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發展建築業考察報告

欄目: 考察材料 / 發佈於: / 人氣:4.61K

對浙江省東陽市發展建築業的考察報告

發展建築業考察報告

根據在月日建築業和房地產業座談會上的指示,月日至 日,由副縣長帶隊,縣政府辦、住建局、財政局、商糧局及縣建築協會負責人,就促進建築業高質量發展考察了中國建築之鄉浙江省東陽市,與當地行業主管部門、大型龍頭建築企業進行了座談交流。考察了當地建築業基本概況,瞭解當地政府及建築業主管部門扶持建築企業發展的經驗及相關政策,考察建築施工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實施資本運營、產業多元化戰略、創新利益分配機制,以人為本加快發展的經驗做法。現將考察情況報告如下:

一、東陽市建築業基本情況

東陽市現有建築企業家,其中特級資質建築企業家、一級資質建築企業家,並且擁有全國最大的民營建築企業“海天建設集團公司”。年,實現建築業總產值億元,完成税收億元,佔全市財政總收入的,累計創“魯班獎”項。

(一)政府大力助推行業發展。從1993年開始,東陽市委、市政府根據建築業發展實際,每兩年都要修訂完善扶持建築業發展的政策激勵意見;近年來,通過創新機制、傾斜政策、搭建平台、聚集資源等一系列舉措,為處於爬坡過坎階段的民營建築企業改善發展環境,着力打造六個“國內首創”。今年,東陽市政府出台了《關於進一步促進建築業持續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該《意見》從聚集資源助力行業轉型升級、創新財政金融支持方式、全力推進科技進步、強化各項服務功能等方面加速推動建築業高質量發展。

一是實施抱團發展戰略,成立國內建築業第一個產業發展聯盟。2016年3月,東陽市成立了由建築企業和16個涉及建築業政府部門單位負責人組成的建築產業發展聯盟,搭建企業與企業之間,企業與政府之間溝通聯絡平台,更好地發揮企業主體作用,由企業來指導政府如何提升行業服務水平,如何解決企業實際困難,如何助推產業轉型升級,從而進一步整合提升東陽建築產業鏈,促進建築企業實施“二次創業”,繼續保持建築業在經濟發展中的支柱地位和在建築行業發展中的領先地位。產業聯盟每季度召開列會,主要是彙報一個季度以來的聯盟工作、解決企業經營中的現實問題,並請專家學者為我們授課,把脈發展方向、提供發展思路。

二是營造寬鬆發展環境,首創成立了建築業“店小二”服務中心。2016年12月1日,首創建立了建築行業綜合性服務平台——建築業“店小二”服務中心。中心歸口整合了國地税、市場監管、公檢法司等10多個部門和單位涉建築業的審批事項,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要求是,凡是涉及建築業的服務在一個窗口都能夠辦理。並在原有入駐部門和職能的基礎上,植入了法務維權、建築科創推廣、產業聯盟服務、法律諮詢、人民調解等元素。同時,以“去部門化”工作模式落實“最多跑一次”,真正實現了審批提速,更助推了行業發展。

三是加強企業法務保障,開創了建築業公檢法聯動維權的先河。針對侵害建築企業權益案件頻發的實際,為切實加強建築企業法務保障,於2017年建立了公檢法聯動辦案工作機制。由法院、檢察院、公安局設立派出機構,首創成立了市公安局建築業犯罪偵查中心、市人民檢察院建築業檢察事務中心、市人民法院建築業巡回法庭,對涉及建築企業權益被侵害案件實行專業化辦案。同時,根據“公檢法聯動、專業化辦案”的要求,建築業巡回法庭、建築業檢察事務中心、建築業犯罪偵查中心也全體入駐建築業“店小二”服務中心開展聯動服務,常駐辦公。

四是加大資金扶持力度,設立了國內首個建築企業轉貸資金。為解決民營建築企業資金鍊“斷裂”困境,降低建築企業社會融資成本,促進建築企業健康、穩定發展。2015年8月,市政府在優化工業企業轉貸方案的基礎上,單獨設立建築業專項“轉貸資金”。轉貸資金總額達億元,切實幫助建築企業解決了短期資金週轉困難、無法向銀行轉貸的“過橋”問題。從2015年到現在,已為多家建築企業轉貸超過億元的資金,其中單筆申請轉貸最高金額為個億。

