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一二九運動的歷史意義及對當代青年的啟示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4.33K

一二九運動的歷史意義及對當代青年的啟示精品多篇

運動對當代青年的啟示 篇一

一二九運動中的這些青年學生們在鬥爭中表現出的愛國熱情和所選擇的革命道路,至今仍具有重大的現實啟示。

一二·九精神是民族精神的充分體現,愛國主義是一二·九青年運動的精神指導,是民族精神的核心。一二·九運動揚起了新世紀愛國主義的風帆,弘揚了偉大的民族精神。所以作為新世紀的當代青年,一二·九運動的歷史經驗對於幫助我們如何確立理想,選擇人生道路,提供了有益的啟示。

一是要發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一二·九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生存發展的精神支柱,是民族發展的不竭動力,是民族思想道德素質的集中體現。愛國主義是民族精神的核心,自強不息、兼容幷包、追求真理、勇於實踐都是我們民族追求的精神。正是本着“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愛國情懷,無數青年為國家的利益、民族的尊嚴高聲吶喊,為實現共產主義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英勇奮鬥;正是本着對祖國領土的眷戀和對悠久文化的熱愛,中華兒女為捍衞國家的主權完整而英勇不屈,才有今天的燦爛文明和繁榮。胡錦濤同志曾提出:“要鞏固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堅持不懈地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全黨、教育人民,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鼓舞鬥志,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引領風尚,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 當代青年要發揚這種民族精神,就要繼承和發揚一二·九青年的愛國主義情感,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用黨的指導思想武裝自己的頭腦,只有這樣才能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做出應有的貢獻,成為一名合格的社會主義新青年。一二·九運動所展現的偉大的愛國主義民族精神,已經成為我們當代青年乃至我們民族不斷學習和進步的榜樣。

二是要堅持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傳播馬克思主義,自覺承擔起對於國家和民族的責任。1931年日本侵略者的足跡踏入了悠久文明的東方古國,北平學生在黨的領導下奮力反抗,時光飛逝,距離當年的那次不屈的鬥爭已經過去了82年,現在的中國已經踏上了民主和平的未來之路,而一二·九青年的精神卻沒有消失。他們執着、熱情、充滿勇氣,他們心繫國家和民族的和平獨立,不怕犧牲,最重要的是他們受到中國共產黨“八一宣言”的指引,知道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指導和幫助下,才能取得最後的勝利。一代青年有屬於自己的責任,近代中國面臨着民族獨立、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富裕的歷史重任。當年那些熱血青年為了祖國統一,拋頭顱灑熱血;而當代青年肩負的使命就是堅持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相信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才是實現中國經濟繁榮和社會進步的康莊大道。作為當代青年,既要有愛國熱情,也要有理想信念,相信真理,熱愛黨並堅持黨的領導,就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那樣,當代中國青年應當思考如何發揚和傳承革命先輩的進步思想,樹立起正確的歷史觀,擔當起黨和人民賦予的歷史重任,承擔起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振興中華民族的責任,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把自己的理想信念牢牢的和祖國的發展聯繫在一起,在自己的青春時代書寫無愧於祖國,無愧於人民的壯麗詩篇。

三是要發揚英勇鬥爭、堅定不屈的精神,將融入時代發展中,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為祖國建設出力。弘揚一二·九精神,是我們培養當代青年的重要手段之一。一二·九運動體現了中華民族英勇不屈,頑強抗爭的鬥爭精神。作為一個合格中國人,我們不應該忘記這段歷史;作為當代的中國青年,更不應該忘記這段歷史。正是一二·九青年的這種堅持到底、不屈不撓、拼搏鬥爭的精神,我們才得以取得民族解放戰爭的勝利,當時的青年學生,他們接受了當時最先進的教育,瞭解了世界各地最前沿的思想,他們用自己的知識結合國家的情況,帶領人民,尋求中國的發展之路,為當代青年樹立了榜樣。我們當代青年作為中華民族的希望和社會發展的未來,傳承一二·九運動的光榮傳統,發揚一二·九民族精神,不斷努力,奮勇拼搏,把這種精神融入到當今的祖國發展中去,堅定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加強民族精神教育,強化其民族精神,是十分重要的。我國堅定不移的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當代青年要發揮這種拼搏精神,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不斷奮鬥。青年學生應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提升為人民服務的能力,提升國家的軟實力。鄧小平説過科學技術是第)本站○(一生產力,只有學好知識,鍛鍊好自己的綜合能力,才能在未來的競爭中,為建設社會主義強國貢獻力量。

