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兒童教育文章【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7.18K

兒童教育文章【多篇】

兒童教育文章 篇一

做個“三心”父母

為了子女的錦繡前程,每一個做父母的都用心良苦,而最後的結果常常不盡如人意,原因何在呢?主要是由於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不正確所致。其實為人父母,最重要的是要有“三心”。

“平常心”——拋開“神童”情結

許多父母比較重視孩子的分數,帶有嚴重的“神童”情結,結果忽略了對孩子健康人格的構建。其實培養孩子成人比成才更重要。記得一位教育專家説過“一個人是否能成才和成功,智力因素往往僅佔20%,而另外起作用的80%卻是人格因素”。

“狠心”——讓孩子經歷磨難

很多父母總是千方百計為孩子遮風擋雨,以為這是對孩子最大的關心和愛護,殊不知,這樣等於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挖了一個温柔的陷阱,掉進陷阱裏的孩子由於被剝奪了失敗和挫折的機會,不會犯錯誤也不懂得改正錯誤,自然也得不到經驗和教訓,因而永遠不會學到過硬的本領。失敗和挫折是人生的學校,它能折磨人,更能考驗人、教育人、鍛鍊人,使人學到許多終生有益的東西,所以對孩子的過度保護,只會造成孩子心理承受潛力差和欠缺的人格,使他們沒有自我奮鬥的意識,喪失獨立生活的潛力而無法在社會上立足。

“精心”——樹立良好的榜樣

家庭是孩子性格着色的第一個染缸,家人就是孩子行為塑造的第一任教師,孩子透過觀察和模仿父母的一言一行去學會生活,有時父母不經意的一筆,往往會出現意想不到的效果:或是大寫意的潑墨畫,或是污染了整張白紙。所以為人父母言傳身教尤為重要。如今,有些父母自己揮霍浪費,卻要求孩子艱苦樸素、勤儉節約;自己看不起讀書人,卻要求孩子學有所成,最後教育結果往往事與願違。所以,為了孩子明天的燦爛,父母要精心描繪着自己言行舉止的一筆一畫。

兒童教育文章 篇二

保護孩子自尊心

第一,孩子越小,心靈越不設防,越容易受傷害。父母需要給予留意呵護。例如:多關心孩子內心的冷暖;多給他一些微笑和關懷的眼神;多給他一些理解和支持;常擁抱他,並説:“孩子,媽媽愛你。”

第二,正確對待孩子的學習成績,或者説成敗體驗。要時刻讓孩子感到父母“無條件的愛”。父母對他的任何努力都要給予鼓勵,甚至允許孩子犯錯誤。家長不要只在孩子取得成績的時候笑逐顏開,“好孩子、乖孩子”這樣叫着,而在他成績退步的時候,臉一下拉好長,讓孩子感覺你愛的不是他,而是他的成績。

第三,多給孩子留面子,不要當着別人訓斥、指責孩子;不要當着別人的面嘮叨孩子以前説過的話或做過的事,使他感到難堪。

兒童是有自尊心的,如果我們在教育兒童時忽視他們自尊心的存在,常常對他們批語指責、甚至打罵,不注意給孩子留“面子”,常在孩子同伴面前或外人面前數落孩子的不是,責罵懲罰孩子,使孩子在同伴中抬不起頭,沒有地位,這樣不僅僅達不到教育目的,反而大大刺傷了孩子的自尊心,激動孩子的憎恨,敵對和緊張情緒,促使孩子養成報復,自卑的不健康心理。

俗話説,好孩子是誇出來的,而不是打罵出來的。筆者曾聽過這樣一則故事:一天下午,一個不足十歲的國小生放學後獨自到一片樹林裏玩耍。天黑了,這個膽小的孩子還沒有走出樹林,他怕遭到野獸襲擊,就爬到一棵大樹上躲了起來。父親見孩子很晚還沒回家,就沿孩子放學回家的路去尋找,在一片樹林裏,藉着天空那微弱的星光,父親隱約看見兒子正躲在一棵大樹的樹杈上,父親沒有立刻喊兒子下來,而是假裝沒有看見,吹着口哨在離兒子藏身的大樹不遠處溜達。兒子聽到父親的口哨聲好像遇到了救星,立刻從大樹上溜下來,吃驚地問:“爸爸,你怎樣明白我在這片樹林裏呢?”“我是獨自散步,沒想正碰上你在樹上玩耍呢。”據説這個孩子長大後進入軍官學校深造,畢業後成了一名作戰勇敢的將領。

人們常説,樹怕傷根,人怕悲哀。自尊心、自信心是孩子成長的精神支柱,是孩子向善的基石,也是自我發展的內在動力。凡是人都有自尊心,不要認為孩子小,就能夠不尊重他們。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需要家長和老師去保護去尊重。如果教育者有意或者無意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那麼孩子的心靈就會受到打擊和摧殘,就會失去向善發展的動力和精神支柱。不管什麼狀況下傷害或者詆譭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都是違背教育規律的愚蠢行為。

