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我國出生人口下降三大因素(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3.21W

我國出生人口下降三大因素(多篇)

人口負增長背後的幾個因素 篇一

從數據上看,2022年全年出生人口956萬人,人口出生率為6.77‰;死亡人口1041萬人,人口死亡率為7.37‰;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60‰。

2021年,我國全年出生人口1062萬人,出生率為7.52‰;死亡人口1014萬人,死亡率為7.18‰;自然增長率為0.34‰。

因此,2022年人口負增長85萬人,背後有兩大因素促成:死亡率的提升,最關鍵的因素則是出生人口明顯減少。

“出生人口下降的關鍵因素是育齡婦女減少,特別是生育旺盛期育齡婦女的減少,這是一個客觀的數據。此外,也和初婚初育年齡提升有很大的關係,過去很多人結婚就想生育,現在很多人結婚之後都會選擇再等一等。”崔樹義表示,“當然這也和疫情相關,因為疫情的不確定性,對於婚育的影響、胎兒質量的影響等還不太確定。疊加上生育成本偏高等問題,導致我國出生人口這幾年明顯下降。”

此前,湖北省襄陽市民政局公佈數據顯示,2021年,襄陽市男性平均初婚年齡為35.23歲,女性為33.96歲。2016年,這個數據分別是男性29.41歲和女性27.27歲,5年裏推遲了近5歲。

男性和女性初婚年齡推遲明顯,生育年齡也必然明顯推遲,由於可生育時間段的減少,婚後可以生育的孩子數量也將受到影響。這帶來的明顯後果是,最近數年出生人口呈現明顯下跌,人口增長迅速放緩並最終進入負增長。

《中國統計年鑑(2022)》顯示,2017年我國人口達到14億,當年人口增長779萬,2018年-2021年人口增長分別為530萬、467萬、204萬和48萬。2022年,我國總人口141175萬人,比上年末減少85萬人。

“除了生育高峯人數的減少,導致出生人口下降還有很多其他因素,包括宏觀環境、人們對於收入的預期、女性如何平衡職業與生育等。”楊舸表示。

崔樹義指出,考慮到疫情的影響逐步消退,未來數年人口出生數量逐年明顯下降的局面有可能得到一定改善,尤其是我國的總和生育率已經偏低。“此前我們估算了去年山東的總和生育率,在1.3-1.33之間,但不排除實際上更低的可能性。而山東的總和生育率一般是在全國水平之上的。”

另一個影響人口生育率的因素是城鎮化率。2022年,我國城鎮人口占全國人口比重(城鎮化率)為65.22%,比上年末提高0.50個百分點。

崔樹義指出,城鎮化水平越高,生育率越低,這是人們的共識。目前我國城鎮化率超過65%,未來我國的城鎮化率會繼續提升,但是提升速度會相對放慢。因此,城鎮化率對我國生育率的影響仍然存在,但不會太明顯。

人口萎縮會阻礙經濟發展嗎 篇二

“當前我國勞動力總體上還是供大於求的,並不是説人口總量減少,人口紅利就沒了。我們的勞動力素質還在提高,人均受教育水平已經接近11年了,和我們整個產業相匹配,這就是一個好的勞動力供給狀況。”康義在接受採訪時表示。

上海財經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王學博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實際上發達國家和地區的人口增長率都是很低的,並沒有證據表明低的生育率,會讓經濟衰退。他舉例,歐洲、中國香港、新加坡人口增長率都很低,但沒有任何證據證明人口萎縮會阻礙經濟,反而現在更多的證據是發達國家人口增長率比較低,發展中國家和欠發達國家人口增長率比較高。

“生育本身是人自身理性的選擇,每個人都有這樣的基本權利,從人力資本水平、制度等經濟發展最重要的決定性因素看,如果經濟基本面的制度很好、人力資本水平很高、科技很發達,即使生育率低,這個經濟體也會很繁榮,具有吸引力,會有持續發展下去的動力。”王學博説。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勞動經濟學院副教授張立龍則對澎湃新聞記者表示,從最基本的經濟理論比如生產函數看,會發現人口是以勞動力要素的形式在生產函數當中體現出來的。“因此,人口結構或人口規模的變化,對經濟的增長和發展是有影響的,勞動力要素對於經濟增長是重要的”。

