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想別人沒想到的》教學反思(新版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14W

《想別人沒想到的》教學反思(新版多篇)

想別人沒想到的 篇一

教學目標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讀懂課文內容,瞭解故事所藴含的道理。3.培養獨立閲讀能力。教學時間:1課時教學過程一、揭題讀課題,看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今天請同學們自己來讀懂這篇課文。二、回憶學法、自學課文想想讀懂一篇文章的步驟是什麼?1.藉助拼音讀通課文2.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3.圍繞問題讀課文,理解課文。4.感情朗讀,談體會三、反饋1.同桌互讀2.抽生讀,檢測讀音3.説: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從前,有位畫師叫他的三個徒弟畫很多的駱駝,大徒弟畫了許多駱駝,二徒弟畫了許多駱駝的頭,小徒弟只在山間畫了兩頭駱駝,卻得到了師傅的讚揚的事。)4.為什麼小徒弟會得到師傅的讚揚呢?(因為他思維獨特,想到了別人沒想到的,有創新能力。所以受到讚揚。)5.聯繫實際,談談你讀了這篇課文,有何想法?6.分角色表演。四、小結

《想別人沒想到的》教學反思 篇二

《想別人沒想到的》是國小語文人教版三年下冊的一篇略讀課文。課文講述的是一位老師要考考三位徒弟的畫藝,看誰能在同樣大小的一張紙上畫出的駱駝最多。大徒弟,想了想在紙上畫滿了密密麻麻的小駱駝。二徒弟比大徒弟有了進步,在紙上畫了許多駱駝頭。小徒弟則在紙上畫了幾條彎彎曲曲的線,表示連綿起伏的山峯,還畫了兩隻駱駝,一隻駱駝在山路上走着,另一隻駱駝卻只露出一個腦袋和半截身子。可以看出前兩位徒弟在紙上畫的駱駝是可以數出來的,是有限的。而小徒弟的畫面上雖然只有兩隻駱駝,但他卻給我們留下了空白,也許那隻駱駝的後面還跟着無數只駱駝,這是以少代多,是無限的。

這篇課文故事性強,文字淺顯,能夠引起學生的閲讀興趣,便於閲讀和理解。在教學時我主要是指導學生自學。在教學中,我始終注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和學生學法的培養。讀文之前,我引導學生通過回顧略讀課文的自學方法使其明確該如何去自學之後再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緊接着是檢查他們對字詞的掌握情況,接着是讓他們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並給以提示該如何去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最後就是圍繞着理解小徒弟的畫為什麼能得到畫師的稱讚這一教學重點,引導學生讀書、思考、討論。學生將精讀課文中所學習的自學方法、理解課文等語文基本功,用於了本課的閲讀實踐中,逐步培養了學生獨立的閲讀能力。

文中,畫師評畫是全文的重點。在挖掘教材時,我把它設計成一個思維訓練點,故設疑問: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畫得多,為什麼畫師對他們兩個人的畫不滿意,而對小徒弟的畫加以稱讚呢?而後,組織學生合作探究這三幅畫,自己去體驗小徒弟畫的妙處。通過引領學生把握三徒弟的畫為什麼與眾不同,讓學生深刻體會到“想別人沒想到的”的深層意義。這樣,既鍛鍊了學生的口才,鍛鍊學生的語言智能,又提高了學生的審美情趣,還培養了學生積極探究的能力,使他們的思維上升到一個新的 高度。

拓展延伸部分,我先以曹衝稱象去加深學生對課文主題思想的理解,這一環節不僅在於拋磚引玉,更在於激發學生的發散思維,為緊接着讓他們聯繫生活實際説説我們身邊的'“想別人沒想到的”有關創新的事例,體會故事中的道理的重要性,旨在開闊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總的説來我這堂課還有許多敗筆,如對學生的引導不夠;在教學重點這塊顯得有些匆忙,拓展延伸這塊也沒進行完就下課了;板書不是很規範等。我將本着虛心請教的心態繼續努力。

想別人沒想到的 篇三

今天是略讀課《想別人沒想到的》,我和孩子們在課堂上享受到了思維的快樂。

課堂伊始。我就板書:筷子。請學生開始寫出,筷子的用處,看誰寫得多。目的是給學生體驗來理解題目的意思。學生紛紛寫,我呢環視了一下,你瞧還真多呢。我不出聲。三五分鐘後,有學生舉手了。一口氣説了三種:夾菜,烤肉串,燙的時候攪拌。有補充的舉手!

