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課題中期報告範文(精選15篇)

欄目: 彙報材料 / 發佈於: / 人氣:1.65W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15篇《課題中期報告範文》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課題中期報告範文》相關的範文。

課題中期報告範文(精選15篇)

篇1:課題中期報告

2013年3月,我的小課題——《不一樣教學資料的語文高效課堂研究》正式申報。從申報至今,已經過去了3個月了,回顧這段時間我針對這個小課題開展的系列工作,我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課題研究進展情景

1.研究的目標

(1)提高不一樣教學資料的課堂效率,異常是讓學生頗為頭疼的文言文,考試過程中失分較多的詩歌鑑賞題、語言運用題以及現代文閲讀題和作文。

(2)重在教授答題技巧與作答規範。

(3)經過在課堂教學中主動添加學生感興趣的因素,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與熱情,把複雜問題簡單化

2.課題研究的資料

(1)如何嘗試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轉變教學理念,培養學生思維的興趣,構建高效的課堂提問藝術,讓學生樂學、樂問,展開較有計劃的實踐研究。

(2)學習興趣與自信心的培養的研究;

學習興趣是學習動機中最現實、最活躍的成份。對於我任教的兩個教學班語文學困生來説,任課教師更應當加強學法指導。當他們在學習中遭受挫折和失敗時,需要進行耐心的心理疏導和方法點拔,及時進行知識上的查漏補缺;當他在學習上或行為中出現“閃光點”時,哪怕是課堂上或課下出現的點滴提高,我們都應及時給予鼓勵和表揚,讓他們體會到信賴、滿意、親切的情感,從而樹立他們的學習信心,以滿腔熱情投身到學習中來,增強向優生轉化的信心和勇氣。

(3)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的研究;

在高一階段教學過程中,應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將動手、動口、動腦相結合,營造一個寬鬆和諧的課堂氛圍。變緊張壓抑的被動理解知識為簡便愉快的主動學習知識,提高每一位學困生的參與意識,使每個學困生都能進取投身語文課堂的學習過程中來。

3.課題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主要是從近幾年大型考試以及大學聯考等命題質量很高的試卷中選取定性訓練題目,借鑑已有研究成果和經驗教訓,準確把握研究發展的趨勢。

(2)調查研究法。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進行比較研究,使轉化語文學困生的措施更加切合實際,更加富有成效。

(3)行動研究法。不斷實踐,不斷修正,不斷完善轉化學困生的方法,構成一套轉化學困生的理論框架。

(4)個案研究法。主要是經過對學困生的跟蹤分析,摸清他們學習困難的成因及轉化效果,為研究供給較為直接的材料。

二、開題以來做的工作

1.方案准備階段:(2013年3—4月)

(1)制定和論證課題實驗方案,論證課題價值和可行性,請專家對實驗方案進行反覆論證,確定最終研究方案;

(2)深入學習語文新課程標準等有關理論知識,明確研究方向,增強研究的自覺性、緊迫感;

2.方案實施階段:(2013年5月—6月)

(1)認真做好課題研究的分層工作,圍繞研究資料,收集原始材料;

(2)圍繞課題研究目標和研究資料,紮實開展課題研究;

(3)定期做好階段性小結,研究階段性成果,撰寫研究論文,構成文字性材料;

(4)在實踐中進一步完善課題研究方案,調整課題研究思路。

二、課題研究的成果

《不一樣教學資料的語文高效課堂研究》課題申報實施以來來,在研究過程中,我不斷調整方案、細化目標,使課題脈絡清晰,異常注意不一樣課型的語文課堂的學生反應、領悟以及答題本事,及時有意識的向課堂注入新鮮的活躍因素,充分調動學生語文課堂的學習進取性,大多數學生喜歡學語文,更加進取主動地去學語文,構成良性循環,效果不錯。

三、課題研究中存在的問題或不足

1.本課題具有很強的實踐性,要求我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將某些現象、想法、感受及時總結、提煉,並能上升至理論層面,但我在這方面有時不能及時做個有心人,未能及時及時做書面記錄與總結。

2.少數語文學困生雖然在思想上有了必須的認識,但在具體轉化過程中仍然有必須程度的畏難與懶惰情緒,不能持之以恆堅持學習,轉化效果不是很明顯。

3.我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授的多一些,留給學生去練的時間相對要少一些。

四、下階段研究計劃及確保最終成果的主要措施

在前階段的研究中,在教師與學生對彼此關係的認識上都有了必須瞭解,經過初步實驗,探索出在師生間的平等、合作、友好關係對課堂教學起着不可忽視的作用。在下階段的研究中,我將繼續遵循最初的課題研究思路,圍繞前階段遇到的問題展開研究:

1.加強理論學習。繼續將課題研究與教學研究活動結合起來,多種渠道開展有效活動,以活動支撐和服務於課題研究。良好的師生關係為成功的課堂教學供給了保障,在下階段的研究中,我們將要加大課堂教學中的研究。

2.切實制定好每學期課題研究的目標與資料,做到有目標、有計劃,使研究工作有的放矢,穩步推進,促使課題研究向前邁進。在學期結束採取成果彙報制度。

3.深入進行課題研究,大膽實驗,研討分析,努力解決教師教學設計與實際操作之間的矛盾,反覆做好少數學困生的轉化工作,有效防止學困生的反彈。

4.在下階段的研究中,我還會遇到一些新問題。屆時,我將根據實際情景,靈活應對,為確保本課題順利結題創造條件。

篇2:課題中期報告

按照課題研究計劃,經過近一學期的努力,基本完成了各階段的任務,現彙報如下:

1、加強了理論水平的研究學習。從20xx年10月至今基本上都是參閲學生符號意識方面的文獻資料、教育理論;利用教研組會時間與許多同行交流了培養學生符號意識的可操作性方法,自己的`理論水平和眼界有所提升和拓寬。

2.嘗試在課堂中結合教材內容培養學生的符號意識。利用教材所創設的情境培養學生符號意識,在此過程中,感覺好的指導思想能促使這一目標真正在課堂教學中達成,其影響因素及形式有很多。首先是教學內容的影響,新課程改革後,不同版本的新教材特點不同,以目前使用的北師大版一年級上冊教材為例,必學基礎知識、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被分別安排在8個單元中,注重培養學生具備初步數數,運算(10以內加減,20以內加法運算),認識整時和半時,分辨“上下,前後,左右”等等.內容比較廣泛,但知識都很淺顯,重在保證基礎性。尤其在探索20以內進位加法中,用毛毛蟲的身子來代表每一個數,直觀的呈現出加法運算的過程.特別是在孩子們認識兩位數以後,對數位的理解以及數的不同表示方法,對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要求很高,但是本着培養學生符號意識的教學目標,我引導學生在理解計數器數位知識的前提下,有用小棒,方塊,三角等來表示數,例如:用一個大三角表示10,一個小三角表示1,那麼一個大三角和三個小三角合起來就是13,這樣以來,學生對於數的理解更加深入和靈活。其次,利用作業本中的評價體系形成學生的符號意識.比如,開學初,我首先告知學生:我們作業的評價等級有”優秀加雙星,優秀加單星,優秀,良好“四個層次,第一層次是最棒的,代表準確的答案和漂亮的書寫;第二層次代表準確的答案和中等書寫,第三層次代表準確的答案和需要改進的書寫,第四層次就是有錯誤.學生明確了每個符號所代表的含義,就會努力去爭取最優秀的層次.再次,就是學生的個體差異,學生個體生活經驗的不同使他們對於符號的理解力和接受能力也有差異,這一點需要要長期的培養才能逐漸消除.

3.同學生進行了交流。交流對象主要在一年級學生,利用課餘和自習時間和一部分同學進行了隨機性、朋友式交流,感悟很深,瞭解到學生喜歡比較活潑,有意思的符號化呈現方式。

4.和同行交流。結合本校每次聘請專家作報告的機會,請教相關問題。

5、在前期的理論學習和課堂實踐中我越來越覺得數學教學培養學生符號意識的重要性,從課堂、學生活動到學生日常生活等每個環節都要充分滲透,如何合理,有效的培養學生的符號意識,使其為學生更輕鬆的學習數學服務,是我追求的目標。

存在的困難及解決思路

存在問題:

1.本課題研究的人比較多,基本上我想到的別人也想到了也實踐了,創新、突破很難。

2.工作量大,時間緊張,想做的事很多,時間有限。

解決思路:

理順思路,合理安排,需求學生及同伴互助,堅持走下去。

能否按期結題

可以按期完成

篇3:課題中期報告

《培養國中學生實際問題數學化本事的研究》

中期研究報告

一、課題簡介

課題由來:培養學生實際問題數學化的本事,是數學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培養學生實際問題數學化的本事具有發展學生數學應用意識,改變數學教學與現實世界之間的嚴重脱節現象,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本事的重要意義。在國外,從數學課本看起,每一章都是從實際出發,然後解釋數學資料,最終總結實際問題的解決。可是,我們的廣大基層一線教師的教學與研究思路大都侷限於“解題方法”、“一題多解”、“考試題解”等,往往忽視了學生實際問題數學化本事的培養。由此,我們提出了“培養國中學生實際問題數學化本事的研究”這個課題進行研究。

課題界定:我們認為培養學生實際問題數學化的本事是指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析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本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提高與發展。

研究目標:經過研究,構建出實際問題數學化的運行機制,在目標、原則、途徑、策略、評價等方面構成一些本土化、特色化的基礎性理論。經過研究,提高學生兩種本事。一是應對實際問題時,能主動嘗試着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尋求解決問題策略的本事;二是應對新的數學知識時,能主動地尋找其實際背景並探索其應用價值的本事。

研究資料:一是調查瞭解學生當前實際問題數學化的真實水平及存在的問題;二是分析制約學生實際問題數學本事構成的主要因素,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三是探索培養學生實際問題數學化本事的有效途徑;四是在研究的過程中,不斷提高研究者的自身研究與教育的本事,從而促進自身的專業發展。

二、課題研究情景

1、在理論學習中更新教育觀念

我們採用了團體學習和分散學習相結合的方法,經過上網、學習專著、閲讀教育教學類刊物,學習有關問題轉化的教育教學理論,寫好教育隨筆,積累教育智慧,用以指導自我的教學行為。我們課題組看過的理論著作有:(略),撰寫的教育隨筆共14篇,分別是:(略)經過學習,努力從理論層面上引導教師對實驗課題產生背景、科學依據、教育思想、實踐價值全面把握,實現教育思想、教育觀念的轉變。

