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裝在套子裏的人【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5.81K

裝在套子裏的人【精品多篇】

裝在套子裏的人 篇一

河北省懷來縣沙城中學 佟彥華

【設計意圖】

《裝在套子裏的人》一文語言淺易,情節簡單,人物關係單純,學生一拿到新教材就瀏覽了一遍,作為新授課再學時,已覺得興味索然,但對於小説的內容及主題,卻並不能準確深入地瞭解和把握。因此,我在教這篇課文時,採用合作互動的教學模式,打破常規,力求創新,特設計瞭如下教學方案:

教學目的和重點:

1、把握人物形象,注意人物性格的複雜性及其社會典型性。

2、思考小説主題,並聯系實際擴展其豐富的內涵。

教學難點 :準確深入地把握小説主題,並聯系實際擴展其豐富的內涵。

難點突破:組成“別里科夫之死”專案調查組,讓學生在合作互動中,興趣盎然地深入理解課文內容,為把握人物形象和小説主題做好充分準備,然後在老師的引導下水到渠成地完成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

【設計提要】

一、簡介作者和文章寫作背景。

二、組成“別里科夫之死”專案調查組。討論合作,寫出調查報告並交流。

三、寫出“結案報告”並交流。

四、把握人物形象,領悟小説主題和它的現實意義。

【設計實施

一、簡介作者和文章寫作背景。

[意圖]明確學習內容,識記必要的文學常識,為後面的學習做好鋪墊。

[操作]

1、關於作者契訶夫:他的成就、作品、小説風格和創作特點。

2、寫作背景(略)

二、組成“別里科夫之死”專案調查組。討論、合作,寫出調查報告。

[意圖]激發學生深入研讀課文的興趣,在合作互動中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在民主討論中積極創新,從而為學生把握人物形象和小説主題打好基礎。

[操作]

1、板書: 自殺?他殺?

----“別里科夫之死”專案組調查報告

2、導語 激趣,引入情境:1898年夏季的一天,沙皇統治下的俄國,在一所中學的男職工宿舍裏,發現一具中年男屍。據查,死者為該校希臘文教師別里科夫,死因一直未明。一個世紀以後,2003年春天,沙中高二153班學生特組成專案組,對這一事件進行立案調查。 調查涉及四個選題:案發背景、現場勘查、本人檔案資料、有關人士採訪 。要求:6人一組,討論決定其中的一個選題。然後小組討論,一人執筆,共同寫出該項調查報告。15分鐘後,確定組內一人宣讀。

3、學生討論、合作。

4、各小組宣讀調查報告,師適時點評,鼓勵學生的創新。

三、寫出結案報告並交流

[意圖]這一步是把前面的氛圍推向高潮,是對課文理解的理性總結,是把握人物形象和小説主題的前奏。

[操作]

1、每個學生寫出本案“結案報告”。

2、交流所寫內容

3、教師小結

別里科夫之死既屬於他殺的範疇,又屬於自殺的範疇。一方面,從別里科夫日常穿着與習慣,我們不難看出他的思想是極為保守的,僅僅是看到華連卡兄妹騎自行車,他便無法接受,而華連卡並無惡意的笑就足以讓他想不開,以至鬱郁而死,因此,思想的保守和頑固,是促使別里科夫自殺的原因之一,或者説,正是這種極端保守頑固的思想殺死了他。另一方面,別里科夫的死亦屬他殺。華連卡的一笑是別里科夫致死的直接原因,但從根本上説,原因卻是沙皇統治者採取的高壓政策,可悲的是,別里科夫本人甘當統治者的鷹犬,心靈僵化死亡,這才是殺害別里科夫的罪魁禍首。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做出最終裁定:可憐的沙俄人民應當奮起推翻沙皇的殘酷統治,從根本上解除人們思想保守之源,而保守的人更應該張開開放之眼,明眼看世,摒棄一切腐朽的舊制度,讓思想重現生機。

四、把握人物形象、領悟小説主題和它的現實意義。

[意圖]教學至此學生對別里科夫這一人物形象已經把握得相當完整準確,教師水到渠成引導學生完成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

[操作]

1、別里科夫的人物形象。要注意到別里科夫性格的複雜性:“一切裝在套子裏”是可惡,可憎的,是沙皇統治的維護者,同時,他結婚的悲喜劇表明了他是可悲,可憐的,是沙皇專治的受害者。而這個人物形象的社會典型性就在於他代表了生活在19世紀末沙皇統治下的俄國害怕變革,苟且偷安甚至甘心充當沙皇鷹犬的可惡、可憎、可悲可憐的知識分子形象。

2、領悟小説主題。“推翻沙皇的殘酷統治,從根本上解除僵化陳腐的思想,要讓生活有新氣象,必須變革社會,革新思想”。而小説具有強烈的諷刺意味的語言更深化了這一主題。

3、聯繫實際擴展其豐富的內涵。結合課後練習第四題,討論:在現實生活中是否有這樣或那樣的“套子”?如果有,套子是什麼樣的?“套中人”又是怎樣的形象?

討論之後,師生共同小結:無論什麼時代,哪類社會都有不同形式的“套子”和“套中人”出現。因為時代的發展,社會進步,總會有變革,而改革開放最大的阻力就是有各種的“套子”,反對變革的人就是“套中人”。“套中人”除了極端維護自己的利益,仇視社會進步,逆歷史潮流而動的統治者外,更多的是墨守陳規,因循守舊的小人物,他們對新生事物不適應,不理解,甚至滿懷恐懼,他們主要在思想上和行動上抗拒社會變革。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這部小説的主題就是:創新求活,守舊必死。這也正是這部小説的現實意義和它的生命力所在。

附:學生各項調查報告(僅供參考)

一、案發背景

1898年。沙皇統治下的俄國。由於受歐洲進步文明的影響,俄國人民要求自由民主的呼聲越來越高,但沙皇政府為鞏固其統治,卻採取一切手段進行鎮壓,禁錮人們的思想言論,全國警探遍佈,告密者橫行,人們生活在沉悶乏味和憂懼之中。

這年夏季的一天,人們在一所中學的男教工宿舍裏,發現了一具死屍,死者為男性,中年,屬非正常死亡,死亡原因疑點很多。死者生前為該校希臘文教師,平時行為古怪,謹小慎微,但又刻板古舊,以他的思想轄制着全城。在這年的五月初突然病倒,大約一月後死亡。死前正處於戀愛中,甚至於打算結婚。

二、現場勘查

死者僵直仰躺在牀上,被子矇頭,頭髮蓬亂,臉色蒼白,眼球突出,一臉恐懼,似乎生前正遭受某種恐嚇或痛苦。耳內塞有棉花球。身穿羊毛衫,牀頭堆放有黑眼鏡、棉大衣,牀邊放有雨鞋、雨衣、雨傘。房間裏沒有任何打鬥的跡象。一張女士照片扔在地下,一張漫畫揉成一團。最令人奇怪的是,房間的大箱子裏幾乎存有政府多年所有的公告和文件,並標註着具體發佈日期。

三、本人檔案資料

姓名:別里科夫 性別:男 出生日期: 年 月 日 生前職務:某中學希臘文教師 住所:校男教工宿舍 婚配情況:未婚 口頭禪:千萬別出什麼亂子

特徵:晴朗的日子也穿雨衣、雨鞋、帶雨傘,穿棉大衣,豎起衣領,戴黑眼鏡,穿羊毛衫,用棉花團堵着耳朵眼兒。

人際關係:無密友,但卻轄制全城,曾與女友密哈益·沙維奇·華連卡之弟柯瓦連科有過沖突,於死前一個月被其推下樓梯,但彼此沒造成大的傷害。

死前狀況:鬱鬱寡歡,閉門不出達一月之久。

死亡日期:1898年6月底或7月初。

四、有關人士採訪

採訪對象1、華連卡

問:請問您與別里科夫關係如何?

