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攝影基礎知識入門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4.22K

攝影基礎知識入門精品多篇

初學攝影的基礎知識 篇一

什麼是光圈:光圈,就像一個水庫閘門,閘門開的越大,泄出的水越多,光圈也同樣道理,開的越大,進入光圈孔洞的光線也越多,光圈數值是用F來表示的,以後你看到攝影上的F值,比如F/2.8 F/4.5 F/10等,就知道這個説的是光圈值,是不是學到知識了?呵呵…這裏大家要注意,F數值越大,其實是代表光圈越小,進光量越少,就是我們平時説的小光圈。F數值越小,反而代表光圈越大,進光量越多,就是我們平時説的大光圈。這點大家要尤其注意。另外,光圈的大小還會影響景深,大光圈,背景會虛化,也就景深淺,小光圈,背景比較清晰,也就景深比較深,遠近都清晰。

什麼是快門:快門,簡單的表述就是“控制開啟時間”裝置,就像上面光圈知識點舉的例子,水閘開啟了,但要開多再關呢?這個就要由快門來決定了,快門用秒來表示,比如1/60 1/125 1/500 1/1600等等…利用好快門,可以拍攝到高速轉動運動的物體,能及其清晰的定格住這個運動的物體,也可以藉助快門時間,拍攝如絲般的水流效果,如夢幻般的星空等…這都是快門的功勞。

什麼是ISO:ISO是相機的感光度,簡單來説,這個東西能幫助你提高照片亮度,不至於欠曝,但代價是照片隨着你ISO數值的提高,噪點也會隨之增多。ISO用數字表示,比如ISO100 ISO200 ISO500 ISO1600等等…數字越大,ISO越高,照片也就越亮。一般我們將ISO分為三檔,分別是“低感光度,中感光度,高感光度”。低感光度一般在800以內,這樣的數值,拍出來的照片在平時商用是可以接受的,畫質比較順滑細膩。中感光度在800-6400之間,這時的照片會有比較明顯的噪點,這時你就需要考慮你照片是用來幹嘛的,要放大多少,再考慮用還是不用這樣高的ISO值。高感光度在6400以上,用這樣的感光度拍照片,已經不求攝影藝術上的美感,而是拍到就好,這類照片往往內容勝過照片的藝術性觀賞性,使用場合比如在昏暗的地方拍攝能起證據的畫面等方面…

什麼是焦距:焦距就是鏡頭上的標的焦段,用數字來表示,焦距越短,拍攝的視角就越大,焦距越長,拍攝的視角就越小。拍攝什麼題材,就需要用什麼焦段的鏡頭,比如拍風景,一般都是用24mm以下的廣角甚至超廣角鏡頭來拍攝,能很好的表現出大場景效果,是拍攝風景理想的選擇。拍人像一般選擇50mm 85mm焦段的鏡頭。

什麼是對焦:對焦是指使用照相機時調整好焦點距離,通常數碼相機有多種對焦方式,分別是自動對焦、手動對焦和多重對焦方式。

對焦也叫對光、聚焦。通過照相機對焦機構變動物距和相距的位置,使被拍物成像清晰的過程就是對焦。下面教給大家幾個對焦小技巧1.拍攝時保持相機的穩定,可以藉助三腳架,或者倚靠在固定物上,避免相機的抖動,達到快速對焦,否則一抖動,焦點又跑了。2.光線弱的情況下,相機自動對焦無法合焦時(無法合焦時,相機快門是按不下去的,當你發現按不下快門,説明相機無法對焦),這時你可以把鏡頭上的自動對焦開關撥到FM手動對焦端。

什麼是景深:

這裏我用通俗的語言給大家解釋下什麼是景深, 景深就是當鏡頭聚焦在被攝物上顯示出清晰的影像,在這個被攝物一前一後兩個方向一定範圍內的物體都是可以被較為清晰的記錄的,這個前後清晰距離的這個範圍就是景深。景深的作用主要用來表達作者拍攝意圖,能讓觀者視線引導到作者要表達的景物上去。

攝影流派 篇二

1、繪畫主義攝影:產生於十九世紀中葉的英國。該派攝影家在創作上追求繪畫的效果,或“詩情畫意”的境界。1857年,O.G.雷蘭德(1813-1875)創作了一幅由30餘張底片拼放而成的、具有文藝復興風格的作品:《人生的。兩條道路》 標誌着繪畫主義攝影藝術上的成熟。

