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人教版高三語文知識點歸納【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15W

人教版高三語文知識點歸納【多篇】

高三語文學習方法 篇一

1、學好語文重點之一:

字詞、古詩詞、古文等的記憶背誦或賞析。這類知識的學習重點在課堂上,課上要專心,課後多花點時間去記憶背誦、理解運用。

2、學好語文重點二:

閲讀一定要強化,能夠做到每天練習一篇閲讀。另外可以學習一下快速閲讀,快速閲讀是一種高效的閲讀、學習方法,其訓練可以激活我們“腦、眼”潛能,培養和提高我們的閲讀速度、歸納分析、理解記憶等方面的能力。掌握快速閲讀之後,在閲讀文章、材料的時候可以快速的提取段落、文章的脈絡和重點,促進整理歸納分析,提高做提效率;同時可以節約大量的時間,遊刃有餘的做其它事情。快速閲讀的具體練習可以參考《精英特全腦速讀記憶軟件》,我自己學生時代練習過,現在也在受益。

3、學好語文重點三:

提高寫作能力。寫作的基礎是素材和思路,平時要多閲讀多積累。高中學習是比較緊張的、時間也很有限,我前面提到的快速閲讀在素材積累上就可以提現出很大作用。有了積累,可以多看看那些優秀作文,找找寫作的思路,要多動筆寫,學會借鑑、運用、融會貫通,這樣寫作能力才會不斷地提高。

語文成績提高也是需要做題的,平時不能只是一味的記憶背誦,防止眼高手低。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學好語文,提高正確理解運用語言文字的平,有利於我們學好其他各門學科;通過語文學習,使我們高中學生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現代文閲讀能力、寫作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學鑑賞能力和閲讀文言文的能力,這有利於我們將來走向社會、適應社會,更好地發揮自己的聰明才幹;掌握語文學習的基本方法,養成自學語文的習慣,培養髮現、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能為繼續學習和終身發展打好基礎。

語言功底,良好的閲讀習慣和順暢的口頭與書面表達能力,而達此目的、應該説是不太困難的,是有規律可循的。這裏,首先需要端正一個認識,即語文成績的提高有賴於語文素養的增強,是一個循序漸進,潛移默化的過程。語文學習內容的豐富性,學習時間的長久性決定它不能一蹴而就,所以不能急功近利,為應試求成績,而應砸實語文基礎,將其作為一項立身處世的本領努力學習下去。

高三語文學習方法 篇二

面對浩瀚的書海,如果讀書沒有目的和計劃,將會無所適從。中學生的大部分時間是在課堂上度過的,每天又要完成當天的學習任務,因此,可供閲讀的時間,尤其是課外閲讀的時間並不多,如果讀書再沒有目的和計劃,就會使寶貴的閲讀時間得不到充分地有價值地利用。中學生的閲讀應以達到這樣的目的為出發點:

有利於基礎知識的學習,有利於發揮自己的特長,有利於彌補自己的弱點,有利於閲讀能力的提高。安排閲讀計劃時要注意:圍繞課本閲讀一些有關的課外書。例如,讀一些與課內學習有關的科技史,人物傳記,這樣有助於提高課內學習的興趣,充實課內學習的內容,使思維更加活躍。圍繞自己的愛好或特點讀一些有關的課外讀物,一個愛好理科的學生,可以定期到閲覽室讀有關的報紙雜誌,一個喜歡文科的學生,可以定期去讀各種文學刊物,也可以利用假期閲讀文學名著。至於課外書的選擇,可以請教老師,請教高年級的優秀生或同班的同學,也可以請教家長。把他們的好經驗學過來,實在是一種省時間的好辦法,選好一本書,就可以用較少的時間得到較大的收穫。書選好了,再把讀書的時間分配好,不僅可以提高讀書的效率,也不至於衝擊課內的學習。

長期堅持下去,學習中的弱點就可以得到彌補,個人的特長就可以得到發展,既促進了課內的學習,又豐富了課外的精神生活。不少學生讀書缺乏目的和計劃,一昧地從興趣出發,常常看一些偵探小説、武俠小説,達到了愛不釋手的地步,為看這些書而開夜車,不完成作業,結果嚴重干擾和影響了課內的學習,這是一種不好的讀書傾向。

高三語文考試試題 篇三

一、古代詩文閲讀(27分)

(一)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6分)

1、補寫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騏驥一躍,不能十步; ,功在不捨。(荀子《勸學》)

(2)户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閒。 ,復得返自然。(陶淵明《歸園田居》)

(3)捫參歷井仰脅息, 。(李白《蜀道難》)

(4) ,唯見江心秋月白。(《琵琶行》)

(5)人生如夢,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6)小樓昨夜又東風, 。(李煜《虞美人》)

(二)文言文閲讀(15分)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題。

與陳伯之書

遲頓首陳將軍足下:無恙,幸甚幸甚。將軍勇冠三軍,才為世出,棄燕雀之小志,慕鴻鵠以高翔。昔因機變化,遭遇明主;立功立事,開國稱孤。朱輪華轂,擁旄萬里,何其壯也!如何一旦為奔亡之虜,聞鳴鏑而股戰,對穹廬以屈膝,又何劣邪!

尋君去就之際,非有他故,直以不能內審諸己,外受流言,沉迷猖獗,以至於此。聖朝赦罪責功,棄瑕錄用,推赤心於天下,安反側於萬物;將軍之所知,不假僕一二談也。朱鮪喋血於友于,張繡剚刃於愛子,漢主不以為疑,魏君待之若舊。況將軍無昔人之罪,而勛重於當世。夫迷塗知反,往哲是與;不遠而復,先典攸高。主上屈法申恩,吞舟是漏;將軍松柏不翦,親戚安居,高台未傾,愛妾尚在,悠悠爾心,亦何可言!今功臣名將,雁行有序。佩紫懷黃,贊帷幄之謀;乘軺建節,奉疆埸之任。並刑馬作誓,傳之子孫。將軍獨靦顏借命,驅馳氈裘之長,寧不哀哉!

夫以慕容超之強,身送東市;姚泓之盛,面縛西都。故知霜露所均,不育異類;姬漢舊邦,無取雜種。北虜僭盜中原,多歷年所,惡積禍盈,理至燋爛。況偽孽昏狡,自相夷戮;部落攜離,酋豪猜貳。方當繫頸蠻邸,懸首藁街,而將軍魚遊於沸鼎之中,燕巢于飛幕之上,不亦惑乎!

