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將相和》課後練習題(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4.11K

《將相和》課後練習題(多篇)

《將相和》課後練習題 篇一

學習目標:

1. 認讀“璧、藺”等生字,會寫“趙、拒”等生字。

2.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後果,瞭解故事之間的聯繫

3. 理解課文主要內容。在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中感受藺相如的機智勇敢、大局和大將軍廉頗顧全大局、知錯認錯等優秀品質。

學習重難點

瞭解“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的主要內容,感受人物形象。

第一課時

一、走進古典名著,瞭解名著內容

1.導入:哪位同學能告訴大家中國古代的“四大名著”是什麼?(《三國演義》《紅樓夢》《水滸傳》《西遊記》)

我國的文學、歷史名著浩如煙海,在我國漢代出現了一位偉大的歷史學家和文學家,他叫司馬遷,他出了一部偉大的作品《史記》,讀一讀“資料袋”。(生讀)

附:《史記》用為人物寫傳的形式來反映歷史,成功地描寫了眾多有血有肉,性格鮮明的人物。如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大禹,偉大詩人屈原,西楚霸王項羽。它既是一部很有價值的歷史著作,又是一部傑出的文學著作,被魯迅先生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作者是漢代的司馬遷。《將相和》根據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改編。

2.今天我們就要來學習這篇課文《將相和》  出示幻燈片。文中“將”、“相”、“和”分別指什麼呢?準確地書寫將、相的名字。要求寫正確、端正。“和”能用課文中的一個詞語來説説它的意思嗎?

二、走進課文內容,整體感知。

(出示:初讀課文要求。1、仔細讀課文,讀準文中的生字、新詞。2、讀完後想想:這個故事發生在_____時候,主要講 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三個故事。3、説説課文中哪個詞能説明“和”)

1、檢查自學情況:

(1)、課文寫了哪三個故事?(填空)作者是怎樣將這三個故事銜接起來的呢?

(2)、生字詞的讀與理解。.

人物:藺相如    廉頗

完璧歸趙

和氏璧  無價之寶    推薦

理直氣壯    賓館

澠池會見

膽怯  示弱    抵禦  拒絕

負荊請罪

攻無不克    戰無不勝  同心協力

導:藺相如在“完璧歸趙”“澠池會見”兩件事後,身份發生了什麼變化?由最先的平民——上大夫——上卿,步步高昇,真不簡單啊!(【上大夫】先秦官名,比卿低一等。《廉頗藺相如列傳》:“拜相如為上大夫。”當時藺相如比上卿廉頗官位要低。【上卿】周代官制,天子及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貴者謂“上卿”。如《廉頗藺相如列傳》:“廉頗為趙將……拜為上卿。”)

可這樣一來,他的職位比廉頗高了,引起了廉頗的不滿。找出廉頗不服氣的話讀一讀。朗讀指導(憤憤不平的語氣)如果你就是廉頗,會有什麼樣的反應?

三、.學習“完璧歸趙” 感受人物形象

廉頗説,藺相如就靠一張嘴,爬到他的頭上去了,他説的對嗎?

1、.默讀第一段:讓我們走進由秦王設計的這個騙局——“完璧歸趙”這個故事,邊讀邊思考:事情因什麼而起?藺相如是怎樣面對這個騙局的?找出文中的話説説。隨機簡介:“戰國七雄”(齊、楚、燕、韓、趙、魏、秦)時期,秦國是最強大的一個,它總有吞掉其他國家的野心。因此,當時一些中、小國家在軍事和外交方面的措施,就具有關係到國家興亡的重大意義。

出示鏈接2——和氏璧。

2.識破“騙局”。(1)秦王説願意拿十五座城換和氏璧,趙王為什麼着急?找出課文中相應的語句讀讀。引導對“秦王”個性的瞭解。指導讀出“為難”的語氣。

(2)藺相如是怎樣對待這個難題的?找出文中的內容讀讀。出示幻燈片自由讀讀。

(藺相如想了一會兒,説:“我願意帶着這塊和氏璧到秦國去,如果秦王真那十五個城來換,我就把璧交給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個城,我一定把璧送回來。那時候秦國理屈,就沒有動兵的理由。”)

a、讀着,讀着,你發現了什麼?