現實生活中,不注意保護孩子自尊心、自信心,不尊重孩子保密的事已司空見慣。有的孩子一件事沒有做好,就説你怎樣這麼笨;孩子平時有些膽小,就説你真是個膽小鬼;孩子一次考試成績不佳,就説你怎樣這麼沒用;孩子偶爾一次小小的失誤,就指責你怎樣這麼不給人爭氣。有些家長、老師看孩子不順眼,總是指責、埋怨,有的甚至打罵體罰。這樣下去,久而久之,一個本來不錯的孩子,會在一片指責埋怨聲中,失去應有的上進心和自尊心,最終難以成才。

簡單粗暴,不講方式方法,只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一個合格的家長、教師就應用愛心去保護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教育孩子要有愛心、耐心和恆心,堅持多表揚鼓勵,少指責埋怨,只有這樣才能調動和激發孩子成才發展的自覺性、用心性,進而使他們不斷克服缺點,逐漸完善自我,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高素質的人才。

教育文章 篇三

父母就是孩子的“鏡子”

母蟹對小蟹説:“孩子,你怎樣老是橫着爬,為什麼不能直着走呢?”小蟹委屈地答道:“媽媽,我是照着您的樣貌走的呀。”這是説,母親必須正直地生活,正直地做人、行事,才能正確引導孩子。

“不管我死在什麼地方,請不要把我同貴族、名流、富豪們葬在一齊,請把我埋在普通的猶太工人、老百姓中間,讓我的墓碑能夠點綴周圍普通的石碑,也讓他們裝飾我的墓碑。”這遺囑出自俄國籍猶太作家肖洛姆·阿萊汗姆的手筆。與這份遺囑一齊留給後世的,還有一個厚厚的筆記本,記滿了尖酸刻薄、謾罵詛咒的語言。例如:“吃——讓蛆蟲把你吃掉!”“叫——讓你牙疼得叫起來!”“縫——讓縫衣針扎死你!”……

原先,肖洛姆幼年失去了母親,父親給他娶了個心腸毒、脾氣壞的繼母。繼母經常用惡毒的語言謾罵他。肖洛姆從不頂嘴,只是躲在角落,把繼母嘴巴里“吐”出的詞語,記錄在筆記本上。之後,他成了作家,在他的作品中,許多咒罵和尖酸刻薄的詞語,都是從繼母那裏“借”來的。

事實證明,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往往不知不覺影響着孩子。在家庭中,父母是孩子生活中的“鏡子”,想孩子成為怎樣的人,父母首先應是那樣的人。

教育文章 篇四

我們該怎樣去做教師?

如果我們常懷慈悲心,我們或許能教育出更多健全的人。

我一向以為,人應當有遠大的夢想,不應為身邊瑣屑的事纏繞。我們很少把學生放在心裏,我們更多的時候是把成績放在心裏,是把教學成績放在心裏。之後,我明白,眼裏僅有“成績”二字的教師,永遠無法走進學生的心裏。這樣的教師,無論他的教學成績多麼突出,他永遠也不是一位優秀的教師。

好成績是管出來的嗎?

我第一次做班主任的時候,帶的是高二年級。這個班的學生紀律比較差,學生的自覺性也比較差,當然,成績也比較差。我第一個想法就是,這個班的成績之所以差,是因為紀律差導致的,所以我接手這個班之後,第一件事做的,就是整頓班級的紀律。

經過我一個月的整頓,班級的紀律好了很多,就紀律而然,在全年級是比較好的了。並且我帶的這個班,還獲得了當月的禮貌班。我很高興,十分有信心。我的確定是正確的,我的努力應當很快會得到回報——成績的提高。

我的期望沒有很快地實現。第一次月考,班級成績並沒有提高。我分析原因,必須是學生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夠在成績上頭體現出來。我想,既然我的班級的紀律好了,不可能成績上不去的。當時,我們年級也流傳着這樣一句話:你如果想明白哪一個班學習成績好,你去看看哪一個班晚自修的時候更加安靜,就明白哪一個班學習成績好了。我當時十分相信這句話。

我於是找相關的同學談話,給他們制定學習目標,督促他們努力學習,繼續把班級的紀律管好,也留意學生們的學習狀態。然而,結果很快出來,這個班的學習成績沒有一點提高,反而有倒退的跡象。迷茫的我開始向一些老教師請教。他們告訴我,我們的班級有一些學生學習不夠認真,有些學生不做作業。我問他該怎樣辦,他説,對於這一部分學生,你應當加強監督,對這種學生必須要留堂,監督他留下來做完作業為止。

據我所知,這位學生是挺聰明的,以前的學習成績也不錯。近來,他之所以不想學習,是因為心裏面常常感到莫名的苦悶。這種情感,應當是大多數處於青春期的男生都有的,對感情的朦朧期待,對前途的迷茫。我提議他每一天去跑步,釋放情感。可是他告訴我,跑步也不能夠很好地解決他的問題。我當時也沒有很好的辦法去解決他的問題。