2、自然主義攝影:1899年,由攝影家彼得·亨利·愛默生鑑最先提出。提倡攝影家回到自然中去尋找創作靈感。這種藝術主張,是對繪畫主義的反動,它促使人們把攝影從學院派的桎梏中解脱出來,對充分發揮攝影自身特點有着促進作用。

3、純粹主義攝影:主張攝影藝術應該弘揚自身的優勢,拋棄繪畫的影響,提倡用純淨的攝影技術去求得攝影所特有的審美效果。

《明月高掛半圓山》 亞當斯(美) 《石階之海》 W·伊文思(英)

4、新客觀攝影:發生在德國20年代中期,又稱為新現實主義攝影。該流派的藝術特點是在常見的事物中尋求“美”。用近攝、特寫等手法,把被攝對象從整體中“分離”出來,突出地表現對象的某一細部,精確如實地刻畫它的表面結構,從而達到眩人耳目的視覺效果。

5、紀實攝影:英文名稱是Document Photography,其最初的含義指起到一種證明、證據和文獻作用的攝影類型。但紀實攝影作為一個影響深淵的攝影流派,不同於單純的記錄事件的照片,除了記錄的基本功能,它的題材內容是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人道主義精神和歷史文獻價值的。紀實攝影作品無論美好或是醜陋,目的都在於表現一個真實的世界,引起人們的關注,喚起社會良知,同時記錄特有的文化,為後世留下寶貴的歷史財富。根據攝影內容,紀實攝影又可以分為三類:第一是重大事件;第二是百姓生活;第三是社會風景。

紀實攝影是攝影家對現時世界中具有社會意義的人與人、人與環境之間關係作相對全面的誠實生動的描寫以導致觀眾對被描寫對象的關注與正確認識的一種攝影藝術形式。

6、超現實主義攝影:興起於本世紀三十年代。為達達派沒落時期出現於攝影藝術領域中的一種流派。攝影中的超現實主義者也象達達派攝影家一樣,利用剪刀、漿糊、暗房技術作為自己主要的造型手段,在作品畫面上將景象加以堆砌、拼湊、改組,把具體的細部表現和任意的誇張、變形、省略和象徵的手法結合在一起,創造一種現實和臆想、具體和抽象之間的超現實的“藝術境界”。

7、抽象攝影: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出現的一種攝影藝術流派。運用光線,或剪輯集錦,或中途曝光,或拍攝時震動照相機使被攝體形象在底片中的結象模糊,或多次曝光使之重影,直到改變畫面的表面結構,改變被攝物體的原有形態和空間結構,使被攝物體轉變成某種不能辨認為何物的線條、斑點和形狀的結合體。

中國攝影 篇三

中國第一代藝術攝影大師郎靜山,浙江蘭溪人,1892年生於江蘇淮陰。他從14歲起即喜愛攝影。此後九十餘年來相機就沒離過手,並創出一條“集錦攝影”的新路子。1995年4月13日去逝於台北。他的作品將中國繪畫藝術理念溶入攝影,使集錦照相藝術至於完美。 中國的紀實攝影可以上溯到1976年的四五紀實攝影。四五攝影的主要特徵就是強烈的現實參與感與歷史意識,這種特徵經由1979年的北京“四月影會”,分化成現實主義追求與形式主義探索兩種方向。

中國當代攝影:中國的紀實攝影可以上溯到1976年的四五紀實攝影。四五攝影的主要特徵就是強烈的現實參與感與歷史意識,這種特徵經由1979年的北京“四月影會”,分化成現實主義追求與形式主義探索兩種方向。

荷賽

世界新聞攝影比賽(WORLD PRESS PHOTO)又稱荷賽,原名荷蘭世界新聞攝影展覽,1957年改名,由總部設在荷蘭的世界新聞攝影基金會(WORLD PRESS PHOTO FOUNDATION)主辦。該會成立於1955年。自1957年舉辦第一屆世界新聞攝影比賽以來,迄今已舉辦了46屆,該比賽堪稱當今世界上最有代表性的世界新聞攝影比賽,對全世界新聞攝影事業的發展起了重大的推動作用。

