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信息技術教學隨筆(集錦11篇)

欄目: 信息簡報 / 發佈於: / 人氣:5.77K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11篇《信息技術教學隨筆》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信息技術教學隨筆》相關的範文。

信息技術教學隨筆(集錦11篇)

篇1:信息技術教學隨筆

信息技術教學隨筆

信息技術課一直以來都是學生最受歡迎的課,往往上節課剛下,顧不上課間休息,就早早到了機房。學生對信息技術課有高漲的積極性、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探索慾望。當學生坐到計算機前,難抑操作慾望,往往我在前面操作演示,學生想盡設法脱離監視,自行上網、玩遊戲。教學效果往往收穫甚微。正因為信息技術課這一特殊性,如果高效率地上好這門課,一直是讓我困擾的問題。

1.課前教師要做好充分的準備

日常教學中某些教師上課鈴響過後,因手頭任務還沒有完成或其他事情拖延導致很晚才進入計算機教室;或者上課時,才發現有的學生機器出了問題,又要忙着先解決計算機故障,或正在上課時,被領導或同事打電話喊走幫忙維護計算機,這些行為都會浪費課堂教學時間,影響課堂正常教學。解決策略:教師應事先安排好自己的工作,提前2~3分鐘進教室,讓學生有過渡時間做好上課準備,教師也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和部分學生溝通。這樣上課鈴響後,學生才能很快進入學習狀態,也只有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工作,教師的課堂教學才會輕鬆、靈活、高效。因此,信息技術教師在課前有很多工作需要準備:①機房計算機和教學需用軟件的準備。②對教學資源的合理準備。教師只有對教學資源準備充分,做到心中有數,教學才有針對性。③對上課學生準備,教師對學生要有充分準備,這樣教學過程中才能做到點面結合、輕重有別,因材施教,教學效率才會高。

2.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讓學生在學科學習中具有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是保證課堂教學活動活力的重要方法。國中信息技術教學活動中也一樣,教師需要關注學生主體地位,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為手段,構建理想課堂。如講解有關於計算機的Word文件知識時,教師要耐心為學生講解計算機辦公軟件的使用方法,講解Word文檔中工具欄的使用方法等。課堂中,有一部分學生具有良好的計算機素養,教師可以讓這些學生幫助計算機基礎不紮實的學生,讓學生體驗學習信息技術的成就感,使基礎不紮實的學生快速提高,激發學生信息技術學習興趣。

3.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提升教師自身的魅力

新課程理念指導下,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很重要,教師上課要帶上良好的情緒、真誠的微笑面對每一個學生,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儘可能讓學生感到教師平易近人、和藹可親,讓他們輕鬆愉快地投入學習中,有問題才會及時提出來,師生雙方才可以及時交流。教師應不斷分析學生的感受,做學生的良師益友,與學生建立民主平等的關係。在教學過程的每一個環節都把握好“度”,營造和諧課堂,為學生創造輕鬆、開放、自主的學習環境,讓教師在和諧中詮釋教學,讓學生在和諧中建構知識,從而在學生心目中不斷提升教師魅力,讓自己的課堂散發出靈性光輝,愛學生,尊重學生,讓學生對老師產生喜歡的感覺,從而達到“親其師,信其道”的效果。

4.加強知識的整體化、系統化、條理化

傳統國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經常出現以下幾種情況。首先,備課中,沒有從整體教材或者總體課程出發,直接進入教材各個章節,即邊講邊備課,這樣,學生對課程教材根本沒有立體結構感;其次,教師在國中教學中進行的備課對其教學方法產生一定影響,對知識零散的講解使國中生的知識掌握程度不能完全依靠方法完成。這種教學方法的效果不好,學生對近期知識掌握較好,而對學過時間較長的知識則逐漸遺忘。這顯然不是我們的教學目的。所以,國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對知識之間的聯繫加以重視,將知識整體化、系統化、條理化。如學習FrontPage,可設計一節網站製作課,對以前所學網絡知識進行綜合運用和延伸。過去的經驗和相關研究證明,在相對有序的結構中提取相對有序的知識,必然是迅速而準確的。顯而易見,如果一個學生的知識結構具備整體化、系統化、條理化的特點,那麼他的.知識就會更具備可利用性,解決問題的時候能及時準確地提取相關知識,因此教師應幫助學生對知識進行概括總結,建立起有效的知識結構,使知識條塊化、網絡化、鏈條化。如學習Excel圖表時,結合數學學科中的統計人口實例教學等。

5.運用遊戲教學,優化教學形式,讓學生在好玩中學到信息技術技能

所謂遊戲教學,指在教學中以遊戲方式把信息技術教學寓於遊戲之中,讓學生在學中玩、玩中練,以使教學變得生動、有趣。比如:信息技術基礎課教學中,巧用“警察抓小偷”、“太空大戰”等富有情趣的闖關遊戲,可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操作技能。由於遊戲中都設置了由易到難多個關口,學生每闖過一關,心中就多一份成就感,他們在忘情的“玩”中不知不覺地熟練了指法,熟知了換擋鍵、退格鍵、功能鍵等多個鍵的功能與操作。