b、藺相如説話前為什麼要“想一會兒”?(一是因為這是一個事關國家是不是受辱和生死存亡的重大問題,必須思考成熟,二是因為這是一個難題,不能不假思索就可以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所以要思考。但藺相如“想”了“一會兒”就有了解決問題的辦法,表現出藺相如的才智的確有超過一般人。而解決問題的辦法是藺相如自己帶着和氏璧到強大的秦國去,表現出藺相如膽識過人和為了國家的利益置個人安危於度外的勇於犧牲的精神。)

c、引導學生研讀藺相如所説的“如果……就……”和“如果……一定……”兩句話。還會有第三種可能嗎? 聽了藺相如的這句話,你瞭解到了他是一個怎樣的人?

d、胸有成竹地讀讀這段話。

3.以“騙”對“騙”。

當藺相如把和氏璧敬獻給秦王后,他又是如何識破秦王的第二次騙局的?找出文中的話體會體會。

此時藺相如又是如何應對的呢?出示幻燈片。(藺相如看到這種情形,知道秦王沒有拿城換璧的誠意,就上前一步説:“大王,這塊璧有點小毛病,讓我指點給你看。”)

這時我又發現了藺相如是一個怎樣的人?(他的智慧超羣,隨機應變、見機行事的能力很強。)。

拿回和氏璧後,藺相如的第二策略是什麼呢?往下讀讀你就會發現了。

出示投影(藺相如捧着璧,往後退了幾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氣壯地説:“我看您並不想交付十五個城,所以把和氏璧拿了回來。您要是強逼我,我的腦袋和璧就一塊兒撞碎在這柱子上!”説着舉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讀完這段話後你有什麼想説的嗎?

a、藺相如理直氣壯地面對秦王,他的理在哪裏?藺相如為什麼能“理直氣壯”?

(因為藺相如已經把璧獻給了秦王,秦王自食其言,不給城,秦國理屈,趙國就佔了理,所以他能理直氣壯地説。)

b、藺相如真的要把“腦袋和璧就一塊兒撞碎在這柱子上”嗎?(藺相如又利用秦王喜歡璧的心理,用要撞碎和氏璧來威脅秦王,目的是把璧要回來,送回趙國,不是真的要“撞”。但如果秦王硬逼他,他也會真撞的,他決不會讓和氏璧落到秦王手裏。)

c、讀這句話,讀出藺相如的“理直氣壯”。

d、藺相如説着,舉起和氏璧説是要往柱子上撞。在他要撞卻沒撞的瞬間,他可能想些什麼?

此時此刻,一個怎樣的藺相如呈現在了你的眼前?此時的你還認為他是僅靠着嘴皮子輕易成功的嗎?

出示幻燈片(藺相如説和氏璧是無價之寶,要舉行個隆重的典禮,他才肯交出來。)

a、將這句話改寫成直接敍述的方式。(換一種説法)

b、藉口!這樣有什麼好處呢?

出示幻燈片4(到了舉行典禮那一天,藺相如進宮見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説:“和氏璧已經送回趙國去了。您如果有誠意的話,先把十五個城交給我國,我國馬上把和氏璧送來,決不失信。不然,您殺了我也沒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國是從來不講信用的!”)這是藺相如所使用的第四策略。

a、藺相如為什麼能大大方方?可以用哪些詞語來形容這個時候藺相如的心理狀態?(踏實、坦然、輕鬆、放心、沉着、輕鬆、無懼無畏)

b、為什麼一直跟秦王談“信用”

c、在藺相如採用四步應對措施後,結果?

秦王沒有辦法,只得客客氣氣把藺相如送回趙國。指導理解“只得、客客氣氣”

從“只得”“客客氣氣”中你讀懂了什麼?

(秦王的“客客氣氣”與藺相如的“大大方方”形成對比,説明不可一世的秦王終於在藺相如的面前敗下陣來,而藺相如則取得第一個回合的勝利。“只得”説明秦王的“客客氣氣”,是無可奈何,沒有別的辦法,不是甘心失敗。)

説説你現在對藺相如有了什麼新的瞭解?

“完壁歸趙”這個故事的前因是

後果是(                                     )。

四、課堂小練筆   內化人物形象

讀了“完璧歸趙“這個故事,從藺相如在故事中説的話,以及他的一些行為,我瞭解到了他是一個__________________的人(膽識過人、機智勇敢、隨機應變、勇於犧牲、英勇無畏、足智多謀……),如果我是藺相如我一定會在心中暗暗地想——————,並且我還會找機會跟他説——————。

⑤朗讀課文第1~10自然段。

三、佈置作業

1.抄寫生字。

2.朗讀課文。

《將相和》課後練習題 篇二

【説教材】

《將相和》是一個流傳千年的動人故事,是根據司馬遷的《史記、廉頗藺要如列傳》改寫的,被選入10冊第五單元,是一篇精讀課文。課文以戰國時期,秦趙兩國的矛盾為背景,記敍了“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小故事,寫出了廉頗和藺相如由和到不和,又到不和好的發生,發展過程讚揚了藺相如的機智勇敢和為國家利益顧全大局的政治遠見,也讚揚了廉頗知錯能改的愛國精神。

