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暑假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方案(精品多篇)

欄目: 活動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1.73W

暑假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方案(精品多篇)

課題研究方案 篇一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與意義

1、研究的背景及意義

(1)《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現代社會要求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具備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和開放的視野,具備包括閲讀理解與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運用現代技術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語文教育應該而且能夠為培養和造就一代新人發揮重要作用。為適應和滿足社會進步與學生自身發展的需要,語文教育必須在課程目標和內容、教學觀念和學習方式、評價目的和方法等方面進行系統的改革。”“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隨着義務教育的普及與提高,兒童差異性與教育的統一要求之間的矛盾更為突出。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常常會遇見一些學習上表現出困難、有各種各樣行為問題的學生。究竟應怎樣做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才能滿足那些面臨學業失敗學生的需求,是我們每一所學校,每一位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國小語文教學必須堅持面向全體學生,以促進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作為指導思想,應高度重視語文學困生學習問題。

(2)從語文教學現狀看,普遍存在忽視語文學困生學習的現象。在某些教師眼中語文學困生是一羣不可教的低智羣體,往往對他們視而不見,任其自由發展,結果造成優生一天天好起來,語文學困生一天天“爛”下去的不良現象,造成一個班級語文水平兩極分化問題。

(3)“語文學困生”研究現狀及本校實際的需要。

“學困生”不是一成不變的,只要教育教學措施得力,他們是可以轉化並不斷進步的。學困生的轉化教育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個永恆的話題,也是當前教育教學工作中的一個薄弱環節。目前,全國上下關注留守兒童教育,我們把目光集中在農村,其實城鎮中也存在着大量的留守兒童,他們很容易被忽視。我校是屬於縣城國小,1650名學生中有300多名流動人口子女,由於特殊的環境,他們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學困生。根據以人為本的教育宗旨,當代教育者必須更加關心“學困生”這個特殊羣體的成長,我們有義務關注他們,給他們更多的關愛,呵護學困生心靈,使學困生能愉快地學習課程,學好課程,並由學困生轉化為合格生甚至優秀生。如果忽視“學困生”的教育與研究,學困生勢必越來越多,學困生的大量存在,成為制約學校教教學質量提高的瓶頸,研究其開發轉化的途徑,是提高學校辦學質量的重要手段。

我們針對在實施素質教育實踐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將國小語文日常教學與科研工作相結合,提出“國小語文學習中學困生成因及其轉化策略研究”的課題研究申請,旨在新課程背景下研究解決學困生問題的途徑,尋求義務教育階段國小語文教育質量提升的途徑;對教師專業發展、實施新課程、推進素質教育、實現教育公平都有積極意義。

2、概念的界定

語文學困生:我們結合各方面的定義,把語文學科的學困生定義為:第一,語文學困生兒童的智力是正常的,即其智商在正常範圍之內,但在語文學習中有一定困難;第二,語文學困生在某些特殊能力或學習技能(如解決問題、聽、説、語言、注意、記憶、寫作等等)上存在一定的困難;第三,上述困難的存在並不是由於生理或身體上的原發性缺陷(如盲、聾、啞、身體殘疾或視力問題等)所造成的;第四,這些兒童要達到一般學習水平(合格水平)或達到課程標準所要求的水平需要額外的督促和輔導,有的甚至需要特殊的教育與幫助。

策略:指根據轉化學困生工作中,研究採取一系列與素質教育相適應的、比較系統的方式方法,有效地轉變家長、教師的育人觀,使學校教育、家庭教育、課堂教學有利於學困生的發展。

二、研究的理論依據

1、全教會精神和新課程改革的要求等。新世紀全國基礎教育工作會議決定全面推進中國小素質教育,也就是説教育要面向包括學困生在內的全體學生。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新的教學課程標準確立了“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的理念,其他如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學生是學習主體的理論,着眼學生髮展等,都是本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2、哲學觀點:“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依據,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讓他們參與教學活動,積極調動學困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從而提高他們在課堂上的學習收益。這一點與發揮學生主體性的教學新觀念是相統一的。

3、孔子的“因材施教”理論。

4、心理學觀點:認識過程是指人們獲得知識的過程,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過程。在"需要、誘因與動機"的關係中,需要是人對某種客觀要求的反映,這種要求可以來自個體的內環境,也可以來自個體周圍的環境;動機是在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誘因是與需要相聯繫的外界刺激物,它吸引有機體的活動,並使需要有可能得到滿足。這表明教師在課堂上調動語文學困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讓學生得到知識和能力的提高是可行的。

