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八年級生物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7.48K

八年級生物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八年級生物教學反思 篇一

第一,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採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愉快的情緒,並且隨着這種情緒體驗的深化,產生進一步學習的需要。教師可通過生動有趣的生物演示實驗或是設計簡單的學生實驗,講述生動的生物學史,列舉學生生活中常見的生物學現象等,多種方式設疑,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他們解釋生物現象、探索新問題的求知慾。當學生產生了疑問,有了解問題的需要後,再讓他們自學教材,他們才能專心研讀,使自學獲得好的效果。例如,筆者在講“環境對生物生活的影響”一節時,先課前讓學生分組捉鼠婦,分發一系列的討論題給他們,如“一般在什麼地方容易捉到”“什麼會影響他們的生活”“你怎麼跟別人驗證你的結論是對呢?”等問題,通過這樣的一個探究實驗設置了疑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然而然地導入了下一環節。

第二,讓學生學習自主學習

教師分發自學提綱,即分解後的學習目標,由學生按自學提綱,個體獨自閲讀教材,或四個人一組小組討論的形式,有時用老師將學習目標用問題的形式來引導學生掌握。教師作巡迴點撥,對自學中出現的問題,誘發啟導,但不能包辦代替,主要在於瞭解自學情況。比如在介紹《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及影響》這一節時,可簡單地將目標呈現給學生:

(1)舉例説出一些生物適應環境的例子

(2)舉例説出一些生物影響環境的例子

(3)生物適應並影響環境,認同保護生物的觀點。

接着採用學生依據要求:4人一組小組討論5分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舉出許多例子,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要及時糾錯與講解,注意引導學生緊扣討論題目來進行討論。對個別學生提出一些超出教材要求的問題,教師應肯定學生提出的問題有深度,指導他們在課外去閲讀有關書籍,以防討論漫無邊際,影響教學進度。當然,也要注意保證討論有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估計學生討論沒有餘力時,再予以指導、啟發和補充,切忌匆忙討論,倉促結束。接着,教師組織全班學生,針對普遍性的問題,結合教材的重點、難點(因為通常重點、難點是不能完全依靠自學解決的)以及學生自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歸納整理。

第三,通過反饋瞭解學生

目標教學是通過教學信息的反饋來實現的。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及時檢測學生的學習情況,並根據檢測的情況採取相應的措施,使絕大多數學生達定預定的教學目標。檢測的形式一般採用提問形式或書面練習檢測,當然儘量可多用一些書面檢測,這樣涉及的學生比較多,效果更為有效。在每一個知識點講解完畢,可適當選擇一些“小、精、活”的練習加以檢驗,以確定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並根據檢測中暴露的問題,有針對性進行小組或個別輔導,使絕大多數學生達到教學目標的要求。教師比較全面地瞭解了教學中反饋的信息,實現了對教學過程的最優化控制,這樣有利於鞏固學生所學到的知識,提高教學目標的達成度,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第四,通過總結保證教學質量

為了保證教學質量,目標教學中必須保證實施小結這一環節。這樣有利學生把各個小目標達到整合,最終實現總目標,有利於學生系統地掌握知識,並且有利於學生在以後的學習中知識的再現與提取。

八年級生物教學反思 篇二

這節課的重點是通過同學的探究活動總結出鳥類適於飛行生活的特點。在進行授課的時候,我首先讓同學們分組討論制定相關的觀察計劃,然後通過展示出不同鳥類的圖片,引導學生探究鳥類的體形、翼、肌肉、骨骼特點等方面是如何與其飛翔生活相適應的,培養了學生探究合作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認為在教學方法方面的成功之處是,以《飛得更高》這首歌曲導入,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處理“觀察與思考”這部分內容時,注重引導學生主動、獨立去完成探究活動,並利用多媒體教學,優化了課堂教學結構。這節課的不足就是沒有通過練習題及時鞏固已學知識,沒能達到教學目標。

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我認為課堂上儘量鼓勵學生大膽去想象、思考,大膽質疑,不要害怕控制不了局面,教師要想辦法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自己去解決問題,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但教師必須適時地啟發引導,讓整個課堂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八年級生物教學反思 篇三

本學期即將尾聲,現結合本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反思如下:

一、在教學過程中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教師對學生的相信是一種巨大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也這樣忠告我們:“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裏有牛頓,你的飢笑中有愛迪生。”作為老師,應該相信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個學生都具備成功的潛能,而教師的作用,就要喚醒學生的自信對“學生問題意識”的反思,古語云:“學起于思,思起於疑”。“小疑則小進,大疑而大進”。可見“質疑”的重要性,在生物教學中,它更是培養學生洞察能力,啟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起點,比如剛剛學生學習的呼吸作用知識,本部分知識與每個人的實際都很接近,也有很多問題值得思考,但目前我們學生的問題意識卻非常薄弱,學生課堂發現和提出問題的積極性隨着年級的升高,變得越來越低,這種現象確實值得我們深思。

學生問題意識薄弱的具體表現:

(1)不敢或不願提出問題。好奇心人皆有之,但由於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學生雖有一定的問題意識,但怕所提問題太簡單或與課堂教學聯繫不大,被老師和同學認為知識淺薄,怕打斷老師的教學思路和計劃,被老師拒絕,所以學生的問題意識沒有表現出來,是潛在的狀態。對於教師來説,就是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使其發揮作用。

(2)不能提出問題或不善於提出問題由於受傳統教與學思想的影響,學生長期處於被動接受知識的地位造成學生不善於思考,思維惰性大,問題意識淡漠或沒有,不能或不善於提出問題。

針對以上情況制定其策略:

(1)溝通師生感情,營造平等、民主的教學氛圍。

(2)滲透事例教育,認識“問題”意識。

(3)創設問題情況,激發提問興趣。

(4)開展評比活動,激發提問興趣。

(5)強化活動課程,促進自主學習。

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首先要求我們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變革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不斷探索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教學方法,營造良好的教育環境,促使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發展,但隨之也有一系列的問題出現,那就是課堂上組織教學出現了相應的難度,往往是易放難收,遇此情況是讓其發展下去,還是把他們的熱情消滅在此,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二、以探究、實踐為核心組織教學。脱離探究、實踐的生物教學不能適應將來新課標的要求,只有經過認真探究、親身實踐,學生的生物能力才能得以切實提高。

以探究、實踐為核心組織教學的基本策略是:

(1)從一個實例(或現象)入手,使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然後分組進行探究。

(2)每組學生認真分析實驗現象,對所提出的問題作出假設,然後提出可行性的設計方案。

(3)方案的實施。各小組對設計方案進行分析或實驗,然後小組得出結論。

(4)師生共同對各小組結論進行分析,最後探究出結果。在整個探究過程中,鼓勵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但對於整個探究過程選題要量力而行,做到小而實,一定是先發散,後集中。如《生長素髮現》一節的教學,可以窗台上的植物彎向光源生長,引導學生觀察現象提出問題→作出假設→設計方案→實施方案→得出結論→交流結果。這樣以探究、實踐為核心,完全擯棄了老師的講解與分析,將學生推到了課堂主人的地位,能夠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開發學生學習生物的潛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從而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多樣性的活動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高效完成生物學科的學習任務,達成課堂課程目標。活動方式如探究活動、創新活動、實踐活動等。

生物學作為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研究自然界中一切物質的運動、物質結構及變化、物質相互作用的基本規律的學科,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科學的嚴謹性。同時作為一門基礎學科,以技術應用廣泛、知識創新快的特點,具有廣泛的應用性和不斷的創新性。在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不斷髮展變化的今天,我們每一位生物老師應不斷轉變教育觀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使學生具有紮實的基礎知識、科學求實的態度、靈活多變的思維方式和強烈的創新意識。

在本學期中,我逐步嘗試將“目標導向教學”理論應用於我的國中生物教學課堂中。我認為,“目標教學”簡單來説就是師生在課堂中的一系列教學活動,依據簡單、可操作的一系列教學目標,最終絕大多數學生達到預定教學目標為終點的教學管理過程。

“目標教學”的大框架是“導標、導學、導練、導評、導結”五段式,但是我們不能簡單地、不分對象地、機械地,甚至生搬硬套地將其應用於具體的課堂教學中去來説。比如説,導標這一過程也許在高中生能夠很容易讓學生跟着教學所呈現的目標去學習,在練習、講評中檢驗三維目標是否達標,但是在國中生物教學,我發現這樣的效果並不是太明顯。國中生在學習方面有以下幾方面的的學習特點:

(1)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都比較弱,而學習依賴性強,尤其是七年級學生表現更明顯;

(2)思維特點上起主導的還是形象思維,隨着年級的上升抽象思維迅速發展

(3)學習上容易對教師生動形象的事例介紹感興趣,對嚴密的理論分析和邏輯推理厭煩。因此,有一部分學生看到分解的許多小目標後,容易產生視覺疲勞,有時還會感到厭煩,就開始慢慢走神、不感興趣,因此在學習動機不強的情況下,試想一下練習的效果會怎樣,達標效果也不言而喻了。針對國中生這些特點,我覺得目標導向教學在國中生物中可採用這幾個環節,即“引趣——嘗試——反饋——總結”。

