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九年級數學教學反思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9.96K

九年級數學教學反思多篇

九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篇一

九年級畢業班總複習教學時間緊,任務重,要求高,如何提高數學總複習的質量和效益,是每位畢業班數學教師必須面對的問題。下面就結合我校近幾年來九年級數學總複習教學,談談具體做法和體會。

一、第一階段:全面複習基礎知識,加強基本技能訓練這個階段的複習目的是讓學生全面掌握國中數學基礎知識,提高基本技能,做到全面、紮實、系統,形成知識網絡。

1、重視課本,系統複習。現在會考命題仍然以基礎題為主,有些基礎題是課本上的原題或改造,後面的大題雖是“高於教材”,但原型一般還是教材中的例題或習題,是教材中題目的引伸、變形或組合,所以建議第一階段複習應以課本為主。必須深鑽教材,絕不能脱離課本,應把書中的內容進行歸納整理,使之形成結構。課本中的例題、練習和作業要讓學生弄懂、會做,書後的“讀一讀”、“想一想”,也要學生認真想一想,集中精力把九年級代數、幾何內容,八年級的幾何及代數中的分式與根式的化簡等重點內容的例題、習題逐題認認真真地做一遍,並注意解題方法的歸納和整理。一味搞題海戰術,整天埋頭讓學生做大量的課外習題,其效果並不明顯,有本末倒置之嫌。

教師在這一階段的教學可以按知識塊組織複習,可將代數部分分為五個單元:實數和代數式;方程;不等式;函數;統計初步等;將幾何部分分為五個單元:幾何基本概念,相交線和平行線;三角形;四邊形;解直角三角形;圓等。複習中可由教師提出每個單元的複習提要,指導學生按“提要”複習,同時要注意引導學生根據個人具體情況把遺忘了知識重温一遍,邊複習邊作知識歸類,加深記憶,還要注意引導學生弄清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掌握法則、公式、定理的推導或證明,例題的選擇要有針對性、典型性、層次性,並注意分析例題解答的思路和方法。

2、夯實基礎,學會思考。隨着素質教育的深化,會考改革已引起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的高度重視,這從1999年教育部下發《關於國中畢業、升學考試改革的指導意見》以及各地會考命題的改革實踐,可充分佐證其重視程度。目前,我市國中畢業考試與升學考試尚未分開,這是兩種不同性質的考試,為了正確評價九年義務教育的質量,會考數學命題時,必須有足夠的分值用於檢測學生的學業水平,從近幾年會考數學試題看,部分中檔題及較難題中的基礎分,則佔分比例更大。因此,九年級數學複習教學中,必須紮紮實實地夯實基礎,通過系統的複習,使每個學生對國中數學知識都能達到“理解”和“掌握”的要求;在應用基礎知識時能做到熟練、正確和迅速。

為了充分體現會考數學考試選拔的公平、公正,在命題時,一定會努力對需要考查的知識和方法創設一個新的問題情境,力爭使每個考生面對的是相同的問題背景和相同起點,特別是一些需要有較高區分度的試題更是如此,以充分體現試題的公平性,。每個中檔以上難度的數學試題通常要涉及多個知識點、多種數學思想、方法,或者在知識交匯點上巧妙設計試題。因此,讓學生學會思考是從根本上提高成績,解決問題的良方,這裏講的不是“教會學生思考”,而是“讓學生學會思考”。會思考是要學生自己“悟”出來,自己“學”出來的,教師能教的,是思考問題的方法和策略,然後讓學生用學到的方法和策略,在解決具有新情境問題的過程中,感悟出如何進行正確的思考。

3、重視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基本方法的指導。基礎知識即國中數學課程中所涉及的概念、公式、公理、定理等。要求學生掌握各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繫,理清知識結構,形成整體的認識,並能綜合運用。例如國中代數中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與二次函數圖形與x軸交點之間的關係,是會考常常涉及的內容,在複習時,應從整體上理解這部分內容,從結構上把握教材,達到熟練地將這兩部分知識相互轉化。又如一元二次方程與幾何知識的聯繫的題目有非常明顯的特點,應掌握其基本解法。每年的會考數學會出現一兩道難度較大,綜合性較強的數學問題,解決這類問題所用到的知識都是同學們學過的基礎知識,並不依賴於那些特別的,沒有普遍性的解題技巧。

