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山區生態文明示範鄉鎮建設改革試驗方案(精選多篇)

欄目: 活動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6.7K

第一篇:山區生態文明示範鄉鎮建設改革試驗方案

山區生態文明示範鄉鎮建設改革試驗方案(精選多篇)

山區生態文明示範鄉鎮建設改革試驗方案

農村在zz城市圈中佔有較大比重。大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大力發展農村產業,建設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生態良好、產業發達、鄉風文明的社會產義新農村,是武漢城市圈農村區域“兩型”社會建設的重要任務。在《關於加快推進武漢城市圈“兩型”社會建設的若干意見》精神和省發改委指導下,我鎮深入開展生態文明示範鄉鎮建設改革試驗工作,已經取得了初步成效。為進一步深化山區生態文明示範鄉鎮建設改革試驗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xx鎮山區生態文明示範鄉鎮建設改革試驗的基本情況

(一)基本鎮情

xx縣xx鎮位於xx的中東部,大別山主峯xx的西南腳下,是進入大別山國家森林公園的門户鎮。版圖面積x平方公里,轄x個行政村、1個林場、1個社區,總人口x萬。2014年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x億元,農民人平純收x元。鎮區距縣城x公里,距武英高速大別山出口x公里,距天堂寨景區x公里,武英高速接連線與羅九生態二級紅色旅遊路在此交匯。xx物華天寶。這裏風光秀美,x、x、x三座高山頂天立地,義水河、湯河、橫河三條河流貫穿其中。鎮區建有大別山旅遊驛站。西線義水河沿線大氣別緻,是連接縣城與大別山景區的景觀廊道——大別川百里生態畫廊的重要組成部分。東線進士河沿線景色迷人,有湖北省內獨一無二的森林漂流——進士河漂流,有日出水量x噸的湯河温泉。土地肥沃,是xx的傳統糧倉、重要的板栗和畜牧生產基地。xx人傑地靈。北宋平定西夏名相x,被康熙追封為“醫聖”的明代醫學家x,董必武親自為之題墓聯的“楚國以為寶,今人失所師”的近代方誌學家x,均出生於此。近年來,隨着xx大別山旅遊開發的蓬勃興起,xx鎮開始了湖北省旅遊名鎮創建工作。

(二)必要性

1、改善農村環保狀況的需要。隨着國家各項強農惠農政策的大力推行,農村各項社會公益事業取得了長足進步,但由於特殊的地理環境、生活習慣和體制機制等方面的原因,在廣大農村的絕大多數地方,環保問題越來越突出。具體表現為:一是垃圾污染問題。隨意亂丟亂倒,沒有垃圾清掃機制,更沒有垃圾收集、清運、處理系統。房前屋後、池塘、河溝等成為垃圾傾到堆放地,尤其是不可降解塑料垃圾遍地都是。二是污水污染問題。生活污水亂排亂倒,人畜糞便直排。三是農業面源污染問題。生活垃圾、污水及過量的化肥、農藥等,形成了龐大的農業面源污染。四是工業污染。一些作坊式的鄉鎮企業環保設施和手段跟不上,產生的廢水、廢渣、廢氣物難以得到有效處理。

2、改變農村村莊面貌的需要。近年來來隨着農村經濟發展,特別是打工經濟的興起,xx農民居住條件得到了根本性改善,基本實現了樓房化。但由於機制上的原因,有新房無新村,農户屋裏漂漂亮、屋外亂糟糟。建設無序,道路不暢,公共設施不配套,難以從根本上改善村莊面貌。

3、推進農村產業發展的需要。受傳統思維模式影響,廣大農村還是小農經濟時代的產業格局,農業資源開發利用不夠,農村內部一二三產業的關聯度不高,農民缺乏持續穩定的增收渠道,守着金飯碗受窮的現象比較普遍。

4、創新農村社會管理的需要。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後,農民羣眾的組織化程度得到削弱。但隨着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農民對公共服務需求在增加。迫切需要創新農村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發展的體制機制,找準着力點,通過政府主導、市場引導、農民參與,建立農村社會專業組織,來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解決諸如環境衞生、村莊整治、土地流轉、鄉村旅遊等方面的問題。

5、建設“兩型”鄉鎮的需要。農村社會是武漢城市圈的重要組織部門。沒有“兩型”農村,就不可能有完全意義上的“兩型”城市圈。以生態文明示範鄉鎮建設為抓手,探索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的農村模式,建設生態良好、產業發達的新農村,為武漢城市圈廣大農村“兩型”社會建設提供有益的借鑑。

(三)可行性

1、有良好的稟賦條件。一是區位條件好。毗鄰縣城,背靠大別山主景區,縣城至xx的二級公路、大別山紅色旅遊公路、武英高速連接線交匯,交通區位得天獨厚。二是資源條件好。全鎮有水田x萬畝、旱地x萬畝、山林x萬畝。沿河連片大田大畈土地肥沃,旱澇保收。山林面積大,人均近x畝。板栗等特色農業突出。生態優良,河流交匯,環境優美,有漂流景區和温泉,有著名的歷史文化名人,適合發展鄉村休閒遊、農業觀光遊、名人文化遊。

2、有堅實的工作基礎。從1999年開始,xx縣以提高農民生活質量為出發點,以鄉村自然灣落為單位,在全縣廣大農村開展了“村立新觀念、培養新農民、倡導新風尚、營造新環境、建設新農村”為主題的“生態文明垸落”創建活動。重點是實施“五五工程”建設:一是“五小”改造,就是農家户户建成“五位一體”的小豬圈、小牛欄、小廁所、小沼氣、小雜房,一攬子解決農村亂搭亂建附屬建築的問題。二是“五通”配套,就是灣灣通路、通水、通電、通電話、通電視,使村莊與外界實現全方位的高速聯通。三是“五園”開發,就是農户灣前屋後建好小菜園、小果園、小竹園、小藥園、小花園,使灣落內的生態經濟與環境美化完美結合。四是“五治”固本,就是大力開展治窮、治愚、治髒、治亂、治差,把它作為創建工作“強身健體”之根本。五是“五到户”服務,就是思想道德教育到户、科技知識到户、村規民約到户、法律常識到户,致富信息到户,在走村入户中讓羣眾感受到黨和政府對他們的關懷和幫助。生態文明灣落創建活動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極大地改變了xx農村面貌。早在2014年6月份,省委宣傳部和文明委在在xx召開現場會予以推廣。時任省委副書記的xx同志,把xx“生態文明垸落”創建成果概括為三句話:“小樓掩映在樹林之中,人們生活在綠色之中,農民的日子過得有滋有味。”xx鎮地處xx腹地,在生態文明灣落創建活動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極大地改變了羣眾的思想觀念,湧現出了楓樹灣、勝利灣等一批有影響的典型生態文明灣落。

3、有難得的發展機遇。

一是大別山試驗區建設機遇。2014年2月省委、政府確定,初期範圍包括xx縣8個縣市,圍繞“紅色的大別山、發展的大別山、綠色的大別山、富裕的大別山”這一總體目標,成立大別山革命老區經濟社會發展試驗區。從財政、國土、交通、水利、農業等10個方面給予資金及政策支持,按照“3年明顯變化、5年大變化、10年跨越式大發展”的要求,確定統籌城鄉發展,加快縣域經濟發展,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和現代林業,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大力發展旅遊業,加強小城鎮建設以及加快發展農村公共事業等9個方面的主要任務。按照上述“四個大別山”的總體思路,湖北將把試驗區建成全國重要的革命傳統教育基地、紅色旅遊基地、紅色文化傳播基地、生態文明教育示範基地,建成全國革命老區經濟社會發展先行區、全省統籌城鄉發展試驗區和生態保護示範區。按照省市試驗區建設的總體要求部署,xx確定並啟動了農產品加工園區建設、河東新農村建設、北豐河城鄉一體化試點、豐太旅遊開發、大別川百里生態畫廊建設等五個試驗區建設的“點中點”。其中,xx新農村建設、大別川百里生態畫廊建設等兩個“點中點”涉及到xx鎮的10個村、近一半的版土面積。

二是宏觀發展戰略機遇。試驗區建設與城市圈建設的重大機遇和政策的疊加,給予了xx鎮強勁的發展動力。黃岡市委、市政府按照分類指導的原則,把xx定位為“綠化發展的先行區”。新一屆xx縣委、縣政府確定了“固生態理念、壯生態農業、興生態旅遊、強生態工業、建生態城鎮、樹生態文化”的30字工作方針,堅持按照產業綠色化、資源循環化、生產生活低碳化、民居與環境生態化的“四化”要求,將xx初步建設成為經濟持續發展、社會民主和諧、人民幸福安康、生態環境優良的生態經濟示範縣,提出了建設“大別山最具特色的生態經濟示範縣”的奮鬥目標。鎮黨委、鎮政府提出了爭創全省旅遊名鎮的奮鬥目標,確定了“生態興鎮,旅遊興鎮,以旅遊開發帶動城鎮化、工業化和農業產業化”的發展戰略。所有的這些都為生態文明示範鄉鎮建設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機遇。

三是大別山旅遊開發機遇。隨着大別山紅色旅遊公路的全線貫通、天堂寨4a景區的成功創建、試驗區“點中點”建設的深入推進、xx旅遊央視廣告的投放,xx大別山旅遊日漸升級,旅遊氛圍日漸濃厚,遊客接待量大幅上升,給xx鎮的羣眾帶來思想觀念的巨大沖擊和旅遊開發的巨大帶動。

(四)前期工作

1、上級領導和部門重視支持。xx縣委、縣政府堅持以大別山試驗區建設統籌全局,堅持以旅遊視角謀劃全局,堅持樹立全域旅遊的理念,整合領導力量、涉農項目資金,向試驗區“點中點”傾斜。xx鎮作為河東新農村、大別川百里生態畫廊兩個“點中點”覆蓋鄉鎮,作為縣委、縣政府確定的旅遊名鎮創建鄉鎮,作為xx大別山旅遊的重要組成部分,得到了縣委、縣政府和縣直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為生態文明示範鄉鎮建設改革試驗工作提供了巨大的領導力量和政策支持。全鎮x個行政村,有縣級領導掛點、縣直部門住點的村達到x個,包括縣委書記xx同志、縣委副書記xx同志都親自掛村住點。縣財政部門在省級農業開發項目中安排專項資金,支持我鎮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縣環保局將我鎮x個村,列為農村環保項目實施村上報到國家環保部,已經得到批覆。縣國土局2014年在我鎮安排土地整理項目資金x萬。縣水利局在我鎮安排小農水項目x萬元。縣農業局在鎮安排大棚蔬菜項目x畝,藥材項目x畝。縣建設局的危房改造項目、縣能源辦的沼氣建設項目、縣交通局的農村道路建設項目、縣林業局的綠化項目、縣發改局的水廠改造項目、縣水利局的安全飲水項目、縣體育局的農村體育設施建設項目等,均向我鎮傾斜和集中。