我説。一下子教室裏小手如林。你瞧:可以作為種花時測量,可以牽牛花的攀延的,可以是小棒,可以是模型,可以是鳥籠的柱子,可以夾垃圾,可以掛毛巾,可以做衣架,可以測量水的深度,可以鬆土,可以燒火,可以疏通水管,可以作為倒酒的引導,可以是刮除口香糖漬,可以做媽媽的捲髮筒,可以是火炬,可以打毛衣,可以繞毛線,可以開啤酒瓶。。。孩子們真的是絞盡腦汁來思考了,你看思維的觸角已經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了。如果給他們時間可能還可以想出更多用處。可是時間有限,我採訪了幾個沒有舉手的孩子,他們都説,原來他們有很多用途我沒想到的,我現在很佩服同學們,以後也要多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了。很順利解決了課題的理解:想別人沒想到的。學生自己提出了學習要求:讀通課文,不理解的詞語句子自己想辦法;默讀思考自學提示上的三個問題。學習就這樣自主的開始了。我要做的就是發現不夠會的孩子指點一下,然後交流。

第二環節,體會畫師的稱讚。我選擇了兩個孩子扮演大徒弟和二徒弟。其他學生思考如果你是畫師,你會對他們説什麼,用上“雖然。但是。”哈哈,你瞧學生1説,你們倆雖然畫了很多駱駝很辛苦,可是你們的駱駝還是可以數盡的,而小徒弟的畫上的駱駝是數不盡的所以他勝你們一籌;生2説:雖然你們費盡心思畫了很多駱駝,可是你們的畫面沒有讓讀者展開豐富的想象。生3説,大徒弟二徒弟,你們瞧小徒弟多有創新精神呀,想別人沒想到的,所以目前勝你們一籌,雖然這次比賽你們倆輸了,但是我相信下次你們一定會更用心,吃一塹長一智麼。好一個畫師啊。師:兩徒弟,你們聽了怎麼想?生:我們一定向小徒弟學習,畫之前一定要好好構思,畫出別人沒想到的畫。好!三個月後,畫師又要考考三個徒弟的長進了,出題:“深山藏古寺”“踏花歸來馬蹄香”“十里蛙聲出山泉”,這都是別人畫過的,不稀奇!現在我們要自己出個題畫一畫“離離原上草”。徒弟應戰麼?明天交卷。一節課,孩子們都在想別人沒想到的,我感受到了語文課堂中也有思維的快樂。

這應該不算課堂實錄,只是我的一課一得而已,所以我在其之上加了引號。

想別人沒想到的 篇四

教材分析:   《想別人沒想到的》是人教版國小語文第六冊中的一篇略讀課文。課文講的是一個畫師考三個徒弟,看誰能在一張同樣大小的紙上,畫出的駱駝最多。結果小徒弟用“以少代多”的創新思維方法贏得了稱讚的故事。課文雖然篇幅短小,但講述的道理卻很有現實意義,教育學生要愛動腦筋,常想別人沒想到的事,這樣可以培養自己的創新思維。教材選編本課的意圖,是進一步訓練學生默讀的能力,理解小徒弟的畫為什麼能得到畫師的稱讚;並結合課文開闊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在日常生活中,想別人沒想到的,做別人沒做到的。學生分析:    三年級下學期的孩子已經有了一定的獨立閲讀能力,能在閲讀時圍繞課文的主要內容,提出問題,能在老師的指導下有效地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在前面三篇精讀課文的學習中,學生初步掌握了默讀方法,能邊讀邊想,抓住文中主要人物的描寫來體會課文表達的意思。在這一課的學習中,學生將運用所學的閲讀方法自主探究,在學習中鞏固和提高。

教學目標:

1、通過自學、合作學習,掌握生字詞,瞭解課文內容。

2、默讀課文,理解小徒弟的畫為什麼能得到畫師的稱讚。

3、明白在日常生活中,要勇於開拓創新、勤動腦、多思考,才能想到別人想不到的,做到別人做不到的,才能有新的收穫。

教學重、難點:

理解畫師最後説的那段話。

教學流程:

一、故事激趣,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老師知道你們都很喜歡聽故事,所以今天又帶來了一個,想聽嗎?

宋朝有個皇帝叫趙佶,他非常喜歡畫畫。每當選拔人才的時候,他常常會讓前來考試的人根據他所出的一句詩畫一幅畫。有一次,他出了一句“萬綠叢中一點紅”的詩句。那些考生不是畫了一片草地加上一朵紅花,就是許多綠葉中插着一朵花。雖然他們的畫也符合詩意,但皇帝沒有一個滿意的。但是,當他看到最後一張畫時,不禁連聲叫好。只見畫上畫着一片鬱鬱葱葱的樹林,一位少女穿着一身綠裝在林子裏盪鞦韆,只有那張小嘴是紅紅的。

請問同學們,為什麼皇帝剛開始不滿意,當他看到最後一張畫時又連聲叫好呢?