2、編制調查問卷,進行調查研究

編制調查問卷,並選擇300個樣本進行調查,瞭解學生當前實際問題數學化的真實水平及存在的問題,並根據調查結果分析制約學生實際問題數學本事構成的主要因素。

3、採用“走出去,請進來”的方法,構建課題交流平台

進一步完善共營互惠的教學研究制度,拓展互惠的內涵,進取主動、坦誠無私地公開自我的教學與思想,在教導處的支持下,進取組織課題組教師參加各種教學觀摩、學習、參觀活動,也邀請其他學校教師參加我們課題組的觀摩活動和研討活動。迄今為止,課題組教師參加或組織的活動有:(略)

三、課題研究成果

1、理論成果

(1)構成“國中生實際問題數學化本事培養的現狀與問題”調查報告。(見附件)

(2)我們認為制約學生實際問題數學本事構成的主要因素有學習興趣、知識儲備量、認知方式、表徵方式等。

(3)我們初步提出的解決策略有:①充分利用多媒體的閃爍、移動、變形等功能,強化感知,促進知識由具體到抽象的轉化。②以生活原理為載體,提煉出數學思想。③探索數學建模訓練,加強學生用數學的意識。

(4)論文:毛利益教師撰寫論文《提高學生實際問題數學化本事的幾點做法》並進取投稿。許文英教師撰寫了論文《利用數學建模思想培養國中學生實際問題數學化的本事》。(見附件)

2、實踐成果

(1)促進了學生學習本事的提高。在課堂內外,學生的學習方式得到了較大的轉變,學生有了較強的數學運用意識和實踐本事,逐漸地學會數學化的方法,並自覺地把所學習的知識與現實中的事物建立起聯繫。

(2)提升了教師的專業素養,帶動了課堂教學的優化。在研究實踐中,教師努力將先進的教育思想內化為自我的教育教學理念,轉變為自我的教育行為,昇華為自我的教育教學特色。學生在課堂作業時,充分發展自我的特長,進取地走向課外、走向社會進行實踐,最大限度地開發、挖掘學生的潛在創造力。在促進學生髮展的同時,教師自身的素養也同樣得到了發展。其中毛利益教師和許文英教師被評為市教學能手。

四、課題研究的疑難困惑

我們的課題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有以下問題需要注意,並在實踐中不斷完善。

1、課題組個別參研教師在教學中雖然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但放得不開,擔心影響教學質量和升學業績,課堂上學生主體地位體現得不夠充分。

2、課堂教學的情景設計如何走向生活化、課堂練習設計如何走向效率化還有待提高。

3、對課堂中學生評價研究程度不夠。

五、課題研究的後段設想

1、繼續抓好理論學習,改變教師的教學觀念。

2、切實抓好課題研究的管理,對課題研究狀況不斷進行認真及時的調查診斷。

3、繼續深入系統的開展課題研究,優化教學體系。

4、加強團體備課的力度。每兩週進行一次團體備課,互相探究課題實施過程中的教學點滴,解決疑惑,交流經驗。

5、加強聽課、評課,研究教學模式。每學期課題組教師之間互相聽課不少於10節,並互相評課。每位參研人員依照課題研究的教學模式,對每學期每位教師的課題研究課從環節、過程、師生地位主角、學生學習方式、參與達成狀態、課堂效果等諸方面進行評課。

6、成果展示要具體:實驗報告、論文、教學案例、教學故事、學生作品和經驗總結等。

7、隨時積累整理課題研究中的過程性資料,以免遺忘。

篇4:課題中期報告

語文學科德育滲透課題中期報告

本課題的研究工作從課題確定、申報、制定研究計劃、理論學習研究、教研探討等方面有條不紊地進行着,取得了一些成果,在研究過程中教師們有了一些心得體會,同時也遇到了不少困惑,現從以下幾方面進行階段性小結。

一、實驗課題的提出

長期以來教師傳統的教學觀念,重智育輕德育,一手硬一手軟的現象依然存在,教學方法和手段的負面效應和“應試教育”帶來的對學生簡單粗暴的教育方法,造成學生主體定位轉軌不到位,異常是研究中學生學習心理、品德行為很少顧及,挫傷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進取性,造成自控本事差、自學本事弱,不注重創造性地探究知識,學習處於麻痺狀態,缺乏興趣,導致出現厭學情緒。常規的德育工作不適應農村城鎮中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不適應社會生活的新變化,不適應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要求的地方較多。表現為德育途經單一,方法和手段滯後,針對性、實效性不強。經過調查分析,本地區農村經濟較為發達,外來子女就讀較多,造成我鎮中學生在思想品德方面有不少薄弱的地方:中學生物質擁有“過剩”,精神營養“不良”,社會商品與金錢背後不良風氣的影響,由此導致少年兒童思想迷茫,獨生子女家庭教育中的偏向,全社會關心和支持教育的風氣尚未全面構成,而各種社會不良風氣對學生的影響不斷增強,學校正面教育顯得蒼白無力。調查發現,學生校內校外的表現差別很大,在很多方面存在着不少問題。

隨着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的建立,人們的思想觀念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出現了許多不適應的症狀。學校的德育工作遇到了許多新的情景,新的問題。在新的世紀,中學生應具有什麼樣的思想道德素質?學校應經過什麼方法途徑有效地實施思想道德素質教育?這的確是一個事關中華民族前途未來的大問題。為此,我校確定了《語文學科德育滲透》的實驗課題,全方位多角度地認真探討德育途徑和方法,實踐求真,探索前進。

二、實驗的目標和資料

“中學生德育途經的探索”實驗的目標是努力協調學校和社會各界對青少年的教育,構建學校、家庭、社區相結合的德育網絡,使社會各方面從不一樣角度都能為青少年健康成長創造條件,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素質,使其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合格人才。

基於上述實驗宗旨,結合我校實際,確定實驗資料是:

(一)研究和探討德育的途經:德育活動課、思想品德課、各種學科課、班主任工作、團隊工作、學校文化、社會實踐等均可與德育掛鈎進行研究。

(二)研究和探討德育的方法:説理教育法、榜樣示範法、趣味引導法、激勵指導法等。各個年級實驗班根據本班實際情景,確定實驗資料,擬定實驗措施,進行探索。

1、探索禮儀教育的途經。禮儀教育是基礎道德教育,它與禮貌是孿生兄弟,相伴在同等條件下。所以禮儀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禮貌程度的重要體現。一個健康有序、禮貌提高的社會,不僅僅是一個“賞罰分明”的法治社會,還應是一個有“禮”,循“禮”的禮治社會。我們把禮儀教育作為一項系統的工程來抓,是因為禮儀教育是社會主義精神禮貌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精神禮貌建設的長期性、複雜性和艱鉅性,決定了禮儀教育的長期性。

2、探索自信教育的方式。讓學生自信地參與各種活動,充分發揮學生的進取性、主動性,讓他們在真實的社會生活中認識自已,強化意志的培養,使之獲得成功的喜悦,以增強其參與羣體生活的信心。

3、探索最佳德育課堂的教學模式。依據學生身心發展實際規律,加強德育語文課教學的研究,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探討其內化規律,促進學生品德的養成。

4、探索有機高效的學科滲透教育模式。抓住學科滲透點,有機進行德育滲透,以此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學生的學習進取性。

5、探索德育活動的最佳模式。在中學階段,按低、中、高年級段,分別設計適合少年興趣愛好的模塊活動,變封閉式的説教為開放式的教育實踐,力求使班隊活動自主化,校外教育陣地化,讓學生在生動活潑的德育實踐中學生做事,學會做人。

三、實驗的方法與步驟

我們進行的中學生途徑和方法的實驗,主要採用自然實驗法。按照自然實驗法模式,將實驗過程分為三個階段,分步實施。

第一階段:(2006年2月2006年8月)實驗的準備階段。主要任務是申請立項,做好實驗有關準備工作。搞好思想發動,強化社會參與意識,制定實驗方案,調整配備實驗教師。建立實驗組織是進行實驗的保證,提高認識是進行實驗的思想基礎。我們組織實驗教師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學習教育理論,不斷提高對德育重要性的認識。課題組編制出實驗方案。之後,學校組織力量對課題方案進行誰,課題組根據意見反覆修改,使之臻於完善,變粗為精。

第二階段:(2006年9月2008年12月)

1、實驗的初步實施階段。主要任務是全面開展實驗。分年級段第一步進行禮儀教育,低年級的入學基本禮儀,中年級的孝親敬長禮儀,高年級的社會交際禮儀等。“蒙以養正”,從小施以禮儀教育,養成良好的禮貌行為,這對他們以後的成長及至一生都是至關重要的,也昌他們將來成人,做一個合格公民的最起碼的條件和素質。

2、實驗的深入發展階段。主要任務是全方位、多角度開展德育工作,把德育滲透在教育、教學和各種活動之中,使德育落到實處。這一階段在以下五個方面開展德育途徑方法的實驗祕研究:(1)德育毓活動,培養規範化的行為習慣;(2)建設高品位學校文化,實現環境優化;(3)加強少先隊職能工作的力度,實現自身教育的優化;(4)加強社區網絡教育,實現育人優化;(5)加強學校內部管理,實現德育評價的優化。

第三階段:(2009年1月2009年12月)實驗總結階段。一方面繼續完善第二階段的實驗,另一方面驗證總結、推廣成熟經驗,擴大實驗面。再就是撰寫實驗報告,進行系統總結。

四、實驗的效果

(一)德育實驗規範化

1、成立實驗小組。學校成立了課題領導小組和課題實驗小組,制定了學校德育實驗目標和德育工作評價體系,每週召開一次德育工作會議。學校校外有德育基地,構建了德育社會網絡,進取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校內有育人活動室如:電視台、廣播站、勞技室等,多角度、多方位強化德育環境。

2、重視課題管理。學校將課題管理列為工作重點。課題管理的區位體此刻研究流程上,管理好各環節的實驗是保證研究質量的重要手段。擬訂的方案便於操作化。根據實驗方案,實驗教師投入具體的操作行為,有序推進研究的進程,使靜態化的方案轉化成動態化的實施。每一個實驗班確定好實驗題目,一個階段一個階段進行,將總體目標具體化,逐步推進,使課題研究的進程顯得明晰。注重實驗研究成果,目的是變點為面,把各個班級實驗研究的成果經過適宜的方式推出或推廣,使之產生更大效益。

