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心情散文(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23W

心情散文(精品多篇)

關於放飛心情的勵志散文 篇一

與你的相逢、相知、相愛,就彷彿是經過千年修煉才有的緣分,一種心有靈犀的感受是無法用言辭來表達的,今夜,我在月光下遙望遠方的你,我的愛人,相逢的畫面清晰的浮現在眼前,遠方的愛人,每當我思念你時心頭的那縷笑容,你可曾知曉?

從不想説永遠,也從不苛求,奢望,期盼的那種幸福會從天而降,只希望在憂愁時彼此傾訴,彼此安慰,開心時一起開懷大笑,困難時,相互鼓勵和關心,在彼此擁有的時間裏,感受着快樂,幸福,亦真亦幻,足矣……

離別的機場,我們相擁,相擁着對方的心和靈魂,我的愛人,你可知道你的淚水,讓我的心碎了一地,好想,就此隨你天涯……

君離我天涯,我隔君海角。

人生無常,天各一方,現實的殘酷讓你我之間有一道無法逾越的鴻溝,但我仍想和時間許下守候你一生一世的約定,雖然奢望,但無論見與不見,我都會從每一天的清晨到夜晚,在這深愛,守候,等待下一個輪迴,做你一世的愛人,讓滄桑的歲月塗上幸福的顏色,用不褪色。

關於放飛心情的勵志散文 篇二

飄飛的花絮柔柔地拂過臉龐,好似剛剛做過一場夢。往昔芬芳的笑臉,歡樂的笑顏,倏忽間已沉睡在無意中。心頭,一抹沉重的愁雲,悄悄地侵蝕着我的心頭。我失去了什麼,心,怎會如此地落寞。

生命,如一抹矗立的蘆葦,在風中不斷地搖曳,悽綿地吟着晚秋的歌曲。失去的東西像遙遠的夢消失在朦朧中。我怎麼了,為何心在飄忽不定呢?往日雀躍的身影不再出現,永遠消失在夢的盡頭。

深夜,燈下,桌上是堆積如山的書。數不清的習題如洶湧澎湃的海波在眼前翻滾。我駕着可憐的小舟在波濤中無助地掙扎着,幾乎看不到彼岸。

揉揉發酸的雙眼,我站起身來,凝望着天空中那幾點亮光。冥冥中,我忽然悟出:在驚濤駭浪中每前進一步,邁向成功的距離便會拉近一步。駕着那葉扁舟,我在無數的顛簸中看到了遠處的霓虹在閃爍,心靈深處搖搖欲墜的火種彷彿被那點點燈火點燃,自信的烽火如火山爆發般憤然噴湧出來——希望就在眼前。

壓抑的心終於找到了歸宿,放飛的心情如風箏輕輕地飄向空中,掠過天際,漸漸地不斷上升。抬起頭,看看天空中那幾點執著的亮光,我忽然間發現生活其實是如此精彩,失落的感受小事在無意間。

放飛心情,給自己沉寂的心一份期盼的夢想;放飛心情,讓那久違的笑容再次浮現;放飛心情,不再讓濃重的憂鬱佈滿臉頰;放飛心情,給自己的心靈一方無雨的晴空!

好心情散文 篇三

小鎮“大門”

小鎮在縣城之北,公交車到碼頭還要走水路。在如今縣域各島陸路聯通半島之後,要到小鎮上確實還有一定的不方便。但讓小鎮上人們津津樂道的是現在有了輪渡,比起往年的孤島生活,已是很滿足了,況且路島大橋已在興建。

曾經問過小鎮上的同學,為何鎮名叫“大門”,同學説,你看橫山前方一大片的灘塗圍塘,就知道原因吧。“藍湖洞”、“楊梅田”、“觀音礁”、“甲山”,這些很別緻的村莊名字,讓人特別想探究其中的故事。鎮裏的“龜巖”和“馬嶴潭沙灘”是很顯亮的風景,還有“石和尚”、“十里花園”、“烏仙頭”等地名和景點,每個地方都有它們的傳説故事,一個村莊就是一個景點。在隔着海峽的另一個島嶼,被喚作“小門島”,如今中油石化中轉基地就建在那兒。

大門鎮盛產花崗巖,石匠們所雕琢的石材都出口到國外。灘塗養殖的蟶子、猷蠓、血蛤,更是饋贈好友和招待賓客的特種海鮮。在農業生產逐漸荒蕪的海島,大門的菜籽油和地瓜粉更是人們崇尚的綠色食品。而且聰明的大門人能在山地和圍塘內開墾出稻田種上水稻,一年兩茬的水稻又成了另一處風景。每年清明前後,漫山遍野的油菜花更是吸引着各地的遊客慕名前來觀賞,那情景怎叫一個壯觀。

聽爺爺輩的人説過,大門最早叫“王大嶴”,據説那裏以前出過大王,具體是怎樣的歷史,我沒去考究過,只是略微知道大門的歸屬權曾經有過很多紛爭,而且它是百島之縣最早有人居住的地方,先民是從臨近的樂清等地遷移過來,而縣城本島的居民都由福建等地遷來,於是便有了“南言北調”的不同語系。

小時候站在家鄉的山坡上,遙望着隔海的大門島,當海水退潮之後,總在那裏想:要是我有足夠的力氣,趟過前面的這片灘塗,或許可以到對面島上一看究竟,那裏的`人們是怎樣生活的,有些什麼好玩的東西。沒想到若干年後,我卻在大門這個島上工作生活了6年。那裏民風樸實,物產豐美,風景如畫,讓人流連忘返。每當想念家鄉的時候,我便常常爬上橫山遙望海那邊的霓嶼島。看看腳下一馬平川的大門鎮,心情便會釋然許多。

年前放假,去小鎮拜訪朋友。車子一到站,便看到街上張燈結綵,鞭炮陣陣,到處透着過年的氣息。來到曾工作的地方,與老友坐坐,敍談時事和一些見聞。走在曾經熟悉的街上,碰到的都是熟悉的面孔。寒暄、招呼,儼然如昨日一般親切。

大門,我還會去的。在我們一家人的記憶裏,她是我們的另一個故鄉。當下次再去的時候,我要多逗留幾日,再去登一次龜巖背,看看那一小潭的水是否還在;去看看三爿巖下四百多年曆史的清福寺是否已有了新的守護者;去找找“鯨魚巖”、“蘑菇巖”、“豆巖”是否還在;去“楊梅田”採摘一次楊梅;去“楓樹坑”看望曾幫忙做事的大媽。。。。。。無論今後身在何處,大門這個小鎮,依然讓我魂牽夢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