2、試驗工作已經啟動。

(1)省級生態鄉鎮和旅遊名鎮創建工作已經啟動。生態鄉鎮創建工作,準備於2014年上半年組織申報。2014年11月18日,鎮人代會通過了《關於爭創旅遊名鎮的決議》,生態立鎮、旅遊興鎮已在全鎮範圍內形成共識,羣眾的旅遊意識、環保觀念大為增強。

(2)垃圾設施系統開始建立。全鎮配垃圾處理車x輛,建封閉式垃圾池x個,購置垃圾桶x個,改造垃圾填埋場x處,建三格式化烘池x個。

(3)連片整治和生態文明灣落建設效果突出。從2014年7月份開始,在x、x、x三條主幹道x公里公路沿線,開展了大規模的村莊連片整治行動和生態文明灣落創建工作。到2014年7月底止,共計編制了x、x、xx個村、x個自然灣落的建設規劃,並根據規劃要求開展了大規模的連片整治;按照統一的外觀和功能設計,啟動了三條主幹道沿線x多户農户的立面裝修改造,一批農户具備旅遊“農家樂”標準;拆除了三條主幹道沿線及灣落內亂搭亂建的豬圈、牛欄、廁所、小賣部等建築物x多個;全鎮新增初步達標的生態文明灣落x處。

(4)景觀綠化取得進展。沿x主幹道沿線及重要灣落,新栽高檔綠化苗木近x萬株。

(5)旅遊開發取得明顯進展。進士河漂流已於6月下旬順利試運行,日均遊客接待量超過x人,週末更高達x人以上。全鎮新建農家樂x家。全鎮旅遊直接從業人員達到x多人。湯河温泉開發項目也正在緊鑼密鼓地開展動工前的準備工作。

(6)生態休閒農業開始起步。正在開始實施的大別山鬆樂生態農業園項目,近期核心區建設3000畝,中遠期幅射周邊1萬畝。項目的總體功能定位為:以農業生產為肌理,以農業觀光旅遊為紐帶,將項目建設成為以有機大米和茶葉生產、加工為主要功能,兼具農耕文化的休養閒旅遊、高附加值農產品開發與示範為一體的綜合性生態農業園。此項目的實施將極大地提高農業資源開發效益,是改變傳統農業的生產方式、生產觀念、經營模式,發展生態休閒農業的有益探索。

3、體制機制創新試點已有新突破。

(1)村莊環保機制的創新。磙石坳村的樟樹灣是一個集生態文明灣落示範點、新農村建設示範點、鄉莊旅遊示範點於一體的一個自然灣落,共有54户農户,經過一年來的建設,村莊面貌大為改善,但環境衞生管理是個難題。今年初,在鎮政府的指導下,樟樹灣成立了環保理事會,具體責任環保宣傳,清潔衞生檢查,垃圾桶管理,安排人員輪流值班清運垃圾,以及安排清潔大掃除等集體活動。

(2)產業開發機制的創新。一是成立各種農業生產專業合作社。原有農機專業合作社、養豬專業社、藥材生產專業合作社等。二是成立旅遊協會。今年根據旅遊發展特別是漂流火爆後的實際情況,鎮裏牽頭組織了旅遊服務協會。三是開展“城鄉手拉手,和睦一家親”旅遊結對活動。由旅遊服務協會牽頭,對鎮域內基礎條件較好,適合接納城裏家庭休閒居住的農户建立檔案,而後選擇大中城市家庭與之結對,打“乾親家”,把農家變成城裏人的“第二老家”。四是探索專業化、生態化生產,規模化、市場化經營的產業開發模式。鬆樂生態農業園項目一次租地x畝,中遠期x畝,生產有機大米及其它綠色食品,可以來到農業開發的一場革命。

(3)土地流轉機制的創新。進行大規模的土地開發,需要從農户手中流轉土地。如何建立長期、穩定、有效的企業與農户之間的溝通協調機制是個難點。在鬆樂園項目開發過程中,汪家咀村一組農户成立了土地經營協會這一羣眾組織,以協會這一組織形式與企業談判,並保證了今後有一個固定的渠道和協商的機制,較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

(4)建設投入機制的創新。一是整合政策資金辦大事。“各出一道菜,共辦一桌酒”,渠道不變,各記其功,有效增強了項金的使用效益。這在我們的村莊整治、點中點建設中得到了很好的實踐。二是政策項目資金撬動農民投入。象我們的農户房屋裝修改造項目資金,每投入1元錢,帶動了農户投資3元錢。三是招商引資吸納社會資本。進士河漂流項目老闆直接投入資金2014多萬元,帶動農户農家樂等配套項目投資金800多萬元。鬆樂農業生態園建設項目,老闆計劃投資10285萬元。

二、總體思路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武漢城市圈“兩型”社會建設的總體方案為指導,緊緊圍繞建設生態良好、產業發達、鄉風文明的山區生態文明示範鄉鎮這一總體目標,牢固樹立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兩大理念,突出生態家園、生態產業、生態文化三大重點,着力探索環境保護、產業開發、土地經營、農村發展投入四大機制,為武漢城市圈“兩型”山區新農村建設作出有益的探索。

(二)基本原則

1、解放思想、大膽探索的原則。試驗區最大的優勢是“試”。要突破傳統思維模式的制約,針對當前農村改革發展中的難點問題,解放思想,大膽探索,尋找規律性的認識和解決問題的途徑與辦法。通過體制機制的創新,釋放全社會創新創業的動力。通過體制機制的創新,整合和優化配置各類生產要素,最大限度地挖掘各類生產要素的潛力,把資源轉變為資本。

2、科學謀劃、統籌考慮的原則。根據當前農村的實際情況,科學謀劃生態文明示範鄉鎮的總體思路,統籌謀劃生態家園、生態產業、生態文化建設的具體方案,以保證方案的科學性、系統性、可操作性。

3、繼續傳統、提檔升級的原則。生態文明示範鄉鎮建設,以生態文明灣落建設為基礎,但又是僅僅生態文明灣落的複製。生態文明灣落以自然灣落為單位,探索“點”的問題;生態文明鄉鎮以鄉鎮為單位,探索“面”的問題。生態文明灣落建設重在村莊整治,初步解決面貌的問題;生態文明鄉鎮既要解決面貌的問題,更要探索環保的問題。生態文明灣落建設重在發展灣落經濟,生態文明鄉鎮建設還在發展鎮域經濟。生態文明灣落重在探討庭院經濟的發展,生態文明鄉鎮建設重在探索農村綠化發展的問題。

4、政府主導、羣眾主體的原則。要正確處理好政府、市場、羣眾的三者關係。政府的職能不能缺位,市場和中介組織的作用不可忽視,羣眾才是創業的主體。政府是創業的指導和服務者,主要起規劃、宣傳、組織、引導作用,不可大包大攬。充分調動羣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充分發揮好羣眾的聰明才智,充分發揮市場的生產要素配置功能。

5、項目帶動、試點先行的原則。發揮項目對各類資金的吸附功能,以項目資金帶動民間資金。發揮項目的示範引領作用,以骨幹項目引導發展方向。充分發揮試點的示範帶動效應,分類辦好各類試點,及時總結推廣試點經驗。

6、統一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制定全鎮生態文明示範鄉鎮建設總體規劃方案以及進度安排表,在堅持項目帶動、試點先行的基礎上分步實施。每年完成若干項重點工作任務,積小變為大變,積量變為質變,實現“一年打基礎、兩年上台階、三年大變樣”的工作目標。

(三)總體目標和工作重點

生態文明示範鄉鎮改革試驗的總體目標是:

1、生態家園建設目標:(1)農村“五小”改造,“五通”配套,“五園”開發,村容整潔,美觀大方;(2)初步建立起適合山區農村特色的垃圾、污水收集處理系統;(3)鎮區建設提檔升級,房屋外觀統一裝修改造;(4)通過省級生態鄉鎮達標難收。

2、生態產業建設目標:(1)生態旅遊取得長足進步:漂流產業做強做大,年接待遊客x萬人次;温泉開發兩年內建成,年接待遊客量x萬人次;城鄉手拉手旅遊結對家庭200對;鄉村休閒旅遊年接待遊客量x萬人次;以旅遊為龍頭的第三產業在三次產業中佔比明顯上升;通過省級旅遊名鎮達標驗收。(2)生態農業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全鎮耕地面積綠色生態種植達到80%以上;規模養殖基本實現清潔養殖。(3)生態工業建設:鎮域工業排放達,達不到標準的關停並轉。

3、生態文化建設目標:(1)文化設施建設取得長足進步。(2)文化活動開展更加普及和經常,社會文明意識顯著增強,初步建立起文明、積極、健康、和諧的農村鄉風文明。(3)通過省級文明鄉鎮驗收。

三、具體方案

(一)主要內容及進度安排

1、生態家園建設方案。

(1)鎮區龍頭建設。按照山水休閒旅遊小鎮的目標定位,加大鎮區建設力度。三年內新增鎮區人口1000人,擴大鎮區規模2平方公里,建成3條標準示範街道,對鎮區房屋按照統一規劃設計進行立面裝修改造,對鎮區河道進行整治並修建攔河壩,初步完善鎮區道路、停車場、市場、管網、廁所等配套設施,奪取黃岡市城建的大別山杯。

其中,2014年完成鎮區規劃修編和修建性詳規的編制。2014年完成x大道兩側及葆心小區北區土地出讓並啟動房屋建設,2014年建成。2014年啟動x大道、x大道、x南路3條示範街建設,2014年基本完成。2014年啟動鎮區南部温泉城開發項目,2014年試運營,2014年正式運營。

(2)連片村莊整治。搶抓點中點建設、進士河漂流開發、連片整治機遇,加強沿線、連片村莊整治。重點完善x、x、x河沿線30公里村莊整治,以創建高標準生態文明灣落示範點為推動力,深入推進全鎮的生態文明灣落創建活動,全面提升村莊灣落建設水平。

其中,2014建成示範點10個,2014年新完成示範點x個,2014年新完成示範點10個。其中, 2014年x村x灣要通過省級“宜居村莊”的達標驗收,並培養2個省級“宜居村莊”創建灣落。

(3)建立垃圾處理體系。

①鎮區改造完善現在垃圾處理場;沿街再布垃圾桶50個;垃圾清掃由每天一次改為兩次;定時定點收集垃圾。

②根據山區居住分散、路程較遠、不易集中的特點,農村大部分自然灣落,垃圾處理採取“户保潔、灣收集、就地處理”的原則,根據垃圾不同類別實行填埋(不可降解物,建小型填埋場)和集中回田(人畜糞便、桔杆等)等辦法處理;對集中居民達x人以上、交通較為方便的村莊,不可降解垃圾處理實行“户保潔、灣收集、鎮運轉”的辦法處理。