會考數學命題除了着重考查基礎知識外,還十分重視對數學方法的考查,如配方法,換元法,判別式法等操作性較強的數學方法。在複習時應對每一種方法的內涵,它所適應的題型,包括解題步驟都應熟練掌握。

4、重視對數學思想的理解及運用。如告訴了自變量與因變量,要求寫出函數解析式,或者用函數解析式去求交點等問題,都需用到函數的思想,教師要讓學生加深對這一思想的深刻理解,多做一些相關內容的題目;再如方程思想,它是利用已知量與未知量之間聯繫和制約的關係,通過建立方程把未知量轉化為已知量;再如數形結合的思想,從近幾年會考情況看,最後的“壓軸題”往往與此有關,不少同學解這類問題時,要麼只注意到代數知識,要麼只注意到幾何知識,不會熟練地進行代數知識與幾何知識的相互轉換,建議複習時應着重分析幾個題目,讓學生悉心體會數形結合問題在題目中是如何呈現的和如何轉換的。

二、第二階段:綜合運用知識,加強能力培養

會考複習的第二階段應以構建國中數學知識結構和網絡為主,從整體上把握數學內容,提高能力。

1、培養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題的能力,是學習數學的重要目的之一。這個階段的複習目的是使學生能把各個章節中的知識聯繫起來,並能綜合運用,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這個階段的例題和練習題要有一定的難度,但又不是越難越好,要讓學生可接受,這樣才能既激發學生解難求進的學習慾望,又使學生從解決較難問題中看到自己的力量,增強前進的信心,產生更強的求知慾。如果説第一階段是總複習的基礎,是重點,側重雙基訓練,那麼第二階段就是第一階段複習的延伸和提高,應側重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這一階段尤其要精心設計每一節複習課,注意數學思想的形成和數學方法的掌握。國中總複習的內容多,複習必須突出重點,抓住關鍵,解決疑難,這就需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而複習內容是學生已經學習過的,各個學生對教材內容掌握的程度又各有差異,這就需要教師千方百計地激發學生複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引導學生有針對性的複習,根據個人的具體情況,查漏補缺,做知識歸類、解題方法歸類,在形成知識結構的基礎上加深記憶。除了複習形式要多樣,題型要新穎,能引起學生複習的興趣外,教師還要精心設計複習課的教學方法,提高複習效益。

2、要把培養學生能力這一思想貫穿整個複習的始終。縱觀會考數學試題中對能力的考查,大致可分成兩個階段、兩個層次。一個階段是以考查運算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老三大能力)以及分析和解決純數學問題的能力為特點的階段。這些能力要求對應於傳統的數學教材及大綱所規定的教學目標。而對應於修訂後的試驗教材規定的教學目標,在“老三大能力”的基礎上又強化了“新三大能力”,即閲讀理解能力、探索創新能力和數學應用能力,以及建立在新老三大能力基礎上的作為數學核心能力的思維能力;特別是把數學作為文化和培養“人”的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中的一個部分時,對學生的情感、意志、毅力、價值觀等非智力因素的考查,就必然使會考數學試題對能力的考查進入一個新的階段。那麼,在複習中,教師應如何培養學生的各方面數學能力呢?

