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見面禮儀常識【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6.54K

見面禮儀常識【精品多篇】

文明禮儀之我見 篇一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文明禮儀素質

我們偉大的祖國素以“文明古國,禮儀之邦”馳譽世界,講文明、懂禮儀一直以來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秀品質和優良傳統。進入新世紀,“明禮誠信”已成為構建和諧社會必不可少的一項公民道德標準。在08奧運臨近之際,舉國上下更是掀起了“迎奧運、講文明、樹新風”熱潮。可見,培養學生的文明禮儀素質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和現實意義。那麼學校如何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文明禮儀素質呢?下面談幾點個人膚淺看法,供各位有志同仁參考。

一、出淤泥受其污,入蘭室染其香

我們知道,時世造英雄,環境造就人。環境好壞,直接影響個人素質高低。真正能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成年人尚且鮮有人者,何況身心尚未健全的學生。因此,創建一個文明和諧的育人環境,是培養學生文明禮儀素質的必備條件。試想,走進一所學校,如果到處污水橫流、蚊蠅肆飛、窗污幾垢,很難想象在這樣的環境中能培育出文明的胚胎。反之,走進一所校園,如果處處鳥語花香、芳草依依、窗明几淨,整個校園一派和諧文明之風,可以肯定,莘莘學子置身於這個文明大“氧吧”中,久而久之,其吸收的文明分子必然會在心中發酵而溢香。

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孩子是成人的鏡子,成人是孩子的航標。古語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要培育文明的學生,得先有文明的師長。所以,作為教師,在孩子面前一定要做一名文明的護花使者。而諸如“衣冠不整來去,污言穢語談吐;怒則暴跳如雷,煩時冷嘲熱諷;見?優生?笑嘻嘻,對?差生?冷冰冰;爭名勾心鬥角,奪利爾虞我詐”等此類不文明言行,如不徹底改正,學生耳聞目睹,必定依葫蘆畫瓢。其後果是“懦將帶孬兵,劣師出惡徒”。所謂“欲正人,先正己”,為人師表者,必先明禮儀。只有教師衣着整潔樸素,優言雅行、喜怒無形、不亢不卑、一視同仁、普愛眾生、清心寡慾、寧靜淡泊……學生耳染目濡,才能見賢思齊,慕仁者之風而心生羨意,最後潛移默化為自己的自覺文明言行。

三、不積跬步,無以千里

能成大業者,先從小節起。一代偉人周恩來以其儒雅風度征服了整個世界。他還在讀中學時,每天早上起牀後總要面壁靜立幾分鐘。同學奇怪,問周恩來“所為者何”。周恩來答曰“照鏡子”。諸生愈加迷惑,牆壁上並無鏡子呀。周恩來指着牆壁上的一張紙條説“這就是我的鏡子”。諸生細看,見牆上貼有一張紙條,上書:身要正,發要齊,衣要整,氣要平。原來周恩來每天早上起來,都要對照這面“字條鏡子”檢查自己的衣着表情等是否大方得體,正是由於他從小就從細節處嚴格要求自己,最終才能成就自己獨特的人格魅力。所以欲培養學生的文明禮儀素質,應從小處着眼,細處着手,持之以恆,才能積跬步而致千里,才能達到匯滴水而成大海,壘微塵而成高山。如果一個學生從小就養成陋習,滿嘴髒話、隨地吐痰、亂塗亂畫等,長大後習慣成自然,要想糾正,恐怕難上加難。因此建議班級、學校可成立“文明禮儀崗”,讓學生互相監督、共同提高。也可指導學生建立自己個人的文明禮儀成長檔案或撰寫文明禮儀日記,讓學生自我約束、自我進步,如此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學生才能漸漸提高自身文明禮儀素養。

