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門市工作報告多篇

欄目: 彙報材料 / 發佈於: / 人氣:2.48W

門市工作報告多篇

【第1篇】廈門市大同中學黨總支黨建工作自查報告

廈門市大同中學黨總支黨建工作自查報告

(——.6.)

區教育局黨委:

根據局黨委廈思教委[]24號文通知要求,我們認真對照和市教育黨工委簽訂的《2002----黨建工作責任書》和與區教育局黨委簽訂的《----黨建工作責任書》,回顧以來一年半的黨建工作,檢查各項責任目標落實情況,現報告如下:

一、以學習、宣傳、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主要任務,切實加強

學校思想政治工作。

1、進一步健全和完善理論學習制度。中心組學習切實做到“三明’’、

“四定’’、“六有’’,即學習目的、內容、重點明確;定時間、定人員、定教材、定自學篇目;有年度學習計劃和階段性學習專用筆記,有人手一份的學習材料、有學習體會文章和學習心得交流,有年度學習小結,並做好中心組學習有關材料的歸檔工作。一年半來集體學習了有關努力實踐“三個代表”、有關牢記“兩個務必”的重要文章,並利用假期組織中層以上幹部進行以“實踐三個代表、牢記兩個務必、努力提高辦學水平”為主題的培訓。利用“五.一”長假組織中層以上幹部赴江西瑞金和閩西古田學習考察,接受具體生動的革命傳統教育。學習《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及有關文章,並聯系學習實際分析現狀研究加強學校德育工作的思路。學習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精神並觀看《科學發展觀》電視輔導講座。通過中心組的示範帶動作用形成領導幹部帶頭學、黨員認真學、廣大教職工自覺學的良好局面。

2、加強教師思想政治工作,努力通過各種行之有效的教育活動,堅定廣大教師對改革開放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信心、對黨和政府的信任、對教育工作的熱愛。用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教職工頭腦,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引導廣大教師努力當好人民滿意的教師。組織全體教師觀看《師德啟示錄》六集,請市委黨校彭心安教授到校為全體教師做《科學發展觀》學習輔導報告。學校總支書記聯繫學校德育工作實際和自己的學習心得為全體教師做學習《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輔導報告,開展“我是光榮的人民教師”系列教育活動、組織以此為主題的演講比賽,組織學習《近看遠行的孫維剛》並觀看孫維剛來廈授課實況錄像,組織學習名師於漪訪談錄《一輩子學做老師——三問於漪》等。

3、完善教職工政治學習制度,做到計劃落實、內容落實、時間落實、

人員落實。學習內容緊密聯繫教職工思想實際和工作實際關注社會熱點問題。

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和解決實際問題、實際困難相結合。

二、實踐“三個代表”,堅持“兩個務必”,努力加強班子建設。

1、班子成員帶頭深入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利用假期進行“牢記兩個務必”為主題的集中培訓。深入學習胡錦濤總書記在西北坡考察時的講話,學習任長霞同志權為民所用、心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的先進事蹟。傾聽羣眾呼聲,為羣眾排憂解難,努力改善教師工作、生活條件,在教師節前後為教師辦四件實事。繼續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繼續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做到先羣眾之憂而憂、後羣眾之樂而樂,吃苦在前、享受在後,團結協作、開拓進取、努力開創學校工作新局面。

2、堅持和完善黨的民主集中制。組織班子成員學習貫徹《關於黨內政

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堅持集體領導分工負責,堅持平時多通氣、小事多商

議、重大事情按程序的辦事議事規則。凡屬幹部培養選拔任用、組織發展、

評先表彰、組織計劃等黨內重大問題,都嚴格按程序集體討論研究決定。

3、堅持黨員領導幹部雙重民主生活制度,積極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

開展羣眾評議幹部活動,主動接受羣眾意見和批評、主動接受羣眾監督。

4、加強黨風廉政建設,確保幹部隊伍的純潔性。貫徹執行《關於實行

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規定》深入開展黨的好乾部典型事蹟學習教育和腐

敗案件警示教育。進一步規範學校財務制度和各種辦事議事制度,在源頭

上防止腐敗發生。組織學習《用權講官德、交往有原則》等有關幹部廉潔自律和道德修養的文章,提高班子成員拒腐防變能力。

5、加強後備幹部隊伍建設。通過加強理論培訓,參觀考察、工作鍛鍊

等渠道讓後備幹部更快成長,通過民主評議和組織考核對後備幹部進行滾

動管理,通過公開競聘進行選拔任用。一年半來共有三名中層以上幹部被提

拔到學校正副職,通過公開競聘、羣眾推薦、組織考察、提拔一批優秀青年後備幹部到學校中層崗位。

三、深入開展黨員先進性教育,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

1、堅持“三會一課”制度,提高組織生活會質量。黨組織活動堅持長

計劃短安排,即半年安排一次,每個月再根據具體情況做些必要的微調以

加強活動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一年半來黨課一小時學習內容包括:“十六大”通過的新黨章、《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科學發展觀、以及牛玉儒、鄭忠華的優秀事蹟。總支還利用清明節組織全體黨員和團員、少先隊員代表祭掃烈士陵園,聽革命傳統教育報告;“

七.一”前夕組織黨員看廈門活動。

2、堅持黨員目標管理制度,明確努力方向。每個黨員在明確新的歷史

階段黨員先進性的新的內涵和具體要求的基礎上,都從自己的實際工作崗

位出發,制訂立足本職工作發揮先模作用的年度目標。並且做到年初有交

流、年中有小結、年底有總結和互評。

3、開展向優秀共產黨員學習活動。充分應用電教手段,組織觀看《豐碑》、《青春無悔》、《感動中國》等黨員電教片。學習新時期全國各條戰線上優秀共產黨員的先進事蹟。通過大力宣傳首批十名校優秀共產黨員的先進事蹟,開展比先進、學先進活動,做到一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同時在今年“

七.一”前夕擬再次評選十名校級優秀共產黨員。

四、加強學校精神文明建設,推進教育教學工作全面發展。

1、加強師德師風建設,以愛崗敬業、愛生奉獻、依法執教、求實創新、廉潔自律為重點,開展“我是光榮人民教師”活動,牢固樹立忠誠黨的教育事業、把最優質教育獻給人民的思想,創建人文校園、建立平等新型的師生關係,樹立良好的師德形象。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校園。

2、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組織全校教師學習《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

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提高全員育人責任意

識,建立家、校、社三結合立體教育網絡,深入研究學生的思想狀況和心理狀況。認真探索新時期、新形勢下學校德育工作的新途徑、新方法,增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和時代感。切實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弘揚陳嘉庚精神、林巧治精神、海堤精神和鼓浪嶼好八連精神;深入開展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誠實守信為重點的公民道德教育教育。切實從行為規範抓起,培養良好道德品質和文明行為。

3開展創建文明學校、文明班級、文明處室、文明學生活動,開展軍警

民共建活動,學雷鋒樹新風活動。

4、繼續抓好行風建設和校務公開工作。要高度重視行風民主評議工作,

鞏固行風建設成果,堅決杜絕亂收費:大力推進校務公開工作的規範化。 學校順利通過了區行風檢查,第六輪市級文明學校評估驗收。9月以全市最高分被省教育廳確認為省級國中示範校。

五、做好黨建工作責任範圍內的其他各項工作。

1、及時討論了林亨明、林嶸等兩位預備黨員的轉正。

2、完成黨總支和下屬各個支部的換屆選舉。

3、加強對學校工會工作、共青團工作、婦女工作、退教工作和統戰

工作的領導,調動一切積極性為學校教育改革發展做貢獻。

六、存在的問題與薄弱環節

1、要重視加強入黨積極分子的培養教育,落實黨員與積極分子結對子定人幫助制度,加強黨員聯繫羣眾工作。積極穩妥做好組織發展工作。

2、要進一步完善黨員民主生活會制度和總支委員、校級黨員領導幹部雙重民主生活會制度,努力形成批評和自我批評的良好風氣。

3、加強和完善校園網上《黨建園地》建設。

中共廈門市大同中學總支部委員會

.6.27.