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羣鶯亂飛見故國之旗鼓感乎生於疇日撫弦登陴豈不愴悢。

所以廉公之思趙將,吳子之泣西河,人之情也;將軍獨無情哉!想早勵良規,自求多福。

當今皇帝盛明,天下安樂。白環西獻,楛矢東來。夜郎滇池,解辮請職;朝鮮昌海,蹶角受化。唯北狄野心,掘強沙塞之間,欲延歲月之命耳。中軍臨川殿下,明德茂親,總茲戎重。弔民洛汭,伐罪秦中。若遂不改,方思僕言,聊布往懷,君其詳之。丘遲頓首。

2、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義解釋有誤的一項是(3分)

A.直以不能內審諸己 審:仔細察看

B.將軍之所知,不假僕一二談也。 假:憑藉,藉助

C.弔民洛汭,伐罪秦中。 吊:慰問

D.尋君去就之際,非有他故 就:成就

3、選出對文意理解不正確的一項(3分)

A.文章先肯定陳伯之早年投降蕭衍的明智之舉,稱頌此舉帶來的地位升遷,效果良好,“何其壯也”;接着痛斥他背叛而去的不義和不智,“又何劣邪”。兩相對照,先聲奪人。

B.文章結尾寫暮春三月,江南地區,風景明麗優美,令人神往,意在打動陳將軍的鄉國之思,這是論述文中的“以理服人”。

C.從整封信來看,作者勸降的策略是剛柔相濟,恩威並用;而文章的寫作則給人沉思翰藻,文質兼備的美好感受。

D.書信最後一段講明陳伯之面臨着嚴峻的形勢,必須當機立斷,“若遂不改,方思僕言”,那就晚了。這就是後人常常説的“勿謂言之不預”的意思,語氣雖然委婉,意思是很嚴峻的。

4、用“/”給下面語句斷句(3分)

暮 春 三 月 江 南 草 長 雜 花 生 樹 羣 鶯 亂 飛 見 故 國 之 旗 鼓 感 乎 生 於 疇 日 撫 弦 登 陴 豈 不 愴 悢。

5、將下列文句翻譯成現代漢語(6分)

(1)將軍勇冠三軍,才為世出,棄燕雀之小志,慕鴻鵠以高翔。(3分)

(2)如何一旦為奔亡之虜,聞鳴鏑而股戰,對穹廬以屈膝,又何劣邪!(3分)

(三)古代詩歌閲讀(6分)

6、閲讀下面的一首唐詩,完成第6題。

磧西頭送李判官入京 岑 參

一身從遠使,萬里向安西。漢月垂鄉淚,胡沙費馬蹄。

尋河愁地盡,過磧覺天低。送子軍中飲,家書醉裏題。

[注]①磧西,即安西都護府,治所在今x疆庫車附近;②尋河:史載張騫出使西域時曾去尋找黃河源頭。

(1)“漢月垂鄉淚,胡沙費馬蹄。尋河愁地盡,過磧覺天低。”運用了多種手法,請列舉其中的一種,並簡析其藝術效果。(3分)

(2)請簡要分析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3分)

二、文學名著、文化經典閲讀(16分)

(一)文學名著閲讀(10分)

7、下列各項中,對作品故事情節的敍述不正確的兩項是(5分)

A.曹操頒發討伐董卓的矯詔後,就有孫堅、孔融、袁術、公孫瓚、袁紹等各路英雄響應前來與曹操會盟,並推舉袁紹為盟主,共同討伐董卓。而劉備、關羽、張飛三人因此時還不成氣候,所以沒有參加。(羅貫中《三國演義》)

B.從宜賓趙家回到省城的梅在隨琴到高家避難前,其實也見到了覺新。一次是在新發祥門口,但她只敢遠遠地看,只敢似招呼非招呼地向覺新點點頭,想説話又不敢説;一次是在琴的家裏,覺新來給姑媽辭歲,正與琴在一起的梅聽見覺新説話的聲音,卻只敢在他走的時候偷偷地看了看他的背影 (巴金《家》)

C.(堂吉珂德)一面往村裏走一面輕聲説道:“你真是世界上最幸運的人,託博索美麗絕倫的杜爾西內亞!你有幸擁有英勇著名的騎士唐吉訶德在你面前俯首聽命。眾所周知,他昨天得到了騎士稱號,今天又討伐了最無恥、最殘忍的罪惡行徑。”

這裏“最無恥、最殘忍的罪惡行徑”指的是:在一座林子裏,堂吉珂德看到一個十五歲左右的牧童被綁在樹上,主人一面罵他丟了羊,一面用皮帶狠命地抽打他。堂吉訶德路見不平,便拔刀相助,上前搭救了牧童,並警告和恐嚇了那富農一番。然後,他揚長而去。等堂吉訶德走遠後,那位富農重又把孩子綁上,更加沒命地抽打起他來。(塞萬提斯《堂•吉訶德》)

D.一直憎惡愛斯梅拉達的隱修女居第爾,在副主教將愛斯梅拉達交給她時,根據兩隻小鞋子的形狀和顏色,發現愛斯梅拉達竟是自己15年前丟失的女兒,然而母女重逢的歡樂立刻又成了生離死別的悲哀,她結果為救女兒而死。(維克多•雨果《巴黎聖母院》)

E.黛玉每到春分秋分,必犯嗽疾。一天,寶釵來探望她,勸她換個醫生,先平肝健胃,而後再用燕窩冰糖熬粥食補。黛玉平常就嫌寶釵心裏藏奸,聽説又要讓她熬燕窩粥,使那些婆子丫頭們嫌她多事,非常生氣,數落道:“如今我還不知進退,何苦叫他們咒我?”硬是把寶釵趕走了。(曹雪芹《紅樓夢》)

8、簡答題。(任選一題,每題100字左右)(5分)

(1)在巴金的《家》中,把屠格涅夫的“我是青年,我不是畸人,我不是愚人,我要給自己把幸福爭過來”這句話作為座右銘的是誰?這一人物形象身上最突出的特點是什麼?請用一個具體情節或事件加以説明。

(2)七月的某一天,包括瑪絲洛娃在內的那批犯人,準備下午三點從火車站啟程前往西伯利亞,聶赫留朵夫打算跟隨瑪絲洛娃一同前往。請簡述出發的那一天他是如何找到瑪絲洛娃以及其間發生的讓他特別不安的事。(列夫•托爾斯泰《復活》)

答第( )題

(二)文化經典閲讀(6分)

9、閲讀下面《孟子》選段,回答問題。(6分)

孟子曰:“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孟子•盡心上》)

(1)下面各項對選段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第一件樂事表達孟子的“孝悌”思想。

B.第二件樂事表達孟子的“仁義”思想。

C.第三件樂事表達孟子以教化天下百姓為己任的抱負。

D.孟子認為這三件樂事與用仁德統一天下不能並存。

(2)請根據上面的文字內容,聯繫下面選段孟子説的話,説説孟子“三樂”的根源。(3分)