四、寓教於樂、樂中有悟

文明禮儀素質的培養,但靠枯燥的説教效果肯定是不理想的,應結合少年兒童的年齡特徵,開展一系列豐富多采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受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而達到育人效果。如可充分利用校園廣播、網絡、宣傳欄、校刊校報等大力宣傳,營造一種濃厚的“講文明、樹新風”的輿論氛圍;可召開啟動儀式,印發倡議書,進行簽名儀式等,激發學生投入活動的熱情;可聯繫學生學習生活實際,開展內容豐富的主題教育:如以班級為主體,召開“文明禮儀伴我行”主題班隊會;以校報校刊為載體,結合奧運禮儀知識,用連載方式介紹日常生活中及有關奧運的一些文明禮儀常識;以“知識競賽”、“讀精品文章,摘禮儀名言”、“編辦手抄報”、“文明禮儀徵文”等方式,讓學生“我手寫我心,我口抒我情”。還可開展“尋找身邊的禮儀細節”、“我看不文明行為”活動,組織學生用自己的眼睛發現身邊的講文明的細節和不講文明的行為,使學生分美醜、辨榮辱、明是非。在充分開展文明禮儀教育活動的基礎上,可階段性開展“文明禮儀之星”評選活動,展示當選禮儀之星學生的照片及先進事蹟材料,以身邊活生生的榜樣激勵學生。總之,應聯繫學生的實際,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參與性和積極性,創造性地開展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得樂趣,在樂趣中受教育,在教育中有覺悟,在覺悟中養習慣,最終使學生打下良好的文明禮儀基礎。

最後應指出的是,學生文明禮儀素質的培養不是單獨靠學校一方的教育就能實現的。我們應充分發揮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德育網絡的整體作用,形成合力,以點帶面,全面推進,努力把全體學生培養成“説文明話,做文明事,守禮儀規,做文明人”的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

二、多樣方法 做活工作。學校是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基地之一,學校教育,育人為本。學校必須切實加強學生文明禮儀養成教育,引導學生從小掌握校園、家庭和公共場所的禮儀基本知識,逐步養成個人良好的行為習慣,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引導學生學會做人,使學生成為在校是個好學生,在家是個好孩子,在社會上是個好公民。1、規範校園教育陣地(1)加大宣傳力度。發揮廣播站、校園廣播、黑板報、宣傳櫥窗等文化宣傳陣地,大力宣傳現代公民教育內容。堅持每週一的升旗儀式,國旗下的講話內容以“愛國、守法、誠信、知禮”教育為主線,根據學校實際情況,每週講話內容有明確的主題,內容充實,能真正起到引起師生的共識,不斷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2)狠抓養成教育。堅持舉行校週會,總結各班開展活動情況,表彰在活動中湧現出來的先進典型人物,用榜樣的力量鼓舞和激勵孩子們。利用週會課、品德與生活課對學生進行日常行為教育,結合《中國小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有層次有針對性對學生實施思想道德指導和文明養成教育,以日常行為規範教育入手,使學生從“要我這樣做”轉變為“我應該這樣做”,讓良好的行為習慣內化為學生的自覺行為,逐步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情操、行為習慣。

(3)抓好校園建設。學校圍繞文明禮儀教育主題,實行全員育人,做到教書育人,服務育人,環境育人,文化育人,風氣育人。通過名人名言,激勵學生樹立遠大理想,立志成才;通過學習校風和校訓,引導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審美,教育學生應團結友愛、互幫互助;通過美化、淨化、綠化校園,讓學生置身於整潔、清新、優美又有文化氛圍的環境中,受到潛移默化的薰