我也沒有按照那位教師的説法,去留他的堂。對於紀律管理上來了,成績上不去,這個問題我也很苦惱。我於是又請教了許多教師,説得最多的是,如果一個班成績不好,是因為紀律不好,另外,也有相當一部分教師説,一個班沒有學習氛圍,所以這個班的成績不好。對於建設班級學習氛圍這個提議,我比較認同,可是,一個班級的學習氛圍應當怎樣去建設呢?我卻沒有具體的操作方法。我依然不明白根本問題出在哪裏。

我當時正在讀魏書生、李鎮西、蘇霍姆林斯基的書,我當時多麼期望他們就在我的身邊,我當時多麼想去見一見他們,問一問他們我的班級

僅有愛才能教育出優秀的學生

我們經常有教師説,就算你不喜歡教育,你也要對學生負責,對得起教師這個稱號,對得起這個職務。甚至還有人跟我們談教師的待遇不錯,是一個值得投身的行業。我想,如果一個人只是想獲得不錯的收入,穩定的生活而做教師,我為學生分到這樣一位教師而感到痛心。

教師這個工作,是無法用工資來衡量的,對於一位用心教育的教師來説,這點工資是遠遠無法和教師付出的心血劃上等號的。

我們投身教育,不是為了工資。我們去愛每一位學生,不是為了讓他的成績提高。我們投身教育,我們去愛每一位學生,是因為我們有一顆慈悲心,我們悲憫每一個鮮活的個體,我們期望每一位年輕人都有完美的前程。我們不期望他們將來過得不歡樂,我們期望他們歡樂地成長,歡樂地過完這一生。

我讀了更多的教育的書籍。我慢慢發現,每一位教育大師,都愛他的學生們。他們的愛是無私的,他們的愛,是為學生終身發展研究的。他們的愛有時候暫時得不到回報,可是他們的愛在學生以後的人生中,改變了學生的人生軌跡。

作為教師,看到的不應當是學生的成績,我們看到的應當是一個個活潑鮮明的人。我們要為他們創造良好的成長環境。他們應當成長為全面發展的學生,我們應當供給條件,讓他們找到最適合自我發展的方向。

之後去到高一的時候,我不再盯着學生的成績看。我想平等地和每一位學生交流。我不想他們來到學校只會學習,我想他們做一羣歡樂的孩子,我想讓他們愛上我們的學校,我想讓他們改變對學校只是學習考試的地方的舊看法。

於是,在軍訓的間歇,我組織班級團體活動,我和他們一齊玩遊戲。學生們都玩得十分開心,我也拉近了與學生的距離。直至放假當天,他們對我們的班級依依不捨。我給學生講我自我的故事,他們發現,原先教師也不是高高地坐在神壇上頭的人,他也是一位活生生的個體,他也是一位能夠親近的人。學生髮現教師能夠不是那位總是對我們發號施令的人,原先教師也能夠和我們做朋友。

不是因為紀律好而優秀,而是因為優秀而紀律好

一個優秀的班團體,不是靠條條框框的律令而變得優秀的,一個班級之所以優秀,是因為學生們都珍惜擁有這樣一個班級,是因為他們愛這個班級。學生愛這個班級,首先班主任得愛每一個學生,首先班主任得尊重學生,把人當做人,而不是把他們當做學習的機器。人有他固有的弊病,譬如連續學習五節課會有疲憊感,偶爾趴台,懶散一下,這太正常可是了。我們沒必要為此給學生上綱上線。

我們應當讓學生覺得,我們是學生的朋友,我們是跟他們站在同一陣營的,我們是他們遇到困難的時候,值得信任的朋友,我們是他們遇到困難時強大的後盾。沒有任何的説教,任何的批評能夠比得上學生信任教師。

經常性的批評和懲罰只會導致學生與教師的距離越來越遠。即使不得不批評和懲罰的時候,也應當讓學生真心誠意理解批評和懲罰。所以,批評和懲罰,應當是學生自願的,而不是被迫的。

為了建立師生平等關係,也為了監督我自我,第一天上班會課,我讓學生對我提出要求。學生們給我制定瞭如下的守則:

1、不拖堂

2、不當眾批評同學,有問題私下聊

3、不佔用自習課上班會

4、不佔用班會課上語文

5、不變相體罰,如:罰抄書、罰跑步,檢討書不超過100字(PS:面壁思過不算體罰)