【第2篇】廈門市非公企業黨建工作調研報告

廈門市是改革開放的前沿、海峽兩岸合作的重要窗口,非公經濟起步早、發展好,台資、外資企業高度集聚,共有非公企業1.9萬多家,其中規模以下企業1.7萬多家,台資、外資企業4000多家。近些年來,廈門市委高度重視非公企業黨建工作,着眼於夯實黨在非公企業的執政基礎,堅持把非公企業黨建工作作為基層黨建工作新的重要領域,下大力氣抓好黨的組織和工作覆蓋、發揮黨組織和黨員作用、加強黨建工作骨幹隊伍建設等各項工作,非公企業黨建工作不斷取得新進展,在推動廈門經濟社會科學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經驗做法

1.堅持梯次培育,持續擴大黨的組織和工作覆蓋。主動適應非公企業快速發展的形勢要求,把建立黨的組織作為一項基礎性工程,按照“涵養水源、培育孵化、發展羣落”的生態管理思路,紮實有序推進“兩個覆蓋”工作。一是壯大黨員隊伍,“涵養水源”創造組建條件。注重工會、共青團組織先行,在非公企業建立各類羣團組織1.5萬多個,開展推優入黨工作。注重向非公企業推薦黨員職工,近年來,市、區兩級人才服務中心共舉辦11場黨員人才專場招聘會,向700多家非公企業輸送黨員職工900多人。注重將發展黨員政策向非公企業適當傾斜,加大在生產經營骨幹中發展黨員力度,近兩年來吸收1500名職工加入黨組織。二是推動聯合組建,“培育孵化”逐步擴大覆蓋。在抓緊抓好具備條件非公企業單獨組建黨組織的同時,通過“1+n”聯合組建形式,以強帶弱,成立區域型、行業型、鄉情型聯合黨組織,覆蓋僅有個別黨員的非公企業近萬家,併發揮聯合黨組織“孵化器”作用,逐步培育催生獨立黨組織。以工業園區、商務樓宇、商業街、專業市場等為單元,先後建立生物醫藥港、中山路商圈、溪岸路花鳥市場等區域黨組織76個。以龍頭企業為依託,發動產業鏈上下游關聯企業,聯合建立出租車、鼓浪嶼家庭旅館、建材裝飾等行業黨組織123個。以同鄉同源為紐帶,建立重慶商會黨支部、温州商會黨支部等20個異地商會黨組織,覆蓋會員企業近千家。目前,從各類聯合黨組織中已培育出獨立黨組織500多個。三是抓好集中組建,“發展羣落”加快擴大覆蓋。從xx年開始,先後開展4次全市集中攻堅行動,採取領導幹部掛鈎幫助、分解任務、督促檢查、定期通報等措施,集中時間、集中力量、集中資源抓組建,黨組織覆蓋率明顯提升。目前,全市非公企業共組建獨立和各類聯合黨組織3584個,覆蓋非公企業13563家,黨組織覆蓋率達70.6%,其中規模以上非公企業黨組織覆蓋率達97.8%。

2.堅持選優配強,打造非公企業黨務工作骨幹隊伍。通過多樣化選配、專業化培訓、制度化激勵,建設數量充足、素質優良、專兼職結合的黨組織書記和黨建工作指導員隊伍,為抓好非公企業黨建工作提供人才支撐。一是加強黨組織書記隊伍建設。拓寬黨組織書記來源,通過內部民主選舉、上級協商委派、公開招聘等方式,為所有非公企業黨組織選配了負責人。建立分級分類培訓制度,市、區、鎮三級普遍開展示範培訓、集中輪訓和任職培訓,近3年共培訓非公企業黨組織書記近萬人次。二是加強黨建工作指導員隊伍建設。建立黨建工作指導員、兼職組織員信息庫,推行一年一聘和分級管理培訓制度,先後選派800多名優秀黨員包片指導非公企業黨建工作。試行機關幹部到非公企業掛職制度,今年選派20名機關企事業單位在職幹部,到鄉鎮、街道和工業園區進行為期1年的“駐街(鎮、園區)包企”掛職鍛鍊,在黨務經驗豐富的退休幹部幫帶下,聯繫指導50家重點非公企業加強黨建工作。

【第3篇】廈門市衞生計生工作報告

全市衞生計生工作會議昨日召開,會上發佈了《20xx年廈門市衞生計生工作報告》,對廈門20xx年衞生計生工作作出了回顧,並對今年深化醫改的具體事項進行了展望。下面是小編收集的廈門市衞生計生工作報告,希望大家認真閲讀!

工作報告中其中提到,今年將逐步推進名醫下基層,推進社區醫生走進每個家庭,成為市民的家庭醫生,做到社區醫生的“私人定製”服務。

20xx 數字回顧

户籍人口平均期望壽命80.1歲

20xx年,隨着分級診療的逐步推進以及市民健康信息系統的提升,名醫更多地進社區為市民看慢性病,廈門市民更加健康長壽了。根據市衞生計生委的統計,廈門市户籍人口平均期望壽命80.1歲,達到全國領先水平。不僅如此,在涉及健康評價的各個指標方面,廈門都基本與發達國家和地區的水平持平。

雙主任制引進22名國內醫學專家

20xx年,廈門衞生計生工作的另一個關鍵詞就是“人才”,人才需要搖籃的存在。廈門市去年與復旦大學合辦市兒童醫院,以合作共建模式啟動復旦中山廈門醫院建設,建立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廈門中心。

去年廈門創設了“廈門醫學院院士指導中心(平台)”,這個搖籃吸引了12位中外醫學院士擔任導師。此外,廈門還推廣實施“雙主任制”高層次醫學人才柔性引才模式,全年共引進了22名國內知名醫學專家。

新增了84種慢性病基本用藥

20xx年,廈門被確定為“全國分級診療試點城市”,創設了“糖友網”、“高血壓管理網”等,新增了84種基層醫療衞生機構慢性病基本用藥的品種,這使得廈門的基本藥物品種總數達到773種。同時,保證市民的衞生健康系統更加暢通,建立了“健康醫療雲”平台,市民可以在全市統一的平台上進行門診預約,為市民節省了大量的等待時間。同時,廈門全市的95%常住人口都已在市民健康信息系統上建立了個人健康檔案。

20xx 亮點展望

社區醫生“私人定製”

市衞生計生委主任楊叔禹表示,市民現在面臨去大醫院看病排不上隊,卻仍不去社區醫院的矛盾。“要解決這個矛盾,就要重點推進建立以慢性病為重點的分級診療制度改革。”他介紹,今年來,衞生部門會綜合運用醫療、醫保、價格、人才培養等綜合措施,做好名醫下基層“師帶徒”的模式。

