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產業發展考察報告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8.08K

產業發展考察報告多篇

【第1篇】延安市產業發展與勞動就業考察報告

2002年5月21日至5月26日,我們調查組一行10人,在延安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延安市勞動局、經濟研究中心、市經貿委、市計委、各縣區和企業領導的密切配合和協助下,深入到宜川縣、寶塔區、志丹縣、子長縣、延川縣,認真考察了這些地區的三次產業發展和勞動就業情況,調研了這些地區的各類工業企業、農村的農副產品加工點、旅遊景區和農户家庭。在這次調研中,我們向延安工作在第一線的工人、農民、工程技術人員和各級領導廣泛瞭解情況,從他們那裏學到了很多東西。這裏,我們將這次調研的結果,初步總結如下。

一、延安經濟發展和城鄉就業的現狀和形勢

(一)延安的經濟正在走一條快速發展之路 就工業經濟的發展來看,延安的工業經濟已經形成了以石油、捲煙、煤炭、電力四大骨幹產業為主體的體系,現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22户,主要產品有汽柴油、天然氣、煤炭、電力、捲煙、變壓器、水泥、鋼材、電線、電視、白酒、陶瓷、服裝、中成藥等50多個品種。2 001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122.13億元,實現税利23.69億元,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129.26%,連續13年位居全省第一。地方年產原油314萬噸,加工原油375萬噸,生產捲煙 12萬箱,煤炭130.32萬噸,發電量 3.48億千瓦時,四大骨幹產業產值和税利分別佔到地方工業總產值和税利積累的80%以上,其中石油工業增加值35.96億元,佔到全市 gdp的 33.8%,提供財政收入 18.7億元,佔到全市財政總收入的75.3%,發揮了支撐經濟全局的作用。 在對於發展經濟至關重要的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九五”以來,延安累計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00多億元,是建國以來投資力度最大,基礎設施改善最快的時期。目前延安機場可以起降中型飛機,每週至西安、北京有近10個班次。西延鐵路營運正常,神延鐵路全線鋪通,延安至北京始發客車可望於年內開通。西安至黃陵高速公路建成通車,黃陵至延安公路達到二級標準,黃延高速路已開工建設。洛川、安塞等五個縣實現了鄉鄉通油路。交換程控化、傳輸光纖化、數字化的現代通信網絡基本形成。移動通信網覆蓋全市各鄉鎮,用户達17萬户,固定電話普及率達到每百人95部。有電廠6家,總裝機容量7.35萬千瓦時,年供電量10.6億千瓦時。 在農業經濟發展方面,2001年,延安農業總產值36.14億元,糧食總產 5.6 4億公斤。近年來,延安加快了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步伐,大力開發林果、。畜牧、棚栽三大產業,規模和效益不斷提高。全市蘋果面積累計達到 1405萬宙,總產46萬噸;建成日光温室大棚 27175棚,年產蔬菜 14萬噸;羊子存欄94.7萬隻。紅棗、梨、花椒、核桃、仁用香等區域性產業也呈現出強勁發展勢頭。產業開發使農業經濟結構發生重大變化,糧經比達到4 8. 1: 51.9,糧食作物產值佔農業總產值的比重下降到31.4%,非糧作物產值年均遞增達11.l%,對於促進農業剩餘勞動力的轉移和農民增收發揮了重要作用。 上述這些成績的取得,為延安經濟的跨越式發展和就業的擴大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第2篇】河南、陝西旅遊產業發展考察報告

河南、陝西旅遊產業發展考察報告

為了學習借鑑外地旅遊城市發展旅遊產業的先進經驗,促進我市旅遊產業發展環境的進一步優化,加快文化大市建設步伐,6月12日至20日,淄博市政協旅遊產業考察團一行34人在市政協主席馮夢令的帶領下,赴河南、陝西部分地區進行了考察學習。期間,重點考察了河南開封、焦作、洛陽和陝西西安、延安的旅遊產業發展情況,並與部分旅遊城市進行了座談。現將這次考察學習的情況及幾點啟發彙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通過對河南、陝西部分旅遊城市的考察學習,我們深刻感受到,在政府強力推動下,各城市充分發掘旅遊資源,加大旅遊投入,初步形成旅遊業發展的大格局,有力帶動了地方三產和整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促進了兩個文明建設。

——旅遊業發展的大格局已初步形成

各市高度重視旅遊產業發展,不斷加大投入,通過加快景點和城區層次提升,完善旅遊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建設,整合旅遊資源等一系列軟硬措施,有力促進了旅遊業的迅猛發展。目前焦作已形成了以山水自然景觀、歷史人文景觀、休閒娛樂景觀“三大系列”和雲台山、青天河、神農山、峯林峽、青龍峽“五大景區”以及中央電視台焦作影視城等十大景點為代表的,以山水峽谷風光為特色的焦作旅遊大的格局和框架,形成了四季特色突出、主題鮮明的整體品牌優勢。旅遊產業由原來單一的山水旅遊發展成為山水風光遊、體育健身遊、科普知識遊、休閒娛樂遊、歷史文化遊、民俗風情遊、黃河濕地遊、工業參觀遊、農業觀光遊等9種產品,滿足了不同層次和類型的遊客需求。旅遊產品實現多樣化,旅遊服務趨於人性化,旅遊設施建設逐步標準化,旅遊商品本地化,旅遊管理規範化,旅遊辦公實現自動化。開封市充分發掘歷史資源,形成市區以北部龍亭湖風景區、中部包公湖風景區和南部禹王台與繁塔風景區為主的三大景區。延安通過大力開發紅色旅遊,建設融革命聖地、歷史文化名城和黃土風情文化於一體的旅遊城市發展格局。西安對旅遊資源開發實施了板塊帶動戰略,將全市旅遊資源整合為六大板塊,即古都旅遊板塊、秦唐文化旅遊板塊、秦嶺北麓旅遊板塊、曲江旅遊板塊、濱水遊憩休閒板塊和四大遺址旅遊板塊,每一板塊依照不同功能建設形成了個性鮮明、互為補充的各具特色的旅遊單元,提高了核心競爭力。

——旅遊業快速發展,成為各市經濟中最具活力的新興產業

各市旅遊業呈現出突飛猛進的蓬勃發展態勢,主要經濟指標每年都有較大幅度增長,旅遊業已成為國民經濟中一支重要力量。開封市僅清明上河園一個景點的門票年收入達1億多元。焦作市連續七個黃金週接待遊客人數、門票收入位居省轄市第一名,全市旅遊業接待遊客人數達693萬人,同比增長21.64%;門票收入1.75億元,同比增長55.5%;旅遊綜合收入達41億元,同比增長28.41%,佔gdp的比重達9%,以旅遊業為龍頭的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130.9億元,同比增長12.5%,對gdp貢獻率為21.1%。洛陽市旅遊總收入達84.3億元。西安市接待海外遊客65萬人次,創匯2.7億美元;接待國內遊客2084萬人次,實現國內旅遊收入154億元。旅遊總收入相當於當年全市gdp的14%。