6、語文作業不超過30分鐘

7、不偏心,人人平等,如:重女輕男、重男輕女、重優輕差,如有發現,同學警告三次

8、善待學生

9、尊重學生的意願,樂於聽取學生的提議,不輕易見家長

10、主動幫忙同學

11、班主任保證遵守以上守則,違反守則同學們有權處罰班主任。

他們説完對我的要求之後,我説我保證不違反紀律,違反時任由你們處置。然後我問他們,他們應當遵守哪些紀律。他們也就十分興奮地給自我制定了紀律,並想好了懲罰方法。

最終,我又順勢引導他們自我説出自我想要做什麼,他們各自表達了自我的夢想。於是我結合他們的夢想,給我們的班團體制定了發展的目標。簡略整理如下:

一、學習上,我們期望建成互幫互助,學習氛圍濃厚的班級。同學們努力實現自我的學習目標,那麼我們的班級也將成為成績最優秀的班級。

二、班風上,我們期望建成進取向上、團結温暖、自信的、活躍的班級。

所以我們會堅持良好的紀律和衞生,做到有禮儀、講禮貌,給每一位來到高一1班的教師和同學都留下好印象,讓我們擁有更多的表揚,更少的批評。

三、活動上,我們期望有更加豐富多彩的學校生活。至少每一個月一次舉辦一次班級活動。

過了幾個星期之後,我發現,我的班級有了新的變化。我不再用努力費心思去管理許多瑣碎的事情,班裏面沒有出現許多小狀況。我不用異常強調,同學們也專注地學習。我不用強調紀律,同學們的紀律已經十分好。當我告訴他們,每個同學要準備九個文件袋,九個筆記本來整理九科的資料的時候,任務佈置下去,第二個星期,每一個同學都已經準備得整整齊齊。

我想,我應當堅持學生的這種主人翁精神,我想,我應當更加尊重學生。我想,我以後都不要用簡單粗暴的語言,或是行為,或是懲罰,或是眼神去對待每一位學生。如果能對學生的人生髮展有利,我願意用最曲折,最委婉,可是最適合的方式去引導他們,因為他們是一個個鮮明可愛的人。

兒童教育文章 篇五

怎樣教育孩子

父母對待孩子無外乎三種狀況:一是事事管、時時管,做了很多事,效果卻不好;二是什麼都不管,什麼都不做,放任自流,不聞不問,結果更不好;三是也管但不全管,做得不多,但都切中要害,孩子成長一帆風順。

顯然,“什麼都做”和“什麼都不做”都過於極端,失之偏頗,並不可取。傑出的父母從來都選取“有所為有所不為”,更明確地説,只做三件事。

第一件事:培養良好的親子關係

好的關係勝過許多教育。父母什麼時候與孩子關係好,對孩子的教育就容易成功;什麼時候與孩子關係不好,對孩子的教育就容易失敗。而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其關鍵在於“定位”:

1、不當“法官”,學做“律師”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出了問題,便迫不及待地當起了“法官”,這是很危險的。

孩子的內心世界豐富多彩,父母要用心地影響與教育孩子,不瞭解其內心世界便無從談起。而瞭解孩子的第一要訣是呵護其自尊,維護其權利,成為其信賴和尊敬的朋友。

即父母對待孩子,要像“律師”對待自己的當事人一樣,瞭解其內心需求,並始終以維護其合法權利為惟一宗旨。

2、不當“裁判”,學做“拉拉隊”

在人生競技場,孩子只能自己去努力。父母既無法替代孩子,也不該自作主張去當“裁判”,而就應給予孩子一種持續良好競技狀態的力量,即“拉拉隊”的力量。這樣更能幫忙孩子建立自信心,而這正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務。

父母做孩子的“拉拉隊”,既要善於發現和讚美孩子,還要引導孩子正確應對失敗,在挫折前做孩子的戰友。

3、不當“馴獸師”,學做“鏡子”

孩子只有認識自己才能戰勝自己,但他們通常只能依據他人的反饋來認識自己,這時父母的“反饋”作用即鏡子的作用就很重要了。

不做“馴獸師”,學做“鏡子”,才能幫忙孩子提高自我意識,才能讓孩子不害怕父母的“權威”,轉而和父母溝通。

教育是三分教,七分等。“等一等”是很有用的。比如我們被蚊子叮一下,不管它,很快就會沒事,若總去撓,卻要很長時間才能好。原因就是人體有必須的自我治癒功能,被蚊子叮一下自己很快就會好,施加外力只會適得其反。

教育也是這個道理。停下來,等一等,給孩子傾訴的機會,和孩子有效地溝通,不用教育就能解決問題。

第二件事: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

習慣決定孩子的命運,再也沒有什麼比習慣養成更重要了。父母如果不注重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無疑是在葬送孩子完美的未來。

1、一切從習慣培養開始

養成教育是管一輩子的教育。智育是良好的思維習慣,德育是細小的行為習慣,素質教育更加體此刻人的細小的行為上。

超多事實證明,習慣是一種頑強的力量,能夠主宰人的一生。孩子的一切都從習慣培養開始。

2、習慣養成絕非一日之功

習慣是個大問題,是大智慧。良好習慣的養成絕非一日之功,其主要原則是:低起點,嚴要求,小步子,快節奏,多活動,求變化,快反饋,勤矯正。

習慣養成關鍵在頭三天,決定在一個月。父母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權利,讓孩子在習慣養成中發揮主人作用。