三、研究的目標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將素質教育的理念和實踐相結合,糾正教育實踐中的不良育人觀,形成對國小語文學習中學困生學習的新認識。本課題研究堅持以素質教育的基本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的學習理論為依據,以紮實的教學實踐為基礎,運用科學方法研究、探討語文學習中學困生的類型與成因,尋求科學有效的教育轉化學困生策略,形成比較系統的學困生工作經驗,從而促進我校的素質教育質量不斷提高,真正把素質教育落到實處,促進教育公平。

四、研究對象及內容

研究對象

明光市工人子弟國小參與課題研究的班級(涉及高、中、低三個學段)中的學困生

研究內容

1、國小語文學習中學困生成因研究。

2、國小語文學習中學困生學習策略研究。(教學觀念的轉變、師生關係的建構、學習方法的指導、學習習慣的培養等方面)

3、國小語文學習中學困生案例分析。

五、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課題組成員統一認真學習教育心理學中有關學習理論,為從事課題研究提供正確可靠的理論依據;蒐集有關資料,瞭解國內外有關語文學困生研究的已有成果、現狀和發展趨勢,做為課題研究的經驗借鑑。

(2)個案研究法。在調查的基礎上,確定研究對象,對具有典型特徵的學生建立個案登記表,首先進行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其後對其施加影響並跟蹤觀察,從觀察記錄中作出深入的理性分析研究,得出比較科學的事實結論。

(3)調查比較法。切實調查學生在實驗的初始狀態及實驗各階段的情況和變化趨勢,認真比較,進行統計分析,看學生的變化是朝着實驗所希望的方向發展還是事與願違,並及時調控。

(4)經驗總結法。根據專題研究計劃,對各階段或全過程研究進行分析概括,揭示內在聯繫和規律,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論高度,促進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轉化,最終形成比較科學的、系統的、行之有效的語文學困生工作經驗與理論。

六、研究步驟

第一階段:醖釀準備階段(20xx年6-10月)

1、學習瞭解有關學困生的理論知識,收集整理有關文獻資料,成立課題領導小組;制定課題組管理制度。

2、蒐集研究資料,運用文獻研究法、調查法等,討論制定課題實驗方案,進行課題立項申報工作。

第二階段:具體實施階段(20xx年11月——20xx年5月)

1、建立博客:建立課題組博客,將博客作為一種學習與研修的平台,鼓勵教師運用經驗總結法將自己有關課題研究的教學反思、教學隨筆、教學論文、經驗總結等文章(圖片)上傳到博客中,形成教育資源的共享。讓課題組博客成為課題組成員的家,成為課題組成員深刻反思、真實記錄、推動成長、相互促進的平台。

2、確定個案:採用調查比較法,在調查研究、前測的基礎上,在語文學科選擇一定數量、有代表性的學困生,建立個體檔案,對具有典型特徵的學困生,進行調查、跟蹤,從個性到共性揭示一般規律。

3、研究成因及對策:及時記錄實驗情況(特別是學困生個案跟蹤情況)、結果、感想、體會,分析處理,注意追蹤分析,探求共性特徵,分析各類學生學習障礙的形成原因。有目的有計劃的採取多種方法進行實驗,以摸索、形成、積累克服學習障礙的有益經驗。

4、運用經驗總結法,在實踐中積累經驗,經驗在實踐中進一步驗證,總結出帶普遍性、具有可行性,既有時代特點,又有較強操作性的做法。撰寫一批有指導意義、輻射性較強的經驗論文,進行實驗工作階段小結。

5、通過實踐進一步檢查、研究反饋,去粗取精,抽取有推廣價值的經驗和研究成果,請專家論證、提升、完善研究成果。完成《研究報告》,展示我校教師參與學困生研究的各項科研成果。

第三階段:完善成果階段(20xx年6月)

1、參與研究教師的論文集。

2、課題研究報告。

3、學困生研究個案集。

七、課題組成員及分工

課題負責人:李豔鬱賢鬆

負責查閲資料,論證立項,活動的組織、協調、實施,蒐集、積累、保存、整理資料,定期召開研討會,總結經驗,做好結題工作。

課題組成員:

楊曉芳趙雷許雪蓮金紅麗余天敏江燕王婷婷

滕麗麗何力邵華琴鐘蘭慧徐慧張慧閆敏

各成員主要根據自身教學實踐,制定個人研究計劃,積極參與課題活動,按時完成課題研究任務,及時積累資料,總結經驗,定期彙報。

八、經費保障

由於該項研究與學校的日常教學密不可分,學困生的轉化是教學常規工作的一部分,學校在研究經費上將無條件支持,在辦公經費中合理開支,不會因為經費的原因影響研究的進度與效果。

開題報告預期成果形式 篇二

1、論文與專著

發表有關網絡教學的設計與評價的一系列學術論文,出版專著《網絡教學的設計與評價》。

2、電腦軟件

開發《網絡教學設計系統軟件》和《網絡教學評價系統軟件》,製作《網絡教學設計》專題教學(學習)網站,建立《教學設計》多媒體資源庫。

暑假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方案 篇三

今年的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我們將本着“青春勵志,共建和諧”的主題,主要圍繞文化、科技、衞生“三下鄉”展開,通過開展參觀學習、社會調查、文娛演出、水上支教、關注留守兒童、加強與特殊羣體的交流和輔導,在長才幹、受教育中為和諧社會的創建做出貢獻。現將本次活動方案制定如下:

一、活動內容及時間安排

(一)關注農村留守兒童,建立“暑期留守兒童夏令營”。

當前,農村中大規模存在14週歲及以下的兒童其父母雙方或者一方流動到其他地區,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並因此不能和父母雙方共同生活在一起,成為留守兒童。這般年齡的孩子本該和父母雙方共同生活而被迫長時間分離,這給留守兒童的身體發育、知識學習、性格培養等帶來了種種不利的影響。暑期到來,他們原本空虛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為了使這些兒童擺脱孤獨寂寞的暑期生活,我們決定在留守兒童現象嚴重的漣水的某農村鄉鎮建立“暑期留守兒童夏令營”。

(二)

1、時間安排:xx月xx日開班

2、活動內容:集中開班學習文化、科普、法律、衞生等知識,尤其注重《義務教育法》的宣講,給他們帶去先進的思想和知識;傳授他們獨立生活的應急措施和自我保護常識,培養他們自立的生活習慣;説服教育那些輟學兒童,增強他們的讀書慾望和學習興趣,鼓勵他們重返校園;免費發放各類優秀的科技圖書和文化用品;帶領他們參觀附近的文化古蹟、革命烈士紀念館等,讓他們在愉悦中長見識、拓視野,激發愛國主義情感。

(三)走近淮安市看守所,與特殊羣體面對面。

締造和諧穩定的社會主義新型社會,我們不能忘掉那些曾經“一失足而成千古恨”的社會特殊羣體。看守所裏的在押人員雖走到一起的原因各有不同,但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他們的思想與行為與社會的法律規範是不相和諧的。走近他們的身邊,瞭解他們的犯罪原因和思想動態,加強學生與他們的交流,既可以感化他們的心靈,也可以教育同學自己。

1、活動時間:xx月xx日

2、活動內容:事先設計一系列的問題,與在押人員面對面地交流,關心他們的生活,使他們得到感召;安排法律專業的學生給他們上一堂關於法律常識的輔導課,增強他們的法律意識和觀念;為勞教人員捐贈各種教育類書籍,豐富他們的精神食糧;實踐團人員與勞教人員和和管教民警進行訪談,從側面進一步瞭解在押人員的心理與思想動態。

(四)關注水上國小,支教幫扶到漁家。

洪澤縣境內有許多水上流動國小,那是世代漁民子女接受教育的唯一途徑。一隻船,一個老師,就構成了一個學校。那裏的孩子們對外面的世界和教育滿懷憧憬,但偏僻落後的地理環境扼殺了他們的期待。為了讓他們能夠接受良好的教育,接觸外面的信息,我們決定繼承淮師支教的良好傳統,走近水上國小的孩子們,給他們帶去最先進的文化。

1、活動時間:xx月xx日

2、活動內容:訂購xx份當日附近的報紙和一系列科普圖書以及文具用品,發放給孩子和當地的漁民;集中當地的水上國小的學生,給他們上半天的課,教給他們學習的方法和新鮮的知識;加強交流,對他們進行普通話和法律知識輔導;師生互動,同台演出,為他們送上精彩的兒童節目,讓他們大飽眼福。

