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火把節的由來【通用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31W

火把節的由來【通用多篇】

火把節的有什麼習俗 篇一

按彝族的傳統習俗,火把節要過三天,第一天清晨,男人聚集河邊殺豬、宰牛、打羊分肉;婦女在家忙着煮蕎饃、磨糌粑面,準備以後兩天的熟食,這一天還有一項重要的內容,那就是每家要殺一隻雞,察看雞舌、雞膽、雞股以占卜來年的吉凶,並燒雞祭祖,祈盼闔家平安、牲畜興旺。第二天,四鄉八部的人們穿帶節日的盛裝從方圓幾十裏甚至上百里的山寨潮水般湧向青山環抱的火把場。這天的活動可謂精彩紛呈,傳統項目有鬥牛、賽馬、鬥羊、摔跤、鬥雞、爬杆、搶羊、射擊、賽歌、選美、賽衣、老鷹捉小雞、跳“朵樂荷”舞、耍火把、打情火等。活動極富原始情趣和鄉土氣息。第三天繼續前一天未完的活動。太陽映紅了天邊,他普牽着獲勝牛,阿衣抱着不敗的雄雞,小夥子簇擁着“火把美女”、阿米子緊跟摔跤英雄回到山寨,點燃用蒿枝或細竹紮成的火把舉行神聖的“送火”儀式。火把節萬眾歡騰的高潮來臨,彝家男女老少高舉心中的火把,歡慶豐收,祈禱平安,祝福吉祥。火把節是大小涼山彝族人的“狂歡節”,是阿哥阿妹男歡女愛的“情人節”。明代文人楊升庵對火把節狂歡之夜的盛況先讚歎不已,留下了千古傳頌的詩句:“雲披紅日恰含山,烈炬參差竟往還,萬朵蓮花開海市,一天星斗下人間”。彝族諺語形容火把節為:“苦什”(過年)是嘴巴的節日,“都則”(火把節)是眼睛的節日。

楚雄彝族火把節美食 篇二

火把節也是一年中“吃”的節日。楚雄彝族有着獨特的飲食習俗,食譜很多,菜品豐盛,原汁原味,味道獨特。在彝族眾多美食中,“羊湯鍋”最具代表性,火把節吃“羊湯鍋”也成了楚雄人的***慣。今年火把節期間,彝人古鎮、紫溪彝村和彝海公園旁彝海大成三處地方都開展彝族“羊湯鍋”等特色美食展示活動,屆時遊客可盡情品嚐彝家美食,感受彝族獨特的飲食文化習俗。

彝族菜的特色就是以肉食為主,菜種必不可少的就是辣味,這大概與其民族分佈的地域也有一定的關係吧。彝族人能歌善舞熱情豪爽,而且喜歡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無論時間地域如何變化,一個民族骨子裏的特性是絕對不會改變的。不僅如此,彝族餐館的餐具和佈置還都使用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彝族漆器和飾物,因此我們也就毫不猶豫地將美味、傳統、香豔的彝族姑娘和豪放的彝族小夥一起銘印在我們的腦海裏。

1、楚雄羊湯鍋

楚雄羊湯鍋

羊湯鍋是彝族人待客的一道名餚,每年楚雄州人民過火把節時就是吃羊湯鍋最熱鬧的時候。將宰殺後的肥羊所有部位全部切成塊,放在一鍋煮,煮的時候除了放鹽,不再放任何佐料,當食用的時候再放花椒、辣椒粉、薄荷等,就着蘸水吃。就這樣竟形成了一個傳統。

2、祿豐烤小豬

祿豐烤小豬

元謀和祿豐羅次一帶的烤小豬,是一種具有地方風味的傳統佳餚。它選用三、四十斤重的瘦肉型小豬,宰殺湯褪去毛後,去掉肚雜和四蹄,塗上各種香料、佐料放在木炭火上烘烤,直至皮黃肉熟。看起來色澤鮮豔,吃起來外焦裏嫩,讚不絕口。

