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2021彝族火把節的來歷及習俗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57W

2021彝族火把節的來歷及習俗精品多篇

火把節的起源 篇一

火把節是彝族人民特有的傳統佳節,每年的農曆6月24日,在著名的航天城、“月城”西昌,聚居在那裏的彝族同胞要穿上節日的盛裝,載歌載舞,舉辦聲勢浩大的選美活動和服飾、賽馬、摔交、射箭的比賽,並在夜晚點燃火把在曠野中游行,紀念他們心中的英雄。自漢唐起,已沿襲一千多年。火把節一般於每年農曆二十四日舉行,歷時三天。有關火把節起源的→←記載和傳説,其中較為普遍的兩種:

一、相傳天上的恩梯古茲(彝族神話中的天神)派嘍羅到凡間危害眾生和莊稼,人們在支格阿魯(彝族神話中的英雄)率領下毫不畏懼,在農曆6月24日這天用火把焚燒了害蟲,戰勝了天神,於是彝族人民把這天定為火把節。

二、遠古的時候,天上的一個大力士和地上的一個大力士摔跤,天上的大力士被地上的大力士戰勝,狼狽地逃到天上,在天神面前拔開弄是非,於是天神不分青紅皂白,遷怒於人間,遣派大量的害蟲到地上糟踏莊稼,危害人民,人們點燃火把到田間驅除蟲害,戰勝了天神,這天正好是農曆的六月二十四日,彝族人民把這天定為火把節。

每逢農曆六月二十四日,是我國彝族人民的傳統節日火把節。按彝族的風俗,這一天要舉行鬥牛摔跤和盛大的羣眾性文藝聯歡活動。到了夜晚,家家户户都在門前豎起一支火把,村寨裏還要豎起高達三四丈的大火把,以示吉祥。村寨的男女老幼手執火把照遍房舍、畜圈、莊稼、道路,表示驅逐妖魔鬼怪、毒蛇蟲害,預祝豐收。

然後,人們往往彙集到村頭、廣場等地方,舉行盛大的篝火晚會。此外,青年人們還要舉着燃燒的火把,奔跑在松林田間、村前寨後。這時,只見田野山村到處遊動着閃亮的火光,形成了燦爛耀眼的火海,這也是火把節中最具特色的活動。

關於火把節的來歷,民間有這樣的傳説:在很久以前,有個名叫額其拉巴的彝族小夥子,是個摔跤能手,天下沒人戰勝他。上天知道後,就派凶神下凡與額其拉巴較量。結果凶神被額其拉巴摔死了。一怒之下,上天撒下無數天蟲作害莊稼,為害人間。在額其拉巴的帶領下,彝族人民上山砍來松明,做成無數只火把。大家把火把插在田埂上,誘殺了成千上萬的天蟲,保住了莊稼。人們擔心害蟲沒燒盡,於是就在每年的農曆六月末,手執火把驅趕害蟲,祝福人畜消災祛病。這個習俗一年年地流傳下來,時間久了,就形成了彝族人民最重要的節日——火把節。

彝族火把節的來歷 篇二

火把節的由來雖有多種説法,但其本源當與火的自然崇拜有最直接的關係,它的目的是期望用火驅蟲除害,保護莊稼生長。火把節在涼山彝語中稱為“都則”即“祭火”的意思;在儀式歌《祭火神》、《祭鍋莊石》中都有火神阿依迭古的神績敍述。火把節的原生形態,簡而言之就是古老的火崇拜。火是彝族追求光明的象徵。

火把節的寓意 篇三

火把節,對於每一個彝人來説,是一個集祈豐、祭祖以及娛樂為一體的傳統節日。其中,農業祈豐是其最為重要的核心內涵。它主觀上採用敬天祭祖、轉田、照歲、送火把等儀式,在客觀上起到促進農業生產的作用。首先,火把節通過以一年為週期生產時序象徵,來強化人們的農業生產和生活時間觀念。