師:對,因為最後一幅畫的作者想到了別人沒想到的畫法,今天我們學習的這篇課文講的就是一個《想別人沒想到的》故事。(板題)

二、自由讀文、整體感知

師:請同學們打開書,參照課文前面的提示語首先進行三讀:(讀準確、讀流利、讀感情)

大屏出示自學提示:

1、自由讀課文,畫出生字詞,讀準字音、理解詞意。

2、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3、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記號,與同桌討論解決。

師:老師看大家已經把生詞畫出來了,請同學們看大屏上的詞語,你能準確地讀出來嗎?

大屏出示:召集    連綿不斷    連綿起伏    半截

恰好    若隱若現    恍然大悟    稱讚

師:誰願意把這個故事讀給大家聽?

師:剛才同學們都已經讀了課文,有誰知道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師:看來同學們都很聰明,老師根據大家剛才講的歸納整理了一下(大屏出示),大家一起來讀一讀。

三、默讀課文,分組討論

師:畫師讓三個徒弟在一張同樣大小的紙上畫駱駝,看誰畫的多。那麼三個徒弟是怎麼畫的呢?倒底是誰畫的多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思考下面的問題並完成這個表格。

1、小組討論交流,完成表格。

考題:

徒 弟

畫 了 什 麼

自我感覺

畫師評價

大徒弟

二徒弟

小徒弟

2、小徒弟的畫為什麼得到畫師的稱讚?

3、你們還有其他的辦法也可以畫出更多的駱駝嗎?

師:誰來彙報一下你們小組的學習成果?(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師:這三幅畫,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畫得更多,為什麼畫師對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畫反而不滿意,而對小徒弟的畫卻點頭稱讚呢?

師:畫師是怎麼評價的?(顯示畫師的話:這不恰恰表明有數不盡的駱駝嗎?變換句式)

師:誰知道“若隱若現”是什麼意思?小徒弟的畫中,哪隻駱駝是若隱若現的?這樣畫有什麼妙處?

師:我們請一位同學來扮演畫師,用“雖然……但是……”“不但……而且……”“因為……所以……”來評價三個徒弟的畫好不好?

師:聽了畫師的話,你們明白畫師為什麼稱讚小徒弟的畫了嗎?

師:大徒弟和二徒弟明白了沒有?你從哪個詞看出來的?什麼叫“恍然大悟?”他們“悟”到了什麼?用“原來──”説話。

師:讓我們齊讀課文,把你悟到的東西通過朗讀把它表現出來。

師:如果你是大徒弟或二徒弟,你會對小徒弟説什麼呢?誰來表演一下。

3、你們還有其他的辦法也可以畫出更多的駱駝嗎?

師:同學們,課文中作者不急於告訴我們該怎樣畫出最多的駱駝,而是一步步地展示三個徒弟所畫的畫,讓人迫不急待地往下讀,最後揭開奧祕,説明小徒弟畫的是最好的,這種寫法是:設置懸念的寫作手法。

四、感悟道理、昇華主題

師:同學們,讀了這個故事使你受到了什麼啟發?把你的感悟通過朗讀表現出來好嗎?

師:同學們,通過這個故事後,其實大徒弟和二徒弟並不服氣,紛紛要求師傅再出一道題,於是畫師又出了這樣一道題——深山藏古寺。假如是你你準備怎麼畫這幅畫?可以小組同學商量一下。

出示三個徒弟的畫,分小組討論點評,再指名點評。

大徒弟:一座茂密的森林裏畫着一座寺廟。(深山有古寺)

二徒弟:一座深山後露出寺廟的一個角(深山露古寺)

小徒弟::一座深山,一道彎彎曲曲的石階上,一個和尚挑着水(深山藏古寺)

師:畫師的小徒弟想到了別人沒想到的事,你們平時是不是也有想到過別人沒有想到過的事呢?或者誰還記得我們學過的哪些課文是寫想到別人沒想到的事?

師:其實想別人沒想到的故事還有很多,課下請同學們也收集一些創新故事,和同學們交流好嗎?

