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槐鄉的孩子教學反思(通用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21W

槐鄉的孩子教學反思(通用多篇

槐鄉的孩子教學反思 篇1

在教學中,我班的學生能結合講讀課文中所學習的方法,進行閲讀。在教學中我們發現只要給學生一個平台,學生就能展示出最好的水平:

如我們在教學中學生能讀懂寫天氣熱的句子:

“雞熱得耷拉着翅膀,狗熱得吐出舌頭,蟬熱得不知如何是好,在樹上不停地叫着‘知了,知了’”。學生在讀得過程中,彙報:我讀懂了通過寫雞和狗、蟬熱,讓我們感受到天很熱,通過對比説明孩子不怕熱。有一個學生還補充説,還知道他們不怕苦,吃得是乾糧。又有同學回答説,還説明孩子不怕苦,覺得很快樂的是從早到晚,已經勞動一天,“當縷縷炊煙從村中升起來的時候”説明已經很晚了。又有學生在教學中補充,“勞累一天孩子們帶着甜蜜的微笑進入夢鄉”“明天,只要是晴天,孩子們又將投入到火熱的勞動中”,從這兩句話出又可以讓我們讀出來他們不怕苦,覺得在勞動中是快樂的,而且帶着甜蜜的微笑進入夢鄉。

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的能力遠遠超過我們的想像力,學生所學得的體會比我們預設的還要充分。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是否多給學生一些時間一點空間,讓他們能自主學習,教師的主導作用才能發揮到恰到好處。

槐鄉的孩子教學反思 篇2

這天,我教學了《槐鄉的孩子》這篇略讀課文,也是學生學習、接觸的第一篇略讀課文。能夠説:本節課是我和學生們共同學習、共同成長、共同思考。因此,一節課下來,感想頗多。

因為是自讀課文,這篇課文我準備一個課時就完成,重點在讓學生去感受課文,品讀課文。這一單元的主題是多彩的生活,快樂的生活。首先,上課一開始,我就讓學生們回憶前面所學的三課給他們的感受,把幾篇課文能緊密聯繫,孩子們也都能回答出來,深深的讓我感受到,自己在前面幾節課的功夫沒有白下。然後,透過一個問題,引出課題並板書,與前面的文章進行比較,發現課題的不同,區分精讀課文與略讀課文,並再次觀察略讀課文的特點,發現略讀課文的學習方法,並進行歸納總結。隨之,引導學生利用學習提示學習課文。因此,課堂上把重點放在了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體會出槐鄉孩子的懂事、吃苦耐勞和以苦為樂的特點,因為是略讀課文,所以設計了一個問題:你覺得槐鄉的孩子真!讓學生透過各種方式的讀,談自已讀了課文後的的體會。學生在回答時,大都抓住了“勤勞的槐鄉孩子是不向爸爸媽媽伸手要錢的,他們上學的錢是用槐米換來的。”槐鄉孩子的勤勞,對此學生感受最深,槐鄉孩子以苦為樂的精神,是靠我點出來了。

由此可見,教學中也存在着些許不足,有待不斷完善。

一、學生能夠透過讀文理解文中的內函,但總結的潛力不行,本節課雖然課文都是由學生具體讀,但是老師也直接參與指導方法,一步步引着走,屬於半放半扶。隨着學生學習潛力的提高,以後的略讀課我會嘗試更大程度地放手,由各學習小組的組長和學生一齊學習。

二、自讀中給學生的要求還應更明確,幫忙學生養成會讀書的好習慣。

三、要給學生足夠的空間去質疑,充分激發學習的興趣與思維的空間,讓其成為略讀課文學習的主角。

槐鄉的孩子教學反思 篇3

課文描述了生活在槐鄉的孩子們採摘槐米,從中獲得快樂,使孩子們的童年生活變得豐富而充實。本課在處理文本資料時,用了一課時,(作業例外)閲讀課文把學習的權利交給了學生,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學習課文。本人認為本課的教學指導還是比較務實的。槐樹對於我們農村孩子來説並不陌生,只要學生查資料就能瞭解槐樹的生長特點,無需老師作太多的指導。最重要的是槐樹下的故事。本單元都是體現孩子課餘生活的樂趣,每篇文章的語言都很優美,也是學生走進寫作的一個亮點模式。

這篇課文的語言樸實,讀起來輕快,帶有濃濃的鄉土氣息。在作者的筆下,本來是辛苦的勞動,卻變得簡單快樂。在授課時,本人出示了閲讀要求,讓學生一步步的完成。如:

1、讀了第一自然段你能看出槐鄉孩子對槐樹有一種什麼感情?