(1)變更命題的表達形式,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加強這方面的訓練,可以使學生養成深刻理解知識的本質,從而達到培養學生審題能力。

(2)尋求不同解題途徑與思維方式,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闊性。對問題解答的思維方式不同,產生解題方法各異,這樣訓練有益於打破思維定勢,開拓學生思路,優化解題方法,從而培養學生髮散思維能力。

(3)變換幾何圖形的位置、形狀和大小,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敏捷性。引導學生把課中的例習題多層次變換,既加強了知識之間聯繫,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達到鞏固知識又培養能力的目的。

(4)改變題目的條件和結論,培養學生思維的批判性。這樣的訓練可以克服學生靜止、孤立地看問題的習慣,促進學生對數學思想方法的再認識,培養學生研究和探索問題的能力。

3、狠抓重點內容,適當練習熱點題型。多年來,國中數學中的“方程”、“函數”、“直線型”、“圓”一直是會考的重點考查內容,“方程思想”、“函數思想”貫穿會考試卷的始終,所以要重點複習好這部分內容。在2008年全國各地的會考題中,應用題量普遍增加,而應用題也不僅限於“列方程解應用題”,除佈列方程解應用題外,“應用性的函數題”、“不等式應用題”、“統計類的應用題”等都成為會考的熱點。同時,近幾年的應用題還十分注重分析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考查,這在其它省市的會考試卷中已經常出現,而且難度較大,其中探索性應用題在平時較少涉及,總複習中教師要把近幾年其它省、市會考試題中有關此內容的題目集中研究一下,適當加強這類應用題的訓練,做到有備無患。通過這類問題的練習,引導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去,鼓勵他們去思考、去探索、去爭論,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勇於創新的精神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另外,“開放題”、“探索題”、“閲讀理解題”、“方案設計”、“動手操作”等問題有利於考查學生探索能力、發散思維和創新意識,成為近幾年會考的熱點題型,這種類型問題大部分源於課本,有的對知識性要求不高,但題型新,背景複雜,文字表達宂長,不易梳理,所以在最後這段時間裏要適當訓練一下,以便學生熟悉、適應這類題型。

4、基礎知識查漏補缺。經過第一輪基礎知識的複習,學生對國中三年的數學知識和思想方法掌握得更牢固了,但在複習過程中和學生訓練過程中,總會發現有些知識還沒掌握好,解題還沒有思路,因此要抓緊時間把這些問題的解題思路和方法弄明白,然後再找類似的題給學生做一做,直到學生真正弄懂會做為止,決不要輕易地放棄。

5、戰前練兵,模擬會考。在基礎知識和重點內容複習完後,要做些模擬試題檢查複習效果,讓學生調整心態,振作精神,教師要認真分析試卷,找出學生存在的問題加以解決,並加強這方面練習。數學知識在於點點滴滴的積累,考試時遇到不會做的題時要學生學會鎮定,回想學過的各種方法,從條件入手,挖掘隱含的已知條件,或從結論入手尋找解題途徑,從而爭取會考取得優異成績。

三、複習工作要面向全體學生

總複習工作要從本校、本班、本學科的實際出發,面向全體學生,分層次開展教學工作,即因材施教,分類推進,全面提高複習效率。

1、要面向差生,課堂複習教學實行“低起點、多歸納、快反饋”的方法。

(1)低起點。由於學生基礎較差,因此教學的起點必須低,以數、式的運算為起點,將教材原有的內容降低到學生可接受的程度上進行教學。從學生已掌握的知識、例子作為起點,通過新舊知識的異同點類比進行復習教學。如“解不等式”可以與“解方程”進行類比,“分式”可以通過“分數”、“相似形”可通過“全等形”進行類比教學。

(2)多歸納。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要給予學生多歸納、總結,使學生掌握一定的條理性和規律性。如:在“無理方程”的複習教學中,歸納出解法:①去分母法②換元法;對於換元法歸納出兩種常見的題型:A、平方型;B、倒數型。又如在“三線八角”複習教學中,由於圖形較於複雜,學生不易找出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可以總結出同位角找字母“F”,內錯角找字母“N”,同旁內角找字母“[”。只有不斷的總結,才能有所創新和發展。

(3)快反饋。學習困難生由於長期以來受各種消極因素的影響,形成知識障礙,往往需要多次反覆才能排除障礙。這裏的“多次反覆”就是“多次反饋”。教師對於作業、練習、測驗中的問題,應採用集中講授和個別輔導相結合,或將問題滲透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等手辦法進行反饋、矯正和強化。及時反饋,可以提高補缺的效果,使學生及時獲得幫助,受到激勵,有利於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

