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24節氣中的夏至是什麼意思通用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23W

24節氣中的夏至是什麼意思通用多篇

夏至節氣的含義 篇一

夏至是二十四個節氣的其中之一,每年公曆6月21日或22日視太陽運行至黃經90度為夏至,此時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迴歸線,北半球的日照時間最長。夏至之後,陰氣始生,陽氣開始衰退。

“不過夏至不熱”,“夏至三庚數頭伏”。夏至雖表示炎熱的夏天已經到來,但還不是最熱的時候,夏至後的一段時間內氣温仍繼續升高,大約再過二三十天,一般是最熱的天氣了。 [2]

中國古人將夏至分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蟬始鳴,三候半夏生。夏至還是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夏至節”。民間有祭神祀祖、消夏避伏、吃麪條、食粽子等一些習俗,不過不同地區的習俗還是會有所不同的。

夏至是立夏的意思嗎 篇二

不是

夏至代表夏天中間,晝最長夜最短的日子。

夏至是24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但太陽運行至黃經90°時便是夏至之日,此時大約是公曆每年6月20日,或21日,或22日,是夏季的中間點,將夏季一分為二,此時是一年裏太陽最偏北的一天,也是北半球日照時間最長的一天,白晝時間超過黑夜時間最多的一天,這一天過後,氣温將繼續升高,因此有“夏至不過不熱”的説法。

夏天開始是立夏還是夏至:立夏

1、從字面意思看立夏的“立”是建立、開始的意思,表示夏天開始了,而夏至的”至“是極致、最高的意思,表示是夏季的中間點。

2、從氣象學來看,入夏的標準定義為:連續五天日平均氣温在22℃以上,即為進入真正氣象意義上的夏天,而立夏前後,全國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温在18-20℃上下;但進入夏至後温度早在22℃以上了。

3、在天文學上,立夏自表示即將告別春天,是夏天的開始。人們習慣上都把立夏當作是温度百明顯升高,炎暑將臨,雷雨增多,農作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重度要節氣;同時夏至是太陽的轉折點,夏至到來後,夜道空星象也逐漸變成夏季星空。

立夏到夏至有多少天:約45天

立夏到夏至中間還有兩個節氣,一個是小滿,另一個芒種,立夏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7個節氣,夏季的第一個節氣,時間為每年公曆5月5-7日,立夏代表着告別春天,夏天即將來臨,日照增加,逐漸升温,雷雨增多,距離夏至還有45天左右。

立夏熱還是夏至熱:夏至熱

立夏是夏季的第一個節氣,立夏並不是説夏天就真的到了,其表示的是孟夏時節即將開始,也就是説春天就要結束了,而夏天也就要來臨了,這個期間在國內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温在18-20℃左右,正是仲春和暮春的季節,此時温度還是忽冷忽熱的,但到了夏至,温度逐漸升高,夏天真正來臨,已經比較熱了,但還沒到最熱的時候。

夏至是什麼含義 篇三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公元前七世紀,先人採用土圭測日影,就確定了夏至。每年的夏至從6月21日(或22日)開始,至7月7日(或8日)結束。據《恪遵憲度抄本》:“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極也。”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迴歸線(北緯23°26'),北半球的白晝達到最長,且越往北晝越長。

如海南的海口市這天的日長約13小時多一點,杭州市為14小時,北京約15小時,而黑龍江的漠河則可達17小時以上。同時,對於北迴歸線及其以北的地區來説,夏至日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陽高度最高的一天。在北京地區,夏至日正午太陽高度高達73°32′。夏至過後,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漸向南移動,北半球白晝開始逐日減短。對於北迴歸線及其以北的地區,夏至日過後,正午太陽高度也會逐日降低。民間有“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的説法。而此時南半球正值隆冬。

中國民間把夏至後的15天分成3“時”,一般頭時3天,中時5天,末時7天。這期間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温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長很快,生理和生態需水均較多。此時的降水對農業產量影響很大,有“夏至雨點值千金”之説。一般年份,這時長江中下游地區和黃淮地區降水一般可滿足作物生長的要求。《荊楚歲時記》中記有:“六月必有三時雨,田家以為甘澤,邑里相賀。”可見在1000多年前人們已對此降雨特點有明確的認識。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公元前七世紀,先人採用土圭測日影,就確定了夏至。每年的夏至從6月21日(或22日)開始,至7月7日(或8日)結束。

據《恪遵憲度抄本》:“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極也。”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迴歸線(北緯23°26'),北半球的白晝達到最長,且越往北晝越長。如海南的海口市這天的日長約13小時多一點,杭州市為14小時,北京約15小時,而黑龍江的漠河則可達17小時以上。同時,對於北迴歸線及其以北的地區來説,夏至日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陽高度最高的一天。在北京地區,夏至日正午太陽高度高達73°32′。夏至過後,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漸向南移動,北半球白晝開始逐日減短。對於北迴歸線及其以北的地區,夏至日過後,正午太陽高度也會逐日降低。民間有“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的説法。而此時南半球正值隆冬。