火把節期間,每村每寨都要豎立高二、三丈的大火把,按平年扎十二台,潤年扎十三台,象徵一年的週期,這是一年時間的聚合符號,而且用火燃燒的象徵手法表現出來,火將十二台燃盡表示一年十二月的結束,和太陽行使一個週期的時間秩序一致。

漾濞彝族自治縣雞街鄉過路巴村過火把節,“燃火把即以村寨為單位或是三、五户人家相約,在村前村後的路口上豎起火把。火把高大一、二丈,紮成台數,平年扎十二台,閏年扎十三台,在火把尖端插上紙做的升斗和彩旗,升斗四面寫上‘五穀豐登’、‘六畜興旺’、‘年豐人壽’、‘四季發財’等字樣,火把上掛滿了包有硬幣的小包子和各種水果??除扎大火把外,各家各户還扎小火把,人少的扎一把,人多的扎數把,有的家庭一人扎一把。

其次,舉行火把節各種祭祀儀式,在心理上採取進行自我提示和豐產祈禱。旨在説明火把節是萬物成熟,日歸星迴的重要時刻,這個時刻是一年耕種即將收成的關鍵時節,一定不能輕易耽誤最後的農作侍弄工作,更不能忘了滅蟲害、準備收割,最後及時收割等具體環節,否則將會歉收甚至顆粒無收,直接影響人們的生存和生活維繫。

最後,人們以到田間地頭耍火把、舞火把,以及最後一天的送火把儀式,象徵在田間積極燒滅害蟲的具體實踐,通過送走、埋掉火神(旱魃)的勞作行為,以保證農作物獲得豐收。

祭祀儀式及祭祀辭寓意着燒掉了害蟲害蛾,就可以燒掉貧窮和飢寒,就會獲得農業豐收。火把節祭火、唱《掌火歌》、耍火把、跳火把舞、送火等民俗活動,對於燒蟲逐疫不僅具有實用功能,同時也具有農耕時序、預祝豐收等象徵意義。

火把節有什麼禁忌 篇四

1、忌騎馬遇人不下馬。

2、忌殺牲時未先燒內祭祖先,而先被狗、貓、雞碰着。

3、忌用糧食在手中拋玩。

4、忌打布穀鳥。

5、忌火把節時,在田地中間隨意走動,如此會招來蟲災。

6、砍神樹或在神樹旁高聲喧譁打鬧。

7、忌鋤、斧一起扛或擱放在一起。

8、忌與人有冤仇時當着對方的面折斷樹枝、吐口水、打雞、打狗、砍掃把、拍打頭帕。

9、忌白天點着火把到處走動,忌從屋裏相繼點着兩把火把走出。

10、家中有人出門遠行,忌隨後掃垃圾出門。

彝族火把節是哪天 篇五

彝族火把節多在農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舉行,節期三天。彝族火把節是彝族地區的傳統節日,流行於雲南、貴州、四川等彝族地區。白、納西、基諾、拉祜等族也過這一節日。

火把節的舉辦時間 篇六

少數民族的火把節

彝族、納西族、基諾族在農曆六月二十四舉行,白族在六月二十五舉行,拉祜族在六月二十舉行,節期二三天。彝族認為過火把節是要長出的穀穗像火把一樣粗壯。後人以此祭火驅家中田中鬼邪,以保人畜平安。如今人們還利用集會歡聚之機,進行社交或情人相會,並在節日開展商貿活動。“火把節”也是白族的一個盛大節日,每年夏曆六月二十五日,白族人民就會舉行預祝五穀豐登、人畜興旺的活動。

漢族的火把節

江蘇省南通地區是整個漢族中可以説是唯一進行火把節的地區,每年的冬至那一天,當地的精壯男子都會拿着一大把由稻稈作成的火把,在房前屋後澆上油,在田間地頭繞上幾圈,以乞求來年的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彝族的火把節習俗 篇七