2、勾畫描述槐花的特點的句子,槐米有什麼用途

3、第三自然段作者描述了三種動物有什麼作用?(重點)

3、那些地方能表現孩子們的歡樂情緒。

4、孩子們勞累了一天為什麼還帶着甜蜜的微笑?(重點)

5、槐鄉的孩子可愛嗎?為什麼?(重點)

在教學的重點點撥中,運用了句子比較突出重點。如:槐鄉的孩子可不怕熱。(雞熱得耷拉着翅膀……狗……蟬……)在點撥的過程中適當提示這是一種寫作技巧“襯托的手法。”比如,寫要下雨了,“狗、樹葉、知了……”這都是襯托下雨前的悶熱。那裏本人重點引導了,因為在寫作中,無論是中段還是高段學生,最基本的寫作技巧還是要掌握。如,要體現天氣很熱的句式:花兒(熱得收藏起了笑臉),星星(熱得躲進了雲層),小花貓(熱得直趴着喘氣),但是老師(仍然還在燈下批改作業)。描述天氣冷的句式:今年的天氣個性冷。田野的蔬菜______,街道小院的水管______,就連那水泥地板也______。

怎樣培養獨立閲讀潛力,是本人在本課教學中的一個首要環節。如:準備好工具書,詞典字典等。閲讀時不走馬觀花,要仔細地讀,重要的地方勾勾畫畫,從而瞭解課文資料。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反覆讀,細細品讀,每句斟酌,體會每段表達的意思,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再次閲讀,核實閲讀中老師所出示的閲讀要求。從而把課文理解得更透徹。課後練習,寫一種植物或一處景物,並寫出此處所發生的趣事,悲哀事等。(學生作品略)學生習作是較成功的,因此而得到同行們的認可。

為了拓寬學生閲讀知識,同時也體現閲讀課的實質好處,注重字,詞、句、段、篇的訓練落到實處,本人出示了與本課有關的四字詞語。

勞而無功勞苦功高歸根結底張燈結綵勞民傷財勞師動眾結伴而行結草銜環滿不在乎滿面春風滿腔熱忱滿城風雨

讓學生自己去積累文本中的“的”“地”字短語,並安排抄寫習作。即使課文中的知識處理不足也能夠透過這種有效的作業方式足以彌補了。

“品讀”是本文的重點,但為了學生閲讀量的增大,讓學生選讀欣賞,抄寫文中美句並仿寫句式。如:槐鄉的孩子離不開槐樹,就像海邊的娃娃離不開大海,山裏的孩子離不開石頭。

仿寫:1、(我離不開媽媽,就像河裏的魚兒離不開水,田裏的禾苗離不開肥沃的土壤。)

2(我離不開學校,就像幼小的孩子離不開媽媽的懷抱,大山的人們離不開大山的土地。)

總之,本人堅信,如果閲讀堅持這樣做,相信自己的教學效果差不了多少,學生的學習效果也能務實。只有腳踏實地的教學,樸實的教學設計,會逐漸創新的。總歸一句,語文教無定一,自己的學生,因材施教方能是根本。

槐鄉的孩子教學反思 篇4

第一單元的課文講完了,在這四篇課文裏,我最喜歡的是《金色的草地》和《槐鄉的孩子》,前者是精讀課文,我可以名正言順來帶學生好好地去品讀。可是後者是略讀課文,按要求是一課時的,“粗知文章大意”的粗教。但是,我可真的不捨得就這樣囫圇吞棗就把這麼好的文章放掉呀,所以我還是用了兩課時。

