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端午節習俗(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77W

端午節習俗(多篇)

端午節的習俗 篇一

中國的傳統文化有很多的節日,我最喜歡端午節了。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傳説於古時,楚國杯秦國佔領,屈原跳河死去,人們就划船去找屈原,但一直沒找到屈原的屍體。為了紀念愛國大詩人屈原,我們有了賽龍舟的活動。賽龍舟的人們都非常快樂,船頭有一個人在敲鼓,其他人跟着鼓聲的節奏划船,大家齊心協力劃得很快。

端午節不僅有賽龍舟的習俗,而且還有包香袋的。習俗。香袋外觀各種各樣,千奇百怪。我就有個小香囊,它也叫香包,香袋子。香包上有很多花紋,我香包上縫着每種花色,真可謂百花齊放。你看,這些花有的是鮮豔的紅色,有的是翡翠般的綠色,還有的是金燦燦的黃色,美麗極了。香包的布料以五色絲為主,袋中一般採用艾草等中草藥,其作用是用來防蟲咬,也可以保佑人們幸福、健康

端午節的傳統文化真多啊!

端午節的習俗 篇二

划龍舟

龍舟一詞,最早見於先秦古書《穆天子傳》卷五:“天子乘鳥舟、龍舟浮於大沼。”預《九歌·湘君》中“駕飛龍今北征,邅吾道兮洞庭”,“石瀨淺淺,飛龍兮翩翩”,學者們也認為“飛龍”即龍舟。《湘君》即描寫湘人馭駕龍舟,將玉佩沉入江中(與拋粽子入江相仿)悼念某位歷史人物之詩。這即與“魂舟”暗合,與楚國《人物御龍帛畫》之像暗合,可互為印證。《荊楚歲時記》載:“五月五日,謂之浴蘭節。……是日,競渡,競採雜藥。”。

佩豆娘

舊時端五節婦女的頭飾。多見於江南。一些地區亦稱作健人。此物一説源於古代的步搖,一説即艾人的別樣形式。《清嘉錄》引《唐宋遺紀》雲:“江誰南北,五日釵頭彩勝之制,備極奇巧。凡以繒銷翦制艾葉,或攢繡仙、佛、合、烏、蟲、魚、百獸之形,八寶羣花之類。縐紗蜘蛛,綺榖鳳麟,繭虎絨陀,排草蜥蜴,又螳蜘蟬蠍,又葫蘆瓜果,色色X逼真。加以幡幢寶蓋,繡球繁纓,鍾鈴百狀,或貫以串,名曰豆娘,不可勝紀。”

掛艾虎

舊時端午節驅邪辟祟之物,也作裝飾品。中國古代視虎為神獸,俗以為可以鎮祟辟邪、保佑安寧。《風俗通》雲:“虎者陽物,百獸之長也。能噬食鬼魅,……亦辟惡”。故民間多取虎為辟邪之用,其中尤以端午節的艾虎為最具特色。

畫額

端午節時以雄黃塗抹小兒額頭的習俗,雲可驅避毒蟲。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黃酒在小兒額頭畫“王”字,一借雄黃以驅毒,二借猛虎(“王”似虎的額紋,又虎為獸中之王,因以代虎)以鎮邪。

佩長命縷

端午節時厭勝佩飾。亦稱續命縷、續命絲、延年縷、長壽線,百索、闢兵紹、五彩縷等,名稱不一,形制、功用大體相同。其俗在端午節以五色絲結而成索,或懸於門首,或戴小兒項頸,或系小兒手臂,或掛於牀帳、搖籃等處,俗謂可避災除病、保佑安康、益壽延年。

戴香包

戴香包,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等,有用五色絲線纏成的,有用碎布縫成的,內裝香料(用中草藥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鬆、高本行製成),佩在胸前,香氣撲鼻。

端午食粽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

避五毒

端午在古人心目中是毒日、惡日,在民間信仰中這個思想一直傳了下來,所以才有種種求平安、禳解災異的習俗。其實,這是由於夏季天氣燥熱,人易生病,瘟疫也〈WWW.〉易流行;加上蛇蟲繁殖,易咬傷人,所以要十分小心,這才形成此習慣。

採藥

這是最古老的端午節俗之一。《夏小正》載:“此日蓄藥,以蠲除毒氣。”《歲時廣記》卷二十二“採雜藥”引《荊楚歲時記》佚文:“五月五日,競採雜藥,可治百病。”因端午前後草藥莖葉成熟,藥性好,才於此日形成此俗。

