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慶節資料及國慶節的由來【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8.05K

國慶節資料及國慶節的由來【精品多篇】

國慶節由來 篇一

“國慶”一詞,本指國家喜慶之事,最早見於西晉。西晉的文學家陸機在《五等諸侯論》一文中就曾有“國慶獨饗其利,主憂莫與其害”的記載。我國封建時代,國家喜慶的大事,莫大過於帝王的登基、誕辰(清朝稱皇帝的生日為萬歲節)等。因而我國古代把皇帝即位、誕辰稱為“國慶”。今天將國家建立的紀念日為國慶。

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國成立的紀念日。這裏應該説明一點,在許多人的印象中,1949年的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了有數十萬軍民參加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其實,人們頭腦中的這一印象並不準確。因為,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的典禮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而不是開國大典。實際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也就是説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早在當年10月1日之前一個星期就已經宣佈過了。當時也不叫“開國大典”,而是稱作“開國盛典”。時間是1949年9月21日。這一天,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主任毛澤東在政協第一屆會議上所致的開幕詞中就已經宣告了新中國的誕生。

那麼10月1日的國慶又是怎麼回事呢?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魯迅的夫人許廣平委員發言説:“馬敍倫委員請假不能來,他託我來説,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應有國慶日,所以希望本會決定把10月1日定為國慶日。”毛澤東説“我們應作一提議,向政府建議,由政府決定。”

1949年10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通過《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的決議》,規定每年10月1日為國慶日,並以這一天作為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日子。

從1950年起,每年的10月1日成為了全國各族人民隆重歡慶的節日。

國慶節的名稱命名 篇二

國慶節(nationalday)是一個國家政治性最濃重的節日。但是,各國的國慶節的名稱以及日期的確定都不盡相同。從名稱上説,在世界一百多個國家中,稱“國慶節”或“國慶日”的有中國(china)、法國(france)等約40個國家;稱“獨立日”或“獨立節”的有美國(america)、墨西哥(mexico)、菲律賓(philippines)、緬甸(burma)等約60個國家;稱“共和日”或“共和國日”的有南斯拉夫(yugoslavia)、扎伊爾(zaire)、冰島(iceland)等國家;稱“革命節”的有原蘇聯、阿爾巴尼亞、匈牙利(hungary);稱“聯邦成立日”的有瑞士(switzerland);稱“聯合日”的有坦桑尼亞(tanzania);還有的直接以國名加上“日”的,如“澳大利亞(australia)日”和“巴基斯坦(pakistan)日。”

國慶節的由來介紹 篇三

國慶在每一個國家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日,國慶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而中國的國慶節不僅僅有着重要的意義,同時也是一個舉國同慶的節日,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國慶節的由來介紹,希望有所幫助!

“國慶”一詞,本指國家喜慶之事,最早見於西晉。西晉的文學家陸機在《五等諸侯論》一文中就曾有“國慶獨饗其利,主憂莫與其害”的記載、我國封建時代、國家喜慶的大事,莫大過於帝王的登基、誕辰(清朝稱皇帝的生日為萬歲節)等。因而我國古代把皇帝即位、誕辰稱為“國慶”。而在今天,則稱國家建立的紀念日為國慶節。

在1949年10月1日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這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最偉大的轉變。1949年10月1日下午3時,北京30萬人在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典禮,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領導人莊嚴地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並親自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紅旗。

領導人宣讀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公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為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唯一合法政府。凡願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領土主權等項原則的任何外國政府,本政府均願與之建立外交關係。”隨即舉行閲兵式和羣眾遊行。總司令檢閲了海陸空軍,並宣佈《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命令》,命令中國人民解放軍迅速肅清國民黨一切殘餘武裝,解放一切尚未解放的國土。

1949年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四次會議接受全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建議,通過了《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的決議》,決定每年10月1日,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的偉大日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

2007年版:黃金週一存一廢 篇四

傳統節日增加

2007年12月,國務院第三次修改《辦法》,縮短了勞動節假期,實際上取消了“五一黃金週”,但將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這些中國傳統節日放入休假制度之中,令全體公民放假的節日天數由10天增至11天。

具體安排為:新年、清明節、勞動節、端午節、中秋節各1天;春節、國慶節各3天

國徽的由來 篇五

我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中間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門,周圍是穀穗和齒輪。”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的寓意是:象徵着中國人民目“五四”運動以來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鬥爭和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新中國的誕生。

國徽在顏色上用正紅色和金紅色互為襯托對比,體現了中華民族特有的吉壽喜慶的民族色彩和傳統,既莊嚴義又富麗。

國慶節的由來 篇六

每年10月1日稱為我國國慶節

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國成立的紀念日。這裏應該説明一點,在許多人的印象中,1949年的10月l日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了有數十萬軍民參加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其實,人們頭腦中的這一印象並不準確。因為,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的典禮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 而不是開國大典。實際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也就是説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早在當年10月1日之前一個星期就已經宣佈過了。當時也不叫“開國大典”,而是稱作“開國盛典”。時間是1949年9月21日。這一天,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主任毛澤東在政協第一屆會議上所致的開幕詞中就已經宣告了新中國的誕生。

國歌 篇七

1949年10月1日,五星紅旗在天安門廣場升起時,嘹亮雄壯的《義勇軍進行曲》也同時奏響,但在當時,它卻只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代國歌。到了1982年12月4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決議,正式將《義勇軍進行曲》確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國歌裏的義勇軍,指的就是東北抗日義勇軍。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後,東北軍民率先燃起了抗日的烽火。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裏,東北抗日義勇軍就發展到了30萬的規模。1933年2月起,部分東北抗日武裝力量撤入沒有淪陷的熱河省改編為抗日聯軍繼續抗爭。

1933年,聶耳由田漢(右)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圖為二人在上海時的合影。

1933年2月26日,音樂家聶耳為了給反映抗日的電影《風雲兒女》創作主題歌,隨救國會來到東北前線,慰問官兵。他跟着聯絡官發放慰問品,發放到三營時,營長劉鳳梧指揮官兵唱起東北抗日義勇軍軍歌《義勇軍誓詞歌》。聶耳聽後大受鼓舞,以此為基礎創作了《義勇軍進行曲》,後由劇作家田漢重新創作了歌詞,流傳開來,最終成為了我們的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