三個故事既相互獨立,又有內在聯繫,即第一個故事是第二個故事的起因,前兩個故事又是第三個故事的起因。第二個故事是第一個故事的結果。第三個故事又是第一、二個故事的結果。如果把這三個故事看成一個整體,課文的第一句話“戰國時候,秦國最強,常常進攻別的國家,”又是整個故事的起因。全文層次分明,具有較強的故事性,人物性格鮮明,很受學生的喜歡。

從教材的編排體系看,通過本單元的教學,讓學生從作品中吸收有益的啟示,體會我國曆史的悠久,文化的燦爛,並培養學生收集資料,藉助資料獨立閲讀古代文學作品的能力。本課作為精讀課文,自然成為落實單元教學目標的載體。兼顧新課標對六年級學生的具體要求,和本單元的訓練重點,以及學生的認知特點,根據語文課程的之維目標體系,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認知目標:

學會10個生字及相關詞語。

2、能力目標:

會藉助資料理解故事內容,領悟三個小故事之間的聯繫。

3、情感目標:

體會人物的愛國思想和他們各自的美好品質。

其中,讀懂故事是重點,難點是體會三個小故事之間的聯繫。

為了更好地落實教學目標,課前作如下準備工作。

1、課前學生找找有關《將相和》的圖書或戲曲片看一看。

2、將文中插圖掃描進電腦,上課時更清楚,更直觀地顯示給學生。

【説教法,學法】

在“以人為本”學生觀的指導下,我把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作為學法和教法設計的出發點,特制定以下教法和學法。

1、教法:

⑴ 情境教學法:運用角色轉換媒體和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創設情景,調動學生的閲讀情趣。

⑵ 以讀助講法:在讀中感悟語言。

⑶ 嘗試教學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自立學習。

2、學法:

邊讀邊想,在情境中體驗、感悟,自主學習,在過程中形成能力,形成語感。

【説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指導朗讀重點語句

1、師生交流課外收集的關於《將相和》的故事。

2、生思考:“將”“相”各指誰?“和”是什麼意思?

3、師質疑談話:

既有“和”,也有“不和”。請同學們打開書,找一找,他倆鬧不和的原因,並勾畫相關語句。

4、生找出第16節廉頗不服氣的語,師相機指導朗讀,讀出不服氣的語氣。

5、生互相交流:你是否同意廉頗的話?你的看法是什麼?

二、學習課文,初步滲透多角度思考問題意識

此環節的設計是為了充分發揮學生的立體作用,因學生的學習習慣不同,因此,可給予學生選擇學法的餘地:

生在自學的基礎上,可以談理解,講看法,互相補充,也可用讀的方式再現自己的理解,只要有感情,聽得出文字表達的內涵即可。具體操作如下:

1、生默讀課文,自學後討論,或相互朗讀標劃的句子;從哪些地方看出藺相如機智勇敢生在文中容易找出直接描寫藺相如的句子。

2、在此基礎上滲透多角度思考意識:請學生找一找能否從別人的言行中看出藺相如的機智勇敢:

(課文中對大臣,趙王,秦王言行的描寫也可以看出來,不論學生找哪一句,都要請學生説説從哪個詞可以看出,再進行朗讀。這樣既理解了課文內容,滲透了多角度思考的意識,又沒有脱離語言文字的訓練。)

三、觀察辯論,強化多角度思考問題的意識

1、在充分學習的基礎上,生髮表自己的觀點,澠池之會上的秦、趙兩車外交之戰是誰勝了?我估計學生會持兩種觀點,趙國勝和秦趙打平。

2、將學生分成兩部分,分別從文中找出理由:

學生充分找了理由之後,師總結:從秦、趙兩國實力,藺相如與秦王的地位,瑟與缶兩種樂器演秦的技巧,以及澠池是秦國的地方,秦國都沒佔到便宜這四個方面幫助學生分析,得出趙國勝的結論。

四、在學生充分明白藺相如與廉頗

1、一個顧全大局,一個知錯就改,都具有愛國精神後,出示文中“負荊請罪”這幅插圖,利用教材中略去不寫的部分對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訓練,讓學生思考:廉頗揹着荊條來請罪,他和藺相如會説些什麼呢?