答:由於校長太太的竭力撮合,我們差一點結了婚。

問:差一點兒?為什麼最終沒結成呢?

答:他生病前的一天到我家,從樓梯上滾了下來,那實在是太可笑了。(忍不住想笑)

問:那他怎麼會從樓梯上滾下來呢?

答:這個我不太清楚,您還是去問我弟弟吧。

採訪對象2、柯瓦連科

答:那天晚上他來我家,亂七八糟地説了一些奇怪的話,令我非常氣憤,於是就讓他走,他卻威脅我,説要把我們的談話內容報告校長,我一氣之下,就推了他一把,沒想到他居然滾下去了。

問:那麼他説了什麼讓您如此生氣呢?

答:他總是有那麼多奇怪的想法干擾我的私生活,什麼不許騎自行車,不能在大街上拿着書走,甚至不能穿繡花襯衫,簡直荒謬透頂。我本來就不喜歡這個人,這一來更討厭他了。

問:那麼這件事會不會成為他死亡的原因呢?

答:噢不,這絕對不可能。因為他當時安然無恙地爬了起來,離去時步伐也很穩健。但他當時看到我姐姐,好像十分尷尬。

採訪對象3、“我“(布爾金)

問:您覺得別里科夫是個怎樣的人呢?

答:一個怪人。您要是見過他一面,就決不會忘記他。因為即使在暖和的天氣裏,他也裹着棉大衣。還有,他總是説“千萬別鬧出什麼亂子”。

問:您認為華連卡的笑對他有什麼影響嗎?

答:噢,他一定想不開的,要知道,他這種人最害怕出亂子了,眼下就要跟華連卡結婚,卻自己鬧出這麼個亂子,他心裏一定受不了的。

問:有什麼人和他結過怨嗎?

答:沒有。但實際上每個人都討厭他,不會有人會為他的死亡悲傷。但也決沒人會冒着危險去殺他,全校甚至全城的人都受着他的轄制,什麼事都怕呢。

作者郵箱:

[1]

裝在套子裏的人 篇二

教學目的:

一、正確認識別里科夫的人物形象及其時代意義,認識沙皇專制統治的反動與黑暗。

二、學習領會作品中幽默諷刺手法和細節描寫的運用。

教學重點:

一、結合時代背景,讓學生真正理解人物形象的時代意義。有條件的課餘介紹一些俄國同時代作家的相關作品來使學生進一步瞭解和思考。

二、要引導學生從別里科夫這個可笑怪誕的外表逐步深入認識其可憎的內心,透過可笑的行為舉止認識人物所代表的保守腐朽思想。從“笑──思──悟”的過程來引導。

教學時數:兩課時

教具:多媒體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導入  新課:

國中時我們學過俄國作家契訶夫的小説《變色龍》,其主人公奧楚蔑洛夫是個見風使舵的警官,他一定給同學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們再學一篇契訶夫的小説。

這篇小説是19世紀俄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契訶夫的短篇名著。19世紀末期的俄國正是農奴制度崩潰、資本主義迅速發展、沙皇專制極端反動和無產階級革命逐漸興起的時期。1881年,沙皇亞歷山大二世被刺,亞歷山大三世繼位之後,立刻在全俄強化各種專政工具,加倍瘋狂地鎮壓人民的反抗,甚至對輕微的自由思想也採取高壓手段。在白色恐怖包圍下,沙皇政府的忠實衞道士,也極力維護沙皇的反動統治,懼怕一切新鮮事物,懼怕仇視和反對一切社會變革。作者寫這篇小説就是為了揭露和諷刺這種人醜惡的本質。

檢查預習

.查詞典完成下列詞語解釋

轄制:(管束)孤僻:(孤獨怪僻)

歹毒:(陰險狠毒)譏誚(冷言冷語嘲諷)

安然無恙:(平安,沒有什麼毛病和事故

賙濟:(給窮困的人以物質上的幫助)

研習新課

一,整體感知:討論後劃分段落

思考:本文主要寫了別里科夫哪些事?根據情節發展可以把課文分成幾部分?

明確:故事的主要情節是別里科夫的戀愛以及最後失敗,按照情節的發展可以把課文分成三部分:

(一)介紹別里科夫的外表、生活習性和思想性格(第1—4段)。

(二)別里科夫與華連卡戀愛以及最後失敗(第5段至倒數第3段)。

(三)埋葬別里科夫,但生活中還有許多“別里科夫”(最後兩段)。

二,講析第一部分

1,思考:這一部分作者主要向我們介紹了別里科夫是一個,從哪些事例可以看出別里科夫是?為什麼説他是?所謂的“套子”是指什麼?

討論歸納:

(1) 主要描寫了別里科夫的

a,穿着打扮,乘車(第一段的開頭“他也真怪……老是鬧得他六神不安”);

b,思想(第一段最後一句“也許為了替自己的膽怯、自己對現實的憎惡辯護吧……是他藉此躲避現實生活”;第二段整段)

c,工作(課文第三段)

d,睡覺(第四段“他的卧室挺小……他通宵做噩夢……臉色蒼白”)

小結:首先從他的穿衣打扮,乘車和睡覺上可以看出別里科夫“總想把自己包在殼子裏,彷彿要給自己製造一個套子,好隔絕人世,不受外界影響”;再次從他的思想和工作上可以看出他是一個十分小心謹慎,封閉保守和懷舊的人,在思想上他也為自己製造了一個無形的套子。

(2)可見別里科夫是一個封閉,保守,懷舊,落後,膽小多疑,性情孤僻的人,他墨守成規,因循守舊,在日常生活中極力維護封建農奴制的法令、制度、秩序等,生活和思想上都有某種框框,不敢越雷池一步。所以説他是一個。

(3)他給自己製造了一些有形的套子和無形的套子。有形的套子有他的雨傘、雨鞋、大衣、墨鏡、羊毛衫、車棚、卧室等;無形的套子是別里科夫的封閉、保守、懷舊落後的思想,墨守成規,因循守舊的封建農奴制的制度秩序。

2,這篇小説的批判鋒芒指向什麼?

明確:封建農奴制的法令、制度、秩序等。(或封建農奴制)

3,提問:作者用幽默諷刺的筆法刻畫別里科夫的外表,是否僅僅為了引人發笑?

明確:作者是用“形”顯示“神”,用“可笑”的外表反映其醜惡的思想,讓讀者在笑聲中看清別里科夫醜陋的靈魂。

4,提問:為什麼説別里科夫所教的古代希臘文也就是雨鞋雨傘呢?

