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人教版高一語文必修三知識點歸納(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3W

人教版高一語文必修三知識點歸納(精品多篇)

高一語文必修三知識點歸納 篇一

一、通假字

1、輮以為輪,其曲中規(“輮”通“煣”,用火烤使木彎曲,使……彎曲)

2、知明而行無過(“知”通“智”,智慧)

3、君子生非異也(“生”通“性”,資質、稟賦)

4、雖有槁暴,不復挺者(“有”通“又”;“暴”通“曝”,曬)

二、古今異義

1、博學古義:廣博地學習,廣泛地學習。例: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今義:知識、學識的淵博。

2、參古義:驗,檢查。例: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今義:參加,參考。

3、疾古義:強。例:聲非加疾也(這裏指聲音宏大);疾風知勁草。

今義:疾病,快。

4、假古義:憑藉,藉助。例:假輿馬者。

今義:與“真”相對。

5、金古義:金屬製的刀劍。例:金就礪則利。

今義:金銀。

6、爪牙古義:爪子和牙齒。例:蚓無爪牙之利。

今義:壞人的黨羽、幫兇。

7、用心古義:思想意識活動。例如:用心一也。

今義:讀書用功或對某事肯動腦筋。

8、用古義:因為;今義:使用。如:用心一也

9、跪古義:腳或腿;今義:跪下。如:蟹六跪而二螯

10、寄託古義:容身,託身;今義:把感情、理想、希望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種事物上。如: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託者。

三、詞類活用

(一)名詞的活用

1、名詞作狀語

①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日:名作狀,每天)

②上食埃土,下飲黃泉(上、下:名作狀,向上、向下)

2、名詞作動詞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詞用作動詞,游水)

(二)動詞的活用

木直中繩,輮以為輪(輮:動詞的使動用法,使……彎曲)

(三)形容詞的活用

1、形容詞作名詞

①其曲中規(曲:形作名,曲度,弧度)

②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高:形作名,高處)

2、形容詞作動詞

故木受繩則直(直:形容詞作動詞,變直)

3、形容詞的使動

假輿馬者,非利足也(利: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快,走得快)

(四)數詞作形容詞(一説是數詞作動詞)

用心一也(一,數詞作形容詞,專一)

四、一詞多義(結合完成練習二)

1、絕

①忽然撫尺一下,羣響畢絕(《口技》)(停止)

②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桃花源記》)(隔絕)

③以為妙絕(《口技》)(極點)

④佛印絕類彌勒(《核舟記》)(非常)

⑤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勸學》)(橫渡)

⑥楚誠能絕齊,秦願獻商於之地六百里(《屈原列傳》)(斷絕)

2、強

①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杜甫《前出塞》)(有力的弓)

②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勸學》)(強健、強壯)

③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木蘭詩》)(有餘、略多)

④乃自強步,日三四里(《觸龍説趙太后》)(qiǎng,勉強)

⑤如此則荊吳之勢強,鼎足之形成矣(《赤壁之戰》)(強盛)

3、假

①以是人多以書假餘(《送東陽馬生序》)(借、借用)

②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勸學》)(藉助、利用)

③乃吾前狼假寐,蓋以誘敵(《狼》)(假裝)

④假有人焉,舉我言復於我,亦必疑其誑(假如、如果)

4、望

①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勸學》)(遠看)

②日夜望將軍至,豈敢反乎(《鴻門宴》)(盼望、希望)

③先達德隆望尊(《送東陽馬生序》)(聲望)

④予猶記周公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五人墓碑記》)(農曆十五日)

5、聞

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勸學》)(聽見)

②博聞強志(《屈原列傳》)(見聞、見識)

③初聞涕淚滿衣裳(《聞軍官收河南河北》)(聽説)

④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鄒忌諷齊王納諫》)(使上級聽見)

⑤況草野之無聞者歟(《五人墓碑記》)(聲望、聲名)

⑥以勇氣聞於諸侯(《廉頗藺相如列傳》)(聞名、出名)

⑦掃後更聞香(《和張秀才落花有感》)(用鼻子嗅)

五、特殊句式(固定格式

(一)判斷句

①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判斷句,“……者,……也”表判斷)

