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驚弓之鳥的教學反思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99W

驚弓之鳥的教學反思

驚弓之鳥的教學反思1

對於“更羸是古時候魏國有名的射箭能手。”這句的教學,我先讓孩子來説説“你認為什麼人可以被稱為‘能手’”;再説説“‘射箭能手’是什麼樣的人”,“你可以用哪些成語來形容‘射箭能手’”;接着又把這些成語在句中加以運用,使其積累:因為更贏射箭,所以説他是有名的射箭能手。接着説説“你怎麼理解‘有名的射箭能手’”,“這又可以用哪些成語來形容”;最後説説“現在讓你來讀這個句子,你會帶着怎樣的感情來讀?”(孩子們有的説“佩服”,有的説“讚歎”)好,就帶着你自己的感覺,好好讀一讀這個句子。”(齊讀,聲情並茂)。

對簡單一句話的學習,我帶領着孩子們由“能手→射箭能手→有名的射箭能手”層層遞進理解句子,並在這當中聯繫孩子們已有的知識儲備(用上合適的成語來説一説),在靈活使用成語的過程中,孩子們輕鬆自如地領會句子並順利產生對更羸的佩服之情,感情朗讀的訓練也跟着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驚弓之鳥的教學反思2

《驚弓之鳥》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三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課文的故事情節比較簡單,突出特點是對話較多。

我在執教《驚弓之鳥》的第二課時,將教學目標定為:

1、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抓住關鍵詞句,理解課文內容。

2、從課文的學習中受到啟發,懂得只有善於觀察、善於分析、才能對事物有正確的認識;學習對事物進行分析理的方法。

實施的過程中,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板塊來完成教學目標:

第一個板塊:首先從釋題開始再次引導學生關注到課文的中心問題:更羸看到大雁作出了什麼判斷,這個判斷是怎樣一步一步作出來的?接着通過找關鍵句段、讀關鍵句段解決問題。最後,讓學生用“之所以——是因為觀察到——想到——”的句式來看板書解答中心問題。

第二個板塊:分角色朗讀。通過讓學生議議:如何把對話讀好,指導學生看提示語、設身處地、抓重點詞語來朗讀;緊接着讓學生同桌對練、指名讀、師生對讀、評議結合等方式達到分角色有感情朗讀的目標。

第三板塊:寫一寫:課文最後更羸説完,魏王有會如何説呢?引導學生通過寫一寫進一步體會更羸善於觀察與思考的優點。

第四個板塊:談收穫,深化認識,包括明晰“驚弓之鳥”的比喻意與現實意義。

反觀整個教學過程,精彩之處有以下幾點:

一、讓學生用“之所以——是因為”的句式來歸納中心問題的答案。本課一個突出特點就是因果倒裝,強調原因。這樣,能讓學生習得這種句式並學會組織語言來解決中心問題。

二、讓學生自己談如何讀好對話,通過調動學生以往經驗引導學生掌握朗讀的技巧,注重了學法的指導。

三、小練筆:在結尾補寫魏王聽了更羸的話後會怎麼説以及談談學習收穫,這兩個環節不僅深化了對學生對主題的認識,更將聽説讀寫貫穿到課堂教學環節中,讀寫結合,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但在實施過程中,也存在不少問題:

一、沒有注意課堂上的生成資源。

在第一個板塊中,有的學生談到那隻鳥也太不聰明瞭;而我當時只在意如何儘快完成教學任務,並不想節外生枝,因此,並未對學生的想法作進一步的推敲。其實學生的這種看法能從另一個角度深化學生對文本的解讀,與更累得深諳鳥的心理形成鮮明對比,進一步突出了更羸的技藝高超,引導學生進一步與文本對話。

二、在指導學生朗讀的過程中,雖然有學法的指導,但未真正落實到位。

如:看提示語讀,並未明確告訴學生提示語的作用;在抓重點詞語來朗讀時,我自己未關注到重點詞句:如更羸的話“請讓我試一下”,備課欠深入細緻。對話內容不難理解,可有的詞語句子較拗口。如描述更羸射雁的過程的語句:“更羸並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聽嘣的一聲響,那隻大雁只往上飛,拍了兩下翅膀,忽然從半空裏直掉下來。”這段話中“拿”和“拉”音非常接近,句子也較長;更羸解釋能不用箭射大雁的`原因的一段是一個大句羣,比較難讀;象這樣的句子一定要讓學生多讀,先把句子讀流暢,才能讀出味道來。