五、全文總結

師:同學們,一張紙,即使畫滿了駱駝,也是有限的,而小徒弟不僅畫法簡潔,而且利用山路轉彎,只畫了兩頭行走的駱駝,意味深長,給人無限想象。這就是想別人沒想到的,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只要肯動腦筋,大膽創新,就會有很多新發現,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所以,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我們也要多動腦筋,做一個有創新精神的孩子。

板書設計:      12  想別人沒想到的

大徒弟     許多小駱駝         不滿意

二徒弟     許多駱駝頭         不滿意

小徒弟     兩隻在山谷中走     稱  贊

(妙在創新)

想別人沒想到的 篇五

一、教材簡説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講述的是一位畫師考查三個徒弟,看誰能在一張同樣大小的紙上,畫出的駱駝最多。大徒弟畫滿了很小很小的駱駝,二徒弟畫的是許許多多駱駝的頭,小徒弟雖然只畫了兩隻駱駝,一隻完整,一隻露出腦袋和半截脖子,但畫面卻營造出數不盡的駱駝的情境,讓人拍案叫絕。課文的題目揭示了這篇文章的中心,插圖揭示了小徒弟畫面的內容,教學時,要利用好插圖,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課文雖然篇幅短小,講述的道理卻很有現實意義,學生讀後能從中受到啟發和教育。

課文引人入勝是因為採用了懸念的手法。文章並不急於告訴我們究竟該怎樣才能畫出最多的駱駝,而是一步步地展示三個徒弟所畫的畫,讓人迫不及待地往下讀,最後揭開奧祕,説明為什麼小徒弟的畫是最好的。

選編本課的意圖,是進一步訓練學生默讀的能力,理解小徒弟的畫為什麼能得到畫師的稱讚;並結合課文開闊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在日常生活中,想別人沒想到的,做別人沒做到的。

課文的重點和難點是理解畫師最後説的那段話。畫師的話雖然只有一句,但這句話是全文的核心,要幫助學生認真領會。

二、學習目標

1.默讀課文,瞭解課文主要內容,理解小徒弟的畫為什麼能得到畫師的稱讚。

2.結合生活實際,培養學生“想別人沒想到的”的創新意識。

三、教學建議

1.這是一篇開發學生智力的有趣故事。教學伊始,教師可以創設情境,或者從類似的民間故事入手,或者營造一個相同或者類似的問題情境,以啟發學生的思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生的思維和興趣充分調動的基礎上,導入本課的學習。

2.課文篇幅短小,文字也比較淺顯,但講述的道理很有啟發性。要放手讓學生自己把課文讀懂,可以先讓學生參照課文前的提示語,明確學習的要求,獨立閲讀、思考,在大體瞭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教學的重點是引導全班學生討論、交流,讓學生體會到為什麼小徒弟的畫能得到畫師的稱讚。要在一張同樣大小的紙上,畫出儘可能多的駱駝,大徒弟想到的辦法最簡單,也是常人一般的畫法,那就是把駱駝畫小。當然,駱駝畫得越小,畫出的駱駝就有可能越多。二徒弟的方法與大徒弟相比,有一定的進步,他用駱駝的頭來代表整個駱駝,這樣,他畫出的駱駝數就比大徒弟多了。不過,無論是大徒弟還是二徒弟,他們畫出的駱駝數畢竟都是有限的,都沒脱出俗套。與他們相比,小徒弟的辦法之所以最好,是因為他用有限的兩隻駱駝代表了無限的可能,誰也説不清究竟會有多少隻駱駝,給人留下了豐富的想象空間。因此,他的畫最好。教學中,老師也可以問問學生,還有沒有其他的辦法也可以畫出更多的駱駝。

3.課文最後學習夥伴説:“我也想到過別人沒有想到的事。”目的是引導學生從課文的學習中拓展開去,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想象,也可以從生活實際中提出一些問題,啟發學生提出改進或解決的辦法。鼓勵學生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把自己隨時想到的一些好點子記錄下來。

4.教師可以在學生廣泛思考、交流的基礎上,提示一些“想別人沒想到的”例子。可以回憶一下學過的課文,比如,曹衝稱象、司馬光砸缸、聰明的華佗、愛迪生救媽媽的故事。也可以列舉生活中的一些例子。如果時間允許,教師可以給學生講講畫家作畫的一些巧妙的構思。

四、參考資料

畫家作畫的構思

繪“藏”有人給畫師出了一個題目:深山藏古寺。畫師們煞費苦心,精心製作──有的畫出羣山綿延,林木繁茂,露出古寺一角;有的畫了羣山逶迤,森森古木之中露出了古寺似的塔尖;有一位畫師也畫了山,畫了樹,卻不見古寺,只畫了蜿蜒的山道和一位在山下小溪旁汲水的老和尚。

提示:老和尚與古寺緊相關聯,他下山取水,寺必在山中,藏的意思出來了。第一、二幅或露寺角,或露塔尖,説不上是“藏”了。

畫“聲”據説著名作家老舍曾經給畫家齊白石出了一道畫題:蛙聲十里出山泉。畫蛙聲,也許只要畫出鼓起鳴囊的青蛙就行了,但要畫出“十里”,還要“出山泉”,就並不容易了。齊白石思來想去,終於完成了──他以青山為背景,從山中流出淙淙泉水,水中歡快地遊動着好幾條蝌蚪。老舍看見了,十分讚賞。

