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物理力學實驗演示報告(精彩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94W

物理力學實驗演示報告(精彩多篇)

物理演示實驗報告 篇一

物理演示實驗報告

一、輝光球

實驗描述:

輝光球是圓形球體,實驗室中還有一個為圓盤形狀。工作時會發出動感絢爛的五彩輝光,有一種魔幻效果。仔細觀察輝光球,可以看到其中的氣體,藍色的一個輝光球尤為明顯。當將手指放上去時,手指接觸球體的部分會被輝光點亮,同時球中會有一縷氣體與碰觸的位置連接,十分美麗。另外觀察得知,如果用筆、尺子等其他物體接觸輝光球,也會出現上述現象,但強度與用手指接觸相比小得多。

實驗原理:

輝光球的另一個名稱是電離子魔幻球,顧名思義,它的工作原理與電離有關。經查資料得知,稀薄的稀有氣體在高頻的強電場作用下會發生電離作用。而從生活中的霓虹燈得知,稀有氣體如果電離,則會發光,具體的顏色與氣體種類有關。根據查到的資料瞭解,在我們的實驗室的輝光球中,發出紅綠藍三色輝光的圓盤可能充有He,Ne和Xe,藍色的輝光球中可能充有Ar。在人手觸摸輝光球時,由於人體和大地相連,人觸摸的位置的電勢與大地的電勢相等,整個輝光球的電場分佈不再均勻,手指碰觸的地方有更低的電勢,所以會更加明亮,同時,輝光球中央的電極與人手之間的電勢差會更大,因而形成的輝光弧線會一直跟隨人的手指。

注意事項:

時間工作的輝光球,玻璃表面會發熱,用手指碰觸的時候應注意。 實驗完畢後應關閉輝光球。

二、魚洗

實驗描述:

魚洗是中國三大青銅器之一,在魚洗內注入清水後摩擦其兩耳,如果頻率恰當,就會出現水面產生波紋,發出嗡嗡的聲音並有水花躍出的現象。經驗表明,濕潤的雙手比干燥的雙手更容易引起水花飛躍。

實驗原理:

魚洗的原理應該是同時應用了波的疊加和共振。摩擦的雙手相當於兩個相干波源,他們產生的水波在盆中相互疊加,形成干涉圖樣。這與實驗中觀察到的現象相同。按照我的分析,如果振動的頻率接近於魚洗的固有頻率,才會產生共振現象。通過摩擦輸入的能量才會激起水花。

令人不解的是,事實上魚洗是否能產生水花與雙手的摩擦頻率並沒有關係。在場的同學試着摩擦的時候,無論是緩慢的摩擦還是快速的摩擦,都能引起水花四濺。通過查閲資料得知,魚洗的原理其實是摩擦引起的自激振動。(就像用槌敲鑼一樣,敲擊後鑼面的振動頻率並不等於敲擊頻率。)外界能量(雙手的摩擦)輸入魚洗時,就會引起其以自己的固有頻率震動。(正如在鑼面上敲一下。)

為什麼濕潤的雙手更容易引起魚洗的振動呢?從實踐的角度,可能是因為濕潤的雙手有更小的摩擦係數,因為摩擦起來更流暢,不會出現乾燥雙手可能會出現的“阻塞”情況,這只是我個人猜想,並沒有發現資料有關於這方面的討論。

注意事項:

清水的注水位置應在魚洗的二線下

實驗完畢後應倒掉水並擦乾,防止生鏽。

三、離心力演示儀

實驗描述:

離心力演示儀是一個圓柱形儀器,中間有一個細柱,細柱穿過一段閉合的硬塑料帶上的兩個正對小孔。塑料帶的一段固定,靜止時,系統為一個豎直平面的圓,中間由細柱傳過。當摁下儀器上的按鈕時,細柱帶動塑料帶在水平面旋轉起來。當旋轉速度增大時,可以看到塑料帶的自由端延細柱向下運動,整個塑料帶變成旋轉的橢圓形狀。

實驗原理:

離心力是一個慣性力,實際上是並不存在的。繞旋轉中心轉動的物體有脱離中心延半徑方向向外運動的趨勢,產生這種趨勢的力即稱為離心力。當啟動儀器時,塑料帶各部分均作水平方向的圓周運動,所需要的向心力由臨近部分的塑料小段的拉力的徑向分力提供。每一個塑料小段均收到來自前後兩個塑料小段的拉力。由於塑料帶下端是固定的,因此在塑料帶的下半部分,每個塑料小段的受力均可分解成提供向心力的徑向分力和豎直向下的分力。對其上半圓部分也有類似的結果,我個人認為,塑料帶一段固定是這個儀器最重要的條件,這樣塑料帶的下半部分的受力結果才能確定,進而上半部分每個塑料小段所受的兩個拉力的關係才能確定。在豎直向下的分力作用下,塑料帶被壓扁成為旋轉的橢圓。

注意事項:

要保持按住按鈕一定時間,才能觀察到明顯現象。

使用完畢後要關閉電源,檢查塑料帶是否歸位。

對物理演示實驗的建議:

物理演示實驗是非常有價值的一個實驗課,事實上在上這節課之前我甚至不知道我們科大有這麼有意思的地方。物理演示實驗的最大價值就在於能用儀器把物理之美展示出來,讓參觀者親自動手,親自體驗,感覺的物理的神奇。所以我建議這個實驗能向更多的人開放,能給更多的同學參觀學習的機會。據我所知,除了大物雙語班外,似乎沒有普通班級整班參觀的。而這樣的東西無疑應該讓更多人享受,以提高大家對物理的興趣。另一個建議是,關於實驗報告可以要求放鬆一些,演示實驗的實驗報告不應該像正式物理實驗那樣死板,格式化。而更應側重於展現學生的個性化思維,展現學生自己對實驗的感受和看法,甚至可以寫成記敍文的樣子。例如我們的輝光球,其實我在看輝光球時,第一個感覺就是聯想到電影《阿凡達》,裏面有一個3D虛擬出來的魔幻森林,在哪裏當人腳猜在地面上時,在接觸位置就會出現亮斑。我當時的想法是,如果要把這樣的效果在現實中實現的話,利用輝光球的原理就是一個很好的辦法。我認為我們應該多鼓勵這樣類似的個性化想法。

王徵韜

學號:2010023020019

物理演示實驗報告

王徵韜

學號2010023020019

物理演示實驗報告 篇二

魚洗

38074126 邢若瀚

上週我們進行的大學物理演示實驗,在眾多的實驗中,我對魚洗這個實驗特別感興趣。當自己用手去摩擦魚洗的時候便激盪起水波,就像武俠小説裏發功一樣神奇,同時還有嗡嗡的聲音,不禁被它深深吸引。

根據經書記載,倒入半盆水,雙手用力往復摩擦盆的雙耳,未久,發生共振,盆裏的水居然分成四股水箭向上激射出兩尺多高,併發出震卦爻時的古音,而與黃鐘之聲一致。傳説此物曾於古代作為退兵之器,因共振波發出轟鳴聲,眾多魚洗匯成千軍萬馬之勢,傳數十里,敵兵聞聲卻步。魚洗反映了我國古代科學制器技術,已達到高超的水平。現在仿古制做的震盆盆內刻有龍形,故亦稱龍洗。

魚洗演示儀是由青銅澆鑄而成的薄壁器皿,形似洗臉盆,盆底有四條“漢魚”浮雕,魚嘴處的噴水裝飾線從盆底沿盆壁輻射而上,盆壁自然傾斜外翻,盆沿上有一對銅耳。

向盆內注入一定量清水,用潮濕雙手來回摩擦銅耳時,可觀察到伴隨着魚洗髮出的嗡鳴聲中有如噴泉般的水珠從四條魚嘴中噴射而出,摩擦得當能看到較大的波紋。

魚洗的原理既是手摩擦魚洗的雙耳的時候能產生振動,振動在盆內來回傳播互相疊加而形成的水波激盪的現象。

具體應用還不太清楚,我猜想魚洗對於研究波的疊加有重要意義。

物理演示實驗報告 篇三

物理演示實驗實驗報告

38071124趙洪鋪

這是本學期第二次物理演示實驗,本次實驗和以往不同,由於其中絕大部分實驗原理都已經學過了,所以老師就沒有像前幾次那般一個一個給我們演示,而是讓我們自己動手去體驗這些實驗,印象深刻的有多普勒效應,聲聚焦,光柵視鏡等。當然最有印象的還是那個視覺暫留實驗。