2、學生自由結合成組,演一演,並從多角度思考他們會説什麼?教師則引導學生從怎樣認錯追悔、自愧、原諒、共謀大計等方面描述,請將有關內容表演出來。

五、回顧全文,分清前因後果

學習了全文之後,請學生説説三個故事之間有什麼聯繫,全文第一句話與三個故 事有什麼聯繫,完成教學目標1、解決重難點。

六、巧設結尾,延伸立體活動

教師利用課文最後一句:“從此以後,他們倆成了好朋友,同時協辦保衞趙國。”

設疑:此後趙國真的強大了嗎?歷史是怎樣的?啟發學生讀課外資料,多角度想想歷史為什麼會是這樣?

【説板書】

將(廉頗) 相(藺相如)

完璧歸趙 和 不和

以上板書凸現了課文的脈絡和重點,形象、直觀地演繹了三個故事之間的關係。

《將相和》課後練習題 篇三

龍港鎮第二國小 楊愛仙

一、教材分析:

課文以秦趙兩國的矛盾為背景,記敍了“完璧歸趙”、“澠池會見”、“負荊請罪”三則故事,着力描繪了藺相如機智勇敢的形象,謳歌了他忠於國家、大義凜然的高貴品質。如何讓學生通過自己的閲讀,從多角度去發現、領略藺相如的形象與品質,是本課教學的重點。

二、教學目標 :

1、能夠理解文中三個故事的因果關係。

2、通過自學研討“完璧歸趙”、“澠池之會”兩個故事,從多角度理解並感受藺相如的機智勇敢、不畏強暴的品質。

3、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語句。

三、教具準備:“完璧歸趙”故事的連貫圖片、課文磁帶、幻燈片一張。

四、教學過程 :

(一)複習舊知,提出問題。

1、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將相和》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三個小故事,(學生齊讀板書)我們還學習了第三個故事,明白了藺相如是一個顧全大局,胸懷寬廣的人,所以負荊請罪的結果是——將相和好了,既然有和,説明他們曾經不和,為什麼不和呢?(指名讀第16自然段,明白廉頗認為藺相如就憑一張嘴升了官,他很不服氣。)

2、討論“嘴”指什麼?(板書:嘴)

(廉頗看不起藺相如,認為他只是靠嘴巴説説,沒有其他本領)

3、推出研究問題:藺相如是不是隻憑一張嘴,沒有其他能耐呢?

(二)深入閲讀,研討材料(完璧歸趙)

1、錄音播放2—10自然段內容,實物投影展示2—10段畫面。

思考:你從哪裏發現藺相如還具有什麼品質?聽好後與你的學伴討論討論,談談自己的發現。

2、學生彙報,教師點撥。

A、□ 理解第六自然段“如果……就……,如果……一定……”

① 沒去秦國之前,藺相如已想好兩個對策,可見這人做事_________。

② “一定”説明什麼?

③ 誰願意做一回自信的藺相如,讀一讀這段話。

□ 出示撞柱畫面,體會藺相如心情。

思考:如果秦王沒有勸阻,藺相如會不會與玉同碎?

① 鼓勵學生做多種設想,並且説出根據;

② 什麼叫“理直氣壯”?

③ 對於秦王的欺騙,藺相如有充分的理由不把玉交給秦王,誰能理直氣壯地讀一讀這幾句話?

(以上是直接描寫藺相如言行的語句,學生比較容易找到,在此基礎上再滲透多角度思考的意識,請學生找一找,能不能從別人的言行中看出藺相如機智勇敢。)

□ 品味“只好”、“只得”

① 理解“只好”、“只得”的意思;

② 找到並讀讀“只好”、“只得”所在句子,明白“只好”、“只得”的前因後果,談談自己的體會。

③ 朗讀所找句子。

你們説得很好,我相信你能把趙王的沒辦法(或秦王的無可奈何)讀的很好?

B、小結

① 在完璧歸趙中,藺相如憑的是什麼?(板書)若是“就憑一張嘴”是不可能“完璧歸趙”的。“完璧歸趙”中處處顯示出他的聰明才智和勇敢無畏,難怪趙王封他做了上大夫。

② 齊讀2-10自然段。

③ 方法小結:在完璧歸趙中,我們通過對個別詞語、句子或段落的研究,證明了藺相如不是憑一張嘴的。這種學習方法很好,我們就用這種方法自學第二個故事。

(三)繼續閲讀(澠池會見),深入發現。

1、自學“澠池會見”,邊看邊思考,藺相如還有什麼可貴的品質,完成練習紙。

研究詞句 研究發現

2、學生彙報

A、着重指導

□出示句子“藺相如説:你跟我只有五步之遠。您不答應,我就跟您拼了!”

