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春酒教學反思新版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55W

春酒教學反思新版多篇

春酒教學反思 篇一

我能為《春酒》感動的,我也相信學生也能讀出來的。只是我不想做什麼表面教學,在大家都讀懂的地方再做煽情,感覺沒多少意思。看過很多教學實錄,《春酒》的,實錄裏的師生對答都是如流般的順暢,那教師還有什麼意思去教呢?小孩可愛,母親慈愛,鄉人真愛,春酒味濃,最後懷念鄉愁,幾乎都能讀出。最有意思的是,為達到“鄉愁”煽情,幾乎所有的教師都搬來琦君的其他文章中的思念文字,再加上一段音樂,《春酒》的鄉愁就走進學生心中了。“像樹木花草一樣,誰能沒有一個根呢?我若能忘掉故鄉,忘掉親人師友,忘掉童年,我寧願擱下筆,此生永不再寫。”如這段文字這樣的外援很多,也就是説,光《春酒》是讀不出聲淚俱下的,或者,教師無法在《春酒》中帶領學生走入綿綿鄉愁,於是就端出琦君的其他“春酒”。適量的課外拓展部必要的,但主要文本讀不出一點感覺就來湊合其他的一罈罈春酒,就顯得我們對《春酒》的技窮。若是《春酒》的感動必須是依賴琦君其他的文字達成的,那麼為什麼不直接學其他文字而要教學這課《春酒》呢?我是有點費解。

琦君一定有琦君的魅力,我應該還沒發現。但是閲讀教學,不應該過過場,不應該做做樣,學生能做的事情,我們就不要多攙和了。

這《春酒》,説難不難,不難太難,我要想的,還遠遠不夠。還是再多讀讀這《春酒》吧,別讓自己的浮躁與淺薄褻瀆了這樣的精緻。這經過千錘百煉之後成就出的精粹與平和,是需要我真正的靜靜的閲讀才能感受的。各位大俠,給點教學意見。

春酒教學反思 篇二

1噸的重量是非常抽象的。如何讓學生準確感知1噸的重量,一向是教師們冥思苦想的一個問題。而引導學生建立1噸重的質量觀念恰恰是本節課的重點。於是我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學習和理解數學、聯繫生活在體驗中學習數學。

在教學中我首先讓學生回憶複習以前學過的重量單位:克和千克。接着讓學生開展互相背一背的實踐活動,讓學生根據平均體重25千克,估估大約多少個同學合起來的體重是1噸,問:全班同學合起來的體重夠1噸了嗎?讓學生充分感受、估計、想象和整理,在探索中體驗,在體驗中理解,進而對1噸的概念有更深刻的認識,提高了學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這部分教材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卡通故事,引出關於噸的話題, 抓住學生“童心”激發學習興趣,使每個學生情緒高昂,在一種輕鬆愉悦的學習氛圍中主動積極地參加到學習的過程中。圍繞“能同時過橋嗎” 在解決的過程中自然地引出“噸”的概念、噸和千克的關係。在學生掌握了噸和千克的關係後再讓學生回頭解決一下主題圖中提出的問題。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除了教材上的例子以外,還可以説説其他的例子,如學生説鋼鐵的重量,汽車的載重量都以噸為單位等等。也學生想想1噸大米有多少(每袋25千克),讓學生藉助熟悉的物體的體積來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學生在認識了噸之後,利用新知幫助小動物過橋,學生顯得尤其興奮,也體驗到幫助他人的樂趣。

春酒教學反思 篇三

人們常説:經歷是人生一大財富。我想:經歷過,並深刻地去反思其中的得失,汲取經驗,以便更好的指導今後的生活、工作,才真正算是人生一大財富。這堂課上完後,自己感覺比以前有進步。教學目標基本完成,學生配合也很積極,課堂氣氛熱烈,融洽。回過頭來思考這節課,我覺得做得比較好的有以下幾個方面:

1、重視了對語文知識的傳授。作為八年級學生,對於生字詞仍還處在積累階段,如果淡化了字詞,學生的字詞積累就不夠,語文的基礎知識也就不牢。比如“如法炮製”的“炮”和“煨燉”這兩個詞的注音,學生雖然預習了,但不到位,所以就出錯了。作者介紹,它屬於語文的文學常識的內容,瞭解了作者,有利於把握作者的風格,有助於理解文章的情感,同時加大積累後也有助於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這堂課上,我較為巧妙地把二者有機地融於課堂中,使語文知識得到落實。

2、創造了輕鬆的平等交流的氛圍,活躍了課堂氣氛。在導入部分,通過顯示大量的過年圖片:貼“春”字、貼“福”字、放鞭炮、掛燈籠……熟悉的場景,一下子把學生帶進了對中國傳統節日——春節的回憶,學生的話匣子隨之打開,講過年的情景時津津樂道。歡樂的氛圍隨“圖片”而“潛”入課堂。在品讀細節階段,我都給了學生充分發言的機會,讓他們能夠暢所欲言,發揮學生的自主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鼓勵學生對教材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讀,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尊重他們個人的感受和獨特見解。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個環節中,有一位學生找到了這一句&ldwww.uo;其實我沒等她説完,早已偷偷把手指頭伸在杯子裏好幾回,已經不知舔了多少個指甲縫的八寶酒了”,但在朗讀的過程中卻把“偷偷”這個詞讀掉了,我不僅沒有批評他,反而就此因勢利導,問“如果把偷偷去掉好嗎,為什麼?”這一問立即調動學生髮言的激情,馬上就有學生給出了滿意的答案。於是我又問“你有過類似的經歷嗎?”再次調動學生的回憶,課堂氣氛因而更加熱烈。

《春酒》教學反思 篇四

今年春天,我有幸參加了全市優質課評選。我選擇的是琦君的《春酒》一文,從準備參評到展評課題,過程是緊張和忙碌的,收穫又是頗豐。現將自己的教學點滴收穫如下:

在本課教學中,我認為最成功的一點就是始終關注學生,用情境營造良好的情感氛圍。我打破平常講課常規一上課就講作者生平時,而是放在學生已體驗了藴涵在春酒中這些美好豐富的情感後,已品嚐了這充滿道地家鄉味的“春酒”後,希望作者思鄉難回的感傷情緒能瀰漫在他們的心間,讓故鄉一步步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

在學校試講時,講到琦君逝世,好幾個女生都流淚了,整個課堂氣氛也是異常安靜的。這種靜默,是在用心與文本對話,是用頻繁的問答所難以達到的一種最佳的感悟境界。這種以學生“入情——動情——抒情”這條情感體驗為主線的教學是到位的。

但在上課的過程中我亦發現 問題,整堂課學生的情感體驗很多時候都是處於一種被動狀態,或如我的課堂駕馭能力尚有距離,這也體現了一個教師自身的底藴不足和課堂的“頓悟”不強。如在品析文章的細節描寫時,我希望學生能結合具體的詞語來感受其間美好豐富的情感,可當有些學生的回答並沒有講到實質時,我心裏開始發慌,擔心盤在這個環節中走不出來造成拖堂,而不是想着怎樣有效地去啟發學生走出籠統的回答圈子。所以這一部分的分析顯得瑣碎而宂長,使整堂課時間分佈也不夠合理。而且我的提問方式是非常單一的,“還有嗎?”“還有不同的回答嗎”,缺乏或恰當靈活、或淺近易懂、或幽默含蓄的教學語言來啟發引導,現在回想這一環節實在是不出彩的。更為糟糕的是, 在為母親拍特寫鏡頭時,我讓學生進行同桌交流,未交流前已有好幾個學生舉手了,而我卻還是按預定的程序先讓他們討論,這做法的確非常不成熟,是教學機智缺失的表現。其實我當時一閃念的想法是如果讓他們馬上回答,聽課的老師會不會認為這是事先已拋給學生的問題,結果我這程式化的40秒討論是比預設還要預設。這堂課的設計看似精緻其實缺少的是湧動的靈氣。事實上,語文課堂有圍繞着語言而展開的師生活動,而經常成為充滿變易性的心靈之場,各種意想不到的事件隨時可能發生,這需要教師隨意、隨機的應變。這種應變是智慧的,是在傾聽、思考、交流之中的有效溝通。

