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春節的資料【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7.95K

春節的資料【精品多篇】

春節食俗 篇一

在古代的農業社會裏,大約自臘月初八以後,家庭主婦們就要忙着張羅過年的食品了。因為醃製臘味所需的時間較長,所以必須儘早準備,我國許多省份都有醃臘味的習俗,其中又以廣東省的臘味最為著名。

蒸年糕,年糕因為諧音“年高”,再加上有着變化多端的口味,幾乎成了家家必備的應景食品。年糕的式樣有方塊狀的黃、白年糕,象徵着黃金、白銀,寄寓新年發財的意思。年糕的口味因地而異。北京人喜食江米或黃米制成的紅棗年糕、百果年糕和白年糕。河北人則喜歡在年糕中加入大棗、小紅豆及綠豆等一起蒸食。山西北部在內蒙古等地,過年時習慣吃黃米粉油炸年糕,有的還包上豆沙、棗泥等餡,山東人則用黃米、紅棗蒸年糕。北方的年糕以甜為主,或蒸或炸,也有人乾脆沾糖吃。南方的年糕則甜鹹兼具,例如蘇州及寧波的年糕,以粳米制作,味道清淡。除了蒸、炸以外,還可以切片炒食或是煮湯。甜味的年糕以糯米粉加白糖、豬油、玫瑰、桂花、薄荷、素蓉等配料,做工精細,可以直接蒸食或是沾上蛋清油炸。

春節的傳統文化資料 篇二

春節適合吃的食物

1、餃子

餃子是春節時期的傳統食物,對於北方人來説,春節食物怎能少了餃子呢,餃子不僅吃起來美味,寓意也很深刻,它有着“招財進寶”的吉祥含義,所以在過年時吃餃子就寓意着新的一年能走財運。而且餃子餡料的選擇和寓意有着直接的聯繫,比如説韭菜餡的餃子有着久財的意思,白菜餡餃子有着百財的意思,香菇餡的餃子有着鼓財的意思,酸菜餡的餃子有着算財的意思等等,所以説水餃是春節期間少不了的美食。

2、雞

春節期間雞肉是不能少的一道美食,雞和吉同音,吃雞肉寓意着百事大吉,而且吃雞肉也很講究,雞翅給年輕的人吃,有着大展宏圖的意思,雞腿給長輩吃,有一家的頂樑柱意思。在過年期間我們吃的食物熱量比較高,所以很多地區的人都會在烹飪後將雞肉去皮,來減少脂肪的攝入,也能保證雞肉的鮮美。

3、魚

年年有餘(魚)是中國比較傳統的説法,所以在春節這個吉祥的日子裏,魚肉就顯得非常重要了,不少家庭為了吃出連年有餘的好兆頭,會在除夕夜吃一條,大年七年級吃一條,這樣就是連年有餘了。不過呢,我們還有另一種説法,就是在除夕夜吃魚尾,大年七年級吃魚頭,這樣也是連年有餘,有頭有尾。

4、年糕

春節吃什麼傳統食品,其實最主要的還是一些寓意吉祥的,比如年糕。全國各地幾乎都用江米麪和黍子黏面做成黏糕(也叫年糕),寓意“年年高”。春節吃的食物大部分是節前準備好的,北方人大多吃饅頭。南方是頭幾天淘米,名叫萬年糧米,意思是年年有餘糧。年糕也是漢族過新年的必備食物。做年糕的穀物有多種,各地作法不盡相同。其中以江南的水磨黏糕最為着名。北方則吃白糕或黃米黏糕,西南少數民族習慣吃糯米粑粑。

春節的資料 篇三

春節,是農曆的歲首,也是我國古老的傳統節日。古代過“年”不是在臘月二十九日或三十日,而是在“蠟日”,即後來的“臘八”。南北朝以後,把“蜡祭”移至歲末。到了民國時,改用陽曆,才把陰曆年叫“春節”,因為春節一般都在“立春”前後。

春節是我國最盛大、最熱鬧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俗稱“過年”。按照我國農曆,正月七年級古稱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稱年七年級,還有上日、正朝、三朔、三朝、三始、三元等別稱,意即正月七年級是年、月、日三者的開始。

春節,顧名思義就是春天的節日。春天來臨,萬象更新,新一輪播種和收穫季節又要開始。人們有足夠的理由載歌載舞來迎接這個節日。於是,節前就在門臉上貼上紅紙黃字的新年寄語。

春節的傳統文化資料 篇四

民族特色

中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各民族過新年的形式各有不同。古代的蒙古族,把春節叫做“白節”,正月叫白月,是吉祥如意的意思。藏族是過藏曆年。

1、朝鮮族

朝鮮族受漢文化影響也有過春節的習俗。除夕全家守歲通宵達旦,耶琴和筒簫樂曲將人們帶入新的一年。正月十五晚上舉行傳統的慶祝集會,由被推選出來的幾位老人登上“望月架”,以先看到明月為福,意味他們的兒孫健康、進步、萬事如意。隨後,大家圍着點燃的“望月架”,伴着長鼓、筒簫、嗩吶樂曲翩翩起舞。

2、藏族

雅魯藏布江中游地區,都有秋收前過“望果”節的傳統。相傳,這都是古代西藏六月過年的遺留。還有藏曆十月過新年,源起於那些古老的時代。大約公元13世紀,薩迦王朝統治西藏的年代,藏胞便在藏曆正月過年了。

3、達斡爾族

達斡爾語的春節叫“阿涅”。年三十早上,家家灑掃庭院,在大門的正前方用雜物和家畜糞碼成一個高高的垛,傍晚燃起垛後,輕煙繚繞,到處籠罩着節日的氣氛。晚上全家吃手把肉並進行各種辭舊迎新活動。人們在房屋西側雪地上插上香,朝西叩拜,以示緬懷祖先。