第一課時是各種形式的朗讀課文,按照powerpoint裏出示的問題讓學生自由選擇去用默讀課文的方法去思考。第二課時就是情感引導和品讀好片斷。我以慣用的問題來引導學生:你從槐鄉孩子身上學到什麼?為了引導學生把文章讀得更深切,我對學生説:“我們的課文就像一座座寶藏,等你們用腦袋去挖,有些同學粗心馬虎的,讀了一遍就走了,啥都沒有挖到;有些孩子用心挖了一會,挖到黃金了,就以為沒有了,高高興興地走了;其實下面還藏着更多的寶石和無價之寶呢……下面看看誰從課文中挖到最多的寶藏!”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從文章字詞句中讀懂了很多出乎我意料的東西:從槐鄉孩子身上,他們學到了要愛勞動(最表層的意思),要自主──不向爸爸媽媽伸手要錢,他們上學的錢是用槐米換來的;持之以恆──只要是晴天,孩子們又將投入到火熱的勞動中……;用勞動換快樂──孩子們滿載而歸,田野裏飄蕩着他們快樂的歌聲;勞累一天的孩子們帶着甜蜜的微笑進入夢鄉;懂合作──男孩子爬樹削槐米,女孩子撿槐米;愛學習──通過勞動賺到錢就可以讀書,他們努力勞動,就是為了能讀上書……

以前的我,曾經很大膽去嘗試整個教材來用,但後來不知不覺又變得循規蹈矩了。“用教材,不是教教材”,我想這一點我不應該忘記了。

槐鄉的孩子教學反思 篇5

記得那是第三週吧,聽説校領導要來聽我的推門課,因為我是新來的老師,所以我選取了第四課《槐鄉的孩子》,這是一篇自讀課文,文字生動,字裏行間處處洋溢清香,恰如文中槐米之香,絲絲縷縷,清淡不絕;意境之美,又如槐鄉孩子們身上透現的勤勞、質樸、善良的品德之美。因為是自讀課文,所以我準備一個課時就完成,重點在讓學生聯繫生活經驗,感受課文,品讀課文。

上課一開始,我從家鄉的樹引出槐樹,從槐鄉引出“橘鄉”“魚米之鄉”。既理解“鄉”,又擴充了生活積累。

課中,引導孩子們仔細觀察槐花圖片,意在讓學生對槐米感興趣的狀況下,抱着濃厚的學習興趣去學習第二段槐米的作用,目的之二,是學習怎樣仔細觀察,有序表達。圖文並茂,講讀結合。

在讀到“八月,天多熱。”這句話的時候,我引導學生想象在炎熱的天氣裏各種事物的表現,自己在最炎熱的時候的感受。透過調動孩子們的生活經驗,既讓他們體會到了槐鄉孩子的辛勞,也讓他們感受了那份快樂。

最精彩的環節是,讀了課文後,我讓孩子們談談對槐鄉的孩子的印象。學生嘰嘰喳喳就説開了:很勤勞――槐鄉的孩子可不怕熱,他們揹着水葫蘆,帶着乾糧,沒等雲雀開口歌唱黎明,就已經爬上小山上了。天沒亮,他們就去摘槐米了;很自立、自強――不向爸爸媽媽伸手要錢,他們上學的錢是用槐米換來的;持之以恆――只要是晴天,孩子們又將投入到火熱的勞動;很勇敢――男孩敢爬那麼高的樹;懂合作――男孩子爬樹削槐米,女孩子撿槐米;愛學習――透過勞動賺到錢就能夠讀書,他們努力勞動,就是為了能讀上書……

最後我再拓展的環節問學生:“生活中,你從事過什麼勞動,他們給你帶來了什麼收穫和快樂?”學生的回答也十分精彩。

語文教學只有貼近生活,才能源頭活水不斷;語文教學只有貼近生活,才能顯得厚重和豐富;語文教學只有貼近生活,才能真正為學生所喜愛。這節課我覺得上的很簡單愉快,我相信我的學生也會有如我一樣的感覺。

槐鄉的孩子教學反思 篇6

今天,我教學了《槐鄉的孩子》這篇自讀課文,因為是自讀課文,這篇課文我準備一個課時就完成,重點在讓學生去感受課文,品讀課文。教學過程中,我先讓學生自讀了一遍課文,讓他們找出並且概括出槐鄉和槐鄉孩子的特點,學生們在讀,也在找,但我能感受到他們的積極性不是很高,學習的自主性不強。課後我認真思考了一下覺得提問方式帶有一種強制性,就是讓學生去找,而且提問有點繁瑣,在概括文章主要內容時,如果以一個“誰?在什麼地方?做什麼事情?”的方式讓學生整體地去把握課文的內容,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也就會很自然的找出那些答案,我也就完成了自己的目標。