3、透過習慣培養鑄造品格

教育猶如海上行船,務必按正確的航線行駛,否則,船越大越有觸礁沉沒的危險。

人的品質,決定了人的發展方向。家庭教育的一個核心任務就是培養孩子成為一個真正的人。但人格的培養問題通常很難落實到具體操作上來。

但是,研究者發現,習慣與人格相輔相成,習慣影響人格,人格更會影響習慣。正派、誠實、職責心、愛心、合作精神、講究效率等品格都能夠透過習慣培養來鑄造。

第三件事:引導孩子學會學習

吸引孩子熱愛學習、引導孩子學會學習是父母的一項重要職責,也是父母的真正魅力所在。

1、孩子厭學是有原因的

放任不管,任其瀟灑;亂管瞎管,種瓜得豆;嘮叨數落,肆意打罵;代替包辦,製造“機器”……父母若採取如此種種不明智的做法,只會使孩子越來越不愛學習。

孩子不愛學習只是表面現象,背後必須有原因:是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沒有找到孩子最擅長的方面?是沒有科學用腦?是父母阻礙了孩子的“玩中學”的天性?是孩子沒有意識到學習是他自己的事情……找到背後的原因,才可能幫忙孩子走出厭學的陰影。

2、孩子的求知慾和學習潛能是能夠激發的

孩子缺乏求知慾,通常不是父母的影響或者嚴格要求不夠,而是阻塞了孩子的興趣。

興趣(好奇心)、夢想、成就感、質疑、感恩、發奮、發憤等都是疏通和啟發孩子求知慾的通道。而對於孩子來説,所謂競爭優勢就是潛能得到有效的開發而已。情緒、開竅、暗示、遐想、砥礪、計劃是激發孩子學習潛能的六大原則。

潛能開發雖沒有絕對的“時間表”,但也有步驟,比如建立目標、控制情緒、磨礪意志、專注於一點等都是十分重要的。

3、孩子考第一是有方法的

“愛學”是“會學”的前提,而“會學”是“愛學”的保證,“會學”才能“學好”。

孩子要想考第一,務必要掌握一些具有決定性作用的好方法,如:按計劃完成、認真寫字、慢慢看課本、整理錯題、隨手筆記、無私幫忙同學、高效率考試、自由自在地作文等。

此刻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步入了一個新的誤區,即盲信盲從甚至痴迷於所謂成功教子的家教經驗,但這些經驗聽着容易,做起來難。因為它們沒有“可遷移性”,如果只是一味的克隆、模仿,不但不能落實到自己孩子的身上,反而容易“邯鄲學步”,適得其反。

最有用的真東西是需要靜下心來思考、提煉的。教育孩子並沒有父母想像的那樣複雜,抓好了親子關係、習慣培養、學習這三件大事,父母成為傑出的父母,孩子成為傑出的孩子,就都不是遙遠的夢幻了。

教育文章 篇六

做個“三心”父母

為了子女的錦繡前程,每一個做父母的都用心良苦,而最終的結果常常不盡如人意,原因何在呢?主要是由於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不正確所致。其實為人父母,最重要的是要有“三心”。

“平常心”——拋開“神童”情結

許多父母比較重視孩子的分數,帶有嚴重的“神童”情結,結果忽略了對孩子健康人格的構建。其實培養孩子成人比成才更重要。記得一位教育專家説過“一個人是否能成才和成功,智力因素往往僅佔20%,而另外起作用的80%卻是人格因素”。

“狠心”——讓孩子經歷磨難

很多父母總是千方百計為孩子遮風擋雨,以為這是對孩子最大的關心和愛護,殊不知,這樣等於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挖了一個温柔的陷阱,掉進陷阱裏的孩子由於被剝奪了失敗和挫折的機會,不會犯錯誤也不懂得改正錯誤,自然也得不到經驗和教訓,因而永遠不會學到過硬的本領。失敗和挫折是人生的學校,它能折磨人,更能考驗人、教育人、鍛鍊人,使人學到許多終生有益的東西,所以對孩子的過度保護,只會造成孩子心理承受本事差和欠缺的人格,使他們沒有自我奮鬥的意識,喪失獨立生活的本事而無法在社會上立足。

“精心”——樹立良好的榜樣

家庭是孩子性格着色的第一個染缸,家人就是孩子行為塑造的第一任教師,孩子經過觀察和模仿父母的一言一行去學會生活,有時父母不經意的一筆,往往會出現意想不到的效果:或是大寫意的潑墨畫,或是污染了整張白紙。所以為人父母言傳身教尤為重要。如今,有些父母自我揮霍浪費,卻要求孩子艱苦樸素、勤儉節儉;自我看不起讀書人,卻要求孩子學有所成,最終教育結果往往事與願違。所以,為了孩子明天的燦爛,父母要精心描繪着自我言行舉止的一筆一畫。