建立農村社會環保機構,發揮羣眾的自主管理作用,成立鎮環保理事會、村分會、自然灣落小組。各級環保組織的職能為宣傳環保政策,普及環保知識(包括垃圾分類、桔杆利用等),日常檢查評比,垃圾處理機制運行等。鎮理事會、村分會主要起牽頭指導和具體督導作用。自然灣落環保小組則具體負責本灣環保方案的制定與實施,建立和實施農户自潔制度、責任分區制度、農户值班制度、檢查評比制度、環保活動日製度、財務管理制度等。垃圾桶、垃圾池、中轉站、填埋場等設施建設的投入,主要由政府補助資金解決。鎮政府全額補助鎮理事會運轉經費,差額補助村分會、灣小組運轉經費。村委會要列支分會運轉經費,差額補助灣小組運轉經費。受益羣眾繳納的會費灣內收取、灣內自求平衡,主要解決垃圾清運費用,彌補環保小組運轉費用的不足。

2014年成立鎮環保理事會,建立各項規章制度。先成立磙石坳村分會並辦好樟樹灣試點,取得成功經驗,並在2014年創建的x個生態文明灣落示範點予以推廣。

2014年在新創建的x個生態文明灣落中予以推廣,並大面積推行。

2014年全鎮範圍內基本建立起農村環保體系。

(4)建立污水處理系統。

①鎮區污水處理。a.完善鎮區老街排污管網,新建葆心北區、密齋大道排污管網,2014年完成。b.建設3個公共廁所,2014年完成。c.鎮區新建房屋,全部建設三格式化糞池。d.積極申報日處理能力x噸的污水處理站,2014年完成申報,力爭2014年立項建設。

②農村污水處理。根據山區居住分散的特點,農村以自然灣落為單位,統一建立生活污水收集管網,採取生物淨化方式處理。提倡新建房屋建水衝式廁所、三格式化糞池。對老住房實施改水改廁、建沼氣池。

(5)加強綠化美化建設。

①鎮區綠化工程。編制鎮區綠化專項規劃,2014年啟動並開始實施,包括老街北端綠化、密齋大道綠化、沿河左岸綠化小遊園改造及北端新建、沿河右岸綠化建設與改造,2014年完成。

②自然灣落綠化。分灣分片栽種花果結合的綠化樹木,從生態文明灣落示範點開始,與示範點建設同步。2014年至2014年每年栽種x萬株。

③河堤、道路綠化。以風景樹、果木樹為主,採取承包經營方式進行。2014年冬季開始啟動,以湯河公路綠化為試點,力爭三年內每年綠化河堤、道路x公里。

④植被修復。對近年來因道路建設、城鎮建設、礦山開發形成的裸露山體,借鑑高速路建設的模式,進行植被修復。2014年開始試點,三年內每年修復x處,總面積達到x平方米。

(6)完善基礎設施建設。

①交通建設方面:2014年完成羅大公路xx地段4公里的二級公路建設,並動工興建鎮區x大橋;2014年投資x萬元,對x公里的x公路進行升級改造;2014年投資x萬元,對x公里的x公路進行升級改造。每年修建通村水泥路x公里,每年修建生態文明灣落內部水泥道路50公里。立項申報打通鎮區北端循環線的大河、小河大橋。

②三年內對鎮區供水系統進行升級改造,滿足鎮區發展的需要;2014年完成x河x人安全飲水項目;同步解決生態文明示範灣落的安全飲水問題;突出解決重點村的安全飲水問題。

③解決農村邊遠地方供電卡口問題,滿足農村不斷增長的用電需求,三年內每年新增農村變台x個。

④ 解決部分地段移動通信信號覆蓋不到位的問題,2014年前突出實現漂流景區移動通信信號全覆蓋。

2、生態產業建設方案。

①發展生態旅遊業。

a.加強重點項目建設。2014年完成全鎮旅遊發展總體規劃及鎮區修建性詳細規劃的編制工作。2014年旅遊驛站主體建成,2014年投入運營。2014年進士河漂流順利試漂,經過不斷完善,2014年開始進入品牌打造、規範化經營階段,並啟動景區創a工作。湯河温泉開發2014年確定開發主體及開發方案,做好前期準備工作,2014年開工建設,兩年內建成投入運營。

b.建立旅遊管理服務機制。成立鎮旅遊開發管理委員會,由鎮長任組長,管理、協調旅遊開發工作。成立政府主導、業主參與的旅遊服務社會組織,對外進行旅遊推介,對內承擔旅遊接待服務資源的規劃、開發、整合、培訓、認定和服務等職能。

c.開展“城鄉手拉手、和睦一家親”城鄉旅遊結對活動。2014年建立結對農户的資格認定、檔案庫建立等基礎工作,2014年9月份舉行啟動儀式,先期結對x户,2014年再發展x户,到2014年達到x户。加強結對農户的標準化建設,由旅遊服務協會實行星級管理。

d.加強農家樂建設。2014年新建農家樂x家;2014年新建農家樂x家,其中在x村新建一個接待能力x人以上的骨幹農家樂;到2014年全鎮餐飲總接待能力達到x人以上,基本能夠滿足漂流客人本地就餐的需要,同時成為大別山旅遊的重要餐飲地。加強農家樂的標準化建設,由旅遊服務協會實行星級管理。

e.加強旅遊商品開發。發動農户大力發展土特產品,家家户户加工土特產品。2014年內引進扶持1家土特產品加工企業,擴大生產規模,提高生產質量,幅射帶動農户土特產品加工。

②發展生態農業。

a.特色農業開發。2014年開始,每年新發展藥材基地x畝,每年新增規模養殖生豬x頭,每年新增規模養雞x萬隻;三年內新發展大棚蔬菜x畝,新發展林果基地x畝,新改造低產板栗園x萬畝。

b.有機農業開發。2014年開始,三年內有機稻面積達到xx萬以上,在此基礎上推廣,力爭有機稻面積佔水田總面積x%以上。同時推廣有機茶、有機水果、有機蔬菜、有機水果生產。

c.休閒農業開發。把有機農業、休閒農業、鄉村旅遊有機結合,打造農業開發新模式。2014年開始在xx村以鬆樂園建設項目為試點;2014年新發展示範點x處,在此基礎上進行推廣,到2014年全鎮休閒觀光農業示範點達到x個。

d.改善生產條件。2014年開始實施土地整理、農業開發等項目,三年改造耕地xx畝。2014年開始實施小農水項目,改善防洪灌溉條件,三年累計投資達到xx萬元。

③發展生態工業。

a.工業企業的環保達標。2014年開始對現在工業企業、礦山,實施環保升級達標工程,2014年實現全面達標、清潔生產。

b.嚴把工業企業新建關。嚴把新上工業項目的環評關,堅決實行環保“三同時”制度。堅決禁止新上污染嚴重的工業項目。

3、生態文化建設方案。

①加強文化設施建設。加強鎮文化站建設,提高其文化服務功能。鎮區新區規劃中,充分考慮文化娛樂場地建設,2014年開始實施。2014年開始,與創建生態文明灣落示範點同步,配套建設一批體育、健身器材。

②挖掘和保護地方文化。

a.大力開發歷史文化名人資源,提高地方文化底藴,服務旅遊經濟。2014年開始,分步實施歷史文化名人資源挖掘保護工程。建立紀念園萬密齋墓區,整修xx故居,修繕xx、xx墓。蒐集整理xx齋、xx、xx歷史資源,編輯出版相關傳記、作品集。加強我鎮歷史文化名人的宣傳。

b.保護地方非物質文化遺產。扶持發展省非遺項目--東腔戲劇團排練劇目,帶徒習藝,從2014年開始鎮政府每年給予一定補助。待旅遊驛站建成、旅遊集中後,爭取在驛站進行演出。扶持發展獅子舞、龍燈舞、採蓮船、蚌舞、大頭舞、蓮湘等民俗歌舞,組織演出隊在節慶日巡遊表演並舉辦旅遊專場演出。

③活躍農村文化生活。扶持民間劇團、文化表演團隊建設,使之成為農村節慶日、婚喪嫁娶等表演的骨幹隊伍。扶持文藝創作、攝影等農村文化社團建設。引導指導中心村、中心灣落組建健身舞蹈隊、民間舞蹈隊等。完善村村通工程,實現農户廣播電視、網絡的全覆蓋。到2014年,全鎮文化表演團隊達到5支,農民舞蹈隊達到10支。

④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廣泛開展“十星級”農户評選活動。成立農村道德協會,建立農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機制。把星級農户創建活動與星級農家樂、星級農村“第二老家”創建活動相結合,破除封建迷信思想,弘揚新風正氣,倡導家庭美德、職業道德、社會公德,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榮辱觀教育,提高全民文明素養。

⑤創建省級文明鄉鎮。2014年啟動創建工作,2014年申報驗收。

(二)重點項目及投資預算

1、生態家園建設項目。見附件一。

2、生態產業建設項目。見附件一。

3、生態文化建設項目。見附件一。

(三)改革試驗總投資及渠道分析

此項改革實驗包括生態家園、生態產業、生態文化三大建設,涉及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是一項綜合性的改革試驗,投資巨大。僅僅重點項目直接投資就達到x億元(見附件一)。其中,基礎設施部分主要依靠政策性項目投入,經營性項目投入靠市場融資,羣眾直接受益部分以獎代補。為推動改革試驗項目的整體推進,需要扶持改革試驗引導資金x萬元。

四、支撐保障

(一)組織保障

縣委、縣政府已將我鎮列入大別山試驗區點中點建設區域,從領導力量上給予了傾斜。鎮黨委、政府把改革試驗工作作為牛鼻子工程來抓,以此統領鎮域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成立山區生態文明示範鄉鎮建設改革實驗工作領導小組,由黨政主要領導任組長、副組長。根據本方案的總體要求,分年度確定具體工作任務,明確責任人員,層層分解任務,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確保本方案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圓滿實現,改革實驗工作出成果。

(二)政策保障

享受武漢城市圈“兩型”社會改革試驗區建設的各項政策,享受大別山經濟社會發展實驗區扶持政策,享受xx縣委、縣政府關於大別山試驗區點中點建設的扶持政策。同時,加強向上的彙報和聯繫,積極爭取省市縣發改、環保、住建、國土、林業、農業、水利、旅遊等相關部門給予政策支持。

(三)資金保障

堅持政府主導、市場引導、羣眾主體的原則,建立投資渠道多樣化、投資主體多元化、投資形式多種化的投融資體制機制,多渠道籌集改革試驗資金,提供強有力的資金支撐。用好用活政策性資金,突出解決基礎設施建設、公益事業建設等方面的問題,充分發揮政策性補助資金引導、示範、撬動的基礎性作用。加強規劃的引導作用、示範點的帶動作用,激發全社會的創業熱情,引導民間資本投入經營性開發資金,引導農民投資解決一家一户的問題。

