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高二生物重要知識點【新版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3.09W

高二生物重要知識點【新版多篇】

高二生物重要知識點 篇一

1.無性生殖的方式有 分裂生殖(變形蟲、草履蟲和細菌)、出芽生殖(酵母菌、水螅)、孢子生殖(青黴、鐵線蕨)、營養生殖(馬鈴薯塊莖、草莓的匍匐莖)、組織培養、克隆。

2.有性生殖產生的後代具雙親的遺傳特性,具有更大的生活能力和變異性,因此對生物的生存和進化具重要意義。

3.無性生殖能使後代保持親本的一切性狀。

4.減數分裂的結果是,精子和卵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是體細胞的一半。而有絲分裂得到的子細胞中的染色體和體細胞相等。

5.減數分裂第一次分裂後期,同源染色體分開,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

6.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數目的減半發生在減數第一次分裂中。

7.一個精原細胞經過減數分裂,形成四個精細胞,精細胞再經過複雜的變化形成精子。

8. 一個卵原細胞經過減數分裂,只形成一個卵細胞。

9. 對於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來説,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對於維持每種生物前後代體細胞中染色體數目的恆定,對於生物的遺傳和變異,都是十分重要的

10. 對於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來説,個體發育的起點是受精卵,終點是個成熟的個體。被子植物在種子形成過程中:子房發育成果實、胚珠發育成種子、受精卵發育成胚、受精極核發育成胚乳。

11. 很多雙子葉植物(大豆、花生、薺菜)成熟種子中無胚乳,是因為在胚和胚乳發育的過程中胚乳被胚吸收,營養物質貯存在子葉裏,供以後種子萌發時所需。 大多數的單子葉植物(玉米)成熟種子中有胚乳。

12. 植物花芽的形成標誌着生殖生長的開始。

13.高等動物的個體發育,可以分為胚胎髮育和胚後發育兩個階段。胚胎髮育是指受精卵發育成為幼體。胚後發育是指幼體從卵膜孵化出來或從母體內生出來以後,發育成為成熟的個體(青蛙的胚後發育是變態發育)。被子植物的個體發育過程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種子的形成和萌發、植株的生長和發育。

14. 原腸胚有3個胚層:外胚層、中胚層、內胚層。羊膜動物(爬行綱、鳥綱、哺乳動物)的羊膜和羊水不僅保證了胚胎髮育的水環境,還具有防震和保護作用。

高二生物必背知識點大全 篇二

1、追根溯源,絕大多數活細胞所需能量的最終源頭是太陽光能。

2、將光能轉換成細胞能利用的化學能的是光合作用。

3、葉綠體中的色素及吸收光譜

⑴、葉綠素(含量約佔3/4)

①、葉綠素a——藍綠色——主要吸收藍紫光和紅光

②、葉綠素b——黃綠色——主要吸收藍紫光和紅光

⑵、類胡蘿蔔素(含量約佔1/4)

①、胡蘿蔔素——橙_——主要吸收藍紫光

②、葉黃素——_——主要吸收藍紫光

4、葉綠體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

⑴、提取方法:丙_做溶劑。

⑵、碳酸鈣的作用:防止研磨過程中破壞色素。

⑶、二氧化硅作用:使研磨更充分。

⑷、分離方法:紙層析法

⑸、層析液:20份石油醚:2份酒精:1份丙_混合

⑹、層析結果:從上到下——胡黃ab

⑺、濾液細線要求:細、均勻、直

⑻、層析要求:層析液不能沒及濾液細線。

5、葉綠體中光和色素的分佈——葉綠體類囊體薄膜上

6、光合作用場所——葉綠體

葉綠體是光合作用的場所;

葉綠體基粒類囊體膜上,分佈着與光化作用有關的色素和酶。

7、光合作用概念:

是指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並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

8、光合作用反應式:

光能

CO2+H2O——→(CH2O)+O2

葉綠體

光能

6CO2+12H2O——→C6H12O6+6H2O+6O2

葉綠體

9、1771年,英國科學家普利斯特利(stly,1773—1804)實驗證實:植物能更新空氣。

10、荷蘭科學家英格豪斯(n–housz)發現:只有在陽光照射下,只有綠葉才能更新空氣。

11、1785年明確了:綠葉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

12、1845年,各國科學家梅耶(r)指出: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時,把光能轉換成化學能儲存起來。

13、1864年,德國科學家薩克斯(s,1832——1897)實驗證明:光合作用產生澱粉。

⑴、飢餓處理——將綠葉置於暗處數小時,耗盡其營養。

⑵、遮光處理——綠葉一半遮光,一半不遮光。

⑶、光照數小時——將綠葉放在光下,使之能進行光合作用。

⑷、碘蒸汽處理——遮光的一半無顏色變化,暴光的一側邊藍綠色。

14、1939年,美國科學家魯賓(n)卡門(n)同位素標記法實驗證明:光合作用釋放的

氧氣來自水。

⑴、同位素標記法三要點:

①、用途:指用放射性同位素追蹤物質的運行和變化規律。

②、方法:放射性同位素能發出射線,可以用儀器檢測到。

③、特點:放射性同位素標記的化合物化學性質不改變,不影響細胞的代謝。

⑵、用18O標記H2O和CO2,得到H218O和C18O2.

⑶、將植物分成兩組,一組提供H218O,另一組提供C18O2.

⑷、在其他條件都相同的情況下,分別檢測植物釋放的O2.

⑸、結果,只有提供H218O時,植物釋放出18O2.

15、卡爾文循環——卡爾文(in,1911——)實驗

⑴、用14C標記CO2得14CO2

⑵、向小球藻提供14CO2,追蹤光和作用過程中C的運動途徑。

14CO2—→14C3—→14C6H12O6

⑶、結論:

16、光合作用過程

⑴、光合作用包括:光反應、暗反應兩個階段。

⑵、光反應:

①、特點:指光合作用第一階段,必須有光才能進行。

②、主要反應:色素分子吸收光能;分解水,產生[H]和氧氣;生成ATP.

③、場所:葉綠體基粒囊狀膜上。

④、能量變化:光能轉變成ATP中活躍化學能。

⑶、暗反應

①、特點:指光合作用第二階段,有光無光都能進行。

②、主要反應:固定二氧化碳生成三碳化合物;[H]做還原劑,ATP提供能量,

還原三碳化合物,生成有機物和水。

③、場所:葉綠體基質中。

④、能量變化:活躍化學能轉變成有機物中穩定化學能。

⑷、過程圖(P-103圖5-15)

二、應會知識點

1、光合作用中色素的吸收峯(P-99圖5-10)

2、葉綠體結構(P-99圖5-11)

⑴、具有內外雙層膜。

⑵、具有基粒——由類囊體色素。

⑶、二氧化硅作用:使研磨更充分。

3、化能合成作用

⑴、概念:指利用環境中某些無機物氧化時釋放的能量,將二氧化碳和水製造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的合成作用。

⑵、典型生物:硝化細菌、鐵細菌、瘤細菌等。

⑶、硝化細菌:原核生物,能利用環境中氨(NH3)氧化生成亞_(HNO2)或_(HNO3)釋放的化學能,將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為糖類。

⑷、能進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也是自養生物

高二生物考試知識點 篇三

1.類脂與脂類

脂類:包括脂肪、固醇和類脂,因此脂類概念範圍大。

類脂:脂類的一種,其概念的範圍小。

2.纖維素、維生素與生物素

纖維素:由許多葡萄糖分子結合而成的多糖。是植物細胞壁的主要成分。不能為一般動物所直接消化利用。

維生素:生物生長和代謝所必需的微量有機物。大致可分為脂溶性和水溶性兩種,人和動物缺乏維生素時,不能正常生長,併發生特異性病變——維生素缺乏症。

生物素:維生素的一種,肝、腎、酵母和牛奶中含量較多。是微生物的生長因子。

3.大量元素、主要元素、礦質元素、必需元素與微量元素

大量元素:指含量佔生物體總重量萬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如C、H、O、N、P、S、K、Ca、Mg。其中N、P、S、K、Ca、Mg是植物必需的礦質元素中的大量元素。C是基本元素。