也就是説,市民今後在市屬的社區衞生服務中心就可以接受到大醫院名醫的診療,不再需要跑到大醫院去排隊掛號。此外,分級診療的另一個亮點就是推進社區醫生走進每個家庭,成為市民的家庭醫生,並實現點對點的簽約服務,做到社區醫生的“私人定製”服務。啟動廈門市基層中醫師帶徒項目,在3年時間內,採取師承方式培養造就一批有志紮根基層的中醫師臨牀人才。推進海滄區、集美區創建“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

降低醫療設備檢查費

今年,廈門將推進建立公立醫院藥品購銷體制改革,在我省最高限價的基礎上,按照帶量採購、量價掛鈎的原則,採用直接競價和議價採購方式集中招標採購藥品,避免藥品採購中的暗箱操作。同時試點開展醫療機構藥物延伸服務模式。改革醫用耗材方式,實行普通醫用耗材和檢驗試劑全市醫療機構聯合集中採購。

調整醫療服務價格。重點提高手術費、診查費等體現醫務人員勞動價值的醫療服務項目價格,同時適當降低大型醫療設備的治療檢查服務價格標準,以減輕患者負擔。

慢病、急病雙管齊下

廈門的慢病人數在不斷上升,為了應對這一形勢,廈門推進全市慢性綜合防控示範區建設,爭取思明區和集美區申報國家級示範區。建立慢性病危險因素檢測系統。繼續推進慢病一體化防治管理,定期評價慢病患者的各項管理指標,減少慢病對人體的傷害。

今年的報告中對慢病、急病可謂雙管齊下,在推進慢病治療的同時也加強推進應急能力建設,進一步理順胸痛急救體系建立規範的院前急救流程和質控體系。在三甲醫院建卒中中心、創傷中心、高危孕婦急救中心等。

再建醫學科研平台

加強與復旦大學、中山大學、廈門大學等知名大學的科研合作,在已有4個平台的基礎上,力爭再建1個至2個平台項目。開展“重中之重”學科建設。推進與復旦大學附屬醫院、中山大學附屬醫院等為主的“雙主任制”學科共建工作,落實“醫學院士指導平台(中心)”特聘導師進站開展工作。全面推進省全科醫生培訓分中心的建設工作。進一步加強醫療健康雲建設。統一建立基於雲平台的公共業務軟件。進一步明確各級醫院的功能定位。

公立醫院方面,要實現差異化發展,每個醫院重點打造若干個自己的優勢學科;民辦醫療機構,則在衞生專業技術隊伍建設上會下功夫,通過科研平台的建設,吸引外來人才進入,解決社會資本辦醫專業衞生技術人才短缺問題,推進多種形式的醫師多點執業。

聲音

廈門市衞生計生委主任 楊叔禹:

下到基層 實現名師帶徒弟

今年,我們要建立以慢性病為重點的分級診療制度改革,特別是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市民常見的疾病。不讓市民擠在大醫院看不上醫生,引導患慢性病的患者去基層的社區衞生服務中心進行日常康復治療。另一項要推進的工作就是讓大醫院的名醫下基層,實現“名師帶徒弟”,讓市民在家門口看病的模式。此外,基層社區醫生要走進市民的家庭,瞭解所在片區市民的身體狀況,成為市民的家庭醫生,推進簽約服務。

廈大附屬第一醫院院長 姜傑:

迴歸公益 名醫要到家門口

公立醫院要消除逐利性,迴歸公益性。好醫生要到家門口服務。第一醫院專家下社區,既帶動社區醫生水平提升,又提升了市民的健康水平。

目前已經有43名專家走進社區醫院。同時,醫院還在研究建立全科醫學科,全科醫生在大醫院中提升醫療技術水平,更好地為患者服務。

廈門江頭街道社區衞生服務中心主任 賴龍勝:

分級診療 希望能堅持下去

我認為以慢性病為重點的分療制度改革,綜合運用醫療、醫保、價格、人才培養等綜合措施很好,希望能堅持下去,相關補償政策和專家下社區的政策能持久推行下去。

在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方面,在推動名醫下基層、推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等政策落實方面 ,我認為要“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目前激勵機制不明,只是盡力在做,人手不足也是大問題,但是像楊主任説得那樣,這個事大有希望,也有信心把它搞好。

我同意要調整醫療服務的價格,不過要差別化對待,確實應該下降大型醫療設備的診治費用,但是我們醫生的診查費用要提高,重點提高手術費用等,也就是體現醫務人員勞動價值的醫療服務項目價格要提高。

【第4篇】荊門市政府工作報告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xx年工作回顧

剛剛過去的一年,面對錯綜複雜的宏觀經濟環境,面對日趨激烈的區域競爭壓力,面對不斷增多的社會管理難題,我們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與全市人民一道,團結拼搏、砥礪奮進,較好地完成了八屆人大二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02.61億元,增長10.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655.75億元,增長13%,總量居全省第4位;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014.64億元,增長27.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95.48億元,增長14%;居民消費價格漲幅為3.2%;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59.84億元,增長18.1%;實際外商直接投資26275萬美元,增長21.3%;出口61752萬美元,增長32.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820元,增長12.1%;農民人均純收入10615元,增長13.1%,總量居全省第2位;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1%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4.2%。;超額完成省定節能減排目標。

(一)“兩大戰略”全面實施。中國農谷三大示範區規劃體系基本建立。核心區農谷大道全面通車,組建了中國農谷聯合產權交易中心和中國農谷農科院,舉辦了首屆中國農谷論壇,聯想控股、中興集團、湖北聯投、東風井關等知名企業相繼落户。“荊三角”趙集智慧農業園、現代林業精品示範園、雙碑現代農業循環園發展勢頭良好。楊竹流域雙龍苑萬人社區、皮集新社區開工建設。柴湖振興發展工作全面啟動,15項規劃基本完成,省徑荊門大柴湖經濟開發區獲批籌建,柴湖工業園一期建設進展順利,建成四新村“四網千棚”花果蔬示範基地。

(二)項目投資有效擴大。深入開展項目建設百日大會戰和招商引資大競賽,精心組織首屆楚商大會荊門分會場等招商活動,項目落地明顯加快,全市在建億元以上項目471個,竣工投產項目110個。萬達廣場、紅星美凱龍、聯邦航太、襄荊高速公司總部、麒麟集團萬華城等項目落户荊門,兩岸三地華中創業中心、京峻汽車鑄件、盈德煤制氫、騰寶建材等項目開工建設,金泉新材料、格林美東區、洪森食品工業園、楚商國際產業城、華能熱電聯產等項目加快推進,百盟慧谷一期、戴蒙德新廠、明達玻璃一期、捷力通汽車零部件、眾誠冷鏈物流、天茂20萬噸碳四、五三柒零紡織一期等項目竣工投產。蒙華鐵路(荊門段)前期工作基本完成,荊門石化油品質量升級及適應性改造獲批開展前期工作。