②用心一也(判斷句,“……也”表判斷)

③用心躁也(判斷句,“……也”表判斷)

(二)倒裝句

1、介詞結構後置句(狀語後置句)

①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

②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2、定語後置句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三)被動句

鍥而不捨,金石可鏤(被雕刻)

(四)省略句

①輮以(之,省代詞,它)為輪

②蟹(省謂語“有”)六跪而二螯

(五)固定用法

無以:沒有用來……的辦法。

例句: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高一語文必修三知識點歸納 篇二

1、蜀道難(李白)

噫籲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鈎連。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歎。

問君西遊何時還?畏途巉巖不可攀。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連峯去天不盈尺,枯鬆倒掛倚絕壁。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其險也若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

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錦城雖雲樂,不如早還家。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側身西望長諮嗟。

2、秋興八首(其一)(杜甫)

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江間波浪兼天湧,塞上風雲接地陰。從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3、詠懷古蹟(其三)(杜甫)

羣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夜月魂。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4、登高(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

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1、琵琶行並序(白居易)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絃。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

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轉軸撥絃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續續彈,説盡心中無限事。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後《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 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下住。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曲罷曾教善才服,粧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鈿頭銀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污。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閒度。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門前冷落鞍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樑買茶去。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粧淚紅闌干。

我聞琵琶已歎息,又聞此語重

唧唧。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卧病潯陽城。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住近湓江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哳難為聽。今夜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莫辭更坐彈一曲,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卻坐促弦弦轉急。悽悽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1、寡人之於國也(《孟子》)

梁惠王曰:“寡人之於國也,盡心焉耳矣。河內兇,則移其民於河東,移其粟於河內;河東兇亦然。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對曰:“王好戰,請以戰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於鄰國也。”

“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鼈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鼈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

“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飢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飢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塗有餓莩而不知發,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是何異於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

2、勸學(《苟子》)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捨。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託者,用心躁也。

3、過秦論(賈誼)

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週而亡諸侯,履而制六合,執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繫頸,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築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餘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於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殺豪傑,收天

下之兵,聚之咸陽,銷鋒鏑,鑄以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後踐華為城,因河為池,據億丈之城,臨不測之淵,以為固。良將勁弩守要害之處,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為關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孫帝王萬世之業也。

始皇既沒,餘威震於殊俗。然陳涉甕牖繩樞之子,氓隸之人,而遷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賢,陶朱、猗頓之富;躡足行伍之間,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將數百之眾,轉而攻秦,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天下雲集響應,贏糧而景從。山東豪俊遂並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陳涉之位,非尊於齊、楚、燕、趙、韓、魏、宋、衞、中山之君也;鋤耰棘矜,非銛於鈎戟長鎩也;謫戍之眾,非抗於九國之師也;深謀遠慮,行軍用兵之道,非及向時之士也。然而成敗異變,功業相反也。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比權量力,則不可同年而語矣。然秦以區區之地,致萬乘之勢,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餘年矣;然後以六合為家,崤函為宮;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高一語文必修三知識點 篇三

一、詞語

蓊蓊鬱鬱彌望裊娜羞澀渺茫

霎時宛然脈脈酣眠參差斑駁峭楞楞倩影梵婀玲妖童媛女鷁首徐回棹纖腰斂裾嬉遊消受獨處瑣屑踱步

二、文學常識

朱自清:原名自華,字佩弦,詩人、散文家、學者,又是民主戰士、愛國知識分子,毛澤東稱頌他“表現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作品有詩文集《蹤跡》,散文集《背影》、《歐遊雜記》、《倫敦雜記》,收在《朱自清文集》裏。散文名篇有《背影》、《綠》、《匆匆》、《荷塘月色》、《槳聲燈影裏的秦淮河》等。

高一語文必修3知識點 篇四

一、文言實詞

1.通假字

(1)剛無望民之多於鄰國也(通“毋”,不要)

(2)無失其時(通“毋”,不要)

(3)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通“斑”,此處指頭髮花白)

(4)塗有餓莩而不知發(同“途”,道路)

(5)直不百步耳(直通只,僅僅)

2.特殊詞義

(1)河內兇(穀物收成不好,荒年)