張立龍進一步表示,這主要是因為勞動力素質不可能短時間之內發生大幅度的增長和變化,在這種其他變量都一定的情況下,長期的人口萎縮特別是伴隨人口結構老化的人口萎縮,對經濟增長很可能是不利的。

“實際確實是存在一個臨界點,人口萎縮到臨界點就會形成對經濟增長的阻礙,但現在還沒有到達這個臨界點。”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戰略研究院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應用經濟學院區域與城市經濟研究所教授張耀軍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

為什麼很多年輕人不願結婚 篇三

現在社會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想結婚,原因很多。要羅列的話,以下有六點。

第一點,也是最主要的一點:現代人的行為和思想更自由,或者説是因為社會制度形態更自由。

過去那個年代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成家立業,傳宗接代,結婚是必須要完成的任務一般。

如果有一個人不這樣做,估計光唾沫星子都能把他淹了。然而現在社會中有人不結婚、即使也有人風言風語地議論,也只是小部分人,並且只是偶爾才會有的情況。

多數人已經不去管別人家的事情了,或者説他們也管不了,因為自己家可能也一樣有不想結婚的年輕人。大家都差不多,就不存在誰議論誰了。

而且被議論的人也多半不在乎被指點了,畢竟人家也不可能指着他的鼻子説什麼,背後那些議論完全可以當做沒聽見,當做不知道、當做沒人説。

解決了這個社會性的壓力,人們的自主選擇和自我意識就會更加強烈。

父母一輩的也變得豁達了,開明瞭,甚至爺爺奶奶輩的人、也沒有從前那樣刻板教條封建了,很多人都不再把婚姻當成一個必須要完成的人生大事了。

同時,舊時代的女人幾乎都是依靠男人生活,他們不能拋頭露面,不能自己去賺錢,只能靠婚姻來改變命運,或者説靠婚姻去生存。

即使他們不想嫁人不想結婚、也要找一個男人依靠,不然她的人生可能就會比較悲慘。

而現在的女人根本不存在這個問題。所以這也是年輕人不願意結婚的重要因素之一。

這種社會輿論和道德觀念的轉變,其實是導致更多人不願結婚的第一因素,他們的不願其實也就是敢於不願敢於不結婚。

當然接下來還有一些具體原因導致許多年輕人不想結婚。

如果站到男方的角度説,結婚對他們會有很大的經濟壓力。

一般都需要買房買車,還有彩禮,還要辦婚禮。

當然個別女方家庭條件比較好、又不計較男方的條件,就不會有這個壓力。

只是很多人還有面子壓力,男方覺得自己什麼都靠女方,有點志氣的就會覺得不願意。

總之,大部分男人結婚、彩禮就是一筆不小的花銷,車子房子也是一大筆錢。

辦婚禮,謝媒人,認親戚,七七八八要花出去的錢算在一起,反正不是一筆小開支。

這些錢不花,又不太現實,一來女方多半不同意不滿意,二來男方也會覺得在親朋好友那裏沒面子。

大家喜歡比來比去,沒有不內卷的、只有卷得更厲害的,所以因為經濟壓力拖着不結婚的人一大把人。

其次是個性和思維方式的問題。

如今獨生子女家庭越來越多,大家都是父母寵大的孩子。

大部分年輕人都比較自私,也不會照顧別人,甚至照顧不好自己。

生活上可能經常只會先想到自己,情緒上也會先照顧自己,反正就是比較自我。

而結婚意味着兩個人要互相遷就,包容,還要照顧,承擔,有責任有義務。

還要放棄一些自由和自我,失去很多自我空間。這對很多年輕人來説,也是一個極不願意妥協的問題。

還有一點,是因為網絡傳播簡單,大家接觸到的信息比較多。

於是關於婚姻的負面信息也都看到了不少,大家容易下意識去放大那些負面案例。

或許是覺得社會就這樣了,大家思想意識開放了,對待感情也不那麼看重了,所以婚姻也不牢固,在一起可能都是有所圖。

要是圖人也就算了,要是圖財那可能就有些麻煩和危險。

所以遇不到知根知底的人、遇不到特別可靠的人,大家都會多一個心眼兒,不敢隨便走進婚姻的殿堂。

如果自己擁有的再多一點,那就更為謹慎一些了。

其實説男人和女人之間有什麼仇視和怨懟,其實也不存在。