6.讓學生養成好的習慣

習慣是一個人最重要的、最穩定的素質。許多事例表明:不同習慣是成功和失敗的分水嶺,好習慣是開啟成功大門的要素,而壞習慣則會導向失敗的歧途。因此,學習中要時刻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平時練習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認真讀題的良好習慣。如Flash動畫製作中,添加形狀補間動畫的時候,學生往往由於動作補間動畫製作的習慣,常常右鍵添加補間動畫。這樣會導致學生髮現錯誤時,很難把操作改成形狀補間,甚至有時候還要重新操作整個Flash題。這裏我要求學生一律在屬性面板中修改,同時我將Flash的大部分知識都歸結到屬性中,培養學生使用屬性面板的習慣。在Excel表格中做函數法時,要養成四步驟習慣:第一步放位置,第二步選擇函數,第三步選擇區域,第四步確定回車。培養這一習慣的目的是防止學生計算時把不該計算的部分數據計算進去。如統計成績時學生往往求平均分的時候將總分也一起加進去。

7.創設參與學習情境,營造“聽、説”的氛圍

信息技術課是學生最熱衷的課程,但也存在部分學生“對具體操作比對理論知識更感興趣”的現象,甚至抱着“上信息技術課就是玩”的態度,有些學生上課根本不聽講,特別是讓學生表述時,往往會出現“冷場”局面。我認為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在教師身上,教師應該由“教為中心”向“學為中心”轉變。

篇2:信息技術教學隨筆

以前上信息技術課時,無非是教師演示,學生再照着“葫蘆畫瓢”。其實,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效果並不好,對於接受能力強和以前已經接觸過此類問題的學生,你還沒有講完,他就會操作了;而接受能力比較慢的學生,即使你演示一遍他也沒有弄清楚是怎麼一回事,更有部分學生走神了,壓根沒有聽見你在説什麼。況且,這種方法很不利於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此外在自己的信息技術教學中還存在着這樣那樣的不足,反思自己的教學,我採用了以下方法,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創設情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掌握新知識

把問題作為出發點,給學生設置問題的情景,提出帶有啟發性、挑戰性的問題,提供讓學生動手動腦參與的機會,讓學生通過觀察、分析、綜合、歸納、比較、想象、概括、研究的學習過程,在實際操作中發現、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老師要適當給予學生探索解決問題的思路,鼓勵他們大膽去嘗試。在信息技術課堂上,要多讓學生用鼠標點一點、試一試,動腦想一想、動口説一説。例如:在教學“美化文章”這一內容時,先給出一篇美化過的學生作文,提出“如何美化”的問題,讓學生自己探索“邊框底紋”命令的用法,要求每個學生親自動手操作,用鼠標點一點、試一試,用眼看一看變化、動口説一説、動腦想一想、比一比,看看誰把文章修飾的最美,組與組之間展開競賽。在實踐過程中教師要多鼓勵學生勇敢地面對困難、克服困難,要讓學生享受成功,從而樹立他們的自信心。

二、創設和諧氛圍,保持學習情趣

信息技術教學的實踐讓我懂得,堅持鼓勵和誘導相結合,克服學生的畏難情緒,創設和諧的學習氛圍,是保持他們學習情趣的有效手段。

每班絕大部分同學上機操作時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作為教師根本忙不過來,有時不免會挫傷沒有被輔導同學的積極性。還有,學生的完成情況參差不齊,有的幾分鐘時間就完成任務了,然後就想幹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而有些學生即使沒完成任務,但看到別的同學已經開始做其他的,也不免心不在焉,有的學生乾脆偷懶,即使沒學會、沒完成任務也把問題放到一邊,這樣就會有不少學生掉隊。於是我定下了這樣的規矩:全班同學都完成任務了才允許他們自由安排時間,這樣一來,每個學生為了不拉全班學生的後腿,都會認真的去做,提前完成的學生還會主動的去幫助不會的同學,有問題的學生也會主動的向會的學生請教,這樣即可以減輕教師逐個輔導學生的壓力,也使那些學得好的同學得到鍛鍊,使他們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時還克服了部分學生因怕問老師問題而舉步不前的現象,從而使所有的學生各得其所。在這種情況下,教師並沒有失去作用,我們正好可以集中精力去輔導個別的計算機“特困生”,使他們以最快的速度提高信息技術操作水平。同時,同學之間也在互相輔導學習的過程中增進了感情,瞭解到了合作的重要性,創造出合作學習的和諧氛圍。