陶,從而達到淨化心靈的目的。2、普及文明禮儀知識俗話説:“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必備的文明禮儀知識是人們形成良好文明禮儀行為習慣的基礎。人的知書達禮並不是先天而生的,而是通過後天的教育和實踐獲得的。目前,學生對該知識的認識較薄弱,要改變這種現象,要從普及文明禮儀知識入手。時過境遷,物換星移,禮儀規範也隨着不斷髮生變化。歸納起來,無外乎有這樣幾個方面:在家庭生活中,表現為尊老愛幼、夫妻和睦、鄰里團結;在人際交往中,表現為謙恭禮讓、諒解寬容、與人為善,特別是在對外交往中,重形象、講禮儀;在社會生活中,表現為遵守規則、維護公德,同情弱者、扶貧濟困,愛護環境、善待自然。此外,還要讓學生“知其然,更要知所以然”。説聲“對不起”也是最常用的禮儀用語之一,它似乎有一種神奇的力量,能使人與人之間緊張的矛盾關係鬆弛下來,有助於我們與他人相處融洽,能讓他人相信你,接受你,更能讓自己親近別人。3、教師樹立學習榜樣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強調教師以身作則的必要性,他説,“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陶行知先生一生恪守自己提出的“以教人者教己”箴言,始終嚴以律己。縱觀古今中外,但凡著名的教育家,無一不以他崇高的人格力量而在世上樹立起豐碑,成為“萬世師表”。學生具有很強的可塑性,也很容易受外界的影響。教師是學生直接仿效的對象,也是文明禮儀教育的主要實施者。教師的言行舉止很大程度影響學生,因此,教師的以身作則、為人師表至關重要。在平時的工作和生活中,教師要樹立良好的榜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當學生見到老師問好時,老師也應該點頭或招手向學生問好;當老師做錯了,也敢於向學生道歉。這樣的小節,體現出尊重學生,令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營造良好的教育氛圍。

如何培養學生的文明禮儀

禮儀教育不是一般的禮貌教育,禮儀教育實質是培養人的教養,是教人如何尊重人,如何與他人相處。它是一種道德修養的教育,健全人格的教育。

現在的學生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從小就受到過多的呵護甚至溺愛,不少孩子在社會交往中,往往習慣於以自我為主,缺乏一種與人謙讓、合作的思想,不懂得尊重、關心、體諒別人,有時顯得智力有餘而教養不足、缺乏必要的禮儀修養。而在我們的現代生活中,最需要的恰恰就是人與人之間互相尊重、互相包容、團結協作的團隊精神。因此,我們的教育要培養人,首先就要注重培養有教養、知禮儀的人。由此可見,在少年兒童心理與行為發展的關鍵時期(國小階段),加強禮儀教育,對兒童形成健全的人格起着重要的作用。

㈠、學科結合,起好先導作用。

在禮儀養成教育中,首先應堅持與學科教學相結合,這就要求教師既教書又育人,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德育,授課時力求熔知識傳授、能力培養、智力發揮、思想情操陶冶於一爐。在課堂管理中,注意禮儀要求的規範和準確,充分挖掘學科教育中禮儀教育的因素,形成全方位禮儀教育的態勢,聚合禮儀教育的各種積極因素,形成和諧共振的綜合效應。使學生的禮儀意識多方面反覆強化,逐步滲入靈魂深處。

文明禮儀教育,從性質上講,屬於道德教育的範疇,而學校道德教育的主渠道是品德課。因此,《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課在學校文明禮儀教育中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們有意識地將文明禮儀內容結合到相關的思品課程教學中,通過老師的情感教學,強化學生的情感體驗,起到先導作用。促使學生自發自願地形成文明禮儀,以便指導日常行為。 ㈡、營造環境,優化校園,形成文明禮儀氛圍

優化校園環境是養成教育中的一個重要外部條件,創立一個整潔、優美、文明的氛圍,給學生以一種良好的環境,對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操,具有很強的潛移默化的作用。我校在禮儀養成教育中十分重視校園環境建設。對校園環境做到佈局有科學性,佈置有教育性,整體有陶冶性。教室正前方有國旗懸掛、教室有名人名言、圖書角、黑板報、閲報欄、學習園地、衞生角,在走廊樓道懸掛整容鏡,張貼“請使用禮貌用語"宣傳牌,在醒目的地方懸掛名人、偉人畫像及警句,並狠抓教室環境佈置。整個校園顯得整潔、清新、優美,使校園的每個角落都在説話。緊緊抓住輿論宣傳,利用每週一的升旗、週三的小雛鷹廣播、以及板報、班隊會時間大力弘揚學校良好的精神風貌,積極的輿論宣傳,優良、文明的環境薰陶,促進了禮儀規範的養成。