明確:説他所教的古代語言是“雨鞋”“雨傘”,這是用了一個暗喻,“雨鞋”“雨傘”對他來説是與現實隔開的一個“套子”,他教古代語言也是把它當做一個“套子”,藉此躲避現實。

5,提問:別里科夫整天戰戰兢兢。他怕的是什麼呢?全城的人為什麼又都怕這個膽小如鼠弱不經風的人呢?為什麼他能管制全城呢?

討論歸納:別里科夫整天戰戰兢兢、六神無主是害怕生活中的新事物,害怕社會變革,害怕動搖了舊秩序。全城的人怕他,向他妥協,(課文第4段的原句用了八個“不敢”,“全城人戰戰兢生活了10年到15年”,讓學生咀嚼體味)是因為他的言行與思想都是與沙皇專制制度一致的,他自覺維護着舊制度舊思想。周圍的人還沒有勇氣敢與他鬥,所以都怕他,受他轄制。別里科夫的可恨在於,他不但要把自己裝在“套子”裏,而且還想把周圍的一切也裝進“套子”裏。這兩種“怕”表面上是矛盾的,但只要我們結合當時的情況想一想,就會發現總根源都是沙皇專制制度。別里科夫所依附的沙皇統治,一方面是極力加強反動統治,在全國造成了沉重壓抑的氣氛;另一方面又是行將滅亡,搖搖欲墜。革命的風暴還未到來,大多數人還感到迷茫,不敢起來鬥爭,所以別里科夫還能“轄制”全城。

佈置作業

1.閲讀課文第二部分,並找出描寫別里科夫動作,神態和語言的代表性語句。

2.完成“思考和練習”三,體會諷刺手法的特點與效果。

裝在套子裏的人 篇三

教學目標

1、共名人物探討及文學形象的鑑賞

2、學會結合時代背景分析人物

教學重點

正確鑑賞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

1、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的塑造

2、共名人物的形成原因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我們這堂課的任務是學習《裝在套子裏的人》,就讓我們從一個看似荒誕的問題開始吧。林黛玉和體育有沒有關係?

2、學生共同回答。

3、有沒有關係,我們先看一段文字。

……待嘉賓就座後,主持人先是給大家播放了一段精彩的國足十強賽剪輯畫面,國足隊員似乎也沉浸在輝煌的重温之中,尤其是范志毅,眼眶再度濕潤了,旁人不由打趣:“小范現在越來越‘林黛玉’了。”(XX年月10月24日《足球報》之《乾杯,英雄》)

4、看了這段文字,你能説林黛玉和體育沒有一點兒關係,這不,我們的範大將軍還在學習林黛玉,或許,就是這一份真情,鼓勵着國足將士在綠茵場上奮力拚搏,為國人圓了近半個世紀不曾兑現的美夢。

5、扯遠了,回頭再看看林黛玉,這三個字,原本是《紅樓夢》中一個人物的專用名字,用在這裏,從修辭角度看,是借代,可為什麼“林黛玉”的名字就能成為“代體”呢?説起林黛玉,我們的腦海中就會浮現出一個整日淚水漣漣的弱女子形象,因此,在生活中,我們常常用它來指代那些整日愁眉苦臉、淚水不斷的人,這時,林黛玉這三個字就從某人的“專名”變成了大家公認的“共名”。

6、類似的“共名”在中外文學作品中有很多,我們今天要學的《裝在套子裏的人》的主人公別里科夫,它的名字也成為一個“共名”。

二、分析形成共名的因素

下面就讓我們來深入思考一個問題:

一個文學形象,它的名字能否成為共名,取決於很多方面的因素,請同學們結合《裝在套子裏的人》思考,共名的形成取決於哪些因素呢?

(一)生動的文學形象

1、這幅圖畫的主人公是誰呢?

2、為什麼大家一眼就能看出他是別里科夫呢?請大家以課文為依據,説説圖畫中的人物與周圍環境有哪些不和諧之處。(穿着)

參考答案:略(同學討論後回答)

3、其實,除了穿着,小説中還寫到了別里科夫更多的套子:

(1)思想(2)語言(3)生活習慣

(4)行為(漫畫事件,騎自行車事件,結婚事件)

事件 神態 語言 心理

漫畫事件  臉色發青,比烏雲陰沉,嘴脣發抖

天下竟有這麼歹毒的壞人!

保守

騎車事件  臉色由發青變成發白

“還成體統嗎?”

“這怎麼行?”

落後

爭吵事件  臉色蒼白,臉上帶着恐怖的神情

“倒過來用腦袋走路”“把談話內容報告校長

愚昧

4、根據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作者用漫畫式的筆法對別里科夫作了極為生動的描繪,這為別里科夫成為共名提供了厚實的基礎,別里科夫成了一切因循守舊、頑固保守的衞道士的代名詞。

(二)深厚的社會基礎

1、別里科夫為什麼要把自己裝在套子裏?(他的這種套子性格是怎樣形成的)

參考答案:沙皇專制制度造成的。(從文中找依據)

2、契訶夫的這篇小説發表於1898年。十九世紀末期,在俄國正是無產階級革命的前夜,工人運動逐漸展開,馬克思主義已在全國傳播,工人階級的政黨正在形成,一場革命風暴即將到來。沙皇政府面臨着日益高漲的革命運動,極力加強反動統治,瘋狂鎮壓人民,在全國造成了陰沉鬱悶的氣氛。舉個事實性的例子,當時的沙皇在全國各地設置了許多密探,人民一有不滿,很可能就為自己招來殺身之禍。也有人把當時的俄羅斯比作是一座大監獄,在這裏,沒有任何自由和人權可言。而沙皇政府的忠實衞道士,也極力維護沙皇的反動統治。他們死守着舊有的陣地,仇視和反對一切新鮮事物。這種人不但出現在統治階層,而且也出現社會的各個階層,包括知識界,小説裏的別里科夫正反映了這些人的靈魂。

3、《裝在套子裏的人》通過別里科夫這個文學形象,反映了十九世紀末期俄國的社會生活。一個成功的文學形象,不僅是生動的,更是對社會生活的高度提練和昇華,這也是這個文學形象成為共名人物的重要條件。

在小説的末尾,當人們在埋葬別里科夫之後,馬上感覺到在這個世界上還有許許多多的別里科夫存在,可以説,這就是別里科夫這個人物形象產生的社會基礎。

(三)廣泛的社會認同

1、別里科夫在當時社會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全城的人怕他,向他妥協。(課文第4段的原句用了八個“不敢”,“全城人戰戰兢生活了XX年到XX年”)

2、全城的人又為什麼都怕這個膽小如鼠弱不經風的人呢?為什麼他能管制全城呢?

是因為他的言行與思想都是與沙皇專制制度一致的,他自覺維護着舊制度舊思想。周圍的人還沒有勇氣敢與他鬥,所以都怕他,受他轄制。別里科夫的可恨在於,他不但要把自己裝在"套子"裏,而且還想把周圍的一切也裝進“套子”裏。這兩種“怕”表面上是矛盾的,但只要我們結合當時的情況想一想,就會發現總根源都是沙皇專制制度。別里科夫所依附的沙皇統治,一方面是極力加強反動統治,在全國造成了沉重壓抑的氣氛;另一方面又是行將滅亡,搖搖欲墜。革命的風暴還未到來,大多數人還感到迷茫,不敢起來鬥爭,所以別里科夫還能“轄制”全城。

3、別裏克科夫最後的結局怎樣?