沐蘭湯

端午日洗浴蘭湯是《大戴禮》記載的古俗。但文中的蘭不是蘭花,而是菊科的佩蘭,有香氣,可煎水沐浴。《九歌·雲中君》亦有“浴蘭湯會沭芳”之句。《荊楚歲時記》:“五月五日,謂之浴蘭節。”

躲端午

是端午節習俗,指接新嫁或已嫁之女回家度節。簡稱“躲午”,亦稱“躲端五”。俗以五月、五月五日為惡月、惡日,諸事多需避忌,因有接女歸家躲端午之俗。

端午雨

時民間歲時占驗習俗。俗信端午節下雨,不吉;反之則吉。此種俗信在很久以前即已存在。

煙台端午節習俗 篇三

煙台人過端午節以家家户户早上食粽子、雞蛋為主。煙台粽子用粽葉將糯米包成三角型,也有糯米中參小黃米或以將糯米換成小黃米,包成黃米粽,米中夾紅棗,花生等,沾糖食用。品種,品味沒有南方粽子豐富。但現在市場上也有不少南方的肉粽,口味很不錯。我的奶奶以前就包過南方肉粽,味道真的是好極了。

煙台在端午這天沒有賽龍舟這一風俗,也許是因為河流太少,而在海上賽龍舟又太危險吧。不過賽龍舟這一習俗的確是為了紀念屈原,傳説是鄉親們泛舟尋屈原。

端午這天煙台人會在門口插艾子,艾子又稱艾蒿,好像是一種可以入藥的植物,據説可以驅蚊子。也有的地方插桃枝,有避邪祛病之意。

端午這天老人會給小孩帶上“五毒兜”,兜上繡有蛇、蠍、蜈蚣、壁虎、蟾蜍“五毒”;身上還要帶桃木棒槌、小掃帚、荷包,以掃除五毒,驅瘟避邪;手腳脖上拴五色線,叫做長命縷,拴命線。我小時候就帶過小掃帚,荷包,也拴過五色線,記得小荷包裏還有香味呢。

端午節掛艾草有什麼寓意? 篇四

在民間的説法是端午節插艾,這樣不僅有招福驅邪的用途,而且還有防病驅蚊的效果,當然了重點在於後者了。艾草在農村是十分常見的一種野草,但是它的用途不小,其中一點就是有驅蚊蟲、淨化空氣的作用。這是因為艾草的莖、葉中都含有一種揮發性的芳香油,而它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就可以驅趕蚊蠅、蟲蟻,並且淨化空氣的效果。那端午節插艾草有什麼講究?

還記得小時候有一首和端午節相關的童謠“七年級糕、八年級粽、九年級螺、初四艾、初五扒龍船”,其就準確的描述了從五月七年級到五月初五端午這一段時間的活動安排。從這首童謠也可以看得出來,在過去是五月八年級的時候就包粽子了,而五月初四懸掛艾草,等到了端午節這一天的主要活動就是看龍船比賽了。不過現在多數都沒有遵守這個規矩了,普遍都是在五月初五端午節這天包粽子、插艾草。有人也疑惑,艾草是在早上插,還是晚上插好呢?農夫認為,只要是在端午節這天,無論是早上、中午,還是晚上插艾草都是可以的,沒有規定説一定要在一天中的什麼時候插艾草。這個沒有特別的説法,早晚都可以,但是農村的老輩人普遍認為早上插比較好,所以端午節當天一早就在大門口懸掛艾草了。

端午節插艾草的方法也簡單,一般是將“天中五瑞”中的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和山丹等5種植物任選兩三種,通常是將艾草、菖蒲等用紅色的繩子捆綁成為一束,然後懸掛在門上,或者是窗户邊上就行。之所以會加入菖蒲,那是因為它是“天中五瑞”之首,並且葉片看起來很像一把劍,在民間它還象徵卻除不祥的寶劍,插在門口可以避邪。那端午插的艾草什麼時候取下來呢?

就和懸掛艾草沒有時間規定一樣,什麼時候取下來也沒有時間規定的。多掛幾天,少掛幾天也是無所謂的。根據我們這裏的習俗,一般都是等到艾草幹了以後,沒有了味道了才會把它們取下來的,因此艾草一般會在家門口懸掛一個月左右,然後才會取下來的。因為艾草本來有香味,有較強的驅蚊防蟲的效果。因此當艾草乾枯了以後,也是有用處的,尤其是多年的陳艾藥用價值更高,所以會留着以後備用。但是多數都是在天黑以後,把這些艾草放在盆裏燒掉,其所產生的氣味還能驅蚊蟲哦。

端午節的習俗 篇五

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

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户户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遊百病,佩香囊,備牲醴。