五是加快企業轉型發展,搭建國內首個全開放、全產業鏈建材集採平台。為逐步降低建築企業採購成本,不斷規範建築企業經營管理水平,進一步促進東陽建築產業做大做強,組建了建材集中採購平台——“東陽建築供應鏈服務有限公司”。2018年5月註冊成立,為國有控股企業。公司註冊資本是萬元,其中東陽市政府出資萬元,佔總股本%;建築產業發展聯盟企業出資萬元,佔總股本%,公司聘請了原上海復星百年建築網的總經理為平台公司總經理,負責具體經營業務。目前公司業務穩步增長,已先後為家聯盟企業在個省提供了建材採購配送服務,企業採購鋼材的成本每噸降低了元,真正實現了“政府搭平台、企業得實惠”的目的。

六是創新安全監管模式,打造突出實效的“隱患當事故”處置辦法。東陽市於2019年2月開始,由市住建部門牽頭,聯合司法、應急、公安、綜合執法、供水供電等部門,共同研究"隱患當事故"處置辦法,積極探索建設工程領域質量安全監管新模式。當監管部門發現重大隱患但在安全事故未發生前,即啟動相關程序,以封存施工設備、暫時停止工地用水用電,責令其迅速整改,徹底消除安全隱患後才予以復工,將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遏制工程領域安全事故發生。

(二)東陽市建築業未來發展方向。一是以建築科技產業園建設為抓手,使東陽建築始終站在行業發展的最前沿。積極與清華大學、同濟大學、東南大學等建築名校開展對接,將產業園作為建築業“破題突圍”的前沿陣地進行規劃設計。大力吸引科研機構、院士專家在園區開設工作站、研究室,加快推動成立東陽市建築研究院。全力招引東陽建築能人迴歸和與建築產業相關聯的製造業入園,推動建築研究、科技創新、建材生產等相關企業入駐,通過產業園的平台功能打通建築產業上下游,延伸產業鏈,使園區真正成為國內建築行業“產、學、研、商”一體化發展的示範基地,走出一條建築業發展基地化、科技化、實體化發展的新路子,走出一條建築業轉型提升、有示範意義的新路子,走出一條東陽建築企業迎難而上、“鳳凰涅槃”的新路子。二是以“店小二”服務中心為平台,使“店小二”精神始終成為東陽建築的核心競爭力。在目前工作基礎上,積極組建財務、法務等分支聯盟,搭建中介服務超市,完善公檢法聯動辦案制度,不斷拓展服務邊際,延伸服務內容。同時探索設立“建築業魯班基金”等金融服務新模式,為企業提供更有效的資金支持;繼續深化銀行業建築企業授信聯合會商機制,探索增貸、穩貸、重組等解困措施,在源頭上防範和化解企業“兩鏈”風險。三是以打造“工匠之鄉,建築聖地”為目標,使東陽建築始終成為行業發展的領頭雁。建築業是東陽市的支柱產業,承載着歷史和成就走到了如今發展的“拐點”。在這個“關鍵時期”,將着力推動建築業從國內市場向國外市場發展,從單一房建向鐵路、港口、市政等專業領域拓展,從傳統生產模式向現代化建造升級;從建築施工向建築科研、生產、銷售等實體經濟轉型。同時以深厚的東陽建築文化為脈絡,持續深化改革,不斷創新發展思路,讓建築文化在新時代煥發新的活力,釋放新的動能,使“東陽建築”影響力持續擴大,並行業內形成“建築培訓到東陽”“從事建築到東陽”“建築發展看東陽”的品牌效應,推動東陽建築既在市場份額上繼續保持優勢,又在行業發展上始終站在最前沿。

二、縣建築業現狀

(一)基本情況。我縣目前擁有建築企業家,其中一級資質家、二級資質家,年,完成建築施工總產值億元,完成税收億元。年,我縣出台了《關於促進建築業和房地產業持續健康發展九條措施的通知(試行)》,從鼓勵企業資質升級、鼓勵企業爭先創優、設立行業貢獻獎、支持企業做強總部經濟等方面大力助推建築業高質量發展。