他死了。最終死在自己的套子裏了。

4、別里科夫死後,大家有什麼反應?

明確:"大快人心",從心裏感到自由。

5、但為什麼一個禮拜沒完生活又恢復舊樣子了呢?課文最後一句話有什麼深刻含義?

討論歸納:只要沙皇專制度沒有推翻,就會在這塊土壤上不斷滋生出新的別里科夫,所以生活還是老樣子。作者啟迪人們,沙皇專制統治不推翻,腐朽的思想不剷除,就永遠存在着別里科夫這樣的人物,生活就不可能自由快活。必須從根本上推翻沙皇的腐朽反動的統治。

看來別里科夫的確是沙皇專制的忠實代表,他的套子性格是整個社會都認同的。而且作為契訶夫本人,《套中人》作為他的代表作品,流傳很廣,被譯成了多國文字,引起了很多受壓制的羣體的共鳴,別里科夫激起了人們追求自由的熱情。高爾基曾經説過:“這是一個獨特的巨大天才,是那些在文學史上和在社會情緒中構成時代的作家中的一個。”

由此可見,別里科夫這一典型人物形象,他的套中人形象被社會廣泛認同,這也是他構成共名人物的因素之一。

以上三個方面,是形成人物共名的基本因素,我們對這個問題就分析到裏為止。

三、中外文學作品中具有共名特性的人物形象

有關共名形成的原因分析過了,那麼,在中外文學作品中,除了林黛玉和別里科夫這兩個“共名”人物之外,還有沒有其它共名人物呢?這些共名的形成是不是也具有這些特點呢?

下面我們就請幾個同學來交流和分析一下,看看這些名字是如何從專名變成共名的?

(一)阿q

(二)葛朗台

(三)王熙鳳

以上同學分析的中外文學作品均屬現當代作品,那麼中國古典文學作品中是不也有“共名”人物呢,答案顯然是有。

四、結束

《聖經》中的猶大,莎士比亞筆下的哈姆雷特,巴爾扎克筆下的葛朗台,歌德筆下的浮士德,岡察洛夫筆下的奧勃洛摩夫,契訶夫筆下的別里科夫,難道不都是有一個“非常突出”、“佔有決定性的位置”的主要特徵嗎?再看中國文學中的著名典型,羅貫中筆下的曹操、諸葛亮,曹雪芹筆下的林黛玉,魯迅筆下的阿q,難道不也是都有一個“非常突出”、“佔有決定性的位置”的主要特徵嗎?

五、教師總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認識到:書本知識必須與生活廣泛地聯繫起來,在學習中,展開充分的想象和聯想,才能把課本學好,學活。

裝在套子裏的人 篇四

教案示例

教學目標

一、正確認識別里科夫的人物形象及其時代意義。

二、學習領會作品中幽默諷刺手法和細節描寫的運用。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一、理清小説結構,分析別里科夫生活和思想上的套子的具體內容。

二、初步體會小説的諷刺意味。

整體感知

寫於1898年。小説主人公別里科夫是一個典型的“套中人”形象。

他不光用一切陳規陋習“套”自己,而且還去約束別人。他是沙皇專制統治的產物,又是沙皇專制統治的社會基礎;既是令人畏懼的人物,又是弱不禁風的可憐蟲。作品問世以來,別里科夫已經成為那些害怕新事物、保護舊事物、反對變革、阻礙社會發展者的代名詞。作者用誇張變形的漫畫手法和強烈的對比手法,造成的幽默諷刺的效果,有力地鞭撻了反動勢力的可厭可憎,無情地嘲笑了他們的極端虛弱。

教學步驟

1.導人新課

老師出示諷刺詩《“老掌櫃”難捨芭蕉扇》

“老掌櫃”難捨芭蕉扇

陳顯榮

要我換電扇,且慢復且慢!

不怕花錢多,就怕擔風險:

雨天怕打雷,晴天怕觸電;

倘若螺絲鬆,飛來大刀片,

重者削腦袋,輕則上醫院。

還是穩妥點,仍用芭蕉扇,

只要拼命搖,照舊能解汗!

這位難捨芭蕉扇、懼怕電風扇的老掌櫃,僅是一位老實本分的小市民,他文化低,眼界窄,接受新事物遲鈍。現實生活中,不少人與他相似。詩人“幽他一默”,希望這些人思想解放一點,別老捧着那本老皇曆不放。詩人對老掌櫃的典型心態的形象揭示,尤其是“倘若螺絲鬆,飛來大刀片”一句,令人叫絕。從這位難捨芭蕉扇、懼怕電風扇的老掌櫃害怕新事物這一點上,我們想起嘴邊總是掛着“一代不如一代”名言的九斤老太,想起只要鎮上不點什麼動靜就總是憂心忡忡地擔心“可別出什麼事啊”的奧楚蔑洛夫。今天,我們一同來學習契訶夫的另一篇小説,領略一下契訶夫筆下的別里科夫是個什麼樣的形象。

2.快速理清課文結構

思考:本文主要寫了別里科夫哪些事?根據情節發展可以把課文分成幾部分?

明確:故事的主要情節是別里科夫的戀愛以及最後失敗,按照情節的發展可以把課文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介紹別里科夫的外表、生活習性和思想性格(1—5段)

第二部分:別里科夫與華連卡戀愛以及最後失敗(6—37段)

第三部分:埋葬別里科夫,但生活中還有許多“別里科夫”(38—40段)

3.與我國小説不同的是,有很多外國小説在故事開始之前,先對故事主人公作—個全景式的描寫。本小説也是如此,在具體敍寫別里科夫的婚事之前,花了很多筆墨去介紹別里科夫的特徵,為什麼要這樣安排?

初看起來,好像這樣入題慢,前後聯繫又不緊密。然而,作者在寫婚事之前,先對別里科夫加以描繪和議論,突出別里科夫與眾不同的、甚至是怪異的生活習性和思想,先聲奪人,給讀者以強烈的印象。既有利於直接揭示別里科夫的醜惡腐朽本質,又能激發讀者的閲讀慾望一一這種人,竟然還“差點結了婚”,一箭雙鵰,安排巧妙周到。

4.請學生反覆誦讀文章第一部分,認真體會其諷刺意味,並思考作者從哪幾個方面去表現別里科夫的“套子”特點?

作者以嚴肅的態度,用誇張、比喻和反覆的修辭手法,極力地刻畫別里科夫與常人迥異的“套子”式的生活習性和思想,在發笑中達到否定的目的。

在生活習性方面,主要從穿、住、行等方面表現其“套子”特點,其中穿着修飾方面寫得最詳盡;居住方面着筆不很多,但寫得逼真;至於“行”,則突出其與人隔絕、與世隔絕的特點。在思想方面,則主要寫其評判是非的標準及語言。他的標準,就是要服從政府的禁令。凡是政府明文禁止的事情,他都擁護;甚至於連政府已批准或默許的新鮮事物他也要遏止。他的口頭禪是,“千萬別出什麼亂子”,表明了他的恐懼心理“,對於現行秩序、既成傳統以及代表着這種傳統秩序的官方、政府的恐懼。

5.別里科夫整天戰戰兢兢。他怕的是什麼呢?而他只不過是中學裏的一位普通的希臘文教師,為什麼能“轄制全城整整十五年”呢?