八年級生物教學反思 篇四

兩棲動物是動物從水生到陸生的一個過渡,因此兩棲動物的學習很重要。本節課從創設情境開始,以“稻花香裏説豐年”開始引出兩棲類動物青蛙,通過聲音、圖片的引導,創設出來優美的情境,從而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因為有一部分學生見到過青蛙甚至有摸到過青蛙,但是瞭解的不多,因此學生對青蛙的學習更加感興趣,在真正學習兩棲類動物的特徵時,讓學生觀察兩棲動物的身體結構特點、生殖發育特點、以及內部結構特點,以及他們的生活環境是怎樣的,幫助學生理解環境與結構相適應的,其中青蛙用皮膚輔助的呼吸以及青蛙的生殖發育的部分,有的同學比較難理解,因此提供更加直觀的圖片以及視頻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青蛙的這兩個方面的特點,理解好了呼吸時都是用毛細血管在進行氣體交換的就能夠理解青蛙的呼吸,同時也能解釋為什麼青蛙不能離開水太久的原因。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學生的求知慾很強烈,對水陸兩棲類的動物好奇心很重,課堂氣氛在很好的條件下進行,學生能夠積極發言,通過課堂練習,驗收學生的學習效果也表現很好。

八年級生物教學反思 篇五

1、這節課導入的時候,利用創設情景,提出了一個問題:父親是雙眼皮,孩子就一定是雙眼皮嗎?這個問題一下激發出學生的好奇心,探索知識的熱情被激發出來,學生會不知不覺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從而讓學生學得有興趣。新課程強調從小養成學習生物學的興趣,只有主觀上願意學,有興趣,有好習慣,才有可能學好生物學,可以説積極參與在教學中必不可少。

2、在本節課中,教師如果像通常情況下,把孟德爾豌豆雜交實驗現象及結果直接灌輸給學生,學生的思維就不會調動,不用藉助已有的知識經驗和體驗去探究理解,只要把老師講的記住,就算完成任務,而本節課我先把問題拋給學生,讓學生從問題出發,調動已有的知識經驗理解問題。“高豌豆與矮豌豆雜交的後代F1豌豆表現出怎樣的性狀?”讓學生進一步猜測,然後教師話鋒一轉“雜交豌豆為什麼只表現高的呢?”然後讓學生嘗試寫出遺傳圖解。”又引導學生把基因圖和性狀進行對比,自行總結出結論。學生在老師有計劃、有步驟的引導下不斷地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贏造一個師生交流、思維碰撞,共同創新的平台,使課堂成為學生體驗和獲得知識的動()態過程。既獲得了知識,又培養了能力,體現了新課程理念的追求,即對人的關注,實現了知識與能力乃至生命的同步發展。同時改變了教師的課程觀,實現教學相長。

不足之處:

這節課理論性強,比較抽象,因此教學中無法兼顧所有學生,感覺有一部分學生不是很能理解,可能需要放慢講課的速度,儘量把難點反覆強調,講解清楚。

八年級生物教學反思 篇六

本節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產生運動的結構基礎,另一方面是介紹運動是如何在骨、關節、肌肉的配合下產生的。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很難理解,需要教師運用直觀道具輔助教學。為此在介紹產生運動的結構基礎時,使用直觀材料——關節和骨骼標本,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很好地認識各個結構,尤其是關節的結構,通過開展討論,學生經思考得出結論,關節使動物的運動靈活。

“在運動產生的過程”的教學中,通過學生自學,讓同學演示運動是如何在肌肉、骨、關節的配合下產生的,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演示過程中發現有些學生的模型只做了一組肌肉有關動物的運動和行為的知識,對學生認識動物的本質特徵非常重要,教材在前面雖然已經對動物的運動方式進行了介紹,但並未涉及運動的結構基礎,教師在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理解結構和功能的統一性,以便學生對動物運動的本質有更深入的理解。

關於運動系統與其它系統的關係,通過學生上體育課的感受,讓學生結合自己的親身體會,理解運動的產生是在神經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的配合下產生的。

本節課有一些不足之處,讓學生表現的機會較少。如道具演示不夠直觀,討論太多,因此,在以後的教學中,應對材料加以選擇,以達到科學、準確地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