——旅遊環境日臻優化,提高了城市品味,美化了城市形象,提高了城市知名度

圍繞加快旅遊業發展,各城市大力推動城市旅遊環境優化。洛陽持續開展了“創建文明城區、文明城市”活動和“綠、亮、淨、美、暢”五大形象工程,興建改造了包括城市道路、廣場建設、污水、垃圾處理、路燈、綠化等在內的100餘個城市基礎建設項目。長達14.5公里的綠色休閒區洛浦公園有力提升了城市形象,成為觀光聖地。全市建成綠化覆蓋率達40.2%,使洛陽呈現出“城在景中、景在城中”的特色。新區建設去年投入99.9億元,開工建設470餘個項目,拉大了城市框架,擴大了城市功能。陸續修建洛欒快速通道、龍門大道、小浪底旅遊專線、漢光武帝陵旅遊專線、臨木路等一大批旅遊專用通道,開通了更多條航線航班,運力大為提高。焦作通過強力實施旅遊促銷戰略,特別是通過創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城市旅遊功能、城市環境得到改善,吸引力和凝聚力進一步增強,城市知名度大幅提高,參觀考察的領導和旅遊觀光遊客人數大幅增長,中央領導對焦作發展旅遊的作法給予了充分肯定。

——旅遊業飛速發展對第三產業帶動作用強勁

隨着旅遊業快速發展,遊客人數成倍增長,大大拉動了交通運輸、餐飲娛樂、商貿服務等第三產業的繁榮,有力促進了各市產業結構調整。洛陽市目前旅遊從業人員達25萬。1999年焦作市旅遊直接從業總人數不足3000人,底旅遊直接從業人數已達3萬人,間接從業人數達18萬,有力拉動了第三產業的發展。僅五大景區附近從事食宿服務、旅遊商品銷售人數就達1.2萬。其中雲台山景區內家庭餐館118家,每户年均收入達2-3萬元。1999年焦作僅有幾家賓館,開房率不足60%,目前發展到了43家,牀位30000張,賓館開房率卻都在90%以上,逢五

一、十一旅遊黃金週仍遠遠不能滿足需求。旅遊業的發展對城市的招商引資帶動作用凸顯。招商局負責人説,過去出門招商很少人聽説過焦作,現在出門招商一提焦作腰桿硬了,客商主動找上門來投資。延安由於旅遊業的快速發展拉動了農副產品加工業和工藝美術業的發展,湧現出了一大批以豆類、果類、棗類、羊系列等為主要加工原料的旅遊商品和腰鼓、剪紙、布堆畫、農民畫、面花等旅遊紀念品,帶動了貧困地區的脱貧致富。

——旅遊業的快速發展帶來了思想觀念的更新和精神面貌的變化

焦作在發展旅遊之初,異議很大。但通過近五年的旅遊業的大開發、大建設、大發展,全市人民不僅對自身旅遊資源有了深刻認識,而且把旅遊作為一個大產業積極踴躍參與開發建設。為更好迎接境內外遊客,廣大羣眾自覺開展多種文明創建活動,目前正在全市轟轟烈烈開展的“四創”活動,大大改善了焦作市的城市環境和麪貌,由此推動了全市的精神文明建設向更高層次邁進。

二、主要經驗

河南、陝西等地近年旅遊業發展迅猛,成就令人矚目,其中奧妙何在?經驗是什麼呢?通過學習考察,我們感到他們的經驗很豐富、很全面,主要是:

——各城市對發展旅遊產業高度重視

這次考察學習的城市與淄博有許多共同的特點,歷史悠久,旅遊資源豐富,文化底藴豐厚,具備發展旅遊的條件。依據各自的基礎和特點,各城市紛紛把發展旅遊業提上前所未有的重視程度,努力做大做強旅遊產業。曾經以“煤城”著稱的焦作是一個資源枯竭型城市,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人員走遍焦作的山山水水,尋找產業結構調整的切入點,作出了第三次創業以“以旅遊業為突破口,帶動第三產業全面發展,把旅遊業作為全市經濟結構調整的重點和新的經濟增長點”的戰略決策。市委、市政府將“旅遊強市”列為一號工程,立志“把旅遊業做大做強做精”,堅持高標準規劃、高起點建設、大力度投入,打造第一流旅遊目的地。前任市委書記被稱新聞媒體稱為“旅遊書記”;現任市委書記提出“三要三不要”,即“抓旅遊工作的態度要堅決,不能動搖;力度要加大,不能放鬆;領導要加強,不能削弱”。洛陽自2001年以來,市委、市政府確立實施了“工業強市、旅遊強市”的發展戰略,把旅遊業提升到與發展工業同等的高度。

——加大投入,狠抓資源開發和建設,建設高品位、高檔次精品景區

各城市對資源開發和景區建設投入的力度很大。洛陽市去年對景點建設的投資達4.6億元。延安投資2.5億元對黃帝陵進行重整,投資65億元的黃延高速公路、投資12億元的延塞高速公路連接主要旅遊景點。焦作市在景區景點開發建設上,堅持政府主導,以財政投資為主,社會投資共同參與,集中全社會力量大辦旅遊,全市近五年投資7.6億元用於景區的開發建設。市委、市政府每年都把發展旅遊業納入財政預算,保證旅遊部門辦公經費的同時,市級財政、各景區景點所在的縣市區財政及民間個人也紛紛出資投入旅遊業。全長36.8公里的焦青旅遊鐵路,投入1.2億,使青龍峽很快成為省內旅遊熱點,也成為遠近聞名的旅遊路、扶貧路。西安市為推進旅遊業持續發展,不斷輸血,以項目建設為切入點,建設和正在建設一批高質量、高檔次、國際標準的新項目。大雁塔北廣場投資超過5億元;秦嶺野生動物園投資3.9億元;大唐芙蓉園投資13.5億元,成為城市又一新名片。華清池温泉項目、唐風苑温泉項目、樓觀台、順城巷等一大批新項目也陸續開工,這些新項目開發實現了資源開發的規模化和集約化,豐富了旅遊產品內容,優化了旅遊產品結構,極大地提高了西安的旅遊競爭力。