畢竟那只是個別人的問題,但是大家的愛情觀都開放了是必然的。

所以大家幾乎都有前任,幾乎都有舊愛,走進婚姻中了可能還會守不住那種平淡。

容易輕而易舉放縱自己,放任自己,再去尋找婚外的新鮮感。

所以太多的離婚案例,太多的背叛案例,也是很多年輕人不敢輕易結婚的原因。

覺得結了婚,有了孩子,還是有可能離婚的。到時候不光彼此傷害,還會給無辜的孩子帶來很不好的影響。

有這樣的想法和覺悟,其實反而顯得大家更有責任感。

照此來看,不願意結婚,其實也不是男人女人的問題,而是所有人的思想觀念都發生了轉變,這的確也是社會形態轉變的重要原因造成的。

我國出生人口下降三大因素具體內容 篇四

①育齡婦女規模下降;

②年輕人婚育觀念顯著變化,生育意願持續走低,育齡婦女平均計劃生育子女數逐年遞減;

③生育、養育、教育成本等偏高,加大了年輕人的生育顧慮。

人類生育率在不斷下降,到底是什麼原因? 篇五

生育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人們的思想觀念問題。

我們是從封建社會過渡過來的,我們是幾千年封建思想的影響,這是毋庸置疑的。在這裏對封建思想我沒有貶義的意思。我跟所有的傳統文化思想都是封建思想。希望大家正確看待我們的傳統文化。

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一直是多子多福,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可以説每一箇中國人都非常注重自己的子孫後代是否家族興旺。如果自己沒有後代,內心的痛苦無以言表。

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我國實行了計劃生育,一對夫妻只能生育一個孩子。那麼大約就有一半的家庭生了男孩,一半的家庭生了女孩兒。按照傳統的觀念生女孩的家庭就是沒有後代了。光説好聽的不行,人的思想觀念也不是一個政策就能改變的,這些生女孩的家庭,他們的內心是特別痛苦,特別難受。

按照中國人傳統的關係,生個女孩兒的家庭是沒有後代的。這樣的家庭大約佔了50%。他們內心的痛苦,只有他們自己知道,這樣的痛苦會導致他們內心的扭曲。他們會覺得自己沒有後代了,也不願意自己的女兒給別人生育後代。那麼他們的思想就會在有意無意當中對自己女兒產生影響。這就導致了80後,90後的獨生女產生了不想生育的想法。現在80後和90後是我們的生育主力軍,因為受到家庭思想觀念的影響,導致了這批人不想生育,而不是因為壓力大的問題。

人口負增長的原因 篇六

截至2022年末,全國人口141175萬人,比上年末減少85萬人,這是自1962年以來中國人口首次出現負增長(編者注:這裏的全國人口是指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現役軍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員)。

國家統計局表示,出生人口減少,再加上人口老齡化,導致了人口負增長。2022年,我國出生人口956萬人,建國以來首次跌破1000萬,較上年下降106萬人,連續六年下降。

2022年1月,國家統計局人口和就業統計司司長王萍萍發表文章稱,人口增長持續放緩是由於出生人口繼續減少,這主要受兩方面因素影響。

一是育齡婦女人數持續減少。2021年15-49歲育齡婦女比2020年減少約500萬人,其中21-35歲育齡婦女減少約300萬人。二是生育水平繼續下降。受生育觀念轉變、初婚初育年齡推遲(10年推遲約2歲)等多方面的影響,2021年育齡婦女總和生育率繼續下降。總和生育率是指平均每對夫婦生育的子女數。

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總和生育率為1.3。國際上通常認為,總和生育率1.5左右是一條“高度敏感警戒線”,一旦降至1.5以下,就有跌入“低生育率陷阱”的可能。

此外,從社會層面看,女性受教育程度提高、生育和養育成本提高也是生育率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