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幼兒園語言教學反思隨筆(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5.48K

幼兒園語言教學反思隨筆(精品多篇)

幼兒園語言教學反思怎麼寫 篇一

我認為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幼兒實施語言教育,幫助他們獲得傾聽、表述、欣賞、閲讀等語言經驗,促進他們運用語言的能力。使他們認知、情感、行為等方面得到發展。從中我們可以瞭解到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對幼兒傾聽、表述、欣賞、閲讀能力的培養,最終使幼兒運用語言的能力得到提高。幼兒心理髮展的突出特點是情緒性,善於模仿,具有豐富的想象力,更是幼兒心理髮展的顯著特點,凡是他們感興趣的,覺得希奇的事物,都能留下深刻印象,並在活動中注意力集中,因此內容的選擇因注重趣味性、新穎性,以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語言教育活動有哪些特點呢?我認為具有以下三方面的特點:

一、語言教育活動是特殊的語言學習過程;

幼兒的語言是在個體與環境相互作用中,尤其是在與人們的語言交流中獲得發展的。家庭中,成人與成人之間的語言交流,成人與兒童的語言交流,都為兒童提供了重要的語言模仿和語言學習的環境。遊戲中同伴之間的語言交流,為孩子提供了語言交流實踐的環境。還有各種影視節目的出現,更是豐富了兒童的語言環境,但是要促使兒童的語言得到很好的發展,就要通過組織正規的教育活動,對其進行有計劃、有系統的語言教育,可以這樣説,幼兒園的語言教育活動是一種特殊的語言學習過程。

二、語言教育活動的目的是使幼兒獲得語言經驗;

幼兒的語言發展,是通過在日常的語言習得和有組織的語言教育活動中獲得的語言經驗實現的。生長在不同環境的幼兒,由於其文化背景不同,他們在與周圍人們進行語言交往時所模仿和使用的語言形式和語言內容不同,所獲得的語用技能有差異,因此他們所獲得的關於語言方面的經驗也不同。這些不同的語言經驗也就導致了幼兒語言發展的差異。在正規的語言教育活動中教師將生活在不同環境中的幼兒集中在一起,按照一定的教育目標,有目的地為幼兒提供一定的條件和情景,使他們在與這些條件和情景的交互作用中,獲得豐富的語言經驗,並藉助這些經驗掌握語言的形式和內容,增長理解語言和表述語言的能力。

三、語言教育活動是整合的教育過程;

語言教育活動整合性主要體現在教育目標的整合、教育內容的整合、和教育方式的整合3個方面。

1、教育目標的整合;

2、教育內容的整合。

幼兒園語言教學反思 篇二

在語言教學中設計的提問一般比較多,不同的提問設計會產生不同的教學效果。一個好的提問設計不僅能培養孩子思維的靈活性、獨創性,擴展孩子的想象空間,促進幼兒擴散性思維的發展,又能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引起幼兒從多角度認識事物,引發幼兒產生問題從而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水平。而在實際教學中我們教師的提問往往太表面化、模式化。讓幼兒在不知不覺中,對我們的語言活動失去了興趣,甚至讓他們不再去關注別人的發言。而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對幼兒已有水平的瞭解上對教案進行深入的剖析,提升問題的有效性。

比如在語言教學活動《小蝌蚪找媽媽》教學過程中,按照教案教師有感情地講完故事後,按照故事的情節發展先後提出了下列問題:小蝌蚪遇到了哪些小動物?它們是怎麼説的?為什麼會把它們當成自己的媽媽?小蝌蚪最後是怎樣變成青蛙的?針對這些問題進行反思後,我認為:這些問題太過於表面化,完全是讓幼兒在回憶故事的內容,沒有給孩子留有思考的空間,只要把故事的內容的記住就能回答出問題,對於大班的幼兒來説過於簡單,不利於培養幼兒發散性思維。

我覺得可以設計以下幾個問題:

1、小蝌蚪把哪些動物當成了自己的媽媽?為什麼會認錯媽媽呢?

