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陸游簡介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9.69K

陸游簡介精品多篇

生平簡介 篇一

陸游,南宋詩人。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祖父陸佃,徽宗時官至尚書右丞,後被罷知亳州。父陸宰,官朝請大夫,直祕閣。陸游出身於一個由“貧居苦學”而仕進的世宦家庭。他誕生和成長的年代,正當宋王朝腐敗不振、屢遭金國(女真族)進犯的時候。陸游誕生的第二年,金兵即攻陷宋朝首都汴京(今河南開封),他隨父陸宰向南逃亡,在“經旬不炊”和夜聞金兵馬嘶中,歷盡艱辛,逃至壽春(今安徽壽縣),後又逃歸故鄉山陰。飽經喪亂的生活感受,羣情激昂的抗敵氣氛,給童年時代的陸游留下難忘的印象,並受到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他後來曾這樣回憶道:“紹興初,某甫成童,親見當時士大夫相與言及國事,或裂眥嚼齒,或流涕痛哭,人人自期以殺身翊戴王室,雖醜裔方張,視之蔑如也。”(《跋傅給事帖》)

陸游自幼好學不倦,自稱“我生學語即耽書,萬卷縱橫眼欲枯”。青年時代曾從江西派詩人曾幾學詩,得到不少啟發,但他並未受其束縛,又從前代大詩人屈原、陶淵明、李白、杜甫、岑參等人的詩作中汲取滋養。

封建家庭雖然給陸游以良好的文化薰陶,特別是愛國教育,但也給他帶來婚姻上的不幸。他20歲時與唐氏結婚,夫妻感情甚篤,可是母親卻不喜歡唐氏,硬逼著他們夫妻離散。離婚後,陸游非常傷痛,曾在10年後的一次偶然相遇中寫了[釵頭鳳]詞以寄深情,此後多次賦詩懷念,直至老年還寫了有名的愛情詩《沈園》。

陸游29歲時,赴南宋首都臨安(今杭州)應鎖廳試,名列第一,但因居於投降派權臣秦檜的孫子之前,又因他不忘國恥“喜論恢復”,於是受到秦檜忌恨,竟在複試時將他除名。秦檜死後,孝宗即位,起初頗有抗金之志,主戰派受到重視,陸游方被起用。他積極向朝廷提出許多抗敵復國的軍事策略和政治措施。但由於張浚舉兵北伐,部下將領不和,再加投降派掣肘,抗戰終於受挫。宋朝廷立即動搖,又走上屈服求和的老路;陸游也被加上“交結台諫,鼓唱是非,力説張浚用兵”的罪名,罷黜還鄉。

陸游在故鄉山陰鏡湖之濱閒居4年,屢次上書求職,最後才於乾道五年(1169)得一個夔州(今四川奉節)通判小官,其時已45歲。他迫於生計,不得不於次年遠行入蜀就任。由於位卑職微,再加僻處山城,感到無所作為,但任期滿後“歸又無所得食”,不得不又上書求“捐一官以祿之,使粗可活”。乾道八年(1172)主戰將領四川宣撫使王炎聘他為幹辦公事,延至幕中襄理軍務。這使陸游的生活發生很大變化,他換上戎裝,馳騁在當時國防前線南鄭(今漢中)一帶。鐵馬秋風、豪雄飛縱的軍旅生活,使陸游的懷抱不禁為之一開,寫出了許多熱情奔放的愛國詩篇。“飛霜掠面寒壓指,一寸丹心唯報國”,可算是他這一時期生活和心情的寫照。特別是當他看到川陝地勢險要,民氣豪俠,覺得可用關中作根本,以謀反攻收復失地。於是便向王炎陳進取之策,提出一些經略中原、積粟練兵的戰略。他充滿勝利的信心,認為“王師入秦駐一月,傳檄足定河南北”。可是陸游的這一片報國赤忱,並不能實現。腐敗的宋朝廷,只求苟安,無意進取,致使將士閒置前線,“報國欲死無戰場”。不久,宋朝廷將王炎召回,隨即罷免,陸游也改任成都府安撫司參議官。他只好抱著「不見王師出散關”和“悲歌仰天淚如雨”的激憤心情,眼看著收復中原的希望破滅。此後,陸游又在蜀州、嘉州、榮州代理通判、知州等職,自稱“身如林下僧”,抗戰復國的壯志一直得不到伸展的機會。