——強力開展旅遊宣傳促銷,提高城市知名度

近年焦作始終把旅遊宣傳促銷作為旅遊業發展和創優的龍頭來抓,打破行政區劃界限,將分散的景點集中整合,統一打“焦作山水”品牌,集中力量向海內外宣傳推介。焦作市財政每年投入500萬元專項經費用於全市旅遊業宣傳促銷,除參加國家、省舉辦的各種國際國內旅遊交易會、推介會外,還以焦作旅遊宣傳“大篷車”的形式在北京、上海、天津、山東等60多個地市以及港澳、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進行大規模促銷宣傳。在中央電視台、人民日報、中國旅遊報全面推介,做到週週有報道,月月有新聞。以重大活動為載體,不斷推出新賣點,近年先後舉辦了雲台觀瀑節、“河南太極拳、劍、推手錦標賽”、“全國武術散打擂台賽”、焦作山水國際旅遊節和攝影節、焦作紅葉節等一系列主題活動,大大提高了焦作山水知名度。在與開封、洛陽、延安等市的交流中我們發現他們都十分注重打統一的城市品牌,進行強有力的旅遊宣傳促銷,這一點非常值得我們學習。其中,洛陽市在央視國際頻道,國際、國內航班閉路電視上播放專題片,在互聯網上,鐵路、公路客運閉路電視上全年播放旅遊宣傳廣告。還出台政策,規定全市景區點門票收入的2%用於宣傳促銷,對“引客入洛”成績突出者給予重金獎勵。

——加強行業管理,提高旅遊服務質量

服務質量是旅遊工作的生命線。為建設精品景區,提供精心服務,焦作市旅遊局做出了“不讓一位遊客在焦作受委曲”的承諾,開封市旅遊服務業提出“用我們萬分的熱情,得到您十分滿意”的服務宗旨,在全市掀起了爭創旅遊服務質量第一的熱潮。為了實現所做出的承諾,焦作市旅遊局採取了一系列切實可行的措施:一是大力開展了旅遊市場秩序治理整頓工作。成立了整頓和規範旅遊市場秩序領導小組,制定了旅遊市場綜合整治實施方案,多次組織旅遊、公安、工商、衞生等部門對城市旅遊交通、住宿、購物進行聯合大檢查,開展了聲勢浩大的旅遊市場“打假打非”專項整治活動,對坑騙遊客的行為從重、從嚴查處,淨化了旅遊市場環境。二是大力加強行風建設。在全市旅遊系統開展爭創“青年文明號”、爭當“青年崗位能手”活動及創建文明景區活動,聘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為旅遊系統行風評議監督員,認真解決人民羣眾和遊客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提高旅遊從業者的服務意識。三是強化旅遊職業道德教育和崗位技能培訓,旅遊局設立旅遊培訓中心每年組織對導遊、服務人員進行重點培訓,在當地大學院校開設旅遊餐飲、導遊、外語專業,培養高素質的旅遊服務人才。四是努力為遊客創造良好的旅遊環境。完善豐富了焦作山水旅遊網站,在城區主幹道和通往各景區的交通要道上設置了符合國際標準的景區指示牌,各景區、賓館、飯店、車站等公共場所增設相應的公共信息圖形符號和旅遊信息電腦觸摸屏。在市區和景區設立旅遊廣告牌和遊客服務中心;在市縣電視台增加景區天氣預報等欄目,黃金週期間發佈出行參考和信息預報;各涉外星級賓館飯店擺放了焦作旅遊資料架,懸掛旅遊交通圖和山水宣傳畫等,為遊客提供實實在在的便利。我們在雲台山切身感受到了高質量的服務:優美舒適的環境、乾淨整齊的旅行車、整潔劃一的服裝、親切熱情的態度、標準生動的解説、文雅規範的姿勢。焦作市旅遊局長許長仁驕傲地説:我們目標是,提起旅遊服務的國際標準就是焦作旅遊服務!

三、幾點啟示

通過對河南、陝西部分旅遊城市近十天的學習考察,大家一致認為,不僅增長了見識,開闊了視野,同時也增強了緊迫感和危機感。各市在發展旅遊產業方面取得的巨大成績和成功經驗,為我們做大做強淄博市旅遊產業提供了許多啟發。考察中,大家邊看邊聽邊學邊研討,在對比中思考,在借鑑中探討。一致感到,淄博在旅遊產業發展上差距和困惑較多,有的甚至還沒有破題,突出的問題是有點太散、有水不活、有山不名,定位模糊,資源、力量整合不夠,投入不足,宣傳促銷欠缺等,深層的差距在於思想解放、上下共識、工作力度有待深化和加強,聯繫這些實際有以下幾點啟示:

一是要處理好政府主導和推向市場的關係。各地成功經驗證明,發展旅遊產業可利用資源是基礎,黨政重視是關鍵,必須依託市場,更要靠政府力量強力推動。河南省焦作市由一個以煤為主的資源枯竭型城市,實現以旅遊產業帶動戰略成功轉型的範例城市,最基本的經驗就是政府主導打造旅遊強市。旅遊產業作為一項系統工程,規劃佈局、基礎建設、資金投入、生態保護、資源開發、長遠利益與近期利益的兼顧、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統一等等,都離不開政府的主導,這在一個城市旅遊產業發展的初始期和攻關階段尤其如此。因此,要使我市旅遊產業有實質性的突破,必須進一步強化政府主導作用的發揮,並注意適時由政府主導下的行政管理型向政府主導下的市場化動作型轉變。

二是要處理好整合資源與整合力量的關係。有效利用旅遊資源、整合旅遊資源是各地在發展旅遊產業普遍遇到的問題,也是共性的經驗,聯繫淄博實際而言,如何切實整合旅遊資源,把分、散的資源和景點連成片、穿成串是破解我市旅遊瓶頸的關鍵點之一,要下大氣力論證好、實施好。但在整合資源的同時,不可忽視抓旅遊力量的整合,這同樣是外地先進旅遊城市的成功經驗。旅遊產業的發展牽涉面廣,涉及“六大要素”、二十多個政府部門、100多個行業單位,只靠分管領導和主管部門的力量和努力是遠遠不夠的,要靠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齊抓共管。因此,應注意整合旅遊資源與凝聚抓旅遊的合力同步進行。

三是處理好加大對外宣傳和抓好內部規範服務的關係。旅遊經濟是名勝(名氣)經濟、眼球經濟,強力宣傳、提高知名度、吸引遊客是各地的共用手段,但與此同時,是否注重內部服務質量的提升則是成功與否的重要環節。焦作市“抓旅遊就要抓服務,抓服務首先抓規範”的理念和不讓一個遊客受委曲的服務質量標準,贏得了世界旅遊推廣峯會授予的“卓越客户服務獎”這一被國際旅遊業認可的榮譽獎項,為焦作贏得了無數回頭客,其經驗啟發我們,創造旅遊景點精品與服務品牌二者應並行不悖。