普利策獎

普利策獎(Pulitzer Prizes)是美國一種多項的新聞、文化獎金,由美國著名的報紙編輯和出版家約瑟夫·普利策出資設立。 普利策獎包括新聞獎和藝術獎兩大類,其中新聞獎主要有:公共服務獎、報道獎、社論獎、漫畫獎、批評評論獎、通訊獎、特寫獎、新聞攝影獎等;文學藝術獎有小説獎、戲劇獎、詩歌獎、美國曆史作品獎、自傳或傳記獎和非小説作品獎;音樂作曲獎1項。另外,還頒發2項特別獎。美國普利策獎的獎金為7500美元,但獲得公眾服務貢獻獎的報道不得獎金,獲獎的報社將得到一枚普利策金牌。普利策當初遺贈的基金為50萬美元,後來基金管理機構又籌措了100多萬美元。該獎由包括哥倫比亞大學校長在內的16人組成的普利策獎金評選委員會評選,每年一次,評選結果一般都是在4月份中旬的一天由哥倫比亞大學校長宣佈,5月份頒獎。

初學攝影的基礎知識 篇四

一、正確持機方法

在拍攝的基本知識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拿穩相機。無論其它的攝影要素和技術掌握得有多好,只要拍攝的一瞬間有震動,照片的質量一定會因影像模糊而大大降低。

雖然可以用三腳架來減低震動的可能性,但更多的時候是以手持相機拍攝為主,而且在“決定性的瞬間”內,往往不允許攝影者再花時間去放置三腳架並固定照相機。

數碼照相機相對於傳統照相機而言,它對拍攝穩定性的要求更高。這是因為,電子元件存儲信息需要一段額外的時間,通常稱為“時滯”。

1、持機的正確姿勢

無論是站立、坐下還是跪下,持機的正確姿勢都應該是:

(1)、右手緊握相機一側的握手位,食指輕觸快門鍵,以備隨時拍攝。

(2)、以左手手掌托住機身底部,用拇指和食指握住相機來穩定鏡頭。

(3)、兩手上臂緊貼身體,儘量保持自然下垂的狀態並向身體靠攏。千萬不要聳起雙肩。因為長時間用聳起雙肩的姿勢拍攝,雙肩關節會出現疲勞感,更難穩定相機。

(4)垂直握持相機拍攝時,一般左手在下,右手在上,也要注意左臂緊貼身體。

2、站立或坐下攝影時的注意事項

(1)、站立攝影時,雙腳宜微張,或以前後步方式站立,以便將整個身體的重量平放到雙腳上。如果能借助一些固定的物體作為依靠,例如背靠樹幹或牆壁等,則效果更佳。

(2)、坐下攝影穩定性已經很高,但仍可借外物進一步穩定身體。以椅子的靠背或桌子作依靠是不錯的選擇。

3、跪下攝影時的注意事項

跪下攝影時左腳應該弓起,右腳跪地,托起機身底部的左手則支撐在弓起的左腳上。一般情況下,跪姿拍攝較難穩定身體,最好也能借助固定物體作依靠,如樹、牆等。

4、相機帶的重要作用

將相機帶套在手腕上,握在虎口中繞兩圈再拉緊,以拇指穿過帶圈後再握緊相機,使相機和右手合二為一,不但可以減輕手的顫動,而且可以在不小心鬆手時將相機拉住,不至於掉到地上而損壞。

二、光線的運用

照片是光與影的藝術產品,將光線稱為攝影的靈魂一點也不為過。要拍攝好照片,就不能不掌握光線這個關鍵的元素。

1、光線的性質

(1)直射光

在晴朗的天氣裏,陽光沒有經過任何遮擋直接射到被攝者身上,受光的一面就會產生明亮的影調,不直接受光的一面則會形成明顯的陰影,這種光線稱為“直射光”。在“直射光”下,受光面及不受光面會有非常明顯的反差,因此容易產生立體感。

當太陽被薄雲遮擋,陽光仍會穿透白雲擴散,這時所產生的照明反差將會降低,非常適宜於人像攝影。

(2)散射光

在陰天,陽光被雲層所遮擋,不能直接射向被攝對象,只能透過中間介質或經反射照射到被攝對象上,光會產生散射作用,這類光線稱為“散射光”。由於散射光所形成的受光面及陰影面不明顯,明暗反差也較弱,光影的變化也較柔順,因此產生的效果比較平淡柔和。

“直射光”會產生反差較強的光線,致使陰影較濃厚,調子變化較少,所拍出的影像線條及影調較硬。而“散射光”會產生反差較弱的光線,故陰影較淡,調子變化較豐富,會得出較軟的柔和的影像線條及影調。所以攝影者應根據不同的情況選擇適合的光線。