我想,在對閲讀課文的教學中,以後要形成一個規律,就是先讓學生去整體理解課文的內容,然後去把握課文的脈絡,再去分清課文的層次,我覺得這方法很好,可以培養學生的閲讀領悟能力。這課的另一個教學重點是品讀課文,我先讓學生們自讀感受,然後請學生個別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其他同學來點評。個讀和學生點評後,應該及時做到反饋後的指導,這一點我沒有做到,我覺得在這時,老師也可以示範讀,而且讀的形式還要進一步多樣化,男女比賽讀,小組比賽讀。只要能調動學生積極性就行。

教學中一定要把學生放在首位,教學,提問等都要從學生出發,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讓他們能夠自主地學習,積極思考問題,努力培養他們的發散思維,這是我這一節最大的感受。

槐鄉的孩子教學反思 篇7

學習語言文字運用,離不開語言文字的訓練,這又很容易讓人想起,語文教學是不是又要回到“以訓練為主”的道路上去。 槐鄉五月圍繞“美”來展開——槐鄉的景美,槐鄉的飯美,槐鄉的人美。槐鄉八月圍繞“勞動”展開,槐鄉孩子的勞動是採收槐米。表達了作者對美麗迷人的槐鄉五月,對勤勞能幹、熱情好客、淳樸可愛的槐鄉孩子的喜愛。“以讀為主,讀中感悟”是我教學中最重要的教學方法。 在教學中為了使學生感受槐花的美,香,槐鄉孩子的快樂,一方面我設計了不同形式的讀,如,指名個別讀,小組讀,男女生讀,自由讀,齊讀等,學生在不同形式、不同要求中感受語言文字本身的美,另一方面,通過多媒體手段,配樂,圖片欣賞等從美入手,以讀解文,在讀中表達美,再現美。但在朗讀時還是發現了一些問題,齊讀時由於語速偏慢,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情感的充分體現。

在教學中我也很注重抓關鍵字、詞、句,從關鍵字詞句入手,讓學生有一個從整體到局部的概念。例如我先讓學生抓住“五月,是槐花飄香的季節,是槐鄉孩子的`季節”為表達主線,使學生對全文有個總的印象,然後進一步深入學習、領會課文的內容,做到抓一句而帶動全篇,為學生的個性化閲讀做好了準備。還有在教學“中午,桌上就擺出了香噴噴的槐花飯,清香、醇香、濃香……這時候,連風打的旋兒都香氣撲鼻,整個槐鄉都浸在香海中了。”這段文字時,我先讓學生找出表示香的詞語,然後理解“清香、醇香、濃香……”感受槐花香味越來越香,越來越濃,並通過朗讀體會,還有“浸”字更是體現了香味到處都是。學生通過對關鍵字句的理解,更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教學是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 在教學過程後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覺得在課堂調控上,對學生的關注,調動學生情緒方面等仍有欠缺。

槐鄉的孩子教學反思 篇8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教學時我把重點放在了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體會槐鄉孩子的懂事、吃苦耐勞和以苦為樂的特點。

從槐鄉的孩子與我們有什麼不同想開去?讓學生透過各種方式的讀説自已讀了課文後的的體會。學生在回答時,大都抓住了“勤勞的槐鄉孩子是不會向爸爸媽媽伸手要錢的,他們上學的錢是用槐米換來的。”槐鄉的孩子愛勞動,對此學生感受最深,學生已經能夠透過讀文理解文中的內函,但總結的潛力不行,大都是隻看到點,看不到面。槐鄉孩子以苦為樂的精神,是靠我歸納出來了。因為這是本學期的第一篇略讀課文,雖然課文都是由學生具體讀,但都是我直接參與指導方法等,是我一步步引着走的,屬於半放半扶。以後的略讀課我準備完全放手,讓學生在小組內合作學習。