(四)機制保障

建立嚴格的檢查督辦機制,確保任務明確、責任到人、獎優罰劣。建立利益導向機制,政策性補助資金更多采取以獎代補形式發放,調動羣眾參與的積極性。建立工作創新機制,每項工作任務,在借鑑外地經驗的基礎上,緊密結合自身實際,加強調查研究,力求從體制機制上、思維方式上、工作方法上進行創新突破,向創新要辦法、求效果。建立協調聯動機制,加強與上級相關部門的彙報溝通,鎮域內各部門之間、幹部之間協調聯動,形成改革試驗工作的強大合力。

第二篇:鄉黨委關於建設文明生態示範鄉鎮調研的發言材料

鄉黨委關於建設文明生態示範鄉鎮調研的發言材料

鄉黨委關於建設文明生態示範鄉鎮調研的發言材料

一、鄉鎮黨委、政府的基本職責

總體來講,鄉黨委政府的基本職責,就是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努力構建和諧社會,為老百姓提供和諧生活與和諧創業的環境。即維護社會秩序,促進生產發展。通過“抓環境、抓平安、辦實事”,

實現轄區內的社會鄭重申明本文原創網站為網穩定、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不斷為廣大羣眾創造良好的生產、生活環境,提高生活質量。

鄉黨委作為全鄉各類組織和各項工作的領導核心。是農村改革和經濟建設的直接組織者和領導者,在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落實上級黨組織部署的工作任務,確保本地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中起着總攬全局的作用。其主要職責是:研究決定本區域經濟發展、改革開放和“奔小康、建新村”的目標、規劃,努力推動經濟建設的發展;認真做好農村的思想政治工作,抓好精神文明建設;在加強黨委自身建設的同時,認真抓好以村黨支部為核心的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在農村改革和建設中的戰鬥堡壘和先鋒模範作用。討論決定在職權範圍的幹部任免、調配和獎懲事項,負責幹部的教育、培養、選拔和考察工作,加強黨風廉建設,監督黨員幹部和其他工作人員嚴格遵守黨紀國法;加強對共青團、婦聯、民兵等組織的領導,幫助他們搞好自身建設,支持他們根據各特點開展活動,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鄉政府職能則主要是“宣傳落實政策、組織社會管理、提供公共服務、引導經濟發展”。工作重心是促進社會事業的發展和構建和諧社會。原創:

二、目前鄉鎮主要工作任務

鄉鎮工作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增加農民收入為首要任務,認真制定經濟發展規劃,明確發展思路,組織農民羣眾,發揮當地優勢,依靠科技進步,調整優化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增強經濟發展的活力和後勁,加快發展區域經濟。

就我鄉而言,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主要工作任務就是緊緊圍繞“三個確保”即:確保全鄉社會穩定、確保重點項目建設、確保經濟快速增長實現農民增收的發展思路。努力實現“可持續統籌發展,精心打造經濟強鄉”兩大目標,在工業上,實施“增、減、轉”戰略,即增加“高科技、高附加值,節能環保”項目的引進,減少“高投入、高能耗”資源依賴型項目,嚴格控制採選礦新建項目,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年底前全部完成鄉辦企業租轉售,突出發展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加大工業技改投入,優化經濟結構,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提升工業經濟競爭力。在農業上實施“擴、縮、增”的結構調整思路,推進全鄉農業產業化進程。即進一步擴大全鄉糧食經濟作物種植面積,擴大養殖業規模;壓縮全鄉普通苗木種植面積,適當保持少而精的高檔綠化產品;增加科技含量,大力推廣優種良法,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和經濟效益,增加農民收入。

具體來講主要抓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堅持實施農業富民戰略,大力發展效益農業

緊緊圍繞“擴、縮、增”的結構調整思路,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加快農民增收步伐。

一是擴大糧食及其他經濟作物種植面積,確保全鄉糧食作物種植面積穩定在畝以上。抓好農作物良種良法的示範、推廣和普及。提高作物產量和品質,增加經濟效益。同時,進一步挖掘農業內部增收潛力適度發展蔬菜、特種水果、食用菌等特色產業,進一步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原創:

二是苗木生產進一步調整規模、優化品種、提高效益。要積極引導廣大農民遵循市場經濟規律、適應市場需求,適時調整常規苗木品種,謹慎適度發展前景好、市場需求旺盛的高檔綠化品種,積極發展定單苗木,做到產銷銜接,進一步降低苗木經營風險。

三是加大養殖小區建設,進一步擴大養殖業規模。全面落實小區建設用地、信貸、獎勵等優惠政策,加大引導扶持鄭重申明本文原創網站為網,積極創辦各類養殖小區,力爭到××年新建養殖小區個,新增生豬存欄萬頭,羊存欄頭,牛存欄頭,雞、鴨等家禽存欄只,全年實現生豬出欄萬頭,牛羊出欄萬頭,其他家禽出欄萬隻。

四是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為農業結構調整提供保障。重點解決公路以北各村水源條件惡劣,水利設施老化的難題,計劃投資萬元,新建蓄水池個,埋設地下輸水管道米。

(二)繼續抓好項目建設,增強發展後勁

緊緊圍繞“增、減、轉”的發展思路,進一步強化服務職能,加大協調配合力度,為企業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重點抓好以下項目:

一是積極抓好通汽車製件廠、老辛莊磚廠多孔磚、裕興冶金軋輥有限公司、康園食品廠改擴建等在建項目建設。

二是積極抓好老辛莊新上燒結廠、東雙城新型建築材料廠、雙城礦業萬噸精選等儲備項目的啟動工作。

三是進一步優化投資環境,加大招商引資力度,

加快新項目的引進。包括港陸公司與首鋼合資項目。

四是大力發展第二、三產業,加快個體私營經濟的發展,開拓新的就業途徑,促進農村剩餘勞動力的轉移。

(三)進一步加快以文明生態村建設為主線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一是用三年的時間完成全鄉的精品村建設。因村制宜,分批次進行,其中今年完成個村,明年再完成個村,年完

成個村。

二是強力推進全鄉一建三改工作,力爭年內完成沼汽池建設個,××年完成個,年完成個。

三是進一步做好有線電視入户工作。力爭今年完成個村,户的安裝任務,使全鄉的入户率達到以上。

(四)推動社會各項事業的健康發展

在教育上加大投入力度,改善辦學條件,提高教育總體水平,進一步鞏固普九成果。民政工作上,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加大扶貧濟困力度,進一步加強敬老院的軟硬件建設,改善辦院條件,提高服務水平。計劃生育工作繼續加大自治村建設和深入開展“三結合”活動,引導教育廣大羣眾樹立正確和健康的生育觀。土地管理工作進一步加強農村宅基地的審批工作,堅持依法、依程序辦事,加大土地糾紛調處力度,維護農村社會穩定。農經工作要加大農村財務的管理和監控力度,嚴格執行財經紀律,杜絕各種不合理開支,全面落實財務公開,增強透明度。

(五)堅持以民為本,努力維護全鄉和諧穩定。

一是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進一步加大對鐵礦生產企業進行嚴格的管理,實行定期檢查和不定期的抽查,及時發現和排除安全隱患。確保安全生產和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二是搞好各種矛盾糾紛排調工作。抓住重大、複雜、疑難矛盾糾紛和羣眾普遍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積極主動認真的加以解決,維護人民羣眾的根本利益,維護社會政治穩定,為全鄉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創造良好的政治環境。

三是加強社會主議精神文明建設。深入開展羣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全面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繼續深入開展“孝星”評選等公民道德實踐活動,形成良好的社會道德風尚。嚴厲查禁和打擊封建迷信及“黃賭毒”等社會醜惡現象,形成崇尚文明、健康、科學的社會風尚。

三、目前鄉鎮機構設置情況

目前的機構設置按照“強化綜合管理與協調職能,理順上下級之間關係,解決部門之間、內設機構之間以及層次之間職能交叉,管理重複等問題,提高辦事水平和工作效率”這一原則,根據市編委批准的我鄉機構改革三定方案,設置了五大辦公室,即:黨政綜合辦公室、財經辦公室、社會事務辦公室、計劃生育辦公室、紀律檢查委員會、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辦公室與司法所合署辦公,一個機構,兩塊牌子。設置了個事業所站,即:農業科技綜合服務站、文化服務站、計劃生育服務站、國土資源管理所、農村經濟聯合社(農經站與其合署辦公)和礦山安全監察站。

四、目前鄉鎮財力及社會事業發展及管理權限、範圍、任務

(一)鄉鎮財力及社會事業發展情況:

就我鄉而言,隨着近幾年全鄉經濟持續快速增長,財政收入穩步增加,××年底全鄉財政收入完成萬元,較上年增長,這一成績的取得大大增強了我鄉的財政實力,有力地促進了鄉村兩級政權建設和經濟社會事業的全面發展。教育、醫療、衞生、體育等社會各項事業都有了長足的發展,實現了經濟與社會各項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一是實施科教興鄉戰略,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去年以來,為進一步改善教學條件,鄉政府投資萬元,完成鄉中學平方米多功能教學建設。投資萬元,完成了東雙城聯小危舊校舍改造及校園附屬工程。投資萬元完成了鄉中學主路硬化和標準籃球廠建設。目前,全鄉有中學所,國小所,幼兒園所,九年制義務教育普及率為%。二是計劃生育工作進一步鞏固提高。通過加強計生隊伍建設,進一步強化服務職能,嚴格審批二胎指標,落實計生“兩卡”與利益導向機制,逐步實現了工作重心的整體下移。計生協會、三結合工作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全鄉計劃生育率為,人口出生率。有個村達到了計劃生育自治村標準,個村達到合格村標準,自治率達到。三是民政、優撫等社會事務工作紮實有效開展。投資元為鄉敬老院修整了地面,建起了花潭,進一步改善了老人的生活環境。同時保證全鄉户農村特困户低保金的及時足額發放。積極開展幫困送温暖活動,年初為户貧困户送去慰問金元和價值元的麪粉,春季救濟災民户,發放救濟糧斤。為名農村義務兵家屬兑現優待金元,對名二等乙以上殘軍人、户烈屬、名抗美援朝複員軍人進行了慰問。四是通訊、文化娛樂、醫療等機構和設施日趨完善。有鄉級衞生院所,村衞生室所,××年以來,共投資萬元,加強了鄉衞生院的軟硬件建設,大大改善了辦院條件提高了醫療服務水平。

(二)管理權限、範圍和任務:

鄉財政是國家財政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鄉政府的重要職能部門,是行駛職能的重要物質保障手段,鄉財政擔負着為鄉政府籌集、分配和監督管理鄉財政收支的任務,同國家財政一樣具有分配、調節、監督、政治穩定和社會進步職能,具體範圍包括:⒈鄉政府所有收支業務;⒉轄區內税源調查摸底;⒊轄區內農、林、牧、副、漁、文教、衞生及文明生態村建設等公益事業的資金籌集和支付;⒋監督鄉政府各部門及轄區內鄉直各部門的財務收支。任務包括:管好、用好各項財政資金,及時為鄉政府領導提供真實、準確數據,當好參謀、助手,年底實現財政收入萬元。

五、考核鄉鎮的主要指標

考核鄉鎮的主要指標有:原創:

⒈經濟指標。共項,包括工商税收、新上項目固定資產投入(不含採選業)、農村經濟工作。

⒉黨建和精神文明建設指標。共項,包括:宣傳思想和精神文明創建工作、領導班子和幹部隊伍建設、基層組織和黨員隊伍建設、黨風廉政建設、基層民主政治建設。

⒊社會發展指標。共項。包括:信訪工作、文明生態村鎮建設、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安全生產工作、國地資源管理工作、環境保護工作、教育工作、衞生工作、文化體育工作、其他農村社會事業。

⒋市委市政府交辦督查工作。

⒌加分項目。包括獲唐山市級以上表彰獎勵和突破性工作。

六、鄉鎮機構改革的主要方向和任務

主要方向是:遵循“精簡、統一、效能”的基本原則,立足轉變職能構築“小政府、大服務”的工作格局。

主要任務是: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進一步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鞏固黨的執政地位,提高執政水平;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實現政企分開,理順各方面關係,加強基層政權建設;精幹公務員隊伍,降低行政成本,減輕財政負擔,提高工作效率。通過改革和精簡,建立廉潔高效、運轉協調、行為規範的行政管理體制。鄉鎮黨政機構改革重點是轉變政府職能,精簡機構,壓縮財政供養人員,切實減輕農民負擔,逐步建立起運轉協調、精幹高效、行為規範、符合鄉鎮特點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要優化結構、完善功能,建立精幹高效的鄉鎮黨政機構,理順縣與鄉鎮之間的職權關係,抓好鄉鎮管理體制改革。把精簡超編人員與加強完善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結合起來,協調配套地推進改革。

七、目前文明生態村鎮建設情況及存在問題

(一)文明生態村創建情況:××年度以來,鄉黨委政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面落實省、市文明生態村鎮創建工作會議精神,堅持因地制宜,紮實推進,務求實效的原則,確定了全面規劃、試點先行、分步實施的總體思路。近年來,廣大基層幹部和農民羣眾積極行動、真抓實幹在實踐中提高了認識、嚐到了甜頭投身創建活動的熱情越來越高。經過全鄉上下的共同努力創建活動取得了明顯成效:人居環境不斷改善精神文明建設不斷加強經濟發展和基層民主政治建設也得到了進一步推動。截止目前,全鄉累計投資萬元,高標準硬化村內街道萬多延長米,計萬平米,其中老市莊、三官廟、西雙城等個村基本完成了造林綠化任務,新建一建三改沼汽池個,大柳樹、東雙城等個村完成了有線電視入户户,特別是今年月份以來,河南、東祁爾莊等個村更是錦上添花,積極開展了文明生態精品村建設,目前已累計清理垃圾餘立方,植樹株,綠化灌木花草萬株,綠化面積達平米,建設籃球場個,修砌馬路崖多延長米,鋪便道彩磚多平米,安裝路燈盞,總投資達多萬元。隨着建設步伐的不斷推進,這些村正在逐漸地亮起來、綠起來、美起來。

(二)存在問題:我鄉積極開展文明村莊創建活動,取得了一些進展,但也有一些問題困擾我們,主要是:髒亂差現象不斷反彈,成了農村的頑症;農村幹部羣眾參加創建活動的積極性、自覺性不高:資金保障不理想,創建資金短缺問題仍比較突出。

八、對創建文明生態示範鄉鎮的思路、措施、意見和建議

(一)創建思路:

我鄉共有個行政村,由於各村情況各異,文明生態村的建設不可能齊頭並進。為此,鄉黨委在創建活動中確立了“因村制宜,分類指導”的總思路。充分考慮各村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實際,按照“擇優示範先行”的原則,選好創建工作的示範點。首先確定了“羣眾基礎好,經濟基礎好,幹部條件好”的三官廟村、西雙城村為全鄉的第一批試點村。同時,也對全鄉其他村的建設步驟進行了統一規劃,即:××年三官廟、西雙城兩個村為試點,建設高標準示範村,××年老辛莊、大柳樹、崔家莊、東雙城、楊家莊五個村緊隨其後,加快創建進程。××年到年為整體推進、逐步提高階段,即個村全部普及生態村建設,⒌××年分別完成個精品村建設,年完成最後個村的精品村建設。

(二)主要措施:

⒈加強領導,建立工作機制。鄉、村兩級要把文明生態村建設工作作為農村奔小康和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擺上議事日程,落實工作責任,採取有力措施,切實抓緊抓好。明確分工,並落實鄉主要領導和駐村幹部的具體職責,認真落實創建聯繫點制度,抓好各自創建聯繫點的創建工作。形成“一級抓一級、級級有人抓、上下聯動、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

⒉發動羣眾,依靠羣眾。廣泛深入地開展宣傳發動工作,提高農民羣眾對文明生態村意義的認識,動員和組織廣大農民羣眾參與各種創建活動,並在創建過程中,緊緊依靠農民羣眾,使廣大農民羣眾在文明生態村建設中發揮主人翁的作用,克服“等、靠、要”思想,自己動手,艱苦奮鬥,把自己的事情辦好。

⒊典型示範,全面推進。在全面開花的基礎上,抓好高標準精品村創建工作,在提高創建檔次和水平上下功夫。

⒋建立投入機制,加大資金投入。採取“幾個一點”(即市政府撥一點,鄉政府出一點,社會籌集一點,羣眾投工投勞解決一點)的辦法,多渠道籌集資金投入文明生態村的建設。建議市政府從財政適量增加資金支持。

⒌加強監督,嚴格考核。將文明生態村創建工作納入對農村幹部和駐村機關幹部的短期目標和年終考核,並與本人經濟利益掛鈎。並與各村幹部簽訂了創建責任狀,承諾凡按時、按要求完成創建工作的村,鄉政府一次性給予村幹部適當的獎金,同時並在年終目標考核中加大文明生態村創建工作的分數比重。

(三)意見和建議:

創建文明生態村是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項長期工作,是一項龐大的社會系統工程,為了確保文明生態村創建活動長期堅持並取得成效,應建立起文明生態村創建工作長效機制。

一是目標考核機制。各鄉鎮由書記掛帥,成立文明生態村建設工作領導小組,配備專人抓創建。各自然村成立創建工作小組,具體組織羣眾開展創建。並把文明生態村建設工作列入年度考核目標之一,與經濟工作一起檢查、表彰、獎罰。

二是齊抓共建機制。原創:明確各單位的聯繫點和共建責任,明確農村專項資金的使用方法。共建單位在人力、財力、物力方面給予支持,單位主要負責人要經常過問共建點的創建工作,及時幫助解決存在問題,充分發揮職能作用,支持創建工作。在農村專項資金使用方面,將改水改廁、沼氣池、民房改造、鄉村道路、農網改造等建設資金的使用和文明生態村建設資金進行整合,形成合力,發揮最大最好的效能。

三是建管結合機制。主要解決建成後鞏固提高問題。抓好文明生態村的鞏固提高,有利於克服“小富即安”和“大功告成”思想,更有利於起到示範輻射作用。對於已建成的文明生態村,教育引導羣眾繼續完善、鞏固提高。制訂各種管理制度,落實管理措施,大事有人管,小事有人抓,促使文明生態村管理規範化。每個創建村莊都制訂了保潔制度,成立保潔隊伍,並配有專職的保潔員負責打掃村莊、定期處理垃圾,實行家禽家畜圈養,嚴禁砍伐樹木,做到居家清潔整齊。

第三篇:鄉黨委關於建設文明生態示範鄉鎮調研的發言材料

一、鄉鎮黨委、政府的基本職責

總體來講,鄉黨委政府的基本職責,就是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努力構建和諧社會,為老百姓提供和諧生活與和諧創業的環境。即維護社會秩序,促進生產發展。通過“抓環境、抓平安、辦實事”,實現轄區內的社會鄭重申明穩定、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不斷為廣大羣眾創造良好的生產、生活環境,提高生活質量。

鄉黨委作為全鄉各類組織和各項工作的領導核心。是農村改革和經濟建設的直接組織者和領導者,在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落實上級黨組織部署的工作任務,確保本地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中起着總攬全局的作用。其主要職責是:研究決定本區域經濟發展、改革開放和“奔小康、建新村”的目標、規劃,努力推動經濟建設的發展;認真做好農村的思想政治工作,抓好精神文明建設;在加強黨委自身建設的同時,認真抓好以村黨支部為核心的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在農村改革和建設中的戰鬥堡壘和先鋒模範作用。討論決定在職權範圍的幹部任免、調配和獎懲事項,負責幹部的教育、培養、選拔和考察工作,加強黨風廉建設,監督黨員幹部和其他工作人員嚴格遵守黨紀國法;加強對共青團、婦聯、民兵等組織的領導,幫助他們搞好自身建設,支持他們根據各特點開展活動,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鄉政府職能則主要是“宣傳落實政策、組織社會管理、提供公共服務、引導經濟發展”。工作重心是促進社會事業的發展和構建和諧社會。

二、目前鄉鎮主要工作任務

鄉鎮工作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增加農民收入為首要任務,認真制定經濟發展規劃,明確發展思路,組織農民羣眾,發揮當地優勢,依靠科技進步,調整優化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增強經濟發展的活力和後勁,加快發展區域經濟。

就我鄉而言,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主要工作任務就是緊緊圍繞“三個確保”即:確保全鄉社會穩定、確保重點項目建設、確保經濟快速增長實現農民增收的發展思路。努力實現“可持續統籌發展,精心打造經濟強鄉”兩大目標,在工業上,實施“增、減、轉”戰略,即增加“高科技、高附加值,節能環保”項目的引進,減少“高投入、高能耗”資源依賴型項目,嚴格控制採選礦新建項目,轉變經濟增長方式,xx年底前全部完成鄉辦企業租轉售,突出發展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加大工業技改投入,優化經濟結構,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提升工業經濟競爭力。在農業上實施“擴、縮、增”的結構調整思路,推進全鄉農業產業化進程。即進一步擴大全鄉糧食經濟作物種植面積,擴大養殖業規模;壓縮全鄉普通苗木種植面積,適當保持少而精的高檔綠化產品;增加科技含量,大力推廣優種良法,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和經濟效益,增加農民收入。