(三)工業經濟逆勢而進。出台《關於促進工業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意見》,落實企業控息單、緩税單和退城進園單,市財政安排3000萬元支持企業發展。實施“雙千億產業計劃”,農產品加工產值率先突破1000億,化工產值達到897億元,中國農谷農副產品加工、京山輕工包裝機械、鍾祥農產品加工和東寶磷化工等產業集羣納入省重點扶持行列。全市新增億元企業68家、規模企業140家,分別達到423家、922家。省徑工程中心、研發中心和重點實驗室達到16家,新增高新技術企業20家,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達到114億元。國家循環經濟示範市創建通過省徑考核驗收,格林美城市礦產資源循環產業園被納入國家示範基地。“一核六片十五園”完成工業增加值370億元,增長15%,荊門高新區和東寶工業園分別居省徑開發區綜合考評、競進提質競賽第一名,京山經濟開發區升格為省徑高新區。農產品、化工醫藥產品出口增勢強勁,楚玉食品、大峪口化工出口均突破5000萬美元。京山輕機印度工廠正式投產運營。鍾祥和東寶連續六年躋身全省縣域經濟20強。

(四)現代農業穩步發展。堅持“抗大旱,保生活、保生產、保發展”,戰勝“四年連旱”災害。調整農業種植結構27萬畝,糧食增產1.09億斤,實現“十連增”。水產品產量增幅連續三年居全省首位。畜牧業產值達到110億元。深入實施“四個一批”工程,新增10億元龍頭企業3家、50億元企業1家。沙洋農產品加工園區被評為全國示範園區,京山、鍾祥農產品加工園區被評為全省先進園區。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71%,五洋等4個農機專業合作社被評為全國示範社。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達到1.5萬家。新增土地流轉面積56.3萬畝,轉移農民12萬人。實施土地整治規模70萬畝,新增城鄉增減掛鈎指標3000畝。硬化渠道880公里,擴挖塘堰10472口,完成100座水庫除險加固工程,解決農村10萬人飲水安全問題,我市被評為全國節水型社會建設示範區。完成植樹造林17.45萬畝,“四旁”植樹1083萬株。鍾祥、沙洋連續三年被評為全省“三農”發展先進縣(市)。

(五)第三產業不斷壯大。沙洋油菜花海名列中國美麗田園油菜景觀第二位,彭墩鄉村世界躋身國家4a級景區,綠林山景區晉升為省徑森林公園,馬河青林寨景區投入運營。全年實現旅遊總收入90.61億元,增長20.3%。成功舉辦“舌尖上的中國農谷”武漢展銷會及推介月活動。建成人民萬福國際商貿城,荊門大家裝、湖北供銷民生廣場、中國農谷荊門農產品物流中心等項目紮實推進。淨增限上法人企業251家。新建、改造村級綜合服務社300家,完成中心城區菜市場標準化改造5家。實現電話銀行村級全覆蓋、村鎮銀行縣域全覆蓋,設立小額貸款公司16家,發行二期城投債16億元,中小企業金融服務網正式運營。全市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560.42億元,比年初新增123.08億元。新洋豐肥業借殼上市獲中國證監會核准,京大飼料成為全市首家新四板上市企業。家政、物業、保險、中介等業態進一步發展。

(六)城鄉建設統籌推進。全市城鎮化率達到51.2%。編制完成新一輪荊門城市總體規劃,漳河新區、荊門高新區、荊門化工循環產業園、東寶工業園“四大平台”規劃體系逐步完善,“數字荊門”地理空間框架投入試運行。漳河新區道路骨架正在拉開,政務中心、鳳凰濕地公園一期等工程穩步實施。有序推進老城區改造,積極創建花園城市,我市獲得20xx年第十二屆中國菊花展舉辦權。全面實施城市精細化管理,推行“馬路局長”工作法,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通過國家住卡部考核驗收。中心城區違法建設得到有效控制,公路治超初見成效。新增空調公交車100輛。縣(市、區)城市新區建設加快推進,4個鎮域城市試點逐步深化,官壋鎮被列為省“四化同步”第一批試點示範鄉鎮。完成新型農村社區布點規劃和首批100個新型農村社區詳細規劃,在建新型農村社區93個。深入開展“萬名幹部進萬村潔萬家”活動,村容村貌逐步改觀。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國家衞生城市創建工作紮實推進,漳河水庫被納入國家良好湖泊生態環境保護試點,京山成為全省唯一的省徑生態縣。西外環等5條一級公路、東橋至義和旅遊環線等8條二級公路開工建設,建成通鄉公路54.3公里、通村瀝青(水泥)路908公里。

(七)人民生活持續改善。市本級民生和各項公共事業投入22億元,佔公共財政支出總額的73.1%,高於全省2.7個百分點,20xx年初確定的民生實事全部兑現。新增城鎮就業51598人,扶持創業6449人、帶動就業25687人。市創業小額貸款擔保中心投入運行。五大社會保險參保190.8萬人次,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率達99.9%。啟動基本醫療保險普通門診統籌,實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取消城鎮醫保報銷封頂線。深化縣級公立醫院改革,鍾祥市人民醫院“先看病,後交錢”服務模式在全省推廣。新農合參合率99.9%,政策範圍內補償率76.2%。整合優化市直醫療衞生資源,市婦幼保健院改擴建項目一期工程投入運營。荊門市中醫醫院、鍾祥市中醫院成功創三甲。新建、改造鄉鎮衞生院面積21.3萬平方米。開展中國僑聯“健康光明行”白內障免費復明活動。新開工建設保障性住房、棚户區改造住房14203套,基本建成11834套,分配入住7744套。城鄉低保再次提標,發放醫療救助金1860萬元、臨時救助金1855萬元。全市養老牀位達到8367張。落實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資金2.42億元,籌集3567萬元資助各級各類學校學生36400人。鍾祥、東寶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通過國家認定,我市榮獲“中國教育創新獎”。新建、改擴建30所公辦幼兒園,掇刀名泉國小建成投入使用。湖北信息工程學校被評為全國首批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示範學校,市高級技工學校申建為荊門技師學院。荊楚理工學院職業技術學院掛牌成立。圓滿承辦國際網聯u18青少年網球賽、全國u18女子足球賽和第五屆漳河游泳節,電影《農谷之戀》納入全國公益電影放映目錄。建成數字農家書屋289家。我市榮獲第七屆“全國科技進步考核先進城市”。奪得省黨政領導線人口計生目標管理責任制考評一等獎。完成“六五”普法中期目標,辦理各類法律援助案件、事項1.1萬件。平安荊門建設紮實推進,影響羣眾安全感的暴力犯罪和可防性案件明顯下降,社會大局保持穩定。

(八)自身建設得到加強。認真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省委六條意見和市委實施細則,切實改進工作作風。堅持依法行政,155件人大代表建議、418件政協提案全部辦結。行政首長出庭應訴率達98.5%。完善市政府常務會議等議事規則和決策程序。啟動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深化行政審批改革,免收行政審批服務費5100萬元,市級行政審批事項縮減至126項,行政審批再提速12%。強化公共資源交易綜合監管,交易總額達到120億元。紮實開展“打開荊門、大開荊門”大討論活動和“效能風暴”行動,舉辦兩場電視問政,進行明察暗訪320次,發出電子監察黃牌預警信息35起,問責追查案件103個。土地執法名列全省效能考核第一。加強審計監督、行政監察,有效開展行政權力清理和確認,嚴肅查處各類違紀違法案件,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取得新成績。

盔一步密切與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的聯繫,關工委、老齡、殘疾人、慈善等事業進一步發展,人民防空、優撫安置、擁軍優屬和軍民共建紮實推進。援恩、援疆工作成效明顯,扶貧開發、移民、民族宗教、外事、僑務、統計、物價、氣象、防震減災、住房公積金、新聞出版、檔案、地方誌、機關事務管理、保密等工作取得新進展。