①藺相如為什麼要和秦王“拼了”?

②為了維護國家的尊嚴,藺相如不惜以死逼迫秦王為趙王擊缶,這是多大的勇氣啊!誰有勇氣讀好這句話?

③能給這句話加個提示語,讀一讀嗎?(如:怒氣衝衝)

指導學生朗讀

□理解第11自然段的“才”

秦王約趙王去澠池會見,趙王有什麼顧慮?是誰“才”讓他決定動身去澠池?這説明了什麼?(側面反應了藺相如做事果斷)

B、澠池會上秦、趙兩國外交之戰是誰勝利了?

(估計:趙國勝;秦、趙打平。)

①把學生分成兩部分,從課文中找到理由證明自己的觀點。

②教師提示:秦國是一個強大的國家;

秦王是一個大國的王,藺相如是個小國的臣。

幫助學生分析總結,得出是趙國勝了的結論。

C、此時,你心目中的藺相如是一個怎樣的人?

D、根據藺相如在澠池會上立了功,給第二個故事改題目

(板書:“澠池會見”改成“澠池立功”)

(四)迴歸開頭,瞭解起因

1、藺相如在兩次立功中都是與誰較量?(秦國)秦王為什麼與趙國過不去呢?

2、齊讀第一小節。

3、強大的秦國是一個虎狼之國,它早對自己的鄰邦——趙國虎視眈眈,無論是換璧,還是澠池會面都是一種挑釁行為,想找藉口吞併趙國,藺相如在這種嚴峻的時刻,接受任務以自己過人的機智和膽識挫敗了秦王的陰謀,從一介平民升為上卿,你説他的官該不該升?

(五)把握層次,分清因果

藺相如的官越當越大,導致了將相的不和,經過負荊請罪將相和好了,那三個故事間存在什麼聯繫呢?

幻燈片出示:

(1)詞語搭配

總 因 秦王騙璧

故事一起因 想佔趙國的便宜

故事二起因 秦國最強大

故事三起因 職位比廉頗高

(2)根據三個故事之間聯繫填空

第二個故事是第一個的( ),前兩個故事的( )又是第三個故事的( ),三個故事構成了( )這一有名的歷史故事。

(六)課外延伸,開放課堂

課外閲讀有關廉頗和藺相如的故事,開一個故事會或人物辯論會。

板書:

將相和

完璧歸趙

澠池會見

負荊請罪 顧全大局胸懷寬廣

注:讓學生參與板書的完成,學生根據自己對人物品質的體會進行設計。◆

《將相和》課後練習題 篇四

一、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正確讀寫“召集、商議、隆重、約定、膽怯、拒絕、能耐、諸位、和氏壁、無價之寶、理直氣壯、完璧歸趙、攻無不克、戰無不勝、負荊請罪、同心協力”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瞭解課文內容,理解個故事之間的內在聯繫。感受人物形象,體會人物的愛國思想和他們各自的美好品質。

二、教學重點感受人物形象

三、教學難點把握3個故事之間的聯繫

四、教學過程

(一)課前活動:背誦古詩

(二)導語:剛才同學們背誦了五首古詩,我最喜歡這兩名“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多麼豪邁的情懷,在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有許許多多可歌可泣的武將,也有眾多有膽有識的文臣,這節課我們就一起走進司馬遷的《史記》,認識兩位熠熠生輝的人物,聆聽千古流芳的故事。

(三)交流預習:通過課前的預習你有了哪些收穫?

1、蒐集的資料

2、解題

3、交流生字詞:和氏壁、允諾、膽怯、鼓瑟、擊缶、拒絕、上卿

4、主要內容

5、人物特點

(四)提出問題,自學感悟。

故事中的人物栩栩如生,你最喜歡誰?下面請大家默讀課文,走進廉頗,藺相如的心靈深處,看看究竟是哪些美好品質讓我們喜歡。同學們可勾畫出他們的語言,也可隨時寫上自己的感受。

(五)全班交流

同學們學得很認真,一定有了更深的感受,我們來一起交流交流。(引導學生從完璧歸趙的故事説起。)

1 適時補充“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等俗語。

2指導讀第9自然段中藺相如的話。

3客客氣氣是秦王的性格嗎,從這個詞你又體會到什麼?

藺相如靠機智勇敢做到了完璧歸趙,得到趙王的賞識,被封為上大夫,可陰險貪婪的秦王並未善罷甘休,在接下來的澠池之見中,藺相如又有怎樣的壯舉讓我們肅然起敬呢?

1、通過藺相如以命相逼的勇氣來自哪裏?