一二·九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運動,它不僅為當時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做了重要的準備,而且對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青年學生作為未來的主力軍,必須承擔起歷史賦予的使命,肩負起民族的責任。一二·九運動雖已作為歷史載入史冊,但是其思想內涵和精神卻應該在每個青年心中傳承和發揚。作為新時代的青年,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努力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知識理論和本領,要牢記屈辱歷史,發揚愛國主義民族精神,樹立起的建設社會主義強國的崇高理想,發憤圖強,創新時代精神,傳播正能量,嚴格要求自己,為社會建設和經濟發展艱苦奮鬥,做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運動歷史意義 篇二

1、一二九運動公開揭露了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吞併華北的陰謀,打擊了國民黨政府的妥協投降政策,大大地促進了中國人民的覺醒。

2、它配合了紅軍北上抗日,促進了國內和平和對日抗戰。它標誌着中國人民抗日民主運動新高潮的到來。正如毛澤東所指出的,一二九運動“是抗戰動員的運動,是準備思想和幹部的運動,是動員全民族的運動,有着重大的歷史意義”。

3、一二九運動中的青年學生在抗日救國的旗幟下團結起來,在黨的領導下,走上了知識分子與工農羣眾相結合的道路。一二九運動不僅在歷史上具有重大的政治意義,而且對當前青年學生的個人成長也有深刻的歷史啟示。

4、紅軍長征和一二九運動的密切關係。一二九運動發生在紅軍北上抗日到達了陝北之時。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徵的勝利幫助了一二九運動,同時,一二九運動也幫助了紅軍,這兩件事的結合,就幫助了全民抗戰的發動,幫助了中華民族,增進了全民族的利益。

5、推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北平學生的愛國行動,得到了全國學生的迴應和全國人民的支持,形成了全國紀念一二九運動人民抗日民主運動的新高潮,推動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

一二九運動的意義和影響 篇三

意義

一二•九運動是一場偉大的愛國運動,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毛澤東在《延安各界紀念一二•九運動四週年大會上的講話》中高度評價了一二•九運動,指出這場運動與1919年五四運動一樣,是一場愛國的、進步的、具有深遠意義的運動。“一二•九運動,它是偉大抗日戰爭的準備,這同五四運動是第一次大革命的準備一樣。‘一二•九’推動了‘七七’抗戰,準備了‘七七’抗戰。”具體而言,這場運動的積極意義至少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揭露了日本帝國主義陰謀,吹響了時代的號角

近代以來,中日兩國發生了一系列戰爭,從1874年侵略台灣、1894~1895年發動甲午戰爭、1901年積極參與八國聯軍侵華、1904~1905年在中國的領土上與俄國交戰,到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侵佔我國東北、圖謀華北,這些戰爭無一不是日本蓄意挑起的侵略戰爭。日本覬覦我中華之狼子野心昭然若揭,鐵的事實不容否認。中華民族被推向了生死存亡的邊緣,為捍衞中華民族的生存權,廣大青年學生在中共領導之下,發出了最後的吶喊,吹響了時代的號角,團結一致,共同抗日!