具體來講主要抓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堅持實施農業富民戰略,大力發展效益農業

緊緊圍繞“擴、縮、增”的結構調整思路,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加快農民增收步伐。

一是擴大糧食及其他經濟作物種植面積,確保全鄉糧食作物種植面積穩定在2xx畝以上。抓好農作物良種良法的示範、推廣和普及。提高作物產量和品質,增加經濟效益。同時,進一步挖掘農業內部增收潛力適度發展蔬菜、特種水果、食用菌等特色產業,進一步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二是苗木生產進一步調整規模、優化品種、提高效益。要積極引導廣大農民遵循市場經濟規律、適應市場需求,適時調整常規苗木品種,謹慎適度發展前景好、市場需求旺盛的高檔綠化品種,積極發展定單苗木,做到產銷銜接,進一步降低苗木經營風險。

三是加大養殖小區建設,進一步 擴大養殖業規模。全面落實小區建設用地、信貸、獎勵等優惠政策,加大引導扶持鄭重申明,積極創辦各類養殖小區,力爭到xx年新建養殖小區18個,新增生豬存欄1.8萬頭,羊存欄1000頭,牛存欄500頭,雞、鴨等家禽存欄30000只,全年實現生豬出欄10萬頭,牛羊出欄1萬頭,其他家禽出欄2萬隻。

四是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為農業結構調整提供保障。重點解決公路以北各村水源條件惡劣,水利設施老化的難題,計劃投資350萬元,新建蓄水池50個,埋設地下輸水管道1xx米。

(二)繼續抓好項目建設,增強發展後勁

緊緊圍繞“增、減、轉”的發展思路,進一步強化服務職能,加大協調配合力度,為企業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重點抓好以下項目:

一是積極抓好通汽車製件廠、老辛莊磚廠多孔磚、裕興冶金軋輥有限公司、康園食品廠改擴建等在建項目建設。

二是積極抓好老(投稿,贏得豐厚回報!. 歡迎您)辛莊新上燒結廠、東雙城新型建築材料廠、雙城礦業50萬噸精選等儲備項目的啟動工作。

三是進一步優化投資環境,加大招商

引資力度,加快新項目的引進。包括港陸公司與首鋼合資項目。

四是大力發展第二、三產業,加快個體私營經濟的發展,開拓新的就業途徑,促進農村剩餘勞動力的轉移。

(三)進一步加快以文明生態村建設為主線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一是用三年的時間完成全鄉的精品村建設。因村制宜,分批次進行,其中今年完成12個村,明年再完成10個村,xx年完成2個村。

二是強力推進全鄉一建三改工作,力爭年內完成沼汽池建設800個,xx年完成600個,xx年完成600個。

三是進一步做好有線電視入户工作。力爭今年完成8個村,1100户的安裝任務,使全鄉的入户率達到75%以上。

(四)推動社會各項事業的健康發展

在教育上加大投入力度,改善辦學條件,提高教育總體水平,進一步鞏固普九成果。民政工作上,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加大扶貧濟困力度,進一步加強敬老院的軟硬件建設,改善辦院條件,提高服務水平。計劃生育工作繼續加大自治村建設和深入開展“三結合”活動,引導教育廣大羣眾樹立正確和健康的生育觀。土地管理工作進一步加強農村宅基地的審批工作,堅持依法、依程序辦事,加大土地糾紛調處力度,維護農村社會穩定。農經工作要加大農村財務的管理和監控力度,嚴格執行財經紀律,杜絕各種不合理開支,全面落實財務公開,增強透明度。

(五)堅持以民為本,努力維護全鄉和諧穩定。

一是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進一步加大對鐵礦生產企業進行嚴格的管理,實行定期檢查和不定期的抽查,及時發現和排除安全隱患。確保安全生產和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二是搞好各種矛盾糾紛排調工作。抓住重大、複雜、疑難矛盾糾紛和羣眾普遍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積極主動認真的加以解決,維護人民羣眾的根本利益,維護社會政治穩定,為全鄉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創造良好的政治環境。

三是加強社會主議精神文明建設。深入開展羣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全面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繼續深入開展“孝星”評選等公民道德實踐活動,形成良好的社會道德風尚。嚴厲查禁和打擊封建迷信及“黃賭毒”等社會醜惡現象,形成崇尚文明、健康、科學的社會風尚。

三、目前鄉鎮機構設置情況

目前的機構設置按照“強化綜合管理與協調職能,理順上下級之間關係,解決部門之間、內設機構之間以及層次之間職能交叉,管理重複等問題,提高辦事水平和工作效率”這一原則,根據市編委批准的我鄉機構改革三定方案,設置了五大辦公室,即:黨政綜合辦公室、財經辦公室、社會事務辦公室、計劃生育辦公室、紀律檢查委員會、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辦公室與司法所合署辦公,一個機構,兩塊牌子。設置了6個事業所站,即:農業科技綜合服務站、文化服務站、計劃生育服務站、國土資源管理所、農村經濟聯合社(農經站與其合署辦公)和礦山安全監察站。

四、目前鄉鎮財力及社會事業發展及管理權限、範圍、任務

(一)鄉鎮財力及社會事業發展情況:

就我鄉而言,隨着近幾年全鄉經濟持續快速增長,財政收入穩步增加,xx年底全鄉財政收入完成4853.6萬元,較上年增長230.8%,這一成績的取得大大增強了我鄉的財政實力,有力地促進了鄉村兩級政權建設和經濟社會事業的全面發展。教育、醫療、衞生、體育等社會各項事業都有了長足的發展,實現了經濟與社會各項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一是實施科教興鄉戰略,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去年以來,為進一步改善教學條件,鄉政府投資80萬元,完成鄉中學1200平方米多功能教學建設。投資1

0萬元,完成了東雙城聯小危舊校舍改造及校園附屬工程。投資10萬元完成了鄉中學主路硬化和標準籃球廠建設。目前,全鄉有中學1所,國小 所,幼兒園 所,九年制義務教育普及率為98.17%。二是計劃生育工作進一步鞏固提高。通過加強計生隊伍建設,進一步強化服務職能,嚴格審批二胎指標,落實計生“兩卡”與利益導向機制,逐步實現了工作重心的整體下移。計生協會、三結合工作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全鄉計劃生育率為100%,人口出生率11.02%。有19個村達到了計劃生育自治村標準,4個村達到合格村標準,自治率達到79.3%。三是民政、優撫等社會事務工作紮實有效開展。投資6000元為鄉敬老院修整了地面,建起了花潭,進一步改善了老人的生活環境。同時保證全鄉91户農村特困户低保金的及時足額發放。積極開展幫困送温暖活動,年初為160户貧困户送去慰問金17000元和價值13000元的麪粉,春季救濟災民72户,發放救濟糧7000斤。為17名農村義務兵家屬兑現優待金30600元,對4名二等乙以上殘軍人、7户烈屬、13名抗美援朝複員軍人進行了慰問。四是通訊、文化娛樂、醫療等機構和設施日趨完善。有鄉級衞生院1所,村衞生室26所,xx年以來,共投資38萬元,加強

了鄉衞生院的軟硬件建設,大大改善了辦院條件,提高了醫療服務水平。

(二)管理權限、範圍和任務:

鄉財政是國家財政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鄉政府的重要職能部門,是行駛職能的重要物質保障手段,鄉財政擔負着為鄉政府籌集、分配和監督管理鄉財政收支的任務,同國家財政一樣具有分配、調節、監督、政治穩定和社會進步職能,具體範圍包括:1、鄉政府所有收支業務;2、轄區內税源調查摸底;3、轄區內農、林、牧、副、漁、文教、衞生及文明生態村建設等公益事業的資金籌集和支付;4、監督鄉政府各部門及轄區內鄉直各部門的財務收支。任務包括:管好、用好各項財政資金,及時為鄉政府領導提供真實、準確數據,當好參謀、助手,年底實現財政收入6500萬元。

八、對創建文明生態示範鄉鎮的思路、措施、意見和建議

(一)創建思路:

我鄉共有24個行政村,由於各村情況各異,文明生態村的建設不可能齊頭並進。為此,鄉黨委在創建活動中確立了“因村制宜,分類指導”的總思路。充分考慮各村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實際,按照“擇優示範先行”的原則,選好創建工作的示範點。首先確定了“羣眾基礎好,經濟基礎好,幹部條件好”的三官廟村、西雙城村為全鄉的第一批試點村。同時,也對全鄉其他村的建設步驟進行了統一規劃,即:xx年三官廟、西雙城兩個村為試點,建設高標準示範村,xx年老辛莊、大柳樹、崔家莊、東雙城、楊家莊五個村緊隨其後,加快創建進程。xx年到xx年為整體推進、逐步提高階段,即24個村全部普及生態村建

設,xx、xx年分別完成10個精品村建設,xx年完成最後4個村的精品村建設。

(二)主要措施:

1、加強領導,建立工作機制。鄉、村兩級要把文明生態村建設工作作為農村奔小康和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擺上議事日程,落實工作責任,採取有力措施,切實抓緊抓好。明確分工,並落實鄉主要領導和駐村幹部的具體職責,認真落實創建聯繫點制度,抓好各自創建聯繫點的創建工作。形成“一級抓一級、級級有人抓、上下聯動、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

2、發動羣眾,依靠羣眾。廣泛深入地開展宣傳發動工作,提高農民羣眾對文明生態村意義的認識,動員和組織廣大農民羣眾參與各種創建活動,並在創建過程中,緊緊依靠農民羣眾,使廣大農民羣眾在文明生態村建設中發揮主人翁的作用,克服“等、靠、要”思想,自己動手,艱苦奮鬥,把自己的事情辦好。

3、典型示範,全面推進。在全面開花的基礎上,抓好高標準精品村創建工作,在提高創建檔次和水平上下功夫。

4、建立投入機制,加大資金投入。採取“幾個一點”(即市政府撥一點,鄉政府出一點,社會籌集一點,羣眾投工投勞解決一點)的辦法,多渠道籌集資金投入文明生態村的建設。建議市政府從財政適量增加資金支持。

5、加強監督,嚴格考核。將文明生態村創建工作納入對農村幹部和駐村機關幹部的短期目標和年終考核,並與本人經濟利益掛鈎。並與各村幹部簽訂了創建責任狀,承諾凡按時、按要求完成創建工作的村,鄉政府一次性給予村幹部適當的獎金,同時並在年終目標考核中加大文明生態村創建工作的分數比重。

(三)意見和建議:

創建文明生態村是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項長期工作,是一項龐大的社會系統工程,為了確保文明生態村創建活動長期堅持並取得成效,應建立起文明生態村創建工作長效機制。

一是目標考核機制。各鄉鎮由書記掛帥,成立文明生態村建設工作領導小組,配備專人抓創建。各自然村成立創建工作小組,具體組織羣眾開展創建。並把文明生態村建設工作列入年度考核目標之一,與經濟工作一起檢查、表彰、獎罰。