3、雙柏麻慄樹醃肉

雙柏麻慄樹醃肉

原料為豬裏脊、炒米粉、花椒、辣椒等,放在缸內醃製半年後即食。味道醇厚,切一塊剁碎炒進炒飯裏非常的可口。

4、牟定叫花雞

牟定叫花雞

牟定叫花雞選取味香肉嫩的珍珠雞、經過醃製後包裹上香茅草或荷葉,並將姜葱等配料塞入雞的肚子裏, 再用錫紙將雞包兩層塞入烤箱,食用時剪開錫紙和荷葉就行,香味四溢、肉質嬌嫩。

5、永仁宜就全羊湯鍋

永仁宜就全羊湯鍋

永仁宜就全羊湯鍋是宜就彝族人民傳統的風味食品,食材選用本地黑山羊,薈萃羊肉、羊頭、羊蹄、羊血、內臟等連皮帶肉用大鐵鍋一鍋燉熟,香溢數裏。羊皮的香,羊肉的鮮,羊肚的脆,羊血的嫩,羊蹄的韌……,強烈震撼着你的味蕾,讓你意猶未盡。宜就全羊湯鍋不腥不羶,營養豐富,老少皆宜。

6、元謀涼雞

元謀涼雞

作為正宗滇味的代表之一,元謀涼雞已有近百年的歷史。涼雞的選料考究,以未生蛋或未啼鳴的仔雞為最佳。將仔雞宰殺開膛洗淨後,整隻置於鍋中慢慢燉煮,邊煮邊放清水,待雞皮明顯萎縮,撈出冷卻後切塊,甜辣的沾水配上鮮嫩的涼雞,餘味無窮。

7、姚安手撕風乾雞

姚安手撕風乾雞

雲南不少地方有民間製作風乾雞的傳統歷史,其中以滇西北的姚安縣風乾雞和滇東北的鎮雄縣風乾雞最為出名。姚安風乾雞不僅風味獨特,能烹製各種美味佳餚,而且便於保存,食用方便,蒸、烤、燉、紅燒、黃燜均可。蒸熟後整隻雞撕着吃,可謂是大快朵頤,非常適合做團圓菜。

8、南華涼拌松茸

南華涼拌松茸

涼拌松茸是野生菌生食的大膽嘗試,後成為了南華“菌子宴”中的名菜。烹飪以天然鮮松茸為食材,切片後配上家常涼拌作料,調拌均勻即可食用。這樣的做法不僅能保留松茸獨特的脂香,同時可以鎖住松茸內的水分,入口即可品嚐到濃郁芳香的菌汁。

9、大姚菜盒子

大姚菜盒子

大姚石羊古鎮當地的一種特色小吃,用面在模具中裝上面糊,做成盒子,其中裝滿豆芽、酸菜、韮菜等等,放入油鍋中炸到外殼金黃,吃到嘴裏,面盒香脆,盒中菜蔬酸香,開胃助食。

10、武定蕎粑粑

武定蕎粑粑

武定苦蕎粑粑的製作非常簡單,成團的蕎麪,製作成長一尺,厚有三寸,寬有五尺的條形蕎粑粑,放入沸水中煮熟即食。苦蕎粑粑微苦回甜,無論是蘸蜂蜜還是煉乳都是非常可口的。

彝族火把節主要活動習俗 篇三

彝族火把節是彝族最隆重盛大的傳統節日,每年農曆六月二十四至二十七日,彝族各村寨都要舉行隆重的祭祀活動,祭天地、祭火、祭祖先、驅除邪惡,祈求六畜興旺、五穀豐登,體現了彝族人民尊重自然規律,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願望。

火把節是雲南民族村除潑水節以外的品牌大型節慶活動。每年火把節期間,景區都會推出一些別具特色的節慶活動。在保留“祭火、巡遊、鬥牛、火把打跳以及激情火把狂歡”等原有活動的基礎上,今年火把節還特別邀請了彝族啞巴表演隊、白族嗩吶樂隊、鬥羊隊等,進一步豐富和營造“精彩火把節、經典火把節、歡樂火把節”三個時間段。同時還新推出了“火把節選美、納西族東巴祭火、火把跳賽”等項目。

除了陣容強大的少數民族攔門敬酒迎賓和彝族花腰歌舞、三道紅、大三絃等樂器伴奏外,還有刺激好看的牛王爭霸,鬥羊比賽,激情熱鬧的彝族祭火儀式,將民間民俗的味道徹底還原,讓遊客感受多個少數民族的激情四射,體驗獨具特色的狂歡盛事。