2、小蝌蚪的媽媽究竟是誰?為什麼小蝌蚪和媽媽長得不像呢?

3、小蝌蚪為什麼問了那麼多動物都沒有找到媽媽呢?隨着這些問題的層層深入,能改變幼兒消極被動地接受故事的狀態,逐步引導幼兒從直觀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特別是最後一個問題是幾個問題的綜合,在問題的答案中隱含着事物的局部與整體之間關係的道理。

幼兒園語言教學反思 篇三

活動目標

突現經驗性,強調幼兒更適宜於通過運用多種感官,以直接體驗和自主操作為主的活動性的學習方式。

讓幼兒大膽表達自己對故事內容的猜測與想象。

能簡單複述故事《大熊山》內容,並進行角色表演。

教學重點、難點

使 幼兒形成良好的傾聽態度、習慣和技能

活動準備

故事 圖片 音樂

活動過程

(一)幼兒經驗與故事情節互動

關鍵問題一:(取出剪好的一隻黑色的側面小老鼠問幼兒)這是誰?你覺得這是一隻怎樣的老鼠?

分析:從幼兒的回答中可以發現,他們對這隻特別改進過的老鼠觀察得非常仔細,分別就老鼠的表情、肢體動作、身體、臉的朝向、毛色等方面表達了自己的感受。而我也在肯定他們的同時分別給予了不同的引導。比如,老鼠要跑到哪裏?它另外一隻眼睛哪裏去了,為何只看見一隻?尾巴像什麼?黑色還可以用什麼詞説?這些追問打開了幼兒的思維,讓我和他們都感受到了來自同伴的智慧。例如對老鼠跑的目的地的大膽想象,從只看到一隻眼睛引發幼兒思考側面與正面的不同視角,用相近的詞彙表達同一種意思等,都是對幼兒思維與經驗的挑戰。

關鍵問題二:小老鼠在草地上看到了什麼?

分析:物體的變化吸引着幼兒的眼球,也促使幼兒根據自己的經驗調整自己的思維。一些幼兒堅持着自己的觀點,只是在自己認定的答案上加了個字。也許他們有這方面的經驗和感受,但是卻模糊不清。最精彩的要數祺祺説的“是大月亮又爬上來了”,後來我才知道,原來他在動畫片裏看過月亮漸漸升上來又落下去的鏡頭,他還告訴我太陽下山也是這樣一點點變小的。我幫助幼兒小結了他們的想法,既肯定了堅持己見的幼兒,也表揚了因為看到視覺對象的變化而重新思考的幼兒,因為幼兒都表現出積極的思維狀態,説明了他們主動參與、學習的態度。

師:小老鼠會怎麼想呢?它會説些什麼?

關鍵問題三:小老鼠發現草地上睡着熊,它會怎麼做呢?

分析:熊的出現大大出乎幼兒的意料,我想,這樣的體驗會豐富幼兒的視覺經驗。另一方面,驚訝的幼兒也在思考龐大的熊和瘦小的老鼠之間會發生什麼樣的故事。有趣的是,幼兒對結果的推測和幼兒平時的個性很吻合,膽小的幼兒認為小老鼠會因為害怕逃走;膽大點的幼兒會想到“爬上去睡在熊身上”;比較沉穩的幼兒則會想到“繞過去”,故事美好的結尾讓幼兒為之緊張的心放鬆下來,友好、甜蜜的温馨氣氛讓每一個幼兒的心情都特別舒暢。

(二)完整欣賞故事《大熊山》

關鍵問題四:(完整欣賞前向幼兒提出)一邊聽一邊給故事想個名字。想一想,小老鼠最先看到的很小的東西,為什麼會慢慢變大,最後才發現是一隻熊呢?