三、多讓學生做老師

以前,我經常使用教師演示,學生看的方法授課,結果就會出現部分學生不耐煩而部分學生又心不在焉,甚至説話打鬧的現象,在這種情況下,學生也不用心看書上的步驟,甚至老師演示完了,有些學生還不知道所學的內容在書上的什麼地方,教學效果可想而知。後來在學習新知識時,有些需要演示的內容,我儘量讓學生去做,全班同學一起看書上的步驟,由一名學生代表演示,這樣以來,學生就能專心研究書上的操作方法,特別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基礎比較好、領會比較快的學生也有了展示自己的機會,學生的學習由被動變主動,課堂氣氛也比較活躍,老師也可以及時監督課堂學習情況。

四、以“任務驅動”的方法組織教學

“任務驅動”教學法符合探究式教學模式,適用於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信息技術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極富創造性、具有明顯的時代發展性特點的課程。“任務驅動”教學法符合信息技術教學的層次性和實用性,便於學生循序漸進地學習信息技術的知識和技能,我在教學中就主要以這種形式組織教學。比如在進行段落格式設置的教學過程中,在課前我設計了一段小文章,保存為兩份,一份故意打亂各種格式,整篇文章非常不協調。另一份則是調整好的效果。通過對比較,孰優孰劣一看便知。開始向學生提出任務要求:如何把第一份文章的格式調整過來。然後先讓學生自己探索,接着請已經完成(或許只完成一部分)的學生把自己的做法演示給大家看,學生最後解決不了的問題再由老師指點,最終終於調整完畢時,一篇清晰優美的作品也就出來了。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不斷髮出“原來如此”的感歎,可以更大地激發他們的求知慾望,從而培養出獨立探索、勇於開拓進取的自學能力。

五、多選用身邊的素材

學習信息技術課選用素材時,儘量選用學生比較熟悉和他們身邊的素材,這樣比較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和共鳴,也突出了信息技術課的實用性、工具性。如文字內容可用學生自己的作文、學生感興趣的小故事、時事新聞等,圖片及視頻內容可拍攝一些學生或學校的照片或視頻,音樂素材可讓有特長的學生使用學過的知識錄製歌曲,或剪裁學校搞活動時的一些片段,或及時下載一些學生喜愛的歌曲視頻等,還可以讓他們親自上網搜索一些自己感興趣的資料供上課時使用,也可及時和其它學科的知識相結合。

通過這樣的學習,學生不僅掌握了應該掌握的信息技術知識,而且自主學習及創新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教師在不斷的反思中也不斷進步,不斷成長。

篇3:信息技術教學隨筆

課堂是學生接受信息技術教育的主渠道,上好每節信息技術課,對培養學生信息能力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由此,搞好信息技術課的課堂教學工作,提高信息技術課教學質量,是每一位信息技術課教師首要解決的問題。通過幾年來的教學實踐,總結了以下幾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靈活運用“任務驅動”的教學方法

(1)、任務要明確、具體,具有可操作性,任務的大小要適當。 教師要在學習總體目標的框架上,把總目標細分成一個個的小目標,並把每一個學習模塊的內容細化為一個個容易掌握的任務,通過這些小的'任務來體現總的學習目標。

(2)、設計任務要符合學生特點,要注重創設適當的教學情境。

設計任務時要從學生實際出發,充分考慮學生現有的文化知識、認知能力、年齡、興趣等特點,遵循由淺入深、由表及裏、循序漸進的原則,創設與當前學習主題相關的、儘可能真實的學習情景,引導學習者帶着真實的任務進入學習情境,使學生的學習直觀性和形象化,對於學生來説,可以實現積極的意義建構。 (3)、設計任務時要注重與其他課程的整合。

設計任務時注重把信息技術作為一種認知工具,把其他學科的知識作為載體,融會在真實性的問題情景中,使學生置身於提

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協作學習過程中。

例如:學習畫圖程序中的矩形、直線、橢圓等工具的使用方法時,可以要求學生畫出家居平面圖、教室平面圖、學校平面圖等,學生既學習了畫圖工具的使用,又掌握了畫平面圖的方法。學習畫圖程序中的文字工具的應用時,教師可以先將中國行政區劃圖掃描到計算機中,要求學生填色、並寫出省會名稱等。這樣既學習了工具的使用,又複習了地理知識。

(4)、盡力體現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思想。 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指導下的“任務驅動”教學法,要求師生改變傳統的觀念和角色。學生在學習中起主導作用,強調學生的主體性,要求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教師在教學中起組織、引導、促進、控制、諮詢的作用。學生被看作知識建構過程的積極參與者,學習的許多目標和任務都要學生主動、有目的地獲取學習材料來實現。因此,教師進行“任務”設計時,要以“學生為中心”,設身處地地為學生着想。

二、大膽嘗試自主學習的教學策略

對於自主學習,我是這樣理解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提高教學的開放度,擴大學生的自主權,引導學生設定學習目標,自主選擇學習活動方式和策略,鼓勵學生自我設疑,自我檢測,自我評價,自我糾正補救,培養學生利用所學的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

