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八年級文言文小石潭記原文及翻譯【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11W

八年級文言文小石潭記原文及翻譯【多篇】

《小石潭記》譯文: 篇一

從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成林的竹子,就聽到流水的聲音,好像人身上佩帶的玉佩玉環相碰發出的聲音,我心裏感到高興。砍伐竹子,開闢出一條小路,往下走,就看見一個小潭,潭水特別清澈透明。小潭以整塊石頭作為潭底,靠近岸邊,石底有些部分翻卷上來露出水面,成為坻、嶼、嵁、巖各種不同的形狀。青葱的樹木,翠綠的藤蔓,覆蓋着、纏繞着、搖動着、連結着,參差不齊,隨風飄蕩。

潭中的魚大約有一百來條,它們都好像在空中游動,什麼依託的地方都沒有。陽光向下一直照到潭底,魚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頭上,呆呆地停在那裏一動也不動;忽然間又向遠處游去了。來來往往輕快敏捷,好像在同遊人互相逗樂。

向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一條小溪像北斗七星那樣曲折,水流像蛇爬行那樣彎曲,溪身或現或隱,一段看得見,一段看不見。小溪兩岸的地勢像狗的牙齒那樣互相交錯,不知道溪水的源頭在什麼地方。

我坐在石潭邊上,這裏四周被竹子和樹木圍繞着,靜悄悄的,沒有旁的遊人,這樣的環境使人心神淒涼,寒氣透骨,寂靜極了,幽深極了。由於這裏的環境過於冷清,不能夠長時間停留,於是我題下字就離開了。

一同去遊覽的人有:吳武陵,龔古,我的弟弟宗玄。我一同作為隨從跟着去的,有姓崔的兩個年輕人:一個叫恕己,一個叫奉壹。

小石潭記(翻譯 篇二

從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聽到流水的聲音,如同玉佩、玉環相互碰擊,對此心中感到高興。砍掉竹子開闢道路,走下去看見一個小潭,潭水格外清涼。小潭拿整塊石頭作為底,靠近岸邊,石底有些部分翻卷過來露出水面。形成了坻、嶼、堪、巖等不同形狀。青翠的竹子藤蔓,覆蓋纏繞搖動下垂,參差不齊隨風飄拂。

潭中的小魚大約有一百來條,都好像在空中游動沒有任何依靠,陽光直照潭水清澈,魚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魚兒呆呆地一動不動,忽然向遠處游去,來往輕快敏捷,好像和遊人互相取樂。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像蛇一樣蜿蜒前行,時隱時現。小溪兩岸的形狀像狗牙那樣相互交錯,不能知道溪水的源頭。

(我)坐在潭邊,四面竹林環繞合抱,寂靜寥落少有人來。使人心情淒涼寒氣入骨,寂靜幽深,瀰漫着憂傷的氣息。因為這裏環境過於悽清,不可長久停留,於是把當時情景記下來便離開了。

一起去遊玩的人有吳武陵、龔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兩個年輕人:一個叫做恕己,一個叫做奉壹。

小石潭記【原文 篇三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堪,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徹,影布石上,怡然不動;傲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遊者:吳武陵,龔古,餘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日恕己,日奉壹。

小石潭記課文原文及翻譯 篇四

《小石潭記》原文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聞水聲,如鳴佩(pèi)環,心樂(lè)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liè)。全石以為底,近岸,卷(quán )石底以出,為坻(chí),為嶼(yǔ),為嵁(kān),為巖。青樹翠蔓(màn),蒙絡(luò)搖綴(zhuì),參(cēn)差(cī)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chè),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動;俶(chù)爾遠逝,往來翕(xī)忽,似與遊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鬥(dǒu)折(zhé)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liáo)無人,悽神寒骨,悄(qiǎo)愴(chuàng)幽邃(suì )。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遊者:吳武陵,龔(gōng )古,餘弟宗玄。隸(lì)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yuē)恕己,曰奉壹(yī)。

