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大學生活啟示錄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78W

大學生活啟示錄精品多篇

現代戰爭啟示錄文檔 篇一

2011-09-21

伊拉克戰爭與海灣戰爭

伊拉克戰爭與1991年海灣戰爭相比,是一場在相同的地點、與相同的對手、用不同的戰法進行的戰爭。兩場戰爭的主要區別是:

一、1991年海灣戰爭直接動因,是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之後,聯合國安理會立即召開會議,通過了660號決議,譴責伊拉克入侵科威特,要求伊拉克無條件從科撤軍。美國出於保護西方石油來源和為建立符合其利益的世界新秩序的目的,乘機帶頭對伊拉克實施經濟制裁,隨後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以執行聯合國安理會決議為名,出兵海灣。通過42天的交戰,美軍達到了戰爭目的。在這場戰爭軍事目的上,美國也是為了試驗新的作戰理論。近年,美軍大力倡導軍事變革。指導伊拉克戰爭的理論是“網絡中心戰”理論,並運用1996年提出的“震撼與威懾”的新理論:強調運用猛烈的火力,震撼性打擊對手,不分前沿和縱深,全方位迅速地對敵人進行打擊,運用先進的精確制導技術,打擊對方目標追求雙方較少的傷亡;空中與地面行動同時展開,目的是摧毀對方的意志,使其政權崩潰,從而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的。伊拉克戰爭中,美軍沒有進行大規模的戰略轟炸,而是利用高技術加特種兵的戰術進行作戰,這是美軍軍事變革的主要成果之一。從武器裝備質量上看,美軍武器裝備大部分已實現信息化,而伊軍武器裝備大多仍停留在半機械化或落後的機械化上,已經出現了明顯的“時代差”,美英聯軍是如何打這場不對稱戰爭呢? 美軍此次的作戰特點可以概括為:越點打擊、長驅直入、陸空一體、向心攻擊。美英聯軍繞過了巴士拉、納西里耶等戰略要地,圍而不打,避免與伊軍過多糾纏,陸上突擊速度很快,直撲巴格達;美空軍在對伊重要據點進行精確轟炸的同時,對地面行動也進行了有力的支持。

二、在戰略指導和作戰思想上,海灣戰爭是用先進戰法打工業時代的機械化戰爭,要求確保戰爭勝利,但並不要求速戰速決,作戰指導是先實施戰略、戰術空襲後,再實施地面攻擊,而伊軍則採取依託沙漠工事堅守,實施集中指揮,與美軍打堂堂陣地戰;伊拉克戰爭,美軍要求用信息化武器裝備打信息化戰爭,不僅要求確保勝利,而且要求速戰速決,作戰指導是空地同時進攻、精確打擊、直取要害,而伊軍則採取收縮兵力、誘敵深入、放權指揮、分散打擊、以託待變。

海灣戰爭中,美軍作戰共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戰略空襲,摧毀伊拉克重要政治、軍事、經濟目標,確保奪取制空權;第二階段為戰術空襲,主要打擊導彈發射架、共和國衞隊、重要陣地,為發起地面進攻創造有利條件;第三階段為地面作戰,採取陸地與海上分進合擊、地面與空中同時打擊、前沿突破與縱深機降南北夾擊等戰術,在幾天內將伊軍驅出科威特。

三、海灣戰爭中,以美軍為首的多國部隊沿波斯灣、沙特阿拉伯、印度洋、紅海、以色列、地中海到土耳其,基本上形成了對伊拉克的戰略包圍。而伊拉克則在科威特境內組織了龐大的多層防禦系統。在伊沙長達240公里的邊境線上,精心建築有“沙漠要塞”,以阻止多國部隊對伊境內的進攻。多國部隊在空襲38天作戰中,主要採取遠程間接打擊手段,削弱伊軍有生力量後,才開始地面作戰,並且進行了所謂的“左勾拳”大規模遠距離機動。在地面作戰階段,美軍與伊軍在廣闊的沙漠地區展開了堂堂正正的遠距離裝甲集羣戰。美軍力求在伊軍地面火力有效射程之外打擊伊軍。

四、在諸軍兵種力量運用和地位上,海灣戰爭美空軍唱主角,主力是巡航導彈,陸軍唱配角。伊拉克戰爭美空軍唱配角,主要擔負支持掩護地面進攻任務,陸軍唱主角,精確制導武器是主力。

海灣戰爭中,美軍武器裝備的信息化程度很低,戰爭中使用的精確制導武器僅佔8%,打擊主力是巡航導彈,除了接近尾聲的100小時地面作戰之外,空軍、海軍實施的遠距離空中打擊幾乎貫穿了戰爭全過程,並主導了戰爭的進程和決定了戰爭的勝負,成為決定戰爭結局的獨立作戰階段。海灣戰爭爆發當日,美軍共出動飛機1300多架次,進行3次大規模空襲。可以説,1991年海灣戰爭中的100小時地面作戰只是象徵性的打掃戰場,隨後的波黑戰爭和科索沃戰爭沒有動用地面部隊,阿富汗反恐作戰中美軍動用的地面部隊也非常有限。自此,空中打擊的效果被過分渲染和誇大,美軍在部隊和裝備建設上開始向空軍和海軍傾斜。伊拉克戰爭中,目的是從美國戰略和經濟利益出發控制伊拉克,戰爭目標是徹底推翻薩達姆政權和摧毀伊拉克的“戰爭機器”。從戰爭的目的和目標可以看出本次戰爭屬於領土征服,這一點與海灣戰爭相比有根本不同,因此決定了這場戰爭不能僅僅依靠空中打擊來解決,應該也是必須依靠地面部隊直接介入並始終擔當作戰主力軍來實現。從戰爭全程看,空中打擊的範圍、強度都是以支持地面進攻為主,聽從地面部隊招呼。最初空襲規模小,強度有限。首日空襲中,美軍發動了3個波次的攻擊,出動飛機約100架次,發射的巡航導彈和精確制導炸彈不足100枚。到第三日,用於空中打擊的飛機才達到1000餘架次,發射巡航導彈約320枚。總的來看,此次空襲規模小,強度有限。究其原因有:空襲的目標是薩達姆、其它高級領導人和最高指揮控制機構,因此目標相對少而集中。此次空襲使用的幾乎全部是精確制導彈藥,作戰效能大大提高,所需彈藥數量減少。從伊拉克軍隊情況也能分析出地面部隊在領土防禦中的地位。伊拉克在既無制空權、制海權,更無任何信息優勢的情況下,依靠裝備落後的地面部隊採用靈活戰術頑強的抵抗美英聯軍。從伊拉克戰爭的攻防雙方來看,都突出地反映了地面部隊的重要性。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着高技術的發展和戰爭形態的演變,海空軍的地位進一步提高,軍事理論界便出現了這樣一種觀點:未來戰爭將以“非接觸”式為主。“陸軍不久將退出歷史舞台”或“只起到一個輔助兵種的作用”,因此沒有必要再把資金浪費在這個“過時的軍種”上,陸軍的傳統兵器也將隨之失去主導作用。但是伊拉克戰爭爆發後,美英聯軍在沒有用空中力量給予對方武裝力量重創的情況下就投入地面部隊,從3個方向同時向伊拉克腹地高速推進,爾後與伊軍發生了激烈的地面交戰,最終靠陸軍取得了勝利。因此,在一場戰爭中使用不使用陸軍,如何用,關鍵取決於戰爭要達成的目的是什麼。在強調陸軍作用的同時,也不能不看到戰爭正向陸、海、空、天、電五維領域擴展。伊拉克戰爭中,美英地面力量如果離開空中精確打擊的協同,根本無法向前推進,其陸戰兵器也發揮不了良好的作戰效能。但從伊拉克戰爭看,戰爭樣式正在向傳統的地面作戰迴歸,空中打擊力量只能發揮配合作用。從伊拉克方面來看,游擊戰或運動性游擊戰仍然可以在抗擊優勢敵軍的戰鬥中發揮重要作用。