三、隨文小練筆時,我應該先讓學生談談對更羸的看法。

小結一下再讓學生寫,這樣學生更有方向,更能加深認識。另一個就是在寫完話後,學生表現挺好,特別是對於引號運用掌握得非常好,我卻只讓學生在書上寫,沒有指名上台寫。如果讓學生上台來板演,我想一個能讓還沒有掌握對話標點的運用的同學掌握,加深印象,另一個也是對學生的一種肯定,讓他們更充分地享受成功的樂趣。一件事,不同的處理方法就會有不同的效果,看來,教學方法的選擇是非常重要的。

驚弓之鳥的教學反思3

《驚弓之鳥》是一則成語故事,講的是古時候魏國一位有名的射手更羸只拉弓不射箭,,便使天上飛過的一隻大雁掉下來的事。文章的最後一個自然段是本課的重點段,是更羸對魏王講述能讓天上飛的大雁掉下來的原因。這段話共有四句。第一句説的是他看到和聽到的情況,看到的是“它飛得慢”,聽到的是“叫的聲音很悲慘”。第二句説他根據看到和聽到進行分析,從“飛得慢”,知道“它離開同伴,孤單失羣,得不到幫助”。第三四句話是他進一步的分析:這隻雁受過箭傷、孤單失羣,聽到弦響,以為又有什麼危險,心裏一定很害怕,就拉命往高處飛;拼命往高處飛就要使勁,一使勁,傷口就會裂開;傷口一裂開,疼得不能飛了,就會掉下來。從中反映出更羸通過仔細的觀察,進行了合理的分析、推斷,做出正確的判斷。教學中我是這樣設計的:

1、指名朗讀這段話,看看這一自然段更羸説了幾句話

2、用“﹏﹏”劃出重點的詞句。

3、其中哪些是更羸看到的和聽到的

4、第二句還是説更羸看到和聽到的嗎為什麼?(小小組討論)

5、小小組重點討論:更羸又是怎樣進一步分析的呢

6、讀一讀文中的語句,想想作者用哪個關聯詞把意思連起來了?

7、説到底這隻大雁不是射下來的,而是被更羸用弓弦聲――嚇下來的。所以我們要繼續推理探究一個問題:為什麼這隻受過箭傷的大雁聽到弦響,心裏會如此的害怕?

8、分小小組研究、交流;可提示:這隻受過箭傷的大雁前一次聽到弦響與它受到箭傷什麼關係?

9、在我們平時的生活中,有沒有像這種“驚弓之鳥”的現象?

《心理學》告訴我們,分析和綜合是思維的基本過程。教學中,引導學生了解這兩個分析推理的過程,不僅能使學生深刻地理解課文的內容,同時又培養了學生分析、推理的思維能力。這樣,把能力的訓練落在了實處。整個教學過程,我覺得我教得收放自如,學生學得很有興趣,課堂氣氛活躍。

驚弓之鳥的教學反思4

首先讓學生從整體瞭解課文,讓學生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提出學習任務讓學生有目的的進行學習。

其次抓重點詞句理解更羸是個怎樣的人,他是怎樣觀察和怎樣做的。有些詞語的理解可以採用擴展的方法。如,從理解“能手”到理解“射箭能手”,再理解“有名的射箭能手”。“能手”是説有着某種專長而社會地位一般的人,“射箭能手”是説射箭的技藝不同一般且僅此而已,加上“有名”兩字可看出更羸善射已是家喻户曉,理解“能手”的意思,讓學生了解更羸具有高超的射箭技術,為學習後文做了有效的鋪墊。

有些詞語的理解要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同樣是一個“直”字卻準確地描繪出前後兩種不同的情形,前者是寫大雁一個勁兒往高處飛,飛得急;後者是寫大雁一點兒也不能飛了,掉得快。老師介紹此處時根據所查的字典的意思讓學生進行選擇。

接着結合圖片和相關資料瞭解大雁。課文中“驚弓之鳥”的“鳥”,指的是一隻大雁。考慮到一些學生可能對大雁不太熟悉,課件播放關於大雁的文字和圖片資料,以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

最後引導學生把更羸説的這段話讀懂和引申寓意。這段話不僅反映出更羸善於觀察,善於思考的特點,也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內容。在最後我讓學生談驚弓之鳥的喻意時,由於學生實際經驗少,談不出來。後來我舉了一個“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的例子,學生一下受到了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