學習困難生在數學學習上既有困難又有潛能,因此教學的首要問題是轉變觀念,正確地對待學習困難的學生,認真分析學困生產生困難的原因,有意識地“偏愛差生”,允許學生在數學學習上的態度存在反覆,不斷激發他們學好數學的自信心,並創造條件,讓學困生體驗成功。學困生在過去數學中受到的肯定、鼓勵相當少,因此要抓住他們的閃光點積極鼓勵和肯定,促使他們對數學產生興趣,讓他們在數學學習上取得成功,使他們感到自己能學好數學。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降低和調整某些教學要求,以滿足某一層次學生的需要,促使教與學相適應,教與學相促進,教與學相統一。

2、其次,要注重中檔學生成績的大幅度提高。這部分學生對知識掌握不太牢固,解題時常丟三落四。因此,對他們要求要嚴格,解題要嚴密、細心,使其不因此而造成常規題失分太多。

3、再次,應注重對尖子的培養。在他們解題過程中,要求他們儘量走捷徑、出奇招、有創意,注重邏輯關係,力求解題完整、完美,以提高會考優秀率。對於接受能力好的同學,課外適當開展興趣小組,培養解題技巧,提高靈活度,使其冒“尖”。

切實實提高複習實效是九年級數學複習教學的最終目標。因此,任課教師要有強烈的質量意識,認真探討和研究有效的複習方法,應因地制宜地擬訂好複習計劃。要充分發揮備課組的集體智慧,羣策羣力,不斷研究和改進複習方法,加強校際交流與合作,使我校國中數學教學滿園春色、更上一層樓。

九年級數學教學反思範例(優秀3 篇二

目前,對於九年級這個重要的學習階段,如何進行有效的教學才能使學生的`學習起到很大的作用。作為九年級的數學老師,我深感肩上的壓力之大。我們在學習了二次函數的定義及二次函數的圖像性質之後,是二次函數與一元二次方程的聯繫和用函數觀點看一元二次方程及實際問題與二次函數,應該説,這是國中數學的最難點。上課時,為了讓學生理解起來容易,先讓他們提前預習,可是上起來一點也不輕鬆,由於基礎差,很多學生聽不進去,只好一點一點來,在學習了二次函數的知識後,我嘗試解決三個實際問題。問題一:是根據實際問題建立函數解析式並學習如何確定函數的自變量取值範圍;問題二:是根據二次函數的解析式,分析二次函數的性質,並通過畫函數圖像檢驗作出的分析和判斷是否正確;問題三:是綜合應用一次函數、二次函數的知識確定函數的解析式,並嘗試解決銷售問題中利潤的問題;通過這三個問題的分析和解決,讓學生初步體會二次函數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再次感悟數學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教學中,反思這一章的教學,我自認為熱情不夠,沒有積極調動學生學習熱情的語言,感染力不足。今後備課時要重視創設豐富而風趣的語言,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目前存在以下幾點需要改進的:

一、多數情況下,也比較擅長提出啟發性的問題來激發學生的思考,但問題提出後沒給學生留下足夠的思維空間甚至不留思維空間,往往習慣於急於説出結果。顯然,學生對題目只是片面的理解,不能引發學生的深思,就不能給學生深刻的印象,因此造成很多學生對於做過的題一點印象也沒有。

二、對問題的坡度設置的不夠,坡度過大,導致學生的思維活動不能深入進行而流於形式。針對以上這些情況,下階段準備採取的措施:

1、對過多的題,進行適當的篩選。

2、還給學生一片思維空間,讓學生嘗試成功的喜悦的同時,也要受到適當的“挫折”教育,以加深對問題的認識。

3、學生有不同想法單獨與教師交談,好的想法給予鼓勵並加以推廣;不對的想法,給予單獨的指正。這樣,學生即可以大膽放心的説出自己的想法,又可以把一些教學中漏洞補上。

4、精心設置問題的坡度,使學生步步深入,並探究出規律。課堂上注意課堂節奏,儘量讓中下等的學生跟上老師的步伐,多給學生自己練習的時間,發言的機會,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做到不僅是老師完成任務,還要學生完成任務。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不但要善於設疑置難,而且要理論聯繫實際,只有這樣,才會吸引學生對數學學科的熱愛。