(二)德育資料系列化

1、根據《中學德育綱要》的要求,結合我校實際,開展德育教育的主要資料包括:愛國主義教育、團體主義教育、禮貌禮儀教育、孝親敬長教育、養成教育、環境保護教育、熱愛勞動教育、法制規約教育、激勵轉化教育等。在每種教育資料的實驗研究中,都有一個共同的基本目標——教會學生如何做人。並在各種教育實驗研究中交叉和相互滲透,尋找最佳切入點,避免形式主義,增強德育的實效情景。

2、我們還經過營造禮貌的學校文化氛圍,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學校文化建設是陶冶學生思想情操,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搞好學校建設即是對學生進行無聲的德育教育,經過努力,基本上做到了淨化、綠化、美化,長年有綠,四季有花,處處育人。經過優美的學校環境,和諧的人際關係,師生的禮貌行為等,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感染,構成觀念,進而轉化為行為。

3、學校還聘請了校外輔導員,定期開展活動,共同研討對學生的教育問題,交流學生在學校和家庭的學習和生活情景。每學期的優質課競賽都邀請家長參加聽課、評課,其評價標準必須要有德育資料,其競賽結果張榜公佈,並給與獎勵。為檢驗德育效果,教導處定期經過試卷問答和德育知識競賽,瞭解學生的思想狀況和行為表現。學校還聘請了派出所警員為法治副校長,經常到學校舉辦法制講座,主講的資料有“夢想與道德”、“社會與法律”、“青少年維權崗服務”等,不斷增強學生的法制觀念。

4、每學期還舉辦小報競賽,經過評比把優秀的小報經過各種形式向學生展示,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大隊部的每項活動都有計劃、有記錄、有結果、有總結。為加強內部管理,學校擬定了內部管理方案,統一制定了學生一日行為規範,開展的“五星班團體”的爭創活動,每週進行評比。

5、學校經常組織青少年參與志願服務活動,如義務獻血、清潔街道、慰問活動等;組織學生開展社會調查,瞭解社會發展變化,完成調查報告。每期組織一次“評先”活動,宣傳先進師生的典型事蹟,組織師生向他們學習,每年的“元旦”、“清明”、“六一”、“國慶”,學校都舉行莊嚴的升旗儀式和入隊儀式,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三)德育方法科學化

我們在實驗中,堅持德育工作研究的方向性、針對性、情感性、趣味性和激勵性,以提高德育的實效性。

方向性,使德育實驗研究富有“向心力”。我們堅持教書育人的方向,大力開展德育工作,做到“講層次、有實效”。如,每一天利用早讀前的15分鐘,經過校廣播站,對學生進行時事政策教育和好人好事的宣傳,使學生了解我國改革開放的大好形勢,學習各行各業英模的高尚情操,學習本校先進師生的優秀品質。

針對性,使德育實驗研究富有“説服力”。德育工作必須針對青少年的心理特徵,針對他們的脾氣稟性,不一樣的舉止言行,不一樣的興趣愛好,不一樣的家庭背景,不一樣的成長環境,採取不一樣疏導方式。我們在德育實驗中總結出五種疏導方法:(1)説理(2)規勸(3)慰撫(4)感化(5)警示。

情感性,使德育實驗研究富有“感染力”。“感人者莫過於情”,情感是溝通心靈的橋樑。情感投入的核心是關心人、體貼人。對學生教育滿腔熱情耐心引導,在學習上幫忙,在生活上體貼,在思想上關懷,使他們真正獲得教師的愛。

趣味性,使德育實驗研究富有“吸引力”。我們依據青少年好勝心強的心理特點,經常開展一些為他們所喜聞樂見的活動,如自護自救演講,安全知識搶答賽,尊師敬長、講禮貌懂禮貌故事會,“我心中的二十一世紀”作文寫作競賽,“生命的意義”等,來吸引大多數人的參與,從而進行廣泛地德育教育。

激勵性,使德育實驗研究富有“內驅力”。學校開展了“五星班團體”評比,制定了學生一日生活行為規範,大隊部每一天有人監督檢查,每週進行評比。各中隊均制定出爭章達標計劃,按計劃參與競賽達標活動。

(四)德育途徑多樣化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中學德育途徑的選擇,必須體現出生動活潑、靈活多樣,不拘一格、講究實效。為此,我們始終堅持德育實驗的擴展性,注重德育途徑的多樣性,強化全方位育人,其具體做法是:(1)建立愛國主義德育基地,列入教學計劃統籌安排管理;(2)組織學生進行社會調查,到工廠、商店、農村,深入基層,參加實踐,體驗生活,陶冶情操,驗證課堂上所學的知識。(2)開展“手拉手”活動,培養學生助人為樂,關心他人的團體主義思想。(3)過好“五節”;清明踏青節、六一兒童節、慶祝教師節、十一國慶節、科技藝術節。為學生供給發揮興趣和特長的機會,促進學生綜合文化素質的提高。同時,增強學校的吸引力、感染力,給學生留下一個終生難忘的國小時代。(4)強化《中學生守則》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的落實。不僅僅要求每個學生都能背誦,並且要能自覺遵守,對學生的品德有科學的評估體系,有周評、月評、期評和年度總評。經過實驗,學生生活豐富多彩、遵紀守法,行為高雅。

五、存在問題

1、重智輕德現象仍普遍存在。如果把目前的德育與智育作一比較,不管你承認與否,事實有目共睹,在我們學校部分教師中,德育是説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落實在行動上卻遠遠不夠。追塑原因,自上而下,智育有硬指標:及格率優秀率,而德育沒有。所以,儘管學校重視德育,儘管大家明白“五育”並舉,德育為先的道理,但德育與智育比較,教師仍“一手軟、一手硬”。

2、學科德育標籤化。將德育滲透於各科教學,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形式之一。但審視我們的學科德育並沒有做到真正意義上的有機滲透,往往是標籤化的。相當多的時候,我們看到的是:教師在課前、課後或課中,説上幾句與德育有關的話,就算是完成了學科的德育任務。這種標籤化的方式,不能説沒有一步效果,但與“潤物細無聲”和德育要求相比,距離是遙遠的。

3、德育資料、方法單一。長期以來,教師更習慣把道德教育當作一般的知識原理對學生加以灌輸,忽視了思想道德教育豐富的資料,德育方法重説教、輕實踐,存在着許多教條主義和形式主義。

4、活動缺少創意,資料缺乏。德育離不開活動,尤其是國小生,如何根據他們的年齡和心理特點,結合本地本校實際,開展富有成效的、學生易於理解的活動,還有待進一步研究,德育活動要具有針對性、時代性、實效性。另外,需指出的是有些工作我們是做了,活動也搞了,但未能及時收集資料,進行加工整理,總結得失。所以,能反映實驗過程的構成性材料不齊。

六、下一步工作重點

1、班主任工作要求真務實。目前要以《守則》、《規範》為依據,結合班級實際,從小事抓起,用身邊的事教育身邊的人,重視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重視學生思想轉化,加強與家長的聯繫懷溝通;統一教育方法,爭取家長配合,構成教育合力。

2、少先隊要發揮組織功能,針對學生中普遍存在的問題,結合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開展學生易於理解的種類活動,寓教育於活動之中。

3、語文課要按照新課程的要求,避免課堂説教,避免貼標籤式的滲透,要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重實踐、重體驗,提高語文課質量,另外,要注意選擇典型個案,向外投寄,爭取發表。

4、要充分發揮學校環境的育人功能,努力創設寬鬆融洽的、進取向上的從文環境,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同時要營造催人奮進的物態環境,到達“無聲勝有聲”的效果。

5、重視活動過程的指導、督查,重視資料的積累。

篇5:課題中期報告

課題研究中期報告

“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本次課提的亮點。這種能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探究式學習方式,改變傳統教學,壓抑學生學習興趣和熱情,影響學生髮展思維和智力的狀態,使每一個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意識得以長久地堅持,讓學生在自主習的環境下,自主探索,討論總結,獲得成功學“自主、合作、探究”,自主是原則,合作是學習的一種學習形式,探究式學習的方法,都離不開教師的指導,《道德與法治自主學習策略探究》申報立項2018年5月被立項為市級微型課題。

課題正式立項後,首先對課題的實施進行研討;對課題的有關研究信息開展了文獻研究,構成了本課題的“文獻綜述”文本;撰寫並反覆討論了課題的實施方案;研究框架基本構成後,於2018年6月進行了開題,完成了課題研究實施步驟的第一階段工作。

一、前階段研究工作

從2018年10月起,課題研究進入第二階段,半年來,根據課題研究方案的實施計劃,做了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進一步明確本課題研究的意義所在,激發課題研究的進取性

我校是農村寄宿制學校,原先科研的基礎比較薄弱。學校經過調研和反覆討論,認為學校教師科研本事提升的途徑,應當圍繞具體的教學實踐產生的問題來開展教育科研的工作,教師僅有在課題研究過程中不斷加強學習和實踐,豐富學識、提高自身的科研素養,我們的課堂僅有充滿樂趣,才會吸引學生,使其進取主動的學習;我們的課堂僅有在教師精妙的引探導學下,有啟思有質疑並在合作交流中完成知識的內化,才會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使其好學樂學善學。所以,我們選取本課題開展研究,既貼近教師的教學實踐,教師又容易上手,易於操作。經過本課題研究,深入探索指導學生自主探究性學習的教學策略和方法,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也是為了促進教師提升自我的專業素養,探究乃至構成課改理念指導下的新的教學形式、教學方法,使素質教育落到實處。強調了課題研究的意義和實施要求,由此激發教師對參與課題研究的興趣和進取性。

(二)組織課題研究,提出研究要求和任務

課題核心組的任務之一就是研究如何推進課題研究,即課題研究的技術路線。推動課題求真務實實施,把主動參與評比的教師組織為課題組成員進行了參考,對本課題研究的指導思想、研究資料、研究目標和研究方法進行講解指導,強調了“寬進嚴出”的原則。

(三)加強理論和研究方法學習,做好實施研究的鋪墊

一是理論指導,圍繞課題的課題研究的支撐理論:關於“教師指導”與“學生自主”的主體性教育觀和課題研究,指導教師注重從教學案例中分析出理論觀點,要認真研究哪些教學行為體現了怎樣的教師觀、質量觀、學生觀,哪些教學行為注重了從認知的角度或從知識結構的角度去展開教學。讓教師學會把案例中體現的教學的經驗、行為提升到“説清其理論依據”的層面上,學習和體驗從教學實踐經驗“如何上升”為教育理論的過程,促進教師從經驗到理論的昇華。二是方法指導,從看案例、好案例、寫案例、研案例,逐步分解研究的過程方法,引導教師進入課題研究狀態。

