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農業高新技術示範區情況彙報

欄目: 彙報材料 / 發佈於: / 人氣:9.76K

農業高新技術示範區情況彙報

創建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

實施方案彙報

感謝省科技廳和各位專家一直以來對XX科技創新和農業農村工作的關心支持。XX市委、市政府對國家農高區創建工作十分重視,主要領導親自研究推動,制定創建實施方案和配套措施,各項工作加快落地見效。按照科技廳通知精神,現從創建的“主題、主旨(目標定位)、主業、主平台台(創新支撐)、主陣地(空間載體)、主體”六方面作一簡要彙報。

一、關於創建的“主題”

把“XX智慧高質高效種養循環農業”作為創建主題:一是突出“XX農業”,體現創建的標誌性:我國丘陵山地佔國土面積43%,XX省丘陵地區人口和耕地面積分別佔全省的60%和58.7%,丘陵農業現代化是我國農業現代化的核心與關鍵。XX農業在我國丘區農業中極具典型性,發展XX農業就是面向廣大丘區和同類地形地貌區域,可望輸出“XX模式”,對推進我國廣大丘區農業創新發展起到重要示範作用。依託XX創建國家農高區可為打造更高水平“XX糧倉”,擦亮XX農業大省的金字招牌貢獻XX力量。二是突出“智慧農業”,體現創建的時代性(這也是XX的優勢所在:科技城在信息領域很強):以數字化賦能支撐種養循環發展。三是突出“高質高效”,體現創建的針對性;針對丘區農業標準化水平不高、丘區土地碎片化、資源分散化、農業機械化信息化水平不高、全要素生產率低等問題,可挖掘的潛力很大。四是突出種養循環,體現創建的可複製可推廣性。示範推廣綠色種養循環農業創新模式、產業發展模式和技術體系、標準體系,探索形成西南丘陵區特色智慧種養循環模式。XX綠色發展成效顯著,循環農業水平領先。XX率先在全國提出全域推進生態循環農業發展,大力實施“沃野XX州”現代生態循環農業工程,探索出以經濟效益驅動的“園區大循環、片區中循環、畜場小循環、農户微循環”四種循環模式,“豬-沼-肥-藥(林、菜)-沼氣發電”等生態循環綠色種養殖模式。綠色循環發展模式被央視《焦點訪談》報道。

二、把握創建的“主旨”:目標定位

(一)定位及必要性

戰略定位:落實“兩區三高地”要求,依託中國科技城資源優勢和生豬種業創新優勢,立足生豬種業國家隊定位,將XX農高區建成:

——全國生豬種業創新高地。

——西部生豬全產業鏈示範高地。

——XX地區種業科技人才高地

——XX經濟圈開放合作高地(與XX科技城的聯動:向城市的開放、向工業的開放、向區域的開放)。

以此目標定位創建國家農高區意義重大:

——是搶佔攻克種業創新制高點的關鍵之舉。

——是牢牢守住糧食安全主動權的政治之責:

——是作為國家唯一科技城應有的使命擔當。城鄉融通、工農互通。通過打通中國科技城建設與國家農高區創建的“科技底座”,推動中國科技城高端科技資源和全國創新力量向農高區外溢擴散,實現“一區一城”融匯貫通、同頻共振,探索形成更多可向XX省、全國複製推廣的科技創新“XX經驗”。

(二)目標及可行性

在已有基礎上,到2025年XX農高區綜合經濟效益實現跨越式增長,科技支撐作用顯著提高,產業鏈結構不斷優化,輻射帶動作用明顯增強,綠色發展水平明顯提升,三次產業融合持續增強,信息化水平進一步提升,成為實現鄉村振興堅實基礎和核心載體,為推動全國農業農村現代化作出XX貢獻。