教育的重要性 篇七

教育是每個人的生活準備,是走向未來的基礎,分享前人積累的知識財富,獲得獨立生活的前提。從一定意義上來説,教育決定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最重要的事業。教育更多是由一個人從這個社會中的收益來評價的,而不是由一個人能多大程度地擁有其能力來判斷的。

教育的目的就是教育人德智體全面發展,德育對智力教育就是有很大影響的,德育就是用有道德的教育去身教學生的道德觀。

教育文章 篇八

育兒就是育自我,父母們做不到,主要的原因,不是因為父母們素質低,沒有教育孩子的本事。而是不能放下身段,把自我降到與孩子相同的高度,像朋友一樣與孩子相處。

以往有位國小教師,在和我探討家庭教育的時候,提出一個旗幟鮮明的觀點,她説:“家庭教育上的失敗,職責不在孩子,而在父母。”

好的父母,更應當是孩子成長路上的一盞明燈,照亮孩子前進的道路。而大多數父母,在和孩子的相處中,很難做的主角轉換。父母對孩子各種規定,各種限制,各種條條框框,讓孩子失去了自主性。

孩子首先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自我的思想,有自我的看法,他們是在觀察中,試錯中,慢慢理解眼中的世界。而不是父母硬塞給孩子一個已經驗證過了“去毒”的世界。

發生在孩子與父母中的對抗中,更多的是一種自我對生活的掌控。父母就像一個打氣筒,把自我明白的,正確的,甚至片面的東西,強行打壓進孩子這個皮球。完全沒有商量的餘地,是一種居高臨下的要求,糾正和灌輸。

大多數父母不是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來養育,而是當成了自我的財產,當成了自我的附屬品。既然我生養了你,給了你生命,你就應當聽我的,按照我的想法和思路行事,因為我是你的父母,我説的話不會錯。

而孩子內心的反抗,更多是因為父母的遵規蹈矩,和條條框框,也有對生命自由流動的壓制。心理學大師武志紅説:“無論是大人或者孩子,體內都有三股生命的能量,自戀、攻擊性、和性衝動。”

越是打壓,這三股生命能量越是強烈,有時會造成嚴重的破壞。而聰明的父母總是善於疏導,把這三股生命能量引導到正確的事情上。比方,發現孩子的興趣,激勵孩子,在一項活動中,盡情的展示自我的特長和個性。

比方父母參與到孩子的愛好和興趣中去,陪孩子打籃球,游泳、看電影。有時創造機會,一家人一齊登山、旅遊,僅有那個時候是孩子最放鬆,最不設防的時候,也願意主動把自我內心的困惑説給父母。

父母應當站在朋友的角度,理解孩子,幫忙孩子分析,帶着孩子一齊走出青春期的困惑。

前幾天和幾位朋友聊天,聊到了全國最有名的“衡水中學”。朋友談起那個學校的制度是如何嚴格,升學率是如何的高,孩子們是如何自律,引發我很多思考。

雖然我明白學習不是一件歡樂的事情,但也不至於以踐踏人性為代價,把孩子當成批量複製的考試機器。

試想在那樣的學習環境裏,孩子的身心能健康嗎?他們被打壓的自主力,和麻木的學習方式,走上社會還會有創新和嘗試嗎?

我一向覺得人的一生,是很長的一段,不是一兩次成敗就能決定命運。樂觀幸福的生活,應當是生活的本質。很多孩子最終的奮發圖強,不是因為父母的嚴加管教,也不是因為學校好的管理制度,而是受到周圍人的影響,進而激發出內在的學習熱情和活力。

父母在孩子整個的生命中,應當充當朋友的主角,陪伴孩子度過最艱難的時刻。父母如何做?怎樣做?也許最近熱播的《銀河補習班》,能給我們這些焦慮中的父母一個很好的啟示。

我清楚記得,電影中,當兒子被學校開除,那位剛從監獄釋放回來的父親,是如何與校長打賭,“把孩子的位置留着,期末的時候,我孩子的成績排行全集前十。作為父母,有時我們恰恰缺少的就是這份擔當。

雖然教育體制無法改變,應試教育依然會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內是孩子唯一的上升通道。可父母要明白,這種高密度的學習方式無疑是對孩子身心的摧殘,作為家長我們無法改變,但我們要學會為孩子減壓減負,讓孩子回回型,釋放自我的天性和毒性。

家庭氛圍的營造也十分重要。安靜的家庭環境,自律的父母,好的生活保障,才是孩子成長的堅強後盾。好的環境不僅僅是睡覺吃飯的地方,也是心靈的棲息地,在這樣的環境中,孩子的身心能得到徹底放鬆。