1、懸鐘馗像:鍾馗捉鬼,是端午節習俗。在江淮地區,家家都懸鐘馗像,用以鎮宅驅邪。唐明皇開元,自驪山講武回宮,瘧疾大發,夢見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紅無襠褲,偷楊貴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繞殿而跑。大鬼則穿藍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問,大鬼奏曰:臣姓鍾馗,即武舉不第,願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後,瘧疾痊癒,於是令畫工吳道子,照夢中所見畫成鍾馗捉鬼之畫像,通令天下於端午時,一律張貼,以驅邪魔。

2、掛艾葉菖蒲:在端午節,家家都以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稱為艾人。將艾葉懸於堂中,剪為虎形或剪綵為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佩戴,以僻邪驅瘴。用菖蒲作劍,插於門楣,有驅魔祛鬼之神效。

3、賽龍舟:當時楚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死去,於是有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屍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台灣開始有龍舟競渡,當時台灣知府蔣元君曾在台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在台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香港有競渡,近來英國人也有仿效我國人作法,組織鬼佬隊,進行競賽活動。

4、吃粽子:荊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飯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為恐魚吃掉,故用竹筒盛裝糯米飯擲下,以後漸用粽葉包米代替竹筒。

5、飲雄黃酒:此種習俗,在長江流域地區的人家很盛行。

6、遊百病:此種習俗,盛行於貴州地區的端午習俗。

7、佩香囊: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

端午節的習俗 篇六

端午節是一個特別的日子,人們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就把粽子投入道河裏不認讓魚吃到他的屍體,屈原投河自殺的那一天正好是農曆五月初五,所以,人們就把那一天叫做“端午節。” 你知道端午節有哪些習俗呢,且聽我娓娓道來吧!

我們的習俗分成四類,分別是賽龍舟、包粽子、搶鴨子、洗艾草澡。我先説賽龍舟,賽龍舟可比賽艇強多了,它油一個龍頭,一條尾巴,大大的尾巴上可坐十來個人。每當裁判吹響口哨,就像運動員聽到槍聲,特工聽見命令一般,一溜煙功夫地劃了過去。陸地上的人為自己喜歡的隊伍加油,划龍舟的人也不能辜負他們的期望——一個個用盡全力往終點劃。

然後説包粽子,先找大片竹葉。糯米密封四十分鐘左右,然後在糯米里放進自己喜歡吃的食物,接着放進鍋裏煮半小時,煮好後打開鍋蓋,嗯!一股清香撲鼻而來,一看就很好吃。那時的你會迫不及待地想去吃,注意要先等它涼了才能吃,如果你想吃,不聽勸告,等着燙傷吧!

接着説搶鴨子,當裁判員吹響口哨,運動員紛紛劃到河中央,一手划槳一手搶鴨,折騰了一番河裏的鴨子通通跑到運動員的手裏。

最後説艾草澡,每年端午節,家家户户都在洗,這是為什麼呢?因為端午節蟲子特別多,洗艾草澡是為了驅蟲,我們的習俗是不是很有趣呀!

端午節的習俗是不是特別有意思呢? 端午節啊!端午節,我愛你!

四川省新津縣鄧雙學校三年級一班:楊樂添

端午節的習俗 篇七

“百里不同於風,千里不同於俗”,不同地區、不同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民俗。

今天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説到端午節,我首先想到的一定是那些綠色衣服、香甜肉餡的小粽子。

我拿起一片又長又綠的竹葉,把它捲成一個三角形的“小碗”,把洗好的米飯放進去,再放幾片培根,最後用一條又厚又白的“被子”把培根蓋上,把竹葉折起來,用彩繩綁好,一個可愛的小粽子就做好了!我仔細研究了一下,説:“小粽子,小粽子,你怎麼看起來這麼好看?我不想吃你。罪過是什麼?我把你放進蒸籠煮三個小時再出來。好吧,這就是決定。”我命令母親:“快,打開監獄的門,把小粽子扔進去,煮3個小時再放出來!”媽媽笑了,然後按照我的吩咐,把小粽子放進鍋裏。時間一天天過去,3個小時後,我迫不及待地打開鍋蓋,一股香味撲面而來。我趕緊拿起粽子,打開粽葉,咬了一口。竹葉的香味和米飯的粘稠感瀰漫在我的嘴邊,我咬了一口。這一次,我吃了燻肉,這使我有很多回味。吃完粽子,我舔了舔手指,跑到媽媽身邊問:“媽媽,媽媽,粽子還在嗎?我完了“然後,”媽媽説,“桌子上有很多東西。”媽媽還沒吃完,我就衝到桌子邊開始吃

生活的每一點都體現着豐富多彩的地域特色,展示着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