提示:山泉中既然遊動着蝌蚪,由畫面展開聯想,不難推出泉裏邊必有青蛙,透過畫面,一片蛙聲似乎遠遠傳來,縈繞耳際呢。

傳“香”宋太祖趙匡胤開國以後,特別設立了翰林圖畫院,並用考畫來取仕。考題都是一句詩,讓考生根據詩句的內容作畫。有一年,考畫的內容是“踏花歸來馬蹄香”。這裏“花”“歸來”“馬蹄”都好表現,唯有“香”是無形的東西,用畫很難表現,這就得考生們動一動腦筋了。有的畫是騎馬人踏春歸來,手裏捏一枝花;有的還在馬蹄上畫上沾着的幾片花瓣,只有一位考生別出心裁,他畫了幾隻蝴蝶繞着馬蹄翻飛。主考官一見之下十分欣喜,當眾表揚了他。

提示:既然“踏花歸來”,再畫花,與題不合;但直接在馬蹄上畫花,又顯得太直露了。而蝴蝶繞蹄翻飛,恰恰暗示踏花歸來,馬蹄上花香猶存,引得蝴蝶前來湊熱鬧,含蓄而給人以想象的空間,十分精妙。

想別人沒想到的 篇六

【課前預習】

1、朗讀課文。要求:

(1)正確:讀準字音;不加字、不漏字。

(2)流利:不唱讀、不頓讀,不讀破句。

2、用直線劃出寫三個徒弟分別畫了什麼,又是怎麼畫的句子。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6個生字,重點關注讀準“召”、“幅”的讀音;複習多音字“只、禁”的讀音;正確書寫“截”字;理解“召集、連綿起伏、若隱若現、恍然大悟”等詞語的意思並積累。

2、能聯繫文章內容,理解並用對話形式説清大徒弟、二徒弟“奇怪”和“恍然大悟”的具體內容。

3、能理解小徒弟與其他兩個徒弟想法的不同之處,初步感受小徒弟那幅畫的獨特創意。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事先板書課題“30、想別人沒想到的”)揭示課題,指導讀清課題。

2、整體瞭解文章主要人物。

師:昨天讀過課文了,課文裏講到了哪幾個人物?

出示:四幅人物圖片

3、故事導入,理解“召集”,瞭解起因。

(1)故事導入,理解“召集”。   出示:召集、畫一幅畫

(2)讀準“召”、“幅”的讀音。

(3)聽錄音,瞭解畫師提出的作畫要求。

師:關於畫這一幅畫,師傅可是有要求的,仔細聽,看誰能聽清有什麼要求?

(4)學生複述作畫要求。

(畫師要三個徒弟在一張同樣大小的紙上畫駱駝,看誰畫的駱駝最多。)

板書上貼出:一張紙    板書:最多

(5)齊讀第2節,瞭解事情起因。

出示:文章第2小節

(二)藉助課題,瞭解故事主要人物。

師:昨天讀過課文了,你一定知道課題中的別人指的是誰和誰,那誰能用一句話説清是誰想到了誰和誰沒想到的。

出示詞卡:大徒弟、二徒弟、小徒弟

二、反饋預習,整體感知故事內容。

師過渡:看來大家對文章內容有了初步瞭解,要知道小徒弟到底想到了前兩個人沒想到的什麼呢?我們就一定先得來了解一下,他們三個人各自畫了什麼?

(一)反饋預習情況,瞭解三個徒弟所畫的內容。

1、交流,逐步出示句子:

大徒弟用細筆密密麻麻地在紙上畫滿了很小很小的駱駝。

他畫了許許多多駱駝的頭。

小徒弟只畫了幾條彎彎曲曲的線,表示連綿不斷的山峯,一隻駱駝從山中走出來,另一隻駱駝只露出腦袋和半截脖子。

2、朗讀三句句子。

(1)學生自由朗讀句子。

(2)指名朗讀句子,正確朗讀長句,讀準多音字“只”的讀音。

(二)瞭解三幅畫的內容,指導“截”字的書寫,理解“連綿起伏”的意思。

師:讀了這些句子,你們知道這三個徒弟分別畫的是什麼?