(四)採取階段推進策略,逐步深入研究課題

鑑於學校整體科研本事的薄弱,為高質量推進課題研究的進程,圍繞“指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策略”的研究主題,本課題採取了“階段推進、步步深入”的實施步驟。從今年6月起至此刻,主要經歷三個階段:

(一)轉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的主動發展。

研究前,我們對學情分析,發現多數學生一般只習慣於思考教師向他們提出的問題,而不會主動地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而在自主探究性學習的課堂上,學生不僅僅能夠能夠獨立或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探究性學習,能夠交流、分析、得出問題的答案。他們時而專心聆聽、時而激烈爭論;時而獨立探究、時而合作交流。過去課堂上教師講、學生記;教師説、學生做的沉悶勁不見了。課堂上瀰漫着進取探究的氣氛,湧動着生命的活力。經過探究課的實踐操作,教師把學生置於知識的發現探究者的位置,不斷地激勵學生髮現問題,並引導學生主動獨立地探究學習,這樣學生的主體性、能動性和獨立性不斷生成,使學習過程成為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培養了學生的主動探究意識和團結協作、勇於創新的精神,促進了學生素質的提高。

(二)改變了教師的教學行為,促進了教師的專業化成長。

當教師們應對了多年傳統的教學課堂突然變得如此活躍,教師以往茫然過:這樣的課堂該怎樣上?學生自主探究教師該怎樣教?在課題研究一步步的摸索和實踐中,課堂中教師的“教”不斷讓位於學生的“學”,教師的“知識灌輸”不斷讓位於學生的“主動探究”,教師的“總結結論”不斷讓位於學生的“交流討論”……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分享彼此的思考、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從而到達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

每個教學案例都突出了一個鮮明的主題,它常常與教學改革的核心理念、實際教學活動中常見的疑難問題和容易引起困惑的事件有關。案例不僅僅記敍教學行為,還記錄伴隨行為而產生的思想、情感及靈感,反映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遇到的問題、矛盾、困惑、以及由此而產生的想法、思路、對策等。經過教學案例的研究,借鑑作用,從中獲得正面經驗或反面教訓,從教育理論、教學方法、教學藝術的高度進行歸納、總結,提煉出某些觀點或策略。提升教師的專業水平。本課題組的教師異常是年輕教師,經過案例研究,倍感科研帶來的歡樂。

對學生主體的教育理念有了深刻認識。而由於課題研究過程是案例研究與教學實踐想結合,教師從不知怎樣從事探究性的教學,到逐漸熟悉探究性的一般過程和教學方法。異常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我們經過對成功案例的研究以及實踐研究課,總結出了一些有效的探究教學指導策略,比如教師示範策略,小組合作、師生合作探究的策略。這些教學策略,幫忙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靈活運用,課堂上同學們的表現,課後的評課活動學校領導和聽課教師的充分肯定,更讓我們相信這些指導策略在探究指導過程中的有效性。綜合運用這些策略,我們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同時,教科研水平也得到相應的提高。

(三)提煉指導有效策略,促進教學水平提高。

就研究資料的本身來説,經過文獻整理以及對案例資料的分析研究,已有的研究的成果已經很多,歸類起來常見的有營造自主探究的氛圍、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經過問題激疑、注重學法指導等方法策略。新課題提倡的學生學習方式是“自主、合作、探究”,探究是重點,但能夠是自主探究,也能夠是合作探究,學校教育一般是班級團體的學習,合作探究就顯得十分重要。所以在校本研究方向上,我們確立研究的重點是教師的指導策略,前期確定“學生主體背景下的合作探究的指導策略研究”,把案例中反映的學生合作學習的指導策略歸納、整理、分析,目的是經過研究,尋找提高教師指導學生探究學習過程的的組織、協調、溝通、評價等方面的有效性策略。

比如,對學生自主探究學習中的合作學習,學生探究學習在合作中的交流主要表現為表達、傾聽和討論。課題組研究分析認為,在此過程中,教師的指導主要培養學生“三會”:一是學會傾聽,不隨便打斷別人的發言,努力掌握別人發言的要點,對別人的發言作出評價;二是學會質疑,聽不懂時,請求對方作進一步的解釋;三是學會組織、主持小組學習,能根據他人的觀點,做總結性發言。使學生在交流中不斷完善自我的認識,不斷產生新的想法,同時也在交流和碰撞中,一次又一次地學會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共享他人的思維方法和思維成果。對不一樣觀點可進行辨論,進行交流,在辯論、交流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再經過自學、自探去驗證或發現結論,不盲從書本、教師和名人。經過一段“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訓練,學生基本適應了這種學習方式,課堂教學的實效性也有了必須的提高。

二、下階段工作

本課題深入到了研究中期,前半年處於對典型案例的研究分析階段,其重點是經過案例分析、提煉,給予科學總結,從個別到一般,透過現象看本質來揭示指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的教學規律和指導策略,以便從中推導出具有指導意義的原則或方法。本學期開始,我們將把重點移到對指導策略的實踐行動研究方面來。課題核心將加強探究和指導,科學有序推進課題研究進程,確保高質量完成課題研究任務。

研究資料:

1、開展一次調查問卷活動。準確把握課題深入研究的切入點為了確保課題研究不偏離方向,取得實效,在課題的實驗論證過程中,我們準備對教師和學生對課題研究的前期研究成果和學生反響做了一次問卷調查,設計的問題按照課程標準和課題的研究資料,針對學生的主要是:探究的興趣、學習本事的提高、探究的方法選擇、合作的氛圍與感受等。針對教師的主要是:指導策略選擇、教學效果、存在問題、改善提議等。

2、結合學校推行“先學後教,當堂訓練”教學模式,進取開展指導策略研究。“先教後學”是一種科學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貼合新課程改革理念,“先學”和“訓練”都是學生自主的學習,“後教”是教師指導性的合作學習,全過程都是探究性學習,所以這種教學模式與課題研究的核心資料很契合。課題組準備下階段對“先教後學”教學模式的教師指導策略結合案例研究進行探討,即根據教師的指導原則與策略,設計一些探究課教案,指定教師根據設計的教案開展教學,考察並驗證這些指導原則與策略的實效性。

三、主要工作:

1、實施調查研究。組織調查問卷活動,調查對象學科一個班,問卷資料為自主探究學習效果的反饋、提議等。

2、課題教師撰寫“我指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為主題的論文,要求文中供給自我教學實踐中真實的精彩事例並進行自我分析。將從論文中選取有質量的優秀論文。

3、開展教學實踐交流活動,提高聽評課等教研活動的實效。是提高整個學校教學水平,在實踐中調整教與學的行為策略,解決課堂教學中的問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課題組準備把課堂教學案例研究推向學科組教研活動。課題組根據個學科教學實際情景,確定某學科的研究主題,結合有關理論學習和實踐反思交流研討,從而使研究更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也是把研究成果推廣和在實踐中應用的有效嘗試。

4、繼續對典型案例進行研究。案例主要選取課題組教師自我的教學實踐,研究的側重點是從教學案例中歸納出問題並進行分析,對探究式學習中教師的不一樣指導策略進行描述、歸納與提煉,對這些策略的實效性進行分析與解釋瞭解不一樣指導策略的效果,即有何成功之處,閃光點是什麼;不足又在哪裏,最終提煉出有效指導學生自主探究的策略,為課題結題做準備。

5、繼續加強科研指導工作。科研室繼續嚴格管理,進取推進,認真組織各項研究活動,及時對案例深入研究和論文撰寫予以指導。

6、做好課題結題準備。完稿併成冊。案例中將呈現不一樣學科不一樣探究活動的多樣性指導策略及其特點、適用範圍與條件等,如有條件或配以精選的案例及深度剖析,從而最大程度地發揮本課題研究的應用價值。

四、進度安排:

2018年6月:課題階段如何進行案例分析和問卷調查分析報告

2018年7月:繼續圍繞校本化教學案例組織聽課、評課活動

佈置撰寫論文任務研究指導:科研論文的撰寫

2018年9月:組織調查研究活動,實施階段月活動安排

2018年10月:論文交流和案例研討活動,課題組分組研究小結

2018年11月:《論文案例》初稿完成以及後期調查問卷設計

2018年12月:完稿《課題結題工作報告》、《課題研究報告》、課題結題各項準備工作、課題結題

五、可預期成果

(一)結題報告:《指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課題工作報告

(二)論文案例:《指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論文案例》

(三)研究報告:《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方式策略研究》

篇6:課題中期報告

本課題自開題至今,經過課題組成員的進取參與、相互合作、討論研究,按照既定的課題研究計劃,深入、紮實地開展了課題研究,促進了課堂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現將我們課題組的課題研究現狀、已取得的初步的研究成果、存在的問題及改善措施、下一步研究計劃彙報如下:

一、課題研究現狀:

(一)課題研究背景

1、課堂教學改革的需要

由於學校面臨着現實的升學壓力、來自家庭、社會等各方面的壓力,目前的中學課堂教學方式仍然多是以教師為主導的“填鴨式”教學,這會導致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匱乏,學習動力不足、合作意識嚴重缺失;並由於教師的教育觀念與思想更新不及時,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調動全體學生學習的進取性、主動性、參與性。

隨着社會的發展,團隊合作精神和合作方式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明確提出,21世紀的學生應當“學會合作”。新的課程改革的目標之一就是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理解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實踐體驗和合作交流。《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中專門提及合作學習,並對合作學習給予高度重視,指出:“鼓勵合作學習,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共同發展,促進師生教學相長。”

2、學生成長的需要

“學習共同體”的學習模式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改革學習的評價制度,充分調動學生的進取性,學生們經過共同體內的互幫互助,能夠促進學生良好的合作品質的構成,有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綜合素質的提高。

3、教師發展的需要

傳統的課堂教學,總是以知識的灌輸、海量習題的重複、機械訓練為主,在此過程中,學生只能被動地理解知識,會造成學習興趣不高,課堂缺乏生機。究其原因是教師的教育教學理念陳舊,把學生當成單向理解知識的容器,嚴重違背了學生的認知規律,教師如果把思考的重點放在如何發揮自我的主導作用從而來“有效調控課堂”,又如何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並使其得到有效的發展?僅有采用“學習共同體”建設的辦法,讓每一個學生與同學、與教師成為一個學習共同體,大家互相幫忙、共同發展。這種改變會給教師帶來觀念和行為上的變革,教師唯有在實踐研究中把握規律,掌握方法,才能培養出社會需要的人才。