九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篇三

目前,對於九年級這個重要的學習階段,如何進行有效的教學才能使學生的學習起到很大的作用。作為九年級的數學老師,我深感肩上的壓力之大。我們在學習了二次函數的定義及二次函數的圖像性質之後,是二次函數與一元二次方程的聯繫和用函數觀點看一元二次方程及實際問題與二次函數,應該説,這是國中數學的最難點。上課時,為了讓學生理解起來容易,先讓他們提前預習,可是上起來一點也不輕鬆,由於基礎差,很多學生聽不進去,只好一點一點來,在學習了二次函數的知識後,我嘗試解決三個實際問題。問題一:是根據實際問題建立函數解析式並學習如何確定函數的自變量取值範圍;問題二:是根據二次函數的解析式,分析二次函數的性質,並通過畫函數圖像檢驗作出的分析和判斷是否正確;問題三:是綜合應用一次函數、二次函數的知識確定函數的解析式,並嘗試解決銷售問題中利潤的問題;通過這三個問題的分析和解決,讓學生初步體會二次函數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再次感悟數學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教學中,反思這一章的教學,我自認為熱情不夠,沒有積極調動學生學習熱情的語言,感染力不足。今後備課時要重視創設豐富而風趣的語言,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目前存在以下幾點需要改進的:

一、多數情況下,也比較擅長提出啟發性的問題來激發學生的思考,但問題提出後沒給學生留下足夠的思維空間甚至不留思維空間,往往習慣於急於説出結果。顯然,學生對題目只是片面的理解,不能引發學生的深思,就不能給學生深刻的印象,因此造成很多學生對於做過的題一點印象也沒有。

二、對問題的坡度設置的不夠,坡度過大,導致學生的思維活動不能深入進行而流於形式。針對以上這些情況,下階段準備採取的措施:

1、對過多的題,進行適當的篩選。

2、還給學生一片思維空間,讓學生嘗試成功的喜悦的同時,也要受到適當的“挫折”教育,以加深對問題的認識。

3、學生有不同想法單獨與教師交談,好的想法給予鼓勵並加以推廣;不對的想法,給予單獨的指正。這樣,學生即可以大膽放心的説出自己的想法,又可以把一些教學中漏洞補上。

4、精心設置問題的坡度,使學生步步深入,並探究出規律。課堂上注意課堂節奏,儘量讓中下等的學生跟上老師的步伐,多給學生自己練習的時間,發言的機會,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做到不僅是老師完成任務,還要學生完成任務。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不但要善於設疑置難,而且要理論聯繫實際,只有這樣,才會吸引學生對數學學科的熱愛。

九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篇四

《圖形的周長》是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內容。本節課我採用了以學生實際操作為主是教學方式,通過理解封閉、指一指、描一描、摸一摸、説一説等環節讓學生來體會什麼是圖形的周長。

(一)創設生活情境,激發探究慾望

國小數學內容來源於生活實際,它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創設與學生的生活環境和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有利於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數學活動中去。迴歸生活,讓課堂與生活緊密相聯,是新課程教學的基本特徵。

(二)重視學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學習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蘇霍姆林斯基説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我為學生創設了一種民主、寬鬆、和諧的學習氛圍,給了學生充分的思考問題的時間與空間,所以在這節課我讓學生充分經歷了指一指、描一描、摸一摸、找一找、説一説的過程。在這樣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始終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合作者,在這樣的課堂學習中學生樂想、善思、敢説,他們可以自由地思考、猜想、實踐、驗證……

在最後一個環節中,我設計了四個層次的練習,為不同的學生提供了各自施展的舞台,提高了學生的解題技能,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