別里科夫整天戰戰兢兢、六神無主是害怕生活中的新事物,害怕社會變革,害怕動搖了舊秩序。“全城人戰戰兢生活了10年到15年”,是因為他的言行與思想都是與沙皇專制制度一致的,他自覺維護着舊制度舊思想。周圍的人還沒有勇氣敢與他鬥,所以都怕他,受他轄制。別里科夫的可恨在於,他不但要把自己裝在“套子”裏,而且還想把周圍的一切也裝進“套子”裏。這兩種“怕”表面上是矛盾的,但只要我們結合當時的情況想一想,就會發現總根源都是沙皇專制制度。別里科夫所依附的沙皇統治,一方面是極力加強反動統治,在全國造成了沉重壓抑的氣氛;另一方面又是行將滅亡,搖搖欲墜。革命的風暴還未到來,革命力量還很弱小,大多數人還感到迷茫,不敢起來鬥爭,所以別里科夫還能“轄制”全城。

6.總結、擴展

別里科夫是他生活的那個反動時代的產物。

別里科夫自己懷着無盡的憂慮和恐怖,縮進“套子”裏,然而,被“套子”精神浸透了的別里科夫卻又要用這個“套子”去“套”周圍的人,去“套”那個中學,那個城市,而那個學校和城市也居然被他“轄制了整整十五年”。

這裏的“套子”實際上是一種象徵,象徵着別里科夫維護舊制度、舊秩序,害怕和反對一切新事物的保守與腐朽;象徵着沙皇政府的一切法令和專制統治。

7.佈置作業

課後認真閲讀課文第二、三兩個部分,分析別里科夫為什麼會落得個如此下場,意義何在?

板書設計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1.分析別里科夫這一形象的諷刺意義。

2.拓展延伸,探討“套子”的現實意義。

3.領會作品中幽默諷刺手法和細節描寫的運用。

整體感知

契訶夫是俄國十九世紀批判現實主義最後一個傑出的作家。當時,沙皇政府為防範革命活動而公開施行高壓政策,進步雜誌被迫停刊,能合法出版的都是“為買而笑”的刊物。為了生計,契訶夫不得不迎合刊物的胃口,寫了許多逗人發笑的作品。其中有些作品不免流於粗俗,但有相當一部分具有深刻的社會意義:表面上寫俄國社會日常生活中的笑話,實際上卻無情地嘲笑和揭露專制警察制度和小市民的奴性心理,如《小公務員之死》、《變色龍》等。從庫頁島考察回來後,契訶夫果斷地和反動報刊斷絕聯繫,其作品題材更廣泛,思想更深刻,技巧也更為成熟。就是契訶夫在這一創作的繁榮和成熟時期而誕生的優秀作品。

教學步驟

1.導人新課

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人熱烈地讚美過純真的愛情,那麼,躲在厚厚的“套子”裏的別里科夫在愛情的面前將會怎樣呢?請仔細研讀小説第二部分。

2.圍繞別里科夫的婚事討論:

從始至終,作者只講別里科夫的“婚事”,而不提他有什麼愛情,為什麼?

先看別里科夫準備結婚的原因:別人的撮合遊説;華連卡表示出的好感;華連卡長得不壞,招人喜歡;華連卡出身較高,有田產;華連卡是第一個待他誠懇而親熱的女人。以上種種,都是外人施加的因素,或是一種外在的誘惑,而別里科夫內心並未萌發一種真正的愛意,他準備結婚,是因為“昏了頭”,不是因為“愛”。

再比較別里科夫和華連卡的性格:一個孤僻、古怪、保守,懼怕任何新事物;而另一個則美麗、活潑、愛熱鬧,愛新事物,愛新生活。兩個人性格截然不同,甚至於完全對立,能發展成真正的愛情嗎?

最後請看婚事的結局:通常“結婚”是件使人高興的事,但在別里科夫卻成了一場大災難,一次僅僅是可能的喜事,結果卻成了真正的喪事。他的套子使他感受不到愛的温馨和幸福,他的套子使他對“戀愛”充滿氣憤,以至於看到那漫畫便氣得臉色發青、嘴脣發抖。作家只講其“婚事”,而不提他有什麼愛情是意味深長的。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到作家對社會生活的觀察是多麼深入細緻,對人物的刻畫是多麼準確真實。

3.“埋葬別里科夫”本是“大快人心的事”,可我們卻為什麼“露出憂鬱和謙虛的臉相”,“不肯露出快活的感情”?

別里科夫之死大快人心,表明人們對他的厭惡、憎恨,表明人們對完全自由的無比嚮往。但像他這樣的愛打小報告的沙皇政府的鷹犬還大有人在,所以,“一個禮拜還沒過完,生活又恢復了舊樣子”。人們懼怕的不是別里科夫本人,而是別里科夫深受其毒害而又為之效忠盡力的沙皇專制統治。雖然,別里科夫一笑即死的脆弱,預示着專制統治的一觸即潰,但只要反動政府沒有被推翻,它就會作垂死掙扎,甚至於變本加厲地鎮壓革命,殘酷地殺害有進步思想的民眾。小説的結尾,使人觸目驚心,發人深思,啟迪人們起來和反動勢力做鬥爭。

4.別里科夫這個世界文學史上著名的典型形象,至今還鮮活地存在於人們的印象之中,一定還將永遠流傳下去。請問,這一形象對於我們有什麼現實意義?他的那些套子能給我們帶來什麼啟示?

頑固、保守,不僅僅是別里科夫反對新事物、反對進步的套子,也可能成為生活在新社會的我們反對新事物、反對進步的套子。人是很容易滿足的,滿足於已經取得的小小成績、滿足於眼下比較舒適的生活,於是不再努力奮鬥、不再積極進取,“滿足”便成了一種套子。不僅自己身受其害,而且還無情地嘲笑、甚至阻止其他人的進步,成為社會前進的絆腳石。其實,在現世,“驕傲”是一種套子,“虛榮”也是一種套子,“嫉妒”是套子,“自私”也是套子。我們只有根除自身的陋習、驅除心中的邪念,才可能擺脱“套子”的束縛,大步向前。

5.討論課文中諷刺手法和細節描寫的作用。

結合課文中的實例來討論諷刺手法的運用。

諷刺是用漫畫或嘲諷的語言描繪刻畫對象,以達到否定和貶斥的效果。課文中的諷刺有以下一些特色:①誇張的語言和漫畫式的勾勒,如大熱天穿雨鞋帶雨傘,穿暖和的棉大衣,從樓上摔下卻安然無恙。反映人物的迂腐可笑。②揭示人物荒謬的生活邏輯。如別里科夫將教師騎自行車與學生用腦袋走路聯繫起來,反映他腐朽落後,害怕變革的思想。③含蓄的對比,如別里科夫轄制着全城,人們都戰戰兢兢,反過來他自己又是戰戰兢兢不能入睡。這些描繪和刻畫真是入木三分,暴露和批判了別里科夫腐朽醜惡的靈魂。同學們讀這類文章,笑過以後要將目光深入到人物的內心,認真進行思考,才會有所悟,有所得。

6.佈置作業

課外閲讀小説全文,進一步加深對小説的理解。另閲讀《小公務員之死》、《變色龍》,比較其諷刺手法,摘錄小説當中最具諷刺意義的文句或文段。

板書設計

別里科夫結婚不是為了愛情 “套子”的象徵意義、現實意義

教案點評:

分二課時:第一課時理結構,分析別里科夫生活和思想上的套子的具體內容,並初步體會小説的諷刺意味。第二課時進一步探討人物形象的諷刺意義和“套子”的現實意義,領會本文幽默諷刺手法和細節描寫的運用。供教師設計本課教學時參考。

探究活動

拓展性閲讀

倪超

教案簡介

一、從內容上看,以探討共名人物為主線,由點及面,由淺入深。

二、從目的上講,以學生為主體,重在引導學生養成自己研究、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學習態度,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教學目的

一、共名人物探討及文學形象的鑑賞

二、學會結合時代背景分析人物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我們這堂課的任務是學習,就讓我們從一個看似荒誕的問題開始吧。

林黛玉和體育有沒有關係?