(二)課題核心概念的界定

1.基於學情

指的是根據課堂教學之前學生的現實狀態和學科本質,包括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經驗本事、思維特徵、年齡特點、興趣愛好等。學情分析應從知識經驗、年齡特徵、學習需要及可能預測等方面,經過觀察、問答、測試等方式加以把握。僅有全面研究學情因素,才能順學而教,因材施教,為學習共同體的建設供給堅實的基礎,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

2.學習共同體

指的是一個由學習者及助學者(包括教師、專家、輔導者等)共同構成的團體,他們彼此之間經常在學習過程中進行溝通、交流,分享各種學習資源,共同完成必須的學習任務,因而在共同體成員之間構成了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人際關係。建立學習共同體是滿足學習者的自尊和歸屬需要的重要途徑。學習者與輔導者進行交流,同時又與同伴進行交流和合作,共同建構知識、分享知識。在溝通交流中,學習者能夠看到不一樣的信息,看到理解問題的不一樣角度,而這又會促使他們進一步反思自我的想法,重新組織自我的理解和思路。

3.師生學習共同體

師生學習共同體是指由具有共同信念、共同目標的教師和學生共同構成的學習團體。他們彼此之間在學習過程中進行溝通、交流,分享各種學習資源,共同完成必須的學習任務,教師與學生都是教學過程的主體。在教學過程中,強調師生間、生生間的動態信息交流,這種信息包括知識、情感、態度、需要、興趣、價值觀等方面以及生活經驗、行為規範等,經過廣泛的信息交流,實現師生間、生生間的互動,相互溝通,相互影響,相互補充。在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上,建立師生學習共同體,充分發揮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作用,構成師生進取參與、交流互動、共同學習的過程,實現師生的共同發展。

(三)研究目標與研究資料

1.總體目標

經過研究師生學習共同體建設策略並運用到實際教學過程中,建立貼合師生共同發展的師生關係,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尊嚴和獨立品格,實現教育教學的共同目標。同時也使我校地理教學到達新的高度,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更好的發展。

2.具體目標

(1)經過課題研究,瞭解基於學情的師生學習共同體發展現狀。

(2)經過課題研究,構成基於學情的高中地理師生學習共同體建設的基本策略。

(3)經過課題研究,構成基於師生學習共同體的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模式研究。

3.主要資料

(1)課堂教學中師生學習共同體現狀調查分析

經過問卷調查、師生訪談等措施,瞭解目前課堂教學中學習共同體的開展情景,瞭解學生對於課堂教學方式改善的態度與期望,為課堂教學中進行師生學習共同體的建設供給第一手資料。

(2)基於學情的高中地理師生學習共同體建設的操作策略研究

主要研究基於學情的高中地理師生學習共同體建設的操作策略,包括基於學情的課堂教學情境設計研究、小組協作機制研究、共同體成員協商對話策略研究、知識呈現方式研究。

(3)基於學情的高中地理師生學習共同體的案例研究

經過基於學情的活動單的設計開展課堂教學,課題組成員間進行相互開課、聽課、評課,檢測活動單中各項活動設計與學習目標的達成度,在研究過程中發現問題並加以改善,最終構成高中地理優質課程資源與適合本校的師生學習共同體建設範式。

(四)研究方法與已開展的研究措施

1、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經過查閲、收集整理有關師生學習共同體建設方面的相關文獻,瞭解目前對於師生學習共同體的研究成果,為本課題的研究供給基本材料。

(2)調查研究法:經過問卷調查瞭解師生學習共同體的發展現狀,結合教師與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現實需求,為師生學習共同體的合理建構供給基礎。

(3)比較分析法:在本校各年級中,同一個任課教師的不一樣班級內運用不一樣的課堂教學模式,研究師生學習共同體的建立對於提高學生學習效率與成績的幫忙。

(4)課例研究法:經過基於學情的活動單的設計開展課堂教學,課題組成員間進行相互開課、聽課、評課,檢測活動單中各項活動設計與學習目標的達成度,在研究過程中發現問題並加以改善,完善師生學習共同體的建設。

2、已開展的研究措施

本課題自2016年12月至今,主要經歷了以下兩個階段:

(1)第一階段:研究準備階段(2016.12-2017.6)

①課題思路探索,明確課題的主要研究方向,做好前期調研工作,對師生學習共同體現狀進行了問卷調查與數據分析整理;

②組織課題組成員進行學習共同體相關的理論學習;組織課題組成員進行課題方案擬定;明確課題組各成員的分工職責,制定課題實施方案並進行課題申報。

(2)第二階段:實施階段(2017.7-2018.10)

本階段主要任務是落實研究計劃,積累研究資料,結合教學實踐進一步優化課題研究方案。

①開展研究活動,積累過程性資料,經過理論學習、講座培訓和讀書活動等形式,使課題組成員進一步瞭解有關學習共同體的相關知識,構成關於高中地理課堂師生學習共同體的理性認識,為開展課堂實踐打好理論基礎。

②定期組織課題組成員開展交流活動,做好課題階段性總結。

③經過教研組和備課組每月的同課異構活動,初步構成基於學情的高中地理師生學習共同體建設的策略和方法,改變教師教學行為,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調動學生的進取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綜合素質的提高。

二、取得的階段研究成果

1、基於學情的課堂教學情境設計原則

(1)情境創設要貼合學生的認知結構

教學情境的創設,除了應當與教學資料緊密相關,還應當充分地研究到學生的學習本事、學習情景和邏輯思維水平,即情境的創設不能脱離學生現實的學情,才能讓教學情境能夠與學生的現實情景相貼合。在進行教學情境創設的時候要注意創設的情境要貼合學生的認知水平,應以學生為主體,要貼合學生的生活經驗,貼合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才能滿足學生學習的需求。問題情境的難度把握是能否引起學生探究的重要條件。若問題情境過於簡單,則不能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問題過情境難,又會使學生感到力不從心,反而會使學習失去進一步探究的興趣。

(2)情境創設要簡潔直觀、力求真實

設計的情境中的問題應當是學生內心真實存在的,是他們確實感到困惑的問題。情境的簡潔直觀能夠節儉學生時間,提高課堂效率。情境表達要簡明扼要,避免含糊不清,使學生無法獲取有效信息。情境問題的設計還要有的放矢,做到少而精,日常教學中如果將所有的問題都採用情境教學,那麼教學任務是來不及完成的。

2017年高中地理新課標中對於課程目標是這樣表述的:高中地理課程的總目標是經過地理核心素養的培養,從地理教育的角度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地理學是研究地理環境以及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關係的學科,所以,從課標的角度以及本課程自身的性質角度,在進行地理教學情境創設的時候要注重情境的真實性,經過利用真實的情境設計相關問題,才能充分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同時由於真實的情境貼近於學生的現實生活與現實經驗,會充分調動學生了解世界、認知世界的求知慾望,更有利於學生結合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3)情境創設要具趣味味性

情境創設的目的之一就是讓學生擺脱枯燥的理論知識,所以情境的創設,要具有必須的趣味性,使得課堂充滿簡便愉悦的交流氛圍,更容易引發學生拓展思維,提高探究問題的興趣。研究證明,人在興奮狀態和歡樂狀態之下,更容易學習新知識,所以,創設情境進行教學,要讓學生將思考問題和學習知識當做一件歡樂的事情,而不是痛苦和負擔。

(4)情境創設要體現互動性

地理情境創設要考面向全體學生,不能因為太注重情境而脱離學生,否則不利於學生建構新知識。學習是一種特殊的人際交流,是信息交流的過程。地理情境創設應有利於學生間、師生間課堂上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互動交流,經過交流,師生間相互溝通、相互影響、相互補充,教學過程成為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師生互教互學,構成真正的學習共同體,整個教學過程是師生共同開發、探討、豐富課程的過程。在互動中,學生髮揮自我的主觀能動性,發揮每個人的個性與創造性,師生共同參與,相互作用,實現教學相長,既能提高學生的主動參與性,又能發揮教師的示範和指導作用,促進學生的主動發展,提高課堂效率與教學效果。

2、師生學習共同體建設基本策略

(1)師生合作共生目標,構成方向一致的學習共同體

課前,教師圍繞自我預設的教學目標,設計幾個預習題目,讓學生經過預習解決問題,教師再根據學生回答情景和提出的問題修正教學目標,使目標更具針對性、可行性、科學性。

學生是知識的發現者,課堂上應當放手讓學生去探索,學生就會在探究活動中思考,從而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發表見解,而這些都是寶貴的課程資源,在此之中可能生成出更具針對性的教學目標,從而產生超越預設目標的教學效果。

(2)建立和完善學習小組,讓學生之間構成學習共同體

①合理組建學生學習小組

分組依據:綜合研究人數、性別、興趣、性格、成績、本事等多方面因素,同時要體現“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構成真正能夠組內合作,組際競爭的良好態勢。

②明確小組各成員分工

每個小組要任命好組長、記錄員、發言人等,在學習過程中,做到既有分工,明確各自任務,又有相互合作,提高合作學習的效率。

③採取多樣化的小組學習形式

主要形式包括小組討論、合作探究、相互質疑、互助學習、互動交流等,這些學習形式不僅僅侷限在本組內,還應在組間開展,從而有效激發每一個學生的進取性,相互合作,取長補短,提高學習本事。

(3)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

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是構建師生學習共同體的前提,教師在教學中要給學生營造一個温馨的學習環境,讓學生樂於體驗,敢於交流,主動參與各項學習活動。同時,教師在課堂上要給學生留出足夠的時間、足夠的空間,把思考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把尋找答案的過程讓給學生,要儘可能讓每一個學生在課堂上都能夠親歷一次探索和創造的過程。這樣,學生學習的過程,就是動手操作、動口表達、動眼觀察、動腦思考的過程,也是個體本事構成的過程,課堂活躍的氣氛,和諧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在簡便愉快、富有活力的課堂中體驗學習的歡樂,逐步對知識的學習產生持久的興趣,建立民主平等、合作互動、和諧融洽的新型師生關係,促進師生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