九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篇五

一、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在教學中更重要的是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等方面的發展。本人在課堂上每週有一兩節課花5分鐘左右時間,強調學習的目的性,舉以往學生的成功經歷。同時穿插情感教育,如何感恩父母,孝敬父母增強學生學習的目的性。

二、重視學習動機在教學過程中的激勵作用,通過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逐步強化學生的參與意識。比如説我班的陳某、顧某等上課無精打采,針對他們的這種現象,時刻提醒他們學習的重要作用,上課能認真聽講,下課能完成該完成的任務,成績也有所提升。

三、重視實踐活動在教學過程中的啟智功能,通過觀察、思考、討論等形式誘導學生參與知識形成發展的全過程,儘可能增加學生的參與機會。

四、重視學習環境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通過創設良好的人際關係和學習氛圍激勵學生學習潛能的釋放,努力提高學生的參與質量。和諧的師生關係便於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課堂中經常性的穿插一些同學在課餘中的小故事,同時想學生所想,用他們的思維理解問題,更快的融入到他們中去,從而讓學生更信任老師,更願意親近老師,使學生的學習潛能的釋放達到最大化。

五、完善數學學習興趣小組的管理

我把我班45人分成兩個大組,6個小組,設立六位大組長,一位數學課代表,一位班長,統管6位小組長,由小組長管理各自組七至八名同學,督促他們上交作業,反思錯誤尋找“病根”,進而更有效快捷的處理問題解決問題在學生易錯處反思,對症下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為了更好的發揮班級興趣小組的作用,經常性的在班級裏鞏固他們的作用與地位,讓學生們更好的配合他們。總之,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時時刻刻注意給學生提供參與的機會,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只有這樣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九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篇六

新的課程標準的實行需要我們用新的理念對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進行改革。數學課堂如何體現新理念呢?我們從課堂教學的時間、地點、人物三個方面進行了反思。

一、時間:是否一定要按固定的程序進行

現象:數學課我們經常沿襲的時間結構是複習(5分鐘)、新授(20分鐘)、鞏固(10分鐘)、作業(7分鐘)、小結(3分鐘)。舉行教研活動時,在上課前有經驗的老教師常千叮嚀萬囑咐年輕教師要“卡”好節奏,千萬別拖堂。

分析與反思:

現行的教材都是分課時編寫,通常每課時的任務必須在一節課內完成。多數教師對每節課的內容、任務、進程都具體以時間順序來分解,有時怕完不成任務,學生在關鍵處及易混易錯處發生分歧時,不敢花過多的時間讓學生爭辯交流,生怕“節外生枝”,過分講究課堂教學環節的絲絲入扣,教師往往在一節課的各個階段,按“套路”引領學生一步一步去“走教案”就行了。這種課看上去緊湊,但缺少一種動態生成,往往以犧牲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為代價,弊病很多。 我們認為教學任務是否完成不在於課上講了多少,而要看學生學得如何。只要有利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調動和學生髮展,固定的課堂教學時間結構可以打破,無需每個環節都要安排。只要課堂上學生學得活潑、主動,重點思路掌握了,不會的問題解決了,即使設計的教學內容或書上的練習沒完成,或由於學生對某個內容探究的慾望很強,教師打破教材課時的限制,根據學生的需要靈活地處理教學結構而拖堂了,都不能以時間把握不準而一律認為不是一節好課。

二、地點:學生學習數學的空間難道僅在教室

現象:九年級上每四章、視圖與投影的教學中,對投影這部分內容,教師往往也只在教室中,畫出基本圖形後,利用光學的基本知識,傳授學生如何得到影子,或者根據影子得到實物及尋找光源等。例:一個正方形的紙片在陽光下的影子是什麼形狀?教師往往怕麻煩,只在教室作講解,最多提醒學生課後自己試驗。實際上,這樣的問題實際操作一下,可能能夠起到更多更好的效果説的小一點,可能對這個問題的答案永生難忘;説的大一點,可能就此引起了一引起學生對學習數學、科學甚至探索大自然的興趣。