(二)推動了國民政府對日政策轉型

1931年至1935年間,國民政府對日採取妥協政策,使其自身形象受到巨大的損失。它被人民視為一個賣國的、無能的政府,學生、知識分子、各政治黨派、實業界強烈反對對日妥協政策,反對“攘外必先安內”的方針,強烈要求抗擊日本的侵略,維護中華民族的主權。一二•九運動的爆發,充分證明了國民政府對內對外政策不得人心,為維護其統治,鞏固其社會基礎,國民政府逐漸調整了對日政策,對日態度日趨強硬。

(三)推動了全民族抗戰局面的形成

一二•九運動爆發後,在西安“剿共”的張學良、楊虎城將軍高度關注事態的發展,瞭解這場運動的來龍去脈後,張學良深受感動,對青年學生的愛國行為給予高度評價,表示堅決主張抗日,打回老家去,親手收復丟失掉的東北。1936年12月9日,一二•九運動一週年紀念日,中國共產黨地

下組織,通過“西北抗日救國會”和“東北民眾救亡會”,組織大規模的羣眾遊行示威,到臨潼華清池直接向蔣介石請願示威,蔣介石聞訊令張學良強力制止學生“胡鬧”,甚至提出要“格殺勿論”。張學良勸阻過程中,被學生強烈的愛國激情打動,表示以實際行動,答覆廣大請願學生。三天之後,西安事變爆發,前所未有的抗日救國運動高潮由此形成。一二•九運動催生了西安事變,推動了全民族抗戰局面的形成。一二•九運動爆發後不到兩年時間內,面對日寇入侵,中華民族終於實現了空前的大團結,形成了舉國上下一致對日的態勢。

影響

打擊了日本帝國主義的囂張氣焰,衝破了國民黨反動派造成的白色恐怖統治,推動了全民族抗日高潮的早日到來。同時,為廣大知識分子開闢了一條與工農羣眾相結合的道路,為青年學生樹立了一面光輝的旗幟。

運動的經過 篇四

1935年12月9日,北平(北京)學生數千人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舉行了抗日救國示威遊行。這就是“一二九”運動。這天,在黃敬、姚依林、郭明秋等共產黨員的組織和指揮下,北平參加抗日救國請願遊行的愛國學生湧上街頭。警察當局清晨即下達戒嚴令,在一些街道要衝設了崗哨。上午10時許,城內一兩千名學生衝破軍警的阻攔,彙集到新華門前,高呼“停止內戰,一致對外!”“打倒日本帝國主義!”“收復東北失地!”“打倒漢奸賣國賊!”“武裝保衞華北!”等口號,表達了全國人民抗日救國的呼聲。各校臨時推舉12人為代表,向國民黨政府軍事委員會北平分會代委員長何應欽遞交請願書,提出6項要求,何應欽卻避而不見。請願不成,羣情激憤。各校代表當即決定改為示威遊行。大批警察手執大刀、木棍、水龍,對付手無寸鐵的愛國學生。愛國學生不畏強暴,隊伍仍在繼續前進。這時,警察打開水龍,冰冷的水柱噴射在學生們身上,接着又揮舞皮鞭、槍柄、木棍毆打。學生們與軍警展開英勇的搏鬥,有百餘人受傷。遊行隊伍被打散。12月10日,北平各大中學校發表聯合宣言,宣佈自即日起舉行總罷課。一二九運動得到全國人民的支持和響應。天津、上海、南京、武漢、廣州、杭州、西安、開封、濟南、太原、長沙、桂林、重慶等城市的愛國學生舉行請願集會、示威遊行,或發表宣言、通電,聲援北平學生的愛國行動。一二九運動廣泛地宣傳了中國共產黨停止內戰、一致對外的抗日主張,掀起了全國抗日救國運動的新高潮。

北京植物園櫻桃溝內的一二九運動紀念亭

1935年12月9日北平學生髮起的愛國抗日救亡運動並推動了全民抗戰。這場運動給國民黨政府的國策帶來壓力。

一二·九運動青年精神 篇五

一二·九精神是民族精神的充分體現,愛國主義是一二·九青年運動的精神指導,是民族精神的核心。一二·九運動揚起了新世紀愛國主義的風帆,弘揚了偉大的民族精神。所以作為新世紀的當代青年,一二·九運動的歷史經驗對於幫助我們如何確立理想,選擇人生道路,提供了有益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