《小石潭記》註釋

1從:自,由 。

2、小丘:小山,在小石潭東面。

3、西:(名詞作狀語)向西

4、行:走。

5、篁(huáng)竹:竹林。篁,竹林,泛指竹子。

6、如鳴佩環:好像人身上佩戴的玉佩玉環相碰發出的聲音。佩、環:都是玉質裝飾品。鳴:發出聲響。

7、樂:以……為樂(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8、伐竹取道,伐:砍伐。取:這裏指開闢。

9下:(名詞作狀語)向下,往下。

10、見:看見。

11、水尤清冽(liè):潭水格外清涼,清澈。尤:格外,特別。清冽 :清涼。清,清澈。冽:涼。

12、全石以為底:(潭)以整塊石頭為底。以為:把……當作(此句為倒裝句“以全石為底”)。以:用。為:作為

13、近岸:靠近潭岸的地方。近,靠近。 岸,岸邊。

14、卷石底以出:石底有部分翻卷過來,露出水面。卷:彎曲。以:相當於連詞“而”,表承接。

15、為坻(chí)為嶼(yǔ),為嵁(kān),為巖:成為坻、嶼、嵁、巖等各種不同的形狀。 16.坻:水中高地。

17、嶼:小島。

18、嵁:不平的巖石。

19、巖:高出水面較大而高聳的石頭。

20、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cēn cī)披拂:青葱的樹木,翠綠的藤蔓,覆蓋纏繞搖動下垂,參差不齊,隨風飄動。

21、可百許頭:大約有一百來條。可:大約 許:用在數詞後表示約數,相當於同樣用法的"來“

22、皆若空遊無所依:都好像在空中游動,什麼依託也沒有。空:在空中。皆:全,都。

23、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陽光直照到水底,魚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下,向下照射。布:照映,分佈。澈:透過。

24、佁然不動:(魚影)靜止呆呆地一動不動。佁(yǐ)然,呆呆的樣子。

25、俶爾遠逝:忽然向遠處游去了。俶(chù)爾,忽然。遠,遙遠,空間距離大。

26、往來翕(xī)忽:來來往往輕快敏捷。翕忽:輕快敏捷的樣子。翕:迅疾。

27、樂:玩樂。

28、潭西南而望:向潭水的西南方向望去 而,連詞,連接狀語和名詞,不譯,表修飾。西南,向西南(名詞作狀語)。

29、斗折蛇行,明滅可見:(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像蛇那樣蜿蜒前行,時隱時現,忽明忽暗。鬥:像北斗星一樣曲折。蛇行:像蛇一樣蜿蜒前行。

30、其岸勢犬牙差互:勢:形勢。(犬牙,名詞作狀語)像狗牙一樣參差不齊。犬牙:像狗牙一樣。差:交錯。 其:那。

31、不可知:不能夠知道。

32、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qiǎo chuàng)幽邃:四周被竹子樹木環繞合抱,寂靜寥落,空無一人,感到心神淒涼,寒氣透骨,幽靜深遠,瀰漫着憂傷的氣息。寂寥:寂靜寥落。悄愴,憂傷的樣子。邃,深遠。悽:(使動用法)使……感到淒涼。寒:(使動用法)使……感到寒冷。

33、以其境過清:認為這裏的環境過於悽清。以,認為。清,悽清。

34、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不可以長時間停留,於是記下小石潭的情況便離開了。 居:停留。之:代遊小石潭這件事。而:表順承。去:離開。

35、吳武陵:信州(今重慶奉節一帶)人,唐憲宗元和初進士,因罪貶官永州,與作者友善。

36、同遊者:共同遊玩的人。遊:遊玩。者:……的人。

37、龔古:作者朋友。

38、宗玄:作者的堂弟。

39、隸而從者:跟着同去的。 隸:附屬,隨從。而:表修飾。 從:跟隨,動詞。

40、二小生:兩個年輕人。

《小石潭記》譯文:

從小土丘往西走約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聽到水聲,好象掛在身上的玉佩、玉環相互碰撞的聲音,心裏很是高興。(於是)砍伐竹子,開出一條道路,下面顯現出一個小小的水潭,潭水特別清涼。潭以整塊石頭為底,靠近岸邊,石底向上彎曲,露出水面,像各種各樣的石頭和小島。青葱的樹木,翠綠的藤蔓,遮掩纏繞,搖動下垂,參差不齊,隨風飄動。

潭中大約有一百來條魚,都好像在空中游動,沒有什麼依靠似的。陽光往下一直照到潭底,魚兒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魚兒)呆呆地靜止不動,忽然間(又)向遠處游去,來來往往,輕快敏捷,好像跟遊人逗樂似的。

向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溪流)像北斗七星那樣的曲折,(又)像蛇爬行一樣的蜿蜒,(有時)看得見,(有時)看不見。兩岸的形狀像犬牙似的參差不齊,看不出溪水的源頭在哪裏。

坐在石潭旁邊,四面被竹林樹木包圍着,靜悄悄的,空無一人,(這氣氛)使人感到心神淒涼,寒氣透骨,幽靜深遠,瀰漫着憂傷的氣息。因為環境過於悽清,不能長時間地待下去,就記下這番景緻離開了。

一同去遊覽的有吳武陵、龔古和我的弟弟宗玄。跟着一同去的還有姓崔的兩個年輕人,一個叫恕己,一個叫奉壹。

拓展閲讀:《小石潭記》文言知識

一、與《記承天寺夜遊》有異曲同工的句子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似與遊者相樂。

二、古今異義

1、小生:古義:年輕人

今義:指戲曲藝術中的一種角色。

2、去:古義:離開。乃記之而去;

今義:從所在地到別的地方去

3、聞:古義:聽到。聞水聲;

今義:用鼻子嗅氣味。

4、居:古義:停留。不可久居;

今義:住。

5、可,古義:大約。潭中魚可百許頭;

今義:能願動詞,可以

6、布:古義:映。

今義:可做衣服或其他物件的棉麻品。

7、許:古意:用在數詞後表示約數,相當於現在用法的“來”。

今義:允許。

8、佁(yǐ)然:古義:呆呆的樣子。

今義:痴呆或深思的樣子;

三、一詞多義

1、可:(1)大約。潭中魚可百許頭;

(2)可以,能夠。不可久居。

2、從:(1)自,由。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跟隨。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小石潭記【賞析 篇五

內容梳理段落層次

一、發現小石潭及介、紹小石潭的概貌。

二、介紹小石潭和潭中之魚。

三、介紹小石潭的水源和周圍環境。

四、介紹同遊小石潭的人。

這篇《小石潭記》把重筆放在對小石潭的描寫上。先從對小石潭景觀的發現寫起,引出小石潭的形態,對潭水石底面的描寫極為出色。

這就等於告訴人為什麼將這一水潭稱為“小石潭”。二是寫潭水之清澄極為出色,偏以日下水中清楚可見的魚兒或靜或動的形態烘托出來,實是妙趣橫生。三是對小溪的描寫。寫小溪的目標還在於寫潭水,這就等於叫人知道潭裏不是雨後積水,而是有來源的活水,因而愈感其清淨。四是又寫小石潭旁的淒冷環境,聊聊幾筆就給人以神傷之感。這時,作者原先聞水聲之樂和與游魚同樂的感情忽然衰落了許多,當然是他在謫居遠處的環境中難以消遣的心態,於漫遊中因悽景的啟發,而自然地泛漾了出來。這篇散文優美如詩,也像詩那樣地藴藉着感情,誦讀時須多加體味。本文描述了小石潭幽美的景色,融情於景,含蓄地表達出作者久謫遠荒時淒涼、悲苦的心緒。

《小石潭記》原文及翻譯 篇六

原文:

小石潭記

朝代:唐代

作者:柳宗元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佩環一作:珮)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下澈一作:下徹)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遊者:吳武陵,龔古,餘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註釋:

從:自,由。

小丘:小山丘(在小石潭東邊)。

西:向西,名詞作狀語。

行:走。

篁(huáng)竹:成林的竹子。

如鳴佩環:好像人身上佩戴的佩環相碰擊發出的聲音。鳴,使……發出聲音。佩與環都是玉質裝飾物。

樂:以……為樂,對……感到快樂(意動用法)。

伐:砍伐。

取:這裏指開闢。

下見小潭:向下看就看見一個小潭。見,看見。下,向下。

水尤清冽:水格外(特別)清澈。尤,格外,特別。冽,涼。清冽,清涼。

全石以為底:即以全石為底(潭)把整塊石頭當作底部。以,把。為,當作。

近岸,卷石底以出: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過來露出水面。近,靠近。岸,岸邊。卷,彎曲。以,相當於“而”,表修飾,不譯。

為坻(chí),為嶼,為嵁(kān),為巖:成為坻、嶼、嵁、巖各種不同的形狀。坻,水中高地。嶼,小島。嵁,不平的巖石。巖,懸崖。

翠蔓:翠綠的藤蔓。

蒙絡搖綴,參差披拂:覆蓋纏繞,搖動下垂,參差不齊,隨風飄動。

可百許頭:大約有一百來條。文中指小潭裏的魚大約有一百來條。可,大約。許,用在數詞後表示約數,相當於同樣用法的“來”。

皆若空遊無所依:都好像在空中游動,什麼依託也沒有。空:在空中,名詞作狀語。皆:全,都。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陽光向下直照到水底,魚的影子好像映在水底的石頭上。下,向下照射。布:照映,分佈。澈,穿透,一作“徹”。

佁然不動:(魚影)呆呆地一動不動。佁(yǐ)然,呆呆的樣子。

俶(chù)爾遠逝:忽然間向遠處游去了。俶爾,忽然。

往來翕(xī)忽:來來往往,輕快敏捷。翕忽:輕快敏捷的樣子。翕:迅疾。

斗折蛇行,明滅可見:(溪水)曲曲折折,(望過去)一段看得見,一段又看不見。鬥折,像北斗七星那樣曲折。蛇行,像蛇爬行那樣彎曲。明滅可見,若隱若現。滅,暗,看不見。

犬牙差(cī)互:像狗的牙齒那樣互相交錯。犬牙,像狗的牙齒一樣。差互,互相交錯。

悽神寒骨,悄(qiǎo)愴(chuàng)幽邃(suì):使人感到心神淒涼,寒氣透骨,幽靜深遠,瀰漫着憂傷的氣息。悽、寒,使動用法,使……感到淒涼,使……感到寒冷。悄愴,憂傷的樣子。邃:深。

以其境過清:因為那種環境太過悽清。以,因為。其,那。清,悽清。

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不能長時間停留,於是記下小石潭的情況就離開了。居,待、停留。乃,於是……就。之,代遊小石潭這件事。去,離開。

吳武陵:作者的朋友,也被貶在永州。

龔古:作者的朋友。

宗玄:作者的堂弟。

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跟着我一同去的,有姓崔的兩個年輕人。隸而從,跟着同去的。隸,作為隨從,動詞。崔氏,指柳宗元姐夫崔簡。小生,年輕人。

翻譯:

從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聽到流水的聲音,好像人身上佩帶的玉佩、玉環相互碰擊發出的聲音,心裏十分高興。砍伐竹子,開闢道路,向下看見一個小潭,水格外清澈。小潭以整塊石頭為底,靠近岸邊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出來,露出水面,成為水中的高地,像是水中的小島,也有高低不平的石頭和小巖石(露了出來)。青葱的樹木,翠綠的藤蔓,覆蓋纏繞,搖動連結,參差不齊,隨風飄拂。