分析與反思:

受傳統的教學方式中過分強調技能技巧的訓練與抽象的邏輯推理的影響,加上現在的考試評價體系對學生的動手操作、社會調查能力難以考查,我們有些老師還很難將課堂真正開放。他們認為數學學習的目標就是教會學生解答數學習題,因而學生學習的空間往往侷限在教室裏。

數學教學的目標不僅僅是為了讓學生學到一些知識,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學會運用數學的知識、思維與方法,解決現實的問題,同時感受到數學的意義和價值。我們要樹立一種“大數學”教學觀,這就要求我們教學的空間要開放,不僅要在課堂教學時努力體現“從問題情境出發,建立模型、應用與推廣”基本流程,通過觀察、操作、思

考、交流等活動逐步增強學生的應用意識,使學生認識到數學與現實的世界的聯繫,更重要的是應安排多種可供選擇的教學活動,如課前的調查和實驗,課後的數學探究和實踐活動,寫數學日記等。讓學生在社會實踐中發現數學、探究數學、體驗數學及掌握數學。

三、人物:究竟誰應是課堂的主角

現象:課上學生討論交流得最熱烈時,教師提高嗓門喊道:請大家安靜,聽我來講。學生極不情願地正襟危坐,恭聽教師教誨。 課間辦公室裏教師在互相訴苦:現在學生越來越不聽講了,你講得口乾舌燥,他們在下面卻是嘰嘰喳喳,充耳不聞。

分析與反思:

傳統教學意義上的教學知識與技能的傳授,強調教師對教學的絕對控制,注重接受式的教學方式,學生基本上是聽講、記憶、練習再現教師傳授的知識。學生只要把教師講得記下來,考試時準確地將所學內容寫到卷子上,就算完成了學習任務。因此教師對學生的要求是“傾聽”。“聽”和“練”成了學生最重要的學習方法,學生成了學習知識的容器,而不是一個主動探索者和創造者。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數學學習是指學生自己建構數學知識的活動,學生應當成為主動探索知識的“建構者”而不是“模仿者”。教學應當促進學生主體的主動建構,離開了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教師講得再好,也會經常出現“教師講完了,學生仍不會”的現象。我們要改變教師包攬課堂的做法,在組織教學的每一個環節時,都應當有意識地體現學生是課堂的主角,多給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動的機會,多讓學生“做”數學。教師要從信息源與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和引導者,就應巧妙地把自己轉向幕後,把學生推向台前,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角。

九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篇七

不知不覺,又進入了九年級的總複習階段了。九年級數學的總複習是搞好畢業升學考試必須進行的一個重要環節,針對在總複習時面臨着時間少,內容多,要求高等突出問題,如何選擇一種科學又高效的複習方法是我的重大任務。每到下學期進行總複習時,就一個字:累。不論老師還是學生總希望能在上一屆的複習方法上有所突破,找到一種更高效的複習方法,可每年都幾乎是同一模式:教師對照考標上出示的知識點,一條條列舉分析,學生邊寫筆記邊思考,然後進行反覆練習,逐條過關。久而久之,老師和學生都沒任何新鮮感,當然也就沒有任何激情可言,更加不用説挑戰了,一堂課上得死氣沉沉,味同嚼蠟。學生面對這樣的複習課就更是沒有主動性和自己的思維創造性,完全處於被動地位,機械地跟隨教師的思路學習,毫無個體差異可言。由於總複習主要以基礎知識點為重,從而致使一部分基礎較好的學生淪為看客,甚至產生妄自尊大的情緒,這對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極為不利,若教師盲目增加難度,實在是違背了基礎教育的初衷,同時也使大部分學生無法產生複習效果。

儘管自己一直都反思自己的複習方法,可仍然不知道怎樣的複習方法才最有效,才能儘可能的使每個學生有所收穫。通過前段時間的複習,覺得學生對知識點的過關程度不好,有的只掌握了表面,一做題就出現很多的問題。只要是學生的自主性不強,全靠老師牽着鼻子走,很少去獨立思考和反思總結,導致沒掌握的知識複習後仍然沒掌握。在後面的複習中將採用以下的方法。

