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怎樣提高個人文明修養【新版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74W

怎樣提高個人文明修養【新版多篇】

使用文明用語提高個人素養 篇一

語言是思想交流的工具,是體現職業道德的第一窗口。

中國曾有:“君子不失色於人,不失口於人。”的古訓,意思是説有道德的人待人應該彬彬有禮,不能態度粗暴,也不能出言不遜。

禮貌待人,使用禮貌語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在現在社會中我們更要講文明,懂禮貌,提高個人素養。

員工言語是否文明是個人素養的縮影,也直接反應出公司的整體形象,堅持文明用語的實際行動不僅可以調整人際之間的關係,還對樹立個人文明形象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古語講“言為心聲”。

所以我們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尤其在社交場合會使用禮貌用語十分重要。

多説客氣話不僅表示對別人的尊重,而且表明自己有修養,也是友好關係的敲門磚。

俗話説:“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用語文明與否直接關係到溝通效果。

弘揚禮儀之邦的優良傳統,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用我們的行動去感染身邊人。

讓文明之風吹遍整個工場,這樣我們才能快樂,公司才能進步。

大學生提高個人行為修養的方法 篇二

1、自覺接受和學習禮儀教育,從思想上提高禮儀修養水平

在人際交往中,禮儀不僅反映着一個人的交際技巧和能力,更反映着一個人的氣質、風度和教養。

2、通過學習禮儀,可以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和文明程度,更好地顯示自身的優雅風度和良好形象。

一個彬彬有禮、言談有致的人,他的人生道路上將是春風拂面,受到人們的尊重和讚揚,而且他自己就是一片春光,給別人、給社會帶來温暖和歡樂。

人的自覺性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要依靠教師的指點、依靠不斷的培養,靠社會健康的輿論導向和良好的環境習染,禮儀教育是使禮儀修養充實完美的先決條件。

通過禮儀教育和培訓,可以分清是非,明辨美醜,懂得常識,樹立標準,這使人們禮儀行為的形成有了外因條件,為進一步的自我修養的內因創造了條件。

通過這一重要條件,促使大學生經過努力,不斷磨練,養成併產生強烈的自我修養的願望,最後達到處處講究禮儀的目的。

古人強調“吾日三省吾身”説明提高個人修養必須注意反躬自省。

同樣,學習禮儀,也應處處時時注意自我檢查。

這樣,將有助於發現缺點找出不足,不斷總結技巧,自我提高。

3、通過書籍、網絡等途徑廣泛閲讀藝術作品和科學文化知識,使自己博聞多識。

加強文化藝術方面的修養,對提高禮儀素質大有裨益。

而文化藝術修養的提高可以大大豐富禮儀修養的內涵,提升禮儀品位,並使禮儀水平不斷提高。

一般來説,講文明、懂禮貌、有教養的人大多是科學文化知識豐富的人。

這種人邏輯思維能力強,考慮問題周密,分析事物較為透徹,處理事件較為得當,在人際交往時能顯示出獨有的魅力而不顯得呆板。

我國素有“禮儀之邦”之稱,古代、近代、現代的典籍載有浩繁的有關禮儀的知識,隨着我國加WTO,我國對外交往更加頻繁。

世界各國的禮儀風俗千差萬別,大學生有必要注意蒐集、整理、學習和領會,以利於在實踐中運用,久而久之,能使自己的禮儀修養提到新的高度。

4、積極參加社交實踐活動,逐步提高禮儀修養

現代社會,人際交往越來越廣泛,僅僅從理論上弄清禮儀的含義和內容,而不去在實踐中運用是遠遠不夠的,禮儀修養關鍵在於實踐。

修養修養,既要修煉又要培養,離開實踐,修養就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在培養禮儀修養時,要以主動積極的態度,堅持理論聯繫實際,將自己學到的禮貌禮節知識積極地應用於社會生活實踐的各個方面、要在學校、家庭、社會等場合中,時時處處自覺地從大處着眼,小處着手,以禮儀的準則來規範自己的言談舉止、如不隨地吐痰、亂扔紙屑、不在宿舍酗酒、深夜大聲喧譁或放音響以及在購物付款、銀行存款或候車排隊時遵守公共秩序,依次而行。

這樣持之以恆,就會逐漸增強文明意識、培養禮貌行為、滌盪粗俗不雅等不良習慣,成為一個有禮儀修養的人。

多實踐,就不要怕出“洋相”,通過各種人際交往的接觸強化,不斷鍛鍊提高。

要注意既要克服妄自尊大,不屑一顧的頑症,也要克服自卑自怯,不敢涉足的通病。

提高個人文明修養的意義 篇三

記得一位哲人説過:不幸是一所最好的大學。

突如其來的非典,給我們帶來了不小的災禍,使我們失去了一些原本屬於自己的東西。

然而,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一場抗非典的人民戰爭,使我們所學會的、獲得的東西,卻遠比失去的要多、要珍貴。