另外,關於本文主題的開掘,我定為“思鄉”。我以為這種情感基調對閲歷尚淺的學生來説是易於接受和認同的。教學目標只是讓學生體悟那份故鄉情結是藴涵在春酒中的另一種滋味,它讓春酒的味道變得更醇厚,而生活中任何一個細節如果藴藏着一份美好的情感都是一杯香甜的“春酒”,讓這些藴涵其中的美好情感真正地成為豐富學生情感世界的活水。但我考慮到語文是文化之樹結出的語言之果,在教學中應有意識地加重文化含量和思想內藴,讓課堂散發出文化意味,從而使語言形式因根基深厚而光彩照人。於是在本節課的最後環節,我把“思鄉情結”昇華到文化和精神層面。但很遺憾,課堂中我並沒有感覺到學生內心的震動和共鳴,教師以成人的閲歷和思想把對文本的解讀很難被學生理解和接受,語文課成了教師一個人的舞台。所以我在反思,國中語文教學需不需從文化層面縱深處挖掘文本?從語言到文化是不是我們語文課的必經之路?語文課的有效性是否應基於學生實際運用語文的真實水平?其實語文教學真正要做的是,針對學生的具體實際,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去啟發、誘導,打開學生的心靈通道,讓學生在學習的始終都有自我個性的情感體驗加入其中,使其與文本產生深刻的、內在的交流與溝通。當文化只是成為我們語文的美麗裝飾時,我想語文課也就失去了它最真實的味道。 這就是我們所説的語文味!

語文是美麗的,教學是有缺憾的藝術,我將執着前行!

《春酒》教學反思 篇五

文學作品是超越實用價值的自由心靈境界,以文學作品為文本的語文教學活動是情感教育活動。所以我一直認為語文教學課堂應該是一個能觸動學生心靈的情感場,任何缺少情感的語文教學只能是一潭死水。語文,因情感的滋潤而變得春意盎然。在語文教學中,觸發學生情感,使學生對文中美的人、美的事、美的物、美的景油然而生熱愛、嚮往、追求的慾望,是提高審美情趣的重要手段。這堂課,我想構築的就是這樣一個充滿情感化生活化的語文課堂,採取相應的教學手段,激活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在教師充滿情感的教學中始終處於憤悱狀態,和文本和作者和教師激起情感共鳴,從而達到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的效果。

在本課教學中,我認為最成功的一點就是始終關注學生,用情境營造良好的情感氛圍。如課前導入我學説衢州話,既拉近和學生的情感距離,又很自然地引出道地的家鄉人説道地的家鄉話,品道地的家鄉味。在舒緩的思鄉主題音樂中,教師充滿深情的朗讀,使學生很快融入課文特定的情境,走進作者的情感世界。又如,在介紹作者生平時,我把它放在學生已體驗了藴涵在春酒中這些美好豐富的情感後,已品嚐了這充滿道地家鄉味的春酒後,希望作者思鄉難回的感傷情緒能瀰漫在他們的心間,讓故鄉一步步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我在自己學校試教的時候講到琦君逝世時,好幾個女生都流淚了,而那天整個課堂氣氛也是異常安靜的。這種靜默,是在用心與文本對話,是用頻繁的問答所難以達到的一種最佳的感悟境界。再如,為了使學生把文章體現的'美和現實生活緊密聯繫起來,產生強烈的情感體驗,從而達到這節課情感教學的目的,我捧出珍藏在我記憶裏的一杯春酒童年的番薯糕,動情地回味童年家鄉番薯糕的香味,以自己的切身體驗來感染學生,為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創設了積極的情感氛圍,把課堂推向了高潮。而且愉悦的情感開啟了學生的心智,課堂上學生用心編織的故鄉情結非常豐富:如棗樹下的快樂、迴盪在心中的悠悠茶香、記憶中温暖的笑容等,這些或美好或温馨或留戀的各種情愫在學生心中潛滋暗長,匯成一股情感的暖流,讓故鄉在這些涉世未深的孩子眼裏變得鮮活起來,學生在課堂上真正動起來,這種以學生入情動情抒情這條情感體驗為主線的教學是到位的。