1982年5月英阿馬島戰爭中,阿根廷“超級軍旗”式戰鬥轟炸機在40公里外用一枚精確制導的“飛魚”(Exocet)空對艦導彈,一舉擊沉了英國“謝菲爾德”號導彈驅逐艦。於是一艘造價5,000萬美元(有説2億美元),號稱具有“世界第一流的火力系統和電子戰系統”的現代化導彈驅逐艦,便成了一枚價值20萬美元(效費比為250:1或1000:1)的精確制導導彈的“殉葬品”。這裏面有高技術起了作用。

戰爭對經濟和後勤保障的依賴性空前增大

這是因為:其一,現代高技術武器裝備的造價十分昂貴。它的價格比一般武器裝備要高數十倍甚至上百倍,並且處於不斷上漲之中。而海灣戰爭中使用的一架F-15戰鬥機就高達5.040萬美元,一架F-117隱身飛機甚至高達1.06億美元。其二,現代高技術戰爭中的武器裝備、彈藥、油料和各種物資的消耗十分驚人。在海灣戰爭中,美軍單兵的日消耗量為200餘公斤,相當於越南戰爭時的4倍,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10倍;彈藥的日消耗量為越南戰爭時的4.6倍,朝鮮戰爭時的20倍。多國部隊所需要的武器裝備、彈藥、燃料、生活用品等戰爭物資,總量達800餘萬噸。為此,美軍不得不建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大的後勤保障體系。如此巨大的戰爭消耗,使海灣戰爭成了一場空前昂貴的戰爭。短短的42天,僅多國部隊一方就耗資611億美元。難怪連美國這樣的超級大國也單獨打不起這樣的戰爭,而不得不四處化緣,向盟國伸手要錢。這也是這場場戰爭難以持久的一條重要原因。這表明,現代戰爭越是高技術化,它對經濟和後勤保障的依賴性也就越大。戰略指導對此萬萬不可掉以輕心。

信息戰是奪取和保持戰場主動權的關鍵行動

美軍利用包括50顆衞星在內的太空情報網,RC-12電子情報飛機在內的空中情報網,以及地面和海上的情報網,大範圍、全時辰地實施情報戰,及時、準確地獲取對方信息。同時,憑藉在電子技術上的顯着優勢,出動EA-6B“徘徊者”電子戰飛機等,實施超強電子干擾,保障空中突防和地面進攻。在進行電子干擾的同時,又運用反輻射手段摧毀伊軍雷達設施,並對重要電子目標實施無線電識別和定位,及時引導火力摧毀。信息化戰爭中,信息的優勢才是真正的優勢,誰擁有信息優勢,誰掌握了制信息權,誰就能在戰爭中贏得主動,信息戰是奪取和保持戰場主動權的關鍵行動。組織實施信息戰,不僅要做到立體偵察、電子干擾、實體摧毀交替並用,而且要搞好與兵力、火力行動的有機協調,形成整體合力。

火力戰是決定作戰結局的主要樣式

尤其是遠程精確打擊,突擊範圍廣、縱深大、效能高,可以遠距離殺傷、消滅有生力量,摧毀、破壞敵要害目標,佔領、控制重要地區,割裂敵兵力部署,遮斷、遲滯作戰行動,創造有利的殲敵態勢,是推動作戰進程,決定對抗結局,直接達成作戰目的主要樣式。特別是強大的火力打擊優勢可對對方產生強大的震撼效果,削弱對方的抵抗意志。

心理戰是軟化作戰體系的重要手段

為了影響國際社會大眾心理,美國專門設立了“戰略影響辦公室”(後改為全球宣傳辦公室),其目的就在於左右國際輿論。在戰前,美軍制定有周密的心理戰計劃,戰中綜合運用各種心理戰手段,實施心理攻勢,以爭取伊拉克民心,分化伊軍,瓦解士氣,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這充分表明,信息化戰爭條件下的心理戰,可以藉助各種經濟、便捷、大眾化、高技術的信息傳播手段,宣傳戰爭的合法性,顯示取勝決心,指出抵抗的後果,或者以戰止戰、以戰促降,利用軍事硬打擊實現心理軟殺傷,以直接震憾敵人心理,沉重打擊對方精神,軟化意志,分化陣營,削弱能力,取得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效果。組織實施心理戰,一方面,要運用戰略威懾、輿論宣傳、謀略欺騙、政治策反、情感攻心、軍事脅迫等多種戰法;另一方面,要採取智能化、擬人化和超感觀的心理打擊技術手段,如電視插播、遙控廣播、網絡攻擊、信號模擬、聲像合成等。

特種作戰是達成作戰目的的催化劑

美軍特種部隊具有較強的機動力和突擊能力,過去曾經有出奇致勝的戰績,如成功解救人質、搶救戰俘等。此次伊拉克戰爭中,美軍同樣大規模出動特種部隊,發動了“影子戰爭”。伊拉克戰爭爆發前夕,大約100名美特種部隊士兵和50名中央情報局特工在伊拉克境內活動長達4個月之久,他們主要是執行各種情報偵察和策反破壞任務,為布什政府“倒薩”決策提供了許多有意義的參考。

聯合作戰是達到戰略企圖的決定因素

在本次伊拉克戰爭中,美軍採用的是“拉氏戰略”。“拉氏戰略”是相對於海灣戰爭時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所採取的“鮑氏戰略”而言的。兩者在使用軍隊的規模、種類、作戰速度等方面有所不同。

“鮑氏戰略”的特點是,部署佔有壓倒性優勢的兵力,速度緩慢但有條不紊地摧毀伊拉克軍隊的實力。具體做法是,先用大規模的密集轟炸,最大限度地毀滅伊拉克軍隊的有生力量,此後再動用地面部隊結束戰鬥。