眼睛的一個重要特性是視覺惰性,即光象一旦在視網膜上形成,視覺將會對這個光象的感覺維持一個有限的時間,這種生理現象叫做視覺暫留性。人眼在觀察景物時,光信號傳人大腦神經,需經過一段短暫的時間,光的作用結束後,視覺形象並不立即消失,這種殘留的視覺稱“後像”,視覺的這一現象則被稱為“視覺暫留”。 視覺實際上是靠眼睛的晶狀體成像,感光細胞感光,並且將光信號轉換為神經電流,傳回大腦引起人體視覺。感光細胞的感光是靠一些感光色素,感光色素的形成是需要一定時間的,這就形成了視覺暫停的機理。

視覺暫留的應用非常廣泛,也非常普遍。尤其是在電影的拍攝和放映上應用特別廣泛。物體在快速運動時, 當人眼所看到的影像消失後,人眼仍能繼續保留其影像0.1-0.4秒左右的圖像,所以,根據這一視覺暫留性原理,電影的拍攝實際上就是將一張張的圖片高速放映,在人眼看來就是連續運動的畫面了。

當然,這些實驗的原理應用都非常廣泛,例如聲聚焦在醫學上的應用,多普勒效應在宇宙探索中的應用。通過這些實驗我們能粗略的掌握這些原理,開拓自己的視野,同時鞏固自己的物理知識。

物理力學實驗演示報告 篇四

1、錐體上滾

【實驗目的】:

1、通過觀察與思考雙錐體沿斜面軌道上滾的現象,使學生加深瞭解在重力場中物體總是以降低重心,趨於穩定的運動規律。

2、説明物體具有從勢能高的位置向勢能低的位置運動的趨勢,同時説明物體勢能和動能的相互轉換。

【實驗儀器】:錐體上滾演示儀

【實驗原理】:能量最低原理指出:物體或系統的能量總是自然趨向最低狀態。

本實驗中在低端的兩根導軌間距小,錐體停在此處重心被抬高了;相反,在高端兩根導軌較為分開,錐體在此處下陷,重心實際上降低了。

實驗現象仍然符合能量最低原理。

【實驗步驟】:

1、將雙錐體置於導軌的高端,雙錐體並不下滾;

2、將雙錐體置於導軌的低端,鬆手後雙錐體向高端滾去;

3、重複第2步操作,仔細觀察雙錐體上滾的情況。

2、混沌擺

【實驗目的】:通過擺的運動演示該力學系統的混沌性質。

【實驗儀器】:混沌擺

【實驗原理】:一個動力學系統如果描述他的運動狀態的動力學方程是線性的,只要初始條件給定,就可預見以後任意時刻的運動狀態。

我們的動力學系統描述它的運動狀態的動力學方程是非線性的,具有內在的隨機性,它的運動狀態對初始條件具有很強的敏感性,系統運動的外觀表現是隨機的,是一種貌似無規律的運動

【實驗步驟】:手持軸柄給系統施一力矩,系統開始運動,運動情況複雜,前一時間難於預言後一時刻的運動狀態。

重新啟動,由於起始衝量矩總有所不同,僱系統的運動情況差別很大、這反映了系統運動的混沌性質。

3、避雷針

一、演示目的

氣體放電存在多種形式,如電暈放電、電弧放電和火花放電等,通過此演示實驗觀察火花放電的發生過程及條件。

二、原理首先讓尖端電極和球型電極與平板電極的距離相等。

尖端電極放電,而球型電極未放電。

這是由於電荷在導體上的分佈與導體的曲率半徑有關。

導體上曲率半徑越小的地方電荷積聚越多(尖端電極處),兩極之間的電場越強,空氣層被擊穿。

反之越少(球型電極處),兩極之間的電場越弱,空氣層未被擊穿。

當尖端電極與平板電極之間的距離大於球型電極與平板電極之間的距離時,其間的電場較弱,不能擊穿空氣層。

而此時球型電極與平板電極之間的距離最近,放電只能在此處發生。

三、裝置一個尖端電極和一個球型電極及平板電極。

四、現象演示

讓尖端電極和球型電極與平板電極的距離相等。尖端電極放電,而球型電極未放電。接着讓尖端電極與平板電極之間的距離大於球型電極與平板電極之間的距離,放電在球型電極與平板電極之間發生。