各位代表,剛剛過去的一年,我們舉辦了隆重而節儉的建市30週年紀念活動,形成了“三十而立、只爭朝夕”的強大發展氣場;我們合力共為,推動柴湖振興發展上升為省徑戰略,使荊門成為全省唯一實施兩個省徑戰略的市州;我們搶抓機遇,申報成為湖北唯一的國家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綜合示範城市,被納入國家老工業基地改造規劃,荊門高新區成功晉升為國家高新區。所有這些都為我市改革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提升了荊門在全省乃至全國發展大局中的地位。成績來之不易,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監督和支持的結果,是全市人民齊心協力、頑強拼搏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人民團體,向駐荊部隊、武警官兵、政法幹警和中省垂管單位,向所有關心、支持荊門發展的各界朋友和荊門籍在外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並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總結成績的同時,也應清醒地看到,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仍存在一些突出問題。主要是:經濟總量不夠大,重大項目偏少,財政收支矛盾突出,經濟回升向好的基礎還不牢固;產業結構不盡合理,環境容量不足,轉型發展面臨較大壓力;社會事業發展與人民羣眾的新期待還有一定差距,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任務還很艱鉅;少數部門和幹部思想不夠解放、工作作風不實、執行落實不力、辦事效率不高的問題依然突出。對此,我們將採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

二、20xx年工作安排

20xx年,是貫徹黨的xx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各項改革的第一年,是深入實施“兩大戰略”的關鍵之年,也是實施“xx”規劃的攻堅之年。雖然世界經濟新的增長動力源尚不明朗,國內經濟運行存在下行壓力,但更要看到,隨着我國全面深化各項改革的紅利不斷釋放,隨着全省“建成支點、走在前列”和“兩圈兩帶”戰略的全面實施,隨着中國農谷建設和柴湖振興發展的深入推進,我市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我們一定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增強進取意識、機遇意識、責任意識,堅持底線思維,搞好統籌兼顧,奮力開創荊門科學發展、跨越式發展的嶄新局面。

狂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和xx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堅持“穩中求進、改革創新”的總基調,貫徹“競進提質、升級增效”的總要求,按照“加速轉型、縮差領跑”的基本思路,深入實施中國農谷和柴湖振興發展“兩大戰略”,着力興財力增強之政、抓城鄉統籌之政、務民生改善之政、行廉潔務實之政,加快建設“四個荊門”,為順利完成“xx”規劃目標任務和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狂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1%,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4%,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4.0%以內,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13%,出口總額增長12%,實際外商直接投資增長1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1%,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2%,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5%。以內,節能減排完成省定目標。

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一)着力推動轉型升級,夯實工業主導地位。

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堅持工業強市、產業富民,在做大總量中推進轉型發展。以荊門石化1000萬噸技改擴能、油品升級、節能環保工程建設為契機,推動石化產業鏈向橫向拓展和下游延伸。加強中低品位磷礦石綜合利用,積極開發緩控釋肥、生物化肥等新型肥料,鼓勵開發硫酸鈣晶須、工業級磷酸一銨等精細磷化工產品。支持食品加工行業加大聯合、兼併和重組力度,增創發展新優勢。加快推進葛洲壩水泥異地技改,推廣沙洋玻璃行業轉型發展經驗,提升建材產業發展水平。搶抓國家有序放開民用航空、通用航空機遇,實施漳河機場改擴建工程,抓好水陸兩棲飛機、浮空器研發等項目,建設荊門航空科技產業園,打造華中地區最具競爭力的航空產業基地。積極發展生物質發電,支持沙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圍繞創建國家循環經濟示範城市,做大做強三大特色循環產業園,組織實施50個重點循環經濟項目,建設國家“城市礦產”回收體系創新基地。力爭化工產業總產值超過1000億元,建材、機電、輕紡等產業產值均突破400億元,新興產業產值達到200億元。

居快園區提檔升級。深入推進“一核六片十五園”建設,實施“項目滿園”工程,進一步提高投資強度和產出效益。支持荊門高新區按照“要素高地、產業新區、科技新城”定位,用好國家高新區、中國光谷荊門產業園、生物醫藥產業基地等名片,招大商、招真商;發揮格林美、福耀、中集、李寧等骨幹企業作用,抓續建、擴產能,力爭項目建設到位資金超過100億元,規模工業總產值增速、高新技術產值佔比均超過40%。支持荊門化工循環產業園完善配套功能,推進碳四、碳一、芳烴三大產業鏈項目建設。支持東寶工業園培育發展電子、裝備和機械製造、森工傢俱產業集羣,打造千億園區。支持各縣(市、區)以開發區(高新區)、鄉鎮工業集中區為支撐,突破性發展縣域工業,實現縣域經濟“保強進位”。

培育壯大市場主體。鼓勵新洋豐、格林美、葛洲壩水泥等企業向百億企業邁進,力爭華能、金鷹能源等企業產值突破10億元。實施中小企業成長工程,新增規模工業企業130家。建立金融、信息、技術、市場服務體系,實施迴歸工程,對本土創業企業與招商引資企業同等對待,力爭市場主體達到13.5萬個。深入實施質量興市、名牌興市戰略,擴大名牌產品生產規模和市場佔有率。強化資金、用地、用工等要素保障,做好重點企業、重點行業的跟蹤服務。

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深入實施“龍泉英才”計劃,引進能夠支撐產業發展的領軍人才與創新團隊。做大做強院士工作站品牌。抓好百家重點企業技改示範和創新示範,引導和支持企業參與各類產學研對接活動,打造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力爭新增省徑以上高新技術企業25家,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9.5%。實施工業化與信息化融合示範工程,新增1-2家企業納入國家試點示範。

(二)着力發展現代農業,促進農業農村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

發展現代高效農業。推進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實施百萬畝農業高效豐產工程,建設250萬畝優質水稻、160萬畝優質油菜、漢江流域40萬畝優質棉花板塊基地,力爭糧食增產1億斤。創建全省現代畜牧業示範區,抓好鍾祥牧原200萬頭生豬等畜禽養殖項目建設。發展現代漁業,推廣“香稻嘉魚”等稻田綜合種養模式50萬畝,打造特色水產。建設城郊設施蔬菜基地和漢江沿岸蔬菜板塊基地,確保“菜籃子”產品有效供給。深化“四個一批”工程,力爭國寶、洪森產值突破百億元,寶源、廣源、興農產值分別超過50億元,農產品加工產值與農業總產值之比達到3:1。推廣立體種養、秸稈養畜、病蟲害綠色防控等新技術新模式,加大滴灌噴灌、地膜覆蓋等節水技術應用力度,發展生態友好農業。推行農產品原產地可追溯制度和產地準出制度,力爭農業“三品一標”質量抽檢合格率達到98%以上。