而拉氏戰略的目標是實現速戰速決,手段是充分利用技術優勢,塑造輕型的戰鬥部隊;強調合成作戰,即空中力量、情報力量、特種部隊和地面部隊同時進行戰鬥。根據這一戰略,伊拉克戰爭爆發後,美軍向伊拉克境內同時投放了這幾種作戰力量,充分顯示了聯合作戰的作戰特點。透過伊拉克戰爭的硝煙,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信息聯合作戰是未來作戰的基本形態。陸、海、空三軍凝聚成聯合作戰的整體力量,圍繞統一的作戰企圖和作戰計劃,在統一的組織指揮下,協調一致地行動,這樣可以充分自由地發揮武器裝備的高技術優勢,以及陸、海、空各個軍種的作戰特長,最大限度地利用陸地、海上、水下、空中和太空等各個戰場。這充分表明,聯合作戰在未來作戰中將居於主導地位,成為基本的作戰形態。組織實施聯合作戰,要求建立適應聯合作戰需要的聯合指揮體制,以及三軍互通,可靠順暢的指揮網絡、通信網絡、情報網絡和保障網絡;要求陸、海,空三軍既要善於獨立作戰,更要着眼全局、服從全局,善於聯合作戰。

有效的後勤保障

在伊拉克作戰的美軍每天消耗約700萬升燃料,約50萬升瓶裝水。從科威特一直延伸到巴格達500多公里的補給線,是美英盟軍的一個“致命弱點”。若沒有有效的後勤保障,美英美軍將無法將戰爭進行下去。此次對伊作戰,美后勤系統依託其全球資產可視系統,實現了在儲資產、週轉資產和在運資產等的可視化,它將自動識別技術、全球運輸網絡、聯合資源信息庫和決策支持系統等綜合在一起,能夠向各級指揮官、物資管理部門、武器系統管理部門及相關用户提供全部資產信息,包括其所在位置、數量、類別、狀況、特點、身份等,從而使得相關部門可以全程跟蹤“人員流”、“裝備流”和“物資流”,並指揮和控制其接收、分發和調換,使物資的供應和管理具有較高的透明度,大大提高了保障的有效性。在對伊作戰開始後,為保證進攻速度並減少傷亡,美軍提出實行“彈弓”式後勤供給,即後勤保障和作戰部隊一起迅速挺進伊拉克,從而使工程師、醫護人員和武器專家向作戰部隊提供比以前更多的支持。有效實施戰時後勤保障,一是制定後勤保障原則,明確保障的任務、要求,可使用的兵力兵器,以及實施的方式、程序和協同規定等問題。二是周密組織,綜合運用各種保障兵力和保障方法,實施整體保障,充分發揮後勤保障整體效能。三是實施重點保障。應根據任務、敵情、戰場條件和保障力量等情況,統觀全局,並預見作戰情況的可能發展,正確地確定保障的重點。四是保障能力要與作戰能力相適應。必須充分考慮到作戰保障能力的大小,及其對作戰行動的影響,不要使突擊行動超越保障的能力。

科索沃戰爭

科索沃戰爭既是一場獨立而持久的空襲戰,也是一場包括情報戰、電子戰、心理戰、網絡戰等多種形式的聯合信息戰。在這場戰爭中,北約軍隊實施了多種形式的進攻性信息戰。處於劣勢的南軍也做了大量的針鋒相對的鬥爭。

一、情報戰複雜激烈

為了最及時、最準確地獲取對方的信息,並且避免己方情報被對方獲悉,北約軍隊與南軍在情報領域展開了激烈鬥爭。

(一)北約方面

運用多種種先進手段蒐集情報。為更好掌握戰爭主動權,北約軍隊運用最先進的技術手段,對南軍實施多層空間的情報蒐集。在太空,北約軍隊通過諸如KH -

11、“曲棍球”雷達成像衞星、“獵户座”和“大灑瓶”在內的間諜衞星捕獲南軍信息,為作戰行動提供圖像偵察、電子偵察等情報保障。

在空中,北約軍隊的80餘架E -8C“聯合監視與目標攻擊雷達機”、U-2S、RC-135戰略偵察機和大量無人偵察機,不間斷地截獲南聯盟國家指揮中心與軍隊或警察之間的通信,為實施空中打擊提供近實時的情報。此外,還使用EC-130E飛機引導轟炸機突擊南軍地面機動目標。北約軍隊幾乎每輪轟炸行動都有E-2C、E-3預警飛機擔任空中預警,監視南軍行動。

在地面,北約軍隊在塞浦路斯、土耳其和意大利境內設置監聽站,隨時偵聽南軍最高統帥部與科索沃戰地指揮官的通信聯絡。它還向目標區空投了大量傳感器,直接引導目標攻擊。多方安插“耳目”擴大情報來源。為全面滿足作戰需要,北約軍隊還採用傳統的人力情報方式,在南境內廣泛組織間諜網,為北約飛機提供目標情報,並對轟炸效果進行有效評估。例如,空襲前英國空軍情報人員就混入聯合國維和觀察團潛入科索沃地區,蒐集有關地形、南軍部署、軍事設施等情報。戰爭爆發後,這些情報人員向北約飛機發送無線電信號,直接引導轟炸行動。英軍公開承認:由於這些情報人員的幫助,空軍即使在陰天也能有效擊中目標。又如,北約還通過澳大利亞人普拉特領導的名叫“凱爾國際”間諜組織,利用人道主義活動為掩護,在南境內從事間諜活動。空襲前,該組織主要蒐集南軍警動向情報;戰爭爆發後,則主要提供轟炸效果的情報。此外,北約還向“科索沃解放軍”提供電台、移動電話和衞星電話,讓其提供南軍集結地域和炮兵方位等情報。

(二)南聯盟方面

充分利用外部情報支援。南聯盟沒有北約軍隊那些先進的情偵技術手段,但據悉在戰爭期間,它至少曾得到過俄羅斯的情報支援。俄羅斯有着龐大的情報蒐集系統:空間有80顆間諜衞星;海上有60艘間諜船組成的船隊;地面有可以監聽美國衞星通信的監聽站或監聽車。俄南雙方有情報交換合作協議,俄羅斯情報總局將他們掌握的關於北約軍隊的情報通報給了南斯拉夫。此外,俄羅斯還曾命令其駐華盛頓、倫敦、巴黎、羅馬、阿爾巴尼亞和馬其頓等國的情報人員為南聯盟提供情報。據俄軍方透露,南軍曾利用俄方提供的情報,擊落9架北約飛機。南軍經常將外部情報與自己偵獲的情報相互印證,在兩者出現矛盾時,南軍的經驗是:“只能相信自己的情報,不然就會失敗。”積極採取反情報措施。通過積極有效的反情報措施,阻止對方獲取情報,是南聯盟情報戰的重要內容。

一是清除“耳目”。為了確保反空襲作戰的地面安全與穩定,南聯盟採取各種手段,防止境 內的敵特進行襲擊破壞或實施對空支援。波黑戰爭時,英法等國特工人員曾用激光器引導北約飛機對塞族實施精確打擊,並對空襲效果進行評估,南聯盟吸取了這個教訓,在北約宣佈對南實施空襲後不久,就將所有參戰國記者驅逐出境。同時,大力加強新聞檢查,嚴格控制對空襲地點的採訪,避免北約通過新聞報道評估其轟炸效果。南聯盟還組織羣眾採取拉網式的晝夜巡查,清除對方可疑的特工人員,搜尋敵空投的衞星定位系統和投放式一次性干擾機。為了防止分離主義分子的破壞,南還查封了科索沃部分報紙和廣播電台等。