2.學生共同回答。

3.有沒有關係,我們先看一段文字。

字幕打出如下文字:

……待嘉賓就座後,主持人先是給大家播放了一段精彩的國足十強賽剪輯畫面,國足隊員似乎也沉浸在輝煌的重温之中,尤其是范志毅,眼眶再度濕潤了,旁人不由打趣:“小范現在越來越‘林黛玉’了。”(2001年月10月24日《足球報》之《乾杯,英雄》)

4.看了這段文字,你能説林黛玉和體育沒有一點兒關係,這不,我們的範大將軍還在學習林黛玉,或許,就是這一份真情,鼓勵着國足將士在綠茵場上奮力拚搏,為國人圓了近半個世紀不曾兑現的美夢。

5.扯遠了,回頭再看看林黛玉,這三個字,原本是《紅樓夢》中一個人物的專用名字,用在這裏,從修辭角度看,是借代,可為什麼“林黛玉”的名字就能成為“代體”呢?

説起林黛玉,我們的腦海中就會浮現出一個整日淚水漣漣的弱女子形象,因此,在生活中,我們常常用它來指代那些整日愁眉苦臉、淚水不斷的人,這時,林黛玉這三個字就從某人的“專名”變成了大家公認的“共名”。

6.類似的“共名”在中外文學作品中有很多,我們今天要學的的主人公別里科夫,它的名字也成為一個“共名”。

二、分析形成共名的因素

下面就讓我們來深入思考一個問題:

一個文學形象,它的名字能否成為共名,取決於很多方面的因素,請同學們結合思考,共名的形成取決於哪些因素呢?

(一)生動的文學形象

1.這幅圖畫的主人公是誰呢?

2.為什麼大家一眼就能看出他是別里科夫呢?請大家以課文為依據,説説圖畫與小説有哪些相同之處。

參考答案:這幅畫主要表現別里科夫穿着上的套子。畫中的主人公,一副萎縮的樣子。他匆匆地行走在街道上,晴朗的天氣下,他腳登雨靴,身裹棉大衣,左手提着蒙着套子的雨傘,右手插在棉衣口袋裏,小臉縮在豎起的衣領裏,眼睛遮在墨鏡後面,頭上戴着大蓋帽,帽沿壓得很低,也許耳朵裏還堵着棉花!他象蝸牛一樣,緊緊地縮在自己營造的套子裏。

3.除此之外,還有哪些是小説中有而圖畫中反映不出來的套子?(同學討論後回答)

參考答案:其實,除了穿着,小説中還寫到了別里科夫更多的套子:

(1)穿着

(2)思想

(3)語言

(4)行為

4.根據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作者用漫畫式的筆法對別里科夫作了極為生動的描繪,這為別里科夫成為共名提供了厚實的基礎,別里科夫成了一切因循守舊、頑固保守的衞道士的代名詞。

(二)深厚的社會基礎

1.一個成功的文學形象,不僅是生動的,更是對社會生活的高度提煉和昇華,這也是這個文學形象成為共名人物的重要條件。

2.契訶夫的這篇小説發表於1898年。十九世紀末期,在俄國正是無產階級革命的前夜,工人運動逐漸展開,馬克思主義已在全國傳播,工人階級的政黨正在形成,一場革命風暴即將到來。沙皇政府面臨着日益高漲的革命運動,極力加強反動統治,瘋狂鎮壓人民,在全國造成了陰沉鬱悶的氣氛。

舉個事實性的例子,當時的沙皇在全國各地設置了許多密探,人民一有不滿,很可能就為自己招來殺身之禍。

也有人把當時的俄羅斯比作是一座大監獄,在這裏,沒有任何自由和人權可言。

而沙皇政府的忠實衞道士,也極力維護沙皇的反動統治。他們死守着舊有的陣地,仇視和反對一切新鮮事物。這種人不但出現在統治階層,而且也出現在社會的各個階層,包括知識界,小説裏的別里科夫正反映了這些人的靈魂。

3.通過別里科夫這個文學形象,反映了十九世紀末期俄國的社會生活。在小説的末尾,當人們在埋葬別里科夫之後,馬上感覺到在這個世界上還有許許多多的別里科夫存在,可以説,這就是別里科夫這個人物形象產生的社會基礎。

(三)廣泛的社會認同

關於契訶夫,高爾基曾經説過:“這是一個獨特的巨大天才,是那些在文學史上和在社會情緒中構成時代的作家中的一個。”契訶夫的小説,在當時的俄羅斯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套中人》作為他的代表作品,流傳很廣,被譯成了多國文字,引起了很多受壓制的羣體的共鳴,別里科夫激起了人們追求自由的熱情。

以上三個方面,是形成人物共名的基本因素。

三、中外文學作品中具有共名特性的人物形象

有關共名形成的原因分析過了,那麼,在中外文學作品中,除了林黛玉和別里科夫這兩個“共名”人物之外,還有沒有其它共名人物呢?這些共名的形成是不是也具有這些特點呢?

下面我們來交流和分析一下,看看這些名字是如何從專名變成共名的?

(一)阿Q

為了體現阿Q的“精神勝利”,魯迅對阿Q這個人物用了極為生動的細節來展現他的性格特徵,讓我們一聽到這個名字,馬上就會想到這些一樣生動的話語和細節,阿Q最終成了那些“精神勝利”和自我安慰者的代名詞。

(二)葛朗台

中外作品中,存在着大量的共名人物。它們的出現,極大的豐富了世界文學長廊。

(三)王熙鳳

四、結束

《聖經》中的猶大,莎士比亞筆下的哈姆雷特,巴爾扎克筆下的葛朗台,歌德筆下的浮士德,岡察洛夫筆下的奧勃洛摩夫,契訶夫筆下的別里科夫,難道不都是有一個“非常突出”、“佔有決定性的位置”的主要特徵嗎?再看中國文學中的著名典型,羅貫中筆下的曹操、諸葛亮,曹雪芹筆下的林黛玉,魯迅筆下的阿Q,難道不也是都有一個“非常突出”、“佔有決定性的位置”的主要特徵嗎?