四是處理好歷史文化資源的保護和開發利用的關係。考察所到各歷史文化名城,大都在文化旅遊資源的利用上堅持開發和保護並重、以開發促進保護的原則。開封市注重挖掘歷史文化資源設景造點,其中,以一幅“清明上河圖”為藍本複製的“清明上河園”,拉近了千年時空,再現千年古都盛景,年接遊客2800萬。靠秦兵馬俑的發掘使西安旅遊業煥發了生機;而依託豐富的唐代文化資源,投資13.5億元新闢景點“大唐芙蓉園”在規劃、設計、佈景、建造、管理、演出等方面達到了讓遊客們信服的大氣與精緻的結合,令中外遊客流連忘返,成為西安旅遊精品。相比較,淄博作為歷史文化資源底藴豐厚的城市,挖掘開發工作應當進一步加強。

五是處理好自我促銷與周邊城市聯合推介的關係。洛陽等地的經驗教訓説明,一個城市的旅遊宣傳促銷,孤立、封閉地進行往往事倍功半,只有既強化自身優勢,又藉助相鄰城市旅遊資源,優勢互補,捆綁促銷才能事半功倍,鑑於此,在旅遊產品的促銷推介上一定要注意走開放型、聯合型、多贏型之路。

六是處理好抓旅遊和建設一支旅遊產業骨幹隊伍的關係。“焦作現象”揭示,山還是那些山,水還是那些水,為什麼在不到十年時間能一躍為名山勝水,成為中國旅遊強市?除黨政重視、政府主導外,還有一個十分鮮明的特點,就是他們都有一個能人旅遊局長,一個敬業的旅遊局領導班子和一支特別能戰鬥的旅遊事業骨幹隊伍,這個經驗不可忽視,要把我市旅遊產業做大做強,就一定要把旅遊產業骨幹隊伍建好建強。

這次考察工作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領導的高度重視和支持。市人大副主任關瑪莉、副市長韓家華親自參加了考察。隨團參加考察的還有市政協副主席郭玉蘭、王延山、榮瑋及市各民主黨派、工商聯負責人,市旅遊產業相關部門負責人,部分區縣政府和政協負責人。

淄博市政協旅遊產業考察團

6月28日

【第3篇】發改委考察報告:中國軟件產業發展8大建議

發改委考察報告:中國軟件產業發展8大建議

考察歸來後,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陳雙與其他專家在對比分析了印度與中國(尤其是北京)軟件產業現狀的基礎上,分別撰寫了系列考察報告,對中國軟件產業發展提出了新穎獨特的觀點。此為系列報告中的第四份。

以下為其報告全文:

近年來,隨着計算機技術和網絡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全球信息產業結構性調整步伐加快,信息產業由硬件主導型向軟件和服務主導型發展,全球軟件市場將進入較快增長時期。中國軟件產業將進一步與國際接軌,成為世界軟件產業發展最快的區域之一。北京軟件產業孕育着蓄勢待發的良好機遇,也面臨着亟待解決的現實矛盾。

一、軟件產業發展現狀

(一)中國佔全球軟件產業份額不斷加大

進入新世紀以來,由於全球信息化浪潮和政府的強力推動,軟件產業在全球範圍內已經發展成為一個規模龐大、最具活力的產業。2003年全球軟件產業銷售額為7480億美元,比上年增長7.39%。份額分配大致為美國40%,西歐30%,日本10%。中國、印度、韓國軟件的份額為分別2.58%、2.14%、2.69%,比上年上升了0.

6

7、0 .

3

9、0.27。美國依然處於高端霸主地位,擁有全球三分之一頂尖軟件人才,印度軟件和辦公支持服務出口增長迅速。

目前我國電信用户數(6億户)、互聯網用户數(9000萬户)和電子信息產品製造業(1.88萬億元)規模分別居世界第

一、第二和第三位,信息服務和產業基礎預示着我國未來軟件需求將高速增長。

(二)北京軟件產業規模位居全國首位

1、北京軟件產值佔全國總量三分之一。2003年北京軟件產業實現營業收入385.3億元(不含整機產品中的嵌入式軟件產值),約佔全國軟件產業銷售收入總量的34%,並保持連續幾年發展速度超過30%的業績。

2、北京軟件出口佔全國總量三分之一。2003年北京通過海關的軟件出口額1.38億美元,佔全國通過海關的軟件出口額的37%。

3、北京軟件企業佔全國總量三分之一。據不完全統計,北京的軟件企業3400家,佔全國34.5%;國家規劃佈局內的重點軟件企業北京有31家,佔全國18%。

4、北京軟件產品佔全國總量三分之一。北京軟件產品5000多個,約佔全國總量的30%。北京軟件著作權登記的數量佔全國43%。

(三)在軟件人才和軟件內需拉動方面北京對全國貢獻率為50%

全國軟件人才50%來源於北京,北京是軟件人才培養的高地。全國軟件市場訂單50%來源於北京,北京是軟件投資與決策地。如全國電子政務十二金工程和金融、電信等行業的軟件系統解決方案由北京決策,推動全國實施。

(四)軟件從業人員佔全市從業總人數1.7%

軟件從業人員12.1萬人,佔我市從業人員的1.7%。2003年北京軟件產業實現增加值100.3億元,佔全市gdp總值的2.8%。軟件人均創造的增加值高於全市平均水平。

二、軟件產業發展的幾個基本判斷

(一)軟件產業依然是我國的幼稚產業

1、我國軟件產業規模比較小

2003年我國的彩電、彩管、激光視盤機、收錄機、電話機、程控交換機、移動電話手機等產品產量居世界第一,打印機、光盤驅動器等產品也名列前茅,我國境內生產的顯示器、手機、彩電、激光視盤機、筆記本電腦分別佔全球總產量的50%、31%、43%、80%和40%。中國軟件產業銷售收入佔電子信息產業的8.5%,只佔全球軟件產業總額2.58%,規模較小。

小型軟件企業居多。國內軟件企業人員一般在30-100人之間,最大的不過千人左右。據業內人士説,要進入歐美外包市場,500人的公司規模是一個基本的門檻。

2、高端軟件控制在美國、西歐、日本等國家手中

美國是全球最大的軟件市場,以微軟、ibm、甲骨文(oracle)等跨國公司為龍頭的軟件企業壟斷着全球90%以上的操作系統、數據庫管理軟件及網絡瀏覽器等基礎軟件、高端軟件產品,絕大

分產品標準的控制權掌握在美國,他正利用其壟斷地位獲取豐厚的超額利潤。在部分中低端應用軟件外包的同時,美國還是全球最大的軟件產品出口國。

日本軟件產業是依靠國內巨大的軟件市場快速發展的,在物流、交通、製造、通信和半導體等領域對企業級軟件需求很大,其國內軟件市場僅次於美國。為降低成本,日本的企業把很多定製軟件外包給人力成本較低的國家(包括中國)。日本的軟件設計技術先進,松下、東芝、日立、索尼、富士通等跨國公司都有相當規模的軟件公司,他們研發的軟件產品往往隨着企業的各類產品(通信、計算機、家電、精密電子設備等)出口世界各地。