課堂上把重點放在了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體會出槐鄉孩子的懂事、吃苦耐勞和以苦為樂的特點,因為是略讀課文,所以我就只提了一個問題,槐鄉的孩子與我們有什麼不同呢?讓學生透過各種方式的讀説自已讀了課文後的的體會。學生在回答時,大都抓住了“勤勞的槐鄉孩子是不向爸爸媽媽伸手要錢的,他們上學的錢是用槐米換來的。”及槐鄉孩子的勤勞,對此學生感受最深,槐鄉孩子以苦為樂的精神,是靠我點出來了,當時有部分學生説第三段寫的槐鄉孩子幹活時的樣貌寫得很好,當時天很熱他們還在幹活.我就趁機引導學生朗讀體會當時天氣的熱,又讀一讀描述幹活時的句子,學生體會到孩子們勞動時是很快樂的。學生已經能夠透過讀文理解文中的內函,但總結的潛力不行,大都是隻看到點,看不到面。反思本節課,雖然課文都是由學生具體讀,但都是我直接參與指導方法等,是我一步步引着走的,屬於半放半扶。下次的略讀課我打算完全放手,由各學習小組的組長和學生一齊學習。

槐鄉的孩子教學反思 篇9

我執教的《槐鄉的孩子》是人教版國小語文第五冊的第四課,是一篇極其優美的課文,也是本冊中的第一篇略讀課文。因為是自讀課文,這篇課文一個課時就完成,重點讓學生體會槐鄉孩子的品質。

本節課依據“361”導學模式撰寫的導學案上課,體現導學教學模式“先學後教、先試後導、先練後講、多練少析”的原則,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合作學習及自我管理。做到沒經過學生認真自學的不講解,沒經過學生充分獨立思考的不交流探究,沒發現學生思維困惑點和障礙點的不講解。充分利用和調動了小組學習,組織當堂達標測評。

本着“361”高效課堂中年級“牽着學生走”,“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進行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我設計了下三個導學目標:

圍繞三個導學目標,先讓學生自學,也就是高效課堂的獨學環節,導學引領的前四題,學生在家裏進行查找、學習,我把兩個重點思考題,放在課上進行獨學,在充分獨學之後,自己有疑問的在小組內對學、羣學,然後我很據思考題的難易程度進行小組彙報分工,在小組展示的基礎上,進行全班大展示。我把重點放在了第六題:你喜歡槐鄉的孩子嗎?為什麼?並在文中找出你喜歡的理由,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因為這個問題是本課的核心資料,在彙報的過程中,既能讓學生體會槐鄉孩子的懂事、吃苦耐勞和以苦為樂的特點,又能落實語文教學中的朗讀訓練。學生透過讀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後明白了:①他們勤勞懂事,從小就明白分擔父母的辛勞,不伸手向父母要錢,靠自己的勞動換取學費。②他們吃苦耐勞,以苦為樂,有很強的自立精神。③採摘槐米雖然十分辛苦,但是孩子們以苦為樂;這從對他們唱着快樂的歌,滿載而歸,從對他們帶着甜蜜的微笑進入夢鄉的描述中能夠看出來。在合作探究中突破了教學難點,引導學生從小樹立熱愛勞動的觀念。學生透過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之後,問題基本明朗化,

新課改要求語文教學要加強學生進行朗讀訓練,不但要從朗讀技巧上指導,而且要引導學生入情入境,表達出思想感情,所以在學生的大展示中,我及時引導學生進行朗讀體驗。比如:“勤勞的槐鄉孩子是不向爸爸媽媽伸手要錢的,他們上學的錢是用槐米換來的。”要讀出槐鄉孩子的勤勞、可愛“當縷縷炊煙從村中升起的時候,孩子們滿載而歸,田野裏飄蕩着他們快樂的歌聲。”要讀出孩子的幸福與快樂。在學生彙報到最後一個自然段時,我從兩個方面引導:①第一句:讀出孩子的滿足、快樂。月落柳梢,勞累一天的孩子們帶着甜蜜的微笑進入夢鄉。②第二、三句:讀出孩子的新追求。孩子們的小牀下放着磨好的長鈎刀、籃子。明天,只要是晴天,孩子們又將投入到火熱的勞動中……學完本篇課文後,讓學生回家在課餘時間做力所能及的家務事,而後讓學生説經過和感受,這既教育孩子愛勞動,又能讓學生在實踐中鍛鍊表達潛力。

高效課堂的語文教學,我儘量放手,多給學生朗讀、思考、質疑、發表自己見解的機會,無論是對課文資料的理解,還是對語言的體會和品味,都是根據導學案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自己去探究,儘量由學生自己得出答案和結論。

回顧這一節課,有快樂也有困惑,有欣慰也有憂愁,他們合作着、探究着、交流着,但他們的思維似乎又被展示者束縛着﹍﹍快樂課堂的路途漫長,需要我繼續去研究、去思考、實踐。