節前:每家每户都準備食品。期間,各村寨以幹松木和松明子紮成大火把豎立寨中,各家門前豎起小火把,入夜點燃,村寨一片通明;同時人們手持小型火把成羣結隊行進在村邊地頭、山嶺田埂間,將火把、松明子插於田間地角。最後青年男女會聚廣場,將許多火把堆成火塔,火焰熊熊,人們圍成一圈,唱歌跳舞,一片歡騰,徹夜不息。火把節的主要活動在夜晚,人們或點燃火把照天祈年,除穢求吉,或燒起篝火,興行盛大的歌舞娛樂活動。節日期間,還有賽馬、鬥牛、射箭、摔跤、拔河、盪鞦韆等娛樂活動,並開設貿易集市。

火把節一般歷時三天三夜,第一天為“都載”,意為迎火。這一天,村村寨寨都會打牛宰羊殺豬,以酒肉迎接火神,祭祖,婦女還要趕製蕎饃、糌粑面,在外的人都要回家吃團圓飯,一起圍着火塘喝自釀的酒,吃坨坨肉,共同分享歡樂和幸福。夜幕降臨時,臨近村寨的人們會在老人選定的地點搭建祭台,以傳統方式擊打燧石點燃聖火,由畢摩誦經祭火。然後,家家户户,由家庭老人從火塘裏接點用蒿杆紮成的火把,讓兒孫們從老人手裏接過火把,先照遍屋裏的每個角落,再田邊地角、漫山遍野地走過來,用火光來驅除病魔災難。最後集聚在山坡上,遊玩火把,唱歌跳舞,做各種遊戲。

火把節第二天為“都格”,意為頌火、贊火,是火把節的高潮。天剛亮,男女老少都穿上節日的盛裝,帶上煮熟的坨坨肉、蕎饃,聚集在祭台聖火下,參加各式各樣的傳統節日活動。成千上萬的人聚集在一起,組織賽馬、摔跤、唱歌、選美、爬杆、射擊、鬥牛、鬥羊、鬥雞等活動。姑娘們身着美麗的衣裳,跳起“朵洛荷”。在這一天,最重要的活動莫過於彝家的選美了。年長的老人們要按照傳説中黑體拉巴勤勞勇敢、英俊瀟灑的形象選出美男子。選出像妮璋阿芝那樣善良聰慧、美麗大方的美女。當傍晚來臨的時候,上千上萬的火把,形成一條條的火龍,從四面八方湧向同一的地方,最後形成無數的篝火,燒紅天空。人們圍着篝火盡情地跳啊唱啊,一直鬧到深夜,場面盛大,喜氣濃烈,因此享有“東方狂歡節”的美譽。當篝火要熄滅的時候,一對對有情男女青年悄然走進山坡,走進樹叢,在黃色的油傘下,撥動月琴,彈響口弦,互訴相思。故也有人將彝族火把節稱作是“東方的情人節”。

火把節的第三天,彝語叫“朵哈”或“都沙”,意思是送火。這是整個彝族火把節的尾聲。這天夜幕降臨時,祭過火神吃畢晚飯,各家各户陸續點燃火把,手持火把,走到約定的地方,聚在一起,搭設祭火台,舉行送火儀式,唸經祈禱火神,祈求祖先和菩薩,賜給子孫安康和幸福,賜給人間豐收和歡樂。人們舞着火把念唱祝詞,“燒死瘟疫,燒死飢餓,燒死病魔,燒出安樂豐收年”以祈求家宅平安、六畜興旺。這時還要帶着第一天宰殺的雞翅雞羽等一起焚燒,象徵邪惡的精靈和病魔瘟神也隨之焚燬了。然後找一塊較大的石頭,把點燃的火把、雞毛等一起壓在石頭下面,喻示壓住魔鬼,保全家人丁興旺,五穀豐登,牛羊肥壯。最後,山上山下各村各寨游龍似的火把聚在一起,燃成一堆大篝火,以示眾人團結一心,共同防禦自然災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