可教學的到位在我看來僅僅完成了王曜君老師所説的教學的有序,而非有效。整堂課學生的情感體驗很多時候都是處於一種被動狀態,或如邱才妹老師所言學生的表現是平靜的,真正有亮色的地方是寥寥無幾的。究其因,除了偌大的環境讓我找不到迴歸教室的感覺外,更主要的是在於自己的臨場發揮是差強人意的。王曜君老師一針見血地指出我的課堂駕馭能力尚有距離,這也體現了一個教師自身的底藴不足和課堂的頓悟不強。如在品析文章的細節描寫時,我希望學生能結合具體的詞語來感受其間美好豐富的情感,可當有些學生的回答並沒有講到實質時,我心裏開始發慌,擔心盤在這個環節中走不出來造成拖堂,而不是想着怎樣有效地去啟發學生走出籠統的回答圈子。所以這一部分的分析顯得瑣碎而宂長,使整堂課時間分佈也不夠合理。而且我的提問方式是非常單一的,還有嗎?還有不同的回答嗎,缺乏或恰當靈活、或淺近易懂、或幽默含蓄的教學語言來啟發引導,現在回想這一環節實在是不出彩的。更為糟糕的是,

在為母親拍特寫鏡頭時,我讓學生進行同桌交流,未交流前已有好幾個學生舉手了,而我卻還是按預定的程序先讓他們討論,這做法的確非常不成熟,是教學機智缺失的表現。其實我當時一閃念的想法是如果讓他們馬上回答,聽課的老師會不會認為這是事先已拋給學生的問題,結果我這程式化的40秒討論是比預設還要預設。這堂課的設計看似精緻其實缺少的是湧動的靈氣。事實上,語文課堂有圍繞着語言而展開的師生活動,而經常成為充滿變易性的心靈之場,各種意想不到的事件隨時可能發生,這需要教師隨意、隨機的應變。這種應變是智慧的,是在傾聽、思考、交流之中的有效溝通。

另外,關於本文主題的開掘,我定為思鄉。我以為這種情感基調對閲歷尚淺的學生來説是易於接受和認同的。教學目標只是讓學生體悟那份故鄉情結是藴涵在春酒中的另一種滋味,它讓春酒的味道變得更醇厚,而生活中任何一個細節如果藴藏着一份美好的情感都是一杯香甜的春酒,讓這些藴涵其中的美好情感真正地成為豐富學生情感世界的活水。但我考慮到語文是文化之樹結出的語言之果,在教學中應有意識地加重文化含量和思想內藴,讓課堂散發出文化意味,從而使語言形式因根基深厚而光彩照人。於是在本節課的最後環節,我把思鄉情結昇華到文化和精神層面。但很遺憾,課堂中我並沒有感覺到學生內心的震動和共鳴,教師以成人的閲歷和思想把對文本的解讀很難被學生理解和接受,語文課成了教師一個人的舞台。所以我在反思,國中語文教學需不需從文化層面縱深處挖掘文本?從語言到文化是不是我們語文課的必經之路?語文課的有效性是否應基於學生實際運用語文的真實水平?其實語文教學真正要做的是,針對學生的具體實際,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去啟發、誘導,打開學生的心靈通道,讓學生在學習的始終都有自我個性的情感體驗加入其中,使其與文本產生深刻的、內在的交流與溝通。當文化只是成為我們語文的美麗裝飾時,我想語文課也就失去了它最真實的味道。