槐鄉的孩子教學反思 篇10

《槐鄉的孩子》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主要描述了生活在槐鄉的孩子們採摘槐米的經過,讚美了槐鄉的孩子們吃苦耐勞的品質。意圖在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的品質,懂得勞動會給人帶來幸福和快樂。

課文中有這樣一段描述天氣很熱的句子:八月,天多熱。雞熱得耷拉着翅膀,狗熱得吐出舌頭,蟬熱得不知如何是好,在樹上不停地叫着“知了,知了”。在這樣的環境裏孩子們去採槐米,得受多大的罪啊!可光憑老師口頭解釋天熱的程度是無濟於事的,務必讓學生親身體會得到。所以,我給學生髮表見解的機會,回憶一下自己在暑假時經歷的天熱的感受,來體會和品味這個句子的意思,進一步體會槐鄉孩子吃苦耐勞的品質、懂得勞動的快樂。

經過一陣思考,小手舉起了一片。

陳浩然一本正經地説:“天真熱,我真想鑽進冰箱裏。”

張金凱之後説:“真熱啊,我想跳進河裏洗冷水澡,還不想出來。”

“暑假的時候天好熱!”王蒙源認真地説,“我真懷念冬天下雪的日子,期望冬天快快來到。”

“有一次,熱得我不住地吃冰棍,一下子竟然吃了五根。媽媽還打了我一巴掌,説非把我吃拉肚子不可。”牛新建邊笑邊説。

“想起暑假的熱啊,我身上是不停地流汗,裏裏外外的衣服都濕了。”商慧琳本來就胖,説着説着還真出汗了。

……

經過學生的發言,真切地感受到了天熱的程度,都紛紛感慨:能在這樣熱的天氣裏去鈎槐米、拾槐米,真是不怕苦、不怕累,槐鄉的孩子勤勞勇敢,值得大家學習。

身臨其境才是真。

槐鄉的孩子教學反思 篇11

《槐鄉的孩子》這篇略讀課文,也是學生入學以來接觸的第一篇略讀課文。課文主要描寫了生活在槐鄉的孩子們採摘槐米的經過,讚美槐鄉的孩子們吃苦耐勞的品質。意圖在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的品質,懂得勞動會給人帶來幸福和快樂。因為是略讀課文,這篇課文要求安排一個課時來完成,重點在於讓學生去感受課文,品讀課文。於是,我設計了一個問題:槐鄉的孩子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呢?把重點放在了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體會出槐鄉孩子的懂事、吃苦耐勞和以苦為樂的特點。語文課程標準強調,在閲讀中要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這個問題的設計,一下子就讓孩子們思維活躍起來,孩子們通過各種方式的讀,邊讀邊在課文中找句子,進行小結,然後找夥伴談自已讀了課文後的體會。在這種沒有框架無拘無束暢談中,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技能發揮了孩子們的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也能促進孩子們的互相交流,團結協助的學習習慣的培養。

學生在回答時,大都抓住了“勤勞的槐鄉孩子是不向爸爸媽媽伸手要錢的,他們上學的錢是用槐米換來的。”及槐鄉孩子的勤勞,對此學生感受最深,槐鄉孩子以苦為樂的精神,是靠我點出來了。

由此可見,教學中也存在着些許不足,有待不斷完善。

一、學生能夠通過讀文理解文中的內函,但總結的能力不行,本節課雖然課文都是由學生具體讀,但是老師也直接參與指導方法,一步步引着走,屬於半放半扶。隨着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以後的略讀課我會嘗試更大程度地放手,由各學習小組的組長和學生一起學習。

二、自讀中給學生的要求還應更明確,幫助學生養成會讀書的好習慣。在自讀中給學生的要求還應更明確,幫助學生養成會讀書的好習慣。給孩子們思考的時間比較充足,但沒給孩子們質疑的機會,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

槐鄉的孩子教學反思 篇12

《槐鄉的孩子》是國小三年級上冊的第一篇略讀課文。雖是略讀,但文章語言優美,文風淳樸。課文字裏行間處處洋溢清香,恰如文中槐米之香,絲絲縷縷,清淡不絕。文風之美,又如槐鄉孩子們身上透現的勤勞、質樸、善良的品德之美。