居快中國農谷示範區和大柴湖經濟開發區建設。在中國農谷核心區,啟動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創建工作,加快推進奈美生態小鎮、聯想高檔水果、匯源生態產業園等項目,建成湖北文化創作交流基地一期、院士村一期及中國農谷農科院等項目。在“荊三角”先行區,加強五洋線、荊新線、207國道沿線城鎮帶和景觀帶建設,實施國家級農產品加工園、菜籽油交易中心、農村信息化樣板區等項目。在楊竹流域示範區,抓好彭墩“1+5”、雙龍苑等新型社區建設,打造生態觀光走廊。在大柴湖經濟開發區,實施倒口電排站更新改造、東西乾渠整治等工程,加大農村危房和棚户區改造力度,爭取國家避險解困試點通過省、中央評審。加強柴湖工業園區和現代物流園基礎設施建設。以四新村花果蔬基地為示範,實行整村土地流轉,培育壯大特色板塊基地。抓好感恩自強文明宣傳教育活動,推進“柴湖”變“財湖”。

俊全“三農”服務體系。支持種子工程、豐產栽培、疫病防控、防災減災等領域的科技創新和推廣,加強氣象災害信息預警預報。建設全國一流農用航空站。擴大油菜機收秸稈粉碎還田面積,力爭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73%。完善“以錢養事”機制,推行合作式、訂單式、託管式等服務模式。在土地流轉集中地建立中心糧倉,創新小農水管護機制。

努力增加農民收入。穩步發展休閒農業、觀光農業,引導富餘勞動力就近就業、外出務工和自主創業,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按期足額發放各項農業直補資金,確保農民政策性增收。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加強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管理。做好移民工作,促進老區和貧困地區發展,努力實現同步全面小康目標。

(三)着力培植髮展後勁,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

全力推進重大項目建設。全年計劃開工建設億元以上項目450個,完成投資650億元。做好中石化油品質量升級及適應性改造、碾盤山水利水電樞紐、屈家嶺遺址公園、荊門通用航空產業基地、荊門熱電廠四期等40個項目前期工作,加快華工科技產業園、中興循環產業園、萬達廣場、紅星美凱龍、盈德煤制氫等50個重點項目建設,力爭格林美東區、明達超薄玻璃技改、台灣寶成工業園、華能熱電聯產、渝楚化工等項目建成投產。

居快培育消費新增長點。推動明顯陵、綠林山及漳河等景區提檔升級,力爭全市旅遊總收入達到106億元以上。規劃建設漳河新區中央商務區、總部經濟區和動漫文化創意園,推進荊門組合港石牌港區、沙洋港區建設,實施楊家橋物流中心、彭墩漢光農業物流園和各縣(市、區)物流園區等項目。加速商貿等生活性服務業提檔升級,推行農超、農批、農校、農餐對接新模式,高標準建設2-3條特色美食街。組建供銷集團,打造本土百億商業航母。擴大文化旅遊、家政養老、休閒健身、節能環保產品等消費,發展電子商務和網絡購物等新型消費業態。培育發展移動多媒體、物聯網和公共無線上網等信息產業,推進智慧城市建設。

盔一步擴大對內對外開放。堅持招商選資、綠色引資,重點引進税收貢獻大、能夠優化荊門產業結構的項目。深化與央企的戰略合作。積極參與第九屆中博會等重大招商活動。強化招商項目後續服務和巡迴督查,確保項目落實到位。堅持非禁即入,鼓勵更多的民間資本進入市政、金融、能源、教育、文化、醫療等領域。主動融入全省“兩圈兩帶”戰略,加強同周邊城市的橫向經濟聯合與協作。擴大外派勞務人員規模,引導有實力企業到境外發展。做大做強外貿主體,進一步拓展國際市場。

(四)着力打造美麗荊門,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

居快建設鄂中城市羣。堅持城鄉互化發展,讓城市融入大自然,讓居民望得見藍天白雲、看得見青山綠水、呼吸得到新鮮空氣。編制鄂中城市羣規劃,健全市域城鎮體系規劃。圍繞創建國家綠色生態示範城區,加快漳河新區建設。重點抓好政務中心及配套設施建設,拉通漳河大道城區段,實施雙喜大道、荊山大道、天鵝路等道路工程,構建“四橫六縱”道路骨架;改造惠民水果市場片區、龍山脊片區和白雲西片區;建設雙仙河等水網生態工程,建成鳳凰濕地公園一期;新建市民廣場和荊西公園;整體推進漳河集鎮改造,打造北歐峽灣風情小鎮。加強中心城區河道衞生、排污、綠化及設施管理,開展城市地下管線現狀普查,完善泉口路、象山大道、長寧大道等路段防洪排水設施。啟動中國人居環境獎創建活動,積極迎接國家園林城市複檢和省“楚天杯”考核。支持鍾祥莫愁湖生態新區、京山温泉新區、沙洋濱江新區和東寶北城新區、掇刀長阪新區、荊門高新區觀堰湖生態科技新城建設,促進縣市城區擴容提質。培育鎮域城市、中心鎮和特色鎮,辦好官壋“四化同步”省徑示範鎮試點,抓好孫橋等5個省徑新農村試點鎮和42個省徑新農村示範村建設。

綜合整治城市環境。深入實施城市管理三年行動計劃,提高精細化管理水平。健全市、區、街辦、社區四級聯動的城管體制,延伸城市管理考評。打造2-3條省徑市容環境美好示範路。優先發展公共交通,增加公共停車泊位,新建海慧路——象山二路、海慧體育場、天鵝路——團結街3處微循環,着力緩解交通擁堵問題。堅決遏制違法建設,分類處置存量違建30%以上。推進高速公路、國(省)道和景區公路沿線環境治理。

居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深化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和森林城市創建,推進國家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綜合示範城市建設。編制中心城區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嚴厲禁止劈山建房行為,構建綠色屏障。落實耕地保護共同責任機制,推進集約節約用地。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實施漳河保護“三圈”規劃,加強濕地保護。建設化工循環產業園污水處理廠。綜合整治荊門城郊採石場、城市揚塵、餐飲業油煙、秸稈焚燒等突出環境問題。加強地質災害防治,抓好礦產採空區生態環境恢復治理。集中回收處理廢紙、廢舊電子產品,綜合利用工業固體廢棄物。支持京山創建國家生態縣、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

着力建設美麗鄉村。完成第二批100個新型農村社區詳細規劃,統籌推進中心城區、縣市城區和重點鎮周邊、中國農谷示範區的新型社區建設。探索“政府+公司+農户”農村環境污染治理模式,創建生態鎮、村。開展“綠滿荊門”行動,完成植樹造林15萬畝,建設綠色通道500公里。組織開展“美麗村莊”評選活動。

居強城鄉基礎設施建設。抓好雙喜大道東、西隧道的規劃建設,全線開工建設東西外環,構建中心城區“三環八射六隧”交通格局。成立項目公司,多方籌措資金,力爭我市開通動車組前期工作取得實質性進展。開工建設蒙華鐵路(荊門段)、棗潛高速公路(荊門段)、鍾祥漢江二橋等項目。建成荊新線沙洋至潛江段等一級公路,建設、改造二級公路122公里、通鄉公路60公里、通村瀝青(水泥)路300公里。加快中心城區供熱管網建設。實施漢江堤防加固工程,加快漢江以東引水項目建設,完成56座重點小(二)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任務,抓好塘堰、小型水庫清淤改造擴挖,疏浚渠道1000公里,硬化末級渠道500公里。

(五)着力推進重點領域改革,增強發展內生動力。

推進行政體制改革。深化衞生、計生機構改革,抓好工商、質監管理體制改革,完成食品藥品監管體制改革。合理調整市、區事權和財權,賦予鎮域城市和重點鎮相應管理權限。加快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推動市藝術劇院等一批經營類事業單位轉企改制。抓好公共資源交易改革,構築統一規範的陽光交易平台。推行政府購買服務,支持社會組織進入羣眾生產生活性服務領域。開展專項整治,規範中介服務機構行為。