2、想象藺相如逼秦王時是什麼表情,加上提示語讀一讀他的話。

3、在這件事上兩國扯平了嗎?

藺相如鋌而走險,與秦王針峯相對,維護了趙國的尊嚴,被趙王重用封為上卿,職位比廉頗還高,於是引發了第三個故事“負荊請罪”,看看誰又讓我們為之動容?

1、初步認識廉頗是居功自傲戰功赫赫的人。

2、藺相如躲着廉頗到底怕什麼?

3、指導讀藺相如的話。

4、結合插圖説説廉頗負荊請罪時你的感想。

5、將相和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6、此時此刻,你一定有許多話要説,想對誰説些什麼?

(六)弄清三個故事的聯繫。

(七)小結:藺丞相機智勇敢,智鬥強秦,廉將軍知錯就改,負荊請罪,二人齊心護國,文武和璧,傳為佳話。同學們,老師也想讓大家記住這個“和”字,家和萬事興,人和國昌盛。

板書設計:

18 將        相        和

廉頗      藺相如    愛國

完璧歸趙            機智勇敢

澠池會見            不畏強暴

負荊請罪  知錯就改  顧全大局

《將相和》課後練習題 篇五

一、把下列詞語補充完整並解釋所填的字。

攻無不(   )             理(   )氣壯               同心(   )力

無(   )之寶             戰無不(   )              負(   )請罪

完(   )歸趙              寧死不(   )             (   )口不提

二、按拼音寫詞語。

bì 關(   )和氏(   )牆(   )(   )草 (   )免(   )須 隱(   )利(   ) 奴(    )

yù 防(   )猶(   )(   )望 淋(   )監(   )富(    )(    )備  憂(    ) 名(    )

yán(   )料 房(   )邊(   ) 遲(   )(   )王 (   )究 (   )熱 (   )水 蜿(   )

qū 身(   )彎(   )(   )趕 (   )服 崎(   )(   )勢(   )別(   )蟲(   )除

三、結合課文,填空。

1、課文中的“將”指的是          ,“相”指的是         ,“和”在這裏是          的意思。全文的敍述順序是由和到不和再到和。將相不和是因為                。後來將相又和好是因為                    。

2、課文講述了                、                  和                 三個小故事,這三個小故事成了              這個完整的故事。三個小故事反映了藺相如是個                  的人;廉頗是個              的人。

3、課文第一段交代了故事發生的          和          ,當時有         、         、         、         、          、          、          七個強大的國家,被稱為戰國七雄,        是最強的一個。

四、讀下面的語段,回答問題。

廉頗靜下心來想了想,覺得自己為了爭一口氣,就不顧國家的利益,真不應該。於是,他脱下戰袍,背上荊條,到藺相如門上請罪。

這一段有兩句話:先寫廉頗心裏想的,説明                ,後寫他的行動,説明            。

五、寫一段話,概括介紹藺相如完璧歸趙的故事,並用上“無價之寶”“為難”“理屈”“完璧歸趙”等詞語。

六、請寫出以下這些名著的作者:《紅樓夢》         、《三國演義》          、《西遊記》    、《水滸傳》        、《聊齋志異》    、《閒情偶寄》    、《史記》     、《資治通鑑》       、

《老人與海》    、《巴黎聖母院》    、《復活》    、

七、“人而無信,不知其可。”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對你做人有什麼啟發?

《將相和》課後練習題 篇六

《將相和》教學雜談

【山東省青島市新世紀學校 徐學紅】

〖“辯論式”學習──優化閲讀教學的有效途徑·抓住課文中能產生認識分歧的問題進行辯論〗

長期以來,我國語文教學一直為低下的教學效益所困擾。為了切實提高教學質量,時下很多專家學者都把主體性參與作為研究的熱點問題。這是因為主體參與不僅有助於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還有利於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主人,更有利於學生的和諧發展。在課堂上如何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辯論式”學習就是一個有效的途徑。

例如:在學習《將相和》一課時,我們組織學生圍繞“藺相如以‘璧上有點小毛病’為由,把已獻給秦王的和氏璧要回來,這是不是騙?”這個論題,展開了辯論。學生分成了兩大派,展開了激烈的辯論。在辯論中,學生對藺相如這個人物又有了更高的認識,深化了對課文的理解。

還可以於“無疑”處求“疑”,引發學生開展辯論

例如:在學習《將相和》一課時,學生學習“澠池之會”這一部分,我們就讓學生質疑問難,在學生認為沒有問題的時候,我們拋出了這樣一個論題:在澠池之會上,秦國與趙國是打成了平手還是分出了勝負?學生在辯論中,深化了對課文的理解。