二、活動方式

(一)本次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將採取分散與集中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學生可以參加文通學院組織的社會實踐團,也可以自行組隊或以個人形式進行社會實踐活動;

(二)我們將集中組織團隊),分別是xx

(三)為了達到特定的宣傳效應,我們將在學校統一發放的隊服基礎上加印製一套文化衫,上面印有“關注留守兒童,創建和諧社會”等字樣。

三、實施步驟

本次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將分三個階段進行。

(一)前期準備,動員培訓。xx月xx號我們將對全體同學進行動員,向他們傳達這次活動的主題和目的,動員他們每個人力爭都能夠參與到這次實踐活動,併為有意願在自己的家鄉組建團隊的同學提供介紹信等相關的必要服務。重點集中培訓文通學院集中組織的團隊的隊員,並且做好團隊內部的分工安排。

(二)具體實施,深入實踐。我們將嚴格按照前期的準備將方案付諸實施,在實踐的過程中保持先進文化傳播者的良好形象,注意所到之處的羣眾反應,保持與羣眾之間的和諧關係。活動力求創新,做出最好的效益。同時每個活動結束之後,及時地將成果宣傳出去。

(三)做好總結,鞏固成果。整個活動結束後,趁熱打鐵,完成總結工作。及時聯繫回家組隊實踐的服務團,瞭解他們的活動進展和取得的成果,加強對他們的遠程指導。

四、加強組織領導,保證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的有序開展

(一)成立文通學院暑期社會實踐領導小組。

1、組長:xx

2、成員:xx等xx名學生。

(二)強化活動紀律,制定暑期社會實踐活動規章制度。

社會實踐活動預期成果 篇四

預期成果

通過這次的調查研究,我們希望達到這些成果。具體分為兩個方面,一是針對調查研究的本身,我們本次研究的主要課題是探討仿建文化遺產類旅遊景點的經濟價值——就圓明新園個例研究分析,希望可以從各個層面探討其具有的經濟價值和經濟效應,綜合利用各種旅遊價值評估方法。調查圓明新園的建設開放,看其是否對浙江的經濟結構引起蝴蝶效應和其對產業發展的帶動效應,還有圓明新園選擇的建設地對其經濟價值的影響,例如交通等。想要具體考察圓明新園其本身的經濟價值,就其門票價值,其中的項目構成,遊客的旅遊意願來具體分析;一是針對實踐調查小組成員,我們希望通過這次調查可以培養大家的能力,和對知識更多的瞭解,掌握與運用。能力:培養溝通交流能力:與組員溝通的能力,與調查對象溝通的能力;培養社會實踐能力;培養學術調研和結合分析的能力,提高個人素質,完善個人品質,孕育出更好 的團隊精神和團隊協作能力。意識到當代大學生肩負的責任,也意識到自己知識層面的不足。

課題研究方案 篇五

一、指導思想

以學校教科研五年發展規劃為指導,依據教育部《關於實施農村中學教師素質提高計劃的意見》和陝西教育局“教科研工作要點”等文件精神,結合學校實際,不斷提升教師的師德、師能和教科研水平,切實加強我校教師隊伍建設,打造一支“師德好、業務精”的教師隊伍。

二、總體目標

強化“科研興教、科研強校”的意識,重視教師隊伍建設,以建設一支“師德好、業務精”的教師隊伍為目標,堅持對教師進行繼續教育和培訓,全面提高教師的專業技能素養和文化知識素養,開展有學校特色的多元化校本培訓,培養能滿足現代教育發展要求的研究型教師隊伍,讓全體教師獲得可持續提升。

1、課題研究:開展“教師教育科研常識”的專題講座、討論,邀請專家指導和引領,力爭有1~2個市級以上的立項課題,圍繞主課題立數個縣級、校級子課題;做好自治區級、市級立項課題的過程管理和結題工作;做到使每位教師都具有教科研常識,創造人人蔘與課題研究的學習型校園。