二是“掩人耳目”。為了對付北約的先進技術偵察手段,南軍把在科索沃的軍用飛機藏在山腹內的掩體裏,巧妙地隱蔽空中系統。南軍還學習伊拉克人的經驗,組裝了數以千計迷惑對方空中偵察的假目標,如假高炮陣地、假導彈、角反射器等,並用各種運載工具往來機動。各種隱蔽偽裝措施或戰法,有效地欺騙了敵人,北約飛機炸燬的許多南軍重裝備,有相當數量是假目標。

二、電子戰有效實施

北約憑藉其在電子技術上的巨大優勢,成功地奪取了制電磁權,保障了空襲的順利實施。處於明顯劣勢的南軍為了有效地抗擊北約的空襲,最大限度地保存有生力量,也採取了很多積極的反偵察、反干擾、反隱形和抗摧毀措施,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一)北約方面

超強電子干擾手段保障了空中突防。北約為取得電磁優勢,在空襲行動中使用了各類性能先進的預警飛機和專用電子戰飛機,對南軍雷達和通信設施實施超強度干擾或壓制,為空中突防提供了有力保障。其基本戰術是:先以EA-6B電子戰飛機干擾機對南軍指揮通信系統實施“致盲”干擾,為空中突防提供掩護。EC-130電子干擾機留空時間長,有時甚至達18個小時,超過正常標準的3倍。擔任空中掩護任務的F-15等戰鬥機,也使用了大量機載干擾器材,迷盲了南軍雷達。整個戰爭期間,北約軍隊電子戰飛機出動的架次佔飛機出動總量的40%以上。此外,由飛機拖帶“誘餌”實施空襲,在戰爭中表現也很出色。例如由B-1B轟炸機拖帶的AN/ALE-50誘餌,就曾使不少轟炸機逃脱了南軍防禦火力的攻擊。這種誘餌獨立的、用後即丟的特點,使它成為由改進後的飛機拖帶的理想裝備。

“軟”“硬”一體作戰加強了對南電子系統的壓制和破壞。北約在實施電子干擾的同時,又運用反輻射手段摧毀南雷達設施,並對重要的電子目標實施無線電識別和定位,及時引導火力實施摧毀。美軍出動了89架F-16C/J戰鬥機伴隨EA-6B電子戰飛機行動,發射反輻射導彈和激光制導炸彈攻擊南軍防空雷達系統和通信設施,直接實施硬摧毀。在這種軟硬兼備的電子戰打擊下,南軍防空部隊處於極為被動的境地。

電磁脈衝彈得到了實戰應用。電磁脈衝彈是一種新式電子戰武器,它通過爆炸將內部的化學能轉為電磁能,產生強大的電磁脈衝,將距爆心一定距離範圍內的電子設備中的敏感電子器件燒燬,從而使該設備失效。從20世紀80年代,美軍即開始研製這種武器,多年來一直處於試驗階段,這次是其首次實戰應用,對破壞南軍電子裝備發揮了一定的作用。

多種隱身武器增強了空中突防能力。戰爭期間,北約使用了不少先進的隱身武器,其中包括F-117A隱形戰鬥機、AGM-129隱身巡航導彈和B-2A型隱身戰略轟炸機。隱身武器隱蔽性能好,如F-117A隱身戰鬥機的雷達反向截面積只有0.01平方米, AGM-129隱身巡航導彈的反射截面積為0.005平方米,B-2型隱身飛機的雷達反射截面積為0.1平方米,雷達對這些目標的探測距離只有對通常目標探測距離的五分之一左右。北約通過使用隱身武器,增強了其空中突防能力。

(二)南聯盟方面

隱真示假的電子防禦戰術保存了軍力。南軍在失去制電磁權的情況下,積極採取一系列隱蔽防護措施,使自己的軍力大部分得以有效保存。其主要做法是:

一、“進洞隱真”,將大部分雷達、通信、電子戰裝備藏進洞庫或其它便於隱藏的設施中;

二、是“偽裝隱真”,充分利用地形、地物和簡便器材偽裝武器裝備;三是“機動示假”,先設置大量假的重型設備,製造出假目標,然後頻繁機動和變更部署,迷惑敵人,引誘敵人摧毀這些假目標;四是“煙幕盲敵”,利用紅外武器的弱點,施放人工煙幕,降低了北約電子效果和精確制導武器打擊效果。據俄軍專家估計,南軍實施的一整套電子防禦戰術,使北約空襲打擊概率不超過30%。

靈活的電子攻防戰法制約了強敵。南軍立足於現有裝備,研究敵人高技術兵器的弱點,制定了一些切實可行的電子戰戰法,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北約的進攻勢頭。南軍根據制導武器的弱點,在敵巡航導彈可能來襲的航路上設伏,干擾其GPS制導系統,並用火炮、火箭等向空中投放鋁箔條、銀化尼龍絲、鋁化玻璃和偶極子箔條等干擾物,干擾景象匹配製導系統,使其偏離預定目標。為使防空雷達免遭北約反輻射導彈攻擊,南軍在發現北約發射反輻射導彈時立即將雷達關機,使反輻射導彈偏離目標。南軍還採取雷達接力戰術,即遠程雷達短時開機,確定有飛機來襲後迅速關機,當判斷北約飛機已飛臨己方地空導彈射程範圍時,導彈制導雷達突然開機,同時發射導彈,爾後迅速轉移F-117A隱身飛機被擊落,就是這個戰法的一篇傑作。

總體上看,電子戰在這場戰爭中發揮了很大作用。但北約“由於缺少事先計劃和戰略指南來界定關鍵目標,進行一體化信息鬥爭的企圖被推遲了”(參見《聯合聲明》),其作戰計劃中未做充分的電子戰準備,加上南軍指揮控制系統和武器裝備的自動化程度有限,戰爭中雙方的電子對抗程度沒有人們想象的那樣激烈。

三、心理戰各顯神通

北約與南聯盟在以各種武器系統進行對抗的同時,還在戰場內外進行着一場以瓦解對方士氣、爭取國際輿論支持為目的的心理戰。

(一)北約方面文學|虛擬文學|武俠奇幻|歷史文化|休閒4u U3 Q u&{ B;i n(J

竭力鼓吹戰爭的合法性。科索沃戰爭是繞開聯合國而對一個主權國家發動的侵略戰爭。為了“師出有名”,北約憑藉其強大的經濟力量,一直操縱或控制着媒體宣傳,把南聯盟“妖魔化”,使自己的行動和形象“合法化”、“天使化”。

