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彝族火把節的來歷【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32W

彝族火把節的來歷【精品多篇】

火把節習俗 篇一

1、祭頌火神:居住在寧蒗縣的普米族,到了火把節這天,要舉辦祭頌火神活動。

2、耍火活動:居住在鶴慶、麗江毗連的五峯山麓的白族和納西族,到了火把節之夜,要舉辦耍火活動。人們在村寨所有的大樹上,繫上成團、成束的紅花,象徵“紅花火樹如炬燃”。當天上出現第一顆星星之際,人們各舞一把點燃的小火把,載歌載舞,環“紅花火樹”唱頌一通。

3、鬥牛:一聲洪亮的牛角號響起,兩頭公牛怒目圓睜,相向而來,一聲低吼,兩對特意削尖的牛角猛然相撞。四周觀眾吶喊助威,牛得到刺激和鼓勵,犟性大發,時而邊疆猛攻,時而力敵相峙,時而血花飛濺,時而伺機反攻。勝利的牛頭頸披紅戴花,由主人牽着繞場一週,由此身價倍增。

4、摔跤:摔跤活動在彝族很盛行,分絆腳和不絆腳兩種,以摔倒為輸;不同村寨推選最強壯而有能耐的摔跤能手進行比賽,獲勝者除了獲頒獎品外,他們自己的村寨還另以酒、羊、牛等美食來慶祝和鼓勵。

5、選美:彝族人世代愛美,追求美,“選美”自古以來一直是彝族傳統火把節中最重要和最具有特色的活動內容。

6、篝火晚會:夜幕低垂,人們吃着烤肉,然後以松枝點燃火焰,手舉火把圍繞跑一圈,祈禱消除蟲災病害,祈求豐收連年。熱情沸騰的羣眾,將火把圍成一堆一堆的篝火,成千上萬的彝族兒女跳起“大三絃”舞。

彝族火把節傳説 篇二

在中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大小涼山,關於火把節由來的傳説很多。其中影響最大,流傳最廣,最具代表性的是彝族英雄鬥敗天神惡魔,團結民眾與邪惡和災害抗爭的故事。

相傳在遠古的時候,天上有六個太陽和七個月亮,白天有烈日的暴曬,晚上有強光照耀,土地荒蕪,妖魔橫行,世間萬物面臨着滅頂之災。就在這個時刻,彝族英雄支格阿龍射死了灼熱的五個太陽和六個月亮,馴服了剩下的最後一個太陽和最後一個月亮,治服了肆虐的洪水,消滅了殘害人間的各種妖魔。

但是,統治天地萬物的天神恩體古孜看到人間如此繁榮富足,心懷不滿,於是年年派他的兒子大力神斯熱阿比率天兵到人間徵收苛捐雜税。後來支格阿龍的故鄉出了個彝族英雄叫黑體拉巴,他力大無窮,智慧超人。一天,黑體拉巴上山打獵,高亢的。歌喉引來了另一座山上牧羊的姑娘妮璋阿芝悠揚婉轉的歌聲。

早就對妮璋阿芝垂涎三尺的大力神斯熱阿比聽説了兩人的戀情,心裏交織着憤恨和嫉妒。沒過多久,忍耐不住嫉恨的斯熱阿比便下凡挑戰,想與黑體拉巴摔跤決鬥。結果在摔跤決鬥中,被彝族民間英雄黑體拉巴摔死,天神為此大怒,便放出鋪天蓋地的天蟲(蝗蟲)到人間毀滅成熟的莊稼。

妮璋阿芝翻山越嶺,找到了天邊的一位德高望重的大畢摩(祭司),畢摩翻看了天書,告訴妮璋阿芝:消滅蝗蟲,要用火把。妮璋阿芝和黑體拉巴帶領民眾上山扎蒿杆火把,紮了三天三夜的火把,燒了三天三夜的火把,終於燒死了所有的天蟲,保住了莊稼。 看到這情景,體古孜使用法力將勞累過度的黑體拉巴變成了一座高山。妮璋阿芝看着這一切,傷心欲絕,痛不欲生,在大畢摩的祈禱聲中捨身化作滿山遍野美麗的索瑪花盛開在黑體拉巴變成的那座高山上。這一天,正好是農曆的六月二十四。

從此,彝族人為了紀念這一天,每年的農曆六月二十四這天便要以傳統方式擊打燧石點燃聖火,燃起火把,走向田野,以祈求風調雨順、來年豐收。

彝族火把節主要活動習俗 篇三

彝族火把節是彝族最隆重盛大的傳統節日,每年農曆六月二十四至二十七日,彝族各村寨都要舉行隆重的祭祀活動,祭天地、祭火、祭祖先、驅除邪惡,祈求六畜興旺、五穀豐登,體現了彝族人民尊重自然規律,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願望。