(2)鄰國之民不加少(副詞,更、更加)

(3)直不百步耳(只是,不過)

(4)數罟不入洿池(細密)

3.一詞多義

(1)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食:前一個為動詞,吃;後一個為名詞,食物)

(2)數

數口之家,可以無飢譯(幾,若干)

數罟不入洿池(密)

願令得補黑衣之數(數目)

扶蘇以數諫故(屢次)

(3)直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只,不過)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不彎曲)

系向牛頭充炭直(通值,價錢)

(4)勝

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盡)

驢不勝怒,蹄之(能承受)

其所謂戰勝於朝廷(勝利)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超過)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優美的)

(5)發

塗有餓莩而不知發(打開)

發閭左謫戍漁陽九百人(派遣)

百發百中(發射)

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花開)

(6)兵

非我也,兵也(兵器)

窮兵黷武(軍事力量)

必以長安君為質,兵乃出(軍隊)

草木皆兵(士兵)

4.詞類活用

(1)名詞作動詞。

填然鼓之(敲鼓)

樹之以桑(種植)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穿)

然而不王者(稱王)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吃)

5、古今異義

(1)河內兇,則移其民於河東(古:黃河今:泛指河流)

(2)河內兇,則移其民於河東(古:穀物收成不好今:兇惡,厲害)

(3)棄甲曳兵而走(古:跑,逃走今:行,走路)

(4)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古:供養活着的人今:保養身體)

(5)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古:可以憑藉今:表示同意,認可)

(6)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古:然意為這樣,而意為卻今:轉折連詞)

(7)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古:不要歸咎今:沒有罪過)

二、文言虛詞

1.而

(1)連詞,連接狀語和中心語,表修飾:棄甲曳兵而走

(2)連詞,表承接:或百步而後止

(3)連詞,錶轉折:然而不王者/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塗有餓殍而不知發

(4)連詞,表並列:是何異於刺人而殺之

2.其

(1)指示代詞,相當於“那”“那裏”:則移其民於河東

(2)代詞,作定語成分:移其粟於河內(代河東的)/無失其時(它們的)

3.之

(1)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寡人之於國也/則無望民之多於鄰國也

(2)結構助詞,的:察鄰國之政/王道之始也

(3)襯音助詞,無義:填然鼓之/樹之以桑

⑷代詞,作賓語成分:申之以孝悌之義(指代百姓)/未之有也(代前面所説的事)

4.焉

(1)句末語氣助詞:盡心焉耳矣

(2)代詞:斯天下之民至焉(指代“王”)

5.然

(1)指示代詞,這樣:河東兇亦然/然而不王者

(2)形容詞詞尾,相當於“地”:填然鼓之

6.於

(1)介詞,對於:寡人之於國也

(2)介詞,表比較,比:則無望民之多於鄰國也

(3)介詞,在: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

三、文言句式

1.判斷句

(1)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語氣詞“也”,表判斷)

(2)然而不王者,末之有也(“……者,……也”,表判斷)

(3)非我也,歲也(語氣詞“也”,表判斷)

(4)是亦走也

(5)非我也,兵也

2.疑問句

(1)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疑問代詞,與“也”連用,表疑問)

(2)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疑問代詞“何”與“如”連用,表疑問)

(3)是何異於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疑問代詞“何”在此表示反問)

3.省略句

(1)(寡人)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省去主語“寡人”)

(2)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士兵)棄甲曳兵而走(省去主語“士兵”)

(3)以(是)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以”後省“是”,“以是”相當於“因此”)

(4)(梁惠王)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省去主語“梁惠王”)

(5)(孟子)曰:“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於鄰國也。”(省去主語“孟子”)

(6)(國家)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省去主語“國家”)

(7)(王)則日:“非我也,歲也。”(省去主語“王”)

(8)五十者可以(之)衣帛矣

(9)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4.倒裝句

(1)則無望民之多於鄰國也(於鄰國多,介詞賓語後置)

(2)申之以孝悌之義(以孝悌之義申之,介詞賓語後置)

(3)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於道路女戴,介詞賓語後置)

(4)未之有也(未有之,否定句中代詞賓語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