3、共同體成員協商對話策略

生生間的對話策略:課堂教學中,經過給學生圖文資料,經過小組成員間的溝通、思維碰撞,由學生自主提出一些有價值的地理問題,並由小組間進行解答、完善或者小組間關於某個問題提出不一樣看法,在相互質疑中提升自主學習本事;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從不一樣角度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師生間的對話策略:主要由教師給出信息、提出問題,各小組針對問題交流協作,提出見解,小組交流過程中教師進取參與,傾聽並給出指導意見,最終進行小組間的展示交流,由此提高師生交流的有效性。經過上述基於學情的測評、兩種對話策略方式的使用,初步探索出基於學情的共同體成員間對話策略實施的課例。

三、存在的問題及改善措施:

存在的問題:

1、理論水平欠缺,理論支撐的力度不夠

課題研究,離不開理論學習,無論是研究的方法、研究的途徑、手段,必須經過一系列的理論學習,沒有理論做指導,任何一種研究都是盲目的,甚至是無從着手的,可是我們在課題研究中,往往會發現這樣的問題:一是教師沒有成體系的理論依據來指導自我的課題研究以致理論依據比較單薄,無法支撐課題;二是即使有部分理論依據,理論也比較陳舊,比較淺層次。

2、缺乏專業引領

學校教師在課題研究中,熱情是有的,也能認識到它的重要性,但畢竟研究不是教師的專長,所以需要教育科研人員定期的進行專業的指導。

3、研究過程中總結不夠及時

教師大多重視做而輕視寫,開展了工作而忽視成果積累,所以好多資料保存不完整,目前課題組成員雖然已經掌握了課題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驟,但在研究過程中大多沒有注意到及時總結和反思的重要性,以致總結不夠及時,資料不完整,不能很好地為下階段的研究供給有價值的參考。

改善措施:

1、強化相關理論學習,提高課題組成員理論水平。繼續經過資料收集、讀書活動、講座培訓等措施,提高成員理論水平。

2、加強專業引領。經過學校聘請的校外學科專家每月一次的指導機會,及時將課題研究中的困惑向專家請教,完善課題研究資料,提高研究價值。

3、加強課題組成員間交流。經過每週一次的備課組活動、兩週一次的教研組活動,切實開展課題研究、交流活動,做好課題活動記錄,積累好過程性材料;每位課題組成員都要結合校內同課異構活動開設與課題相關的研究課,組內成員全員參與聽、評課活動,將課題研究落到實處。

四、下一步研究計劃:

1、2019年1月—2019年9月

在本課題已有的研究基礎上,對於基於學情的課堂教學情境設計、小組協作機制、共同體成員協商對話策略、知識呈現方式等方面進一步完善豐富資料,做好成果積累。開展多種形式的研究活動:課例研究、案例分析、課堂觀察等,

督促課題組成員完成成果的轉化,撰寫相關研究論文、案例分析報告、研究報告等。

2、2019年10月—2019年12月

對本課題的各類過程性資料進行分析整理,進一步提煉成果,完成課題結題報告;將論文整理彙編,構成論文專輯;將師生學習共同體建設研究的實踐案例構成案例專輯。

總之,我們雖然對這個課題作了一些紮實、有效的研究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績,可是,我們都清晰地認識到在已經做的工作中,還有很多問題值得反思和總結,還存在不少問題,在下階段,課題組將繼續做好相關理論學習、課題研究課研討等基礎工作,努力提高研究水平,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教師專業素養的提高。

篇7:課題中期報告

《國小生英語自主閲讀本事初步構成的研究》課題中期報告

課題的提出

隨着科技時代和信息時代的到來,英語作為語言交流工具在傳播信息中起着重要的媒介作用。信息資源全球化使人們必須經過很多用英語閲讀以瞭解世界、獲取信息。英語閲讀作為語言技能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語言輸入的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語言輸出的主要形式,在英語教學中佔有重要地位。

《英語課程標準》明確規定了二級閲讀目標是:能認讀所學詞語;能根據拼讀的規律,讀出簡單的單詞;能讀懂教材中簡短的要求或指令;能看懂賀卡等所表達的簡單信息;能借助圖片讀懂簡單的故事或小短文,並養成按意羣閲讀的習慣;能正確朗讀所學故事或短文。至國小畢業學生要到達二級英語水平,要掌握600—700個左右單詞,閲讀總量累計10—12萬字。

“學會學習”是現代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學會英語閲讀是學會學習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於漪教師説:“此刻社會,人們必須有終身學習的意識和本領,學會閲讀是學會學習的核心,因而,閲讀本事應放在首位。”生存在終身學習時代的孩子,應對日新月異的知識信息和價值多元的觀念,需要經過不斷閲讀,逐步學習,獨立思考。自主閲讀是人們主動獲取知識、處理信息、分析和解決問題,實現學生個性發展和終身學習英語本事的最基本素質。所以,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閲讀本事成了我們研究的方向。

課題研究的目標

1、經過研究,激發學生閲讀興趣,使學生愛閲讀、會閲讀、進取主動參與閲讀的過程,有效提高閲讀本事,提升語言素養。

2、經過研究,探索有利於培養學生自主閲讀本事的方法和途徑,發展學生閲讀技能,構成有效閲讀策略,養成自主閲讀習慣。

3、經過研究,教師構成正確的閲讀教學理念,提高對閲讀教學的正確認識,調動教師主動參與教學改革的進取性,提高教師的教育教研本事。

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1、語言學研究成果

2、終身學習的理論

3、自主學習的理論

4、多元智能理論

5、建構主義理論

研究的原則

1、自主性原則

2、實踐性原則

3、趣味性原則

4、生活性原則

5、開放性原則

課題研究的基本資料

一、創設多元閲讀環境,激發自主閲讀的慾望

二、運用自然拼讀法,提高學生的拼讀和認讀本事,創設自主閲讀的條件

三、運用三段教學法,指導學生自主閲讀,培養自主閲讀的本事

四、運用讀寫結合,提高自主閲讀的水平

五、構建多元評價,實現自主閲讀的保障

進展情景:

第一階段:課題論證與設計

1、選題,申報課題

我校是廣東省一級學校,是一所百年老校,在區、市,乃至粵東地區享有盛譽。1994年開展了《國小各學科自主學習課堂教學模式與評價的研究》,此課題獲潮州市第二屆教育教學成果獎二等獎。2003年8月創辦雙語實驗國小,自主學習、外語教學是我校的特色。在這個基礎上,我們確立了培養學生的自主閲讀本事為我們的研究方向,申報了課題。

2、成立課題組,組織教師學習培訓。

3、對“自主閲讀”課題研究現狀進行調查、分析,收集資料。

4、制定方案,開題論證。

5、召開全體英語教師會議,要求以級為單位申報子課題,每位教師個人申報教研小專題。

這一階段的目標已於2012年3月完成

第二階段

根據研究目標、資料,制定階段研究計劃,開展實質性研究:

一、創設了多元的閲讀環境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些都能夠用來説明“環境”給學生的教育和影響作用是潛移默化的、無處不在的。在閲讀環境的創設上,我們採用軟環境與硬環境、有聲環境與無聲環境、校內環境與校外環境三結合的模式。讓英語隨處不在,讓學生時時、事事、處處感受英語,讓學生沉浸其中,潛移默化地受到感染。

學校環境

1、雙語標誌

學校的校名、班牌、室牌、指示牌均採用中英文。如:走廊懸掛一些圖文並茂的口號牌:“Ifeelgood!”“Iamthebest!”“Ilovemyschool!”。學校的指示牌,做到“逢語必雙”,為學生供給一個與生活密切相關的認讀英語的環境。

2、英語長廊

開闢英語長廊,專門用來展覽學生英語學習方面的優秀作品,作品有手抄報、小報製作、優秀作業、英語小詩創作、英語連環畫創作等,為學生體驗成功、展示才能供給機會。

3、英語欄目

學期初對全體教師進行了“英語口語100句”的培訓,要求師生之間能用英語相互問好。“英語每週一句”長期堅持,天天出此刻移動黑板。一學期一評比的“英語小天使”在學校充分展示着他們的風采。一週一次的“歡樂ABC”欄目走進了紅領巾廣播站,英語小主持人對全校各班送來的英語廣播稿進行輪流主持。

4、英語俱樂部

利用餐後時間開闢英語俱樂部。有觀看經典英語童話劇、動畫片;英語交友活動;英語派對;英語單詞接龍大比拼;英語名片製作等等。也組織了一些室外活動:如小公園、體育場上學英語等。

5、英語活動

每學期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資源和條件,組織豐富多彩的英語活動。“六一節”舉行“親子英語遊園會”、“聖誕節”與外籍教師聯歡活動、“迎新年”暨“英語節”雙語聯歡會等,充分擴展學生英語的使用途徑。

6、教室環境

設立英語角,要求有一份英語班規以及一條英語標語,佈置“英語萬花筒”、“英美文化知多少”、英語小詩等,建設英語學習的小陣地。學生課堂活動成果的展示,如自編的兒歌、圖配文英語故事、小作文等都是“英語角”的最佳選擇。

二、啟動了趣味閲讀計劃

確定102、202、305、401、501、601班為實驗班,期初發放“致家長一封信”,詳細交代家庭閲讀計劃的實施方法。每位學生建立一個閲讀資料袋,資料袋裏配有一本閲讀書籍及一份閲讀評價表。學生利用課餘時間進行閲讀,每週的週一至週日,學生完成一本書籍的閲讀,1—4年級完成閲讀卡,5、6年級完成閲讀手冊。最終請家長根據孩子的閲讀情景完成閲讀評價表。下週一學生把閲讀資料袋帶回班裏,與同學互換另一本不一樣的閲讀書籍,然後開始另一本書籍的閲讀,以此類推展開一學期的閲讀活動。教師定期檢查學生的閲讀情景及閲讀評價表,並作相關評價。

閲讀材料:《體驗英語少兒閲讀文庫》、《培生兒童英語分級閲讀》、《泡泡劍橋兒童英語故事閲讀》

三、逐步培養學生的自主閲讀本事

閲讀本事,是人們運用自我已有的知識、經驗,順利而有效地完成閲讀活動的本事,是一種特殊的認知本事。要讓學生能自主閲讀,就必須引導學生掌握自主閲讀的技能。我們在低、中、高三個年段分別運用不一樣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自主閲讀本事。