4、楞次定律

【實驗目的】利用通電線圈及線圈內的鐵芯所產生的變化磁場與鋁環的相互作用,演示楞次定律。

【實驗儀器】楞次定律演示儀,鋁環(3個)。

【實驗原理】當線圈通有電流時,在鐵芯中產生交變磁場,穿過閉合的鋁環中的磁通量發生變化。

根據楞次定律,套在鐵芯中的鋁環將產生感生電流,感生電流的方向與線圈中的電流方向相反。

因此與原線圈相斥,相斥的電磁力使得鋁環上跳。

【實驗操作與現象】

1、閉合鋁環的演示打開演示儀電源開關,將閉合鋁環套入鐵棒內按動操作開關。

當操作開關接通時,則閉合鋁環高高跳起,保持操作開關接通狀態不變,閉合鋁環則保持一定高度,懸在鐵棒中央。

斷開操作開關時,閉合鋁環落下。

把閉合鋁環取下,將帶孔的鋁環套入鐵棒內按動操作開關。

當操作開關接通時,則帶孔的鋁環也向上跳起,但跳起的高度沒有閉合鋁環高。

2、保持操作開關接通狀態不變,帶孔的鋁環也保持一定高度,懸在鐵棒中央某一位置,但還是沒有閉合鋁環懸的高。

斷開操作開關時,帶孔的鋁環落下。

這是由於帶孔的鋁環產生的感生電流沒有閉合鋁環大,所以帶孔的鋁環沒有閉合鋁環跳的高。

3、開口鋁環的演示把帶孔的鋁環取下,將開口鋁環套入鐵棒內按動操作開關。

當操作開關接通時,開口鋁環靜止不動。

這是由於開口鋁環沒有形成閉合迴路,無感生電流,沒有受到電磁力的作用,故靜止不動。

4、演示完畢後,關閉

楞次定律演示儀電源。

【注意事項】不要長時間按動操作開關,以免使線圈過熱而損壞。

5、阻尼擺與非阻尼擺

【實驗目的】演示渦電流的機械效應。

【實驗器材】阻尼擺與非阻尼擺演示儀

其中直流電源接線柱;矩形磁軛,作用是當線圈中通有直流電源時,可在磁軛兩極縫隙中間產生很強的磁場;支撐架;擺架;非阻尼擺;橫樑;阻尼擺;線圈;底座。

直流穩壓電源。

【實驗原理】處在交變電磁場中的金屬塊,由於受變化電磁場產生的感生電動勢作用,將在金屬塊內引起渦旋狀的感生電流,把這種電流稱為渦電流。

金屬擺在兩磁極間擺動時,由於受切割磁力線運動產生的動生電動勢的作用,也將在金屬擺內出現渦電流。

根據安培定律,當金屬擺進入磁場時,磁場對環狀電流的上、下兩段的作用力之和為零;對環狀電流的左、右兩段的作用力的合力起阻礙金屬擺塊擺進的作用。

當金屬塊擺出磁場時,磁場對環狀電流的。左、右兩段的作用力的合力則起阻礙金屬擺塊擺出的作用。

因此,金屬擺總是受到一個阻尼力的作用,就像在某種粘滯介質中擺動一樣,很快地停止下來,這種阻尼起源於電磁感應,故稱電磁阻尼。

若將金屬擺制成有許多隔槽的,使得渦流大為減小,從而對金屬擺的阻尼作用變的不明顯,金屬擺在兩磁極間要擺動較長時間才會停止下來。

電磁阻尼擺在各種儀表中被廣泛應用,電氣機車和電車中的電磁製動器就是根據此原理而製造的。

【實驗操作與現象】

1、把穩壓電源輸出的正負極連接到阻尼擺與非阻尼擺演示儀的直流電源接線柱,阻尼擺按圖66-1所示接好。

2、打開穩壓電源電源開關,先不要打開穩壓電源的“輸出”開關,即不通勵磁電流,讓阻尼擺在兩極間作自由擺動,可觀察到阻尼擺經過相當長的時間才停止下來(不考慮阻力)。

3、再打開穩壓電源的“輸出”開關,電壓指示為28伏,此時在磁軛兩極間產生很強的磁場。

當阻尼擺在兩極間前後擺動時,阻尼擺會迅速停止下來,説明了兩極間有很強的磁阻尼。

解釋現象。

4、將帶有間隙的類似梳子的非阻尼擺代替阻尼擺作上述2實驗,可以觀察到不論通電與否,其擺動都要經過較長的時間才停止下來。

為什麼?