2、光線投射的不同方向

拍攝同一個景物,運用不同方向投射來的光線會產生不同的效果。

(1)順光

從照相機背後而來,正面投向被攝對象的光線叫做“順光”。“順光”照明的特點是:被攝對象絕大部分都直接受光,陰影面積不大,對象的影調比較明朗。這種光線形成的明暗反差較弱,對象的立體感主要不能靠照明光線反映出來,而是由本身的起伏表現出來。因此立體感較弱。

(2)前側光

從照相機左後方或右後方投向被攝對象的光線叫做“前側光”。受光的對象大部分都會受光,產生的亮面大,所以影調也較明亮,對象不受光而產生陰影的面積也不會太大,但已可以表現出對象的明暗分佈和立體形態。這類光線既可保留比較明快的影調,又可以展現被攝對象的立體形態。

(3)側光

來自照相機左側或右側的光線叫做“側光”。它會使被攝對象的一半受光,而另一半則處於陰影中,有利於表現對象的起伏狀態。

由於“側光”照明使對象的陰影面積增大,因此畫面的影調不亮不暗,明暗參半,不及由“順光”和“前側光”產生的那樣明快,但亦不會太陰沉。立體形態表現會較好。

(4)側逆光

來自照相機的左前方或右前方的光線叫做“側逆光”。它令對象產生小部分受光面和大部分的陰影面,所以影調會較陰沉。這種照明方法在對象上產生的立體感會比“順光”的好一些,但仍然偏弱。

(5)逆光

“逆光”是由被攝對象背後射來,正面射向照相機的光線。被攝對象絕大部分處在陰影之中。因光線的對比較弱,所以立體感也較弱,影調比較陰沉。可是,“逆光”可以用來勾畫物體的側影和輪廓,還可以突現物體的質感和形狀,清楚地展示對象的線條。在明朗的天氣下使用“逆光”更會創造出一種強烈的反差。

(6)頂光

光線由被攝對象上方而來的謂之“頂光”。日正當中的太陽光便是一個好例子。“頂光”常會在被攝對象上造成強大的陰影,若用於人像攝影,則人臉部的鼻下、眼眶、顎下等處會形成濃黑的陰影。

(7)底光

“底光”的光源位於被攝物的下方。這種光線在日常生活經驗中較少見,故有怪異和戲劇性的效果,在一般攝影場合應用較少。

3、光線的反差

“反差”指的是被攝對象上“最亮”與“最暗”的色調關係。所謂“反差強”,是指光線在主體身上呈現的最亮部位與最暗部位的差別大,而且由最亮到最暗的轉換過程中變化非常劇烈,對比度非常強烈。相對的,“反差弱”,表示最亮部位與最暗部位的差別不太大,由最亮到最暗的轉換過程中變化非常柔順,令色調很豐富。

三、攝影的構圖

構圖是在照片有限的空間內處理人、景、物的關係,並將三者安排在畫面中最佳的位置以形成畫面特定結構的過程。

構圖最主要的目的是如何強調及突出主題景物,同時把繁瑣的、次要的東西恰當地安排為陪襯。好的構圖令照片看起來均勻、穩定、舒服、有規律,而且可以引導視線到主題點。構圖不當,會出現雜亂、左右不平衡、頭重腳輕及因主題過多反而變成沒有視覺焦點等問題。

1、構圖注意事項

要獲得好的攝影構圖,一定要注意以下幾點:

(1)照片不應太過單調,否則照片會顯得呆板。但也不應太複雜,否則會令人覺得混亂。

(2)要選擇適合的背景。好的背景不但有助於襯托主題及突出主角,亦會豐富照片的內容,增添畫面的色彩。

(3)要了解人、景、物三者在照片中的關係,並適當地安排它們,以有效地表達主題,避免喧賓奪主的情況。

(4)要考慮各個景物色彩上的對比。鮮明的對比有助於突出主題,但若顏色混亂則會產生相反的效果。

(5)要掌握光線的照射角度以及所產生的明暗陰影,它們都會影響照片的色彩和效果。

(6)要多利用照明、透視、重疊和影紋的層次變化,這將有助於在平面的照片內增加立體感。

2、以不同的拍攝角度造出不同的構圖

大多數拍攝對象都是立體的,它們呈現出許多面。有正面、側面、背面、頂面及底面。同一個對象,拍攝的方位角度不同亦會令畫面展現出多種多樣的構圖效果。所以在拍攝之前應選取不同的方位、角度對物體作觀察及比較,從中找出一個最佳、最可表達主題、最生動的視點,以找到最合適的構圖。