國外關於夏至的史料記載

位於英國索爾茲伯裏以北的古代巨石建築遺址,即著名的巨石陣(Stonehenge)。早在二百多年前就有人注意到,巨石陣的主軸線指向夏至時日出的方位,所以説這一史前文明也揭示了夏至這一天文現象。另外,巨石陣中有兩塊石頭(現在的標號為94號和93號石)的連線指向冬至時日落的方向。

夏至是什麼意思 篇四

我們都清楚老祖宗傳承的二十四節氣裏的內容都是,通過觀察氣候條件總結出來的,在命名方法上也是簡單明瞭通俗易懂。那麼節氣夏至裏的“夏”顧名思義就是夏天的意思,那麼另一個字“至”代表了什麼?

一年四季通常我們都是從時間上來判斷季節上的變化的,但是古人出於農業生產的需要,時間上無法對應實際的氣候,古人便創造了二十四節氣詳細的通過氣候來劃分時節,所以夏至是氣候上夏天的真正到來。

夏至是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為夏至日。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迴歸線(北緯23°26′28〃44),北半球的白晝達最長,且越往北越長。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最長的。一天,南方各地從日出到日沒大多為十四小時左右。

夏至這天雖然白晝最長,太陽角度最高,但並不是一年中天氣最熱的時候。因為,接近地表的熱量,這時還在繼續積蓄,並沒有達到最多的時候。

夏至時,北斗指向乙。太陽黃經為90°。太陽在黃經90°“夏至點”時,陽光幾乎直射北迴歸線上空,北半球正午太陽最高。這一天是北半球白晝最長、黑夜最短的一天,從這一天起,進入炎熱季節,天地萬物在此時生長最旺盛。

所心以古時候又把這一天叫做日北至,意思是太陽運生到最北的一日。過了夏至,太陽逐漸向南移動,北半球白晝一天比一天縮短,黑夜一天比一天加長。

俗話説“熱在三伏”,真正的暑熱天氣是以夏至和立秋為基點計算的。這個時節,除了注意消暑解渴外,情緒上應該儘量平靜,不應大悲大喜,飲食上還是要儘量清淡,少食用煎炒油炸的食物。同時注意睡眠,做到早睡早起。

夏至後進入伏天,北方氣温高,光照足,雨水增多,農作物生長旺盛,是農作物生長的黃金時期,瓜果蔬菜也是如此。因此,此時的瓜果蔬菜要特別注意護理,把握好這個黃金時期。

夏至是什麼意思 篇五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為夏至日。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迴歸線(北緯23°26′28″44),北半球的白晝達最長,且越往北越長。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最長的一天,南方各地從日出到日落大多為十四小時左右。夏至這天雖然白晝最長,太陽角度最高,但並不是一年中天氣最熱的時候。因為,接近地表的熱量,這時還在繼續積蓄,並沒有達到最多的時候。俗話説“熱在三伏”,真正的暑熱天氣是以夏至和立秋為基點計算的。大約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我國各地的氣温均為最高,有些地區的最高氣温可達40℃左右。

夏至的由來

公元前七世紀,先人採用土圭測日影,就確定了夏至。每年的夏至從6月21日(或22日)開始,至7月7日(或8日)結束。據《恪遵憲度抄本》:“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極也。”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迴歸線(北緯23°26‘),北半球的`白晝達到最長,且越往北晝越長。

中國古代將夏至分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蟬始鳴;三候半夏生。”麋與鹿雖屬同科,但古人認為,二者一屬陰一屬陽。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屬陽。夏至日陰氣生而陽氣始衰,所以陽性的鹿角便開始脱落。

夏至時節氣候特點

1、多數情況,“夏至”期間,正值長江中下游、江淮流域梅雨,頻頻出現暴雨天氣,容易形成洪澇災害,甚至對人民生命財產造成威脅,應注意加強防汛工作。

2、夏至時節正是江淮一帶的“梅雨”季節,這時正是江南梅子黃熟期,空氣非常潮濕,冷、暖空氣團在這裏交匯,並形成一道低壓槽,導致陰雨連綿的天氣。在這樣的天氣下,器物發黴,人體也覺得不舒服,一些蚊蟲繁殖速度很快,一些腸道性的病菌也很容易滋生。這時要注意飲用水的衞生,儘量不吃生冷食物,防止傳染病發生和傳播。