淳熙二年(1175),范成大鎮蜀,邀陸游至其幕中任參議官。陸與範素有詩文之交,因此不甚拘守官場禮數,以至引起了同僚譏議;又由於陸游的復國抱負和個人的功名事業長久得不到伸展,常以“脱巾漉酒,拄笏看山”為自得,甚至在琵琶腰鼓、舞衫香霧中尋求精神遂又麻醉,被同僚指責為“不拘禮法,恃酒頹放”。於是陸游索性自號“放翁”,並在詩中這樣解嘲道:“名姓已甘黃紙外,光陰全付綠樽中。門前剝啄誰相覓,賀我今年號放翁。”從此,“放翁”便和他的詩名同著於世。

陸游在川陝 9年,祖國的山川形勢、風土民情豐富了他的'生活體驗。特別是在南鄭前線,他接觸到許多邊防戰士和“忍死望恢復”的“遺民”,使他的精神境界不禁大開,並將許多富有生活實感的愛國激情傾注於詩。這是他創作上收穫最多的時期。陸游對這一創作階段很珍視,覺得“詩家三昧忽見前”,於是將全部詩作題名為《劍南詩稿》。

淳熙五年(1178)春,陸游詩名日盛,受到孝宗召見,但並未真正得到重用,孝宗只派他到福州、江西去做了兩任提舉常平茶鹽公事。在江西任上,當地發生水災,他“草行露宿”,不辭辛苦,親到災區視察,並“奏撥義倉賑濟,檄諸郡發粟以予民”,不料卻因此觸犯當道,竟以“擅權”罪名罷職還鄉。

陸游在家閒居6年,已經62歲,才又被起用為嚴州(今浙江建德)知州。他赴京受命,寫了有名的七律《臨安春雨初霽》,其中“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兩句,得到孝宗的激賞,但孝宗並不瞭解陸游的真正抱負,只叫他到嚴州後,“職事之暇,可以賦詠自適”。新職雖然不合陸游素志,但他還是勤勉從事,正如詩中所説:“憂民懷懍懍,謀己恥營營。”他在任上,力求“寬期會,簡追胥,戒興作,節燕遊”,因此得到當地人民的愛戴,為他立碑,併為他曾經作過嚴州太守的高祖陸軫立祠,以紀念他們祖孫二人。

愛國詩人陸游 篇二

公元1203年,64歲的辛棄疾被任命為紹興知府。到任伊始,他聽説79歲高齡的詩人陸游回到紹興郊外的家鄉閒居,便坐上轎子前去探望。看到這位當了多年地方官的老人居住的房子十分破舊,就幾次打算用官方錢為他建房,沒想到性情耿直的陸游説什麼也沒答應。

陸游(1125——1210)是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他於北宋南遷的前兩年,出生在一條行駛於淮河中的船裏。在他還不懂世事時,淮河變成了宋、金兩國的分界線,整個中原論入金人的手中。

陸游的祖父和父親都是當時小有名氣的學者,家中藏書十分豐富。宋高宗紹興年間,朝廷向全國徵求私人藏書,陸家報送的圖書目錄就有珍本13000多卷。

陸游的幼年和少年時代,正是宋、金兩國戰火不息的年代。金兵的長驅南下,使他過着“兒時萬死避胡兵”的流離轉徙的逃難生活。一直到南宋定都臨安後,父母才帶他返回了家鄉。

這段時期,南宋朝廷內部抗戰與投降兩派整日激烈鬥爭,陸游的父親陸宰是一位具有強烈愛國心的學者,他的家中常聚來一幫學人志士,他們在一起時總是對祖國山河的殘破和朝廷的腐朽,激昂陳詞疾首痛心,有時談到激動時,竟會相對痛哭,食不下咽。這一切都給陸游留下深刻印象。

受家庭影響,陸游從小就愛好讀書。14歲那年,他看到父親的藤牀上放着東晉詩人陶淵明的詩集,便興致勃勃地拿在手中閲讀。18歲時,他幾乎可以背下唐人王維的整篇詩句。陸游29歲那年參加省試,原本考取了第一名,卻因為同時參考的秦檜的孫子被排到了他後邊,引起秦檜的不滿,第二年殿試時竟被除去了名字。

就在陸游進仕受挫時,他又遭遇了來自感情上的另一份折磨。原來,陸游從小與舅父家的表妹唐婉定婚,婚後倆人情投意合彼此相愛。可是,陸游的母親卻不喜歡這個兒媳婦,硬是強行拆散了他們。

10年後,也就是被秦檜削名不久,陸游到紹興的沈園(這裏是他與唐婉常來的地方)重遊,竟意外地同已經改嫁的表妹在橋頭相遇,真是令人感慨萬千。陸游在惆悵之餘,當即作了一首詞,題寫在園中的牆上,這首詞就是有名的《釵頭鳳》:

紅酥手,黃藤酒,滿城春色宮牆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杯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悒鮫綃透。桃花落,閒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託。莫,莫,莫!