二是齊抓共建機制。明確各單位的聯繫點和共建責任,明確農村專項資金的使用方法。共建單位在人力、財力、物力方面給予支持,單位主要負責人要經常過問共建點的創建

工作,及時幫助解決存在問題,充分發揮職能作用,支持創建工作。在農村專項資金使用方面,將改水改廁、沼氣池、民房改造、鄉村道路、農網改造等建設資金的使用和文明生態村建設資金進行整合,形成合力,發揮最大最好的效能。

三是建管結合機制。主要解決建成後鞏固提高問題。抓好文明生態村的鞏固提高,有利於克服“小富即安”和“大功告成”思想,更有利於起到示範輻射作用。對於已建成的文明生態村,教育引導羣眾繼續完善、鞏固提高。制訂各種管理制度,落實管理措施,大事有人管,小事有人抓,促使文明生態村管理規範化。每個創建村莊都制訂了保潔制度,成立保潔隊伍,並配有專職的保潔員負責打掃村莊、定期處理垃圾,實行家禽家畜圈養,嚴禁砍伐樹木,做到居家清潔整齊。

第四篇:生態文明建設改革事項

生態文明建設改革事項

(環資科)

(一)改革以gdp指標為核心的評價指標,把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納入全州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之中,將綠色gdp納入地方各級政府政績評價指標體系之中。深入探索包括綠色gdp的綜合化指標體系,並且逐步提高資源、環境和社會指標的權重,制定黔東南州生態文明建設績效考核實施辦法。

(二)制定用水總量控制管理條例,實現水資源有償使用;出台水資源管理責任和考核制度,讓水資源管理的成效成為生態文明建設政績考核之中的重要一票,從而探索符合州情的水資源管理責任和考核制度。

(三)制定《黔東南州生態文明建設促進條例》,把建設生態文明實踐中好的經驗做法上升為法規規章,健全生態文明建設法規體系。

(四)建立企業環保誠信補償機制,將污染責任與補償資金掛鈎,州、縣兩級政府設立環境保護專項基金,用於支持和鼓勵企業開展污染治理和實行清潔生產。

(五)構建生態文明建設全民參與的社會行動體系行為準則,探索全面節約制度、社會監督舉報制度建設,及時公佈生態環境質量,污染整治,企業環境行為等信息,曝光典型環境違法行為等。

(六)發展專業性、公益性、非營利性的社會團體,成 - 1 -

立黔東南州生態文明建設促進會,並建立相應網站,團結和帶領各行各業有志於生態文明建設的社會精英,更好服從服務全州大局,為黔東南生態文明建設又好又快發展獻計獻策,加油鼓勁。

(七)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制定黔東南建設全國生態文明示範州管理辦法,保障和促進生態文明示範州建設,實現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八)制定黔東南州生態文明建設項目建設以獎代補、先建後補管理條例,並制定相應的資金管理辦法。 (九)制定黔東南州“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建設管理辦法和考核管理辦法,加強建設指導,進一步推進我州美麗鄉村建設。

(十)積極與聯合國環境署合作,創辦雷公山“綠色經濟、消除貧困、可持續發展”國際論壇,在國際舞台展示黔東南生態文明建設的成果。加強與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合作,爭取把黔東南作為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分會場,推動黔東南在生態文明建設中探路子、作表率。

- 2 -

第五篇:生態文明建設與山區農村經濟發展探索課題組)

生態文明建設發展探索

【內容摘要】本文筆者通過走訪調查永嘉山區農村生態文明建設和經濟發展情況,闡述了生態文明的內涵和對山區經濟社會發展的積極意義,指出了近年來永嘉在生態環境、生態經濟、生態工程、生態安全、生態文化、生態社會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分析了目前存在的問題,並提出了在整治環境、發展生態農業、推進下山移民、發展生態旅遊、發展來料加工、強化勞動力培訓、營造生態氛圍、加強環境監管等方面應採取的措施,以達到加快永嘉生態文明建設,推進山區農村經濟發展目的。

【主題詞】 生態文明山區農村經濟發展

一、生態文明的內涵

生態文明建設是我們黨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立足經濟快速增長中資源環境代價過大的嚴峻現實而提出的新要求。胡錦濤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把“建設生態文明,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作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鬥目標的新要求之一,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對建設生態文明再次做了強調,提出要把生態文明建設提升到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同等的戰略高度,作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有機組成部分,全面部署,整體推進。這為解決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我國人與自然的突出矛盾指明瞭方向,為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根本保證。 那麼生態文明的基本內涵是什麼呢?生態文明是繼原始文明、農業文明和工業文明之後而產生的更加全面、更高層次的新型文明。狹義上講,生態文明就是人類在改造自然的過程中,為實現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所做的全部努力和所取得的全部成果,它表明人與自然相互關係的進步狀態。廣義上講,生態文明是人類文明發展的一個更高層次的階段和新的形態。生態文明以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為準則,要求實現經濟、社會、自然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生態文明是人類在利用自然界的同時又主動保護自然界、積極改善和優化人與自然關係而取得的物質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總和。傳統工業文明導致了人與自然的對立,嚴重威脅了人類自身的生存和發展。生態文明堅持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和要求,從文明的高度來統籌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係,通過生態文明建設在更高層次上實現人與自然、環境與經濟、人與社會的協調發展。

二、目前存在的問題

(一)環境綜合治理任務依然艱鉅。由於經濟條件的限制和傳統生活方式的影響,我縣廣大農村山區“髒、亂、差”的環境現狀仍未得到明顯改善。廁所簡陋、人畜共處、柴草亂堆、垃圾污水隨意排倒顯得尤為突出,被稱當前農村環境衞生的四大“頑疾”。具體而言,由於農村中大量存在的地坑式簡易廁所無任何保潔、除臭措施,不僅帶來難聞的氣味,而且成為蒼蠅、蚊蟲的主要滋生地,加之糞便又無任何處理設備,致其直接滲入地下,極易造成地下水源的污 1

染。而人畜共處的問題來源於近年來我縣農村養殖業的快速發展。雖然隨着養殖業逐漸成為山區農民增收致富的主要項目,農民的收入水平有了顯著的提高,但個別村因場地或資金有限,未能對生活區與飼養區進行嚴格分離,極大地提高了各種病毒、細菌在人畜間交叉感染的可能性,為各種傳染病的發生埋下了隱患。而在垃圾處理方面,儘管一些村已經開始對垃圾進行初步處理,但因技術落後、設施簡陋,往往只能採用就地、異地填埋的方式,並沒有從根本上杜絕垃圾對環境造成的污染。而在以上四大問題之外,化肥的大量使用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也不容忽視,至今化肥施用在部分地區還相當普遍,嚴重影響了鄉村的環境質量。

(二)生態經濟尚未形成強勢。儘管我縣生態經濟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仍然處於起步階段,這主要體現在:雖然大部分村在經濟結構調整中已分別確定了種植業、畜牧養殖業、林果業以及水產養殖等主導產業,卻尚未形成品牌優勢和規模效益。一個明顯的例證便是:我縣近年所打造出的“烏牛早茶”、“碧蓮香柚”、“東皋紅柿”、“黃南竹筍”等一批知名生態品牌產品,在温州以及外省市的市場佔有率仍然不高。另一方面,作為農村第三產業主打項目的鄉村旅遊業也是如此。我縣在温州市屬各縣中開發鄉村旅遊較早,經過近年來的發展,已建成一批鄉村旅遊村和鄉村旅遊户,解決一批勞動力從事鄉村旅遊業。但近年來由於宣傳力度不夠、規範管理不到位以及加上自身基礎薄弱等多種原因,鄉村旅遊遭遇到了客源不足、收入增長放緩等一系列發展問題。作為山區農民致富主導產業的鄉村旅遊業正面臨着極為嚴峻的形勢。可見,生態經濟對我縣區域經濟發展的實際貢獻較為有限,農民還不能將其作為增收致富的主要依託。

(三)城鄉生態建設規劃滯後,實際規劃水平嚴重落後於實踐發展需要。原來的生態建設規劃不夠科學,缺乏長期性、整體性,顯得零亂,總體水平偏低,具體體現在:各鄉鎮尚未做出明確的主體功能分區,導致生態建設和開發較為盲目和隨意;空間開發結構不合理;缺乏總體性的生態建設規劃以及專門的統籌協調機構;在區域生態建設、跨區治理污染等問題上協調不夠,相關資源開發、利用、保護各行其道,難以在統一監管上形成協調一致的局面。生態建設整體水平還有待於進一步提高。儘管全縣總體的生態建設正在穩步推進,但各鄉鎮在生態建設水平、推進速度、建設質量等方面發展極不均衡,且差距還有越來越大的勢頭,因此還需進一步統籌規劃,齊頭並進,縮小差距,提高總體水平。

(四)羣眾的思想素質有待於提高。改革開放以來,我縣羣眾的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發生了重大轉變,但部分羣眾對生態建設仍然認識不足,存在“等、靠、要、觀、望”思想,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生態建設工作的開展。同時缺乏企業、社會組織、公民個人的參與、監督,在西方以及我國的一些大城市,社會組織、公民個人已經成為生態保護、建設的重要推動力量,而相比之下,我縣的生態保護的民間性、社會性嚴重不足,這不僅不利於生態建設工作的全面推進,也不利於對於生態建設監督的開展。

(五)專業化、科技化水平不高,生態建設專業人才嚴重缺乏。目前所取得的生態建設成績主要是依靠人力、無力、財力等要素的大量投入而取得的,整個建設過程科技含量低、

投入產出不成比例。而在人員方面,管理人員過多,專業技術人員過少,生態建設智力支持不足。

(六)縣域生態建設方面所依的法律法規不健全。儘管我國生態環境立法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先後制定了9部環境法、15部自然資源法,生態建設行政法規50餘項,生態建設部門規章和規範性文件也有近200件之多,但現行的生態建設立法主要關注的是工業污染防治與大中城市的環境利益,很少顧及到廣大中小城鎮以及縣域地區的生態建設,以致於在縣域生態建設領域還存在着許多立法空白。例如,在畜禽養殖污染防治、面源污染防治、物種遺傳資源保護、外來物種入侵防治、土壤污染防治、區域性污水排放標準和垃圾分類、收集與無害化填埋標準等方面至今尚未有任何專門的規範性法律文件對其處理問題進行有效規制,使得上述工作仍然處於無法可依的狀態。即使在某些政府的政策性文件中對以上問題稍有涉及,卻也未能充分考慮縣域生態建設的具體適用,相當一部分內容屬於原則性規定,概括性強、具體性差、彈性太大,實踐中難以操作。