那麼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呢?我經

過一段時期的摸索與實踐,以建構主義理論為基礎,在課堂教學中採用了這樣幾種教學模式,取得了比較顯著的效果。 (1)設置疑問模式

教師或學生置疑。指導學生質疑,學生自習解疑,師生共同歸納,再設置相應訓練加以強化和反饋。這種模式以疑問為線索,以解疑為動力,以活動為手段,以澄清問題,強化知識,提高能力為目標。

(2)目標驅進模式

教師出示目標,或學生自行確立目標,教師引導學生圍繞目標學習設置相應問題,組織討論。突破重點,難點,疑點,佈置相關聯繫,詳析總結,迴歸目標。 (3)自學—合作模式

教師提供必要的幫助指導,對學生學習發揮主導作用,學生自學,能動的學習。該模式的核心體現在學生在學習中自我建構知識。有利於真正發揮學生在學習這個過程中的主體作用,符合“教是為了不教”,“讓學生學會學習”的現代教育思想。

三、教學模式的多樣化

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的推動下,使信息技術課展示給學生的是一個豐富多彩的信息世界,擺脱封閉式教學方法,探索多樣化教學模式,才能使信息技術課真正地“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在教學中,我一般採用以下幾種教學模式:

1、演示、講解模式:某些知識藉助於設備演示,教師在其中做適當的講解,能使學生獲得大量的感性知識,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例如在教學生“圖文混排”一節時,我採用的方式是:邊出示用FLASH製作的課題畫面邊講述本堂課的學習任務,然後再依次展示圖文混排的示例,這樣生動形象的表述吸引學生注意力,使學生易於接受。 2、任務驅動教學模式

任務驅動教學模式的主要特點是“任務驅動,注重實踐”。通過教師將教學內容任務化,並在營造的模擬情景中提出任務,驅動學生開展學習、探索活動,尋找、搜索相關知識,歸納完成任務的方法和步驟。緊接着進行上機實踐活動,進行驗證。如此循環到該課全部任務完成。最後進行復習整理,融會貫通。

3、小組協作竟爭教學模式

信息技術課也可將現代企業的管理、合作、競爭等現代意識引入教學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長組成2—5人的小組。分組的依據一般包括性別、年齡、學習成績、知識結構、社會背景、以前小組學習的經驗等。小組成員最好有一些差異,能夠互補互助,有利於每個小組成員都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彼此之間獲得更多的經驗信息。倡導小組協作學習的同時,還要強調組內個人之間的競爭,比一比學習的主動性、自覺性,誰對問題本質的理解全面深刻;誰提出和探討的問題最多;誰收集信息的渠道方式多,信息準確;哪個小組的協作、溝通能力強、作品

內容與風格都很不錯??這種競爭是在協作基礎上的競爭。每個成員的學習、實踐及成果為整個小組共享,每個成員的成功都與小組的成功聯繫在一起,而每個人都成功就必須組內協作、互幫互助。

4、問題探究教學模式

“問題探究”教學模式是根據教學內容及要求,由教師創設問題,以問題的出現,創造欲和主體意識,以此來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的一種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把教學過程設計為學生主動探索知識,進行創造思維的過程,以提高學生獲取信息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他們的創造性品質。

在問題探究教學模式的實際教學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1、為學生創設一個適當的問題情境,課程整合要求通過各種各樣的問題情境來完成教學任務。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開展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相聯繫的橫相教學,把相關的學科知識和能力要求作為一個整體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通過一個或幾個不同學科的學習任務,讓學生在任務中學習。

2、指導學生將信息技術作為一種工具應用到其它學科的學習中去。以課程整合思想為指導的教學模式需要師生在個學科教與學的環節中學習和應用信息技術,以一種自然的方式對待信息技術,把信息技術作為獲取信息、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工具。要求學生能夠有效地使用信息工具處理信息、表達思想以及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實際問題。

篇4:信息技術教學隨筆

在上每一節課後,我都會就這節課不足的地方進行反思和探討。在上完《網上真精彩》這節課後,我通過反思,總結出了以下幾點:

1、從理論知識上讓學生對互聯網有一個初步的瞭解

這節課是三年級下學期開設的第一節網課。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了解什麼是 internet,認識IE瀏覽器,怎樣打開IE瀏覽器。由於這節課關於網絡的術語比較多,而學生對於這些枯燥的內容不感興趣,只想上網瀏覽。新課改要求我們首先要創設情境,激發興趣。應該先讓學生瀏覽一些好的網頁,激發起他們的興趣。再跟他們説,瞭解一些上網術語,對他們更好的認識網絡有幫助。這樣學生知道了學習這些知識的重要性,自然就可以集中精力聽課了。所以在講授過程當中,我為學生演示了教學課件,把這些學生應該掌握的知識做到了課件當中。通過課件生動的演示,學生知道了什麼是互聯網,它能夠幫助我們完成哪些事情;同時,還知道了上網應養成良好的習慣,對網上信息知道怎樣取捨。