2、教師培訓:依據計劃,按照以“整體推進、分層發展、協同優化”的基本策略,通過多形式、廣渠道、大強度推進教師培訓,13年做到每位教師通過校本培訓24課時以上,分層培訓和上級部門培訓達人均24課時以上。通過校本培訓和上級部門培訓,力爭每個專業30%的教師成為校級骨幹教師,10%以上的教師成為市級專業骨幹,5名以上教師成為石嘴山市學校知名教師。通過師徒結對、教師定期繼續教育培訓,增加學校專業化的培訓,“研究型”教師比例達85%以上。

三、組織機構

組長:薛建

副組長:朱欣榮

成員:常江濤 韓瑞

四、具體措施和工作

1、營造科研氛圍,強化教育科研作用

通過宣傳、參與、督促、檢查等措施,強勢推進,使廣大教師充分認識到教

育科研是實踐先進理論,是解決教學教育實際的、現實的問題,是提高教育教學效益的最佳路徑,堅持不懈的努力,使全體教師相信科研、依靠科研,主動的參與科研。比如:開展學習教科研培訓活動,每月兩週星期五下午為教師的學習時間,形式多樣。再比如開展“請進來,走出去”活動,邀請專家、領導來校指導,以教研組為單位一年外出學習一次。再如為教研組訂閲《信息快教科研訊息報》,讓教師瞭解教育最新信息。

2、完善管理體制,加強科研管理工作

依據《榆林市教育科學研究管理制度與工作條例》、《20xx年榆陽區教育局工作要點》和我校實際情況,修改完善《鎮川國小教育科研工作條例》,制訂學校09年校本培訓計劃,將教科研有關工作序列化、常規化,“到什麼點就做什麼事”,利於教師早明確、早準備,提高科研工作質量。

3、普及課題研究常識,促進教師課題研究意識

教師課題研究氛圍不濃,極大原因是因為教師不懂、不會,覺得層次高深,難度係數大。如果普及課題研究常識,比如每位教師都瞭解教育科研的一般過程和方法,以及課題研究是解決現實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困惑與疑慮,是教學需求,是為有效教學服務,是為減輕教師負擔服務,在做中學,在學中做,何樂而不為呢?積極組織教師進行“教師教育科研常識”專題系列講座,做好石嘴山市xx區立項課題的過程管理工作,且及時向教師彙報課題研究內容及進程。邀請教科研專家對課題進行指導,提高課題的可操作性。

4、以評比為抓手,提高教師的專業技能

學校本學期開學第2個月進行新教師的彙報課展示,舉行教師基本功競賽,優質課、説課技能競賽,教學設計、教育教學案例、專業課教師技能操作評比,

在評比、競賽中激勵教師不斷學習,強化教學技能的訓練,提高教師的自我素質。

五、工作具體安排

1、理論業務學習:

a、每學期分發1本業務學習筆記,開放教師閲覽室,為每位教師業務理論學習搭建學習信息平台。

b、有組織、有計劃開展教科研培訓的活動,邀請領導、專家來校進行《師

《課題研究》、等專題講座或校內教師教學研討。

2、專業技能提高:

a、師徒結對,互幫互助,共同提高,強化青年教師的成長。

b、以活動為載體,提高教師的專業技能。開展新教師的彙報課活動,開展教師基本功競賽,教師的教學技能優質課、説課競賽,教學設計、案例評比,專業課教師的技能操作競賽,開展教研組每月一節的研討課,一學期兩週的推門聽課和課堂教學診斷課活動。

c、落實教師定期下外出培訓工作。

d、邀請其他兄弟學校教師來校指導工作。

e、收集教學設計、案例、反思等,彙編成冊。

3、教研組建設

a、定期開展教研組活動:每週兩節課為教研組的集體備課學習時間,每月兩次教研組安排的組內交流課和評議。

b、外出學習:對於兄弟學校先進的、或具有特色的教學經驗,各教研組組織一次外出學習和交流,回校後形成學習調查報告,並組織組內討論學習。

c、學期末,各教研組對活動進行總結。

4、課題建設

a、開設“教師教育科研培訓”系列專題講座。

b、積極組織教研組、教師申報榆陽區、市級、自治區級的小型課題。 c、定期召開立項課題會議,做好課題的過程管理,收集、整理課題資料。 d、成立校教育科研學術委員會,做好論文評審送交前的指導工作。