火把節是雲南民族村除潑水節以外的品牌大型節慶活動。每年火把節期間,景區都會推出一些別具特色的節慶活動。在保留“祭火、巡遊、鬥牛、火把打跳以及激情火把狂歡”等原有活動的基礎上,今年火把節還特別邀請了彝族啞巴表演隊、白族嗩吶樂隊、鬥羊隊等,進一步豐富和營造“精彩火把節、經典火把節、歡樂火把節”三個時間段。同時還新推出了“火把節選美、納西族東巴祭火、火把跳賽”等項目。

除了陣容強大的少數民族攔門敬酒迎賓和彝族花腰歌舞、三道紅、大三絃等樂器伴奏外,還有刺激好看的牛王爭霸,鬥羊比賽,激情熱鬧的彝族祭火儀式,將民間民俗的味道徹底還原,讓遊客感受多個少數民族的激情四射,體驗獨具特色的狂歡盛事。

火把節的來歷及傳説 篇四

火把節在古代被稱為"星迴節",俗有“星迴於天而除夕”之説。火把節的由來傳説不一:一説天神與地神鬥爭,人們用火把助地神滅蟲戰勝天神;一説出自《南詔野史》及師範《滇系》,這兩書載:南詔首領皮羅閣企圖併吞另五詔,將會五詔於松明樓而焚殺,鄧賧詔妻慈善諫夫勿往,夫不從而被殺,慈善閉城死,滇人以是日燃炬吊之。

火把節是彝族、白族、納西族、拉祜族、哈尼族、普米族等民族的傳統節日。彝族、納西族、基諾族在農曆六月二十四舉行,白族在六月二十五舉行,拉祜族在六月二十舉行,節期二三天。彝族認為過火把節是要長出的穀穗像火把一樣粗壯。

後人以此祭火驅家中田中鬼邪,以保人畜平安。節慶期間,各族男女青年或點燃松木製成的火把,到村寨田間活動,邊走邊把松香撒向火把照天祈年,除穢求吉;或唱歌、跳舞、賽馬、鬥牛、摔跤;或舉行盛大的篝火晚會,徹夜狂歡。現在,人們還利用集會歡聚之機,進行社交或情人相會,並在節日開展商貿活動。

"火把節"也是白族的一個盛大節日,每年夏曆六月二十五日,白族人民就會舉行預祝五穀豐登、人畜興旺的活動。當晚,每家門前都豎有火把一柱,村口全村公立的大火把上插紅綠紙旗,書寫一些吉祥語句,村民們則高舉火把在田間遊行一週,捕滅蟲害。此外還有"繞三靈"、"耍海會"、划船、放生等一系列的文藝活動。

火把節是慶祝什麼的 篇五

不同民族舉行火把節的時間也不同,一般是農曆六月二十四日,北斗星斗柄上指,彝語支的民族都要過火把節,有的學者認為此節原系彝族十月曆法的一個年節,火把節又叫星迴節,俗有"星迴於天而除夕"之説,相當於彝歷的新年。因此又稱過大年。主要活動有鬥羊、鬥雞、鬥牛、摔跤、歌舞表演、選美等。在新時代,火把節被賦予了新的民俗功能,產生了新的形式。

火把節的來歷,雖然民間傳説不少,但其真正的來源乃是彝族先民對火的`崇拜。

也有人説火把節來源於星迴節。可以説火把節與星迴節無關。關於這個問題將在下面詳細討論,茲不贅述。

段注《説文):“火,娓也。娓,各本作綴。今正。下文日娓,火也。為轉註。南方之行,炎而上。與木曰東方之行,金曰西行,水曰北方之行,相儷成文。象形。大其下,鋭其上。呼果切。古音在十五部。凡火之屬皆從火。”

段注《説文》:“炎,火光上也。洪範曰:火曰炎上。其本義也。雲漢傳曰:炎炎,熱氣也。大田傳日:炎,火盛陽也。皆引申之義也。從重火。會意,於廉切,八部。凡炎之屬皆從炎。”

古漢語説:“人火曰火,天火日災。”(《左傳》)認為火分為兩種:一種是人工的火,一種是自然的火。所謂“人火”就是人所用之火;所謂“天火”,就是自然之火,這種火容易造成火災,故稱之為“災”。

“火”之讀音,彝語讀音一致,傈僳語與彝語讀音一致,其它藏緬語與漢語有相近或相同之處,與彝語讀音則遠一些。

從彝語對“火”之讀音相當一致的情況來看,彝族先民至少對“火”之現象有了比較統一的認識和讀音以後才逐步分遷到各地去居住的。所謂對“火”之現象有比較統一的認識,這裏指的是對火的崇拜心理和一系列的火文化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