1、低段:以聽説為主;系統推進phonics教學。

一、二年級,我們結合朗文教材1A裏面26個字母學習的特點,給學生人手一本《Phonicsforkids》及光盤,滲透Phonics教學,教會他們如何經過字母讀音來記憶單詞,有計劃地實施自然拼讀教學。經過將近一年的嘗試研究,我們發現Phonics教學對學生學習單詞有很大的幫忙,語音教學能夠幫忙解決學生髮音和詞彙記憶的問題。從而使學生認讀單詞、記憶單詞和拼寫單詞的本事得到提高。

熱身活動、激趣導入→形式多樣、學習新知→組織活動、倡導參與→

引導實踐、拓展運用→課外延伸、維持興趣

2、中段:運用三段教學法,構成“引導式”閲讀教學模式;

三、四年級,繼續推進phonics教學,結合PEP教材starttoread,story,逐步構成三步法的閲讀模式:看圖説話——設置問題——閲讀故事

3、高段:以讀促寫,讀寫結合,構成“自主式”閲讀教學模式。

五年級,學生對記憶單詞、認讀單詞有了必須的方法,在教學中,開始嘗試運用三段教學法,即pre-reading,in-reading,post-reading,指導學生學會瀏覽文段的技巧;養成跳躍式閲讀習慣;重視多層次資料的拓展閲讀;經過上下文,猜測單詞在句中的含義;結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理順事件發生順序、人物行為,預測事件情節發展和可能的結局;同時結合閲讀教材《培生兒童英語分級閲讀》和其他課外英語閲讀材料,引導學生經過很多閲讀文本,提高學生的閲讀本事,課堂閲讀模式如下:

閲讀前:引發興趣,掃清障礙

閲讀中:整體輸入,任務驅動,解決新知,朗讀指導

閲讀後:深化理解,引導複述

六年級,繼續運用三段教學法,逐步從“引導式”向“自主式”過渡,重在培養學生自主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本事。結合閲讀教材《培生兒童英語分級閲讀》、《英語週報》、《教育週報》和課外閲讀材料,大幅度提高學生的閲讀本事,經過基礎的英語句式,完成相應練習,讀音準確流利,能簡單複述對話、故事,並能根據圖片、詞語或例句的提示,寫出簡單的文段。經過讀寫結合,使學生不但從閲讀中學會了寫作,還在完成寫作任務的過程中進行了很多的閲讀,提高閲讀水平。

存在問題

1、某些學生思想上不夠重視,存在“懶惰”現象,不能夠從主觀上進取主動配合,有“應付”現象。

2、在一年多的研究中,我們主要研究不一樣年級、不一樣話題的閲讀教學研究,初步構建了各年段的閲讀教學模式,但還不成熟。同時,不一樣課型的閲讀研究還需下一階段全面展開研究。

3、過於依靠現成的課外閲讀材料。從某種意義上來説,現成閲讀材料雖然圖文並茂,趣味性強,但有些不是很適合我們學生的實際。校本閲讀材料、閲讀方法多樣化的培養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4、課題的開展雖然經過了理論學習和研究探討活動,但總覺得缺少專家、學者高層次的指導和點撥。

下階段工作

1、進一步供給豐富的閲讀資源,提高學生的英語閲讀興趣。

2、完善各年級閲讀課堂教學模式。

3、有計劃編寫校本英語閲讀教材。

4、加強理論學習,加大向專家、學者請教的力度,向教科研工作卓有成效的兄弟學校請教、學習。

篇8:課題中期報告

基礎教育小課題研究中期報告

題研究進展情景

按照課題研究計劃,經過近一學期的努力,基本完成了各階段的任務,現彙報如下:

1、加強了理論水平的研究學習。從2013年10月至今基本上都是參閲學生符號意識方面的文獻資料、教育理論;利用教研組會時間與許多同行交流了培養學生符號意識的可操作性方法,自我的理論水平和眼界有所提升和拓寬。

2.嘗試在課堂中結合教材資料培養學生的符號意識。利用教材所創設的情境培養學生符號意識,在此過程中,感覺好的指導思想能促使這一目標真正在課堂教學中達成,其影響因素及形式有很多。首先是教學資料的影響,新課程改革後,不一樣版本的新教材特點不一樣,以目前使用的北師大版一年級上冊教材為例,必學基礎知識、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被分別安排在8個單元中,注重培養學生具備初步數數,運算(10以內加減,20以內加法運算),認識整時和半時,分辨”上下,前後,左右”等等.資料比較廣泛,但知識都很淺顯,重在保證基礎性。尤其在探索20以內進位加法中,用毛毛蟲的身子來代表每一個數,直觀的呈現出加法運算的過程.異常是在孩子們認識兩位數以後,對數位的理解以及數的不一樣表示方法,對學生的抽象思維本事要求很高,可是本着培養學生符號意識的教學目標,我引導學生在理解計數器數位知識的前提下,有用小棒,方塊,三角等來表示數,例如:用一個大三角表示10,一個小三角表示1,那麼一個大三角和三個小三角合起來就是13,這樣以來,學生對於數的理解更加深入和靈活。其次,利用作業本中的評價體系構成學生的符號意識.比如,開學初,我首先告知學生:我們作業的評價等級有“優秀加雙星,優秀加單星,優秀

,良好”四個層次,第一層次是最棒的,代表準確的答案和漂亮的書寫;第二層次代表準確的答案和中等書寫,第三層次代表準確的答案和需要改善的書寫,第四層次就是有錯誤.學生明確了每個符號所代表的含義,就會努力去爭取最優秀的層次.再次,就是學生的個體差異,學生個體生活經驗的不一樣使他們對於符號的理解力和理解本事也有差異,這一點需要要長期的培養才能逐漸消除.

3.同學生進行了交流。交流對象主要在一年級學生,利用課餘和自習時間和一部分同學進行了隨機性、朋友式交流,感悟很深,瞭解到學生喜歡比較活潑,有意思的符號化呈現方式。

4.和同行交流。結合本校每次聘請專家作報告的機會,請教相關問題。

5、在前期的理論學習和課堂實踐中我越來越覺得數學教學培養學生符號意識的重要性,從課堂、學生活動到學生日常生活等每個環節都要充分滲透,如何合理,有效的培養學生的符號意識,使其為學生更簡便的學習數學服務,是我追求的目標。

存在的困難及解決思路

存在問題:

1.本課題研究的人比較多,基本上我想到的別人也想到了也實踐了,創新、突破很難。

2.工作量大,時間緊張,想做的事很多,時間有限。

解決思路:

理順思路,合理安排,需求學生及同伴互助,堅持走下去。

能否按期結題

能夠按期完成

篇9:課題中期報告

我們課題組自承擔“教語文”教學與“學語文”教學之比較課題研究以來,課題組人員熱情飽滿,態度進取,自覺加強理論學習,查閲資料,撰寫論文,結合理論上實驗課,階段性工作取得了必須成效,現簡要彙報如下:

1、進取創造條件,進行課題申報

早在2008年5月,本課題組顧問特級教師林惠生教師在帶領本課題主持陶波教師去江門參加人教版教材培訓會議期間,陶波比較具體的瞭解了林惠生教師所主持的省級立項的教育科研課題“從教語文走向學語文”。在林惠生教師的啟發和指導下,陶波教師決定開始着手“教語文與學語文兩種教學思維的比較研究”。

徵得林惠生教師同意後,陶波、陳振華、黃詠志、黃廣萍四位高中語文教師開始協商籌劃,準備將“教語文與學語文兩種教學思維的比較研究”作為林惠生教師“從教語文走向學語文”這一省級科研課題的子課題,並準備將此課題作為一個單獨市級教育科研課題向市教育局科研辦申報。至此,“教語文與學語文兩種教學思維的比較研究”課題組成立。

2008年8月,課題組在林惠生教師的指導下,為“教語文與學文兩種教學思維的比較研究”這一教學科研課題撰寫了“汕尾市教育科研項目申請評審書”,正式向市教育局科研辦申報,並很快有了迴應,課題組就進取投入了該課題的研究。

2、確定研究計劃

課題組根據課題研究的需要,確定了課題研究計劃。課題的實施分三個階段進行:

第一、準備階段(2008年8月——2008年9月)

(1)向市教育局科研辦申請課題立項

(2)準備課題研究的有關資料

(3)確定參加課題研究的有關人員

(4)制定研究實施方案,確立各項研究的主要承擔人,落實各項研究的研究計劃。

第二、實施階段(2008年10月——2009年8月)

(1)本課題的各項研究資料按計劃開展研究。

(2)深入開展行動研究、理論研究。

(3)組織專題研討和經驗交流。

(4)2009年3月對各項研究進行中期檢查,各項研究的負責人彙報研究進展情景及取得的階段性成果。

第三、總結驗收階段(2009年10月)

(1)各項研究先後各自進行總結,並將總結上報課題組。

(2)課題組進入總結階段,並完成總結報告。

(3)申請教研室領導對課題組進行評估驗收。

(4)將驗收後的結果上報課題組。

3、加強課題研究中的理論學習

本課題需要理論研究和實踐研究相結合,所以課題組重視加強理論學習。力求每一個參與研究的教師能充分的理解“教語文”與“學語文”這兩種不一樣教學思維。

為此,課題組召開了多次會議,經過講解,交流討論,辯論等多種形式強化理論學習,並以集中統一學習和個人自學相結合的方式推進,先後學習了林惠生教師撰寫的《從教語文教學走向學語文教學的研究的課題研究方案》、《從教語文教學走向學語文教學的三大轉型》等重要文章,還閲讀了《語文教改20年的科學價值》,錢夢龍《三主四式語文導讀法》,赫爾巴特.《普通教育學》,杜威《民-主主義與教育》,《對中”學語文”教學方法及有關問題的探討》等等與課題研究有關的很多的著作。同時,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查閲與課題研究相關的很多網絡信息。課題組還要求參加課題研究的教師要在學習中寫讀書筆記、心得,定期進行交流、討論、總結。

5、進取進行課題的研討和管理

在近半年來的課題研究過程中,課題組成員深感協作精神的重要性與必要性,能共同探討課題研究中出現的新情景,新問題,經過討論達成共識。自覺參加每一次的課題組活動,或學習或討論或開設公開課,使課題研究紮實有序地進行下去,並且有所得。課題組成員都各自開了一節公開課,實施開放性教學,形式各種各樣,資料豐富多彩。同時,為了進一步加強對課題的平時管理,在課題組全體成員的商議後,擬定了有關課題研究的約定,對課題研究的相關工作,指定專人負責,保證各項工作及時落實到位。

6、階段性成果明顯,教師理論水平,課堂教學水平均有提高。

經過半年來的課題研究、理論學習和課堂教學實踐的探求,教師理論水平得到了提高,陶波教師已撰寫三篇課題研究的論文:《“教語文”與“學語文”兩種教學思維下課堂教學目標之比較》,《師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地位與作用》,《課堂教學方法運用的比較》,其中《“教語文”與“學語文”兩種教學思維下課堂教學目標之比較》已投稿至《中學語文》雜誌社,雜誌社修改發來用稿通知書,將於2009年2月第二期發表此文。《課堂教學方法運用的比較》一文和由陶波教師、陳振華教師分別執教的兩個學語文教學的課例也送交林惠生教師,作為省級課題母題的結題資料。

篇10:課題中期報告

《國小高段語文課內外閲讀的有效整合》課題中期報告

一、課題研究背景

著名國小語文教學專家崔巒曾指出:“語文教育是母語教育,有取之不盡的教育資源,有得天獨厚的語文環境.樹立大語文教育觀,構建課內外聯繫,校內外溝通,學科間融合的語文課程體系,已成為深化語文教育改革的當務之急.”日本文部省把公元2000年訂為“兒童閲讀年”,撥款資助民間團體舉辦為兒童説故事活動,撥款充實學校圖書,促成在上野公園內的“國際兒童圖書館”於今年5月啟用.在大陸,1997年,中宣部、文化部、教育部等九部委共同發出“知識工程”倡導全民讀書,建設閲讀社會的通知.