(1)正面拍攝。

正面拍攝是一種最常用的攝影角度。正面拍攝可以產生莊嚴、平穩的構圖效果。但平穩的線條、對稱的結構也會因缺乏透視感而顯得呆板。而且很多時候會因為對象的受光情況相似而不能突顯對象應有的立體感。

(2)側面拍攝。

用斜側的攝影角度,畫面上原來的並行線條變成了斜線,具有縱深感,能將人的視線引向深處,增強立體感。而視線跟隨斜線延伸,也會使畫面變得生動。隨斜側方位的角度變化,其透視效果也會出現有趣的改變。

(3)仰視拍攝。

仰視拍攝指的是向斜上方的角度進行攝影,多用於拍攝高大的景物。這種拍攝角度既可以拍到高大景物的全景,又可以形成垂直地面的線條向上匯聚的透視感覺。還可以突出對象的高聳特性,增加壓逼感。

(4)俯視拍攝。

俯視拍攝就是從上向下進行拍攝。在高處作俯視的拍攝可以將大範圍的景物都拍下來,所以在廣角的風景攝影中會經常應用到。在人像攝影中使用俯視拍攝方法,可以為主角帶來一種纖秀的效果。

3、構圖的“三分法”

“三分法”是由希臘的數學家提出來的。攝影者將其運用在照片的構圖上,往往可以拍出很多和諧悦目的照片。具體做法是:用兩條直線和兩條橫線將畫面平均分為9個同樣大小的方格。拍攝時將主題放在直線和橫線的交叉點上。

“三分法”可以應用在任何人物和景物的攝影上。

4、背景與前景的選擇

背景或前景與主題在色彩、形狀、線條、質感、明暗上的不同會造成反差,形成對比,有突出主題之用。

(1)簡單柔和的背景。

簡單的背景不會搶去主題的地位,有利於突出主題。但過於簡單及單調的背景卻會使照片過於呆板。

(2)避免雜亂的背景。

雜亂的背景會使照片看起來非常混亂,更甚者會令人辨別不出主題是什麼。

(3)避免前景有太多的人和物。

如果前景有太多的人和物,將難以突出主體,會嚴重破壞照片的整體效果。

5、攝影構圖的基本模式

(1)構圖均衡平穩

均衡,就是平衡。它區別於對稱。用這種形式進行構圖的畫面不是左右兩邊的景物形狀、數量、大小、排列的一一對應,而是相等或相近形狀、數量、大小的不同排列,給人以視覺上的穩定,是一種異形、異量的呼應均衡,是利用近重遠輕、近大遠小、深重淺輕等透視規律和視覺習慣的藝術均衡。當然均衡中也包括對稱式的均衡。

均衡式構圖,給人以寧靜和平穩感,但又沒有絕對對稱的那種呆板無生氣,所以是攝影家們在構圖中常用的形式,均衡也成了攝影構圖的基本要求之一。

要形成均衡式構圖,關鍵是要選好均衡點(均衡物)。什麼是均衡點呢?這要從藝術效果上去找,只要位置恰當,小的物體可以去與大的物體相均衡,遠的物體也可與近的物體求均衡,動的物體也可以去均衡靜的物體,低的景物同樣可均衡高的景物。要多加實踐和學習,用好這種藝術技巧。

(2)打破均衡

隨着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一些新潮的攝影家認為均衡刺激性不強,反映不出新時代的生活節奏和特點,他們主張打破均衡,而且也在實踐他們的觀點,拍出了一些不均衡的作品。我們把這些作品的構圖形式,稱為非均衡式構圖。生活是多種多樣的,現實生活中既有均衡也有不均衡。只要是內容的需要和創作意圖的需求,形式可以任意選擇。

非均衡式構圖具有不穩定,不和諧,緊張刺激、動盪不安等特點。從景物形象上來表現動勢較為理想;從心理反映上用來表達煩燥不安的情緒、不協調的動作或不一致的注意力和不同的表情等,具有優勢;如展示戰爭的殘酷、革命風暴、狼藉現場等場面,亦可取得好的視覺效果。

(3)框架式構圖

框架式構圖是用一些前景將主題框住。常用的有樹枝、拱門、裝飾漂亮的欄杆和廳門等。這種構圖很自然地把注意力集中到主題上,有助於突出主題。另一方面,焦點清晰的邊框雖然有吸引力,但它們可能會與主體相對抗。因此用框架式構圖多會配合光圈和景深的調節,使主體周圍的景物清晰或虛化,使人們自然地將視線放在主題上。