【注意事項】

1、操作前應把矩形磁軛和支撐架調整到位,確保擺動順暢。

2、注意不要長時間通電,以免燒壞線圈。

6、通電、斷電自感現象

【實驗目的】演示通電、斷電自感現象,瞭解產生自感的原因。

【實驗器材】通電、斷電自感演示儀。

【實驗原理】線圈中電流i發生改變時,通過自身迴路的磁通量ψ發生變化,從而產生自感電動勢。

理論計算表明i?Ldi(67-1)dt稱為自感係數(電感)。

由式(67-1)可知,在通電時,因為自感作用使的電流緩慢增加。

當在斷電瞬間,因為di相當大,從而產生一個相當高的自感電動勢。

dt實驗原理圖如67-1所示,~220V交流電壓經變壓器降壓、橋式全波整流電容濾波之後輸出直流電源E。

由於通電的一瞬間、電感L會產生一個自感電動勢。

同樣,斷電的瞬間,電感也會產生一個自感電動勢。

【K1+驗操作與現象】

1、通電自感現象首先將K1、K2斷開,再接通交流電源,按下K1開關,同時觀察燈泡L1L2亮的順序。

可看到當K1接通的瞬間,燈泡L1先亮,燈泡L2後L1才亮。

這是由於K1接通瞬間,L1直接並接在電源E上,所以接通後,它馬上就亮;而L2是與電感L串聯之後才並接在電源上的,電感L會產生一個自感電動勢,使得L2滯後於L1。

這就充分説明了通電時的自感現象。

為了看的清楚可以反覆將K1接通和斷開。

2、斷電自感現象1、K2斷開,接通交流電源,按下K1開關,此時燈泡L1和L2亮着,可順便觀察通電自感現象。

將K2合上,即將L2短路,再把K1斷開,即斷開直流電源E,同時注意觀察。

可以發現在斷電的瞬間,L1突然亮了一下,比正常通電時還亮,這就是斷電自感現象。

由於,斷電的瞬間,電感L也會產生一個自感電動勢,並通過L1放電,使得L1發光。

為了觀察清楚,可以反覆將K1通斷。

【注意事項】

1、因為演示板背後電源變壓器初級為~220V,切勿觸摸,防止觸電。

2、演示儀不能承受劇烈振動,防止將燈泡振壞。

7、聚焦實驗

【實驗目的】演示運動電荷在磁場中受到的洛侖茲力和磁場對電子束的聚焦作用。

【實驗器材】示波管,聚焦線圈,磁場開關,電源開關,灰度調節,位移調節,線圈電源插座。

其中電源電壓交流220V,示波管採用8SJ31J示波管,其加速電壓為1100V,外型尺寸400280260mm。

【實驗原理】當帶電粒子沿與磁場B角方向以速度v斜向進入磁場時,磁場對其v?的分運動作用,使之在垂直B的平面內作勻速率圓周運動,磁場對v//的分運動無作用,粒子在沿B方向上作勻速直線運動。

結果帶電粒子沿B方向作螺旋線運動。

距離大於球型電極與平板電極之間的距離,放電在球型電極與平板電極之間發生。

物理力學實驗演示報告 篇五

雖然説演示實驗的過程是簡單的,但它的意義絕非如此。

我們學習的知識重在應用,對大學生來説,演示實驗不僅開動了我們思考的馬達,也讓我們更好地把物理知識運用到了實際現象的分析中去,

使我們不但對大自然產生了以前沒有的敬畏和尊重,也有了對大自然探究的好奇心,我想這是一個人做學問最最重要的一點。

因此我想在我們平時的學習中,要帶着一種崇敬的心情和責任感,認認真真地學習,踏踏實實地學習,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學會一門課,學好一門課。

此外,我覺得我們不能將眼光僅僅定位在事物的表面,不能被眼鏡所欺騙,要認真的分析,理解,找出事物背後的真理;不僅在物理,生活中更應如此,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成為一個完美的人,我想這也是為什麼大綱上要安排這樣一個演示實驗的目的所在。

1、錐體上滾

實驗目的:

1、通過觀察與思考雙錐體沿斜面軌道上滾的現象,使學生加深瞭解在重力場中物體總是以降低重心,趨於穩定的運動規律。

2、説明物體具有從勢能高的位置向勢能低的位置運動的趨勢,同時説明物體勢能和動能的相互轉換。

實驗儀器:錐體上滾演示儀實驗原理:能量最低原理指出:物體或系統的能量總是自然趨向最低狀態。

本實驗中在低端的兩根導軌間距小,錐體停在此處重心被抬高了;相反,在高端兩根導軌較為分開,錐體在此處下陷,重心實際上降低了。

實驗現象仍然符合能量最低原理。

實驗步驟:

1、將雙錐體置於導軌的高端,雙錐體並不下滾;

2、將雙錐體置於導軌的低端,鬆手後雙錐體向高端滾去;

3、重複第2步操作,仔細觀察雙錐體上滾的情況。

2、聲波可見

實驗目的:藉助視覺暫留演示聲波。

實驗儀器:聲波可見演示儀。

實驗原理:不同長度,不同張力的弦振動後形成的駐波基頻、協頻各不相同,即合成波形各不相同。

本裝置產生的是橫波,可藉助滾輪中黑白相間的條紋和人眼的視覺暫留作用將其顯示出來。

實驗步驟:

1、將整個裝置豎直放穩,用手轉動滾輪。

2、依次撥動四根琴絃,可觀察到不同長度,不同張力的絃線上出現不同基頻與協頻的駐波。

3、重複轉動滾輪,撥動琴絃,觀察弦上的波形。

注意事項:

1、滾輪轉速不必太高。

2、撥動琴絃切勿用力過猛。

3、彈性碰撞演示儀

實驗目的:本實驗用於演示正碰撞和動量守恆定律,形象地顯現彈性碰撞的情形。

實驗原理根據動量守恆定律可知,如果正碰撞的兩球,撞前速度分別為V10和V20,碰撞後的速度分別為V1和V2,質量分別為m1時,

則分離速度等於接近速度解式(1)和式(2)可得:若m1=m2=m;e=1則v1=0,v2=v10,即球1正碰球2繼續以V10的速度正碰球3,等等以此類推,實現動量的傳遞。

實驗器材1、實驗裝置如實驗原理圖示:一底座2—支架4—拉線5—調節螺絲2、技術指標鋼球質量:m=70、2kg直徑:l=735mm拉線長度:圖片已關閉顯示,點此查看L=55mm實驗操作與現象器置於水平桌面放好,調節螺絲,使七個鋼球的球心在同一水平線上。

2、將一端的鋼球拉起後,鬆手,則鋼球正碰下一個鋼球,末端的鋼球彈起,繼而,又碰下一個鋼球,另一端的鋼球彈起,循環不已,中間的五個鋼球靜止不動。

但在一般情況下,兩球碰撞時,總要損失一部分能量,故兩端的鋼球擺動的幅度將逐漸減弱。

注意事項操作前一定將七個鋼球的球心調至同一水平線上,否則現象不明顯。

理想情況下,物體碰撞後,形變能夠恢復,不發熱、發聲,沒有動能損失,這種碰撞稱為彈性碰撞(elasticcllisin),又稱完全彈性碰撞。

真正的彈性碰撞只在分子、原子以及更小的微粒之間才會出現。

生活中,硬質木球或鋼球發生碰撞時,動能的損失很小,可以忽略不計,通常也將它們的碰撞看成彈性碰撞。

碰撞時動量守恆。

當兩物體質量相同時,互換速度。

4、大型閃電盤(輝光盤)演示實驗

實驗目的:觀察平板晶體中的高壓輝光放電現象。

實驗儀器:大型閃電盤演示儀

實驗原理:閃電盤是在兩層玻璃盤中密封了塗有熒光材料的玻璃珠,玻璃珠充有稀薄的惰性氣體(如氬氣等)。

控制器中有一塊振盪電路板,通過電源變換器,將12V低壓直流電轉變為高壓高頻電壓加在電極上。

通電後,振盪電路產生高頻電壓電場,由於稀薄氣體受到高頻電場的電離作用二產生紫外輻射,玻璃珠上的熒光材料受到紫外輻射激發二發出可見光,其顏色由玻璃珠上塗敷的熒光材料決定。

由於電極上電壓很高,故所發生的光是一些輻射狀的輝光,絢麗多彩,光芒四射,在黑暗中非常好看。

實驗步驟:插上220V電源,打開開關;調高電位器,觀察閃電盤上圖像變化,當電壓超過一定域值後,盤上出現閃光;緩慢調低電位器到閃光恰好消失,對閃電盤拍手或説話,觀察輝光歲聲音的變化。

注意事項:

【實驗目的】:藉助視覺暫留演示聲波。

【實驗儀器】:聲波可見演示儀。

【實驗原理】:不同長度,不同張力的弦振動後形成的駐波基頻、協頻各不相同,即合成波形各不相同。

本裝置產生的是橫波,可藉助滾輪中黑白相間的條紋和人眼的視覺暫留作用將其顯示出來。

【實驗步驟】:

1、將整個裝置豎直放穩,用手轉動滾輪。

2、依次撥動四根琴絃,可觀察到不同長度,不同張力的絃線上出現不同基頻與協頻的駐波。

3、重複轉動滾輪,撥動琴絃,觀察弦上的波形。

【注意事項】:

1、滾輪轉速不必太高。

2、撥動琴絃切勿用力過猛。

【實驗目的】:演示翼形升力的產生。

【實驗儀器】:飛機升力演示儀。

【實驗原理】:一般翼型的前端圓鈍、後端尖鋭,上表面拱起、下表面較平,呈魚側形。

當氣流迎面流過機翼時,原來是一股氣流,由於機翼的插入,被分成上下兩股。

通過機翼後,在後緣又重合成一股。

由於機翼上表面拱起,使上方的那股氣流的通道變窄,流速加快。

根據伯努利原理可以得流速大的地方壓強小。

機翼上方的壓強比機翼下方的壓強小,也就是説,機翼下表面受到向上的壓力比機翼上表面受到向下的壓力要大,這個壓力差就是機翼產生的升力。

【實驗步驟】:

1、打開位於底座前方的電源開關,用手感受一下出風口處的氣流;

2、把手移開,觀察到小球從管內升起;

3、用手擋住出風口,小球立即從管內下落;

4、重複操作2、3,觀察小球在管內的起落。

5、實驗結束,關閉電源。

【注意事項】:如果小球不能從管內升起,適當調節機翼的高度,使機翼的上部對準氣咀,使流過機翼上部的氣流最大。

【思考】:飛機的機翼為何做成上凸下平的形狀?

【實驗目的】:

1、通過觀察與思考雙錐體沿斜面軌道上滾的現象,使學生加深瞭解在重力場中物體總是以降低重心,趨於穩定的運動規律。

2、説明物體具有從勢能高的位置向勢能低的位置運動的趨勢,同時説明物體勢能和動能的相互轉換。

【實驗儀器】:錐體上滾演示儀

【實驗原理】:能量最低原理指出:物體或系統的能量總是自然趨向最低狀態。

本實驗中在低端的兩根導軌間距小,錐體停在此處重心被抬高了;相反,在高端兩根導軌較為分開,錐體在此處下陷,重心實際上降低了。

實驗現象仍然符合能量最低原理。

【實驗步驟】:

1、將雙錐體置於導軌的高端,雙錐體並不下滾;

2、將雙錐體置於導軌的低端,鬆手後雙錐體向高端滾去;

3、重複第2步操作,仔細觀察雙錐體上滾的情況。

【注意事項】:

1、不要將錐體搬離軌道。

2、錐體啟動時位置要正,防止它滾動時摔下來造成變形或損壞。

【實驗目的】:瞭解掃描成像原理及視覺暫留現象。

【實驗儀器】:掃描成像原理演示儀。

【實驗原理】:本儀器中的鋁盤上沿螺旋線均勻排布小孔,目的是使盤旋轉時小

孔能夠從上到下依次掃過畫面,有如電視機中的逐行掃描、畫面雖然是被依次掃過,只要掃過整個畫面的時間短於人眼的視覺暫留時間,人眼看到的就是一幅完整的畫面、

【實驗步驟】:

1、接上電源,打開儀器電源開關;

2、觀察窗口處鋁盤小孔及其後面的圖畫,此時看不到完整的的畫

3、順時針旋轉儀器正面板右下角的調速旋鈕,使鋁盤轉起來、先使旋鈕上的箭頭旋至“起動”位置,待鋁盤轉動平穩後再將旋鈕上的箭頭旋至“運行”位置;

4、透過鋁盤上的小孔觀察其後面的圖畫,發現可看到一幅完整的畫

5、注意在鋁盤轉速由慢變快的過程中,其後面的圖畫由看不見,到斷續看見,到連續看見一幅完整畫面的過程、

【注意事項】:

1、因鋁盤的轉動慣量較大,起動時需加較大電壓,一旦啟動就要把電壓調到正常值,以免轉速過大,圖片已關閉顯示,點此查看儀器不穩、

2、照明用的碘鎢燈温度很高,切勿長時間使用,觀察完畢立即斷開,以免烤着圖畫發生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