2、學生自學效果不明顯,沒有真正達到小組協作學習

這節課的設計是讓學生先通過自學掌握 80%,剩下的老師講解。可是效果並不好,有的學生只是照着書讀,沒有進行思索,離開書本讓他用自己的話説根本説不出來。顯然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沒有我想象的那麼高。

由於我過高地估計了學生的自學能力,使得我設計的自學這一部分並不成功。當然,在教學活動當中,一節課的設計難免不疏漏之處,關鍵在於我們教師要不斷地探索,不斷反思。我覺得應該提倡 “兩個允許,三個一點”,即允許失敗,不允許不嘗試;允許小進步,不允許原地踏步。“三個一點”即每天實踐一點,每天反思一點,每天進步一點。

篇5:信息技術教學隨筆

要開展運用信息技術的優勢開展互動學習,就要給學生提供可供研究的海量信息資源。學習是獲取知識的過程,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而得到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下,藉助其他人(包括教師、家長、同學)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源,主動地採用適合自身的學習方法,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的。網絡環境給課程整合提供了非常好的協作交流平台,在這個平台上,所有學生可以平等的對話,沒有性別的差異,沒有性格的差異,沒有身份的差異,更沒有傳統評價標準強加在學生身上的優劣標誌。所有學生按照研究課題與興趣自然分組,充分發表見解、展示研究過程和結論。師生之間完全沒有了以往的無法跨越的鴻溝,自由平等的對話。學生研究的結論並不重要,展示的成果也不是唯一的評價標準。我們更看重的是學習的完整過程,他們是不是學會了學習?他們是不是不再需要我們的扶持?他們是不是將成功的在終點衝刺!

值得討論的是,這種資源中心和協作交流平台並不一定全部是在互聯網進行。從教學實際中我們注意到:互聯網上的資源和平台就一定適合我們的教學麼?互聯網絡的資源浩瀚無際,但是並非就一定可以給我們的教學帶來有用的信息,反而給我們的課堂教學帶來很大的隨意性和不可預測性,給教師的備課也帶來很多盲目性。另一個方面,互聯網很大程度上已經是一個商業網絡,所用的平台並非是為教育設計的,各種交流平台更是不便於學生們的專題交流。同時所有網站提供的免費主頁空間也是沒有保障,因此,如果用它來構建學生作業的評估展示平台功能是無法得到保證的。就目前網絡建設和互聯網現狀,我認為完全可以依託局域網的高速寬帶,建立自己真正意義上的網絡授課平台,一方面由教師和學生課題研究小組引入互聯網資源,另一方面,充分發揮資源庫的作用,引入資源中心的資源,同時也可以引入學校師生自己創建的信息資源。利用動態網頁技術在自己的網絡上開闢各種專題的信息協作平台。

信息技術和學科的整合不僅是學生學習方式的革命,也是教師教學方法的全方位變革,要使計算機成為教師的真正工具,不要求各學科教師自己從頭設計自己製作課件。信息技術和學科的整合並不能要我們的學科教師都費力搞什麼多媒體課件,我們只要學會拿來主義和再加工能力,如果有現成的電梯大家都不去使用,豈不是對資源的浪費?浪費了網絡資源,還浪費了你自己的精力。近來,網絡和教育將在廣度和深度上極大地影響一個民族的命運,影響一個團隊、個人在未來時代的競爭力。而網絡和教育的結合更是實現偉大的民族復興的強大武器。教育改革任重而道遠,教育現代化、教育信息化給我們的教育改革帶來了勃勃生機,同時也給我們提出了信息技術和學科整合的嶄新課題。

篇6:國中信息技術教學隨筆

在我從教的這段時間內最令我頭疼的事情就是在機房上課時的紀律問題。面前的首要問題就是學生多,接觸時間少,深入的教學工作很難落實到位,如果碰到一些不聽話的孩子,更會耽誤全班同學的學習時間,因此如果課堂紀律管理不好,一切也都是空談。

究竟如何管理好課堂紀律呢?一直困擾着我,也一直思考着。中間也去找老師探討過,也訪問過有經驗的老師的課堂,但實踐到自己身上總還是有難度。吵,打是不允許的,也不是上上策,更是自己及其不願意也不能的做法。我只希望每次上課學生能保持安靜,遵守課堂紀律,老師講課時孩子們能坐姿端正,不交頭接耳,不做小動作,不説廢話,碰到問題可以舉手發言等等,這才是我自己設想的理想狀態下的課堂。然而自己仔細一想,如果不到十歲的孩子完全按照老師的設想去?在現代化教學過程當中,我們呼籲的課堂要民主化、人性化,孩子是教學的主體,孩子才是我們教育的上帝,更要給孩子發展的空間,老師也不能挑戰新課改的權威,套用以前的老一套了。

通過與其他老師的溝通和學習,我瞭解的四年級國小生的特點主要表現為:

1.興趣廣泛,小動作多,愛交頭接耳;

2.注意力不夠穩定,不能持久;

3. 無意記憶還佔相當優勢

4. 情感容易外露,愛爭論問題,容易激動,動不動就提出批評意見,但仍願意依靠老師,希望老師來做主等等

針對學生這些特點我總結了一套自己的方法來應對:

1.重複練習上下課坐姿要求,培養學生良好習慣。

2.講解上課紀律要求和安全規範。

3.利用多媒體演示講解的教學設計,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這個主要需要我們在備課過程中深挖教材改變教學策略,讓教學更生動有趣。

4、精講多練,集中學生注意力,交換練習的時間應控制在20分鐘內。講解不宜過長,敍述動作要領和練習方法要提綱挈領。

5、結合發現探究的教學設計,提高教學效率,其教學設計為:簡述操作要領→操作嘗試→啟發引導→操作學習→反饋指導→鞏固練習→歸納總結的教學設計。這種教學方法,一是使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二是發展學生的智力。

6、利用班級管理方法進行分組打分。在課堂中,根據學生表現進行表揚批評,給予相應獎勵和懲罰措施,最後由班長統計到班級當中。

7、提升教師自身魅力,樹立在學生中的威信,正所謂“親其師,重其道”。

實施過程當中課堂紀律稍有改進,剛開始應對國小生,經驗上還有很多不足,也在探索摸索當中,希望自己可以做的更好。

篇7:國中信息技術教學隨筆

有時候,在信息技術課堂上,教師上的很辛苦,講了好多,就怕少講了什麼。但是對於學生來講,會操作的同學早就聽的不耐煩了,不會操作的還是一頭霧水。教師沒有把握好應該講多少,使得教師上課上的十分累,學生聽課聽的也十分苦。

如何讓教師教的輕鬆,讓學生學的快樂呢。我在教學《節日賀卡》時就有這麼一個問題,這一課是信息技術第五冊PowerPoint演示文稿製作的內容,其實學生在前面也製作過PowerPoint演示文稿。這樣就讓教師很難把握好該如何指導。

如果教師就採用教師演示一遍,學生也做一遍的話,會使學生達不到本課的教學目標和目的,學生做的只是機械的模仿教師做單一的演示文稿,有的學生還會因課堂內容太多而沒有完成任務,也使教師講和非常辛苦。這樣的教學過程是按照課本一般的思路來設計的,沒能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現在的信息技術課,教師佔用課堂時間少,不能多講,但又不能讓學生在課堂上瞎操作。這一課可以以任務驅動教學,讓學生自已動手去試試。同時,教師在教法中一定要引申出許多問題讓學生思考,以達到任務模式教學。從學生上機時間占課時的70%出發,學生可以採用練習法、發現法、觀察法等,利用小組合作,在課前就給學生分一下小組,4人一組,在每組中選出一名電腦較好學生負責這一組的答疑和管理調度。這樣能使學生在課堂上更好的掌握知識,並且肯問題可以及時解決,學生更能發揮主體作用,而教師只需檢查總體、指導個別學生。在這課結束前各組展示作品,形成競爭氛圍,激發學生對電腦的興趣。

這樣一種教學過程,讓電腦技術好的同學能有更好的發揮指導作用,而讓電腦技術不好的同學能得到更多的幫助,教師也不用對每個學生作指導了,只要對個別學生作一下指導就行了。這樣教師教的輕鬆,學生也學的快樂。

篇8:國中信息技術教學隨筆

國小生,作為二十一世紀國家的接班人,必須具備較高的綜合水平,而信息技術則是社會所要求中的個人綜合水平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所有為了使我們的接班人適應信息社會,使學生逐步具有獲取信息、存儲信息、處理信息和傳遞信息的能力,為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了必要的基礎是必須的

而如何能夠更好的引領學生學好信息技術這門學科呢?我有以下幾個想法:

1、採用形象、直觀的教學方法。

國小生低年級學生的思維活動水平基本上處在形象建模階段,畢竟在他們腦海裏很多知識都是空白的,他們要通過對實物、模型及形象性言語的直接感知、對學習材料的直接操作來獲取知識和技能的。而正好信息技術是一門可以接觸許多實體或者建立模型,好讓學生們直觀的感知,從而更好的幫助學生加深對計算機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2、用小組式的完成作業的方法。

信息技術課是一門操作性強的學科,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體現出非常明顯的差異。有些學生一點就通,甚至有的可以通過自學可以舉一反三,而也有學習基礎比較薄弱的學生。這就給我們的教學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困難。教的太淺怕影響了基礎好的學生的發展,而教的深一點又有些學生聽不懂。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覺得應該讓學生們幾個人為一組完成幾份作業。這樣基礎好的學生可以發揮其長項,而基礎差點的學生也可以根據自己的程度進行學習。此外,還可以讓基礎好的學生幫助到基礎較差的學生。不僅提高了學習效率,而且還可以讓孩子們懂得協作的重要性。