5、骨幹教師培養

a、校內、校外結對培養。

b、“走出去”學習。

c、寫教學反思,對當前教育教學的熱點、難點問題開展有效的科研活動。

6、研究型教師的培養

a、定期下參加各級各類的教育教學培訓。

b、學校積極創造條件,拓展教學科研的研討氛圍。

7、評比

對於本次學校以上的校本培訓為主的教科研活動中,評比出學期教科研工作先進個人,優秀教研組,給予精神鼓勵和一定的物質獎勵。

課題研究方案 篇六

為了把校本研修工作落實到實處,並能紮紮實實的開展,真正為教師的專業化成長提供廣闊的空間,進而促進學校辦學水平的總體提高,達到學生各方面能力的發展,特制定校本研修和微型課題研究的具體實施方案。

一、校本研修的組織和管理體系

(一)校本研修的管理體系:建立學校、教研組、備課組“三級管理”研修體系。

1、校本研修領導小組

組長:XXX

副組長:XXX

成員:XXXXXX

2、校本研修質量評價小組:

組長:XXX

副組長:XXX

成員:XXX

3、校本研修組織實施小組

組長:XXX

副組長:XXXXXX

(二)各組織機構職責

1、學校領導小組的主要任務是根據學校實際,提出落實校本教研的具體措施,組織全校性的校本教研活動,開展對本校課堂教學的評價工作,選拔本校的課改骨幹教師和優秀骨幹教師,加強對學校各學科組校本教研的規劃管理,總結,推廣校本研修的經驗。

2、以各教研組為單位,建立學科校本研修小組。

其主要任務是規劃本組的校本教研活動,組織每週一次的研修活動,落實區、校級校本管理機構的任務,確定本學科校本研修的專題,組織開展同伴互助和案例研究。

3、以學科備課組為單位,建立學科年段研修小組。

組織本組教師研究和解決在課程實踐中遇到的問題,督促教師自覺進行自我反思。

落實學校、學科組的校本研修任務。

4、教研組要提交校本培訓計劃,確保校本培訓主題、內容源於教育教學實際需要。

二、時間安排:

1、20xx年xx月xx日~xx月30日(第一輪xx月15日,第二輪xx月30日)

(1)制定學校校本研修工作計劃,並上報區有關領導。

(2)各教研組對教師進行宣傳和動員工作。

(3)各教研組作好研修課題申報工作,擬定學科組研修課題實施計劃,設計實施方案並於xx月20日前教務處(高中交新校區教務處,國中交老校區教務處)

2、20xx年xx月21日~20xx年年11月30日

①根據區領導對規劃的審批意見開展校本研修的第一階段活動。

②對研修活動進行資料積累。

③及時總結經驗教訓,提出改進措施。

④各教研組對前期工作開展情況作彙報(書面和召開專題研討會),由教務處組織。

3、20xx年12月一20xx年1月

①在對第一階段工作總結的基礎上,對下階段校本研修工作進行進一步的規劃和部署。

②接受第二階段的檢查工作

4、20xx年2——20xx年4月

(1)各教研組研修課題全面總結工作

(2)接受學校質量評價小組的驗收

5、20xx年5月

接受區師培與教育研究中心的組織驗收

三、校本研修的管理

1、教務處組織教研組制定學期研修計劃,並由教務處審核。

2、教務處實行定時間、定地點、定內容、定結果制度,每週一次與集體備課時間同時進行。

3、教研組根據區師培與教育研究中心擬定的研修課題,提交各備課組選擇。

4、教研組長參與研修並實行考勤。

5、各備課組長做好研修活動過程記錄和研修活動總結。

6、各教研組每一階段向教務處彙總活動情況。

四、校本研修的評價及獎勵。

(1)根據對研修資料和研究課查驗的情況評定等第,分為優秀、合格和不合格

(2)每學期末,學校對教研組、備課組,開展活動情況進行總結、評定,評選先進教研組、先進備課組,並予以量化,一定獎勵教研組長、備課組長。

(3)凡未組織校本研修的教研組教研經費人平扣30元,不合格的教研小組人平扣xx元。

(4)凡是取得優秀成果的教師個人在職稱評定,區級優秀,名師選拔上享受優先和加分待遇。

社會實踐預期成果形式 篇七

【實踐預期成果形式】

預期成果:

我們希望通過這次調查,瞭解到武陵山邵陽市城步縣的當地民眾對於環保的意識和個人的行為,同時與邵陽市區的居民們的環保意識進行對比。

通過與相關政府人員的溝通,我們能瞭解到政府採取的相關措施,及政府對這些措施對民眾環保觀念產生的影響的期盼。

通過與城步當地苗族同胞溝通,我們能瞭解到當地民眾對於林業部門等加強對貧困地區造林綠化、退耕還林、森林資源保護、林權制度改革等的指導和扶持及少數他們的環保意識和行為,也可以將少數名族與漢族進行對比。

希望能通過這次調查能瞭解到武陵山去某地民眾的環保意識,同時向他們宣傳有關環境保護的知識,並將調查結果反應給當地政府,據此提出一些改進的措施。

成果展示:

在活動前期中,我們將與老師,當地相關的負責人進行溝通探討,引起當地民眾的廣泛關注;

而在活動中期我們將通過網絡媒介(人人,微博,雲麓園等)來跟蹤調查活動;

活動後期,彙集調查問卷,照片,視頻等成果資料,按照一定的劃分標準進行整理,形成一系列通俗易懂、整齊精煉、內容充實和形式多元的成果資料。並報送學院及校團委審核。如若審核通過,可將我們調研成果與大家分享,提出改進意見。

課題研究方案 篇八

研究者:

來鳳縣百福司民族國小 粟海燕

課題名稱:

國小高年級快樂作文的教學研究

課題成因:

快樂作文是提高學生作文水平和培養學生自覺習作的習慣,實現新課程標準對國小作文要求的有效途徑,隨着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快樂作文教學必將大有可為。

課題簡介:

使學生能夠把學習生活和日常交往中的快樂、苦惱等感受,主動訴諸恰當的語言文字,寫出有血有肉、有感而發、生動耐讀的文章,讓學生寫作文成為像吃飯、睡覺那樣的自然慾望。

研究的主要內容:

一、創設情境,增強習作興趣。

1、觀察情境,提煉重點,寫出真情。觀察情境的內涵就是去觀察世界,即觀察大自然、社會生活、藝術作品或具體的實物。它是根據兒童的思維、心理和學習語文的特點提出來的。如:春天到了,帶孩子們走出教室到小花園尋找春天,感受春風拂面,陽光和煦的明媚春光;下雨了,讓孩子們趴在窗口觀察雨景及行人的反應;秋遊時,讓他們看看秋天的田野,感悟秋天是個豐收的季節。為了寫好觀察日記,發動他們搞一些飼養活動,如養蠶,觀察蠶的生長過程;養兔子,觀察它的分娩及餵養小兔的過程;種蒜頭,觀察變化過程。然後,引導他們進行觀察,並在批改後及時加以肯定,使學生感受到樂趣。有了樂趣,才有主動性;而有了主動性,才有創造性。經過自己的精心飼養和仔細觀察,他們的觀察日記寫得繪聲繪色,且極具個性。

2、遊戲情境,體驗樂趣,抒發感受。遊戲是孩子們的天性,通過設定的遊戲有感而作,也是提高習作興趣的一個好辦法。如,結合“六一”遊園會讓學生通過遊戲習作,學生興趣很濃。遊戲結束後都能積極交流活動中精彩難忘的情節,通過對自己的活動,以及其他同學的語言、動作和情緒等敍述,學生在愉快、輕鬆的氣氛中很快完成了作文,而且內容具體,語言生動。學生經歷了活動的全過程,真實體驗了其間的樂趣,有了自己的親身感受,當然有話可説,有感可發,有情可抒,再也不會感到作文是一種痛苦的事。遊戲活動為學生提供了生動的寫作素材,又營造了寬鬆的氛圍,增加了興趣,減少了恐懼感,讓學生樂於寫作。

3、實踐情境,體驗成功,得到發展。將語文教學中的“課外閲讀、口語交際、習作”與“主題系列化綜合實踐活動”融為一體,用活動為學生創設真實的口語交際、習作的情境,使學生在活動中體驗生活、積累素材、提煉思想、豐富情感、產生表達的慾望和興趣,在運用口語交際和寫作進行活動當中,學習練習口語交際和寫作,同時促成學生的全面發展。