40多年後,陸游已是年近古稀的老翁,當他又一次來到沈園時,只見池台非舊,可牆上的《釵頭鳳》卻是磨痕猶存,於是引起舊憾,又吟詩一首:

夢斷香消四十年,沈園柳老不吹綿。

此身行作稽山土,猶吊遺蹤一潸然。

不幸的初戀竟影響了詩人一生。

由於朝中政局的混濁,陸游一直到34歲以後才開始入朝為官。為了實現祖國統一,完成他兒時起便印在腦海中的宿願,從他入朝為官開始,就積極呼籲並參與北伐金朝的事業。

隆興元年(1163)宋孝宗即位,一邊為岳飛平反,一邊啟用抗戰將領張浚準備北伐金朝。陸游此時正在朝中的最高軍事機關樞密院供職,親自參加了北伐的籌劃。但是,宋軍出兵不久就在符離(金安徽宿縣)打了一個敗仗,造成全線潰退。北伐失敗以後,主張求和的大臣硬説張浚用兵是受陸游的慫恿結果,不僅張浚被排擠出朝廷,陸游也被罷官回了老家。

10年以後,負責川陝一帶的軍事將領王炎聽到了陸游的名聲,專程派人把他請到漢中做自己的幕僚。這時已是48歲的陸游認為又有機會收復失地馳騁疆場,很高興地接受了這個任命。

上任後,陸游常騎馬到大散關邊偵察巡視。有一次,他正帶着士兵走在巡邏的路上時,忽然在草叢中竄出一隻猛虎,就在士兵們驚慌失措時,只見他大喝一聲,一個箭步迎了上去,將長矛直刺向猛虎的咽喉。

陸游不僅是個文人,同時也是一位深通兵法的戰略家。他曾向王炎提出過一個如何進兵收復汴京的戰略方案。可惜這一次和上次一樣,也只是曇花一現,不久,王炎就被調回了臨安,陸游收復中原的宏圖也隨之付諸流水。

陸游一生懷着收復失地、統一祖國的強烈願望,但一直到他去世,這一宿願也沒能成為現實,他在65歲那一年再次回到了山陰老。

雖然這時年事已高,但他依然手不釋卷,讀書勁頭不減當年。他家藏書很多,桌上牀上到處都是,因而他自稱其房間為“書巢”。他經常閉門謝客,一心在這個書巢中埋頭讀書。

陸游還有另外一間書屋名叫“老學庵”,是取活到老學到老的意思。他曾寫過一本書,名字就叫《老學庵筆記》這本書流傳到日本,有一年日本皇家圖書館失火,向中國的明朝政府請求贈書,在所開的書目中就有這本《老學庵筆記》

陸游一直用詩歌表達自己對祖國的熱愛和對民族憂慮,他一生辛勤創作,留下了9000多首詩,差不多是我國曆代人中寫詩最多的一個。

嘉定三年(1210年)春天的一個夜晚,86歲的詩人因病重自感將不久於人世,他將兒孫們叫到牀邊,留下了他生命中的最後一首《示兒》詩: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陸游辛棄疾什麼關係 篇三

陸游和辛棄疾都是南宋時期著名的詩人,一個擅長作詩是另一個擅長寫詞,並且對於國家都有着濃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對政治或者仕途都抱有強烈的信心和渴望。陸游所作的詩氣勢磅礴充滿了豪情壯志。而辛棄疾的詞和陸游有異曲同工的效果,兩個人除了同時也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之外,他們之間還有着一段真摯而特殊的忘年交的感情。

在南宋的北伐戰爭期間,陸游因為沒有被重用而是對當時的統治階層失望,在公元1203年陸游結束了編修的官職,想要回鄉隱居過上安逸的生活。而在這個時候辛棄疾也被任命為紹興知府,兩人所在的是同一個地方,而辛棄疾對於陸游也是非常敬仰和敬佩的,便主動拜訪了陸游。兩人在交談的過程中一見如故。雙方都具有強烈愛國主義精神,又在之前的時間裏被不同的原因所致使閒置,同樣的感情和同樣的處境,很快就要兩人就產生了惺惺相知的感情。兩個人從小的生活環境就是戰爭不斷社會不安,在這樣大的社會背景下,當時不少詩人都作詩來抒發自己的感情反對戰爭,陸游和辛棄疾是當時比較有代表性的兩個人物,他們在各自的領域都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而兩個人的作品又有所不同,陸游的詩內容廣泛包羅社會萬象,做作的作品大多擁有豪氣的氣勢,其中不少有非常積極的意義。而辛棄疾又有所不同,他用非常熟練的技巧作出的作品有含有非常悲傷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