【四川省德陽市廣漢市新華國小 江忠波】

〖謅議國小語文教學入課語及應用·破題法〗

入課語就是導入新課的語言,它是指教師在講授新課之前,有目的、有計劃的使用一定方法所設計的簡潔、生動、富有啟發性、鼓動性、概括力和感染力較強的教學語言。

有些文章的題目即概括了全文的故事情節,教學中教師如果直接採用破題法導入新課,往往會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使學生做到對全篇課文主要內容準確的理解和把握。

如:教學《將相和》時,教師直接使用這樣的導入語:“將”指的是誰?“相”指的又是誰?他們為什麼不和?最後他們為什麼又和?他們由不和到和的過程説明了什麼?教師導入新課以後,學生即能按照老師的要求去把握課文內容。

【湖北省仙桃市大新路國小 許先紅】

〖語言訓練方式舉隅·語言分析〗

語文教學必需抓好語言教學這個根本核心引導學生通過對精美典範語言的學習,感受作者運用語言文字的精妙,領悟祖國語言文字的豐富表現力,激發他們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真摯感情,並通過紮紮實實的語言訓練,形成理解語言和運用語言的實際能力。

教學一篇課文要根據年級的要求和教材本身的特點,抓好幾個語言訓練點,對學生進行語言操作訓練,其語言教學訓練方式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語文學習應該是先有語言文字再有思想內容。對某些具有嚴密邏輯關係的句羣,可用語言直接分析法,在體會語感的基礎上加強對情感的領悟。例如《將相和》中藺相如的一段話:“秦王我都不怕,我會怕廉將軍嗎?大家知道秦國不敢進攻我們趙國,就因為趙國武有廉頗,文有藺相如。如果我們兩鬧不和,就削弱趙國的力量,秦國就要乘機來打我們了,我所以避着廉將軍,為的是我們趙國的利益。”例教學片斷。

師:藺相如説的這段話共有幾句?第一句是反問句,這一反問表達了什麼意思?

生:秦王比廉頗歷害,藺相如連秦王都不怕,更不會怕廉頗。

師:既然不怕為什麼又要避着廉頗,這個問題在哪一句話裏得到了回答?

生:第四句“……為的是趙國的利益?”

師:有了開頭和最後兩句,問題都説清楚了,為什麼還寫中間的兩句。

生:中間兩句是用事實説明,為什麼要避開廉將軍是為着趙國的利益。

師:什麼事實?

生:秦國不敢進攻趙國是因為怕藺相如和廉頗。

生:再用一個假設,如果將相之間鬧不和,秦國就會乘機而入。

師:這四句話之間有着密切的關係,你能説一説嗎?

學生討論後作如下圖示

句①(不是怕)句 ② 句 ③ 句 ④ (是為趙國的利益)

(解釋為什麼不是怕而是為趙國的利益)

最後通過邏輯引讀加深理解。

【湖北省恩施市來鳳縣實驗國小 田 瓊】

〖試説閲讀教學中的探究性學習·探究性學習要求教學過程要具有合作性,圍繞問題和現象,相互啟發相互研究〗

《語文課程標準》中課程的基本理念中的第三條是:“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所謂探究學習就是從學科領域或現實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主題,在教學中創設一種類似於學術(或科學)探究的情境,通過學生自主獨立地發現問題、實驗、操作、調查、信息搜索與處理、表達與交流等探究活動,獲得知識、技能,發展情感與態度,特別是探索精神與創新能力的發展的學習方式和學習過程。

合作學習將個人之間的競爭轉化為小組之間的競爭,既有助於培養學生合作的精神、團隊的意識和集體的觀念,又有助於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與競爭能力,還有助於因材施教,可以彌補一個教師難以面向有差異的眾多學生教學的不足,從而真正實現使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的目標。

例如教學《將相和》一文,先從課題入手:有和就肯定有事先的不知,再佈置小組合作學習,找到不和的原因。這時各小組都積極地去組織自學討論,然後各組長歸納小結。在全班交流時,其中一組找到的答案是:藺相如就憑自己一張嘴而得到信任的,所以廉頗就不服氣,因此產生不和。另一組補充:通過大家的討論而得知並不是藺相如僅僅憑一張嘴,而是他的語言裏包含着膽識、才略、智慧,一切都是為了國家的利益……這樣讓學生合作、自主學習,從問題上去探究,不僅讓語文課改掉枯燥無味的氛圍,更鍛鍊了學生們的各種能力,從而提高了學習語文知識的技能。