㈢、摒棄説教,通過活動實踐,進行禮儀教育。

在開學的第一個月,我們設計推出了“文明禮儀教育規範月”活動,並提出了“從點點滴滴做起,當文明小紳士,做禮儀小淑女,成微笑小天使”的口號,還制定了每週一個主題:第一週“文明用語大家説”,第二週“文明行為大家做”,第三週“室內環境大家美”,第四周“紳士淑女大家爭”。並根據不同年段學生有針對性的制定禮儀教育規範。其中包括學校禮儀:主要包括升降國旗禮儀;進校離校禮儀;上課禮儀;課間師生交往禮儀;集會禮儀;食堂就

餐禮儀。家庭禮儀:包括孝敬長輩禮儀;兄弟姐妹相處禮儀;社會交往禮儀:包括交通禮儀;公共場合禮儀(外出活動、購物、參觀);打接電話禮儀;待人接客禮儀等。自我形象禮儀:包括儀態禮儀;語言禮儀等。這些內容兼顧了國小生在律己、待人、處世等方面最基本、最常使用、最需要養成的禮儀規範。還制訂了學生在校一日文明行為常規。

通過一段時間,文明禮儀教育規範月活動深入人心,校園裏隨處都能聽到禮貌用語,學生的行為習慣有了較大的改變。

㈣、率先垂範,促進學生形成禮儀行為

家長與教師是學生最親近的人,最信任的人,俗話説:“身教勝於言傳”,家長和教師文明的語言,優雅的舉止將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為此,在文明禮儀規範月活動之初,我們編寫了“致家長的一封信”,力求使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相結合,將校內教育延伸到課外,延伸到家庭。並對教師進行言談舉止的禮儀規範。要求教師做到以生為本,課堂教學語言禮儀化。舉止行為規範化。在教師和家長的配合下,學生的禮儀教育就能得到深化。 人無禮而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中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譽,禮儀教育肩負着選擇、傳遞、宏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崇高使命。國小生既是中華傳統美德的傳承者,又是體現時代進步要求的新道德規範的教育者。為了切實提高學生的文明禮儀水平,上莊完小結合課題,開展文明禮儀教育活動,積極從師生身邊細小處着手,在行動中培養學生莊重大方、禮貌待人的文明行為舉止,養成良好的文明禮儀習慣,提高校園文化建設,形成人人講文明話、做文明事、當文明人的良好風尚,文明禮儀之花“香飄”校園。

一、瞭解文明禮儀歷史,增強中華經典詩文誦讀的熱情度。

文明禮儀教育結合我校《與古詩同行,讓習慣滋生》課題組編寫的校本課程《徜徉詩海》,學生誦讀膾炙人口的優秀中華詩文經典,熟背《三字經》《弟子規》《千字文》,但是不是每個學生都對古詩文喜歡,也不是每個學生都具備積極參與的態度,要提高學生的認同感,就要讓學生了解文明禮儀的歷史。為此我班通過編制詩詞操、小遊戲、創作詩詞歌曲、誦讀比賽及誦讀展示等活動,瞭解中華經典詩文的歷史,中國提高青少年的文化素養,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

二、樹立文明禮儀榜樣,提高參與的積極性。

在文明禮儀教育中,榜樣的力量是巨大的。運用榜樣進行教育,生動形象,説服力強,能夠使學生在耳聞目睹榜樣的事蹟中獲得道德啟迪,在接受榜樣的感染中自然而然地理解、認同一定社會的道德原則、要求和規範。我班指導學生組成文明禮儀調查小組,尋找身邊的文明禮儀細節,發動學生網上查找文明禮儀小故事,我班組織文明禮儀故事會,根據所學文明禮儀知識設計製作 “我身邊的不文明行為調查和採訪” 調查表,對學校文明情況和存在的不文明現象進行調查,在認真

文明禮儀常識之見面禮儀 篇二

文明禮儀之見面問好

綿陽市萬達學校 趙 敏

教學目標:

1、知道日常生活中的常用問候語。

2、願意學習並使用問候語,以正確使用問候語為榮。

3、知道向別人問候敬意。不同的情景,要採用不同的問候語及問候方式。

4、瞭解其他國家的問候方式。

教學重點、難點:

讓學生正確使用問候語。

一、導入

[]1、談話。

師:孩子們,今秋我們搬入了嶄新的萬達學校。她是由大連萬達集團捐資三千萬元援建的,讓我們一起來欣賞欣賞着這美麗的校園吧!(孩子們欣賞照片) 師:孩子們,看到我們的校園,你想説什麼?是的,誰都想在這麼美麗的校園學習、生活;誰都想在這麼美麗的校園走一走,看一看。其他學校的老師、領導也想來看看,作為學校的小主人,你們歡迎他們嗎?

師:是的,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曾説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但遇到尊貴的客人應該怎樣打招呼呢?今天我們就來再次重温問候禮儀。問候禮儀看似簡單,實則大有學問。

二、不同情景,問候語的不同使用。

1、個人問好

(1) 早上進校,怎樣問好

(2) 上樓時,遇到老師、家長,怎樣問好

(3) 進入教室,怎樣跟同學問好

(4) 課間活動時,在樓梯或走廊遇見學校老師和外來的客人,該怎樣問

(5)中午老師給大家分餐,該怎麼説;到分餐室還菜盆時改怎麼跟食堂工

作人員打招呼

(6)下午放學集合時,遇到老師和家長怎樣問好

總結:孩子們,不管是在校內外,見到同學、老師、領導、客人,要主動問好。

A、見到同學,打聲招呼:***(同學名)你好!

B、見到老師,微微鞠躬/行隊禮問好:**老師好!

C、遇到來訪客人,微微鞠躬/行隊禮問好:叔叔好!阿姨好!

要求:親切,大方,聲音能讓對方清楚地聽到。

請小朋友上來給大家展示一下自己是怎麼問好的,是否正確規範。

2、集體問好

(1)開始上課,怎樣跟老師問好

(2)上課結束,怎樣跟老師問好

(3)如果正好是全班路隊行進中,見到老師/客人,領隊先領呼:“向老師/叔叔、阿姨問好!”,集體打招呼:“老師好/叔叔、阿姨好!”

要求:親切,大方,聲音統一洪亮。

全體起立,在班長的帶領下向聽課老師們問好。

三。講解問好禮儀細則

1、目光要友好地注視着對方。 問候時看着對方是尊重對方的表現。主動問候是拉近人與人心理距離的好方法,也是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基礎,現在社會沒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將寸步難行。

2、面帶微笑:笑是一種陽光的力量,這種力量很具有感染性。想要自己和他人都更快樂一些,就學會微笑着問候,微笑着度過每一天。所以我請同學們,進入校門時就將笑容送給每一個同學和老師。

3、問候的聲音要響亮

四.判斷

1、下課時,幾位同學在教室外活動,一位老師從身邊經過,他看了老師一眼,發現不是教自己的老師,於是不打招呼,繼續玩耍。

2、上課時,幾位領導來到學校參觀,從教室走廊經過,小明看見了,在座位上大聲喊:叔叔好!於是班上同學也一起跟着喊起來。

3、下課時,幾位同學在走廊上玩耍,看見老師陪同到校參觀的領導走了過來,連忙站直身子,並主動站到一旁讓出通道,面帶微笑地説:“老師們好!”

五.不適宜大聲問好的情景

師:孩子們,我們學習了怎樣問好,也知道了在不同的情景採取不同問候語,那是不是你在任何時候見到老師、同學都要大聲問好呢?(不是)在什麼情況下,只需要微笑點頭就可以呢?