一是孤立和醜化南聯盟。早在戰前,北約就操縱西方媒體大肆渲染所謂“南製造人道主義災難”,稱米舍維奇為“暴君”、“種族清洗者”,宣揚塞爾維亞人“從歷史上就是巴爾幹地區動盪的根源”的論調,煽動北約國家民眾對塞族人的的反感與恐怖情緒,喚起民眾對戰爭的支持。戰爭期間,北約又操縱媒體大談科索沃地區的難民狀況,攻擊南軍是造成難民潮的罪魁禍首,而隻字不提空襲給南聯盟所造成的巨大災難。北約對媒體宣傳的操縱或控制,充分暴露了西方新聞“客觀公正”原則的虛偽性。

二是離間南人民與政府關係。為達此目的,北約通過各種宣言手段,把南領導人描繪成踐踏人權、違反國際法的“惡魔”,並通過國際戰犯法庭以所謂的戰爭罪“起訴米洛舍維奇等南軍政要員”,企圖給南聯盟人民造成這樣一種印象:現今他們遭受的空襲災難,全是因米洛舍維奇一人引起的,只有懲辦了米洛舍維奇才能解決問題。

製造戰爭恐怖氣氛。戰爭爆發前,北約曾將預定打擊的目標、時間、強度、方法以及可能造成的後果等公之於眾,其高新技術兵器更是災難性的。北約是想通過這種宣傳,製造戰爭恐怖氣氛,對南聯盟形成巨大的心理威懾,使其因畏懼軍事打擊而棄戰求和,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戰略威懾目的。這個企圖落空後,北約又依仗其強大的軍事力量,不斷擴大空襲規模,加大空襲力度,甚至轟炸了許多重要民用設施。北約還特別使用石墨炸彈等特種彈藥攻擊城市電力設施,製造黑暗,以求加重南人民的恐怖心理,渙散南軍民的鬥志。打壓傳媒設施。北約在不斷加大對南軍事打擊力度的同時,還採取多種措施打壓傳媒設施,限制輿論報道,力圖實現新聞封鎖。戰爭期間,北約通過歐洲衞星通信組織,停止為轉播塞爾維亞的電台和電視台的節目提供衞星服務,封鎖信息。在美軍F-117A隱身飛機被擊落後,北約為防止南藉機大肆宣傳,迅速封鎖消息,對墜毀原因和飛行員情況隻字不提。為阻止南斯拉夫人民聽到本國政府的聲音,北約先是用高分貝“噪音干擾”南聯盟電台廣播,後又多次轟炸南電視台和電視發射塔。據北約的統計數字,南聯盟39%的廣播-電視轉播站陷入癱瘓或嚴重損毀。美國還一度曾企圖切斷南聯盟與外界的互聯網聯繫。北約還在內部嚴格新聞檢查,凡是有關不利於北約方面的消息,一律嚴格控制外泄。政府甚至直接出面指責客觀報道戰況的一些記者。北約通過新聞封鎖,使世界上相當一部分媒體都只能聽信北約的一面之辭。

加強戰場心理攻勢。空襲開始不到一週,美特種作戰司令部所屬空軍第193特種作戰聯隊的6架EC-130E/RR廣播電視飛機就開始輪流升空,每天向南傳送4個小時的廣播或電視節目,直接用塞爾維亞語向南軍官兵展開宣傳攻勢,瓦解南軍士氣。美軍的另一支心戰部隊還向南12個主要城市空投了數千萬份恐嚇和勸降傳單,鼓動南軍拒絕執行米洛舍維奇的命令。在南聯盟陣地上留下的傳單上寫着:“留在科索沃必死無疑”、“現在離開你的部隊,拋下你的武器裝備,如果留下來,北約將從各個方向向你進攻”,等等。

此外,北約還曾通過祕密手段,深入到南軍內部進行策反宣傳,鼓動南軍分裂勢力推翻米洛舍維奇的統治。

(二)南聯盟方面

利用媒體和網絡進行反心戰宣傳。為打破北約壟斷宣傳的局面,面聯盟充分利用自己的宣傳陣地,揭露北約的戰爭罪行,闡明自己的正義立場,爭取國內民眾和國際正義力量的同情與支持。它通過廣播、電視等多種宣傳媒體通報戰況,控訴北約轟炸給南造成災難,鼓舞人民抗敵的士氣,堅定勝利的信心,分化和瓦解敵人。例如,南聯盟巧妙地利用美軍士兵被俘和美先進的F-117A隱身飛機被擊落的宣傳價值,提醒西方注意:為科索沃進行全面戰爭需要時間、鮮血和金錢。這些成功的宣傳打破了北約的一面之辭,激發了北約國內民眾的反戰情緒。在國家電台、電視台被炸燬後,南又加強了網上活動,利用國際互聯網絡繼續對外進行宣傳,再次打破了北約的輿論封鎖。

以國際法為武器,爭取國際輿論的支持。國際法是國家間應該相互遵守的準則。相互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和平共處是現代國際社會始終表明科索沃是南聯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有關科索沃地區的任何問題都是南聯盟的內政,任何外部力量都無權干涉的立場。他們認為,對科索沃問題任何形式的干涉都違反了國際法,只有在北約停止轟炸和尊重科索沃地區主權地位的前提下,通過塞族與阿族間的和平談判才能真正解決。南聯盟這一立場贏得了國際社會正義力量的理解和支持,即使北約在最後停止轟炸的軍事協議中,也不得不承認科索沃仍是南聯盟領土一部分的主權地位。

此外,戰爭期間,南還以戰時國際法準則,即戰爭法為武器,揭露了北約肆意踐踏戰爭法,濫用作戰手段或方法,給 一個主權國家造成巨大災難的戰爭罪行,引起國際社會對北約的廣泛譴責,使北約集團相當被動。

巧妙施謀,致敵被動。戰爭期間,南聯盟能夠注意運用計策或策略同敵人心戰較量,進而陷敵於被動。以下是兩個典型事例。

一是利用美軍戰俘對北約施壓。南聯盟在抓到3名美國軍人後,先是揚言要審判他們,調起了美國民眾的神經,使北約感受到很大壓力。後來隨着形勢的發展,又以高姿態釋放了這3名俘虜,使北約在政治較量中陷於被動。一名戰俘在被釋放前還留下字條,感謝南軍的善待,並祈禱北約對塞爾維亞的空襲行動結束,更使北約方面尷尬難堪。

二是通過與阿族領導人談判做出緩和姿態。當北約輿論連篇累牘地宣傳塞族與阿族矛盾已成水火不可調和之勢時,米洛舍維奇等南聯盟領導人會見了阿族領導人魯戈瓦,南國家電視台作了現場報道。報道指出,雙方在會談後一致認為,科索沃問題只有通過政治手段才能成功地解決。魯戈瓦還呼籲北約停止轟炸科索沃,並同意通過談判尋求和平方案。報道引述魯戈瓦的話説:“大家都看到了,我還在科索沃,還在嘗試。”南各媒體藉此提醒西方:科索沃問題是南聯盟的內政,南聯盟各民族有能力解決好這一問題,這就使得北約的侵略者形象暴露無遺。北約發言人極力狡辯説,魯戈瓦已被南政府軟禁,失去了行動自由,他是言不由衷。這些謊言在5月5日魯戈瓦攜家人抵達意大利後又不攻自破。