XX有基礎有條件有優勢實現這些目標。

一是XX市來看,創建有條件、有能力:區位條件——處在“雙三角”區位;XX城市羣區域中心城市、XXXX“創新金三角”的重要極點;XX地處“XX、XX、XX”西三角經濟圈核心地帶。經濟條件——XX第二大經濟體。科技條件——科技創新等多項指標穩居XX第一方陣(科教資源富集,創新能力突出。XX擁有國家級科研院所18家、高校15所、“兩院”院士30名、各類專業技術人才24.8萬人,建成各類科技創新載體209家,科技創新綜合水平指數居西部城市前列)。政策條件——政策覆蓋面廣,措施支撐有力。科技創新政策。即將出台《XX市進一步支持科技創新十條政策》,明確設立10億元科技創新資金和2億元的政府引導類創業投資基金。財政金融政策。組建了2.5億元中小微企業信貸風險基金池,初步構建了“創業投資+債權融資+上市融資”多層次科技金融服務體系。人才扶持政策。面向全國發布XX市“人才十條”政策,設立10億元人才發展專項資金,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

二是從農高區來看,創建有基礎、有實力。多個第一;核心區所在的XX縣是XX唯一百萬人口大縣,農業總產值和主要農產品產量居XX省首位、全國百強,是全國唯一擁有兩個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的縣。XX農高區與中國農科院、中國農業大學、江南大學、XX大學、XX農業大學、西南科技大學等科研院校合作緊密,並以“1+7+N”模式共建國家區域生豬種業創新中心,建成國省級創新平台40個以上,成功培育出國家畜禽資源新品種2個,先後榮獲國家、部省級科技進步獎20餘項。位於農高區內的XX市農業科學研究院榮獲全國農業科研單位綜合科研能力“百強研究所”。

三是創建有需求、有動力。XX是國務院批准建設的全國科技創新先行區。市場化育種為產業發展提供了源動力和可持續性。利益聯結緊密,帶動效果顯著。探索建立鐵騎力士生豬“1211代養”、明興科技“無疫小區”、馮氏牧業“生豬要素共享服務平台”、台沃“連鎖直銷+農技服務”等模式,農高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7萬元,尤其是“無疫小區”已經在XX省進行推廣。

三、關於創建的“主業”:生豬產業

做強“1”個主導產業。立足生豬主導產業,以種業為引領,形成“一主多特、三產融合”的產業格局。即以生豬產業為主導,構建“商業育種-良種繁育及推廣-綠色高效養殖-屠宰加工-冷鏈物流-農旅融合”及“智能裝備製造、動物營養和飼料、動物疫病防控”融合發展的現代生豬產業體系。

選擇生豬作為主導產業,理由有二。一是產業體系健全,產業鏈優勢明顯。XX及XX生豬在XX乃至全國縣域都處於前列。產業領域有三項第一:生豬種業品牌譽滿全國,XX擁有3個國家級生豬核心育種場並全部加入全國基因組聯合育種計劃,原種豬總數量和原種母豬數量位列XX省第一;農高區內已形成可供應優質種豬9.6萬頭、仔豬79.4萬頭、育肥豬41萬頭的供應能力,生豬出欄、能繁母豬存欄量都位居XX省第一;年屠宰能力(保持在600萬頭以上)保持居XX省第一。先後引進培育鐵騎力士、明興科技、上海梅林等科技型龍頭企業,構建起了生產、屠宰、冷鏈、加工、文旅等功能於一體的生豬全產業鏈體系。創建區入駐企業212家,其中涉農高新技術企業19家、涉農科技型中小企業65家、省級以上龍頭企業13家,2021年總產值達132億元。二是生豬產業與“XX糧倉”建設具有高度正相關性。在大食物觀背景下,肉和糧緊密相關,強化種養循環、提高豬肉糧食轉化率,可望為糧食生產開拓新的空間。

