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節氣裏的秋分是什麼意思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4.01K

節氣裏的秋分是什麼意思多篇

秋分也是古代“豐收節” 篇一

秋分之後,玉米、紅薯、大豆、水稻等主要作物,正式進入收穫的節奏。

古代沒有豐收節,但也有類似的節日或民俗活動,即秋社。秋 ua 社最初為立秋後第五個戊日,一般在秋分前後,因此也有不少地方固定在秋分這一天舉行秋社,祭祀土地神,以報大地養育之恩。

在一些地方,秋社的隆重程度比同樣祭祀土地神的春社更高,因為秋社還有豐收之義,人們會以剛剛收穫的農作物作為祭品,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南朝時寫成的《荊楚時歲記》記載“秋分以牲祠社,盛於仲春之月”。

在唐宋以後,秋社的祭祀意義已經逐漸淡化,變成了一種民俗活動和公共活動,人們在這一天停止工作,飲酒唱歌慶祝節日。唐代張籍《吳楚歌》説,“今朝社日停針線”,明代《遵生八箋》中載“社日令男女輟業一日”,這裏的社日,都包含春社和秋社。

在古代,一些農村還有還有秋分“走社”的習俗。古代是熟人社會,人口流動性非常低,鄰里互助是農村社會的基本形態之一,播種、收穫等農忙時期,一家人往往難以完場工作,鄰里互助是常態。因此,在秋天收穫之後,鄉鄰之間會互相走動、答謝對方的幫助。

今年秋分是哪一天2020:9月22日21:30 篇二

秋分時節,我國大部分地區已經進入涼爽的秋季,南下的冷空氣與逐漸衰減的暖濕空氣相遇,產生一次次的降水,氣温也一次次地下降。正如人們常所説的那樣,已經到了“一場秋雨一場寒”的時候,但秋分之後的日降水量不會很大。此時,南、北方的田間耕作各有不同。

2020年農曆秋分是哪一天:2020年09月22日,星期二,農曆八月初 篇三

秋分在每年公曆的9月22日,23日或24日,為中國傳統節日中的二十四節氣之一,此時太陽到達黃經180度。秋分的含義《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八月中……解見春分”。“分”示晝夜平分之意,同春分一樣,此日太陽直射地球赤道,晝夜相等。此後,陽光直射位置開始進入南半球,北半球開始晝短夜長,氣温降低,在全國具有普遍意義。秋分,“分”即為“半”。秋分時,地球絕大部分地區這一天晝夜均分,各12小時;在北極點與南極點附近,這一天可以觀測到太陽整日都在地平線上。秋分之後,北半球各地晝短夜長,南半球各地晝長夜短。”秋分的特點秋分節氣是二十四節氣中比較特殊的。

秋分也是種麥季 篇四

秋分時節,玉米、大豆、紅薯、晚稻等農作物,進入了收獲季。同時,冬小麥也開始準備下種。“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當時”就是華北一帶的民諺。

我國古代,大部分地方都是冬小麥為主,尤其是長城以南,多種冬小麥。因不同區域、氣候的差異,所以農曆八月至九月,都是種冬小麥的時期。其中,中原地區多在農曆八月,江南則多為農曆九月。

除了地域差異外,氣候的變化也會影響冬小麥種植的時間。比如西漢至隋朝的小冰河期,種植時間就比西漢以前更早。東漢時期的《四民月令》記載“凡種大小麥,得白露節,可種薄田,秋分,種中田,後十日,種美田”。在江南,因氣候温暖,種植冬小麥的時間則會延後到霜降前後,也就是農曆九月底。到唐五代時期,温暖期到來,冬小麥的種植時間隨之延後,且產量有所提升,資料顯示,唐五代時期,小麥的單位產量比以前提高一成左右,收穫期則提前一個月左右。

秋分是不是秋天到了呢:是的 篇五

秋分是真正意義上秋天的開始。根據氣候平均温度劃分季節的標準,必須是連續5天的平均温度在22℃以下才算是秋天,按照這樣的標準,江淮地區一般是在9月中下旬才進入秋天。立秋後雖然一時暑氣難消,雖有“秋老虎”的餘威,但總的趨勢是天氣逐漸涼爽。秋分節氣已經真正進入到秋季。氣温開始驟降,日趨寒冷。

按農曆講,“立秋”是秋季的開始,到“霜降”為秋季終止,“秋分”恰為從立秋到霜降90天的一半。因此,依我國舊曆的秋季論,這一天剛好是秋季九十天的一半,我們平時所説的秋天是從秋分開始的。秋分時節,我國大部分地區已經進入涼爽的秋季,南下的冷空氣與逐漸衰減的暖濕空氣相遇,產生一次次的降水,氣温也一次次地下降。正如人們常所説的那樣,已經到了“一場秋雨一場寒”的時候,但秋分之後的日降水量不會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