孟子曰:“廣土眾民,君子欲之,所樂不存焉;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君子樂之,所性不存焉。君子所性,雖大行不加焉,雖窮居不損焉,分定故也。君子所性,仁義禮智根於心,其生色也眸然,見於面,盎於背,施於四體,四體不言而喻。”(《孟子•盡心上》)

三、現代文閲讀(24分)

(一)論述類文本閲讀(9分)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題。

戲劇與戲曲

“戲”字在幾千年前的商周鐘鼎文中就出現了,意思是指一種祭祀性儀式。秦漢時期,娛樂性表演又稱“百戲”,包括樂舞、雜技、魔術、馬戲等。後來,娛樂性的玩耍也叫“遊戲”。所以“戲”原本有儀式、百戲、遊戲的含義。

戲劇是人物扮演故事的表演藝術。表演是手段,故事才是核心。有了“故事”,戲劇便區別於廣泛意義上的“戲”與“百戲”。故事內涵在戲劇中的存在和被強調,意味着文學性成分的增強,於是,便有了劇本。儘管戲劇是一種劇場中的表演藝術,沒有劇本也可以有戲劇,但是,文學的參與使思想內涵深化了。

戲曲是中國傳統的、民族性的戲劇藝術。它把中國傳統的詩、歌、舞、樂、技的手段在舞台上綜合運用起來,表演故事,有別於西方的話劇、歌劇、舞劇。

前些年,流行“世界三大戲劇體系”的説法:一是蘇俄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體系,一是德國的布萊希特體系,一是中國的梅蘭芳體系(或稱中國戲曲表演體系)。簡單地説,所謂斯坦尼體系,指的是幕景化的、模擬現實場景的、創造生活幻覺的話劇表演體系;所謂布萊希特體系,指的是將舞台視為流動空間的、無場景無場次的、使演員與觀眾產生意識交流(即所謂演員與角色的“問離效果”),並帶有某種哲理意味兒的戲劇體系。斯坦尼和布萊希特30年代在蘇聯都觀看過梅蘭芳的演出,不約而同地大為讚歎,都認為梅蘭芳的表演可以印證他們各自的理論。後來,就有人稱中國戲曲為“梅蘭芳表演體系”。

實際上,斯坦尼體系和布萊希特體系與梅蘭芳所代表的中國傳統戲曲是不同文化背景的產物,三者並列,在理論上、邏輯上都不嚴密。如果要講體系的話,那麼中國戲曲是“神形兼備”(即寫意)的戲劇表演體系。在世界戲劇史上,東西方古典戲劇(或傳統戲劇)可以進行比較,但不宜將西方現代戲劇與中國傳統戲劇加以類比。

中國戲曲有古老的傳統,通常以公元12世紀左右的雜劇和南戲為戲曲成熟的標誌,從那時起,戲曲的藝術傳統一脈相承,從未間斷,到現在已有800餘年歷史。目前中國戲曲有300多個劇種,劇目數以萬計,戲曲工作者數十萬人。如此深厚的文化積澱、如此龐大的藝術隊伍,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相比。(取材於周華斌《什麼是戲曲》)

10、下列判斷,符合文意的一項是(3分)

A.在戲劇中,表演是手段,故事才是核心,所以沒有劇本就沒有戲劇。

B.戲曲是中國傳統藝術,與話劇、歌劇、舞劇不同,不屬於嚴格意義上的戲劇。

C.西方戲劇的代表是斯坦尼和布萊希特體系,而中國戲劇的代表是梅蘭芳體系。

D.雖然“戲”字出現很早,但中國戲曲的成熟至今還不到1000年。

11、根據《紅樓夢》等四大古典名著改編的電視連續劇,從表演體系來説,與其最為接近的一項是(3分)

A.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體系。 B.布萊希特體系。

C.梅蘭芳體系。 D.寫意體系。

12、作者是否贊同“世界三大戲劇體系”的説法,為什麼?(3分)

(二)文學類、實用類文本閲讀(選考)(15分)

本題為選考題,請從甲、乙兩類文本中選定一類作答,不得再做另一類文本的題目

(甲)文學類文本閲讀(15分)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題

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此話餘音繞樑,不絕於耳。

和是帆,不同是船。正如帆與船互相配合遨遊海洋,和與不同也合於乾坤,立於天地。

和是一種美,紅綠配出絢麗,黑白襯出經典和凝重,高矮造就天地的和諧,燕瘦環肥描出人間美景。萬事萬物和諧相處,成就絕配,展現和諧的美。不同是一種個性。同是荷葉,“尖尖角”描繪出秀麗,“接天蓮葉無窮碧”書寫的是絢麗,不同的形態有着獨特的美。萬事萬物各有不同,張揚個性,展現不同的風采。記得錢鍾書先生曾做過這樣一個精妙絕倫的比喻:“假如我們不能懷挾偏見,隨時隨地必須得客觀公平,那就像造屋只有客廳,沒有卧室。”

居家處室,既少不了客廳,也少不了卧室。客廳,一個接納大千世界,與形形色色的八方來客促膝而坐談笑風生的公共場所;卧室,一方只住自己靈魂,只供靈魂自由舞蹈自由追求的淨土。從客廳到卧室,從卧室到客廳,總隔着一扇看不見的門,這扇門就是人的心靈之門。我欣賞的心靈之門的狀態是半開半掩的,引用《紅樓夢》裏的一句詩--半卷湘簾半掩門來描繪最恰當。

半卷湘簾半掩門就是既要開門求和,去客廳會客,又要掩門存異,保持自己的獨立人格。

捲起湘簾開起門,向周圍的人和社會敞開自己心靈的一隅,並和諧地融入大千世界之中。所謂開門求和,就是與蹁躚花間的彩蝶一起跳芭蕾舞,也與嘔啞嘲哳的烏鴉一起唱詠歎調;就是與你愛的人和愛你的人共蕩一隻無遮的小舟,也與你恨的人和恨你的人共進一桌豐盛的晚餐。開門求和,多好的一脈温存儒雅的人文情懷!但是,人的心靈之門不能總是完全向外敞開,總該留出一塊只屬於自己的精神領地半掩起來。所以我們要學會掩門存異。所謂掩門存異,就是靈魂能夠獨行。每個有信仰、重視精神生活的人都是一個長途跋涉,辛苦而快樂的教徒,越過一座座高山,蹚過一條條大河,走自己的路,尋找並朝拜只屬於自己的上帝。和而不同猶如《詩經》中的絕美篇章,只有真君子才能吟誦出錦繡,口吐出芬芳,也只有真人生才能完全展現。