(1)在安靜的圖書室,大家都在看書。

(2)上廁所時,遇到老師和領導、來訪客人。

(3)老師、領導、來訪客人正在接打電話。

(4)其他不適宜大聲問好的情景

六.瞭解其他國家的問候方式

1、介紹世界問候日

11月21日是“世界問候日”。對於每個人來説,這都是一個温馨的節日。我們需要做的很簡單,只要向遇到的人發出真摯的問候,或是傳遞一個甜美的微笑,就會把快樂帶給大家。主動問候是文明禮儀的第一步,讓我們就從點滴小事做起,從最基本的禮儀“主動問候”做起,逐漸成長為一個有修養的文明人。

2、介紹各國的問候方式(幻燈出示課件)

七、倡議

12月19日萬達集團的叔叔阿姨們將到學校看望大家學習、生活,到時,我希望我們班的孩子做到主動問好,以最美的笑容,迎接尊貴客人的到來。在此,我代表5(1)班全體同學向萬達學校所有學生髮出倡議:見到老師、同學主動問好表現個人優秀文明禮儀;見到校外來賓,主動問好,展示萬達學生良好精神風貌,見到長輩親人,主動問好,彰顯中華傳統美德。讓問候成為一種習慣,讓問候化為一絲温暖,用我們的文明禮儀之花裝扮我們美麗的校園。

八、學習國小生文明禮儀操

在不同習俗的國家,人們的問候方式有所不同。

在日本、韓國,人們見面時通常要鞠躬(bow),表示對別人的尊敬。 在俄羅斯、巴西等國,好朋友見面時經常是擁抱對方(hug)。

在美國和加拿大等國,人們見面時要非常有力地握對方的手,但時間很短(a strong, short handshake)。

在墨西哥、埃及等國,人們也以握手的形式來問候對方,但時間要略長一些,温柔一些(a softer, longer handshake)。

在印度、泰國打招呼的方式則是把手放在胸前,輕輕地鞠一個躬。 澳洲毛利人喜歡碰鼻子行禮。

阿拉伯人常用“在你面前的是你的親人, 在你面前擺着的是平坦的道路”, 來表示問候。

非洲有的部落有個奇怪的禮節, 即表示珍愛一個人或物時, 要吐唾沫。當部落的戰士第一次遇到小孩時, 要朝他吐口唾沫。在觸摸一件新武器時, 要先在自己手上吐唾沫。這可能是一種古老的遺俗, 因為一些原始人認為, 口水可以避除邪惡。

世界各地的問候方式不同,因此,我們與不同國家的人們交往時要遵循這一點:彼此尊重對方的文化。英語中有一句俗語:入鄉隨俗。

見面禮儀常識 篇三

名片禮:初次相識,往往要互呈名片。呈名片可在交流前或交流結束、臨別之際,可視具體情況而定。遞接名片時最好用雙手,名片的正面應朝着對方;接過對方的名片後應致謝。一般不要伸手向別人討名片,必須討名片時應以請求的口氣,如“您方便的話,請給我一張名片,以便日後聯繫。”

脱帽禮:見面時男士應摘下帽子或舉一舉帽子,並向對方致意或問好;若與同一人在同一場合前後多次相遇,則不必反覆脱帽。進入主人房間時,客人必須脱帽。在莊重、正規的場合應自覺脱帽。

擁抱禮和親吻禮:流行於歐美國家。擁抱禮多用於官方、民間的迎送賓客或祝賀致謝等社交場合。兩人相對而立,上身稍稍前傾,各自右臂偏上,左臂偏下,右手環擁對方左肩部位,左手環擁對方右腰部位,彼此頭部及上身向右相互擁抱,最後再向左擁抱一次。

親吻禮:行親吻禮時,往往伴有一定程度的擁抱,不同關係、不同身份的人,相互親吻的部位不盡相同。在公共場合和社交場合,關係親近的女子之間可以吻臉,男子之間是擁肩相抱,男女之間一般是貼面頰;晚輩對尊長是吻額頭;男子對尊貴的女賓可以吻手指或手背。在許多國家的迎賓場合,賓主往往以握手、擁抱、左右吻臉、貼面頰的連續動作,表示最真誠的熱情和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