分析:先前回答出這個問題的只是幾個幼兒,估計有的幼兒可能沒有弄懂這個道理,我就演示給幼兒看,幫助他們逐漸理解。後來的自由活動裏,我還和一些幼兒玩起了猜一猜的遊戲,尤其是平時比較內向的幾個幼兒。反覆幾次演示、操作後,幼兒逐漸體會到了故事所要表達的意思。

教學反思

1、幼兒參與度。本次活動中,全班幼兒的參與、投入程度較好。活動後我仔細做了統計,一次都沒發言的幼兒有7人,在自由活動時我和這7名幼兒進行了互動。

2、幼兒的觀點。本次活動中,好幾個幼兒在回答問題時能從不同角度進行思考,這種大面積改觀的現象第一次出現,我對此大力讚揚。

3、活動環節整體感覺較豐滿。改動後的故事內容和材料在使用中比教材中提供的四幅圖更能引起幼兒的興趣和思考,更便於幼兒直書包範文觀地感知近大遠小的道理,因此能更有效地達成目標,效果較好。

4、不足與調整。(1)事先設計一些環境,可以攝像,可以實景體驗,讓幼兒一起漸漸靠近,感受觀察到的物體的不同變化。(2)有一個問題始終在我腦海裏,問題四也許還可以這樣問幼兒:小老鼠幾次看到的東西是同一樣東西嗎?怎麼看出的結果是不一樣的呢?當然,哪種提問效果更好還需要在嘗試後總結。

幼兒園語言教學反思 篇四

《大家來上幼兒園》是一首讀來朗朗上口,節奏輕快的兒歌,內容上淺顯易懂,用擬人的手法,將小動物們高高興興上幼兒園的情景展現在幼兒面前,利用圖片來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兒歌內容,並讓幼兒知道上幼兒園是一件開心的事,引導幼兒積極融入到集體中去。

小班幼兒來園已經三週了,課堂組織起來還是比較順利的,活動中,我出示了動物的圖片,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孩子們的注意,孩子們在好奇動物們也來上幼兒園的同時,學習短句“……來上幼兒園”,我帶着他們多説幾遍,幫助他們熟悉短句,隨後我便提問讓幼兒猜測這些動物來幼兒園會發生些什麼,幼兒能根據自己的經驗進行猜測,有的説在幼兒園做遊戲,有的説在幼兒園唱歌,還有的説和小朋友在玩玩具等等,這時我出示之後的幾張圖片,並有感情的朗誦兒歌,並提問聽到了什麼,但由於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並不能夠完整的説出來,我在幼兒説的時候適時給予引導,儘量讓幼兒把話説完整,最後再加上動作,邊説兒歌邊表演,幼兒也有很大的興趣,能跟着老師的步伐一起做。通過動物們來上幼兒園引出“我”也來上幼兒園,將情感遷移,讓幼兒感受到上幼兒園的樂趣,從而喜歡上上幼兒園。

本次活動旨在讓幼兒喜歡朗誦兒歌,同時也通過兒歌培養幼兒喜歡幼兒園的情感,在活動中還存在一些不足。

1、幼兒不理解跟讀的意思,朗誦的時候不是很整齊;

2、部分幼兒注意力不夠集中;

3、在兒歌講解上還不夠詳細,有的地方銜接的不是很好。

針對以上幾點,我認為還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因為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了教師在講話時,要更加簡單易懂,有些不理解的地方還要反覆多講幾遍;

2、在課堂教學中要與幼兒多一些互動,鼓勵幼兒多説,多動。

幼兒園中班語言課教案含反思 篇五

活動目標

1、能説出生活中常見的手勢所表達的含義並根據手勢進行創造性地想象。

2、引導幼兒看手勢創編不同的故事,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3、教育幼兒養成做事認真,不馬虎的好習慣。

4、培養幼兒有禮貌、愛勞動的品質。

活動準備

表演台、VCD、錄像等。

活動過程

1、導入“會説話的手”

①做簡單的手勢,知道表達的含義。

T:不光嘴能説話,手勢也能講話。

②做生活中常見的手勢,知道其表達的含義。

2、手勢像什麼

①教師做簡單的手勢,讓幼兒聯想像什麼。

T:有的手勢能讓你聯想到一些東西。現在我做一個手勢,你們想一想它像什麼,想得越多越好。

②請個別幼兒做手勢,讓其餘幼兒猜猜是什麼。

3、看手勢編故事T:手勢不僅可以説話,還能講故事呢!