阿基米德終日沉浸於思考,超脱俗世,可他又深入羣眾,獲取真知。

尼采獨立思考,成於已見,可他也去四處遊歷,把所想撒播人間。

道家推崇真善美,將其融入大眾的道德規範,卻不忘獨立於模仿與盲目的隨大溜之外。只有真君子才能和而不同。和而不同是一種遒勁,在一天天的練達與獨立中爆發。

古語有云:“鳥擇木而棲,人擇鄰而居。”世間萬物和諧匹配,其實並不在於它們的同一性,而在於它們各有自己的特點,並且能夠相得益彰,人類社會也是如此。朋友相處,與人交往,並不在於交往雙方個性相同,而在於具有不同個性的人能夠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關心與彼此合作,在交往過程中展示出人性的多姿多彩以及人性的至善至美。

大智者之間共事,常常能夠求大同,存小異。也就是説,在原則性的問題上,大家各自擺明自己的觀點,經過討論或爭論之後,總能夠達成一致,較少固執己見。他們很會取人長,補已短。這樣的人進步很快,也容易與人相處。

君子共事,一定都是很懂得堅持原則的,也就是俗稱的按遊戲規則辦事。這是很要水平的,是一定人生經驗的積累,不是那紙上談兵的人可以真正做到的。

(陳丹寧《半卷湘簾半掩門》,選自《時文選粹》)

13、下列對作品的分析與概括,不正確的兩項是(5分)

A.對於孔子“和而不同”中的“不同”,本文作者顯然將它理解為“相異(不一樣)”,全文正是在這種理解的基礎上敷衍而成的。

B.錢鍾書先生的比喻在作者看來,其精妙就在於利用居家處室必須有客廳有卧室的配搭,説明人在社會中既要能客觀公平,又要敢於堅持偏見。

C.作者以為,道家既能將真善美融入大眾的道德規範,又能對真善美做出不同於大眾的獨特而深刻的理解,是和而不同的真君子。

D.文章以“半卷湘簾半掩門”為標題,是要表達自己對既能去客廳會客又可存異以保持自己獨立人格的狀似半開半掩的心靈之門的欣賞。

E.作者運用比喻、對比、擬人等多種修辭手法,描述了“和而不同”在自然與社會中的美妙狀態,使文章於理性的思辨中氤氲着散文的意境。

14、作者為什麼要將阿基米德的例子、尼采的例子和道家例子並舉?(4分)

15、對於“和而不同”,朱熹以為“和者,無乖戾之心;同者,有阿比之意。”所謂“阿比”即“奉承、曲從、迎合”,也就是説“和而不同”即“和諧而不盲目附和”。你認為是朱熹的觀點還是本文作者的觀點更能體現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請簡要分析。(6分)

(乙)實用類文本閲讀(15分)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題。

王安石逸事

林語堂

王安石是個怪人,思想人品都異乎尋常。學生時代很勤勉,除去語言學極糟糕之外,還算得上是個好學者,當然是宋朝一個主要的詩人。不幸的是,徒有基督救世之心,而無圓通機智處人治事之術,除去與他自己本人之外,與天下人無可以相處。毫無疑問,他又是一個不實際的理想主義者。倘若我們説理想主義者是指的不注意自己的飲食和儀表的人,王安石正好就是這等人。王安石的衣裳骯髒,鬚髮紛亂、儀表邋遢,人是以此等惡習為眾所周知的。蘇洵在《辯奸論》那篇文章裏刻畫王安石説謊:“衣臣虜之衣,食犬憊之食。”又説他“囚首喪面而談詩書。”王安石是否喜歡以這樣特點異乎常人,我們無從知道,但是一個人把精力完全傾注在內在的思想上,自然會忽略了他的外表,這話倒不難相信。有一個故事流傳下來,説他從來不換他的長袍。一天,幾個朋友同他到一個寺院裏的澡堂會。在他由浴池出來之前,朋友們特意偷偷的在外頭留一件乾淨的長袍,用以測驗他是否知道衣裳已經被換了。王安石洗完出來,把那件新袍子穿上,朋友動了手腳,他完全不知道。不管怎麼樣,他總是身上穿了件衣裳就行了。

又有一天,朋友們告訴王安石的胖太太,説她丈夫愛吃鹿肉絲。

胖太太大感意外。她説:“我不相信。他向來不注意吃什麼。他怎麼會突然愛吃鹿肉絲了呢?你們怎麼會這樣想?”

大家説:“在吃飯時他不吃別的盤子裏的菜,只把那盤鹿肉絲吃光了,所以我們才知道。”

太太問:“你們把鹿肉絲擺在了什麼地方?”

大家説:“擺在他正前面。”

太太明白了,向眾人説:“我告訴你們。明天你們把別的菜擺在他前面,看會怎麼樣?”

朋友們第二天把菜的位置調換了,把鹿肉線放得離他最遠,大家留意他吃什麼。王安石開始吃靠近他的菜,桌子上照常擺了鹿肉,他竟然完全不知道。

還有一個故事説王安石在揚州太守幕府時,他徹夜讀書。那時的太守是韓琦,他後來做了宰相。王安石總是苦讀通宵,天將黎明之時才在椅子中打盹。等睡醒時,已然晚了,來不及洗臉梳頭髮,便連忙跑到辦公室上班。韓琦一看他那副樣子,以為他徹夜縱情聲色,就向他勸導幾句。

韓琦説:“老弟,我勸你趁着年輕,多用功念點兒書吧。”

王安石立在那兒未做分辯。在去職之時,他告訴朋友説韓琦不賞識他。後來,王安石的學者名氣日大,韓琦對他的看法也有了改變,也願把他看做自己的屬下,王安石卻很惱怒,事情趕巧是,王安石在京師接受朝廷一項高位那一年,正好韓琦罷相。王安石記日記甚勤,竟寫了七十冊,他曾有這樣批評韓琦的話:“韓琦別無長處,惟面目姣好耳。”

但是王安石這個怪人,除去邋遢的外表之外,尚有不止此者。在他得勢之前大約二十年之中,他之所以使人談論者,是他屢次謝絕朝廷的提升。這倒很難相信他之如此是純系沽名釣譽之意,因為從他二十一歲考中進士,到他四十六歲得勢--那是他壯年最活躍的時期,共二十五年--他一直謝絕任命,寧願在一個偏遠的省份當一小吏。那是仁宗在位之時,國家太平,才俊之士鹹薈萃於京都。王安石越謝絕朝廷授予高位之意,他的聲譽越高。最後,朝廷上的官員皆急欲一睹此人的真面目。此時因為他除去以文章出文章出名之外,他位居太守,治績斐然,行政才幹之優,堪稱能吏。他建堤築堰,改革學校,創農民貨款法,把他的新社會思想,實施了數項。正績確實不錯,也深得百姓愛戴。他以入朝為官的引誘一直視若無睹,直到仁宗嘉佑五年(1060),朝廷任命他為三司度支判官,他才來到京師。