但是,文中所寫的生活環境、勞動場景,距離我們的學生是那麼遙遠。他們不知道槐樹是什麼樹,不知道雞熱了幹嗎耷拉翅膀,更未體驗過槐鄉孩子們那種勞動之樂。所以,讀過課文之後,他們有那麼多的疑問。而當時我班教室電腦正在修理,不能找相關圖片資料稍為解惑。於是在課堂上,我把自己設置要提問的問題暫置一旁,把提問的空間留給孩子們。質疑時,孩子們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最後,大家在理解、體會的基礎上,重讀課文,聽得出來,他們充滿了對槐鄉寧靜生活的嚮往,也跟着槐鄉的孩子一起體驗着勞動的快樂。而我,也在孩子們的快樂中體會着教育的幸福。

槐鄉的孩子教學反思 篇13

《槐鄉的孩子》是一篇略讀課文,我在教學時做到既要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更注重教給學生學習略讀課文的方法。課文學完後,學生既能掌握課文內容,自我感覺也輕鬆愉快,學習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首先,我給學生講清略讀課文的學習方法。這是同學們學習的第一篇略讀課文。學習略讀課文時,同學們要多朗讀、思考、質疑、發表自己的見解;無論是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還是對語言的體會和品味,都應該自己去發現,自己去探究,儘量由自己得出答案和結論。

怎樣學習略讀課文呢?我為學生出示了以下學習步驟供學生參考:

1、默讀課文,畫出不認識的字,藉助拼音或查字典讀準字音。

2、邊讀邊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槐鄉的孩子可愛嗎?你是從課文的哪些描寫中體會到的?

3、自己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記下來,和同學討論。

在具體的研讀課文中,我讓學生在自讀課文之後,你有什麼感受?和大家交流一下。把自己喜歡的句子多讀幾遍。比如:我覺得槐鄉的孩子很勤勞……我覺得槐鄉的孩子很可愛……我多麼想和槐鄉的孩子一起採槐米……我想像槐鄉的孩子一樣……這樣能夠做到教學從學生出發,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讓他們能夠自主地學習,積極思考問題,努力培養他們的發散思維。課文體現孩子課餘生活的樂趣,文章的語言都很優美,這也是學生走進寫作的一個範例。對於懷鄉孩子的特點,在教學中,我注重引導,如:槐鄉的孩子可不怕熱。(雞熱得耷拉着翅膀……狗……蟬……),寫要下雨了,“狗、樹葉、知了……”這都是襯托下雨前的悶熱。

最後,課文學完了,我讓學生再去讀課文,調動學生學習略讀課文的自主性。為了學生閲讀量的增大,讓學生選讀欣賞,抄寫文中美句並仿寫句式。

槐鄉的孩子教學反思 篇14

《槐鄉的孩子》是一篇略讀課文,我用一個課時完成教學,重點在讓學生去感受課文、品讀課文。這一單元的主題是多彩的生活,快樂的生活。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運用在精讀課文中獲得的知識與方法,自己把課文讀懂,培養學生的自讀潛力,並使學生從中感受到勞動是快樂的。教學時,我採取引導法,以槐樹枝條、槐花實物為切入點導入課文,引導學生質疑,然後組織學生探究並體驗,最後結合實際進行拓展延伸,從而體現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語文課的開放性和語文課與社會、人生相結合的特點。

教學中,我在學習借鑑別人經驗的基礎上,着重突出了兩點:一是抓住課文“槐鄉的孩子不怕熱”進行品讀,讓學生從中理解“槐鄉的孩子”“不怕熱”不是天氣熱他們更舒服,而是他們不因為大熱天的惡劣環境影響勞動,從而體味到槐鄉的孩子吃苦耐勞的精神和以苦為樂的情懷。二是感受槐鄉的孩子勞動的快樂的同時,感受他們收穫的快樂。對於後者,學生更易理解,也更利於他們理解前者――勞動的快樂。

我想,教學中必須要把學生放在首位,教學、提問等都要從學生出發,調動他們的用心性,讓他們能夠自主地學習,用心思考問題,努力培養他們的發散思維;同時,還要抓住語文課與社會、人生相結合的特點,豐富學生的情感,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的品質。

“課內比教學”是教師的職責是在。在這一活動中,我必須要多聽別的優秀老師的課,汲取優秀的教學方法,內化吸收,力爭使自己的每一節課都成為生動、快樂、高效的課。就教於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