深化企業改革。完善現代企業制度,探索建立以管理層和骨幹員工為主體的員工持股機制。支持金龍泉等市屬國有企業引進戰略合作者,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籌建糧食集團,完成城建集團所屬企業公司制改革,增強交通投資公司市場投融資能力。堅持以管資本為主,完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提高國有資本收益上交公共財政的比例。

居快投融資體制改革。鼓勵和支持新洋豐、凱龍、寶源等企業在資本市場融資,力爭1-2家企業在主板上市,5-10家企業在新三板掛牌,15-20家企業在武漢股權託管交易中心掛牌。引進1-2家股份制商業銀行在我市設立分行,新增5家小額貸款公司,支持證券業、保險業在我市設立分支機構。調動銀行業金融機構積極性,新增信貸投放100億元。嚴厲打擊惡意逃廢金融債等行為,規範民間借貸,優化金融生態環境。做好城投債發行工作。抓好“營改增”試點。強化財源建設,建立項目優選機制,推進財政專項資金競爭性分配改革。

創新農業經營體系。實施土地整治項目50萬畝、增減掛鈎項目1萬畝,創建全國全域土地整治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示範市。推進“兩轉三同步四集中”,加大土地整村、整鎮流轉力度,在中國農谷核心區、“荊三角”掇刀區域、楊竹流域東寶區域逐步實現全域土地流轉、全程機械作業、全面綠色種養。引導工商資本到農村發展現代種養業,培育壯大家庭農場、專業大户、農民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和農民經紀人隊伍,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力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突破2萬家。抓好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權確權登記,穩妥開展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和農民住房抵押、擔保、轉讓試點,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

(六)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增進人民福祉。

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堅持穩定崗位與擴大就業並重,嚴格落實一系列積極就業政策,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和城鎮困難人員就業,做好以高校畢業生為重點的青年創業就業工作。鼓勵企業建立職工之家,構建和諧的勞動關係。推進社保由制度全覆蓋向人口全覆蓋轉變,力爭新增五大社會保險參保2.8萬人次。加強社保基金管理,確保按時足額落實各類社保待遇。做好失地農民的社會保障工作。穩步推進城鎮基本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保障進城農民工合法權益。完善城鄉低保、醫療救助和臨時救助制度,關注失獨家庭羣體,提高農村五保供養水平。健全城鄉養老服務體系,加強老年人活動場所建設,力爭失能半失能老人託養中心投入運營。抓好保障性住房建設和供給,做好棚户區改造工作,促進房地產市場俊康發展。全面推進新農合市級統籌和大病保險,力爭新農合參合率穩定在98%以上。啟動第二批縣級醫院綜合改革,鞏固完善基本藥物制度。

強化公共服務。實施教育提升工程,加快學前教育普惠發展,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促進普通高中教育優質發展。辦好荊楚理工學院職業技術學院,加強荊門技師學院建設。支持荊楚理工學院加快發展,確保順利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統籌配置衞生計生資源,進一步落實計劃生育國策,建立“便民、惠民、高效”的服務體系,創建國家衞生城市。力爭市一醫南城區醫院、市精神衞生中心和市中醫醫院住院大樓建成投入使用。開工建設市博物館新館、荊楚文化廣場、工人文化宮和“三個中心”等公共文化項目。開展全民閲讀月系列活動,創建“農家書屋示範縣(市)”。依法加強文物保護。組建文化體育產業集團,支持廣電、報業和文體三大產業集團做大做強。弘揚科學精神,提高全民科學素養。促進文藝精品創作,發展哲學社會科學,出版《荊門市志》。用好新媒體,弘揚主旋律。積極備戰省十四運會,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

創新社會治理。進一步擴大基層民主,做好第九屆村民委員會換屆工作。實施中心城區社區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完善網格化社會管理和數字化城市管理聯繫會議制度,進一步抓好“四管兩中心”建設。持續推進“六五”普法,加強和改進信訪工作,完善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聯動工作機制,推進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全覆蓋。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婦女和老人,加強流動人口和特殊人羣服務管理。深化平安荊門建設,創新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依法嚴密防範和懲治各類違法犯罪行為。狠抓食品藥品監管,確保食品藥品安全。加強企業安全生產基礎卡設,健全應急處理機制,有效防範和遏制較大以上事故發生。依法管理民族宗教事務,繼續做好援疆和援恩工作。抓好防震減災,提升人防應急能力。認真開展第三次經濟普查。力爭國家安全、保密、對台、外事、僑務、統計、殘疾人、檔案、氣象等工作再上新台階。

居強全民國防教育,紮實推進國防動員和民兵預備役工作。落實優撫安置政策,深入開展雙擁共建,鞏固發展軍政軍民團結。

各位代表,民生是為政之本。今年我們將優先辦好以下民生實事:

1.城鎮新增就業45000人,組織城鄉勞動者就業培訓19000人,扶持創業5500人,帶動就業220xx人。

2.葛洲壩水泥廠老生產線關閉,開展機動車尾氣檢測等污染防治,實施竹皮河匯合口瀏河段和海慧溝段截污改造、生態補水等工程。

3.開工建設保障房、棚户區改造住房16082套(户),基本建成11600套(户),分配入住7800套(户);新增發放廉租房租賃補貼550户;新建12個省徑示範宜居村莊,完成5000户農村危房改造。

4.完善農村居民大病保障制度,對參合農民自付部分超過8000元以上合規費用進行二次補償。

5.建設社區平價蔬菜直銷店40家,方便城市居民生活。

6.對市特殊教育學校學生實行“四免政策”;為困難羣眾、弱勢羣體和農民工提供法律援助;開展殘疾人實用技術培訓3200名、城鎮殘疾人職業能力培訓500名;免費為貧困殘疾人適配1000件輔助器具。

7.新建10所留守兒童服務站,新建、改擴建公辦幼兒園20所。

8.中心城區新增10處免費公共無線上網服務區,完成文化惠民演出110場。

9.新建50個城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100個農村老年人互助照料中心,養老機構新增牀位1000張,實施80歲以上老人高齡補貼制度。

10.對全市22個省市級重點老區、貧困村,實施扶貧整村推進工作,每個村整合資金不少於70萬元。

各位代表,全面完成今年的目標任務,各級政府責任重大。我們將進一步加大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設力度,使政府治理更加有效、行為更加規範、服務更加到位、運轉更加順暢。

切實在轉變職能上有新突破。堅持“政府的歸政府、市場的歸市場、社會的歸社會”,充分履行公共服務、市場距管、社會管理、環境保護的職責。以“五減四制三集中”為主要內容,深入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實現服務優質、環境優化。創新行政管理方式,推進政務信息化,加強發展戰略、規劃、政策的制定和實施。健全政府工作目標體系、考核辦法、獎懲機制,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務質量。

切實在改進作風上有新成效。認真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省委六條意見和市委實施細則,促進政風行風進一步好轉。積極開展第二批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強化為基層服務、深化為企業服務、細化為羣眾服務。深入開展“效能風暴”行動,深化電視問政,加強機關作風明察暗訪、電子監察、問責追查,推進作風建設常態化。鞏固“三短一簡”成果,堅決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

切實在依法行政上有新作為。大力推進法治政府、法治機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主動接受政協民主監督,虛心接受輿論監督和羣眾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健全行政決策規則,規範決策程序。高水平制定政府規範性文件。

嚴格規範行政執法,完善行政複議機制。進一步落實行政首長出庭應訴各項規定。大力推進政務公開,提高政府公信力。

切實在廉潔從政上有新形象。全面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加大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力度。認真落實《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和《黨政機關國內公務接待管理規定》,嚴格財務預算、核准和審計制度,從嚴控制“三公”經費支出。加強對重點資金、重大項目和領導幹部經濟責任審計,強化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堅決糾正部門和行業的不正之風,繼續加大查辦案件工作力度,着力建設為民務實清廉政府。

各位代表,全面深化改革的號角已經吹響,加快轉型升級的征程全面開啟。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同志為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解放思想,同心同德,奮發有為,為加快建設實力文化生態幸福新荊門而努力奮鬥!