(4)直角三角形式構圖

直角三角形式構圖一般是以畫面的一個豎邊為三角形的一個直角邊,底邊為三角形的另一個直角邊。這種構圖大都注意被攝物的方向性。景物的運動方向或面向應該對着三角形的斜邊,使運動物體的前面或景物的面向前留有空間,給以出路。

直角三角形式構圖,在橫幅或豎幅畫面中均可選用,其特點是豎邊直線可顯示景物之高聳,底邊橫線又具有穩實、安定感,並且富有運動感,具有正三角形式和倒三角形式構圖的雙重優勢,同時左右直角邊靈活多變,很受攝影家們的喜愛,所以使用較多。

直角三角形式構圖的靈便性還表現在底邊長豎邊短或底邊短豎邊長均可選用,只要三個角中有一個角可形成直角,便可用這種形式構圖。

(5)圓形構圖

圓形構圖是把景物安排在畫面的中央,圓心正是視覺中心。圓形構圖看起來就象一個團結的團字,用示意圖表示,就是在畫面的正中央形成一個圓圈。

圓形構圖,除了圓形物體以這種圖式表示其圓外,實際上有許多場景可用圓形構圖表示其團結一致,既包括形式上的,也包括意願上的。如許多人圍着一個英雄模範在簽名,不少少年兒童正聚精會神地聽老人講故事,小朋友們圍着圓圈做遊戲等,均可選用圓形構圖。

圓形構圖給人以團結一致的感覺,沒有鬆散感,但這種構圖模式,活力不足,缺乏衝擊力,缺少生氣。

(6)S形構圖

S形實際上是條曲線,只是這種曲線條是有規律的定型曲線。S形具有曲線的優點,優美而富有活力和韻味。同時,讀者的視線隨着S形向縱深移動,可有力地表現其場景的空間感和深度感。

S形構圖分豎式和橫式兩種,豎式可表現場景的深遠,橫式可表現場景的`寬廣。S形構圖着重在線條與色調緊密結合的整體形象,而不是景物間的內在聯繫或彼此間的呼應。

S形構圖最適於表現自身富有曲線美的景物。在自然風光攝影中,可選擇彎曲的河流、庭院中的曲徑、礦山中的羊腸小道等等,在大場面攝影中,可選擇排隊購物、表演等場景;在夜間拍攝時可選擇蜿蜒的路燈、車燈行駛的軌跡等等。

(7)十字形構圖

十字形是一條豎線與一條水平橫線的垂直交叉。它給人以平穩、莊重、嚴肅感,表現成熟而神祕,健康而向上。因為十字最能使人聯想到教會的十字架,醫療部門的紅十字等,從而產生神祕感。

十字形構圖不宜使橫豎線等長,一般豎長橫短為好;兩線交叉點也不宜把兩條線等分,特別是豎線,一般是上半截短些下半截略長為好。因為兩線長短一樣,而且以交點等分,給人以對稱感,缺少了省略和動勢,會減弱其表現力。

十字形構圖的場景,並不都是簡單的兩條橫豎線的交叉,而是相仿於十字形的場景均可選用十字形構圖。如正面人像,頭與上身可視為垂直豎線,左右肩膀連起來可視為橫線;建築物的高與橫的結構等。也可以這樣講,凡是在視覺上能組成十字形形象的,均可選用十字形構圖。

四、光圈、快門、對焦、景深

曝光的控制主要取決於光圈的大小和快門的速度。要學會手動拍攝就必須學會光圈與快門的設定配合。

1、曝光量與光圈的關係

光圈是照相機鏡頭中可以改變大小的孔洞。它控制進入鏡頭的光線量。在其它因素不變的情況下,光圈開得越大,通過鏡頭進入的光量就越多。這就好比房間裏的窗子,它開得越大,進來的光線越多。

光圈的數值通常用f-stop值來表示,要注意的是:f-stop值越大,光圈開得反而越小。例如:f16的光圈就比f8的光圈小。

在快門速度不變時,光圈的大小決定了相片的明暗。光圈太大,曝光會過度,照片就會白茫茫一片。光圈太小,曝光會不足,照片就會是黑漆漆的。

2、曝光量與快門的關係

快門是控制光線進入的閘門。在其它因素不變的情況下,快門速度越高,通過鏡頭進入的光量就越少。反之亦然。它相當於開窗子時間的長短。

光圈與快門都可以控制曝光量,它們的組合是控制曝光量的主要因素,並互相影響着。如果將光圈收小一級(例如由f/4收小至f/5.6),將快門速度調慢一倍(例如由1/60減至1/30),它們的曝光量是一樣的。