板書設計

1.專名      共名

2.套子:    穿着

思想

語言

行為

教學後記

這堂課的教學目的,不僅僅在於學生學到了什麼,還在於讓學生知道應該怎麼學。通過這一堂,學生不僅瞭解了這篇小説的基本內容,同時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接觸與瞭解了不少中外作品,明確了學習應有的態度和方法。可以這麼説,課堂教學是舞台,而課前課後的自主學習才是學習之本,正所謂“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

裝在套子裏的人 篇五

契訶夫

【教學目的】

正確認識別里科夫的人物形象及其時代意義,認識沙皇專制統治的反動與黑暗。

學習領會作品中幽默諷刺手法和細節描寫的運用。

【教學重點】作品中幽默諷刺手法和細節描寫的運用。

【教學難點】幽默諷刺手法和細節描寫的運用,正確認識人物形象及時代意義。

【教學方法】點評、研討。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二、查詞典完成下列詞語解釋

轄制:(管束)孤僻:(孤獨怪僻)

歹毒:(陰險狠毒)譏誚(冷言冷語嘲諷)

安然無恙:(平安,沒有什麼毛病和事故)

賙濟:(給窮困的人以物質上的幫助)

三、解題和介紹創作背景。

"裝在套子裏的人"是指生活和思想上都有某種框框,不敢越雷池一步的人,小説中的主人公就是這樣一個人物,他是沙皇專制主義的產物。現在,別里科夫已成為頑固守舊,害怕變革,阻礙社會發展的人的代名詞。我們學習這篇課文,必須把握創作的時代背景:19世紀末期的俄國正是農奴制度崩潰、資本主義迅速發展、沙皇專制極端反動和無產階級革命逐漸興起的時期。沙皇政府面臨着日益高漲的革命形勢,極力加強反動統治,沙皇政府的忠實衞道士,也極力維護沙皇的反動統治,仇視和反對一切社會變革。作者寫這篇小説就是為了揭露和諷刺這種人醜惡的本質。

四、結構分析

明確:故事的主要情節是別里科夫的戀愛以及最後失敗,按照情節的發展可以把課文分成三部分:

(一)介紹別里科夫的外表、生活習性和思想性格(第1-4段)。

(二)別里科夫與華連卡戀愛以及最後失敗(第5段至倒數第3段)。

(三)埋葬別里科夫,但生活中還有許多"別里科夫"(最後兩段)。

五、解析第一部分。

思考:別里科夫身上有哪些有形的和無形的套子?從中可以看出什麼思想性格特點?

討論歸納:

提問1:作者用幽默諷刺的筆法刻畫別里科夫的外表,是否僅僅為了引人發笑?

明確:作者是用"形"顯示"神",用"可笑"的外表反映其醜惡的思想,讓讀者在笑聲中看清別里科夫醜陋的靈魂。

提問2:為什麼説別里科夫所教的古代希臘文也就是雨鞋雨傘呢?

明確:説他所教的古代語言是"雨鞋雨傘",這是用了一個暗喻,"雨鞋雨傘"對他來説是與現實隔開的一個"套子",他教古代語言也是把它當做一個"套子",藉此躲避現實。

提問3:別里科夫整天戰戰兢兢。他怕的是什麼呢?全城的人為什麼又都怕這個膽小如鼠弱不經風的人呢?為什麼他能管制全城呢?

討論歸納:別里科夫整天戰戰兢兢、六神無主是害怕生活中的新事物,害怕社會變革,害怕動搖了舊秩序。全城的人怕他,向他妥協,(課文第4段的原句用了八個"不敢","全城人戰戰兢生活了XX年到XX年",讓學生咀嚼體味)是因為他的言行與思想都是與沙皇專制制度一致的,他自覺維護着舊制度舊思想。周圍的人還沒有勇氣敢與他鬥,所以都怕他,受他轄制。別里科夫的可恨在於,他不但要把自己裝在"套子"裏,而且還想把周圍的一切也裝進"套子"裏。這兩種"怕"表面上是矛盾的,但只要我們結合當時的情況想一想,就會發現總根源都是沙皇專制制度。別里科夫所依附的沙皇統治,一方面是極力加強反動統治,在全國造成了沉重壓抑的氣氛;另一方面又是行將滅亡,搖搖欲墜。革命的風暴還未到來,大多數人還感到迷茫,不敢起來鬥爭,所以別里科夫還能"轄制"全城。

六、佈置作業

1.閲讀課文第二部分,並找出描寫別里科夫動作,神態和語言的代表性語句。

2.完成"思考和練習"三,體會諷刺手法的特點與效果。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正確認識別里科夫的人物形象及其時代意義,認識沙皇專制統治的反動與黑暗。

學習領會作品中幽默諷刺手法和細節描寫的運用。

【教學重點】

作品中幽默諷刺手法和細節描寫的運用。

【教學難點】

幽默諷刺手法和細節描寫的運用

正確認識人物形象及時代意義,

【教學方法】點評、研討。

【教學過程】

一、講析第二部分。

思考:第二部分有幾個相關情節?

明確:在別里科夫戀愛過程中,有漫畫事件、騎自行車事件、當面交鋒及一命嗚呼這樣幾個相關情節。

提問1:在這些情節中,別里科夫是怎樣表現的?作者是怎樣刻畫的?

討論歸納:這一部分描寫的特點是,抓住人物的典型細節,用幽默諷刺的筆調刻畫出別里科夫頑固保守,誠惶誠恐,害怕新事物,反對生活中哪怕是微小變革的思想性格。例如:"如果教師騎自行車,那還能希望學生做出什麼好事來?他們所能做的就只有倒過來,用腦袋走路了!"這荒唐的別里科夫的邏輯説明了他的思維方式和性格特點。再如,他從樓上跌下來的時候,"情願摔斷脖子和兩條腿,也不願意成為別人取笑的對象",這種奇特的心理狀態正反映出他自欺欺人的特點。

提問2:別里科夫是怎麼死的?他的死説明了什麼?

討論歸納:別里科夫是在華連卡的笑聲中倒下的。因為別里科夫最擔心別人取笑他,而華連卡的笑聲,是對他迂腐落後思想的最大嘲諷,這是別里科夫從來沒遇到過的打擊,他在笑聲中結束了一切。別里科夫的死説明腐朽保守的勢力實際上不堪一擊。

提問3:從這一部分中可以看出華連卡姐弟是怎樣的人?從人物身上我們可以體會到什麼?

討論歸納:在小説中,華連卡姐弟是有新思想敢説敢為的年輕人,代表了一種新生的進步的力量。柯尼連科和別里科夫的衝突,展示了新舊兩種思想的矛盾鬥爭,而且淋漓盡致地鞭笞和諷刺了別里科夫腐朽反動的本質。儘管別里科夫的死並不等於反動腐朽勢力的滅亡,但華連卡姐弟的出現,卻使人看到新思想的力量。

二、講析最後兩段。

學生個別朗讀最後兩段,學生畫下關鍵語句,並思考其含義。

提問1:別里科夫死後,大家有什麼反應?

明確:"大快人心",從心裏感到自由。

提問2:可是為什麼一個禮拜沒完生活又恢復舊樣子了呢?課文最後一句話有什麼深刻含義?