淺陋的思考但卻是我最真實的心聲。懇請得到各位同行的熱情指教,同時對在博客中給予我鼓勵、支持和指點的教師們致以最真誠的感謝。我知道這些言辭已化為一束温暖的光,照亮我執着前行。

春酒教學反思 篇六

人們常説:經歷是人生一大財富。我想:經歷過,並深刻地去反思其中的得失,汲取經驗,以便更好地指導今後的工作,才真正算是人生的一大財富。

這次到順陽中學參加“自主互助,展示反饋”研討活動,並嘗試着上了《春酒》這堂課。這次的經歷讓我受益匪淺,它讓我對“自主互助,展示反饋”這種的教學模式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這堂課教學目標基本完成,學生配合也很積極,課堂氣氛熱烈、融洽。反思這節課,我覺得做得比較好的有以下幾個方面:

1、重視了對語文知識的傳授。

作為八年級學生,對於生字詞仍還處在積累階段,如果淡化了字詞教學,學生的基礎知識也就不牢。比如“如法炮製”的“炮”和“挑剔”的“剔”這兩個詞的注音,學生雖然預習了,但不到位,所以就出錯了。課堂上我讓小組長檢查組員預習時,自己也進行巡查,及時指出了學生的錯誤,加深了他們的印象。再如作者介紹,它屬於語文的文學常識的內容,瞭解了作者,有利於把握作者的風格,有助於理解文章的情感,同時加大積累後也有助於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這堂課上,我較為巧妙地把二者有機地融於課堂中,使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掌握得到落實。

2、創造了輕鬆、平等的交流氛圍,活躍了課堂氣氛。

首先,在導入部分,我通過顯示大量的過年圖片:貼“福”字、放鞭炮、掛燈籠、舞龍……熟悉的場景,再配上熱鬧的鞭炮聲,一下子就把學生帶進了對中國傳統節日——春節的回憶,學生的話匣子隨之打開,在講過年的情景時津津樂道。歡樂的氛圍隨“圖片”和“鞭炮聲”而“潛”入課堂。

其次,在“整體感知”及“品讀細節”階段,我大膽放權,給予學生充分發言的機會,讓他們暢所欲言,學生的自主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得到發揮。當發現有少數學生把參考資料帶進課堂,發言時照搬資料回答時,我馬上給予否定,鼓勵、引導學生對教材進行自我理解、自我解讀,尊重他們個人的感受和獨特見解。

3、注重小組合作,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課堂上,設計了三個小組合作的環節——字詞互查、整體感知時討論問題、細節品讀時交流感悟。這三個環節都要求學生在課前的自主學習基礎上開展合作學習。在小組交流、討論的過程中,我參與到了幾個小組的學習中,發現絕大多數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小組學習,課堂參與度高。

總體上説,這堂課還算是成功的,但仍有一些地方不夠完善,需要改進:

1、容量偏多,時間略顯不夠。

《春酒》是一篇自讀課文,因此設計為一課時。但本文值得品讀的內容很多:作者濃濃的思鄉之情,文中許多精彩的細節描寫。短短的40分鐘,學生交流討論用了近20分鐘,因此,展示環節便略顯倉促,對文中一些充滿情趣的細節,只是作了朗讀指導及範讀,卻把學生的自由朗讀環節刪掉了,這的確是一“敗筆”。

2、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還不夠凸顯。

課堂上學生的思維沒有完全打開,學生學習的方式還較單一。儘管也有自主探究方式的運用,但學生仍以討論、回答老師預設的問題為主,而獨立的探究、品讀沒有明顯體現,學生對文本的體驗和感受沒有得到充分的張揚。