(選自林語堂《蘇東坡傳》第七章)

13、下列對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4分)

A.所謂“逸事”,多指不見於正式記載的關於某人的事蹟。文中“有一個故事流傳下來”、“還有一個故事”等諸如此類的文字,可説是作者的一種筆法,既表明所寫有來歷有根據,但又能讓讀者看出其有別於正式的史書記載。

B.“他又是一個不實際的理想主義者”,這句話主要是批評王安石雖有政治抱負,但又清高孤傲、不諳世事、自以為是。

C.文中特別寫到王安石評韓琦的話:“韓琦別無長處,惟面目姣好而已”,意欲藉此來表現王安石尤其看不起注重外表裝扮的人。

D.人物傳記往往採用敍議結合的寫法,本文也體現了這一特點。如開頭一段有相當多的文字就是作者對王安石的議論,圍繞這議論,作者擇事而寫,寫出了個以往不為人所熟知的“怪人”王安石。

E.雖然寫的是古人古事,但作者卻以現代人的口吻敍述,語言顯得活潑易懂,讀來有趣,這應該也是本文的可取之處。

14、作者開篇就説“王安石是個怪人”,從文中的敍寫看,王安石的“怪”表現在哪裏?(4分)

15、宋朝朱弁《曲洧舊聞》中有這樣的記寫:“王荊公性簡率,不事修飾奉養,衣服垢污,飲食粗惡,一無有擇,自少時則然。”蘇明允着《辯奸》,其言‘衣臣虜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喪面而談詩書”,以為‘不近人情’者,蓋謂是也”蘇洵(明允)以“不近人情”言之,你同意這樣的評價嗎?請結合本文相關內容闡述。(6分)

四、語言文字運用(13分)

16、有些對作家的評論,雖隻言片語,卻能形象地概括作家的人格精神,或巧妙地表現其作品的典型風格。如:徐志摩--為愛而生,為愛而寫的詩人;史鐵生--用筆與疾病對抗的不屈之魂……請參照以上示例,任選兩位自己喜愛的中國現當代作家各寫一則簡短的評語,如:

魯迅、餘秋雨、海子、舒婷、顧城等等。(3分)

17、閲讀下面材料,按要求回答問題。(10分)

材料一:小瀋陽春晚一夜走紅。有人認為,這東北爺們就是好樣的,“寧舍一頓飯,不捨二人轉”,總不能因為那幾聲叫“俗”,就抹殺了小瀋陽的娛樂價值。

材料二:有文章認為,俗文化的泛濫讓人擔憂。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人們為了生計,已不願意拿出力氣去品味和欣賞高雅文化,使得小瀋陽這種來自民間的俗文化,佔據了休閒娛樂的上風。

(1)用一句話概括以上材料的內容。(3分)

(2)你對上述現象有何看法?請簡要回答。(150字左右)(7分)

五、寫作(70分)(任選一題)

l8.(1)閲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落差是大自然地殼折皺形成的一種起伏錯落,是水流從河牀的橫斷面或是懸崖處傾瀉而下的高低差異。地有落差,才會有高峯深谷;水有落差,才會有壯美瀑布。落差是一種美麗,有了它,大自然才會如此地千姿百態,豐富多彩。要不,滿世界都是一馬平川的土地,一平如鏡的河流,這世界將多麼單調乏味!人的一生亦如一道連綿逶迤的山脈、一條波動起伏的河流,自然也會有落差,也會有落差形成的人生風景線。

請以“落差”為話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要求:題目自擬、立意自定、文體自選,不得抄襲。

(2)閲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哲學家周國平曾説:“我相信,驕傲是和才能成正比的。但是,正如大才樸實無華,小才華而不實一樣,大驕傲往往謙遜平和,只有小驕傲才露出一副不可一世的傲慢臉相。有巨大優越感的人,必定也有包容萬物、寬待眾生的胸懷。”

驕傲是一種生活態度,驕傲是一種人生姿態,驕傲更有境界高下之別。

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對“驕傲”的看法或體會,自擬標題,自定文體,不少於800字。

高三語文學習方法 篇四

語文一輪複習建議

高三全年複習是漫長而艱辛的路程,其間需要持續承擔着不小的內心和外部壓力。在複習期間,同學們很容易出現畏難情緒,或者感到焦躁和厭倦。與此同時,相比於理科,語文這個學科又存在着“投入與產出不成比例”的現象,導致一些同學在複習中過早地放棄語文學科,寧願把時間留給其他科目。但殊不知,越是不願意提供時間,就越沒法看到成效,這樣的惡性循環不可取。

因此,同學們需要建立信心,在一天兩天中,語文確實無法看到明確的效果;但如果是一個月、一個學期,語文可以獲得的提高絕對不比其他科目小。建立這樣的心態,是成績飛躍的前提。對基礎不太牢靠或者學習不得其法的同學來説,一二十分的提高也是可以期待的。

大學聯考語文的特點是“直接”與課內知識相關的部分較少。但很多同學往往把它理解成“很少考課內”,在複習中對於課內知識不夠重視。但實際上,大學聯考語文的考查方式是“課內知識的課外遷移”,即把課內學到的知識以“非課文”的形式考察出來。因此,課內知識的歸納和落實也是複習的要點所在。

在複習中,同學們要注意將曾經鬆散學習的課內知識點納入到考試試卷的體系之內,落實清楚每一個知識點在大學聯考中的考察位置。例如,課內文言文字詞往往會在文言文閲讀題中改頭換面,用課外文章的例句來考課內知識;再比如,課內詩詞鑑賞往往是熟悉作者的陌生作品,或者是熟悉流派中的陌生人(比如用南宋豪放派的張孝祥喚醒你對辛棄疾的記憶)。實際上,大學聯考語文對我們的要求,無非是“學以致用”四個字而已。

如何提高語文複習效率

獲得知識、培養能力、提高語文成績是高三同學語文學習的重要目的,長期以來大規模的訓練是高三同學學習的傳統模式,但綜觀高三同學的現狀及考試結果,總覺得付出和結果的比例不盡如人意。那麼,高三同學應如何在較短時間內進行第一輪複習呢?