(二)存在問題。一是企業資質結構需完善。我縣現有家建築企業家中二、三級企業佔比,企業總體資質趨低,建築企業的總體結構、品質、管理等方面還存在較大的短板。二是缺少新的建築業產值增長點。目前我縣的建築業企業的產業結構仍然主要是以房建、市政等資質為主,缺少一些專業性強的資質序列,兼之外地高資質建築企業的大量湧入,縣內建築業市場份額被擠佔。三是產值税收貢獻差距較大。根據統計及税務數據顯示分析,全年施工產值低於萬元的企業有家,税收繳納低於萬元的企業有家,該類企業資質多為施工總承包三級及專業承包,由於企業規模小、資質等級低,招投標時處於競爭劣勢。

(三)我縣建築企業與東陽市建築企業經營管理的對比。一是企業內部管理模式不同。企業股東與管理者分離,企業內部之間實行層層經濟責任制,企業董事會只會在投資、融資、高層人事聘用、業績考核、企業經營機制方面發表意見,不介入內部的市場經營活動,這使得聘用的專業職業經理人能充分發揮生產經營特長,迅速將企業發展壯大,這是東陽市大部分企業的普遍做法,而我縣建築企業,基本是投資者和管理者一身兼,大事小事一人説了算,造成管理責任不明確,分工不清楚,企業效益低下,談不上做大做強。二是企業內部分配機制不同。東陽市的企業在與項目部簽訂工程承包合同時,充分考慮項目部的利益,原則是公司掙小頭,項目部掙大頭,只有項目掙了錢,積極性調動起來,各項目管理才能跟得上,企業的社會信譽才能大幅度提高。一些項目的管理者,自身擁有大量資本金,項目經理的資本可作為承包風險抵押和工程資金的補充,實現了責任和收益的統一互動,使經營機制更加靈活。而我縣的多數企業,規模偏小,人才缺少,個人收入水平低,由於分配機制不靈活,激勵機制不到位,造成管理人員不思進取,創新能力差,市場競爭能力弱。三是對信譽至上的經營理念認可程度不同。東陽市的企業老總每每給我們介紹企業情況時,都不厭其煩地展示企業在工程質量、安全生產、技術創新、社會公益、經營信譽所取得的榮譽,強調“信譽是企業存在的基石,信譽更是企業發展的保障”。而我縣的相當一部分企業內不修素質,外不樹形象,幹一天算一天,掙一點花一點,出了問題找人説情,得過且過,企業最終原地踏步得不到發展。四是企業所處的外部環境不同。東陽市民間建築發展早,從業人員技術水平高,改革開放以來,思想解放快,民營經濟發展迅速,企業和個人資本積累相對達到較高水平。資本積累為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和進行資本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通過資本合作獲得收益,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推進企業快速做大做強。我縣企業規模偏少,原始積累少,項目經理和操作者無風險抵壓能力,不能獨立進行工程承攬,項目經營效益差,大部分企業維持現狀,發展空間不大。

三、意見建議

為進一步確保我縣建築業持續健康發展,考察組從工作實際出發,本着實事求是的態度,提出以下建議:

1、創新企業管理模式,進一步增強建築企業發展活力。一是推進管理方式創新。要學習借鑑東陽市等先進地區和先進企業的成熟做法,適時提出創新管理理念、創新管理方式的指導性意見,引導企業走上健康快速發展的良性軌道。要推動企業深化企業內部管理制度改革,全面實施以項目為核心的管理體制,把建築工程的質量和安全、成本和效益核算到項目,落實到項目。指導企業推廣經營管理層年薪制、期權激勵制,鼓勵資本、技術、管理等生產要素參與企業收益分配,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二是千方百計做強龍頭企業。縣政府要扶持和鼓勵具備條件的企業,一級資質企業是建築業做大做強的核心力量,而我縣的一級資質企業與先進地區相比偏少,要鼓勵中小企業以產權為紐帶,通過聯合、重組等方式,擴大企業規模,提高資質等級。同時鼓勵有實力的企業通過強強聯合或收購、兼併困難企業實行資產重組,通過互持股、轉讓股份、存量存股和增持股份,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真正使企業的經營機制充滿活力。