①看手勢表演

②幼兒根據手勢自由編故事。

③講述故事。

4、聯繫生活,學做手勢。

①聯繫幼兒看過的手勢,提問:

T:還有哪些人只能用手勢來説話?

你還在哪裏見過?

為什麼要做手語?(激發幼兒關心聾啞人的情感)

②教師做手語,幼兒學做手語動作。

T:我也來用手説一句話,猜猜它是什麼意思?(幼兒學做)

5、結束部分欣賞手語歌曲,幼兒邊看邊學做手語動作。

T:這兒還有一首用手語表演的歌呢,咱們一起來學一學、看一看吧!

教學反思:

通過本次活動,讓我收穫不少,整個活動環節很清楚,一環一環之間緊緊相扣、層層遞進,設計的問題也具有有效性,能開動幼兒的小腦筋。但缺點也有存在,一些細節方面還需要注意。如整個活動內容既是生活中常見的,又是我們容易忽略的,選取了這一內容,讓幼兒在想象活動中根據手勢編故事,通過手看影子,調動了幼兒創造的積極性,學生編的故事不管是否完整都應該給予肯定,學生能夠説就是進步!教師要善於發現學生的優點並即時給予肯定,鼓勵學生大膽説話!建議在今後的教學中給予幼兒想象、講述的機會再多一些。另外,結尾時給予幼兒的音樂節奏太快,最好教師自己編一段可以用手語表演的歌曲讓幼兒模仿,進一步提高幼兒的興趣。

幼兒園語言活動反思 篇六

入園以來,我發現班內性格各異的孩子不乏人數,在生活中不願開口不善交流,這樣的孩子朋友少,適應環境的能力差,當他們遇到困難和挫折時,不會主動地與他人訴説,尋找他人的幫助,使問題不能及時、很好地得到解決。兒歌《我想…》是主題活動《我對你説》中的一個語言活動,讓幼兒在愉快的指偶操作中,在情景表演與角色遊戲中自主地感悟説話的重要性,從而使幼兒的口語聽説能力,與人交往的能力得到提高。

《綱要》指出“教育活動內容的組織應充分考慮幼兒學習的特點和認識規律,注重趣味性、活動性,寓教育於生活、遊戲之中。”活動中,我根據幼兒具體形象思維的特點,採用了幼兒喜愛的情境表演,形象生動的圖片和指偶,運用多媒體教學,讓幼兒在看、聽、做、説等一系列的自主活動中,理解詩歌所藴涵的意義,產生了一種想説的慾望,提高了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活動的最後,我設計了集體和分組情境表演的環節,活動中幼兒自主選擇角色,與同伴同作,在愉快的情緒中大膽地表現自我,我發現平時不愛説話的小朋友也選擇了小象的指偶和小夥伴一起沉浸在角色與情境中,一邊表演一邊大聲地説,一副興高采烈的樣子。活動體現了以“幼兒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活動開始時的情景表演,激起了幼兒想和小象説話的願望,小朋友看見可愛的小象紛紛和它説話,王博問:“小象,你吃了飯嗎?”趙億説:“我想和你握握手”劉瑩説:“你是坐車來的,還是自己走來的?”等等。當發現小

猴指偶時幼兒又爭着和小猴説話,撫摸猴子的長尾巴,要和它拉鈎。還有小鹿等。這時我

創設讓幼兒交流,討論的機會,並通過創編詩歌,激發幼兒與人交往的積極性,幼兒把問題從小動物的`身上遷移到自己日常生活中來,讓幼兒進一步瞭解説話的重要性,提高幼兒口語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