雙河彝族鄉“火把節”習俗 篇四

彝族是一個崇拜火和離不開火的民族。“火文化”是彝族文化的―個主要 內容。火把節是彝族人民一年一度最隆重最歡快的節日,在滇中一帶傳説較多,因地區的不同而內容各異。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一個夏季,滇池南岸發生了一場特大的蟲災,害蟲把田裏的稻葉都吃光了,農民們焦急萬分,人們出主意想辦法消滅害蟲,但始終沒有一個好的辦法能把害蟲全部滅掉。那年的農曆六月二十四日的夜裏,一個彝族婦女手持松枝火把到田邊去查看蟲害,無意間發現成百上千的害蟲撲向她的火把,害蟲撞上火把後就被燒死了,她把這個讓人驚喜的發現告訴了鄉親們,大家紛紛效仿,抬着火把到自家的田邊去消滅害蟲。無數的火把形成了一條條看不到盡頭的火龍,就這樣,沒過幾天害蟲全部被消滅了。從此,鄉親們每年都在農曆六月二十四的晚上舉行集會,點燃火把消滅害蟲,後來,這個集會就形成了彝族獨特的“火把節”。每到火把節這天,彝鄉的人們殺雞宰羊宴請親朋賓客,每家都要有幾桌客人,上點年紀的人們圍在自家的火塘邊喝白酒,吹閒牛;青年男女們點起火把匯聚在一起跳起“彝家樂”、唱起山歌小調,交流心中的感情。那火把如同長長的火龍在山野裏、在田間地頭流動,十分壯觀。它表達着彝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祈求和嚮往。

改革開放以後,雙河彝族鄉在海孜營村後的松林裏興建起了“雲南奧林狩獵山莊”。當地黨委、政府為了加大對彝鄉的宣傳力度,利用得大獨厚的民族文化資源和生態資源,吸引外資,發展彝鄉經濟,便將每年的火把節會場定在狩獵山莊。由此,彝鄉的火把節就形成了由當地政府主辦的民族民間文化生態旅遊的盛大節日。它將彝族傳統的火把節賦予了新的時代意義和內涵。

火把節是什麼民族的節日: 篇五

火把節是好幾個少數民族的節日,被稱為“東方的狂歡節”,是彝族、白族、納西族、基諾族、拉祜族等火把節民族的古老而重要的傳統節日,不同的民族舉行火把節的時間也不同,大多是在農曆的六月二十四,彝族、納西族、基諾族在農曆六月二十四舉行,白族在六月二十五舉行,拉祜族在六月二十舉行,節期二三天。火把節主要活動有鬥牛、鬥羊、鬥雞、賽馬、摔跤、歌舞表演、選美等。

江蘇省南通地區是整個漢族中可以説是唯一舉行火把節的地區,每年冬至,當地的精壯男子都會拿着一大把由稻稈作成的火把,會在房前屋後澆上油,在田間地頭繞上幾圈,以乞求來年的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彝族地區流傳着十分豐富的火把歌調,雖然形式多樣,但都有固定的火把歌調。彝族火把節一般歷時三天三夜,分別為分為祭火、玩火、送火三個階段。