烏申斯基説:“好習慣是教育力量的基礎。”葉聖陶先生也説:“好習慣養成了,一輩子受用。”這就是所謂“習慣出能力”,因此學生首先要致力於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培養制定計劃的習慣。高三是繁忙的,為避免顧此失彼,高三同學應按照自己制定的計劃,科學安排,務必保證每科每天均有一定量的複習時間。這樣,各科就能比較全面系統的複習,不能象一些同學那樣,把整個晚上的時間都花在鑽研難題偏題之上,這樣做往往得不償失。

使用工具書的習慣。查找工具書,是語文學習的重要內容。查找工具書,不僅可以學到很多老師講不到的知識,還有助於準確讀音、辨析字形、理解詞意、領會用法,還可以瞭解許多歷史故事、字詞來歷,為寫作提供原始材料。當然並不是説字字都要查找,要查的是自己沒有把握的東西。

人教版高三語文知識點歸納 篇五

字音

嫻(xián) 於辭令屬 (zhǔ) 草稿未定慘怛(dá) 讒人間(jiàn) 之帝嚳(kù) 靡(mǐ) 不畢見舉類邇(ěr) 濯(zhuó) 淖(nào) 蟬蜕(tuì) 皭(jiào) 然滓(zǐ) 既絀(chù) 商於(wū) 屈匄(gài) 餔(bū) 其糟温蠖(huò) 啜(chuò) 其醨(lí) 汶汶(méiméi)

通假字

1、離騷者,猶離憂也。

2、人窮則反本

3、靡不畢見

4、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

5、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6、屈平既絀

7、齊與楚從親

8、乃令張儀佯去秦,厚幣委質事楚

9、亡走趙,趙不內

10、屈原至於江濱,被髮行吟澤畔。

詞類活用

1、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

2、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

3、讒諂之蔽明也

4、邪曲之害公也

5、方正之不容也

6、明道德之廣崇

7、蟬蜕於濁穢

8、厚幣委質事楚

9、其後楚日以削

10、時秦昭天與楚婚

11、內惑於鄭袖,外欺於張儀

12、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於頃襄王

13、存君興國而欲反覆之

14、然皆祖屈原之從容辭令

古今異義

1、明年,秦割漢中地與楚以和

2、設詭辯於懷王之寵姬鄭袖

3、其存君興國而欲反覆之

4、顏色憔悴

5、形容枯槁

6、而能與世推移

特殊句式

(一)判斷句:

1、“離騷”者,猶離憂也。

2、天者,人之始也

3、秦,虎狼之國。

4、此不知人之禍也

5、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二)被動句:

1、方正之不容也

2、信而見疑,忠而被謗

3、身客死於秦,為天下笑

4、而自令見放為

5、內惑於鄭袖,外欺於張儀

6、數十年,竟為秦所滅

7、是以見放

8、夫聖人者,不凝滯於物

(三)狀語後置句:

1、而設詭辯於懷王之寵姬鄭袖

2、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於頃襄王

3、以深入擊秦,戰於藍田

(四)定語後置句: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五)賓語前置句:莫不欲求忠以自為,舉賢以自佐

梳理脈絡

用文中五個字概括出人物經歷。

任(第1節)—疏(第2節)——絀(第4節)—遷(第10節)—沉(第11節)

重要語句翻譯

1、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窮則反本,故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也;疾痛慘怛,未嘗不呼父母也。

(天是人類的起源,父母是人的根本。人處於困境就會追念本源,所以到了極其勞苦疲倦的時候,沒有不叫天的;遇到病痛或憂傷的時候,沒有不叫父母的。)

2、其文約,其辭微,其志潔,其行廉。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

(他的文筆簡約,詞意精微,他的志趣高潔,行為廉正。文章描寫的是普通事物,但意義卻非常重大,列舉的事例雖然淺近,但含義卻十分深遠。)

高三語文基礎知識歸納梳理 篇六

人的稱謂

【直稱姓名】大致有三種情況:(1)自稱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內,相如請得以頸血濺大王矣”“廬陵文天祥自序其詩”。(2)用於介紹或作傳。如“遂與魯肅俱詣孫權”“柳敬亭者,揚之泰州人”。(3)稱所厭惡、所輕視的人。如“不幸呂師孟構惡於前,賈餘慶獻諂於後”。

【稱字】古人幼時命名,成年(男20歲、女15歲)取字,字和名有意義上的聯繫。字是為了便於他人稱謂,對平輩或尊輩稱字出於禮貌和尊敬。如稱屈平為屈原,司馬遷為司馬子長,陶淵明為陶元亮,李白為李太白,杜甫為杜子美,韓愈為韓退之,柳宗元為柳子厚,歐陽修為歐陽永叔。

【稱號】號又叫別號、表號。名、字與號的根本區別是:前者由父親或尊長取定,後者由自己取定。號,一般只用於自稱,以顯示某種志趣或抒發某種情感;對人稱號也是一種敬稱。如:陶潛號五柳先生。

【稱諡號】古代王侯將相、高級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後被追加的稱號叫諡號。如稱王安石為王文公,范仲淹為范文正公。而稱奸臣秦檜為繆醜則是一種“惡諡”。

【稱齋名】指用齋號或室號來稱呼。如南宋詩人楊萬里的齋名為誠齋,人們稱其為楊誠齋;姚鼐因齋名為惜抱軒而被稱為姚惜抱、惜抱先生。再如稱蒲松齡為聊齋先生,梁啟超為飲冰室主人,譚嗣同為譚壯飛(其齋名為壯飛樓)。

【稱籍貫】如唐代詩人孟浩然是襄陽人,故而人稱孟襄陽;北宋王安石是江西臨川人,故而人稱王臨川。

【稱郡望】韓愈雖系河內河陽(今河南孟縣)人,但因昌黎(今遼寧義縣)韓氏為唐代望族,故韓愈常以“昌黎韓愈”自稱,世人遂稱其為韓昌黎。再如蘇軾本是四川眉州人,可他有時自己戲稱“趙郡蘇軾”“蘇趙郡”,就因為蘇氏是趙郡的望族。

【稱官名】如“孫討虜聰明仁惠”,“孫討虜”即孫權,因他曾被授討虜將軍的官職,故稱。

【稱爵名】《訓儉示康》“近世寇萊公豪侈冠一時”,寇準的爵號是萊國公,萊公是省稱。

【稱官地】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來稱呼。如《赤壁之戰》:“豫州今欲何至?”因劉備曾任豫州刺史,故以官地稱之。

【謙稱】(1)表示謙遜的態度,用於自稱。愚,謙稱自己不聰明。鄙,謙稱自己學識淺薄。敝,謙稱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卑,謙稱自己身份低微。竊,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義在內。臣,謙稱自己不如對方的身份地位高。僕,謙稱自己是對方的僕人,使用它含有為對方效勞之意。(2)古代帝王的自謙辭有孤(小國之君)、寡(少德之人)、不穀(不善)。