三、解決措施

(一)大力整治環境,提高農民生活環境。把“十村示範,百村整治”工程作為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的龍頭工程,結合生態鄉鎮、生態村建設等有效載體,進一步綜合整治農村環境污染,切實開展農村環境“五整治一提高工程”,突出抓好村道硬化、衞生改廁、生活垃圾處理、污水集中處理、村莊綠化等五大整治內容,全面改善農民羣眾的生產生活環境,切實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加快星級新農村特色培育,積極開展新農村示範片建設,進一步完善村莊整治長效管理機制,鞏固整治建設成果。大力開展農村新社區建設,結合中心村鎮培育,努力塑造農村社區特色服務品牌。

(二)進一步發展生態農業,切實增加農民收入。農業是我縣山區的主導產業,也是在家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只有充分發揮生態資源等優勢,發展附加值高、對環境污染少的現代生態農業,才能提高農民收入,改善農民生活水平。

1、調整結構走向生態農業。根據山區實際,從保護和改善生態農業環境和條件着手,着眼於農產品質量和效益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突出各地特色,大力發展高山蔬菜、田魚、茶葉等農產品生產基地,切實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如陡門鄉可以以梅嶴野菜基地為核心,逐步拓寬發展範圍,引導農户參與發展野菜等高山蔬菜,充分利用“市二級蔬菜基地”的品牌優勢,形成規模、擴大經營。嶺頭鄉可利用氣候、土壤等環境資源,調整農業結構,發展白茶基地,增加農民收入。

2、依靠科技保障生態農業。充分利用科技的力量來發展生態型農業、處理農業中的附帶污染、防止或減少本身產生的污染。通過聘請科技專家指導農業生產或者是科技特派員示範基地等來宣傳科技,引導農民樹立生態農業意識。如下寮鄉通過科技特派員,與省農科院掛鈎,指導高山蔬菜種植和本地雞的養殖便是一種很好的嘗試。此外,還可以利用農函大等陣地開展農民實用技術和“綠色證書”培訓工作,使農民掌握生態型農業生產的必要技術。引進和

推廣應用生態型新品種,豐富生態型農業種子資源和用藥用肥等可選品種。成立農業信息服務站,配置專職人員負責政策和信息的宣傳和推廣工作。加強動植物疫病防治工作,加大對動物疫情防治,免費對禽畜進行免疫接種,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有所提高。

3、強化品牌創建推動生態農業。以工業的理念來經營農業企業,推動山區農業較好較快發展。積極發展農業合作社,形成組織推動生態農業,強化品牌創建,提高生態農業的附高值。如陡門鄉加大有機番薯棗加工的科技投入力度,邀請省科技特派員專項研究加工程序,創建農業品牌,提高生態農業的附高值。西嶴鄉通過發展現代自然生態農業,西矛山有機水稻取得了環保部門認可,通過農業品牌創建和推銷,農產品價格翻了2番。各鄉的實踐已充分證實了通過強化品牌推動生態農業建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4、改善環境促進生態農業。一是改善硬件設施,抓好以水利為重點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二是保護林業植被。要大力開展植樹造林,切實加強森林保護,提高森林植被質量,防止水土流失。三是積極鼓勵開發使用有機肥,通過發展綠肥種植、推廣秸稈綜合利用技術、改進畜禽糞便處理等措施,改善土壤性狀。大力推廣應用新藥械、生物農藥和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全面禁止高毒高殘留農藥,建立一批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基地。

5、大力發展生態循環經濟。要以生態農業為支柱,培育綠色產業羣。在發展主導產業的基礎上,將着眼點要放在發揮資源優勢、培育生態特色產業上,形成以生態農業為支柱的綠色產業羣,拓寬增收渠道,壯大農村經濟,為生態型新農村建設提供產業支撐,夯實新農村建設的經濟基礎。一是堅持“整體、協調、循環”的原則,進一步加強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優化農村經濟產業的佈局,大力發展生態環保型農業,發展農村循環經濟,從源頭上減少環境污染。二是以資源循環利用為重點,大力發展生態高效農業、觀光農業和現代科技農業,結合現有農業產業、農業基地、景區、林區等建設提升規模檔次。三是以大力發展無公害蔬菜、綠色農產品、有機食品生產基地為載體,優化農業區域佈局,建設生態農業示範園區。四是大力開展和推廣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農業技術以及農村廢棄物綜合利用技術,尤其在推進畜禽糞便綜合利用、農作物秸杆綜合利用、農產加工廢物綜合利用等方面要積極探索,實現農業經濟和生態的良性循環。如下寮鄉杏山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充分利用生態循環農業模式,以本地雞糞當作田魚飼料,用田魚基地淤泥來培植茶葉、水果等,既保護了生態環境又促進了經濟發展。

(三)循序推進下山移民工作,改善山區農民脱貧致富條件。要進一步把實施下山移民工程作為永嘉加快欠發達地區發展的重要戰略舉措,堅持政府引導、羣眾自願,因地制宜、就近安置,統籌安排、政策保障,量力而行、循序漸進的原則,對居住在高山遠山、交通條件差、基礎設施落後、發展潛力有限的行政村(或自然村),自願搬遷的農户;因地質災害等原因經省國土部門認定需要避讓搬遷的農户;受其他自然條件影響或縣政府認定因其他特殊原因確需搬遷的農户實行下山扶貧搬遷,改變其原有的落後面貌,促進山區農民脱貧致富。同時下山扶貧搬遷農户在安置房建成後2個月內拆除原居住房屋及附屬建築物,恢復自然狀態,

保護生態環境。

(四)着力推進生態旅遊業,加快農村經濟快速發展。永嘉要進一步依託楠溪江旅遊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生態旅遊。楠溪江是江南典型的錦秀河川美景。山嶺柔和蒼翠,水色逶曲多姿,山水互照,山嵐青松連着水邊灘林,鬱鬱葱葱,四季景色變幻,瀰漫蓬勃生機,呈現出“清、彎、秀、美”的姿態和柔和的山水格局,散發着質樸淳厚的生活氣息;同時永嘉有着濃厚的文化底藴,是最適宜居住、細品的景觀空間,是一個最適的旅遊兼休閒度假的旅遊地。各地應充分挖掘特色生態旅遊資源,把生態旅遊業做大做強。如茗嶴油菜花基地觀光旅遊;大若巖、巖頭的山水風光旅遊;鶴盛、張溪等地的農家樂休閒旅遊;四海山、龍灣潭的森林生態旅遊;五尺紅十三軍舊址紅色旅遊等。同時要大力開發旅遊市場。永嘉處於温州郊區,温州是中國民營資本最豐富的城市,又處於中國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大都市上海和國際旅遊城市杭州的輻射範圍內,位處最活躍的兩大經濟圈之間,旅遊資本市場潛力巨大,享有廣泛的客源市場,應充分發揮這一優勢,擴大客源,推動我縣生態旅遊更好、更快發展。

(五)大力發展農村來料加工業,拓寬山區農民致富門路。應充分利用我縣農村勞動力資源優勢,積極引進投資少、技術要求不高、環境污染小的窗簾夾、髮夾、彩燈加工等產業,大力發展來料加工業,不斷擴大農民增收帶動面。

(六)強化農村勞動力培訓,提升農民整體素質。努力實現農村勞動力素質培訓“由數量型向質量型,由單一培訓向全程服務”的轉變,着重在任務下達、政策配套、培訓方法、促進轉移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以規範管理、強化服務作為提升培訓效能的主要手段,不斷拓展培訓面,建立健全培訓主體和用人單位的互動機制,塑造農村勞動力素質培訓品牌。對參加技術含量較高、培訓週期較長、就業前景較好的技能培訓,適當提高培訓補助標準。採用“定業培訓”、“訂單培訓”和“定向培訓”方式,不斷提高在崗農民的從業技能水平,和有意願向二、三產業轉移農民的就業能力;對被列為“整治村”、“示範村”和農業特色產業“強村”創建對象的村,實行勞動力素質培訓整村推進。建立和健全用工市場資源信息庫,定期或不定期地召開企業人才招聘會,並利用“村企結對”、税收優惠等多種形式加強了對農村勞動力的推介,有力地促進農村勞動力的轉移就業。

(七)強化生態氛圍營造,夯實山區發展生態文明基礎。

1、努力培育新型農民。在深入實施農村勞動力素質培訓工程,大力提升農民素質的同時,積極培育廣大農民的環保意識。引導他們自覺保護農村環境,形成良好的環境衞生和生產生活習慣,大力推廣節約資源,減少污染的綠色消費模式,鼓勵廢舊物資分類回收資源化利用,提倡垃圾集中處理,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裝產品,並加強對鄉村自然資源、自然遺蹟、文化遺蹟、古樹名木等資源的保護。

2、加大生態文化建設。把文化建設納入生態型新農村建設發展總體構思,努力挖掘和展示楠溪文化的深刻內涵、促進旅遊與生態文化的深度結合,保護與創新並舉,滋養文化生態。廣泛開展鄉村社區文化建設,為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注入更多的文化元素,形成歷史文化、民

俗文化、紅色文化、新農村文化、休閒文化、時尚文化,使之相互包容又特色鮮明,豐富新農村旅遊內涵。

3、大力開展對新農村生態環保工作的宣傳。結合各種創建和各項環保工作,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網絡、報刊、板報等媒體,深入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宣傳,充分發動廣大幹部、羣眾積極參與農村環境保護,努力推動生態縣和新農村建設各項工作的全面開展,建設永嘉和諧美麗新農村。

(八)加強山區生態環境保護監管體系和能力建設,保障生態文明建設順利推進。要在建立健全農村環保工作機制的基礎上,做到以下三點:一是充分發揮鄉鎮村保潔員在推進農村環保工作中的作用。進一步充實和完善鄉鎮村環保工作隊伍,加強指導,明確分工,落實責任,使農村各項環保工作真正做到有人抓、有人管。積極推進農村保潔市場運作機制,實行公開投招標模式,強化公眾監管力度。如黃南鄉林坑、巖門下等村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二是在推進新農村建設和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中多渠道爭取國家、省市對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的投入,同時縣級財政也應加大投入,在新農村建設中對生態環保項目和生態環保產業給予扶持。三是健全生態建設管理機制,進一步制定和完善環境保護相關實施細則,確保生態建設有法可依。

四、結束語

近年來永嘉縣在經濟發展、生態建設兩方面的探索和取得的業績,是人與自然、人與人、自然與人之間和諧發展的一大例證,是科學發展觀倡導的和諧發展的生動實踐。在“生態文明”理念的指引下,在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們堅信,永嘉縣的生態將得到更進一步的發展,山區經濟發展步伐將進一步加快,永嘉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將得到進一步的深化。同時也衷心地希望,永嘉在生態建設中所取得的成績和積累的經驗能夠為類似經濟水平、地理條件、自然環境的其他地方提供參考和借鑑,為實踐科學發展觀做出更多的努力和貢獻。(轉載請註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