4、想象情境,拓寬思路,激發美感。想象力是一種富有創造性的認識功能。真正的創造是想象活動的結果,有計劃地設計安排想象情境對進一步發展兒童的創造能力十分有效。在五年級下半學期第一、六單元作文教學中,我嘗試創設想象情境進行習作,獲益匪淺。先讓學生從已有的生活經驗創設情境想象,藉助童話的手法進行誇張擬人的想象,拓寬了他們的想象空間。接着提供激發創作慾望的題材,為他們習作做好必要的內容鋪墊。如,寫童話時,先選取他們喜歡的海底世界為大前提,為他們提供一些海底動物的知識作鋪墊(如海龜、珊瑚、海馬、海象等),再讓他們根據這些知識進行新形象的綜合創造,編排生動的故事情節,寫出優美的、富有科幻意義的作文,享受到了成功創作的樂趣。

二、鼓勵學生寫出多類型作文,充分體現習作個性。

1、作文“日記化”。 降低行文難度。作文“日記化”就是把依次作文的任務分散到幾篇日記中逐步完成,藉此逐步降低作文的難度,使絕大部分學生取得好成績,提高寫作興趣。如第九冊第一單元習作要求是:

(1)寫一件暑假中自己經歷過的或看到過的、聽到過的事。

(2)寫清楚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3)注意語句通順。三個要求全部達到,對部分學生有一定的難度。如果讓學生以日記形式分成三次寫,就可以分散難度,提高作文質量。

第一次,只要寫暑假中一件真實的事,即可得“優”;第二次,在原來的基礎上進行修改,達到語句通順,即得“優”;第三次,要求把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寫清楚,尤其是經過部分,通過範讀、評議、自己修改,明確敍述經過時把主要人物的神態、語言、動作及自己的心理表達出來即可得“優”。這種針對同一件事分散時間逐步深入地完成作文的形式,表面上是降低了要求,其實是一步一個腳印、循序漸進地達到了寫作要求,是絕大部分學生所喜歡的,達到了快樂作文的目的。

2、作文“書信化”。 拉近與實際生活的距離。以寫信代替作文,把作文的內容、要求轉化到書信的寫作中去,也是快樂作文的一種有益嘗試。因為寫信可以比較自由地傾注自己的感情,容易寫出真情實感來。如:寫《一件難忘的事》,這是一個選材很廣的題目,既可以寫富有意義的人或事,又可以寫令自己慚愧、得意、激動、興奮的人或事,但是學生覺得題目不新鮮,提不起勁。換一種方法,把作文要求稍作改變,即請學生給親戚、朋友、老師、同學寫一封信,訴説令你難忘的一兩件事。寫給自己熟悉的人,學生覺得比較親切,字裏行間藴含着童趣、童真,令人感動。

3、作文“詩歌化”。 激發創造性想象空間。兒歌、兒童詩一直以節奏輕快、語言活潑、琅琅上口等特點深受學生喜愛,模擬創作有助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比如,學完了《快樂的足球賽》,就可以嘗試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模仿着寫兒童詩。寫人、寫事、寫物均可,每行字數不限,能押韻最好。想到自己也能成為“小詩人”,學生習作興趣盎然。

4、作文“課文化”。 加強對課文的理解。在教學中, 我創設的四次情境,充分調動了兒童豐富的情感體驗,加深了對課文所表現的桂林山水的美景和文質兼美的語言材料的理解,並通過綜合介紹桂林神奇的自然風光這一語言訓練,引導孩子表達對客觀世界美的感受及情感體驗。其中我憑藉“結合課文語言,向老師、爸媽介紹桂林山水的美景”的兩次情境創設,巧妙地從閲讀教材中引出表達的話題,前兩次的情境創設,使學生充分朗讀了課文,仔細欣賞了課件圖片,積極地感知、積累了語言,這為表達提供了大量的感性材料。在最後的寫作環節中學生都能寫出有個性的好文章,達到了寫作的目的。

研究方法:個人研究,集體參考,提出意見。

預設步驟:

一、在平時的作文課中進行實驗,並做好記錄、經驗分析,不斷總結。

二、利用校本教研時間,積極爭取上研討課,從而集組內成員智慧,對個人課題進行研究。

三、學期末寫出有關方面的論文。

研究措施:

一、堅持集中學習和個人自學相結合。

二、多學習別人的經驗做法,開拓思路,博採眾長。

三、鼓勵學生訂閲《快樂作文》、《作文與做》等作文期刊,並鼓勵學生積極投稿。

四、組織學生參加各級各類作文競賽,並鼓勵學生彙編個人作文集。

預期成果:

優質課教案、CAI課件、論文、學生優秀作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