前一段時間,得知一位朋友,為了改善孩子的靦腆和內向,請假專門帶着孩子去了趟沿海城市,遊覽了許多地方,見了許多人,兒子玩的開心,父子倆一路上相處的十分融洽。父子關係也在旅行中得到改善。

為什麼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我們是如此的痛苦?是因為大多數父母都帶着功利之心。把孩子的教育當成施展自我報復,完成自我期望的一種工具。當我們在自我身上看不到的期望的`時候,就把期望寄託到下一代身上。

父母應當培養自我的興趣愛好,長期堅持做一兩項能夠提升本事的事情。為孩子做好身邊的榜樣。人常説,”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啟蒙教師。”

有些家庭,睿智的父母在孩子身上並沒有花多少心思,而是做好自我的事情,給孩子更大的空間。那些孩子反倒沒有太大的叛逆,而是在父母的影響下,逐漸養成了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比如早起,讀書,自我喜歡鑽研一些事情。

父母的焦慮,不是因為在孩子身上看不見期望,而是急於求成,期望及時得到反饋。小時候我們學過,水滴石穿,鐵杵磨針的故事。有恆心,説明僅有你長期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才能有改變。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想讓自我和孩子看到期望,我們比孩子更需要忍耐。

“孩子是一張白紙,即使孩子有什麼問題,也應當從父母的身上尋找原因。”這是一位資深教師和我探討家庭教育時的體會,適合我們每一個人正在為孩子教育焦慮的父母。

育兒先要從育自我開始,一個優秀的孩子身後,必定有一個温馨和睦的家庭,以及為了孩子而使自我同樣變得優秀的父母。

兒童教育文章 篇九

成功家教的五種説話語氣

成功的家教與父母的言語表達息息相關。尤其是父母跟孩子説話的語氣,將對孩子的情商、智商、氣質、修養產生深刻的影響。

(一)信任的語氣

孩子期望得到成人個性是父母的信任,所以對孩子説話時要表現出充分的信任。

如孩子想學打羽毛球,你用信賴的語氣説:“我相信你只要努力學,認真學,必須能學會打球的。”這無形中就給了孩子一份自信,並讓他明白,只有堅持才能獲得成功。假如用的是挖苦的語氣:“就你這樣三分鐘熱情還想打球啊?”就會給孩子的自尊心帶來傷害,令他對自己的潛力產生不自信。

(二)尊重的語氣

從兩三歲起,孩子的自我意識就開始萌芽,隨着年齡的增長這種自我意識會愈發強烈。孩子有了自己的一些主見,説明孩子明白了自己的力量和潛力。

當他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要求時,不要認為是他不聽你的話,跟你對着幹,而粗暴地反對他。如你要求孩子學英語,可他還想再跟小夥伴玩一會兒,你不能發脾氣:“越大越不聽話了,不好好學習,看你長大了能幹什麼。”這樣做只會讓孩子更加厭惡學習。就應用尊重的語氣:“那你再玩一會兒,但是,玩完了,可必須要學英語。”孩子就比較樂於理解了。

(三)商量的語氣

每個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要孩子去做某件事情,可用商量的語氣,讓他明白,他跟你是平等的,你是尊重他的。比如,你想要孩子把地上亂丟的玩具收拾整理一下,能夠這麼説:“星星,玩具亂丟,多不好的習慣啊,你跟媽媽一齊把玩具收拾一下好嗎?”千萬不要用命令的語氣:“你怎樣搞的,玩具亂丟,快點去收拾好!”否則,孩子聽你責備,心裏就會產生反感,即使按你的要求去做,也是不開心的。

(四)讚賞的語氣

每個孩子都有優點,都有表現欲,發現孩子的優點並加以讚賞,會讓他更加樂於表現。

孩子畫了一幅畫,也許畫得不是很好,可孩子作畫的熱情和認真勁兒是最可貴的。當孩子把畫捧給你看時,不能輕描淡寫地應付幾句:“畫得一般,好好練。”這樣會讓孩子對畫畫失去熱情和信心。就應用讚賞的語氣肯定他的作品:“想不到我的寶寶畫得這麼好,繼續努力,必須會畫得更好。孩子的表現欲得到了滿足,有了快樂的情緒體驗,對畫畫就會更有興趣。

(五)鼓勵的語氣

要孩子做到沒有過失,這是不可能的。當孩子做錯了事,不要一味地批評責備,而應幫忙他在過失中總結教訓,積累經驗,鼓勵他再次獲得成功。

如孩子第一次幫媽媽端飯碗失手掉到地上打爛了,你不能責備他:“連個碗都端不穩,真笨。”這樣會打擊孩子嘗試新事物的信心和勇氣。就應用鼓勵的語氣:“你不留意打爛了碗,沒關係,以後先用手指試試燙不燙再去端。”這樣,既教給他實踐的方法,又給了孩子再次嘗試的信心。