整個活動,幼兒都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情緒高漲,注意力集中,孩子們正是在我創設的這個寬鬆的語言環境中發展了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並樂意與人交往。幼兒語言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連續性的過程,需要教師把幼兒語言的發展滲透到各個領域的教育中去,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去擴展幼兒的經驗,促進幼兒語言發展。

幼兒園語言教學反思 篇七

上中班已經有一段時間了,經常聽到家長來傾訴孩子在傢什麼事都不做,不會自己吃飯,不會自己穿衣,自己的玩具不會整理等等。於是我們老師天天在學校鼓勵孩子,你們是中班的哥哥姐姐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似乎這些話説多了也不怎麼見效。通過《別説我小》這節活動課,孩子們慢慢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長。在家裏從來不做事的“小寶貝”,開始慢慢學會了自己疊衣服、自己吃飯等等。

在活動中我首先用了提問的方式導入,“你們的小手會幹些什麼”對幼兒進行提問,讓幼兒為活動中兒歌進行仿編做了很好的鋪墊,同時也讓幼兒切實感受到自己在身體方面的成長。

活動前教具的準備:我根據兒歌的內容用圖片的形式表現出來,很快地引導幼兒理解並掌握了兒歌的內容,輕鬆地解決了活動的重點。在教師的引導下,活動中幼兒能將自己的照片、物品進行簡單的講述和比較,並讓幼兒説説“自己在家會做哪些事”讓幼兒自由説説,滿足了孩子們我要説,我想説的慾望。接着我就藉助課前根據兒歌的內容製作了相關的圖片,在我朗讀兒歌時,按兒歌順序一一出示,這樣幼兒就能很容易的看着圖片把整首兒歌念出來。在活動中帶孩子們集體朗讀,還採用接力朗讀的方式,提高了幼兒朗讀的興趣,幫助幼兒記憶。

可我在活動只重視了幼兒的記憶詩歌內容,卻把仿編忽視了,只是我把孩子們會做的事,編入詩歌中。對於目標二沒有真正實施。應該讓幼兒用“我會xx”的句式進行大膽的表述,並根據孩子們説的內容及時的畫出圖標,使幼兒把兒歌中的內容自然的遷移到了自己的現實生活經驗中,也自然地進入了第三大環節中,創編兒歌。這樣孩子們能很快地創編出自己的兒歌,讓他們體會到了創編的快樂和獲得成功的喜悦。照片引起幼兒的回憶,幼兒知道小時與長大的不同,不同的衣物、玩具更使幼兒發現了自己的進步,教師在幼兒體驗了長大後的喜悦後,抓住時機引導幼兒説出了自己的成長和進步離不開父母、老師的幫助,知道了要尊敬老師和父母的道理,最後在延伸活動再讓幼兒學習兒歌《別説我小》,激發幼兒在家和幼兒園裏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的慾望。

下次開展本次活動時,一定要切記目標,圍繞目標來實施活動過程,這樣才能取得活動的有然、大膽的口語表達能力。

幼兒園語言教學反思隨筆 篇八

這學期我帶的是中班的小朋友,小傢伙們彷彿有無窮的精力。每個星期一的午睡時間,晨晨都個性興奮,就是不願意睡覺。由於晚上沒睡好覺,我忍不住打了個大大的哈欠,隨即,淚水充滿了眼眶。

晨晨看見了,好奇的看着我,問:“老師,你怎樣哭了?”“我沒哭。”“沒哭怎樣眼裏都是眼淚啊?”我笑了:“那你猜猜,我的眼裏怎樣會有淚呢?”晨晨撓撓頭:“是因為我不願意午睡嗎……對了,你剛才打了個哈欠,所以你流淚了。”“對!晨晨真棒!觀察的可真仔細。那你知不明白老師打哈欠流眼淚是開心還是不開心呢?”晨晨低下頭想了一會,説:“老師,你是不是困了呀,困了打哈欠可難受了,我們睡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