主要元素:指大量元素中的前6種元素,即C、H、O、N、P、S,大約佔原生質總量的97%。

礦質元素:指除C、H、O以外,主要由根系從土壤中吸收的元素。

必需元素:植物生活所必需的元素。它必需具備下列條件:第一,由於該元素的缺乏,植物生長髮育發生障礙,不能完成生活史;第二,除去該元素則表現專一的缺乏症,而且這種缺乏症是可以預防和恢復的;第三,該元素在植物營養生理上應表現直接的效果,絕不是因土壤或培養基的物理、化學、微生物條件的改變而產生的間接效果。

微量元素:指生物體需要量少(佔生物體總重量萬分之一以下),但維持正常生命活動不可缺少的元素,如Fe、Mn、Zn、Cu、B、Mo,植物必需的微量元素還包括Cl、Ni。

4.還原糖與非還原糖

還原糖:指分子結構中含有還原性基團(遊離醛基或α-碳原子上連有羥基的酮基)的糖,如葡萄糖、果糖、麥芽糖。與斐林試劑或班氏試劑共熱時產生磚紅色Cu2O沉澱。

非還原糖:如蔗糖內沒有遊離的具有還原性的基團,因此叫作非還原糖。

5.斐林試劑、雙縮脲試劑與二苯胺試劑

斐林試劑:用於鑑定組織中還原糖存在的試劑。很不穩定,故應將組成斐林試劑的A液(0.1g/mL的NaOH溶液)和B液(0.05g/mL的CuSO4溶液)分別配製、儲存。使用時,再臨時配製,將4-5滴B液滴入2mLA液中,配完後立即使用。原理是還原糖的基團—CHO與Cu(OH)2在加熱條件下生成磚紅色的Cu2O沉澱。

雙縮脲試劑:用於鑑定組織中蛋白質存在的試劑。其包括A液(0.1g/mL的NaOH溶液)和B液(0.01g/mL的CuSO4溶液)。在使用時要分別加入。先加A液,造成鹼性的反應環境,再加B液,這樣蛋白質(實際上是指與雙縮脲結構相似的肽鍵)在鹼性溶液中與Cu2+反應生成紫色或紫紅色的絡合物。

二苯胺試劑:用於鑑定DNA的試劑,與DNA混勻後,置於沸水中加熱5分鐘,冷卻後呈藍色。

6.血紅蛋白與單細胞蛋白

血紅蛋白:含鐵的複合蛋白的一種。是人和其他脊椎動物的紅細胞的主要成分,主要功能是運輸氧。

單細胞蛋白:微生物含有豐富的蛋白質,人們通過發酵獲得大量的微生物菌體,這種微生物菌體就叫作單細胞蛋白。

7.顯微結構與亞顯微結構

顯微結構:在光學顯微鏡下能看到的結構,一般只能放大幾十倍至幾百倍。

亞顯微結構:能夠在電子顯微鏡下看到的直徑小於0.2μm的細微結構。

8.原生質與原生質層

原生質:是細胞內的生命物質。動植物細胞都具有,分化為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三部分。主要由蛋白質、脂類、核酸等物質構成。

原生質層:是一種選擇透過性膜,只存在於成熟的植物細胞中,包括細胞膜、液泡膜及兩層膜之間的細胞質。它與成熟植物細胞的原生質相比,缺少了細胞液和細胞核兩部分。

9.赤道板與細胞板

赤道板:細胞中央的一個平面,這個平面與有絲分裂中紡錘體的中軸相垂直,類似於地球赤道的位置。

細胞板:植物細胞有絲分裂末期在赤道板的位置出現的一層結構,隨細胞分裂的進行,它由細胞中央向四周擴展,逐漸形成新的細胞壁。

高二生物必備知識點 篇四

呼吸作用(生物氧化)