討論歸納:只要沙皇專制度沒有推翻,就會在這塊土壤上不斷滋生出新的別里科夫,所以生活還是老樣子。作者啟迪人們,沙皇專制統治不推翻,腐朽的思想不剷除,就永遠存在着別里科夫這樣的人物,生活就不可能自由快活。必須從根本上推翻沙皇的腐朽反動的統治。

三、討論課文中諷刺手法和細節描寫的作用。

歸納:諷刺是用漫畫或嘲諷的語言描繪刻畫對象,以達到否定和貶斥的效果。課文中的諷刺有以下一些特色:

① 誇張的語言和漫畫式的勾勒,如大熱天穿雨鞋帶雨傘,穿暖和的棉大衣,從樓上摔下卻安然無恙。反映人物的迂腐可笑。

② 揭示人物荒謬的生活邏輯。如別里科夫將教師騎自行車與學生用腦袋走路聯繫起來,反映他腐朽落後,害怕變革的思想。

③ 含蓄的對比,如別里科夫轄制着全城,人們都戰戰兢兢,反過來他自己又是戰戰兢兢不能入睡。這些描繪和刻畫真是入木三分,暴露和批判了別里科夫腐朽醜惡的靈魂。同學們讀這類文章,笑過以後要將目光深入到人物的內心,認真進行思考,才會有所悟,有所得。

除了諷刺以外,作者還用了一些傳神的細節來表現人物,

四、小結

五、佈置作業

用幽默諷刺的手法描寫生活中的一個人物,或選一幅較幽默的漫畫讓同學們寫一段話,練習幽默諷刺的手法。

裝在套子裏的人 篇六

契訶夫

一、教學目的:

1.使學生認識沙皇俄國專制制度的黑暗和腐朽,理解別里科夫這個套中人的    社會意義;

2.學習抓住肖像、語言、行動和心理活動的描寫來刻畫人物的方法;

3.瞭解諷刺手法的運用。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 瞭解別里科夫是怎樣一個人及這個人物的典型意義。

2.難點: 用各方面的具體描寫來表現人物性格特徵的方法。

三、教學時數:

兩課時

四、教學步驟 :

第一課時

字詞正音:

訶hē不念kē  削xiāo文中不念xuē  喪氣sàng qi不念sāng qì

慫恿sǒng yǒng

詞語補釋:

*祈禱:一種宗教儀式,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的願望。

*轄制:管束。

*譏誚:冷言冷語地譏諷。

*憂鬱:愁悶。

陶冶: 燒製陶器和冶煉金屬。比喻給人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響。

慫恿: 鼓動別人去做某事。

促狹: 愛捉弄人。

撮合: 從中介紹促成。

六神不安: 形容心慌意亂,不知所措。“六神”: 道教的説法,人的心、              肝、腎、脾、肺、膽各有神靈主宰,稱為六神。

戰戰兢兢: 形容極端害怕而小心謹慎的樣子。兢兢: 小心謹慎的樣子。

理所當然: 從道理上講應當這樣。

安然無恙: 形容很平安,沒有受到什麼損害。無恙: 沒有災禍、疾病之類              令人憂愁的事。

作者簡介:

安東·巴甫洛維奇·契訶夫(18601904),俄國19世紀末期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以短篇小説和戲劇著稱於世。他的作品揭露了沙皇政府對人民的殘酷壓榨和剝削,諷刺庸俗腐朽的市儈習氣,同情被侮辱與被損害的“小人物”。他八十年代開始創作,九十年代是他創作的盛期。他的代表作品有中篇小説《第六病室》,短篇小説《小公務員之死》《變色龍》《帶閣樓的房子》(又譯為《套中人》)劇本《櫻桃園》等。

寫作背景:

契訶夫的這篇小説發表於1898年,它通過別里科夫這個文學形象反映了十九世紀末期俄國的社會生活。

十九世紀末期,在俄國正是無產階級革命的前夜,工人運動逐漸展開,馬克思主義已在全國傳播,工人階級的政黨正在形成,一場革命風暴即將到來。沙皇政府面臨着日益高漲的革命運動形勢,極力加強反動統治,瘋狂鎮壓人民,在全國造成了陰沉鬱悶的氣氛。沙皇政府的忠實衞道者,也極力維護沙皇的反動統治。他們死守着舊有的陣地,仇視和反對一切新鮮事物。這種人不但出現在官場上,而且也出現在知識界。

小説裏的別里科夫正反映了這些人的靈魂。

層次結構:

第一部分(15自然段)從別里科夫的外表、行為、思想方式和生活習性寫他的    “套中人”特徵。

第二部分(637自然段)寫別里科夫同華連卡婚事的失敗,進一步揭露“套中    人”思想的腐朽和反動。

第三部分(3840自然段)寫別里科夫的死和出葬,指出現實裏的“套中人”還    有許多。

第二課時

1.小説是從哪幾個方面描寫別里科夫這個人物的?

從兩個角度來刻畫的:

⑴從日常生活的角度:

衣、住、行、待人接物、精神狀態、語言習慣、社會影響等方面刻畫他守舊愚蠢和對行將滅亡的舊制度的忠實擁護。

⑵從愛情的角度:

是集中的、畫龍點睛的刻畫,突出他“套子式的論調”的愚昧和反動。面對別里科夫在肖像、行動和思想上的“怪”這一特徵的揭示,通貫全篇。

2.別里科夫是個中學的希臘文教員,為什麼“全城都受着他的轄制”?

“別里科夫把他的思想也極力藏在一個套子裏”,他的思想的套子,就是指沙皇統治階級的思想和落後、保守、頑固的勢力。別里科夫對政府的法令是心領神會,忠誠信奉的,這也有力地説明他是忠實站在統治階級的立場上的,他的思想來源於統治階級,他“轄制”全城,實際上正説明沙皇思想統治的嚴密,全城都受着沙皇思想的“轄制”。

3.別里科夫結婚的喜劇轉眼間變成死亡的悲劇説明了什麼?

在結婚這個問題上,課文深刻揭露了別里科夫從未透露過活人感情的靈魂。這個滿腦袋是“套子”思想,滿口是“套子式論調”,處處是“套子式”舉動的角色,教師們怕,校長怕,城裏許多人都怕的別里科夫,卻怕結婚,這正説明別里科夫是偽善的、腐朽的、脆弱的,實際上是個丟失了生活權利的人,同時,也説明別里科夫固然可憎,但他畢竟還是專制制度的犧牲品。

4.埋葬別里科夫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可是別里科夫死後不久,為什麼“生活又恢復舊樣子了”?

結尾具有豐富而深刻的含意,“大快人心”表現作者對新生活的嚮往與願望,而不久“恢復舊樣子”卻是告訴人們願望和現實還有距離。別里科夫是社會的產物,只要當時那樣的社會還存在,就會有新的別里科夫存在,就會一切“又恢復舊樣子”的。

5.既然別里科夫能“轄制全城”,為什麼他又是那麼膽小怕事,一副可憐相呢?    別里科夫這個典型形象,是九十年代害怕羣眾、害怕變革的可憐蟲。別里科夫精神是沙皇政府對人民實行思想控制、精神禁錮的工具。他怕這怕那,並“像害怕瘟疫一樣害怕一切新事物,害怕一切超出平凡庸俗的生活軌道外的東西”,他還怕自己不能符合沙皇統治的要求,因此,終日是一副可憐相。

作文參考題:

1.《談談現代別里科夫》

2.《不要做改革潮流中的“套中人”》

3.《別里科夫的陰魂不散》

4.《摒棄現代化建設中的“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