春酒教學反思 篇七

任何一個課堂的準備都不是教師個人的思想體現,每個環節都要以學生的接受狀況和呈現狀況來精心考慮和安排。問題的設置,教學方法的使用等都是圍繞學生這個中心角色來安排。每個過程都要想到可能的或未知的。所以,準備過程就是教師腦海中一個簡單的假想過程中的師生對話。這是我備課過程中最大的心得體驗,也是最嘔心瀝血的一個準備過程。

上課過程中,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

一、調動體驗,營造情境

情境導入,活躍了課堂氣氛。學生的情緒調動是課堂關鍵,所以,在學生走入課堂的等待過程中,播放他們最熟悉的兒歌《外婆的澎湖灣》這首輕鬆快樂的歌曲,然後問他們的童年有何趣事,這是一個有話可説的問題,學生的話匣子隨之打開,有趣的故事讓學生忍俊不禁,都在津津樂道,歡樂的氛圍潛入課堂。

二、圍繞導語,一線串珠,

在此課的設計中,我主要抓住導語中“最美好的回憶”設置問題:1回憶了哪三件事(把握內容);2在這些回憶中有哪些美好的人(人物賞析);3,為何這些回憶是最美好的?其中包含了哪些味道?(情感挖掘)這三個問題設置,概括了文中內容,品味了語言,賞析了人物,感悟了情感。

三、讀中品味,讀中感悟

散文的教學一定離不開朗讀,這篇清新素淡有典雅雋永的文章更適合朗讀。所以在品味語言,賞析人物這個環節我指導學生朗誦,在對最後一段的朗讀中去感悟並內化共鳴思鄉情。

四、自我體驗,仿寫練習

語文的學習是聽説讀寫的一個整合過程,學生的練筆訓練也很重要。在情感被喚起的當下更容易情動於心而發於言,考慮到這個擴展延伸部分,引用余光中,席慕容,舒蘭的詩可能比較多,我就沒有再朗讀了,直接出示席慕容的詩給他們寫作一點借鑑,最後呈現教師自己的小詩句來互動分享並結束全文。師的寫作並朗讀獲得學生的掌聲,這可能是我遺憾的課堂最温馨的感動了。

五、音樂感染,共情薰陶

音樂的魅力是無法言喻的,快樂的能感染人,幽雅的能陶冶人,共情的能打動人。在課堂上,我有三處音樂。開始的《外婆的澎湖灣》調動氣氛,中間朗讀配樂營造一種背景氣氛,最後結尾大家在滿文軍的《望鄉》的歌聲中離開,伴着歌聲走進教室,伴着歌聲走出教室。我希望他們是愉悦。

每一節課都是一個不完美的課堂,我還有很多地方有待提高,這也許是我最應該反思的地方。

1、課堂駕馭能力不夠

一個優秀的老師應該是一個隱身而又主心骨的角色,似乎學生是完全的主體,老師是一個平等交流和傾聽者。殊不知這種大音希聲,大象無形的境界更是一種功力,老師於無形中處處把控而又隨時牽引着學生。我就缺少這樣一種能力,學生不按自己預設的方向回答時,內心就開始焦灼,語言的表達就開始有些僵硬,環節的銜接過渡就缺少了點行雲流水的自然。

2、朗讀沒達到預期效果

本身自己最擅長的朗誦沒特別的表現出來,師的範讀少了,學生讀書的形式少了。其實在我的教學設計中有比賽讀,男女搭配合作讀,師生Pk讀等多種形式。但課堂上這些都被自己的緊張給疏忽了。

3、評價學生的語言缺少點藝術

老師的評價能牽動學生的情感感應,而我的評價可能太平常了,這點我在聽了後面老師的課時才越發感覺到老師評價的語言本事也是一種藝術。

“道可道,非常道”成長本身就是一種收穫,沒有千錘百煉的敲擊哪有乘風破浪的豪情,所以,這一次讓我更進一步的看到自己,看出自己。告訴自己,你成長了一次,這本身就是意義。