1、教師設定複習主線單元。

2、學生鑽研教材,自主進行單元知識小結,清理本單元必須掌握的知識點。

3、學生進行整理,教師幫助學生理解知識結構,同時可以兼顧不同層次的學生的不同要求。

4、師生共同對本單元各類題型的解題思路,解題方法與解題技巧進行歸納。

5、師生共同對複習效果進行檢查評價練習。

九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篇八

教師的真正本領,主要不在於講授知識,而在於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喚起學生的求知慾望,讓他們興趣盎然地參與到教學全過程中來,經過自己的思維活動和動手操作獲得知識。新一輪課程改革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是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在教學中更重要的是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等方面的發展。就學習數學而言,學生一旦”學會“,享受到教學活動的成功喜悦,便會強化學習動機,從而更喜歡數學。因此,教學設計要促使學生的情感和興趣始終處於最佳狀態,從而保證施教活動的有效性和預見性。

新課程提倡學生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並能綜合應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發展應用意識。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形成,股票、利息、保險、有獎儲蓄、分期付款等經濟方面的數學問題,已日漸成為人們的常識,因此,數學教學不能視而不見,不管實際應用,這樣恐怕就太不合時宜了。

學生學知識是為了用知識。但長期的應試教育使大多數學生不知道為什麼學數學,學數學有什麼用。因此在教學時,我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徵,密切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精心創設情境,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切實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如在”代數式“這節課中,由上節課的一個習題引入,帶領學生一起探究得出一個規律5n+2,由此引出代數式的概念。在舉例時,老師指出,”其實,代數式不僅在數學中有用,而且在現實生活中也大量存在。下面,老師説幾個事實,誰能用代數式表示出來。這些式子除了老師剛才説的事實外,還能表示其他的意思嗎?“學生們開始活躍起來,一位學生舉起了手,”一本書p元,6p可以表示6本書價值多少錢“,受到啟發,每個學生都在生活中找實例,大家從這節課中都能深深感受到”人人學有用的數學“的新理念。經常這樣訓練,使學生深刻地認識到數學對於我們的生活有多麼重要,學數學的價值有多大,從而激發了他們學好數學的強烈慾望,變”學數學“為”用數學“。

合作探究會給學生帶來成功的愉悦。例:”統計圖的選擇“教學設計和教學中,要求學生以4人小組為單位,調查、瞭解生活中各行各業、各學科中應用的各種統計圖,調查、收集你生活中最感興趣的一件事情的有關數據,必須通過實際調查收集數據,保證數據來源的準確。學生或通過報刊、電視廣播等媒體,或對他們感興趣的問題展開調查採訪或查閲資料,經歷蒐集數據的過程,蒐集的統計圖豐富多彩,內容涉及各行各業。學生從中能體會統計圖在社會生活中的實際意義,培養善於觀察生活、樂於探索研究的學習品質及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識。

在學生上網查詢,精心設計、指導下,成功地進行了”我是小小設計師"的課堂活動:這節課是以七年級數學上冊第26頁3題的作業為課題內容設計的一節課,以圓、多邊形設計一幅圖,並説明你想表現什麼。事先由老師將課題內容佈置給學生。由兩位學生作為這節課的主持人,其他學生將自己的作品展示出來,並説明自己的創意。最後,老師作為特約指導,對學生的幾何圖形圖案設計及創意、發言等進行總結,學生再自己進行小結、反思。整節課學生體驗了圖形來自生活、服務於生活的現代數學觀,較好地體現了學生主動探究、交流、學會學習的有效學習方式,同時這也是跨學科綜合學習的一種嘗試。

在新課程的實施過程中,我們欣喜地看到傳統的接受式教學模式已被生動活潑的數學活動所取代。課堂活起來了,學生動起來了:敢想、敢問、敢説、敢做、敢爭論,充滿着求知慾和表現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