聚焦“4”個重點方向(精準破解生豬“核心種源供給不足、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生產加工效率不高、生態循環模式不優”等行業難題,以數字化和“三品”工程賦能產業發展,構建起覆蓋生豬全產業鏈的科技創新支撐體系和高效的育繁推、產加銷一體化體系,探索可複製、可推廣的種養循環模式):一是突出發展生豬現代種業,加快生豬種業保障基地建設,構建協同高效的育種體系,培育種業陣型龍頭企業,打造國家優質生豬核心種源戰略保障基地。到2025年,實現能繁母豬存欄6萬頭以上、年供給優質種豬10萬頭、年供給優質仔豬140餘萬頭、核心種羣自給率達95%、生豬良種覆蓋率達100%,培育育繁推一體化企業5家,核心羣PSY達到26,最優生豬羣體生長速度(100公斤重日齡)低至150天,料肉比低至2.52。二是有序發展綠色高效養殖。建設高標準規模化養殖示範基地,集成推廣“豬—沼—肥—藥(林、菜)—沼氣發電”等多種生態循環種養模式,建立種養循環一體化在線監管平台,發展有機肥配套產業,提高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水平。到2025年,形成商品豬70萬頭供給能力,畜禽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100%,糞污綜合利用率達98.5%,實現沼氣併網發電量達2000萬度以上,形成可複製推廣、可持續運營的糞污資源化利用模式。三是重點發展食品精深加工。以生豬屠宰加工、肉製品精深加工、副產品綜合利用產業鏈,着力提高生豬商品化開發水平和高端精深加工水平,提升產品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打造科技含量高、產業鏈條長的綠色健康食品產業集羣。到2025年,生豬初加工率達到100%,精深加工率達到60%以上。四是健全發展關聯高新產業。穩步發展生豬產業智能裝備製造、強化動物營養技術和產品研發、加強動物疫病防控研究和加大生豬疫病防控、壯大冷鏈物流、強化智慧農業服務,同時推進農文旅深度融合。

四、關於創建的“主平台”:創新支撐

加快集聚創新資源,打造發展動力引擎。着力建設高能級科技創新平台,增強科技服務、創業孵化和成果轉化能力,提升農高區創建“成色”。強化農高區創建與XX科技城建設有機聯動,推動“一區一城”融匯貫通、同頻共振。

1、以“一極一鏈一羣”為框架系統構建農高區創新體系。一是以高標準建成國家區域畜禽(生豬)種業創新中心為引領,系統加強生豬種業科技創新佈局,把農高區建成我國重要的生豬種業創新極。二是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構建“基礎研究—應用研發—中試熟化—成果轉化—孵化加速—產業化擴散”創新鏈條,打造高端高效生豬產業創新鏈。三是以高水平打造西部農業創新谷為引領,發揮其向內集聚和向外鏈接的策源地功能,強化與XX科技城建設的“一區一城”聯動,把農高區建成全國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創新資源集聚地和生豬特色農業創新創業共同體集羣。

從構建平台、引育主體、集聚人才、強化服務等方面,加快匯聚創建的“要素”。一是加強科技創新平台建設。着力打造高能級科技創新平台20個以上,加快組建創新聯合體,持續推進高效能成果轉化平台建設,大力引育高水平創業孵化平台10個以上。二是引育壯大創新創業主體。力爭到2025年,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6家,農業高新技術企業達到35家;力爭促成10家院所高校在XX農高區佈局建設分支機構或創新平台,推動建設新型研發機構10個以上;培育農民合作社聯合社、農業產業化聯合體20個以上。三是加速匯聚高端創新人才。到2025年通過多種方式,引進高層次人才120名以上;培養結對幫帶創新創業人才2000名;引進和培育科技中介服務人才200名以上;累計培訓新型職業農民等農村實用人才1.5萬人次以上。四是強化科技創新創業服務。以XX創建國家級科技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為契機,探索“五創”金融服務,積極推廣“儀器設備貸”“XX科創貸”“高企貸”“XX科貸”等科技金融特色產品;強化知識產權服務和檢驗檢測服務,加快建設質量檢驗檢測中心、種豬性能測定中心等檢驗檢測平台。

五、關於創建的“主陣地”:空間載體

着力建設“核心區+示範區”,特別是“核心區”。考慮在已有基礎上,全面落實農高區發展要求,高標準、高起點規劃建設核心區和示範區,着力提升核心區科技含量、產業容量和發展質量,全力打造佈局合理、層次分明、功能互補、特色鮮明、創新發展的園區“主陣地”。

