束,還未舉行節日會禮前,回族羣眾都要按照家庭人口多少計算,舍散“費土爾”錢,即交納課税。錢或交到清真寺上,或施捨給真正的貧窮穆斯林。每口人一般交現金三至五角,多者不限,沒錢的可以不交。如果不交現金,也可以用小麥等糧食作物頂替,按照當地糧食價格摺合現金。

回族羣眾認為,封了一個月齋,不交“費土爾”錢,好像失去了齋戒的完美性。有的甚至認為是白封了一個月齋。因此,回族羣眾一般都願意履行這種義務。

齋戒期滿,就是回族一年一度最隆重的節日之一——開齋節。

開齋節是阿拉伯語“爾德·費土爾”的意譯。新疆地區的回族穆斯林稱它為“肉孜節”。“肉孜”是波斯語,意思就是“齋戒”。寧夏部分地區的回族穆斯林稱它為“小爾德”,甘肅、青海等地的`回族穆斯林稱它是“過年”,對開齋節在各地儘管稱謂不同,但實際上就是一個規模盛大、禮義隆重的節日,相當於漢族羣眾過春節,藏族人民過藏年。在開齋節前夕,外面工作的、做買賣的、出差的回族穆斯林都要提前趕回家中。

開齋節要過三天。第一天從拂曉開始就熱鬧起來。家家户户都要早早起來,打掃院內院外、巷道廁所,給人一個清潔、舒適、愉快的感覺。成年回族穆斯林個個都要洗大淨,沐浴淨身。男女老少都換上自己喜愛的新衣服,小孩子也都個個把臉洗得乾乾淨淨,頭髮梳得光光亮亮的。回族羣眾聚會和活動的場所——清真寺,節日前該維修的維修,節日裏也都打掃得千乾淨淨,有的地方還專門佈置一番,懸掛“慶祝開齋節”的巨幅橫標和彩燈,大約到了早晨八點以後(有的地方以敲響會禮鐘聲為準)、回族羣眾個個腋下夾一個小毯子或小拜氈,從東南西北,四面八方,彙集到清真寺。有的地方因參加會禮的回族穆斯林達萬人之多,清真寺容納不下,就另選擇一個地勢平坦、寬敞乾淨的場地。當阿訇宣佈會禮開始,回族羣眾鋪下毯子或小拜氈,脱下鞋子,立即面向聖地麥加古寺克爾白方向叩拜。 ’

這種會禮比平時主麻日的會禮要隆重得多,即使颳風下雨,他們也無所畏懼,情緒仍很高漲。

禮拜後,回族羣眾齊向阿訇道安,接着全體互致“色倆目”,以示問候。整個會禮結束後,由阿訇帶領遊祖墳,念“鎖兒”(《古蘭經》選讀),追悼亡人。然後恭賀節日,串親訪友。

節日中,穆斯林家家户户炸饊子、油香、錁錁、花花等富有民族風味的傳統食品。同時,還宰雞、兔、羊,做涼粉、燴菜等,互送親友鄰居,互相拜節問候。

新疆地區的回民對肉孜節非常重視,他們在節前要掃塵,粉刷房屋。男人在節日前要理髮,男女都要沐浴、換新衣。會禮後,除掃墓、誦經外,全家吃“粉湯”。最後成羣結伴,互拜節日。

在節日裏,除了鄰居朋友相互拜節外,已婚和未婚女婿要帶上節日禮品給岳父母拜節。拜節的時間要早。回族當中流傳一句俗語,叫做七年級、八年級拜節,九年級、初四拜鼈。如果拜節遲了,會帶來一些不愉快的事。

有許多回族青年在開齋節舉行婚禮,使節日更加熱鬧,展示出絢麗迷人的色彩。

開齋節的來歷 篇四

伊斯蘭教經典記載,先知穆罕默德在傳教前,每逢萊麥丹月都去麥加近鄰的希拉山澗沉思默禱。公元610年萊麥丹月,先知在沉思默禱時突然接到安拉的啟示,命他以“使者"的身份傳遞真主的教誨。後來,先知穆罕默德將這個月定為齋戒月,以示紀念。與此同時,教法學家解釋,“齋戒是為了讓有錢人品嚐飢渴滋味,以使他們不要窮奢極欲、揮霍無度;要節衣縮食,省出錢來賙濟窮人”。

歷經1400餘年演變,開齋節已成為信仰伊斯蘭教各民族的傳統文化節日。這一天,穆斯林除沐浴淨身,到清真寺參加節日宗教聚禮活動外,還要穿上節日盛裝,走親訪友,互道“塞倆目”(祝你平安之意),祈求來年幸福。