春酒教學反思 篇八

總體上説,這堂課還算是成功的,但仍有一些地方不夠完善,需要改進。

1、時間分佈還不夠科學。在品讀細節環節上,所用的時間稍微有點多,因為學生回答問題聲音太小,因而有時老師又重複説一遍。這樣既耽誤了時間,又顯得老師説的太多,所以在朗讀這個環節讀的太少,最後還有一個聽《鄉愁》的環節不得不刪掉,古詩部分本來是讓學生先説,然後展示,再齊讀一遍,但由於已經下課,所以齊讀也刪掉了。如果我再上這堂課應該説在時間的調控上將更為合理、有效。

2、對學生作為學習主體地位開發不夠,對學生學習的方式的指導有待加強。課堂上,對學生不夠放心,仍是我講得多些,很多地方沒有放開讓學生自己主動去學習,學生的思維也還沒完全打開。學生學習的方式也很單一,儘管也有自主探究的方式的運用,但學生仍以回答問題為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基本上沒落到實處。如果再有機會上這樣的課,我想我會更注重對學生學習方式的開發,更注重對學生學習活動的時效性、主動性進行指導,真正貫徹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地位

透視本課教學,使我深刻認識到新課程教學不僅要求我們的教育教學需要新思想、新理念的支撐,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現有的認知結構,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與現代教育技術,認真鑽研教材,充分領會教材編寫的精神,創造性開展,;更需要我們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大膽付之於實踐,勇於嘗試,努力創設一個能促進學生學習,師生互學,和諧交流的平台,在師生共同成長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藝術和教學水平。

《春酒》語文教學反思 篇九

《春酒》一文,雖然篇幅短小、語言淺近,可是情感複雜、思想深邃,加之又綜合運用了記敍、描寫、抒情等多種表達方式。因此,教學是有一定難度的。教學時既要完成分析春酒的感情色彩教學任務,又要引導學生重點體會藴含在文章之中的作者的思想和情感。設計者如果想突破常規,有所創新,就須在教學設計上下一番功夫。

本教學設計對教材的把握全面透徹,教學目標的確定恰當適切,教學重難點層次分明,教學步驟清晰有序,板書設計簡潔規範,遵循了中學現代文教學讀寫並重、知人論世、重視誦讀感悟等基本原則,熟練運用了散文教學的一般方法,較好地體現了中學散文教學的特點。首先,設計者重視了學法指導,以幫助學生達到以學法理解文章的能力提升。其次,在充分了解學情的基礎上,藉助課前培訓突破了學生理解與運用的教學難點,並在散文閲讀方法上以及寫作指導上給予了恰當引領。第三,重視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形式多樣且層次分明的誦讀、精彩展示、學生寫作活動展示加深了學生對文章思想情感的感悟和理解,並能拓展到更深的寫作空間領域中去。第四,教師開始積極嘗試運用教學策略,實現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達成教學目標,賞析指導中嘗試運用了以讀促品、入境想象和展示點評等方法,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抒情文字的意藴,效果應該會很好的。總的來説,本教學設計在繼承了散文教學優秀傳統、成功做法和先進經驗的基礎上,又重點在一些具體的教學方法上實現了突破和創新。

當然,從更高的要求來看,本設計還有一些需要進一步改進和完善的地方:

一是,設計呈現出的僅僅是一個教學流程,而這一教學流程基本上也是教師預設的,希望教師能更多關注到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狀態和學習心理;

二是,在上課的過程中對學生的自主探究合作探究有點機械化,應該在需要討論是才討論,需要點撥時才點撥;

三是,教師課堂語言欠精練,設計追問時要能隨機應變。最後要説的是,學生能夠獨立完成的,教師可不必過多介入,一切關注並根植於學生的學習,才是教學設計的出發點和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