4、高山族

高山族的。人們在春節裏身着豔麗的民族服裝,成羣結隊歡聚在村邊寨頭暢飲美酒,並在樂器伴奏下盡情歌舞。有的村寨還舉行叉魚比賽,開展揹簍球、竿球等體育活動。

春節的傳統文化資料 篇五

民俗類別

傳統節日儀式與習俗活動,是節日元素的重要內容,承載着豐富多彩的節日文化底藴。歲節`(年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在歷史發展中,雜糅了多地多種民俗為一體,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這些活動,可大體歸納為如下幾個方面:奉祀神靈,以應天時;崇宗敬祖,維護親情;驅邪祛惡,以求平安;休閒娛樂,放鬆心情。百節年為首,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它不僅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思想信仰、理想願望、生活娛樂和文化心理,而且還是祈福攘災、飲食和娛樂活動的狂歡式展示。

在春節期間,全國各地均有舉行各種賀歲活動,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習俗內容或細節上的差異,帶有濃郁的各地域特色。春節期間的慶祝活動極為豐富多樣,有舞獅、飄色、舞龍、遊神、廟會、逛花街、賞花燈、遊鑼鼓、遊標旗、燒煙花、祈福、摜春,也有踩高蹺、跑旱船、扭秧歌等等。春節期間貼年紅、守歲、吃團年飯、拜年等各地皆有之,但因風土人情的不同,細微處又各有其特色。春節民俗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是中華民族的生活文化精粹的集中展示。

春節是除舊佈新的日子,春節雖定在農曆正月七年級,但春節的活動卻並不止於正月七年級這天。從年尾小年起,人們便開始“忙年”:祭灶、掃塵、購置年貨、貼年紅、洗頭沐浴、張燈結綵等等,所有這些活動,有一個共同的主題,即“辭舊迎新”。春節是個歡樂祥和、閤家團圓的節日,也是人們抒發對幸福和自由嚮往的狂歡節和永遠的精神支柱。春節也是敦親祀祖、祭祝祈年的日子。祭祀是一種信仰活動,是人類在遠古生存活動而創造出來的期望與天地自然和諧共生的信仰活動。

春節更是民眾娛樂狂歡的節日。元日子時交年時刻,鞭炮齊響、煙花滿天,辭舊歲、迎新年等各種慶賀新春活動達於高潮。年七年級早上各家焚香致禮,敬天地、祭列祖,然後依次給尊長拜年,繼而同族親友互致祝賀。元日以後,各種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競相開展,為新春佳節增添了濃郁的喜慶氣氛。節日的熱烈氣氛不僅洋溢在各家各户,也充滿各地的大街小巷。這期間花燈滿城,遊人滿街,熱鬧非凡,盛況空前,直要鬧到正月十五元宵節過後,春節才算真正結束。因此,集祈年、慶賀、娛樂為一體的盛典春節成了中華民族最隆重的佳節。

春節的資料 篇六

春節是一個重要的節日,所有的中國人都得回家過年。

大年三十,大家一起吃年夜飯、貼春聯、放鞭炮、看春晚,團團圓圓的。大年七年級,人們都要去竄門、送東西,度過開心的一天。

孩子最喜歡的就是拿紅包和穿新衣服了。

我在春節期間拿了很多紅包,還去了外婆家,還到外面去玩兒了。

春節真是個有意義的`節日!

春節的傳統文化資料 篇七

春節習俗

1、守歲

中國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俗名“熬年”。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還有的人家除了很小的孩子,其他人整晚都不能入眠。根據宗懍《荊楚歲時記》的記載,至少在南北朝時就已有吃年夜飯的習俗。守歲的習俗,既有對如水逝去的歲月含惜別留戀之情,又有對來臨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2、開門炮仗

春節早晨,開門大吉,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爆竹聲後,碎紅滿地,燦若雲錦,稱為“滿堂紅”。這時滿街瑞氣,喜氣洋洋。

3、拜年

春節裏的一項重要活動,是到親朋好友家和鄰居那裏祝賀新春,舊稱拜年。漢族拜年之風,漢代已有。唐宋之後十分盛行,有些不便親身前往的,可用名帖投賀。東漢時稱為“刺”,故名片又稱“名刺”。明代之後,許多人家在門口貼一個紅紙袋,專收名帖,叫“門簿”。

4、給壓歲錢

壓歲錢是由長輩發給晚輩的,有的家裏是吃完年夜飯後,人人坐在桌旁不許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長輩發給晚輩,並勉勵兒孫在新的一年裏學習長進,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後,放在他們的枕頭下過年給壓歲錢,體現出長輩對晚輩的關愛和晚輩對長輩的尊敬,是一項整合家庭倫理關係的民俗活動。

5、祭祖

年謠稱:“臘月二十九,上墳請祖上大供”。對於祖先的崇拜,在中國由來已久。視死如生不僅是孝道的重要標誌,也是尊老敬老的美德。春節是大節,上墳請祖儀式也就格外鄭重。上墳請祖的時間,大多數地區在二十九日早晨請祖。據漢代崔寔的《四民月令》記載:“正月之朔是為正月,躬率妻孥,潔祀祖禰。及祀日,進酒降神畢,乃室家尊卑,無大無小,以次列於先祖之前,子婦曾孫各上椒酒於家長,稱觴舉壽,欣欣如也。”這説明,早在漢代中國的祭祖活動就已經是春節中一項十分重要的活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