荊門市政府

【第5篇】廈門市政府工作報告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市政協委員和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和“十二五”工作回顧

,我們在市委的正確領導下,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對福建、廈門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實施美麗廈門戰略規劃,深化改革開放,突出創新驅動,加快產業轉型、城市轉型、社會轉型,較好完成全年各項任務。多數經濟指標增幅逐月回升,完成地區生產總值3466億元,增長7.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896.5億元,增長20.6%;財政總收入1001.7億元,增長10.2%,其中,地方級財政收入606.1億元,增長11.5%,這些指標增幅均位居全省前列。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均高於同期經濟增速;居民消費價格上漲1.7%;萬元生產總值耗電、耗水分別下降4.5%和3.6%,年度節能減排任務全面完成。

一年來主要工作和成效:

(一)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經濟發展質量效益不斷提高

產業轉型步伐加快。出台促進工業穩增長11條、加快智能製造發展10條、大眾創業萬眾創新35條、扶持小微企業8條等措施。製造業質量競爭力指數88.99,工業化信息化融合發展指數90.49,居全國前列。聯芯、天馬微電子二期、三安集成電路、電氣硝子等一批龍頭項目進展順利,建成全國led外延芯片製造基地。實施中國製造2025行動計劃,啟動24個機器換工項目,技改投資佔工業投資近70%。軟件信息業務收入增長23%,生物與新醫藥產業鏈產值增長17.8%,海洋產業增加值增長10.8%,文化產業增長20%,網絡零售額增長60%。接待境內外遊客6035.8萬人次,增長13%;旅遊總收入832.3億元,增長15.2%。國際投資論壇等四項展會獲亞洲傑出展會獎。海港貨物和集裝箱吞吐量分別增長2.5%和7.1%,增幅居沿海主要港口前列。金融機構本外幣存、貸款餘額分別為8876億元和7567億元,增長16%和13.9%。在國家現代服務業綜合試點城市複評中名列第一。高標準農田、現代設施農業、菜籃子基地建設加快,41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實現產值362億元,銷售收入349億元。

產業平台建設加快。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啟動建設46平方公里的同安、翔安兩個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和8平方公里的丙洲、美峯兩個現代服務業基地,規劃建設環東海域東部新城、翔安南部新城、馬鑾灣新城,強化產業項目准入遴選。軟件園三期、清華紫光集成電路產業園、生物醫藥港等產業功能區進展順利,島內老工業廠房改造提升加快。軟件園二期創新社區建設初見成效,實現產值483億元,增長20.1%。火炬高新區“一區多園”建設加快,規上工業產值佔全市41.4%。省內協作經濟區有序推進。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蓬勃發展。成為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城市示範,獲中央財政9億元專項支持,構建29個雙創集聚片區和92個眾創空間。獲國家科技計劃立項420個。新建5個市級公共技術服務平台,新認定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10家。實行“研究院+企業+地方”三方共建,設立軍民融合協同創新研究院等產學研平台。高新技術企業突破1000家,規上高新技術產業產值3315.9億元,佔規上工業產值65.9%。全市各類專利授權1.1萬件,每萬人擁有有效發明專利14.13件。落實“互聯網+”行動計劃,獲批國家信息消費示範城市。加快各類人才培育引進,2300多人入選“海納百川”人才計劃。

(二)加快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改革開放引向深入

自貿試驗區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全面落實李克強總理考察廈門時所作“先行先試、敢闖敢試,顯現特色、活力四射”重要指示,實施52項制度創新,其中全國首創18項。“一照一碼”在全國複製推廣,率先建設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創新“三互”口岸監管機制,啟用關檢一站式查驗平台。實施外資“准入前國民待遇+負面清單+備案管理”模式,引進企業7584家,註冊資本1102億元。擴大服務業開放,加快金融改革創新,跨境電商、融資租賃、航空維修、文化保税等新興業態快速發展。成立國際商事仲裁院、國際商事調解中心、兩岸知識產權智庫,承接253項省級行政許可事項,法治化服務環境加速形成。

重點領域改革實現新突破。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公佈實施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和公共服務清單,市級權力事項精簡51.3%。“多規合一”改革成為全國可複製推廣樣板。成立不動產登記局。基本完成事業單位分類。進一步完善商事登記制度,強化事中事後監管,健全徵信體系,商事主體年報公示率93.3%。推行一系列國資國企改革,19家市屬國企資產增長13.8%,利潤增長5.3%。設立產業引導基金和城市發展基金。獲批國家專項建設基金86.5億元,佔全省31%。發行90億元地方政府債券,啟動首批10個ppp試點項目。300多個項目納入政府購買服務範圍。獲批內貿流通體制改革試點,城市配送網點覆蓋率超60%。

國際化水平持續提升。合同利用外資41.6億美元,增長45.9%;實際利用外資20.9億美元,增長6.2%。走出去步伐加快,境外投資成倍增長,突破20億美元。進出口總額832.9億美元,增幅高於全國平均水平。開通廈蓉歐、中亞國際貨運班列,時間比海運縮短一半,開闢了台灣及東南亞地區貨物經廈門往返歐洲中亞的便捷通道。廈航開通廈門直飛阿姆斯特丹、悉尼洲際航線。實行外國人72小時過境免籤,空港口岸實行全天候。獲准實施離境退税政策。中國-東盟海洋合作中心落户廈門。郵輪母港出入境艘次和人次均增長2倍。成功舉辦廈洽會、首屆中國-新西蘭市長論壇、國際海洋周、國際時尚週、國際紀錄片大會、中國-東盟郵輪經濟城市合作論壇、第八屆世界福建同鄉懇親大會、第十屆世界同安聯誼大會。

對台交流融合不斷深化。海滄青創、一品威客、宸鴻科技被授予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基地。設立台企快車服務中心、兩岸企業搭橋中心,為台商投資提供一站式服務。廈台海運快件常態化運作。廈門口岸台灣食品進口批次佔大陸三分之一。新設台資項目(含轉第三地)增長1.2倍,實際利用台資增長61.2%。率先開展對台跨境人民幣貸款,企業提款金額佔大陸試點總量85%。跨海峽人民幣代理清算金額累計537.1億元。率先試行卡式台胞證。廈金“小三通”運送旅客164萬人次,增長16.2%。成功舉辦第七屆海峽論壇,工博會、文博會、兩岸樂活節、民間藝術節等活動影響力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