四、網絡戰初露端倪

互聯網是20世紀後期人類社會的一項偉大成就,極大地方便了世界各地人們的交往。科索沃戰爭第一次將戰火燃進了這片“戰爭處女地”。北、南雙方通過鍵盤和鼠標在暗中過招。儘管雙方都在有效地管制着傳統媒介,但誰都無法控制互聯網這個新領域。該領域一度成為雙方爭奪的一個新焦點。

(一)北約方面書院,

1998年,美國國防部為海、陸、空增添了電腦空間,作為第四戰區,並建立了一個主管信息戰事務的機構。儘管美國在過去的8年裏旨在搞掉伊拉克總統薩達姆。侯賽因的種種努力已經失敗,但在南聯盟,克林頓又把信息戰推向了新的高度。

利用網絡對南進行在線宣言。北約利用技術優勢,通過在國際互聯網上開設主頁和常設鏈接等方式,對南聯盟進行了規模空前的在線宣傳,大量發佈反南聯盟政府的材料。為此,英國甚至專門建立了一 英語-塞爾維亞語雙語網站。英國防部長喬治&S226;羅伯遜聲稱,這個網站就是為了抵消米洛舍維奇對南人民的宣傳。就連北約扶植的“科索沃解放軍”也開設了自己的宣傳網站。與此同時,北約中止了對南聯盟地區的商業網絡服務,還計劃完全阻塞南聯盟的互聯網通道。

實施黑客攻擊。北約特別是美軍計算機黑客多次對南聯盟軍隊和政府的指揮控制網絡實施攻擊,企圖癱瘓其指揮控制系統。美軍多次召集計算機專家同南進行“網絡對抗”,將大量病毒和欺騙性信息輸入計算機互聯網和通信系統,以阻塞南信息傳播渠道。戰爭期間,克林頓曾授權中央情報局組織對南聯盟金融計算機網絡進行攻擊,籍此圖謀攪亂南經濟。為損害南聯盟領導人的聲譽,推翻南現政府,西方媒體不斷謠傳米洛舍維奇等領導人把南聯盟國庫的一些款項轉移到了塞 浦路斯等國的銀行。媒體還宣稱,美國國家安全局的電腦黑客被派往這些國家,先是非法調查南領導人在國外的銀行帳户,然後抽取其錢款。北約官員不無得意地説,這種手段實在是心戰與網戰的絕妙結合。

(二)南聯盟方面

南聯盟充分利用互聯網絡,廣大人民羣眾積極參與,開闢了與北約抗爭的一個新空間,成功地嘗試了網絡戰的效果。

開展網上宣傳,突破北約新聞封鎖。戰爭爆發後,北約的電子戰對南的各種通信系統破壞極大,嚴重干擾了南聯盟的內外宣傳。面對這種局面,南政府以網站為陣地,積極宣傳反侵略的正義立場,突破北約的新聞封鎖。轟炸開始後不久,一個新的網址在南聯盟開設,並立即成為提供科索沃戰爭信息最權威、最全面,也是最及時的因特網網址。這個網址使用塞爾維亞語和英語兩種語言,由多名具有獻身精神的南聯盟電腦迷負責,每天工作18個小時,接受900萬次“點擊”,其中70%來自美國。南主要媒體和政府部門都在網上設立了自己的主頁,宣傳國家的內外政策,反映南聯盟遭北約空襲的情況,使其成為南對外傳播信息和打破北約輿論圍剿的主要途徑。南政府在網站播發大量圖片和新聞資料,提供戰場實況,披露北約在戰爭中使用慘無人道的新式武器,列舉種種事實駁斥西方關於南聯盟在科索沃地區進行種族滅絕的報道。政府還就科索沃問題設立電子信箱,就科索沃自治的政治框架協議廣泛徵集民意,充分表現了政府的民主意識。與此同時,旅居世界各地的南斯拉夫人也通過計算機網絡反對這場戰爭。南聯盟以網站為宣傳陣地的手段與影響,反映出網絡技術在突破信息封鎖方面的重要意義,表明電腦空間的“多極化”特徵已使西方在傳統媒體方面所具有的優勢面臨挑戰。

攻擊北約計算機網絡。戰爭爆發後,在政府的支持下,南斯拉夫的電腦愛好者們自發行動起來,在網上不斷用“電子炸彈”回擊敵人。他們通過向北約國家及軍隊的信息系統傾瀉大量偽信息、廢信息,製造“信息洪流”,阻塞、擠佔其信息傳輸信道,最終導致其網絡癱瘓。據北約網絡專家透露,僅巴爾幹地區的一台電腦每天就向北約總部發出20000多封電子郵件,大量的電子郵件造成了北約信息網絡因為過載而阻塞,通信效率大大降低。南聯盟的計算機“黑客”還通過公用網的計算機終端聯端聯到軍事計算機網絡系統上,對北約的指揮通信系統進行破壞。4月4日,南聯盟黑客使用“爸爸”、“梅利莎”、“瘋牛”等病毒進攻北約的指揮通信網絡,致使北約網絡通信陷入癱瘓。美海軍陸戰隊所有作戰單元的E-mail均被“梅利莎”病毒阻塞。北約在貝爾格萊德的B-92無線電廣播網,以及在布魯塞爾北約總部的網絡服務器和電子郵件服務器,均連續受到計算機病毒的破壞。據報道,南計算機專家在俄羅斯黑客的幫助下,曾造成美海軍“尼米茲”航母上計算機系統癱瘓時間長達3個多小時。

利用網絡進行情報傳遞,提供預警。在北約對南聯盟進行大規模電子干擾的情況下,南聯盟充分利用因特網進行通信聯絡、情報傳遞,實施及時有效的空襲預警。如北約戰機剛從意大利空軍基地起飛,立即就有人用計算機通過網絡將消息傳 出,“幾分鐘前,'吸血蝙蝠'在斯科普上空向你撲來”;當機羣飛抵轟炸區以外的國家如斯洛文尼亞上空時,又有人用電腦發出“它們正路上”的消息;當突擊機羣飛抵南鄰國兇牙利或羅馬尼亞時,又有因特網用户發現後及時通過網絡傳遞情況。計算機網絡上這種“消息樹”式的情報傳遞方式,在人類戰爭史上還是首次出現,為南聯盟北約空襲提供了預警時間。

如果説在空襲與反空襲交戰中,南聯盟一直處於守勢的話,那麼在網絡戰上卻是處於攻勢。俄羅斯等國"黑客的加入更增強了南聯盟網絡戰的力量。中國民眾也通過網絡表達了反對戰爭、渴望和平的心願。嚴格地講,這只是初級的網絡對抗。儘管還存在種種缺陷,但畢竟開闢了網絡戰這樣一個全新的領域,實驗了一種全新的鬥爭方法

大學生活啟示錄 篇二

大學生活啟示錄

有些東西非得經歷了歲月,才能完全懂得。當時多少可憎的事情最後會變得那麼刻骨銘心,難以忘懷。那全是因為愛的光輝在時間的河流中淡淡的閃現出來,那是一種清淺的粼光,越是經歷了歲月,越是清晰和明朗,最後在我們心靈深處堆積成陽光般的温暖,照耀我們一生!(記與同學吵架)

