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基層法治建設工作彙報

欄目: 彙報材料 / 發佈於: / 人氣:1.76W

近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XXX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着眼構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大力加強鄉村法治文化建設,着力提升人民羣眾的法治素養和道德素質,服務鄉村全面振興。XXX被國家司法部命名為全國首批法治縣城創建先進縣,被河南省普法辦評為“七五”中期普法先進縣,縣司法局被司法部、全國普法辦命名為全國“七五”普法中期先進集體等。

基層法治建設工作彙報

一、創新載體形式,濃厚鄉村振興法治環境

法治是健全鄉村治理體系的應有之義。早在2009年XXX率先出台《關於開展法治縣城、法治鄉村創建活動的意見》,推動法治創建進機關、進鄉村、進社區,融入羣眾生活,融入鄉村振興,不斷增強廣大農民羣眾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主動性自覺性。一是打造覆蓋城鄉的法治文化陣地。加強景觀設施建設,將其納入各地城鄉建設總體規劃,按照主題鮮明、通俗易懂、因地制宜、注重特色的原則,建設一批法治主題公園、法治文化廣場、法治文化街區等法治文化景觀項目和法治文化設施;同時全縣村居、社區和人員相對集中處的民居牆體,精心嵌入德治名言、法治漫畫、法律條文、法治典故以及道德楷模事蹟簡介等內容,讓“牆體代言”,使“石頭説話”,讓羣眾在潛移默化中感受法治、接受法治。全縣建有縣級法治文化建設示範點5個法治長廊、法治公園、法治一面牆,鎮村法治文化廣場陣地143餘個,法治圖書角778個,形成“縣有場館、鎮街有中心、村居有站點”總體佈局。二是開展豐富多彩鄉村法治文化活動。深入挖掘各地特色文化資源,將法治元素植入地方戲、民間藝術、農民畫等特色文化形態中,按照“一鄉一品牌”的要求,着力打造一批藴含現代法治精神、深受羣眾喜愛的文化產品,增強農村羣眾對法治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常態化開展法律知識競賽、法治故事宣講、法治書畫展覽等法治文化系列活動,累計創作法治故事110餘篇、法治書畫攝影200餘幅,法治漫畫800餘幅,有效激發了農民羣眾參與鄉村法治的內生動力。廣泛開展法律知識競賽、學法用法演講、法治故事宣講、法治書畫展覽等鄉村法治文化作品巡演,舉辦普法惠民環縣行、法治農村行、法治文藝進社區等300多場次,連續多年舉辦“春風行動”“法治惠民”等法治電影播映、法治戲曲巡演、法治文藝演出、法律諮詢服務等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法治文化系列活動,將法治內容融入傳統節日和民風民俗活動中,使廣大村民在寓教於樂中養成自覺守法、遇事找法、化解矛盾用法、解決問題靠法的良好習慣。三是實施精準高效法治文化傳播。出台《關於加強媒體公益普法宣傳的實施辦法》,整合全縣37各執法單位普法網站、微信微博,形成以XX司法行政普法平台和XX掌控網絡平台為核心的新媒體普法矩陣,實現普法資源、信息發佈、法律解讀、產品推送等“四大平台”互促互補,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式的法治文化傳播格局。突出“德法同行”“德法相伴”主題,將法治文化活動融入到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文明校園、文明家庭等創建活動之中,適時開展法治文化實踐活動,深化“法護人生”“法進家庭”“法潤村居”三大行動,通過網絡網站、微博微信等網絡媒介,使法治文化從灌輸式、被動式向感性共鳴、自覺接受方向轉化,有效提升了廣大農民羣眾的法治素養。