1. 核心區與示範區功能佈局

創建範圍涉及XX縣5個鄉鎮,規劃總面積約185.35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區規劃面積9.35平方公里,建設用地面積約3.7平方公里,規劃形成“生豬種業創新創業區、農產品加工與物流聚集區和綜合配套服務區”的“三區”格局;示範區規劃面積約176平方公里,規劃形成“生豬‘育繁推’一體化創新發展區、綜合種養循環生態發展區、現代農業科技綜合展示區和印象涪江產業融合發展帶”的“三區一帶”的格局。

2.強化示範帶動

實現“4”個帶動。一是通過打通“創新鏈”服務我國生豬產業與種業創新。高標準建設國家級區域聯合育種創新平台,聚力打造“四中心一平台”,健全“1+7+N”聯合育種開放體系,建成良種良法擴繁基地5000畝,形成年提供種豬30萬、優質種豬精液200萬份的能力,服務全川20%以上的能繁母豬,為XX省持續供給優質種源。二是通過打通“產業鏈”支撐XX特色農業產業帶建設。推動建立以龍頭企業為引領的現代技術與裝備集成示範基地5000畝,輻射帶動XX地區建設3-5個生豬產業化基地。強化種養循環示範基地建設,推廣綠色種養循環農業創新模式、產業發展模式和技術體系、標準體系,形成智能化綠色種養循環示範基地3萬畝,努力把農高區打造成為中國西部地區綠色種養循環領域的標杆。三是通過打通“價值鏈”帶動西南丘區農業和鄉村振興。以智能化示範基地建設為引領,形成川豬精細化智能養殖與環境精準控制技術標準3—4個,帶動XX省建立示範基地3-5個,示範規模500萬頭以上,引領XX省乃至西南丘區生豬產業現代化、集約化水平提升。以品牌創新、流通創新、場景創新為引領,全面提升以生豬為主導的農業附加值,到2025年,區域品牌在全國形成影響力,生豬產品品牌輻射影響西南地區,生豬產業電子交易平台累計成交金額超過500億元。四是通過打通“利益鏈”促進農民增收致富和共同富裕。以明興科技、鐵騎力士等龍頭企業搭建的聯農帶農示範基地為重點,推廣“公司+專合組織+基地+農户”模式、“1211”生豬代養、“T+優質生豬產業聯盟”“無疫小區”等多種形式的利益聯結機制,促進區域內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60%以上。

六、關於創建的“主體”:支撐保障

1.立足政府

把農高區創建作為XX市委市政府、XX縣委縣政府的中心工作,完善政策措施和保障條件,加大力度予以推進。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成立以市主要領導為組長的農高區培育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和農高區管委會,統籌協調各方力量推進農高區培育創建工作。設立專家諮詢委員會,開展技術引進、科技推廣、政策制定等方面指導和諮詢服務。

二是夯實政策支撐。每年XX市財政統籌整合資金不少於1億元,加大對農高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平台建設、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農業技術推廣等的支持力度。依託XX市科技創新股權投資基金設立農業科技創新子基金,重點支持農業高新技術研發與重大成果的轉化落地。用好10億元人才發展專項資金,加強對農高區引進培育高層次人才和團隊的支持力度。落實用地保障政策,優先安排農業高新技術企業和產業發展用地。市級層面統籌項目佈局,支持符合產業相關項目優先落户農高區。

2.面向市場

着力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和全面創新改革,持續引培涉農高新技術企業、高新技術人才,發展科技金融,強化知識產權創造和要素高效配置,更好發揮市場機制在園區運營、建設中的作用,打造農高區創新共同體。

全面落實國家科技創新先行區相關改革和政策措施。完善管理體制機制,賦予農高區更大的自主權,支持將國家和XX省有關改革舉措優先在農高區先行先試。

3.強化開放合作

強化開放合作。積極對接國家重大戰略,推動聯合共建科技合作基地、技術創新中心、技術轉移中心等涉農創新平台。發揮好中國(XX)科技城國際科技博覽會、“創新金三角智匯科技城”系列活動、“三招三引”推介會和懇談會,擴大XX農高區在全國影響力和知名度。

4.落地:推動規劃成果落地見效。

明確建設進度與任務安排。按照“三性四定”(前瞻性、科學性、可操作性,定目標、定任務、定責任、定時限)要求,分年度細化任務安排。

以上彙報,請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