高三語文學習方法 篇七

新學期即將開始,很多同學就陷入迷茫,不知道該如何學習,也找不到好的學習方法。對於語文學科來講,很多學生甚至認為,沒什麼方法可言,無非就是死記硬背。誠然,這種認識是大錯特錯的。

一、做好課前預習

進入學年的第一個學期,會接觸到全新的知識,學習的難度會加大,內容也會增多。很多同學在語文這個學科的學習過程中,忽略了預習的環節,其實在老師授課前對語文知識進行預習能夠讓大家瞭解自己語文學科上的薄弱環節,能夠讓大家建立新舊知識間的聯繫,能夠把握重難點以提高聽課的效率,更快更準確地掌握新的知識,所以預習是語文學習的一個重要環節。

要紮紮實實做好預習工作,學生們要做好以下3點:

①找出每篇課文中自己不理解的問題,並把理解不透的記下來;

②初步弄清新課中的基本內容是什麼,這些知識內容與之前學過的知識點的相關性,並找出書中的重點、難點。

③預習時要看、思、做結合進行。

看:一般是把新的課文通讀一遍,然後用筆勾劃出課文中的重要內容,利用工具書查找不懂的生字詞;

思:指我們在預習的時候要探尋課文的寫作背景、作者的情感思想、作品的現實意義;

做:在看的過程中,需要動手做的準備工作以及對課本後的練習題要嘗試性的做一做。

二、緊抓聽課環節

聽課是學生接受教師指導,掌握知識,發展智力的中心環節,是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在課堂上跟着老師學習,始終是學習最有效的方式、是保證高效率學習的關鍵,課堂知識消化得好,可以節省大量課餘的時間。

總的要求是要抓住語文學科的特點,帶着問題聽,聽清內容,記住要點,抓住關鍵,着重聽老師的講課方法與思路、釋疑的過程與結論,主要抓住字、詞、句、篇等方面的知識點,並且通過聽、説、讀、寫來提高閲讀和寫作能力,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語言和文字的知識點。

三、按時獨立地完成作業

獨立完成作業是深化知識,鞏固知識,檢查學習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複習與應用相結合的主要形式。語文學科重視知識的識記和積累,所以在作業的形式上也有它的特殊性,一般作業形式會由兩部分組成,一方面是需要同學們通過書寫完成的有形的文字性的作業,另一方面是通過識記、背誦、觀察、領悟、口頭表達的形式完成的作業。

四、不斷積累,提高能力

1、勤讀課外書籍

2、勤做讀書筆記

3、勤於求教探討

語文學科是一門基礎學科,是同學們學好其它學科的前提,而只有掌握語文學習的基本方法,養成自學語文的習慣,培養髮現、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讓大家真正學好語文並感受到語文的魅力。

準高三生語文高分逆襲經驗 篇八

1、轉變一個觀念。不要總認為語文是文科,認為語文成績不易提高,認為語文大學聯考不拉分。這其中關鍵是不要像學國中語文那樣學高中語文,把這個道理弄清楚了,大學聯考語文成績才真正能提高。這意味着,學習語文不能靠“死記硬背”,不是靠掌握那些程式化、固定的答題套路、模板,對有關古詩鑑賞、現代文、古文閲讀和作文試題尤其如此。

2、【背誦最大的誤區】紅色警告,萬萬不要把學習語文的時間浪費在一再的背誦詩文上,不要以為複習語文就是複習背誦。不知道為什麼那麼多學校都重視這個,在我看來,簡直坑爹坑祖宗。

3、【閲讀佔的分比較多】不過看多了書,你的閲讀能力必然超羣。剩下就是答題技巧,主動憶答題技巧方法。還是那句,語文的一切技巧,練,要適可而止,有所收穫,就行了。別死命攻擊它,它比較難比較煩,不然很快會失去信心的。

4、【作文最大的難度在於審題】審題需要你在高中裏琢磨,可以向老師討教一下。高中生,除非你是大神,不然不要寫記敍文。

大學聯考改卷,議論文才是王道才是主流。高分議論文要求審題準,中心突出,立意好,邏輯清晰,説理清楚,文筆較好。

5、另外一定要關注時事,多看報、新聞等, 提高思辨能力。

就比如近些年大學聯考語文作文,一帶一路、人類命運共同體、北斗、互聯網信息等……這些關鍵詞,組成今年大學聯考作文題的一角。如果平時不關注這些,作文很難取得高分!

複習語文要學會從各種渠道瞭解世界動態、社會熱點。可以通過收看人民日報、環球網等媒體時評,學習如何由表及裏地展開分析和探究事件背後的原因,也可以通過閲讀《報刊文摘》、《作家文摘》、《雜文報》等報刊雜誌,積累相關素材,瞭解文化名人對社會熱點的分析評論,以形成自己正確的認知能力和是非評判。這方面能力提高了,作文成績提高相信也不在話下。

高三語文學習方法 篇九

適合高三語文的學習方法—系統學習法

如果我們對所學知識進行系統的學習那麼我們會在自己的大腦中構建出一個合理的知識框架,這一點對於任何學科都適用,但是如果想要將語文知識系統的學習完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各位同學應該要坐好準備,而且對於考試內容一個有一個大概的瞭解,只有這樣我們才可以構建出一個完美的知識框架。

適合高三語文的學習方法—多積累

對於語文這一學科而言,積累真的很重要,如:多看課外書籍,可以積累素材。多閲讀課外古詩文可以積累文言實詞、文言虛詞等知識,對我們的做題是很有幫助的。高三同學想要進行語文的積累主要有四個途徑:摘抄、背誦、記憶和訓練。積累的方法有三種:單元積累法、考點積累法和易混點積累法。各位同學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來決定用哪種途徑,哪種方法來進行積累。

高三同學在積累有關語文方面的知識時,主要積累一下幾點:

1)字音、字形、詞語、成語的意義和用法。

2)積累文言實詞、文言虛詞。

3)詞類的活用。古漢語在某些特定的環境下有其他一種語法,這是顧客語文必考知識點,要重視。

4)偏義複詞,是指一個詞由兩個意義相近、相對或相反的語素構成,其中只有一個語素表示意義,另一個語素不表示意義,只作陪襯。也會常考考點之一。

5)積累古詩文名篇。不止是會背誦,還要記住其中的字的寫法。

6)積累名言、警句、典故、故事、精彩篇段。可以當做作文素材使用,使自己的作文更加動人。

適合高三語文的學習方法—常訓練

不要以為語文這一學科就不需要訓練,這是不對的,只不過文這一學科的訓練是有套路的,不用像其他學科那樣通過大量的習題來開拓自己的眼界,語文這一學科我們只需要掌握住答題套路就好了,在進行語文方面的訓練時主要訓練以下幾點:

1)語病題:這是一個大學聯考語文試卷中的“釘子户”在做題時有以下幾種方法可供使用:審讀法、緊縮法、類比法、類比法。

2)現代文閲讀題:這是語文試卷中的重難點,想要得高分,一定要掌握住這一部分知識的學習。再做這類問題時要做到以下幾點:鍛鍊文本意思、鍛鍊語境意識、培養良好的閲讀習慣。

3)寫作:對於這部分知識的訓練應該是語文中最難得一部分,因為每個人的基礎的都不同,所以沒有一個統一的方法,但是不論是基礎好的同學亦或是基礎不好的同學都應該要進行素材的積累,這樣才會使作文不顯的那麼的空洞。

高三語文學習方法 篇十

一、積累知識

1、基礎知識的積累。

在高三階段,需準備好一本基礎知識的摘錄本。在平時做練習時,或在聽老師講課時,一遇到自己不曾掌握的語音、詞語、成語、近義詞區別法、標點用法、病句識別法等都隨時記錄,且時常翻閲,熟記於心,這方法如能堅持半年,定可提高大學聯考中選擇題的得分。

有句話説:語文學習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語文學科的學習和複習僅做題目是不夠的,而是要理清思路。

大學聯考語文試卷大致分為這樣幾個部分:現代文和文言文閲讀、詩歌鑑賞和作文,每個部分的考點各有側重。

現代文閲讀的考點如修辭、句式等,其具體要求可以翻閲《考試手冊》,明確考點對答題的準確性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閲讀的考點是依託於文本呈現的,因而對文章的理解是答題的關鍵,而閲讀理解的能力是通過平時的大量閲讀逐漸養成的,所以在高三課業較重的情況下也要儘量抽出一部分時間來閲讀,一是培養閲讀能力、二是積累文學素材,閲讀材料的篇幅和內容可與考試文章相仿。

文言文閲讀需要記憶的知識點相對更多,實詞、虛詞、通假、文言句式等等。文言文的各個知識點必須要在課文中理解和掌握,然後通過練習加以鞏固,方能熟練的運用於文言文的答題。

詩歌鑑賞對理解能力要求較高,對整體把握和感悟的能力也要求更高。複習這部分時,要熟悉一些詩歌的基本常識和作家作品的風格流派等內容,還有一些詩歌中常用的藝術表現方法,如情景交融、虛實相生、託物言志等,並結合具體詩歌理解這些表現手法的形式和作用。在做題時,依然要明確考什麼,是詞句的理解還是詩歌的整體感悟,然後有的放矢的答題。平時要多讀多背多積累。

2、寫作材料的積累

大學聯考作文在大學聯考中佔60分,是所有功課中的所有題目裏佔分最多的一道題。我們對這道題絕不能順其自然、聽天由命,一定要積極採取主動,平時做個有心人。所以,要準備好一本材料摘錄本,平時閲讀時遇上好的例子,要做好摘錄。那麼,什麼樣的例子才是好例子呢?一般説來,例子可正可反,可以是在社會上有一定影響力的重大事件,也可以是日常生活中常遇到但常被忽視的細節,但這些例子都必須是能給我們啟發的,能震撼我們心靈的。它的內涵越開放越好,應橫看成嶺側成峯,能以不同的側面向我們展示做人的道理,這樣,我們在寫作時,碰上不同的話題卻可用這相同的材料,只需在論述時,圍繞這材料的和話題吻合的那一側面展開論述便可。在積累材料時還要注意你的材料的多樣性,應避免同一主題同一類型的,應儘可能地涉及不同領域,涉及古今中外,涉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還要注意它的新穎、別緻,儘可能做到人無我有。當這樣的材料準備到百個左右,大學聯考時無論它要我們寫什麼作文,基本上都不會無話可説,無例可舉。

作文一看立意二看文采,並且更注重前者,審清題目是關鍵。而立意和文筆都需要平時閲讀和練筆的積累,並且前者還需要對社會和生活的關注和思考。此外,對所積累的知識和技能的呈現也需要有一定的技巧,如在文章中引用詩歌和文言名句,列舉與文章主體相關的歷史人物的事例,可以拓寬文章的歷史縱深感和文學性,僅此一例就可看出不僅要平時的積累,也要在考試中着意呈現。另外用詞豐富、句式靈活多變也增加文采。

二、堅持閲讀

在高三階段,萬不可以學習緊張為理由而放棄閲讀。你放棄了閲讀,也就放棄了語文。閲讀,是語文學習的源頭活水,語文知識大多是從閲讀中獲得,沒了閲讀,你的語文就成了一潭死水,而且是一潭會隨着時間的推移日漸減少變質的死水,那結果一定是語文學習的失敗,你的語文最終成了你前進路上的絆腳石。

三、端正態度

儘管誰都知道語文很重要,但就現實來看,真正努力學語文的同學並不多,其原因主要是緣於同學中普遍存在的二種錯誤認識。

1、認為語文提高不快。

語文的廣和深常令人望而生畏,以致喪失了學習的信心,認為語文要提高比什麼都難。語文的學習好比在一湖水裏放鹽,明明放了很多,依然嘗不到鹹;不像有的功課的學習,好比在一碗菜裏放味精,放一點點就感覺很鮮。然而,鹽放幾天也許感覺不到,放一個月甚至幾個月是一定可以感覺到的。語文的提高快不快,要看你確立一個怎樣的時間範圍。如果確定為一星期,那肯定是比不上其他功課的;如果確定為一個月或者一學期,那就絕對不比其他功課慢。

2、認為語文拉分不大。

這些同學似乎很精明,常拿語文和數理化比較,認為語文的拉分遠比不上理科。他們看到語文成績最落後的也能考七八十分,最優秀的也就一百二三十分,相差五六十分,不大;不像理科,最高的近一百五,最低的也許五十以下,相差一百,真是懸殊。這種比較從表面看很有道理,但事實上經不起推敲,只看到了一面,沒有看到另一面。因為真正稱得上拉分的應該是總體水平相差不大的同學之間的比較,看他們是否因為某一門功課的緣故而使總成績受到了影響,這兩位學生應該是具有可比性的。如果兩位學生總體水平不在一個檔次,也就不具備可比性,那又何必比呢?再説,我們看拉分,不應侷限於個別與特殊,應着眼於整體與普遍,就全體看,在大學聯考中,因為某一門理科而損失幾十分的同學並不比因為語文而損失幾十分的同學多。每年大學聯考,都會有相當數量的學生語文只考八十來分,也會有一批學生語文考到一百二十多分,之間的較為普遍的拉分是三十至四十分。而一門理科的較為普遍的拉分也就三四十分,這點大家可以通過去看前幾屆的畢業生的大學聯考成績而得到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