生活在雲南的白、彝、普米、納西等民族,把農曆6月24日定為傳統的火把節。鶴慶西山片的白、彝族羣眾,每到火把節這天,要舉辦種“太陽”活動。

居住在鶴慶、麗江毗連的五峯山麓的白族和納西族,到了火把節之夜,要舉辦耍火活動。

居住在寧蒗縣的普米族,到了火把節這天,要舉辦祭頌火神活動。

黃坪鄉是鶴慶縣的一個熱區,物產富庶,火把節當天,老人和孩子們手舞火把,環田地歌舞助興,青年人在田間播種,這就是舞火唱種。

傳説 篇六

火把節是彝族人民一年一度最重要的節日,由於彝族人口眾多、支系龐雜、分佈地域廣,因此民間流傳着的關於火把節起源的'傳説尤為豐富。

1、慈善夫人殉節的傳説

這一傳説源於南詔王火燒松明樓的故事,見諸《南詔野史》等史籍。大意為:南詔王皮羅閣為吞併其它五詔,在徵得唐朝中央政府同意後,以祭祀為名,通知五詔於六月二十四日到松明樓聚會。鄧賧詔之妻慈善夫人感到此舉有詐,勸丈夫不要前往,但詔主迫於皮羅閣的勢力不得不前往,慈善料到丈夫此行必凶多吉少,便以鐵鐲套在丈夫臂上送行。六詔會集祭祀完畢後,皮羅閣設宴於松明樓,至暮,皮羅閣佯醉下樓;伏兵即舉火燒樓,各詔除越西詔因路遠未至外其餘均被害,屍骨難辨,只有鄧賧因臂上有鐵鐲得以認領回家厚葬。南詔慕慈善才智,欲娶為妃,慈善堅執不從,據城自守,南詔發兵攻城,慈善自盡。此後,每年六月二十四日,人們均點火把以紀念慈善夫人,相沿成習,遂為火把節。

2、惹底毫星燒官蟲

相傳很久以前,天和地是相通的,天上的神和地上的人和睦相處,經常相互往來。有一年夏天,天神思梯古慈派了一個名叫耿丁有惹的天差下凡催債。耿丁有惹來到人間後,遇到人間的英雄惹底毫星(一説火體拉巴),惹底毫星説:“你們住在天上,我們住在地上,我們互不相干,為什麼我們天天給你們交租還債?今天,我們兩個來比賽摔跤,如果你贏了,我們就交,你輸了我們就不交。”於是兩人就比賽摔跤,結果耿丁有惹被摔死。天神思梯古慈大怒,放出很多煌蟲到地上,把人間的莊稼吃掉。惹底毫星帶領人們砍來很多竹校和富杆,紮成火把,舉火燒蟲,保護了莊稼。為紀念這次勝利,以後每年六月二十四日這天都要舉行火把節,相沿成習至今。

3、阿南殉夫的傳説

故事大意是:漢元封年間,雲南葉榆酋長曼阿奴之妻阿南夫人,聰慧美麗,被漢將郭世忠看中。郭為霸佔阿南,設計害死了曼阿奴,然後逼阿南嫁於他,阿南不從,在其丈夫火化時趁守軍不備縱身跳入火堆中,焚身殉夫。人們為她的貞烈所感動,每年六月二十四日便點火把以祭奠之,相沿遂成火把節。

4、火把迎諸葛亮

相傳,蜀後主建興三年春天,諸葛亮率眾南征,五月渡瀘水,六月入漢中,並七擒七縱彝族首領孟獲。諸葛亮的恩威並重的策略頗得漢中人民的擁護。當晚入城時,沿途羣眾紛紛舉火把提水酒以迎之,遂成習俗,沿襲至今。

5、牛角掛火把

這一傳説主要在布拖縣流傳。很多年前,布拖一帶奴隸主殘酷買賣和虐待、殘殺奴隸之風盛行,廣大奴隸羣眾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有個名叫吉地蘇呻的奴隸暗中組織了一個名叫“赤黑日爾”的地下組織,揭竿起義,反抗奴隸主的反動統治,屢屢打敗了當地奴隸主的武裝。後來,反動奴隸主勾結其它地方反動武裝,捲土重來,進行反攻倒算。起義奴隸被團團圍困,形勢十分危急。這時有人想出妙計,將火把捆在牛角上點燃,受驚的牛羣倉皇奔逃,衝散了敵人的陣線,起義軍乘勝追擊,打敗了奴隸主軍隊,取得了勝利。那天正值農曆六月二十四日。從此,每年的這天,彝族人民家家户户點燃火把以示紀念,相沿成習,遂為火把節。

以上是流傳較為廣泛的幾種關於火把節來歷的傳説。民間關於火把節的起源的傳説還有很多,總計不下十餘種。這些傳説,有的只在民間口頭流傳,有的見諸史載,但都從各個側面深刻地反映了彝族的鬥爭精神和生活嚮往。

當神話與世俗相遇,碰撞出的是更為激昂的節日熱情。彝族火把節,那一把火足夠燃燒你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