3、對焦的重要性

對焦是指將鏡頭對準被拍攝對象後,調整鏡頭的焦距,使圖像變得最清晰的過程。只有對焦正確圖像才可能清晰,否則圖像就是模糊的。

4、景深與光圈、距離、焦距的關係

景深的“景”是指我們要拍攝的景物,“深”就是清晰度的縱深範圍。當鏡頭對焦於拍攝目標時,這一點對應在CCD感光元件上能清晰成像。它前後一定範圍內的景物也能被記錄得較為清晰,這個範圍就是景深。

景深越大,縱深景物的清晰範圍也就越大。景深越小,縱深景物的清晰範圍也就越小。

影響景深的三大要素是:

(1)光圈:在鏡頭焦距及距離不變的情況下,光圈越小,景深越大,反之亦然。

(2)距離:在鏡頭焦距及光圈不變的情況下,越接近拍攝的目標,景深越小,越遠離拍攝的目標,景深越大。

(3)焦距:在距離及光圈不變的情況下,鏡頭焦距越短,景深越大。即短焦鏡頭的景深大,長焦鏡頭的景深小。

五、攝影常用名詞解析

焦距(Focal length):從鏡頭的中心點到膠片平面(其它感光材料)上所形成的清晰影像之間的距離。焦距通常以毫米(mm)為單位,一般會標在鏡頭前面,例如我們最常用的是27-30mm、50mm(也是我們所説的”標準鏡頭”,指對於35mm的膠片)、70mm等(長焦鏡頭)。

光圈(Aperture):控制鏡頭通光量大小的裝置。開大一檔光圈,進入相機的光量就會增加一倍,縮小一檔光圈光量將減半。光圈大小用F值來表示,序列如下:f/1, f/1.4, f/2, f/2.8, f/4, f/5.6, f/8, f/11, f/16, f/22, f/32, f/44, f/64 (f 值越小,光圈越大)。拓展閲讀:光圈的應用

快門(Shutter):控制曝光時間長短的裝置。一般可分為鏡間快門和點焦平面快門。

快門速度(Shutter speed):快門開啟的時間。它是指光線掃過膠片(CCD)的時間(曝光時間)。例如,“1/30”是指曝光時間為1/30秒。1/60秒的快門是1/30秒快門速度的兩倍。其餘以此類推。

景深(Depth of field):影像相對清晰的範圍。景深的長短取決於三個因素:焦距、攝距和光圈大小。它們之間的關係是:(1)焦距越長,景深越短;焦距越短,景深越長;(2)攝距越長,景深越長;(3)光圈越大,景深越小。拓展閲讀:什麼是景深

景深預覽(Depth of field preview):為了看到實際的景深,有的相機提供了景深預覽按鈕,按下按鈕,把光圈收縮到選定的大小,看到場景就和拍攝後膠片(記憶卡)紀錄的場景一樣。

感光度(ISO):表示感光材料感光的快慢程度。單位用“度”或“定”來表示,如“ISO100/21”表示感光度為100度/21定的膠捲。感光度越高,膠片越靈敏(就是在同樣的拍攝環境下正常拍攝同一張照片所需要的光線越少,其表現為能用更高的快門或更小的光圈)。

色温(Color temperature):各種不同的光所含的不同色素稱為“色温”。單位為“K”。我們通常所用的日光型彩色負片所能適應的色温為5400K-5600K;燈光型A型、B型所能適應的色温分別為3400K和3200K。所以,我們要根據拍攝對象、環境來選擇不同類型的膠捲,否則就會出現偏差色現象(除非用濾色鏡校正色温)。

白平衡(White balance):由於不同的光照條件的光譜特性不同,拍出的照片常常會偏差色,例如,在日光燈下會偏藍、在白熾燈下會偏黃等。為了消除或減輕這種色偏,數碼相機可根據不同的光線條件調節色彩設置,使照片顏色儘量不失真。因為這種調節常常以白色為基準,故稱白平衡。

曝光(Exposure):光到達膠片表面使膠片感光的過程。需注意的是,我們説的曝光是指膠片感光,這是我們要得到照片所必需經過的一個過程。它常取決於光圈和快門的組合,因此又有曝光組合一詞。比如,用測光表測得快門為1/30秒時,光圈應用5.6,這樣,F5.6、1/30秒就是一個曝光組合。