因勢利導 寓教於樂──《將相和》教學淺談

江蘇省通州市西亭國小 李 鈺

【主導思想】

遵循單元教學重點,對本學期學習的訓練重點加深理解,綜合運用。這篇文章由三個獨立成篇的小故事組成。教學時,抓住人物的性格特點,顯示“將相”的品質,推動全文情節發展。

一、出示掛圖,揭示課題

課上依次出示兩張掛圖,當出示第一張掛圖時,同學們頓時被藺相如、秦王兩個對立人物的形象吸引住,回顧故事情節,加深學生對藺相如臨危不懼的品質及足智多謀才能的認識,從而激發學生的正義感而敬佩藺相如,憎恨秦王*詐的惡劣行徑。出示第二張掛圖時,同學們鬨堂大笑,為廉頗的這一舉措而笑。經指點,由表象感知轉入理性辨析,悟出有錯就改的崇高精神,繼而推出課題《將相和》。

二、激發情趣,注重朗讀

讓學生分組朗讀後討論:

1、語調清新,適宜場面人物剛柔兼顧的性格特徵,使聽者有如臨其境、如聞其聲之感。

2、音色、音域寬而美,渲染氣氛,促人深思,展示人物內心。

3、感情充沛,愛憎分明:

通過朗讀,學生們對藺相如油然而生一種敬意,在輕鬆愉悦的氛圍中體會到文章的中心。

三、理清條理,加深理解

教學時,讓學生理清以下層次:

秦王 藺相如 結果

設騙局 → 獻璧而藉故要回 → 完璧歸趙

↓ ↓ ↓

用15座城換璧 戰勝騙局 封上大夫

侮辱趙王 → 雪國恥 → 澠池之會

↓ ↓ ↓

鼓瑟: 記錄 逼秦王 擊缶:記錄 封上卿

廉頗 藺相如 結果

因其位高不服 → 讓步:迴避 → 負荊請罪

↓ ↓ ↓

伺機碰之:懈憤 不上朝 顧全大局 有錯就改

板書設計:

將相和

(性格直率、有錯就改) (勇敢機智、顧全大局 )

負荊請罪 完璧歸趙、澠池之會 愛國主義

四、把握重點,進行教育

藺相如兩次與秦王鬥智,秦王越有權威,越狡詐,越突出藺相如臨危不懼,足智多謀的精神品質。數次較量,屢次獲勝,晉爵而不以功臣自居。知道廉頗碰之,他讓步避開。廉頗得知,深感內疚,敬佩藺相如顧全大局的高尚品質而登門認錯,表現出廉頗性格直爽,有錯就改的崇高精神。兩位古人為後人做出表率,勉勵我們陶冶高尚情操,使自己更能適應未來的社會。

這堂課,同學們在積極地探索中,在愉悦的氛圍中飛快地度過。將相的高尚品質深深留在學生的記憶裏。

以説促讀 長文短教──《將相和》教學體會

河南省靈寶市實驗國小 雷茹霞

《將相和》是人教版五年級第十冊語文第五單元的一篇文章,教學時,我採用了以説促讀,理解課文,從而達到長文短教的目的。所謂的以説促讀就是在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通過讓學生説,促進學生深入理解課文的一種方法。

一、説人物

讓學生説説本文的兩過人物。可以設計以下問題:

1、文中“將”和“相”各是什麼樣的人物?你是根據什麼説的?

2、藺相如是怎樣做到完璧歸趙的?在澠池會見中藺相如又是怎樣讓秦王擊缶的?

3、廉頗為什麼要負荊請罪?

4、你喜歡誰?為什麼?通過回答以上問題,具體分析了人物性格,讓學生理解了課文的思想內容,受到愛國主義教育。

二、説故事

讓學生複述“完璧歸趙”“澠池會見”“負荊請罪”三個小故事。講清每個故事的前因後果以及三個故事間的內部聯繫。這樣不但能使學生熟練地掌握課文的主要內容,而且還培養了學生的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三、説寫作特點

這篇課文值得借鑑的寫作方法很多,結合本單元的重點訓練項目“分清事情的前因後果”着重引導學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對課文內容作整體把握。引導學生先分清每個故事各自的前因後果,在此基礎上再把三個故事聯繫起來認識故事的前因後果。

四、説感受

主要挖掘教材中的教育因素,滲透思想教育,引導學生學習藺相如以國家利益為重,顧大局,識大體,胸懷寬廣的好品質和廉頗勇於改錯,以國家利益為重的好思想,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

通過“四説”不僅提高了學生的閲讀能力,理解了課文內容,還達到了長文短教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