美國、西歐和日本軟件產業佔有全球80%份額。中國和其他一些國家處於軟件產業低端和初級階段。

3、我國軟件企業利潤率不高

2003年我市大型軟件企業利潤率為9.25%,中關村的軟件企業平均税後利潤率只有4.5%,而美國微軟、甲骨文和ibm的利潤率均超過30%,甚至達到70%以上。

(二)兄弟省市軟件產業發展勢頭強勁

深圳軟件產業繼續保持強勁發展勢頭。2003年深圳軟件產值為291億元(含嵌入式軟件),比上年增長45.5%,增速超過北京。華為、中興、金蝶是深圳軟件產業的骨幹力量。

上海軟件產業連續三年增長超過50%。2001年上海軟件產業增長52%,2002年為61%,2003年達到72%,經營收入為201億元,實現了高速增長。

大連重點發展對日軟件出口。2003年大連軟件產業銷售收入為45億元,比上年增長52%,出口1.2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40%,出口佔軟件總銷售收入22%,比上年增長4個百分點。軟件園建設極具特色,對日軟件出口能力不斷增強。

(三)印度軟件出口發展咄咄逼人

經過十幾年努力,印度在相對貧瘠的國內經濟基礎上實現了軟件產業的騰飛,在高技術產業和知識經濟的核心領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發展。

印度軟件出口規模是中國的6.5倍。2003年,中國軟件產業總額為1600億元人民幣,其中軟件出口20億美元;印度軟件出口為130億美元,同比增長30.26%。印度軟件產業的發展模式是出口導向型,以定製軟件開發和服務出口為主,2003年印度軟件和服務出口額在軟件產業總額的比重為81%。

印度軟件出口業務正在走向高端。印度軟件企業在國際上已經建立品牌知名度,得到國外客户特別是歐美客户的認可,美國是印度軟件最大出口國,佔印度軟件出口額的58%。全球500強企業中有200多家企業採用印度的軟件(日本是中國軟件最大出口國,佔中國軟件出口額的61%,多數為低端軟件編寫)。

印度擁有一批軟件出口龍頭企業。印度排名前三家的軟件企業(tata、infosys、wipro公司)出口額之和超過2003年中國軟件出口總額。印度有8家軟件企業出口超過1億美元,中國目前沒有一家軟件企業出口額過1億美元(隨設備出口的嵌入式軟件除外),中國的軟件企業國際競爭力與印度相比存在較大差距。

(四)國際服務業向我國的轉移明顯加快

近幾年,隨着製造業的國際化大規模轉移,國際服務業向新興市場國家轉移成為重要趨勢,信息產業服務項目外包是項目外包中的熱點,全球僅軟件外包市場每年就有1300億美元的規模,印度是最大的軟件外包承接國。業務集中在電話客户服務(呼叫中心call center)、金融保險、人力資源、it服務等行業。北京、上海、大連、杭州、濟南、深圳、西安等城市都瞄準了軟件外包市場,制定了各自的軟件外包發展計劃。

(五)國家已確定軟件產業為發展戰略重點

黨的十六大提出,“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加快推進國民經濟與社會信息化進程,必將進一步促進全社會對軟件的巨大需求。

2000年國務院發佈《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國發[2000]18號),2002年又發佈了《振興軟件產業行動綱要》,進一步明確了軟件產業發展的戰略地位,加大了對軟件產業的扶持力度。綱要提出到我國軟件產業銷售額將達到2500億元,國產軟件產品和服務的市場規模達到1500億元,出口達到50億美元,軟件人才達到80萬人

這為我國軟件產業發展明確了近期奮鬥目標,圍繞這一目標實施的各項政策措施,將帶來我國軟件產業發展的新高潮。

三、北京軟件產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1、注重引進製造業,忽視軟件產業(包括現代服務業)的招商。國際服務業大規模轉移的興起,軟件產業正在成為我國吸引外資的新熱點。但是,目前我們還沒有為此做好充分的準備,招商引資工作大多是圍繞製造業開展的。

2、注重開發國內低端市場,忽視國際化能力的提高。我國國內軟件市場較大,大多數軟件企業,如中軟公司、用友公司均是以國內市場為重點,努力開發自己的產品替代國外進口軟件,沒有把精力用於開拓國際市場。信息安全軟件、用友的財務軟件、金山的wps軟件最為典型,與跨國公司合作和出境承接國際軟件業務相對不足。

3、注重扶持自有技術,忽視服務型業務的發展。國家和地方有關部門的政策支持一直傾斜於自有技術的項目,忽視it服務型業務的發展。軟件企業的認定是從自產軟件產品銷售收入佔總收入的比例等方面來界定的,而將佔軟件產業總量近50%份額的軟件服務業排除在外。如市場較大、高端的金融業務服務型軟件和通信業務服務型軟件項目,企業一般得不到政府的政策和資金支持。

4、注重產業推進,忽視知識產權保護。“盜版軟件實際上助推了國內信息化發展”,這個論調由來已久,加上90%以上的操作系統、通用型應用軟件(如辦公軟件、遊戲軟件)來源於國外,這些年盜版猖獗,打擊力度不夠。對知識產權的侵害,也嚴重影響了國內軟件產業的發展。

5、注重人才總量,忽視軟件人才質量和結構。北京軟件人才呈橄欖型結構,高端國際化軟件經營人才、高級產品設計專家(架構設計師)和低端技術工人相對不足,中間層程序開發人員較多。因此在承接跨國公司個性化較強的軟件定單時,綜合能力明顯低於印度公司。

6、注重自有資金投入,忽視金融和資本市場的支持。由於軟件企業固定資產少,無形資產比重大,很難通過資產抵押爭取到銀行貸款。軟件企業規模小,前期研發投入過大,與傳統制造業的贏利模式有所不同,在上市發行股票和發行企業債券方面存在實際困難。國務院《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國發[2000]18號)中規定的由國家扶持的軟件產業風險投資公司和投資基金至今尚未組建,實施難度很大。

四、北京發展軟件產業目標和政策措施建議

(一)發展思路與目標

發展思路:抓住全球信息化浪潮和軟件等服務業伴隨跨國公司製造業轉移中國的新機遇,充分利用國內外兩種資源、兩個市場,以軟件產業國際化為突破口,引進國外先進的軟件開發過程管理技術與風險投資,迅速提升軟件企業的綜合實力,提高軟件產業對首都經濟的貢獻能力,推動軟件產業成為首都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的主導產業,初步成為首都經濟的支柱產業。