曝光補償(Exposure Compensation):用於調節曝光不足或曝光過度。

“Stop”:網上沒有對應的中文詞,英文全稱是The unit of exposure。它只是一個衡量亮度的單位,但前提是必須有參照物。你不能説某個物體是3個Stop的亮度,但你可以説物體A比物體B亮3個 Stop。但是翻成曝光的單位也不完全符合它的本意。它是一個單位的亮度變化。但前提是必須有參照物。使用這種方法是因為沒有標準的界限來限定明亮和黑暗。一塊黑石頭在很亮的地方看上去會比在暗處的灰色石頭要亮。

模糊:畫面不清晰。可能是由失焦,相機晃動等原因造成。

像素(pixel):簡單來説就是CCD/CMOS上光電感應元件的數量,一個感光元件經過感光,光電信號轉換,A/D轉換等步驟以後,在輸出的照片上就形成一個點,我們如果把影像放大數倍,會發現這些連續色調其實是由許多色彩相近的小方點所組成,這些小方點就是構成影像的最小單位“像素” 。像素分為CCD像素和有效像素,現在市場上的數碼相機標示的大部分是CCD的像素而不是有效像素。

分辨率(ppi/dpi):指的是單位長度中,所表達或擷取的像素數目。和像素一樣,分辨率也分為很多種。最常見的就是影像分辨率,我們通常説的數碼相機輸出照片最大分辨率,指的就是影像分辨率,單位是ppi(Pixel per Inch)。

紅眼(Red eye):數碼相機在閃光燈模式下拍攝人像時,在照片上人眼的瞳孔呈現紅色斑點的現象。在較暗的環境中,人眼的瞳孔會放大,此時強烈的閃光燈光線會通過人的眼底反射入鏡頭,眼底有豐富的毛細血管,這些血管是紅色的,所以就形成了紅色的光斑。防紅眼是閃光燈的一種功能,是在正式閃光之前預閃一次,使人眼的瞳孔縮小,從而減輕紅眼現象。

CCD:譯為“電子耦合組件”(Charged Coupled Device),它就像傳統相機的底片一樣。CCD像素數目越多、單一像素尺寸越大,收集到的圖像就會越清晰。因此,儘管CCD數目並不是決定圖像品質的唯一重點,我們仍然可以把它當成相機等級的重要判準之一。

CMOS:“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功能相當於CCD。

AE鎖:是自動曝光(Automatic Exposure)控制裝置的縮寫,AE鎖就是鎖定於某一AE設置,用於自動曝光時人為控制曝光量,保證主體曝光正常。

使用AE鎖有幾點需要注意:

手動方式或自拍時不能使用自動曝光(AE)鎖。

按下自動曝光(AE)鎖之後不要再調節光圈大小。

用閃光燈攝影時不要使用(AE)鎖。

SM閃存卡:即Smart Media,智能媒體卡,一種存儲媒介。SM卡採用了SSFDG/Flash內存卡,具有超小超薄超輕等特性,體積37(長)×45(寬)×0.76(厚)毫米,重量是1.8g,功耗低,容易升級,SM轉換卡也有PCMCIA界面,方便用户進行數據傳送。

光學變焦(Optical Zoom):遠距離拍攝時放大物體,因為取決於鏡頭的焦距,所以成像不影響畫面清晰度。與數字變焦相反。

數字變焦(Digital Zoom):只能將原先的圖像尺寸裁小,讓圖像在LCD屏幕上變得比較大,但並不會有助於使細節更清晰。

單反相機(SLR):攝影者可以從取景器中直接觀察到通過鏡頭的影像。光線透過鏡頭到達反光鏡後,折射到上面的對焦屏並結成影像,透過接目鏡和五稜鏡,我們可以在觀景窗中看到外面的景物。這種結構完全透過鏡頭對焦拍攝的,它能使觀景窗中所看到的影像和膠片上永遠一樣。

噪點(Noise):數字圖像中的“顆粒”,產生的原因往往是高ISO設置、長時間曝光、或在電腦上對曝光嚴重不足的圖像進行過度的提高亮度處理。

Mega:英文中“百萬”的前綴,如,百萬像素(MP)。

飽和度(Saturation):表示色彩鮮豔程度。

鏡頭光斑(Lens flares):雜亂的光線會聚到屏上形成模糊不清的像叫光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