文獻記載,爾德(Eid)這個阿拉伯與此由“阿達”(Aada)這個詞演變而來,原意是“返回”,演變為“聚會”,所以,穆斯林將開齋節的禮拜稱為“會禮”。[2]

“會禮”是先知穆罕默德生前確定的宗教節日禮儀。根據《聖訓》阿納薩的傳述,先知穆罕默德遷徙到麥地那後,發現那裏的人繼承蒙昧時代習慣,有兩個崇拜偶像的民間節會,其場面十分壯觀。穆罕默德説:“我來這裏時,真主啟示我,要我告訴你們,這兩個慶祝節會將用新的更好的日子代替:一個是奉獻犧牲的日子(宰牲節),一個是結束齋戒的日子(開齋節)。”

伊斯蘭學者謝赫·艾哈邁德·巴納解釋説:“這兩個日子之所以更好,是因為宰牲節和開齋節是真主降示的啟示所規定的合法節日,是真主為他的僕人選擇的吉慶日。穆斯林遵守這兩個節日,標誌着穆斯林五大功修中的兩項獲得圓滿成功。這兩個日子,真主給完成朝覲的人和完成一個月齋戒的人無限量恩賜,同時對所有被造物降下了仁慈的恩惠。矇昧時代的兩個節日,人們祈求好天氣,好運氣。二者有着本質的不同。有理智的人應當思考其中的奧祕。”

齋戒的規定 篇五

清高的真主在尊貴的《古蘭經》雲:“信道的人們啊!齋戒已成為你們的定製,猶如它曾為前人的定製一樣,以便你們敬畏。故你們當齋戒有數的若干日。你們中有害病或旅行的人,當依所缺的日數補齋。難以齋戒者,當納罰贖,即以一餐飯,施給一個貧民。自願行善者,必獲更多的善報。齋戒對於你們是更好的,如果你們知道。

賴買丹月中,開始降示《古蘭經》,指導世人,昭示明證,以便遵循正道,分別真偽,故在此月中,你們應當齋戒;害病或旅行的人,當依所缺的日數補齋。真主要你們便利,不要你們困難,以便你們補足所缺的日數,以便你們讚頌真主引導你們的恩德,以便你們感謝他。”(2:183——185)

齋戒是阿拉伯語“索姆”的意譯,波斯語為“肉孜”,中國穆斯林俗稱“封齋”、“把齋”、“閉齋”,齋戒就是戒食、戒色、戒私慾,每天黎明前食用封齋飯,日落後食用開齋飯。

就是把一日三餐改為一天兩頓飯,早飯提前到黎明前,晚飯推遲到日落後,封齋期間努力做到靜坐常思已過、不可妄聽、不可妄視、不可妄思,不可妄語、舉止要唯恭唯敬,洗滌自身,以此達到人生的最高境界。

齋戒是伊斯蘭在道德與精神層面別具一格的制度,基本定義是在伊斯蘭曆每年九月賴麥丹中,每天從尚未破曉之時起,直到太陽下山之後為止的這段時間裏徹底禁絕飲、食、性以及惡劣的言語和品行。

齋月是全球近17億穆斯林一場統一的大集訓,沒有任何權利機關的監督,全憑每個人的自覺和對偉大真主的純潔信仰。齋月能鍛鍊我們的身體,淨化我們的心靈,改良我們的生活習慣,是最最重要的目的。

有的穆斯林,他的齋戒僅僅是阻止自身不吃不喝,這是最低層次的齋戒;有的穆斯林,他的齋戒阻止自身吃喝外,還阻止自身遠離惡言惡語和惡行,這種人的齋戒要比第一種人的齋戒,層次要高些。還有的穆斯林,他們的齋戒讓他們遠離吃喝;遠離惡言與惡行。他們的內心中除了記念他們的養主外,從不考慮自身的任何私慾與私念,這是齋戒中的最高境界。

伊瑪目·安薩里把齋戒分為三個層次:

第一:普通的齋戒。即阻止自身的口腹之慾與性慾。

第二:中等的齋戒。即阻止自身的眼睛、耳朵、口舌,以及四肢犯下任何罪過。

第三:最高境界的齋戒。即內心遠離世俗的一切私心和雜念,而僅僅專注於對真主的紀念。全世界穆斯林都一律在萊麥丹月守齋戒一個月,時間、規則和禮儀都完全一致,因此齋月是全體穆斯林在世界各地共同參加的一次全球大集體活動。內容與行為劃一的伊斯蘭功修,是因為全體穆斯林都以經訓為依據和指導,共同的認主獨一和精神嚮往把穆斯林擰成一股繩,都是穆斯林兄弟姐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