發展目標:到北京軟件產業銷售收入要保持年均30%以上的增長率,軟件產業銷售收入超過2000億元,軟件產業實現增加值佔當年北京市國內生產總值比2003年翻一番,超過6%,力爭達到8%;海關出口額比2003年翻三番,超過10億美元,力爭達到12億美元;軟件從業人員達到45萬人;年銷售收入超10億元的軟件企業集團超過30家。

發展重點:軟件產業基地、軟件出口基地;軟件外包,重點行業應用軟件、信息安全軟件、嵌入式軟件、國產基礎軟件、遊戲軟件。

(二)措施建議

1、確定一個地位:統一思想,確定軟件產業在我市產業發展中的戰略地位。由於土地、水、電、油、運等資源匱乏,生產性資源不足,從未來工業發展趨勢看,我市制造業難以保持長期高速發展。北京有着人才智力優勢,我們認為軟件產業發展最能體現“五個統籌”的思想,因此建議揚長避短,集中政府資源,着力打造軟件產業之都。

2、抓住一個基地:抓住機遇,加快國家級軟件產業基地建設。抓好“點、線、面”,形成大企業—產業鏈—產業羣的基地產業格局,充分利用好中關村國家級軟件產業基地和軟件出口基地的集聚效應,以中關村地區為重點,培育一批軟件業旗艦企業,建設好國家軟件產業基地和軟件出口基地,加速軟件出口增長,促進產業集聚。

3、營造一種氛圍:創造環境,營造一種“搞軟件,在北京”的國際氛圍。與製造業相比,現代服務業國際轉移對投資境的要求更高。北京集聚着大量服務業資源,借鑑製造業引進技術和外資的經驗,進一步加強軟件產業的規劃、政策研究,完善和落實出口扶持、境外投資、外匯管制、境外上市、知識產權保護、政府軟件採購等政策,加強技術支撐體系和服務支持體系建設,創造國際化、專業化的投資環境。

4、培養一批人才:促進跨國公司、大企業與學校的結合,培養適用性軟件人才。全國35所國家示範性軟件學院,北京就有6家學院。以重點發展領域的人才需求為出發點,以培養大型軟件開發人才、國際化軟件人才為重點,積極引進和整合教育資源,使北京軟件人才結構更加合理。

5、提高一種能力:走國際化道路,提高軟件過程管理能力。與印度相比,我市許多軟件企業的開發和生產處於“技術少標準、開發缺規範、生產無檢驗、質量無保障”的狀態,成為軟件產業快速發展、軟件產品走向高端的最大障礙。通過引入印度公司等一批國際知名軟件外包公司,加快建立質量保證體系,提高企業軟件開發過程管理能力。

6、引導一批資金:疏通資金渠道,促進軟件產業與金融和資本市場的對接。軟件產業的資金瓶頸主要是投資制度的制約,要努力研究軟件產業的新特點,加快企業信用體系建設,積極向銀行和資本市場披露產業發展信息,促進金融業、投資業和企業的對接,促進軟件企業在國內外上市。國家發展改革委與十個部委共同起草的《創業投資企業暫行管理辦法》已上報國務院,這個辦法的頒佈將進一步促進社會資金投入軟件產業。

7、拓展一個市場:加快信息化建設,創造更大的軟件內需。以電子政務、“數字奧運”、城市信息化和企業信息化為切入點,以軟件正版化、知識產權保護、政府採購方式創造更大的市場拉力,拓展更大的軟件市場。

8、促進一種融合:利用製造業規模優勢,促進軟件、硬件融合發展。我國製造業龐大,尤其是電子信息製造業,位居世界第三。硬件產品中嵌入着軟件,硬件製造中的技術支持和售後服務又離不開軟件外包服務。就像手機和短信、彩信服務,以及1860服務一樣,產品圍繞服務,服務圍繞製造,融合發展,互為促進。

作者:陳雙 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高新技術處副處長

【第4篇】關於考察紡織產業發展的調研報告

4月18日至23日,在副市長的帶領下,我市部分紡織企業負責人一行15人,赴浙江蘭溪、江蘇湖塘進行了為期一週的學習考察對接活動,先後參觀考察了中國立馬控股集團、浙江佳而美紡織、浙江鑫浪紡織、浙江七星紡織、江蘇曠達集團、常州馬杭色織布、江蘇甌堡紡織染整等企業,以及湖塘紡織城、湖塘紡織科技發展中心,並分別召開座談會,聽取了兩地在紡織產業發展上的經驗做法介紹,與當地企業進行了對接交流。現將有關情況總結報告如下:

一、兩地紡織工業發展的基本情況

(一)蘭溪市紡織產業發展情況。蘭溪市位於浙江省中西部,是“中國織造名城”。全市現有紡織企業1300家,從業人員5.1萬,規模以上企業217家,其中織造企業1150家(含毛巾企業275家),產值超億元的企業26家。織布機1.3萬台,其中進口噴汽織機3150台、劍桿織機8000台,織布無梭率達100%;環錠紡35萬錠,氣流紡6400頭;印染生產線7條,後整理線22條,闊幅平網印花生產線7條;年產布10億米、毛巾6億條、棉紗10萬噸、家紡用品等800萬套。,棉紡織工業實現生產總值80億元,其中織造企業產值達68億元,佔紡織工業總產值的84.9%,佔全市工業總產值的26.9%。紡織工業年上交税收3.2億元,且每年以30%左右的幅度遞增,年出口交貨值25億元。

(二)湖塘鎮紡織產業發展情況。江蘇常州市武進區湖塘鎮是聞名遐邇的“紡織之鄉”、“全國色織布中心”和“中國織造名鎮”,兩度獲得“中國鄉鎮之星”殊榮。全鎮現有工業企業4660家,其中從事紡織服裝生產的企業2800家(其中色織面料生產企業約佔半數以上),從業人員10萬餘人。現有織機4.4萬餘台,其中噴汽織機3500台,劍桿織機30000台,有梭織機10000台,經編機500台,噴水織機150台,形成了以色織面料、牛仔面料和燈芯絨面料為主、以針織面料和產業用面料為補充的產品結構。培育了“江蘇新光”、“浩華紗羅”、“頂呱呱”等一批知名企業和品牌產品。,全鎮紡織企業完成產值136億元。

二、兩地紡織業發展的主要經驗

(一)高起點定位,提升產業檔次。蘭溪、湖塘地處江浙地區,棉花資源有限,發展紡紗優勢不明顯。為此,兩地都把發展重點定位於織造、印染、家紡等紡織行業下游產業中高端產品上。蘭溪市有紡織企業1300家,其中織造企業1150家,佔紡織企業總量的88.5%以上;湖塘有紡織企業2800家,其中色織面料企業佔半數以上,企業普遍應用“無錠紡紗、無梭織造、無紡成布、無水印染”等先進技術,產品實現了系列化、配套化、個性化、時尚化。產業定位的高起點為生產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產品提供了基礎保障。