2、促進建築業轉型升級,進一步提高我縣建築業的市場競爭力。目前,我縣建築業面臨的嚴峻問題是,以房建為主體的建築業市場空間愈來愈小,競爭的程度愈來愈激烈,要進一步加快實施結構調整的步伐,早一步調整,就可早一步贏得市場先機。鼓勵企業突破單一房建為主體的建築產業結構,拉長建築產業鏈,實現差別化競爭,推動中小企業向“專、精、特、新”的方向發展;對有條件、有實力的重點骨幹企業,則着重向以下三個方向延伸:向高效產業延伸,把建築業發展的中心向機電安裝、鋼結構、環保、園林古建、裝飾裝修、防腐工程等經濟效益較好的領域轉型,着力發展一批經營特色明顯、科技含量較高、市場前景廣闊的專業企業;向基礎設施延伸,要抓住國家拉動內需,投資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的機遇,加強與交通、電力、鐵路等部門和企業的合作,使建築企業參與到道橋建設、隧道建設、市政工程等大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中;向關聯企業延伸。應全力培育壯大與建築業緊密相關的本土技術型企業,鼓勵建築設計院、縣檢測中心資質升級,提升技術服務水平,通過市場行為改善辦公條件,使企業做大做強,為我縣建築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應進一步大力支持房地產企業,開拓縣外市場,鼓勵走出去。應進一步大力支持建材製造企業,科學配置建材資源,實現與建築業、房地產共贏。

3、實施名牌戰略和人才戰略,為企業發展積蓄能量。一是加大科技扶持。縣政府及有關部門要為建築企業與高校、科研單位的合作牽線搭橋,推進產學研聯合。要採取相應的扶持政策,不斷提高企業的科技裝備水平。對建築企業的科技創新、科技開發等活動,縣政府要有針對性地安排科技經費、技術改造貼息補助,支持企業購置大型設備。二是人才是企業發展的根本,據考察,東陽市建築企業每年都要大量引進建築類大學生,並實行師徒結隊進行培養,充實到施工一線。要鼓勵企業採取強有力的措施,繼續加大培養引進以大學本科學生為主的技術骨幹、項目經理人才的力度,合理配置和優化組合好人才,充分調動和發揮人才的積極性,夯實轉型發展、提升發展的智力支撐。要協調有關方面出台政策,在人才户口登記、住房、子女教育等方面給予優惠政策。要組織具有發展前途的管理人才進入高校深造,給予資金補助。要分期、分批、分層次組織企業經營者外出考察,學習借鑑建築強市的管理經驗,要求文化水平低,年齡較大,企業信譽和效益不高的企業領導人,儘快培養有文化,懂管理的接班人。三是對建築企業迫切需要解決的“用工難”問題,政府要督促人社部門建立穩固的勞動力基地,指導幫助企業對成建制的勞務隊伍“先培訓、後上崗”。同時,積極穩妥解決拖欠工程款和農民工工資問題,切實增強我縣建築業可持續發展能力。

4、切實加強組織領導,進一步鞏固和增強建築業的支柱地位。一是強化組織領導。各級各部門要像抓工業、抓服務業、抓招商引資一樣抓建築業的發展,認真研究解決建築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為建築業發展鼓勁撐腰。二是突出服務協調。各級各部門要學習借鑑東陽市的經營做法,結合我縣實際,研究制定新的促進建築業發展的政策意見,加大對建築業的扶持力度。發改、住建、財政、市監、科工、人社等部門要從全縣經濟發展大局出發,要想企業所想,急企業所急,幫企業所需,積極主動協調解決企業發展中遇到的困難。三是強化對市場開拓的指導。行業主管部門要利用自身與上級部門的聯繫多、信息廣泛,以及和兄弟省市合作的已有渠道,大力推介我縣建築企業。通過政府和行業主管部門,建立縣外聯絡基地,幫助企業開展縣外施工業務。建築企業要拋棄本土意識,克服畏難情緒,鼓勵優秀管理者外出施工,要建立合理的分配激勵機制、解除外出人員的後顧之憂,要使外出人員放的開、紮下根、創市場、樹信譽,做好工程項目,佔領更多的市場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