1、根據學生的交流,隨機貼出圖片:駱駝、駱駝頭、

2、請學生在黑板上的一張紙上畫山,理解“連綿不斷”的意思。

3、指導“截”字的書寫。

三、深入學習課文,理解並説清兩個徒弟“奇怪”的內容,初步瞭解第4、5節寫法上的不同。

師過渡:三個徒弟畫了什麼,我們都瞭解了。他們畫的駱駝多不多?再來讀讀這幾句話,抓住其中的詞語説説你的理解。

(一)瞭解大徒弟、二徒弟是怎麼作畫的,初步感受4、5小節寫法上的變化。

1、學生交流“大徒弟是如何作畫的”。

出示詞卡:密密麻麻、很小很小   板書:滿

2、師引讀句子,瞭解大徒弟是怎麼作畫的。

3、生繼續交流,板書:許許多多

4、初步感受4、5兩節寫法上的變化。

(1)聯繫上下文,用一句話説清二徒弟是怎樣作畫的。

(2)出示:第4、5兩節,初步感受寫法上的變化。

(3)師引讀4、5兩節。

(二)理解並説清兩個徒弟“奇怪”的內容。

師過渡:兩個徒弟他們動腦筋,想辦法,在同樣大小的紙上都畫了很多很多。可畫師看了並不滿意。但當他看到小徒弟的這幅畫時卻禁不止點頭稱讚。

1、藉助黑板上的畫,説清小徒弟畫的那幅畫的內容。

2、創設情境,用對話形式説清大徒弟、二徒弟“奇怪”的內容,理解他們的疑惑。

小結:從剛才你們的問話中我聽出了你們的想法,你們都以為自己已經想盡辦法在同樣大小的紙上畫得很多很多了,(板書:多)而你們的小師弟僅僅畫了兩隻,這麼少,(板書:少)似乎離這個要求還遠得很呢,怎麼師傅還要表揚他呢?

四、創設情境,以大徒弟、二徒弟的口吻説清“恍然大悟”的內容。

(一)讀懂第7小節,初步感受小徒弟的獨特創意。

1、出示:圖片  師講述畫師的一番話。

2、理解“恍然大悟”的意思。   出示詞卡:恍然大悟

3、出示句子:

畫上雖然只有兩隻駱駝,但它們在連綿起伏的羣山裏走着,若隱若現,誰也説不清會從山谷裏走出多少隻駱駝,這不恰好表明有數不盡的駱駝嗎?

4、讀準並理解詞語“若隱若現”。 媒體泛紅:若隱若現

5、聯繫“連綿起伏”,理解“若隱若現”的原因,初步感受小徒弟的獨特創意。

(1)出示:連綿起伏(2)引讀句子:看來誰也説不清——?這——?

(3)板書:數不盡、數不清

(二)以大徒弟、二徒弟的口吻説清“恍然大悟”的內容。

師:讀到這裏,你們一定知道他們明白了什麼?能不能用“我們只想到——沒想到——”這樣的句式來説説?

1、同桌互説。

2、指名説。

(三)師總結。

板書:

想別人沒想到的                       (創意)

最多

大徒弟                          滿      圖(駱駝)

密密麻麻  很小很小                           多   數得清

二徒弟                       許許多多   圖(駱駝頭)

三徒弟                            圖                 “少” 數不盡

【作業設計】

1、抄寫板書,藉助板書,把故事説給父母聽。

2、用兩種對話形式把大徒弟、二徒弟“恍然大悟”的內容寫下來。

想別人沒想到的 篇七

[案例]《想別人沒想到的》教學片斷師:讀課文第二自然段,看畫師給徒弟出了一道什麼考題?生:畫師給三個徒弟都發一張同樣大小的紙,讓他們畫駱駝,看誰畫的駱駝最多。師:第一小組讀第四自然段,看大徒弟是怎麼畫的?生:大徒弟用細筆密密麻麻地在紙上畫滿了很小很小的駱駝。師:指名讀第五自然段,看二徒弟是怎麼畫的?生:二徒弟畫了許許多多駱駝的頭。師: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第六自然段。(1)看小徒弟是怎麼畫的?(2)思考:三個徒弟誰畫的駱駝最多?説説理由。學生彙報,老師板書:

小徒弟 畫的駱駝最多 只畫幾條彎彎曲曲的線,表示連綿不斷的山峯 營造出有數不盡駱駝的情景 有創新能力 想別人沒想到的 畫一隻駱駝從山中走出來 畫一隻駱駝只露出腦袋和半截脖子