潭中的魚大約有百多條,都好像在空中游動,什麼依靠也沒有。陽光直照到水底,魚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魚兒呆呆地一動不動,忽然向遠處游去,來來往往,輕快敏捷,好像在和遊玩的人逗玩。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岸像北斗七星一樣曲折,像蛇爬行一樣彎曲,望過去一段看得見,一段看不見。溪岸的形狀像狗的牙齒那樣參差不齊,不能知道溪水的源頭在哪裏。

我坐在潭邊,四下裏竹林和樹木包圍着,寂靜沒有旁人。使人感到心神淒涼,寒氣透骨,幽靜深遠,瀰漫着憂傷的氣息。因為那種環境太過悽清,不能長時間停留,於是記錄下了此地就離開。

一同去遊覽的人有吳武陵、龔古、我的弟弟宗玄。我帶着一同去的,有姓崔的兩個年輕人。一個名叫恕己,一個名叫奉壹。

創作背景

柳宗元於唐順宗永貞元年(公元805年)因擁護王叔文的改革,被貶為永州司馬,王叔文被害。柳宗元貶官之後,為排解內心的憤懣之情,常常不避幽遠,伐竹取道,探山訪水,並通過對景物的具體描寫,抒發自己的不幸遭遇,此間共寫了八篇山水遊記,後稱《永州八記》。

寫作特色

1.移步換景

作者在移動變換中帶領我們領略各種不同的景緻,具有極強的動態的畫面感。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聞水聲,再由水聲尋到小潭,講述了發現小潭的經過,充滿了懸念和探奇的情趣,逐漸在人們面前展開一幅美妙的圖畫。

2.寓情於景情景交融

作者在描寫景物時,無不滲透着自己的感受和情懷。這遠離塵世的小石潭充滿了生機,卻無人賞識。而其幽清無聞與自己的遭遇相同,此刻過於清冷的環境更容易激起作者“悽神寒骨,悄愴幽邃”的情感。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與作者心境的悽清美形成了強烈的比襯,有力地反襯出作者那種無法擺脱的壓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對冷酷現實的不滿。

3、情感濃重複雜

本文抒情上偏向於濃墨重彩,情感強烈,或撫今追昔,或傷時感懷,或心憂家國,或思親念舊,以極強的藝術感染力打動一代又一代的讀者。

特點

一、本文寫景,按遊覽觀察的`順序,非常自然:循聲而入發現小石潭,環顧小石潭的全貌和周圍環境,觀察了小石潭裏的游魚,遠望了小石潭的水源,最後寫離開小石潭的情景。

二、抓住景物特徵,精細生動地描繪

寫小石潭,處處從“石”字落筆,又表明了它的小面奇秀。

從聽覺、視覺和感受等多角度地描繪。“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此文開筆就有聲有感。未見其潭,先聞其聲,遊興被激發了。“水尤清洌”“青樹翠蔓”“日光下徹,影布石上”“明滅可見”,景物的色彩、光線的明暗變化真切而清麗。

寫景,動靜交錯。聲,是動態的,石,是靜態的,“蒙絡搖綴,參差披拂”又是動態的,魚兒忽靜忽動,溪水若靜實動,這畫面給人以很深的感知度。

寫景,情景交融,寓情於景。讀者領受着這畫卷的美又對作者寄予深深的敬意與同情。這就是藝術的感染力。

三、文筆簡練,前後照應,結構緊湊

寫潭,處處透出了潭水的清洌,有很高的透明度,寫環境氣氛又處處透出這裏的寂寥、幽邃。前後照應渾然一體。全文不滿200字卻詩情畫意融為一體,所以説這篇記是柳宗元山水遊記的代表作,也是我國古代山水遊記中的精品。

四、側面描寫,烘托景色。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運用側面描寫,“皆若空遊無所依”寫出小石潭水清澈見底、清洌可鑑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