3、為學生創設和諧氛圍,保持學習情趣

我覺得信息技術教學,應該堅持鼓勵和誘導相結合,排除學生學習中各種心理障礙,克服學生的畏難情緒,創設和諧的學習氛圍,是保持他們學習情趣的有效手段。

信息技術教學中,可以利用學生的好勝心、自尊感,組織學生操作比賽,課堂學習氣氛既活躍又充滿競爭性。還可以讓他們體會玩中練,練中學的樂趣。

新異的發現--鍵盤學習的深入。

4、邊操作邊練習

操作練習是信息技術教學的核心,很多時候學生對於教師的講解往往不能很投入地聽,他們的注意力絕大部分時間指向自己剛剛遇到的問題或剛受到的新異刺激上。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我們應該善於利用這一點,能不講的地方堅決不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通過指導學生自學研究,提高學習興趣,增強探索研究的能力。還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5、合理利用網絡的`優勢構建良好的學習環境

在現在這個網絡環境下,教師可以利用數字化的教學平台或自己動手建立教學網站,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在網絡上向學生提供明確的學習目標,提供可以選擇的學習方法、學習資源、檢測練習,由學生根據自身的學習情況自主選擇。教師在教學中主要起組織、指導學生學習活動,在不同範圍內解答疑難問題,隨時調控教學進度等作用。教師通過網上專題討論為各個學生提供了單獨或小組討論的機會,每個學生可以在富有競爭性的討論中積極思考問題。比如在信息技術課上,可以嘗試着引入了留言板、聊天室等網上交互方式,這樣可以讓班的同學和老師之間可以較為自由的相互交流,也可以增加同學們的學習興趣。

6、不要給學生布置太低能的任務

給學生布置任務的時候應該適當的有創新和加深。也要避免學生一味被動的學習。應該適當的讓學生的學習活動與大的任務或問題相結合。以探索問題來引動和維持學習者學習興趣和動機。創建真實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帶着真實的任務學習。學生必須擁有學習的主動權,教師不斷地挑戰和激勵學生前進。

7、讓學生自主學習,不斷創新。

電腦知識有很大的開放性,學生也喜歡上信息技術課。我們教師應該充分抓住學生的這一興趣,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電腦知識。這也是培養學生不斷創新的手段之一。如在教學中,老師先讓學生演示實現功能的作品,接着提問:為什麼是這樣的,想要實現功能應該怎麼操作,讓大家想辦法實現功能,自主學習。有的學生討論、嘗試,有的學生在看書尋找,有的學生會上網百度搜索……,同學之間也不由自主地互相幫助起來。最後讓學生互相交流,教師進行適時的點撥,學生很容易就掌握了其中的方法。此外合理的利用電腦本身自有的特點,能夠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意識。做到讓學生自由創作作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有迫不及待地想要動起手來的衝動。

8、整合學科,多面發展。

計算機可以改變學生的學習內容和方式,為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在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中就應該讓學生“把所學的計算機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應用於日常學習和生活之中”。因此,在計算機的教學過程中就必須與其他學科結合起來,讓學生自覺做到“學有所用”。如在教學時,結合學生實際,讓他們用計算機進行作文創作、修改等;教學畫圖軟件時,讓他們配合美術課,進行實際的繪畫;在教學上網時,結合自然、語文、社會等學科,查找自己需要了解的知識;……這樣,使學生在學習計算機過程中完成其他學習任務,讓學生感到計算機知識的重要性和實用性,培養了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增長了學生的知識面,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造能力,促使學生全面發展。

總的來説,我覺得在課堂上教師的最重要任務,就是激發學生的積極思維,尤其是創造性思維,鼓勵學生大膽地質疑,作出別出心裁的答案。學生智慧的激活,會反作用於教師和其他學生,使其能在更高層次上積極思維,從而在師生、學生間積極思維的互動中,不斷閃耀出智慧的光芒。師生可從中盡情地去體驗教學創造美的樂趣,並可獲得教案目標之處的收穫。此外還要注重學習方法的傳授,我們要明白“授人以魚,未若授人以漁”。在教學中,我們應關注知識的結構和學習的認知結構,使學生學到的知識和獲得的能力的遷移,使這些結構具有適度的靈活性。

篇9:中學信息技術的教學隨筆

我認為信息技術學科是比較特殊的一門學科,因為信息技術本身就是日益更新發展的,所以針對它的教學則應該緊跟當今信息環境的發展。怎樣合理的利用手中的教材實現同步的教學更新,怎樣讓生感興趣於本冊教材中較為枯燥的理論知識,我一直在思考的“授人以魚,未若授人以漁”。在我的教學內容中,既注重傳授知識,又注重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探索能力的提高。在課堂上教師的重要任務是激發學生的積極思維,尤其是創造性思維,鼓勵學生大膽地想像,作出別出心裁的作品。學生智慧的激活,會反作用於教師和其他學生,使其能在更高層次上積極思維,從而在師生、學生間積極思維的互動中,不斷閃耀出智慧的光芒。師生可從中盡情地去體驗教學創造美的樂趣,並可獲得教案目標之外的收穫。