(二)高精尖裝備,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為鼓勵企業應用先進設備,淘汰落後產能,兩地政府都出台了對紡織企業的相關扶持政策。蘭溪市政府專門出台政策,對紡織企業購買無梭織機進行補貼,每購買1台噴汽織機財政補貼1萬元,購買20台劍桿織機補貼1萬元。同時,對每台織機規定最低納税額標準,遏制低價無序的惡性競爭,促使企業應用高端設備生產高附加值的產品。湖塘鎮提出了“紡織強鎮”的發展戰略,扶持引導紡織企業投入80多億元進行技術改造,普通織機已基本被先進的劍桿織機、噴汽織機、經編機及整經機所替代;印染、後整理、服裝等行業逐步引進筒子染色機、球莖染色、漿紗機及莫里森、門富士後整理生產線等國際先進設備,使得湖塘紡織產品逐漸與國際高檔服裝面料接軌。

(三)高質量管理,打造高檔次產品。蘭溪、湖塘十分注重企業的管理。湖塘鎮針對紡織企業制定了符合企業實際情況的質量方針和目標,建立健全了質量管理網絡體系,制定了一整套質量管理制度,所有企業都推行了技師責任制和質量工資制。在湖塘鎮江蘇曠達集團生產現場,我們看到,生產設備一塵不染,流水線生產井然有序,物品放置規範到位。該企業先後通過了iso/ts16949(版)標準評審、德國dqs公司頒發的質量體系論證和iso14000環境質量體系認證。企業在“精益生產、顧客滿意、實現零缺陷”的質量方針指導下,致力於原材料到成品品質的把關和提升,實現了高標準的品質管理。

(四)高素質人才,提升自主創新能力。蘭溪、湖塘兩地企業非常注重人才的引進和培養,每年都組織紡織企業選送專業技術和管理人員到紡織院校、先進棉紡織企業深造、鍛鍊,培養懂技術、會管理的應用型人才。當地政府還鼓勵企業赴上海、北京等人才高地招攬人才,用靈活的機制、優惠的政策吸引外地人才。浙江立馬、江蘇曠達等企業中高級技術人才佔職工總數的比例達到30%以上。大量的人才儲備為企業自主創新提供了保障。蘭溪市到底,有國家級技術中心1家、省級技術中心3家,省級科技型企業2家,省級新產品近20個,省市高新技術產品50多個。同時,企業注重同國內外相關科研機構建立廣泛的橫向合作,大力研究開發新型特種紡織原料、織造工藝、染整後處理工藝等,紡織業的核心競爭力與時俱增。蘭溪市共有中國名牌1個,浙江省名牌3個、國家、省、市著名商標9個,江蘇湖塘也培育了一大批品牌產品。這些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品牌產品使兩地紡織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了腳跟,也提高了產品的附加值。

(五)高水平配套,營造優良發展環境。湖塘鎮開發建設了武進紡織工業園、城西工業園和湖塘印染工業園等專業園區,園區內建有熱電廠、污水處理廠等公共設施,實行統一治污、統一用電、統一供熱、統一收費,並在產業聚集區內集中建設標準廠房等。同時,成立了紡織科技發展中心,為湖塘紡織企業提供優良的產品研發、設計、檢測平台,實現設施公建、資源共享,降低企業投入,把更多的資金用於生產發展。蘭溪市在蘭溪西郊開闢了面積達1000畝的靈洞工業園,作為發展紡織業的專業基地,政府在產業配套、社會協作、基礎設施等方面,為企業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進一步優化和改善投融資環境,建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解決中小企業貸款難的問題。建立和完善紡織品監測中心、紡織網、紡織協會等服務機構,努力為企業做好協調和服務工作。根據蘭溪織造名城建設的規劃,“xxx”期間,蘭溪紡織產業將以經濟開發區為軸心,建成佔地13000多畝,入園企業500多家的產業園區。並按照產業集聚和資源共享原則,建立紡織生產研發中心、質量監測中心,以及紡織工業網、人才培訓和技術交流等公共服務平台。

三、加快我市紡織工業發展的幾點建議

我市是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命名的“中國棉紡織蠟染名城”,與蘭溪、湖塘兩地有很強的互補性,其紡織工業發展的經驗和做法,非常值得我們學習借鑑。在我市紡織工業的發展上,提出如下建議:

(一)高標準制定產業規劃。產業要發展,規劃必先行。建議依照國家和省的《紡織工業調整振興規劃》,認真制定適合我市的振興規劃。要按照“區域集中,產業集聚,開發集約,能量集合”的原則,進一步整合資源,優化佈局,高標準、高質量地制訂發展規劃,向上遊發展良棉種植、精細加工,向下遊發展高支紗、服裝及服裝面料、牀上用品及裝飾用品,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到XX年,紗錠達到250萬枚,無梭織機達到3000台以上,清梳無卷化率達到60%,無接頭紗比例達到70%,無梭布比例達到80%,精梳紗比例達到50%。年生產各類棉紗420萬噸,各種布5億米,各種針織服裝1000萬件。力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30億元、利税12億元。

(二)高投入拉長產業鏈條。通過增投入,膨脹規模,壯大發展實力;抓延伸,突出主導產品,拉長產業鏈條,培育競爭優勢,膨脹產業規模。到XX年,紡織企業累計投入力爭達到60億元,重點技術裝備水平達到90%,其中40%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要用先進的劍桿織機、噴水織機、噴汽織機、經編機及整經機所替代普通織機;印染、後整理、服裝等行業逐步引進筒子染色機、球莖染色、漿紗機及莫里森、門富士後整理生產線等國際先進設備。大力發展服裝加工產業,重點抓好已與温州服裝商會簽約的總投資16億元的山東臨清温州服裝產業園建設,建成集服裝製造、商貿流通、商務洽談、設計創意、時尚發佈、論壇會展、培訓交流、度假休閒、生活配套等為一體的生態產業園區,提升臨清紡織產業檔次。