我們總以為世界的温暖全來自陽光,實際上腳下的大地,更有着令人驚異的熱力。我們常以為外來的幫助最重要,實際上發自內心深處的力量,才是我們熬過冰血,獲得重生的力量。天沒暖,大地先暖,所以才有許多花能鑽出冰血綻放。人情不暖,內心先暖,所以我們能在塵世做一劑清流。(記考試作弊,不過沒成功,嘿嘿)

只有人類才會在彼此被許多同伴包圍的時候,仍然感到自己是孤獨寂寞的。在這個廣闊的世界上,我們每個人都是孤獨寂寞的,卻仍無從得知彼此的內心。也正因為如此,人類才會前進,從孤獨的黑暗中掙脱,為的就是要與別人相遇,找到彼此的內心。(記找女朋友)

每一個日子都可能是最後的日子,我們要以敏鋭的心過每一天,更要用心看看自己,不要把每一件事情都視為理所當然。因為所有的事情都會改變,關鍵在你怎麼做。(考前幾天的衝刺)

儘管人蔘使你有一千個理由哭泣,你也要表現得你有一千零一個理由歡笑。(掛課)

人生是被一個又一個亮點照亮的,而為了創造新的兩點,你可能需要隨時忘記你正在或者曾經擁有過的榮譽。(回憶國小的時候考試老拿第一)

與人交往,如能在對方處於逆境的時候給他一點關懷,真是功德無量。如是出於需要才去交往,不管怎麼必要,都可能讓人覺得勢利。兩者的不同之處在於,逆境的時候的交往,要的是真誠,而順境時候的交往要的是技巧。不管在什麼時候,真誠都比技巧高尚,甚至可以説,真誠乃是人世間最好的交往技巧。(記宿舍兄弟發生經濟危機時,挺身而出)

我們生活在這個紛紜複雜的世界上,來自身外的壓力是難免的,我們不仿想雪松那樣,面對壓力盡力去承受,實在承受不了的時候,也就欣然地彎曲一下,退讓一步。該低頭時就低頭。彎曲是為了自己能夠不倒下甚至毀滅,為了不使自己喪失發展的機遇。(記和女朋友爭論歷史上的諸葛亮到底有沒有那麼強悍。女朋友説諸葛亮就這麼厲害,我説正史上的諸葛亮不怎麼樣的,沒那麼神的,她不相信。最後我還是承認諸葛亮就是那麼神!) 既然不論是面對死亡,還是面對災難,人生中總有一段黑暗的路要我們獨自去走,那就讓我們勇敢上路吧。讓我們與悲傷的,絕望的,被人遺棄的自己同行,走過人生的陰雨時期,你會在晴朗的天空下擁抱一個快樂的,聖潔的,充滿愛意的自己。讓我們像落日一樣與走回歸宿的自己同行,我們的靈魂將會得到安息,如同寧靜美麗的黃昏。

國家治理

http://

wDZ5799tg43h

課堂教學啟示錄 篇三

近日,省小語會在廣州舉行優秀教師現場課觀摩研討活動。我有幸聆聽了熊海濱等優秀教師的語文課,領略了他們的風采。他們對學生、對教育的深情,如一股春風吹動了我的思緒,在我的筆尖下流淌着——

感悟一:有愛才有和諧的課堂

優秀教師的最大特點是愛心教育、和諧課堂。親切的交談,使師生之間的交流無拘無束,敞開心扉進行心靈的對話,思維的交流;恰切的評價,給學生以寬容與激勵,使學生熱情高漲,持而久之。課堂上,學生們興奮不已,閃現出智慧的火花,飛速流淌着思維的溪流,濃濃的愛在課堂上激盪,呈現出和諧的氣氛。我想,只有那些用自己的深情和智慧,用自己的一生去備課的人,才能創設出這種和諧。

如同春花才知春雨的愛一樣,優秀教師擁有了真愛,並且深知愛的意義。因此,他們永不停息地追求課堂教學的精美,用一生去備課,用真愛去上課,課堂才如此的美麗!只有用真愛去教育,用一生去備課,將來我們才能撐起教育這一片藍天!

感悟二:對孩子的一生負責

學生最大的幸運是遇到一個充滿愛心、知識淵博、有現代教育理念的好老師!好老師的人格魅力、教育思想會影響學生的一生。

從這位優秀教師身上,我感悟到他們對孩子一生負責的理念——

1、以學生為本。優秀教師真正地相信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恰如其分地相信學生的學習能力,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能動性,使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課堂上,常常聽到“孩子們,誰能美美地讀一讀自己喜歡的文段”、“你能仿照這樣的寫法,再寫上幾句嗎”、“你能説説你的質疑嗎”等等,所有這些無不體現學生主體與教師主導。優秀教師做到了:把時間還給學生;把質疑還給學生;把回答還給學生;把朗讀感悟還給學生。他們儘量地為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的平台,讓學生自己學,讓學生自己做。

2、發展個性。“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優秀教師把自己的角色定位幕後,當好導演,把學生推到台前去,戲讓他們演,創設適合學生髮展的教育空間。課堂上,他們常説“孩子們,從文中找出含義深刻的句子或自己特別喜歡的句子,向同學們説説你的理解和感受”、“讀了這篇課文,你想到些什麼?把你想到的説一説”、“課文在表達上很有特色,你發現了什麼”等等,這些話語無處不在引導學生“個性化的閲讀”,“發展學生的個性”!

感悟三:學高才能為師

優秀教師的知識力量、教學藝術、教育魅力令人高山仰止。他們與學生的交流,對教材的處理,對√本站★√信息的蒐集,對課堂的調控如同庖丁解牛,遊刃有餘。他們的課堂實況證實了他們對教育藝術嫻熟於心。

如熊海濱校長教朱自清的著名散文《匆匆》時,他憑着深厚的文學功底,優美的言辭,深情的語調,情感的美讀,感染了台上的學生,感染了台下的老師!入課時,他承接主持人的話題,巧妙憶起“海濱”與廣州羊城的“第一次見面”,轉眼間,三十年匆匆過去了,今天又與同學們匆匆見面上課,真是匆匆啊!即引入學習課文《匆匆》。如此不經意,卻自然極了!新課程理念在熊校長的課裏竟發揮得如此淋漓盡致!他創設了一個情境,展示了一幅插圖,引導學生觸景生情,想像朱自清對窗一遍遍地追問和深思;他找準了一個切入點,抓住朱自清的樣子,按逆推式回扣語言文字,在品味吟詠、迴旋復沓中進一步感悟時間匆匆,進一步揣摩作者傷感、無奈、留戀、惋惜的內心情思;他抓住了一個訓練點——讀,採用了“想像比較、創設情境讀、仿寫練習”等教學策略,引導學生披情入文,聲情並茂地反覆朗讀吟詠,反覆品味感悟,一步一步地感悟時間匆匆,感悟作者的“歎息”之深意!臨了,他還信手拈來“花有重開時,人無再少年”、“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的優美詩句,來引導學生反躬自問,告誡學生時間的匆匆,人生不要“白白走這一遭啊”!來實現文道合一,頗有“文而化之,化而文之”之韻味!