在課堂教學中,我關注知識的結構和學習的認知結構,使學生學到的知識的同時也獲得能力的遷移。讓學生成為主角。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進入主體角色,主動地去發現學習從而成為知識的主動探索者。我通過激發學生興趣的探究式教學方法,讓學生充分體驗到自由,賦予學生自主選擇的權力。創建多向的交流環境,學生可以問教師,也可以互相討論。讓學生得到了成功的喜悦與自信的同時,作為教師的我也得到了學生的尊重和相信學生的驚喜。

篇10:中學信息技術的教學隨筆

創設情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掌握新知識

把問題作為出發點,給學生設置問題的情景,提出帶有啟發性、挑戰性的問題,提供讓學生動手動腦參與的機會,讓學生通過觀察、分析、綜合、歸納、比較、想象、概括、研究的學習過程,在實際操作中發現、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老師要適當給予學生探索解決問題的思路,鼓勵他們大膽去嘗試。在信息技術課堂上,要多讓學生用鼠標點一點、試一試,動腦想一想、動口説一説。例如:在教學“美化章”這一內容時,先給出一篇美化過的學生作文,提出“如何美化”的問題,讓學自己探索“邊框底紋”命令的用法,要求每個學生親自動手操作,用鼠標點一點、試一試,用眼看一看變化、動口説一説、動腦想一想、比一比,看看誰把文章修飾的最美,組與組之間展開競賽。在實踐過程中教師要多鼓勵學生勇敢地面對困難、克服困難,要讓學生享受成功,從而樹立他們的自信心。

創設和諧氛圍,保持學習情趣

信息技術教學的實踐讓我懂得,堅持鼓勵和誘導相結合,克服學生的畏難情緒,創設和諧的學習氛圍,是保持他們學習情趣的有效手段。

每班絕大部分同學上機操作時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作為教師根本忙不過來,有時不免會挫傷沒有被輔導同學的積極性。還有,學生的完成情況參差不齊,有的幾分鐘時間就完成任務了,然後就想幹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而有些學生即使沒完成任務,但看到別的同學已經開始做其他的,也不免心不在焉,有的學生乾脆偷懶,即使沒學會、沒完成任務也把問題放到一邊,這樣就會有不少學生掉隊。於是我定下了這樣的規矩:全班同學都完成任務了才允許他們自由安排時間,這樣一來,每個學生為了不拉全班學生的後腿,都會認真的去做,提前完成的學生還會主動的去幫助不會的同學,有問題的學生也會主動的向會的學生請教,這樣即可以減輕教師逐個輔導學生的壓力,也使那些學得好的同學得到鍛鍊,使他們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時還克服了部分學生因怕問老師問題而舉步不前的現象,從而使所有的學生各得其所。在這種情況下,教師並沒有失去作用,我們正好可以集中精力去輔導個別的計算機“特困生”,使他們以最快的速度提高信息技術操作水平。同時,同學之間也在互相輔導學習的過程中增進了感情,瞭解到了合作的重要性,創造出合作學習的和諧氛圍。

篇11:中學信息技術的教學隨筆

學生多,接觸時間少,深入的教學工作很難落實到位,如果碰到一些不聽話的孩子,更會耽誤全班同學的學習時間,因此如果課堂紀律管理不好,一切也都是空談。

針對學生特點我總結了一套自己的方法來應對:

1.重複練習上下課坐姿要求,培養學生良好習慣。

2.講解上課紀律要求和安全規範。

3.利用多媒體演示講解的教學設計,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這個主要需要我們在備課過程中深挖教材改變教學策略,讓教學更生動有趣。

4、精講多練,集中學生注意力,交換練習的時間應控制在20分鐘內。講解不宜過長,敍述動作要領和練習方法要提綱挈領。

5、結合發現探究的教學設計,提高教學效率,其教學設計為:簡述操作要領→操作嘗試→啟發引導→操作學習→反饋指導→鞏固練習→歸納總結的教學設計。這種教學方法,一是使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二是發展學生的智力。

6、利用班級管理方法進行分組打分。在課堂中,根據學生表現進行表揚批評,給予相應獎勵和懲罰措施,最後由班長統計到班級當中。

7、提升教師自身魅力,樹立在學生中的威信,正所謂“親其師,重其道”。

教師就必須由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轉變為學生主動學習的幫助者、促進者,要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學習動機。就必須關注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使學生進行閲讀學習,互相交流,親自動手操作的各種方法,關注學生的情感及實際體驗。只有這樣才能調動學習興趣,促進知識理解,突出技能應用,也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自始至終愉快地學習,盡力滿足學生的求知慾,不斷提高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