它不僅使我們學會如何認識、預防和戰勝非典,而且使我們更進一步認識到科學精神、道德文明的價值。

一個講文明、講衞生、講科學的全民“改陋習、樹新風”活動,正在神州大地蓬勃興起。

大力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努力提高自身文明素質,已成為廣大公民迫切的內在需要。

素以“禮儀之邦”著稱於世的中華民族,文明傳統源遠流長。

近一個時期全國人民在與疫魔鬥爭中形成的抗非典精神,把中華文明的偉大旗幟插上了時代的新高峯。

上至七旬老翁,下至三歲幼童,雖然他們彰顯文明的方式不同,付出的代價不同,但是在他們身上都有着一個共同的、熠熠閃光的素質特徵,這就是,以強烈的公民責任感、使命感、義務感,高度自覺地恪守社會主義公民道德,用關愛、誠信、自強、奉獻的時代精神譜寫着中華民族最新的文明讚歌,同時也剝露、鞭撻着陋俗惡習,教育着人們學會如何同自身一切不文明、不健康的現象作鬥爭。

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文明與不文明總是相伴而生的。

在社會文明之風習習生起、人們文明素質迅速提高的同時,一些不文明、不健康、醜陋邪惡的東西不僅依然存在着,甚至還在頑強地表現着自己。

如:隨地吐痰,亂丟垃圾,便溺不入廁,寵物到處跑,逃避非典隔離,隱瞞疫病信息,出售和捕食野生動物,拋售假冒偽劣商品,製造謠言事端,等等。

凡此種種,都是與當代文明相悖的,不僅有害於親人、社會,也害了自己。

請看,有的因逃避非典隔離致使周圍人羣受害,有的因隱瞞疫情信息而給防疫帶來極度困難,有的因陋習惡德而遭到公眾憤慨,有的因違法亂紀而受到嚴厲制裁。

上述現象雖然只是少數人所為,但是,它像非典病毒一樣,有很強的傳染力,嚴重威脅着我們生活空間的安全,實屬當代社會文明、公民精神健康之大敵。

正反兩方面的經驗告訴我們,最好的禦敵制勝之道,莫過於從強身做起,即努力提高自身的文明素質,不斷增強抗擊精神病毒的能力。

提高文明素質,首先要從提高道德素質做起。

在素質文明結構體系中,道德文明是最重要、最核心的文明,是使人真正成為人的文明。

為什麼説人是世間第一最可寶貴的,是萬物之靈長?就是因為人有道德,而其他萬物沒有。

正如我國古代大思想家荀子所説:水火有氣而無生,草木有生而無知,禽獸有知而無義,人有氣、有生、有知、且有義,故為天下貴。

可見,人貴有德,德高之人最為貴;道德的缺失就是人性的缺失。

倘若一個人喪失了應有的德性,那他也就無異於禽獸了。

社會生活實踐反覆告訴我們,道德是使人安身立命的精神保證,是使人獲得做人資格的基本條件,也是使人獲得幸福並保持幸福的重要源泉。

一位哲人説得好:沒有美德就毫無真正的幸福可言。

世界著名音樂家貝多芬28歲時兩耳失聰,幾乎自殺,是他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對藝術熱愛的德性留住了他。

他在回顧自己人生歷程時,深有感觸地告誡世人:“把‘德性’教給你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錢。

這是我的經驗之談。

在患難中支持我的是道德,使我不曾自殺的,除了藝術之外,也是道德。”

所以,當你感到幸福的時候,不要忘記和喪失使你成就幸福的德性;當你追求幸福、追求事業成功的時候,不要忘記陶冶你的道德情操。

提高自身的文明素質,既要堅決同自身的'不文明、不健康的思想和行為實行徹底決裂,同時還要敢於和善於對身邊的、社會上的一切陋習惡德現象進行勸戒、批評和鬥爭。

修養自身與淨化環境這兩個方面是相輔相成的。

文明是一個具有歷史厚重感和鮮明時代特徵的概念,是與時俱進的動態結構體系。

在它面前,任何一個社會或個人,都不會、也絕不可能達到至高無上的頂點。

時代在發展,文明在進步,要使自己的文明素質與時代同步伐,與人倫相融合,與社會發展相適應,就要不斷反省、檢點自身,揚其善而去其不善,時時慎獨處世,不斷完善自己。

古人云,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其實,聖賢也是有過的,不然,孔聖人的學生曾參就不會“吾日三省吾身”了。

所以,即使有了很高文明素養的人,也還是要與時俱進地再修養。

但是,人是環境和教育的產物,一個人自身的文明建設並不是孤立的。

所以,我們既要重視個人的文明素質的養成,從自身做起,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同時又不能“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明知不對,少説為佳 ”,以獨善其身自居。

要把文明素質的養成放在關心他人、關心集體和關心全社會文明的大視野中,以高度的公民責任感和強烈的文明使命感,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從身邊事情做起,見賢禮讚,見不賢而勸止,揚善抑惡,維護公德,自覺革除危害健康、污染環境、有違公德的一切不文明行為和陳規陋習,養成講文明、講衞生、講科學的良好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