我們應該像熊校長一樣,勤學習,勤實踐,勤思考,勤積累,勤創新,突破自我,超越自我 ,才能讓自已的“一桶水”,變為“長流水”,變為“一眼泉”,才能“學高”,才能“為師”!

感悟四:語文生活化

課堂上,優秀教師很善於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去教學,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縮短了教材與學生認識之間的距離,巧妙地在學生生活與心靈之間架起一座橋樑!這就彰顯了語文生活化的大語文理念。

如劉湘老師教《科技發展:利大還是弊大》,她先聯繫科技日新月異、迅猛發展的當今時代及科技之利弊,引出了“科技發展:利大還是弊大”的辯論話題,多麼貼近生活!是學生非常感興趣的話題!接着,她採用日常生活中學生喜歡的方式——辯論會,引導正方、反方的學生各自“蒐集——討論——整理”材料,按照“先説明觀點——後襬事實,講道理”的程式進行陳述觀點與材料,展開激烈的辯論!辯論中,劉老師只是巧妙地引導點撥,調控學情,言語簡潔,卻又如此富有調控力度,井然有序,真有“大將點兵”的風範!學生的辯論言辭犀利,觀點鮮明,熱情高漲,辯論中時時都有針鋒相對的言辭碰撞,產生出智慧的火花,展現了他們生活中的飛揚個性!最後,觀點又總結迴歸到“科技發展是雙刃劍,我們應趨利避害”的現實中來,卻還是那麼貼近生活!

我們每一位教師,都應從現在開始,從第一堂課開始,教好每一個學生。我們要紮實地學習,大膽地實踐,深入地思考,與學生一道進步,一道成長,讓生命在課堂中閃亮!

圖書館啟示錄[定稿 篇四

圖書館啟示錄

“同學,借書的時候把書包放在外面。” “同學,移動還是聯通的?”

圖書館阿姨友好而親切的聲音把自己的注意力從書中拽到了借書入口處,一羣剛讀大一的孩子茫然地聽圖書館阿姨耐心地講解借書規則。不由得想到自己第一次借書的時候也是這個樣子,不知不覺間我已經在圖書館進進出出三年了。三年,不足以滄海變桑田,卻足以讓一個人成長蜕變。

嘗試 。 蜕變

從小就有樓梯恐懼症,尤其在黑暗的時候更是如此。一個人站在空蕩而封閉的樓道里看着光線昏暗的台階以及未知的拐角無論如何都不敢邁出第一步。那次借的書剛好在第一借書處的二層,看着很多人淡定無比地在樓梯走上走下,自己心裏羨慕卻不知道怎麼辦,站在樓梯旁看着未知的入口心裏忐忑無比。書的吸引力最終還是讓自己邁出了那一步,本以為會很驚險,手緊緊地攥着衣角。出乎自己的意料,平穩的樓梯把一種叫做安心的感覺從腳底傳遍了全身。即使每一步都要用很久,下來的時候感覺要馬上就要癱在那裏了,但是無比開心。自己出了圖書館坐在巨人廣場的長椅上久久回味着心驚肉跳和安心交織在一起的感覺,為自己克服恐懼症而感到無比自豪。去嘗試才會發現不一樣的風景,去嘗試才會蜕變。

文字

優雅

大二後半學期,偶然的一次機會發現了報刊閲覽室,走進去一看就被吸引了。這是一個優雅的勝地。一張張泛黃的報紙被整齊地裝訂成冊。陽光透過窗户斜斜地照在報紙上別有一種古典的味道。最喜歡民國時代的報紙申報和大公報,帶着特殊墨香的從右到左的文字一下子把自己帶回了那個充滿傳奇色彩的時代。

文字無言,卻是那麼地有震撼力,不費吹灰之力就帶你回到那個特殊的年代。與文字為伍的人是幸運的,也是優雅的。即使做不到妙筆生花,創造出美麗的篇章。也可以做一個記錄者,記錄身邊的一草一木,一樹一花。不求傳於後世,只求給自己在喧囂中一份優雅。可以在自己老了的時候回想“賭書消得潑茶香”的年少時光。

變化

靜心

很慶幸自己選擇了文學院,大一大二的時候時間充裕,老師給推薦各種書籍。三年來,自己的審美不斷變化着。

最初,自己喜歡讀小説。張愛玲世事洞明,孤傲絕塵,卻願意為胡蘭成低到塵埃裏去一片深情把自己感動到淚流滿面;張曉風,一件小事在她的温柔細膩的筆下都是那麼超凡脱俗,但是捍衞傳統文化的時候她披上鎧甲成麼果敢沉着的戰士,好一位劍膽琴心的女子;三毛豪放利落,一生瀟灑,她的一生是別人好幾世都做不到的傳奇;李鴻章忍辱負重一心為國,卻又幾人懂他?蕩氣迴腸的小説給自己的精神力量是一生的財富。

之後,喜歡上了詩詞。喜歡在毓秀湖邊讀慷慨激昂的普希金,惠特曼,也喜歡一個人呆在圖書館謄抄品位中國古典詩詞,有時會邊寫邊聽中國古典音樂,一年深刻地體會到什麼叫做會讓人窒息的美。這是圖書館帶給自己的優雅,一份寧靜。 大三了,學習到各種理論,自己不再僅僅停留在皮毛上,更多期待理論支撐地鑑賞。常常在圖書館借各種理論書,被前人們的學術作風深深震撼到了。書中嚴謹地理論,原來學術著作較起真來它也和詩歌一樣,有些字,有些詞是一個都不能增,不能刪。寧吃仙桃一口,不吃爛杏一筐,這些理論知識幫自己一點點建立起自己的篩選體系。要讀就讀最好的。 三年來圖書館帶給自己的變化不言而喻。這些變化帶給自己的不是自滿,而是靜心和謙遜。

自己心情奇差的時候,對未來感到迷茫的時候,就喜歡在圖書館逛,站在那麼多書的面前你沒有任何辦法不去靜心,不去思考,保持一顆謙遜的心。書架上放着這麼多書,但是沒有一本是自己寫的,自己將來也會有作品被擺在那裏嗎?你能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做出怎樣的成績呢?自己雖然是文科生,但是喜歡站在不同的學科書架前看書目。這會讓自己明白這個世界你不懂的還有很多,站在計算機程序書面前,站在化學面前,都會提醒自己有多麼無知。站在歷史,翻譯,教育學,心理學面前,就會想到這些和自己專業密切相關的學科不瞭解,是怎麼也不會透徹瞭解自己的專業。每每想到這些,還有什麼理由不去努力?圖書館帶給自己的靜心和專注是什麼都無法代替的。 圖書館,自己永恆的精神寶藏。

學院:文學院 班級:1106 姓名:高晶

聯繫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