(三)高強度加強技術改造。當前我市部分企業生產經營遭受困難,主要原因還是產品技術含量不高、市場競爭力不強。為此,要把加強企業技術改造作為結構調整的重要內容,鼓勵企業加大技術改造力度,引進先進的技術和設備,淘汰落後生產能力和設備,全面提升裝備水平,增強市場競爭力。繼續實施以提高“三無一精”(無卷、無梭、無接頭和精梳)比重為主要內容的改造升級,加快發展高檔精梳紗線、多種纖維混紡紗線和差別化產品,做到普通產品規模化、特殊產品訂單化;加快發展緊密紡關鍵專件、高檔噴汽和劍桿織機等新型設備,力爭到XX年全市細紗機全部完成節能風機的改造,提高產品質量和檔次。加快淘汰“1”字頭細紗機、1979年及以前生產的a512、a513系列細紗機、b581、b582型精紡細紗機、bc581、bc582型粗紡細紗機,提升裝備水平。同時,嚴格貫徹執行《關於加強高能耗高排放項目准入管理的實施意見》,建立並實施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制度,對行業中各類高能耗、高排放新建項目嚴把准入關,從源頭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業過快增長,杜絕新增落後生產能力。

(四)高起點進行自主創新。要以自主創新為第一動力,深入貫徹實施品牌戰略,堅定不移地走質量興市之路,以品牌企業、品牌產品帶動產業發展和集聚,提升綜合競爭力,有效應對國際國內激烈競爭。要學習湖塘鎮“區域品牌”與企業“名牌產品”共同發展的道路,在推進策略上,“區域品牌”以“中國紡織蠟染名城”為品牌標誌,作為區域紡織服裝企業共享的資源,企業名牌產品以“三和”、“白羊”、“艾諾”為代表,帶動更多的優質產品和品牌。引導企業重視科技投入,積極推進科企合作,幫助企業建立科技成果引進渠道、科技合作渠道,鼓勵企業加強與各研究所、學校等科研機構的交流合作。重點研發120支以上高支紗、功能性新面料用紗等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紗線產品,提高企業的技術水平和贏利能力。企業技術中心每年都要研發2-3個具有國內先進水平的新產品,爭取做到研發一批、儲備一批、開發一批、推廣一批。到XX年,爭創中國名牌2個以上,省名牌5個以上。創建國家級技術中心1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4個以上,中型以上企業普遍建立企業技術中心。

(五)高水平建立公共平台。調整優化產業結構,促進產業發展,政府要積極引導,出台優惠扶持政策,加快公共平台建設,不斷優化發展環境。

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一是儘量爭取國家扶持。組織篩選和上報符合國家要求的重大項目,積極幫助申報爭取國家及省各項資金支持;二是加大獎勵力度。落實好臨發〔〕4號文件,對獲得國家級榮譽稱號(中國名牌、馳名商標)以及省級榮譽稱號(山東名牌、山東省著名商標)的,分別給予30萬元和5萬元的資金獎勵;對當年被認定為國家級、省級企業技術中心、聊城市級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行業技術開發中心)的,分別給予30萬元、5萬元和2萬元的資金補助;對當年被認定為國家級、省級高新技術企業的,分別獎勵企業20萬元和5萬元;對於成功上市的企業獎勵50萬元;對當年固定資產投資3000萬元以上的工業重點項目,按實際形成投資額的萬分之三獎勵企業法人代表;凡重點企業當年新增税金50萬元(含50萬元)以上的,按照新增税金的2%獎勵企業法人代表。三是設立專項獎勵資金。制定專門的資金管理使用辦法,對加強技術改造、淘汰落後產能的企業給予獎勵,調動企業的積極性。

2、加速建立融資擔保平台。一是努力做好銀企對接。積極貫徹國家適度寬鬆的金融政策,定期組織重點項目、骨幹企業與各金融機構對接,向企業推薦金融產品,向金融機構推薦重點項目和優勢企業,確保重點項目建設的順利進行和企業生產經營的資金需求。二是要抓好金融服務創新與業務品種開發。積極研究採取循環貸款方式,改變傳統的一次性貸款方式,“一次抵押、多次借款、隨時還款、循環使用’’;大力推廣農信社的“大聯保體貸款”的做法,緩解中小企業貸款難問題。三是積極籌建擔保公司。今年力爭組建2家擔保投資公司,緩解我市企業擔保抵押難的問題。

3、加快建立公共研發平台。公共研發平台就是集中一個產業或全市的科技力量,建設成為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互動、基於產業集羣的行業聯合研發體系平台。可為該產業的企業提供技術創新、公共研發等平台服務。一方面,解決了投入大、要求高,單個企業難以建立的難題。另一方面,公共研發平台既可以為企業解決生產經營中的難題,也可以把研發出的新產品、新技術向企業推廣,實現互惠雙贏,進而推動產業升級和產業結構調整,提高產品附加值以及市場競爭力。

4、加快建立公共服務平台。一是設立市行政服務大廳,凡有審批職能的市直部門都要在大廳開設服務窗口,由各單位業務熟、責任心強的精幹人員值班,並簡化審批程序,按照從簡、從快、從優的原則集中辦理有關手續,實現“一條龍”服務,“一站式”辦結。二是建設特色產業聚集區,可採用bot(即建設-經營-轉讓)、tot(移交-經營-移交)等方式,在產業聚集區內集中建設標準廠房、集中供熱、集中污水處理等,實現設施公建、資源共享,降低企業投入,把更多的資金用於生產發展。三是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服務功能,宣傳推動提高產業知名度、組織參加或舉辦大型行業展覽活動,提供信息,加強交流,促進發展。

5、積極籌建專業批發市場。積極培育兩個市場,即原材料市場和專業交易市場。通過橫向拓寬、縱向拓展,建設一個有規模、上檔次的專業交易市場,吸引更多的上下游經營業户、紡織機械及配件經營户或印染加工聯絡處等中介加入,帶動紡織產業拉長鏈條,提高產品附加值,擴大我市的影響力。

【第5篇】大鯢產業發展學習考察報告

一、十堰市和張家界市大鯢產業發展的基本情況

(一)發展現狀

大鯢(俗稱:娃娃魚)是我國二級水生野生保護動物,因其獨特的生物學特性,對水域生態環境要求較高。近些年來,受各種不利因素影響,棲息地破壞,全國適宜大鯢生存的生態環境區域縮小,資源衰退。湖北省十堰市神農架山麓,森林茂密、溝壑縱橫、溪溝遍佈,所屬房縣是我國大鯢四大原產地之一。湖南省張家界作為銅仁地區的近鄰,同屬武陵山區,所產大鯢均為“武陵山”品系,也是我國大鯢四大原種地之一。該市有目前我國唯一的國家級大鯢自然保護區,並設立有大鯢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和集救護保護、人工馴養繁殖、病害研究等於一體的大鯢救護中心。

湖北房縣羣眾素來有家庭養殖大鯢的習俗。近年來,在房縣縣委、政府的高度重視下,組建了房縣興農大鯢養殖開發專業合作社,着力培植髮展壯大大鯢產業。合作社已建有繁育基地6處,存池大鯢3.5萬尾,人工養殖初具規模,有供繁育的大鯢親本5000多尾,每年可新繁種苗2萬餘尾,全縣養殖量已達70000多尾,新增產值1.6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