師:你還有沒有其他辦法畫出更多的駱駝?(1)小組間説一説(2)全班交流生1:我想畫大沙漠,營造出大沙漠裏有數不盡駱駝的情景。生2:我想畫大草原,營造出大草原上有數不盡駱駝的情景生3:我想畫大平原,營造出大平原上有數不盡駱駝的情景。生4:我想畫一列列火車,營造出一列列火車上有數不盡駱駝的情景。生5:我想畫一艘艘輪船,營造出一艘艘輪船上有數不盡駱駝的情景。生6:我想畫一座座養牲口的房子,房子裏有數不盡的牲口圈,營造出牲口圈裏有數不盡駱駝的情景。…………………………………………. 師:回憶一下你們學習過的課文,課文中哪些人有創新能力?生1:《曹衝稱象》中的曹衝有創新能力。生2:《司馬光砸缸》中的司馬光有創新能力。生3:《愛迪生救媽媽》中的愛迪生有創新能力。…………………………………………師:你也想到過別人沒想到的事嗎?聯繫生活實際,想一想,説一説,做一做。    生1:有一次,我媽媽織毛衣的針掉了一根到牆角邊又深又窄的裂縫裏,爸爸説再去買,媽媽説太浪費了。我説去撿。爸爸媽媽都愣住了。我馬上跑到學校找到教科學的王老師,借了磁鐵,一口”最聰明。”這是我爸爸媽媽都沒有想到的。生 2:有一次,科學課上,老師讓我們玩橡皮泥,做成“小貓”、“大象”、“小豬”、“小狗”放進水裏,都往下沉。老師説你們能讓橡皮泥浮起來嗎?杜飛做成長方體,杜軍成做成圓柱體放到水裏,都往下沉。我們眼一眨,心一想,馬上用橡皮泥,做成“船形”,放到水裏,橡皮船浮起來了。生 3:一次美術課,老師出了一道題目:要我們畫《山裏藏着一所國小校》。有的同學畫了山、樹,露出了學校的一角;有的露出了學校升的國旗……老師看了,連連搖頭,不滿意。我畫了幾條彎彎曲曲的線,表示山,一個小孩繫着紅領巾,揹着書包,向山上的小路走。老師看了,連連點頭。老師説:“王梅的畫,畫出了藏,有創意!”[教學反思]     本案例首先通過讓學生親自參與一系列學習課文實踐活動,理解課文內容,模仿三徒弟的畫,營造有數不清駱駝的情景,培養創新意識。又回憶所學課文,發現課文中哪些人有創新能力,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最後聯繫生活實際,想一想,説一説,做一做,昇華到創新能力。學生有效參與,培養創新意識,有分析問題的能力,目的是達到解決問題有創新的能力。如果此案例只有學生參與,有創新意識,不達到解決問題有創新能力的目標,學生的參與就變得無效。學生的參與是否有效,關鍵要看是否達到目標,是否有創新能力。當然有效參與就有創新能力,絕不是參與就一定有效。參與是基礎,有效是條件,創新是結果。只要有創新,參與就必然有效。反過來,沒有創新,參與就無效。

《想別人沒想到的》教學反思 篇八

第三單元第12課《想別人沒想到的》一課。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內容淺顯易懂,主要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範老師執教的這一課,基本完成了教學任務,多媒體操作熟練,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一、抓住重點,深入探究。

教學中,範老師引導學生通過默讀的方式找出畫師的問題以及課文中描寫三個徒弟做畫的句子,通過反覆地朗讀,抓住重點詞語感悟,如描寫大徒弟和二徒弟做畫的詞語“密密麻麻、很小很小”等,讓學生理解了在徒弟畫了很多的駱駝,又如在看小徒弟的畫的時候,抓住兩隻駱駝頭,引導學生通過理解“連綿不斷”,彷彿看到位了每一座山後都有很多的駱駝,從而體會到小徒弟的畫與其他徒弟的不同之處。

為什麼小徒弟的畫能得到畫師的稱讚?這個問題也是揭示本文中心的問題。在教學過程中,範老師重點抓住“連綿起伏”、“若隱若現”這兩個詞語,引導學生理解詞語。通過聯繫課文插圖,引導學生理解小徒弟的畫與兩位師兄的不同之處在於能夠給人以想象,想象到在那山後還會走出許許多多的駱駝,給人以豐富的想象空間。這樣,既理解了詞語的意思,又領會了課文的內容。

二、拓展延伸,理解寓意。

學完課文後,範老師請學生説説,你們生活中有沒有做一些想別人沒想到的事呢?學生説了很多,但只是停留在想出與人不同的方法,而沒有圍繞着有創新想法來談。如果老師引導一個話題,讓學生想辦法,由於有了一定的範圍,學生可能會説的好一點。這樣文本的寓意就一目瞭然:做事和思考問題要想到別人想不到的辦法,這就是課文題目《想別人沒想到的》。只有這樣才會把事情做得更好,才能有創新。

不足之處:

1、指導學生朗讀還要加強。先自讀,再指名讀評價,然後齊讀,這樣學生體會會更深刻。

2、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的方法要得當。學生是課堂的主人,要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老師要引導學生去發現,去體會感悟。如學習關鍵語句時,老師提出問題,學生讀文找答案,再談體會,然後抓關鍵詞來具體談體會,最後通過朗讀感悟。

3、合理安排授課時間的分配。一堂課有重點和難點,在時間分配上要花最多的時間去學習,這樣才能學透徹,學生才能學會。

4、提高教學機智和傾聽能力,善於捕捉學生的問題,促成課堂的生成。

《想別人沒想到的》教學反思 篇九

《想別人沒想到的》是人教版國小語文第六冊中的一篇略讀課文,分為8個自然段。課文講的是一個畫師考三個徒弟,看誰能在一張同樣大小的紙上,畫出的駱駝最多,結果小徒弟用“以少代多”的創新思維方法贏得了稱讚的故事。課文雖然篇幅短小,但講述的道理卻很有現實意義,旨在教育學生要愛動腦筋,常想別人沒想到的事,從而培養自己的創新思維。

今天是我第一次正式上台講課,雖然之前也試講過,錄過一次微格課,但是這種感覺和正式上課還是不一樣的。正式上課總是有一些自己之前沒有預料到的情況發生,以至於要改變一下原來的計劃。現在就通過以下幾點來反思一下自己這節課的情況。

1、在導入課的時候,我本來是想在正式上課之前先説幾句話,告訴同學們他們在上週三位實習老師上課的時候,表現的都很好,期望這節課能再接再厲,然後再正式上課。但是,今天上課前同學們有些亂,我想説安靜一下,要上課了。結果同學們就直接説了“起立,老師好”,我當時是沒有預料到是這樣的情況,所以不得以就放棄了之前的一段,直接上課了。在正式導入時,應該讓同學們起來回答問題的,卻被我自己給説出來了,使得同學們也沒有真正安靜下來。在這一點上,我以後還要注意要在同學們安靜下來後才開始正式上課。

2、因為這是一篇自讀課文,所以在讀課文之前可以讓同學們先讀一下前面的導語,看看這篇課文到底要讓我們瞭解些什麼,再讓他們根據老師的學習提示去讀課文。而我直接忽略了課前導語這一部分內容,這一點以後我會改正的。

3、在學習生字詞的時候,我讓同學們自己找一找裏面的多音字。其實對於三年級的同學來説,這一點對他們還不是很容易,這一部分內容可有可無。但是,不得不説,同學們都有一雙發現的眼睛,有幾個多音字我都沒有注意到,卻被他們提出來了,現在我已深刻地感覺到教學是老師和學生雙向學習的活動。

4、在講述這篇課文講了什麼事的時候,沒有注意培養學生的。整合能力,只叫了兩個同學回答,而這兩個同學講的過於繁瑣,我也沒有再讓同學們繼續整合,就直接展示了自己的答案,這一點做的不夠好。

5、講述課文時有些急躁,重難點沒有突出出來,同學們讀的也不夠多,而且沒有注意讓同學們自己去發現。在課文感悟方面,總是在同學找出段落之後我就已經把關鍵詞標出來了,而沒有讓同學自己找出關鍵詞並通過關鍵詞感悟主人公的情感,這一點我以後會注意鍛鍊同學們提煉關鍵詞的能力。這一段的板書本來是忘記了,後來是又想到補得,但是沒有抓住文章的重點“創新”而只寫了“動腦”,而且前面在板書課題的時候,寫的字太小,筆跡太清,以至於再讓同學讀課文時,有同學反映説看不清楚黑板上的字。

6、整個課堂上,講述課文這一部分用時有點短,以至於後面拓展的這一部分時間太長,有點本末倒置了。其中有一個問題,由於考慮時間的關係,我讓同學們討論的時間過長,對同學們的引導不夠,使得後面的交流也沒有抓住文章“創新”這一主題,單單是從“想別人沒想到的”這個字面意思上進行的探討,沒有真正做到昇華主題。

總之,這一次的講課經過這麼長時間的準備總算結束,雖然算不上圓滿,但是總也沒有出現太大的問題。通過這次課,使我認識到了自己的一些問題,也學到了很多上課的技巧。比如在同學聽課不認真,沒有真正安靜下來,或者沒有認真聽別人講話時,可以通過表揚幾位表現好的同學來激勵其他同學,而不是隻一味地説要認真聽講。而且,這節課要特別表揚孫正宇、牛俊豪這兩位同學,他們在這節課上聽課很認真,發言也很積極,使我感覺心裏暖暖的。

以後,我會努力糾正自己的錯誤,儘量做到不犯同樣的錯誤。認真對待每一堂課,備好每一份教案,使自己做得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