教育文章 篇十

堅持童心,接近孩子的心靈

這是一個美國孩子寫給父母的信:我的手很小,無論做什麼事,請不要要求我十全十美。我的腳很短,請慢些走,以便我能跟得上您。

我的眼睛不像您那樣見過世面,請讓我自我慢慢觀察一切事物,並期望您不要過多地對我加以限制。

家務事是繁多的,而我的童年是短暫的,請花些時間給我講一點世界上的奇聞,不要只把我當成取樂的玩具。

我的感情是脆弱的,請對我的反應敏感些,不要整天責罵不休。對待我應像對待您自我一樣。

我需要您不斷鼓勵,不要經常嚴厲地批評、威嚇我。您能夠批評我做錯的事情,但不要責罵我本人。

請給我一些自由,讓我自我決定一些事情,允許我不成功,以便我從不成功中吸取教訓,總有一天,我會自我決定自我的生活道路。

請讓我和您一齊娛樂。孩子需要從父母那裏得到愉快,正像父母需要從孩子那裏得到歡樂一樣。

河南七色花福利幼兒園園長蔡蕾説,每個大人都以往是孩子,也都有一顆隱藏着的童心,種種生活讓大人們失去了童心,又找不到開啟孩子童心的鑰匙。父母要跟上孩子的發展變化,瞭解孩子不一樣時期的心理特點,瞭解孩子的興趣、愛好、性格的變化,理解孩子的歡樂和苦惱,這是堅持童心,縮短與孩子之間的距離,心靈接近、心理相通的基礎。

家長的忽視會使孩子“感情阻滯”

3歲男孩楠楠從幼兒園回到家時,高興得手舞足蹈,纏着媽媽給他講故事。當時,恰恰碰上媽媽為工作的事煩心。“去、去、去,一邊玩去。煩人!”媽媽大聲訓斥楠楠,楠楠不知自我犯了什麼錯誤,嚇得躲在一邊不吭聲。

樂樂的媽媽對孩子的管教十分嚴厲,5歲的樂樂變得十分內向,説話很少,在陌生人面前顯得膽怯。在媽媽面前,樂樂不敢哭,笑的時候也顯得勉強,其實樂樂心裏有許多想法,但他很少對媽媽説。因為,媽媽個性強,樂樂沒有機會和媽媽談心。

金水區新建幼兒園園長陰鳳雲説,好多父母忽視了孩子感情上的需求。孩子的氣憤、痛苦、委屈或者愉快、興奮、得意統統藏在自我心裏,不願坦率表達出來。孩子若是長期處於這樣一種“感情阻滯”狀態中,會認為無人同情他,無人理解他,漸漸對親人失去信任,等父母發現問題的嚴重性後,已經無法與孩子溝通。

孩子執拗家長不妨冷處理

媽媽:“寶寶,今日的天氣太冷,你要穿褲子,不然會感冒的。”

寶寶:“不,我就要穿裙子,我不怕冷。”

媽媽:“不行,等天氣好了再穿。”

寶寶:“不,我不穿褲子。”

……

3歲女孩佳佳最近一段時間不知怎樣了,經常和媽媽頂牛。一向聽話的佳佳突然變得固執、認死理、軟硬不吃,你讓她幹嗎,她就偏不,跟你對着幹,要麼就大哭大鬧。

鄭州市金拇指幼兒園孫園園教師分析,兩歲以後的孩子,突然變得任性、固執、不聽話、愛發脾氣,這是正常的心理髮展表現。因為兩歲之後的孩子自我意識逐漸明確,“我”的概念逐漸清晰,如果成人的語言或行為妨礙了孩子獨立的發展需要,孩子就會哭鬧、焦慮、反抗,這一時期稱為“第一執拗期”。

孫園園提醒家長,對待“執拗期”的孩子,成人不能因為圖清靜一味地順從、遷就孩子,或是不耐煩、壓制甚至用武力使孩子妥協聽話。相反,家長應當以一顆平常心來對待孩子的變化,理解孩子;對孩子的任性要耐心調教、善於等待,因為當孩子意識到自我的錯誤時,有自我反省的本事。當孩子不可理喻時,家長不要和孩子對着幹或是用武力,能夠採取“冷處理”的做法,等自身的情緒穩定下來後,再和孩子溝通。

怎樣才能有效地約束孩子的盲目任性,又不委屈孩子,不致讓他陷入感情阻滯狀態中呢?陰鳳雲園長介紹這樣一些方法:

一是要區分孩子的行動與感覺。孩子在馬路上亂跑,動不動打人,亂扔東西,這屬於孩子的不良行為,要告訴他這樣不好,及時糾正這些錯誤;孩子興奮、苦惱,或喜或怒,或恐懼或害羞,這屬於孩子的感覺,父母不要壓抑或控制這些感情的流露。

二是要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本事。即使是咿呀學語的孩子,也想説出內心的感受和願望。孩子長大了,有時多嘴多舌,問這問那。對此父母不可厭煩,絕對不要把他們的話當作取樂的笑料。要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耐心地傾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