3、夏至和冬至一樣,都是反映四季更替的節氣。天文學上規定,夏至為北半球夏季的開始。過了夏至,雖然太陽直射點逐漸向南移動,北半球白天一天比一天縮短,黑夜一天比一天加長。但由於太陽輻射到地面的熱量仍比地面向空中散發的多,故在以後的一段時間內,氣温將繼續升高,因此有“夏至不過不熱”的説法。

“夏至”風俗活動: 篇六

祭神祀祖:夏至時值麥收,自古以來有在此時慶祝豐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災年豐。因此,夏至作為節日,納入了古代祭神禮典。《周禮·春官》載:“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為清除荒年、飢餓和死亡。夏至日正是麥收之後,農人既感謝天賜豐收,又祈求獲得“秋報”。夏至前後,有的地方舉辦隆重的“過夏麥”,系古代“夏祭”活動的遺存。

消夏避伏:夏至日,婦女們即互相贈送摺扇、脂粉等什物。《酉陽雜俎?禮異》:“夏至日,進扇及粉脂囊,皆有辭。”“扇”,藉以生風;“粉脂”,以之塗抹,散體熱所生濁氣,防生痱子。在朝廷,“夏至”之後,皇家則拿出“冬藏夏用”的冰“消夏避伏”,而且從周代始,歷朝沿用,竟而成為制度。

夏至面:“冬至餃子夏至面”,夏至日,最不能少的就是那一碗細水長流的“夏至面”。夏至面是漢族風俗,流行於全國大部地區。清·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是日,家傢俱食冷淘面,即俗説過水麪是也。”民間有“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的説法。夏至雖不是夏天最熱的時候,但表示炎熱的夏天已經到來。人們從夏至開始改變飲食,以熱量低、便於製作、清涼的食品為主要飲食,麪條通常為一般家庭的首選。所以,夏至面也叫做“入伏面”。

吃狗肉:據有關資料記載,夏至殺狗補身,相傳源於戰國時期秦德公即位次年,六月酷熱,疫癘流行。秦德公便按“狗為陽畜,能闢不祥”之説,命令臣民殺狗避邪,後來形成夏至殺狗的習俗。而夏天多流行性疾病,夏至適宜食狗肉,可以增強抵抗力。在民間俗語有云:夏至狗,沒啶走(無處藏身)。農曆夏至日,廣東陽江有數百年的夏至食狗,祛邪補身這一民間風俗。

夏至習俗諺語 篇七

1、夏至不雨天要旱。

夏至是什麼意思 篇八

夏至不是夏天開始的意思,“夏”代表夏天這是沒錯的,但是“至”不是到來的意思,至,乃極也。大白話就是最,夏至的意思是夏季白天最長對的一天。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每年公曆6月21日或22日。夏至這天,太陽運行至黃經90度(處在雙子座),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迴歸線,此時,北半球的日照時間最長。在北京地區,白晝時數可長達15小時。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陽光最多,比南半球多了將近一倍。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公元前七世紀,先人採用土圭測日影,就確定了夏至。每年的夏至從6月21日(或22日)開始,至7月7日(或8日)結束。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迴歸線(北緯23°26'),北半球的白晝達到最長,且越往北晝越長。如海南的海口市這天的日長約13小時多一點,杭州市為14小時,北京約15小時,而黑龍江的漠河則可達17小時以上。夏至以後,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漸南移,北半球的白晝日漸縮短。民間有“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的説法。而此時南半球正值隆冬。

夏至的由來夏至節氣吃什麼 篇九

夏至面

農曆五月間(陽曆6月22日)的夏至,是全年白晝最長的一天。周代已有祭神儀式,認為可以消除國中的疫癘、荒年與人民的飢餓。漢族風俗,流行於全國大部地區。指夏至節(二十四節氣之一)吃涼麪(條)的習俗。清·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是日,家傢俱食冷淘面,即俗説過水麪是也……諺雲:‘冬至餃子夏至面’。”

西北有些地區夏至吃粽子

在西北地區如陝西,此日食粽,並取菊為灰用來防止小麥受蟲害。

在南方,此日秤人以驗肥瘦。農家擀麪為薄餅,烤熟,夾以青菜、豆莢、豆腐及臘肉,祭祖後食用或贈送親友。

有此地區,此日多有成年的外甥和外甥女到孃舅家吃飯,舅家必備莧菜和葫蘆做菜,俗説吃了莧菜,不會發痧,吃了葫蘆,腿就有力氣。也有的到外婆家吃醃臘肉,説是吃了就不會疰夏。

一些地方還流傳夏至食狗肉的習慣。吃狗肉能強壯身體,史記雲“秦人以狗御蠱,俗謂夏至宜食狗肉”。意謂夏天多流行性疾病,夏至適宜食狗肉,以增強抵抗力。故在夏至食狗肉的習俗一直沿襲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