二、強化規則培育,激發鄉村振興法治活力

自治是健全鄉村治理體系的核心內容。近年來,XX結合鄉村振興戰略和特色田園鄉村建設,通過法治文化的持久浸潤,讓村民自治意識、規則意識入心入腦,推進法治文化融入基層社會治理,助力提升基層自治水平。一是深化基層民主法治示範村創建。始終把民主法治示範村(社區)創建作為落實“法治鄉村建設”要求的生動實踐,作為推進多層次多領域依法治理,提高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的重要載體,通過政策引領、實踐突破、由點帶面,推廣民主法治示範村(社區)標準化建設,把村規民約、社區公約制定執行情況納入評選標準及省級民主法治示範村(社區)複查內容,加強動態管理,把村(社區)打造成政府提供優質公共法律服務的平台、羣眾依法解決日常生活問題的依託、維護社會穩定的基石。目前,全縣擁有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社區)1個,省級民主法治示範村(社區)12個,全方位、廣覆蓋的民主法治示範村創建活動為XX鄉村振興提供了強有力的法治支撐。曹集鄉冉莊社區契約化管理,強化村民對村務管理的參與權,以“票決制”強化村民羣眾對村務決策的表達權,以“雙票制”強化村民對村級幹部的考評權,確保村民行使民主權利,參與民主監督,實現“小事不出組、大事不出村,上訪訴訟內解決”。二是運用社會力量參與基層治理。按照“廣覆蓋、重質量、求實效、強服務、創品牌”的目標定位,探索“政府購買、百姓受惠”的法治文化建設模式,先後培育形成了XX鎮XXX等以個人名字命名的調解工作室5個、老年普法協會22個、人民調解組織770個,將法治文化融入到村民喜聞樂見的傳統文化中,推進法治文化向生產、生活等領域全方位影響和滲透,提升鄉村幹部羣眾的法治素養,促進鄉村治理法治化。如今,各種普法社會組織已成為密切鄉村黨羣幹羣關係的“連心橋”、反映社情民意的“晴雨表”、調處羣眾矛盾糾紛的“草藥方”、基層民主法治的“陽光房”。三是延伸拓展司法行政服務品牌。依託村居司法行政服務站和法律服務微信羣,打造網上網下、線上線下法治文化產品推送模式,面向全縣鄉村(社區)集中創作、統一發放《XXX法治宣傳教育掛圖》《法律進鄉村》系列叢書5多萬餘本。開展“一村一顧問”“法律便民服務”等活動,組織司法行政幹部、法律專業人員、法律志願者開展送法下鄉、法律諮詢等活動,為羣眾提供更方便、更專業的法律服務,提高村民自治法治意識,推進鄉村文明和鄉風建設。

三、弘揚傳統美德,厚植鄉村振興法治根基

德治是鄉村治理體系的情感支撐。近年來,XXX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強化道德對法治的支撐和滋養作用,把道德要求貫徹到法治建設中,提高全民法治意識和道德自覺。一是發揮道德模範示範功能。農村鄉賢具有親緣、地緣、人緣的天然優勢,是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建設的重要力量。充分發揮農村鄉賢、道德模範在鄰里協調、民情聯絡、文明教化、文化傳播等方面的工作優勢,通過發佈招賢榜、民主推選、組織上報、村居考核等形式,選拔有德行、有聲望、有才能的長者、賢人帶頭學法守法,依託司法行政服務站成立鄉賢會和百姓議事堂,引導羣眾把自覺尊法學法守法用法作為道德評判標準。積極推動法治文化與文明禮儀規範教育相融合,持續開展文明創建、道德評議、樹立典型等行動,引導公民在道德感悟中強化法治觀念,形成見賢思齊、崇德向善、明德惟馨的良好風尚,讓文化成為鄉村和諧的“強磁場”和鄉村振興的“推進器”。XXX老年普法藝術團送法進村,送戲下鄉,常年活躍在田間地頭,前後進行了500多場義務普法宣傳,受教育學生達10萬人次,自編自演的法治故事達20多萬字。二是運用家風家規家訓培育。發揮家庭作為社會細胞和傳統道德文化基本單元的重要作用,積極開展法律明白人工程,優秀法治家訓、家書徵集、家風巡展等活動,以法治家庭的小氣候帶動法治社會的大氣候。聯合文明辦、婦聯等部門,把“愛國守法”納入推選和星級文明户、五好家庭、博愛家庭、書香家庭、五淨一規範等創建,發掘具有地方特色的“法治家規家訓”,在全社會倡導“崇德向善、循法而為”的良好風尚,增強村民的認同感、歸屬感、責任感和榮譽感。XXX村村設立的“百姓議事堂”,採取百姓事、百姓議、百姓理的方式,聞民聲、議民事、解民憂、促新風,今年共調解糾紛20881起。羣眾廣為傳唱這樣一首歌謠:“自從有了議事堂,農村矛盾一掃光;村裏事務大家議,民主決策奔小康。”三是培育文明鄉風促進移風易俗。把推動移風易俗、樹立文明鄉風作為文明村鎮創建的有效載體,通過完善村規民約、發揮紅白事理事會作用、加強宣傳引導、培樹先進典型等形式,狠剎“婚喪喜慶活動大操大辦、人情債、攀比炫富”的不良風氣,在全社會形成了勤儉節約、文明和諧的新風正氣。注重文化的浸潤、感染、薰陶,利用重大傳統節日的契機,深入挖掘闡釋春節、清明、端午、中秋、重陽等傳統節日藴含的道德資源,把傳統節日與時代元素相結合,廣泛開展燈會、廟會、花會等民俗活動,發揮基層本土“草根”文化隊伍作用,用身邊人演身邊事、説身邊情,引導羣眾綠色過節、文明過節,推進鄉村移風易俗,唱響主旋律,育成新風尚。着眼增強法治的道德底藴,堅持把法治教育與道德教育相結合,持續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打造形成少年崇德法學苑、德法護蕾行動、法治福孝文化等10多個德法特色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