1.概念:生物體內的有機物經過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它產物,並釋放能量。

2.場所:無氧呼吸在細胞質基質;有氧呼吸第一階段在細胞質基質,第二、三階段在線粒體中進行。

3.無氧呼吸:

2C2H5OH+2CO2+能量(植物細胞、酵母菌)

1分子葡萄糖2分子丙酸2C3H6O3+能量

(動物、人、馬鈴薯塊莖細胞、甜菜塊根)無氧呼吸分解有機物不徹底,全部反應在細胞質中進行,條件時沒有氧氣參與。

4.有氧呼吸:

第一步:1分子葡萄糖分解成2分子丙酸,[H]和少量ATP(在細胞質基質中進行)第二步:丙酸和水結合生成CO2,[H]和少量ATP(線粒體中進行)

第三步:前兩步的[H]與吸入的氧氣結合生成水和大量的ATP(線粒體中進行)

有氧呼吸將有機物徹底分解,1mol葡萄糖完全分解釋放總能量2870千焦,其中1161KJ能量轉移到ATP中,其它的以熱能的形式散失。

5.呼吸作用的意義:①為生命活動提供能量②為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新陳代謝的基本類型

1.同化作用:把從外界攝取的營養物質轉變成自身的組成物質,儲存能量

①自養型(光能自養和化能自養)主要指綠色植物、藻類;硝化細菌等

②異養型(直接攝取有機物)人、動物、營寄生、腐生生活的細菌和真菌

2.異化作用:分解自身的一部分組成物質,釋放能量

①需氧型(有氧呼吸)人、絕大多數的動物、植物、細菌、真菌

②厭氧型(無氧呼吸)寄生蟲、乳酸菌等嫌氣性細菌兼性厭氧菌(無氧、有氧都能生存)酵母菌

高中生物知識點大全 篇五

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

一、氨基酸及其種類

氨基酸是組成蛋白質的基本單位(或單體)。

結構要點:每種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個氨基(-NH2)和一個羧基(-COOH),並且都有一個氨基和一個羧基連接在同一個碳原子上。氨基酸的種類由R基(側鏈基團)決定。

二、蛋白質的結構

氨基酸、二肽、三肽、多肽、多肽鏈、一條或若干條多肽鏈盤曲摺疊、蛋白質

氨基酸分子相互結合的方式:脱水縮合一個氨基酸分子的氨基和另一個氨基酸分子的羧基相連接,同時失去一分子的水。

連接兩個氨基酸分子的化學鍵叫做肽鍵三、蛋白質的功能

1、構成細胞和生物體結構的重要物質(肌肉毛髮)

2、催化細胞內的生理生化反應)

3、運輸載體(血紅蛋白)

4、傳遞信息,調節機體的生命活動(胰島素)

5、免疫功能(抗體)

四蛋白質分子多樣性的原因

構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的種類,數目,排列順序,以及空間結構不同導致蛋白質結構多樣性。蛋白質結構多樣性導致蛋白質的功能的多樣性。

規律方法

1、構成生物體的蛋白質的20種氨基酸的結構通式為:NH2-C-COOH

根據R基的不同分為不同的氨基酸。H

氨基酸分子中,至少含有一個-NH2和一個-COOH位於同一個C原子上,由此可以判斷是否屬於構成蛋白質的氨基酸。

2、n個氨基酸脱水縮合形成m條多肽鏈時,共脱去(n-m)個水分子,形成(n-m)個肽鍵,至少存在m個-NH2和m個-COOH,形成的蛋白質的分子量為n?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18(n-m)

3、氨基酸數=肽鍵數+肽鏈數

4、蛋白質總的分子量=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總分子量-脱水縮合反應脱去的水的總分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