我校地處於丘陵地區,農村的孩子在家有空之餘就是做遊戲,看看電視、打遊戲,並且這遊戲許多也是無意、無益的遊戲.孩子在家就是由爺爺奶奶照顧,老一輩的家長對孩子是寵愛有加,更是認為讓孩子們玩好吃好就一切都好.孩子們在學校裏除學習現有的課本知識以外,很多孩子就是無心於課外閲讀,所以許多孩子的課外閲讀量少之又少,有的孩子此刻經常捧在手的是《阿衰》、《烏龍院》等爆笑類圖書,有的孩子課外閲讀量甚至為零.這樣的課外閲讀積累是嚴重製約孩子的語文素養髮展,此刻的語文閲讀量的缺失嚴重影響現行學校的語文教學水平,影響學校孩子的作文整體水平無法再上一個台階.這樣的現行狀態甚至會孩子以後的人生髮展,影響一個區域或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

針對我校的實際情景,高年級學生有必須的閲讀本事,加上孩子有必須的自制本事,並且此刻學校的高年段的語文教師相對整個學校來説是學校的骨幹力量.他們有新穎的觀念、執着的研究熱情,勇於學習和探索的精神.基於這樣的問題認識,我們課題組成員提出本課題《國小語文高段課內外有效整合》的研究.

二、課題的界説與研究目標

整合,按照《辭海》中相關解釋就是經過把不一樣的事物與物質,使他們相互滲透相互交互,資源共享結合在一齊,也叫交融在一齊,讓他們經過結合發揮最大的價值.在那裏課內外整合,就是教師根據課程標準和教育教學的實際,從學生的現有知識、年齡心理特點和興趣特點出發,發揮孩子的進取主動性,經過組織和協調,把課堂內外影響學生閲讀的各種因素,有效的相互滲透、相互交互,整合成一個為學生閲讀服務的系統,以課內外閲讀實踐活動為主陣地,建構課內外聯繫,校內外溝通,學科間整合互動,創設良好的閲讀和氛圍,培養閲讀意識、閲讀興趣、閲讀方法、閲讀本事的閲讀習慣,到達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讓學生在閲讀中有所收穫,讓閲讀有意義,成為學生終身學習的基礎,為學生良好的人生髮展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

研究目標:

1、立足課堂,探索課內外閲讀銜接的點和基本方法,溝通課內外閲讀相互溝通、相輔相成的閲讀體系.我們將以語文課堂為中心,做到立足課堂,着眼於課外,以課內帶課外,以課外促課內.幫忙學生掌握一般的閲讀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閲讀習慣,增強閲讀本事.

2、培養一批掌握課內外閲讀的整合方法,能有效實施課內外閲讀整合的骨幹教師.

3、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點燃學生對課外閲讀的渴望,全面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進取性,培養學生愛讀書、勤讀書、讀好書的良好習慣.親近母語,陶冶情操,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綜合素養,豐厚語文積累,為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三、研究方法

根據本課題研究的學科特點,資料豐富、綜合性和實踐性很強,研究資料也豐富,因而必然採用多樣化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

⑴調查研究法經過問卷調查分析現行語文高段學生課外閲讀現狀、興趣及本事.

⑵行動研究法採用以行為觀察、調查研究等輔助方法研究討論總結出適合高段學生課內外閲讀的教學策略、方法,提高閲讀的興趣.

⑶文獻研究法學習相關書籍,為課題開展研究起輔助和指導的作用.

⑷經驗總結法在教學研究的基礎上,根據研究的重點,探索有效的整合方法,總結得失,尋找國小高段學生課內外閲讀整合的有效方法和策略.

四、研究步驟

(一)準備階段(2011.122012.2)

1、問卷調查,統計本校國小高段學生課外閲讀的現狀,完成調查報告.

2、成立課題組,開題論證.

3、加強理論學習,為課題開展起理論指導,並組織課題組成員專題學習.

(二)實施階段(2012.32012.12)

1、環境佈置.利用各種有益環境薰陶開展有效的課外閲讀,掌握課外閲讀方法,經過相關方式激發學生閲讀興趣.

2、經過不間斷地學習,把教師的自我學習與外出學習相結合.以教師自身的“身教”影響學生,讓學生愛上讀書.

3、立足課堂,課題組成員努力探索課內外閲讀有效整合的點、方式、策略,探索出必須有效的方式、策略,激發學生閲讀的興趣.

4、結合課題相關活動,開展一系列的課內外閲讀評比活動,營造“書香班級”、“書香學校”的活動.

(三)小結階段

1、全面就課題階段性研究作相關總結.

2、整理課題組成員的課例,論文,經驗等原始材料.

3、對課題研究存在的問題及今後研究方向展開研討.

五、研究措施

本課題自開題一年多來,圍繞課題全體課題組成員紮紮實實地進行研究,主要現取得了如下研究成果:

(一)調查問卷,開題論證

本課題組成員在開題前針對本校學生實際情景,就五、六年級學生進行了無記名的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124份,收回問卷124份.採用無記名調查的方式主要是為了讓學生在填寫調查問卷時不要有後顧之憂,將自我在課外閲讀這一方面有關的情景真實地填寫,以便獲得最真實、最有效的調查數據,獲得學生現有的藏書量,瞭解課外閲讀的現狀、閲讀習慣、閲讀環境等,以便產生本課題的研究目標和方法,更好地解決我們學校現有高年段學生的課外閲讀問題.針對學生現有的情景,發現我們同學在校時間很少看課外書,就是看好多同學喜歡看《阿衰》、《爆笑學校》《烏龍院》等搞笑漫畫,很多學生回家基本上看電視比較多,制定出調查報告,為課題開題論證供給一個正確的方向與導向.

(二)環境佈置,營造書香

孩子愛上閲讀,好的閲讀環境很重要.國小語文新課標要求九年義務教育課外閲讀總量為400萬字以上,其中第三學段56年級課外閲讀總量不少於100萬字.而課外閲讀調查顯示,學生無心閲讀有很大程度是沒有好的閲讀環境.為此課題組從以下幾方面着手改變學生的閲讀環境:

1、學校成立“書香學校”領導小組,開展活動啟動儀式.要求全校每個學生要求要多讀課外書,豐富自我的閲讀積累.制定讀書活動計劃及評比方法.讓高年級同學做好表率作用.在高教樓上的每個走廊的黑板能夠宣傳讀書的作用,讓走廊上的每塊黑板都會説話,都向學生傳達“腹有詩書氣自華”的書香味兒.

2、開闢“圖書角”.我們高年段學生的教室都有一個嶄新的六層大書櫥櫃,這就是我們班級的圖書角.圖書角圖書的來源由學生捐贈和教師捐贈的方式,輔以定期由圖書館整班借閲方式,這成為我們同學借閲圖書的主要來源.另外如果隔了一段時間孩子們圖書很多閲讀完之後,能夠採用班級與班級之間整班調換的方式來借閲以擴充圖書的流通量.這樣圖書的來源被我們所解決.

圖書的問題解決之後便是管理的問題.每個班級都有專任圖書管理員,他們採用圖書館的形式把每本書號,整理成圖書目錄.借閲時都有借閲手冊,每個同學只允許每次只允許借一本,且有時間限制.管理員做好詳細的借閲登記.每隔一段時間3個管理員都會清點班級圖書,發現有破損、塗改、撕毀等現象必須以3倍價格賠償.

3、利用板報,營造氛圍

每班都有一塊大黑板.別小看這塊黑板,這可是學生展現才華的天地.在課題研究過程中,我們定期能夠利用板報之類的班級宣傳天地將我們一階段的閲讀成果、閲讀之星等呈現出來,結合圖文並茂的黑板、板報,孩子的閲讀興趣更是濃厚.

(三)立足課堂,探索方法

學生良好閲讀素養的養成、提高,與教師的閲讀指導是緊密相連的.如果説“一篇好作文是教師交出來的.”那我想説“一個會讀書的孩子是教師培養出來的.”那裏會讀書不僅僅表現為愛讀書,還表現為有正確的讀書方法,會自我閲讀.

1、以疑激趣課堂教學中任何一篇文本有許多的疑惑補白之處,在教學中這疑惑點可能是課題,能夠是文章的開頭,或中間空白之處,也可能是文章的結尾.採用疑惑點來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閲讀這是很有效的一種方式.例如教學《小草和大樹》一文中對課題的質疑,“小草和大樹本是大自然中兩種截然不一樣的植物,可在這兒為何以它為題呢?”很多孩子自然想到文中的主人公夏洛蒂勃朗特.她創作了《簡愛》,這是一部有世界影響力的著作,夏洛蒂勃朗特以自我為原型,塑造了一個敢於拼搏、敢於追求自我幸福的堅強女性.或許這跟夏洛蒂勃朗特本人有關,這激發了許多孩子想去讀《簡愛》,激發了他們強烈的閲讀願望,他們同時也會帶着疑惑“小草、大樹究竟指什麼?”進而對名著的理解會更加深刻、透徹,同時對現有文本的理解也更深刻了.又如《一本男孩子必讀的書》中課題直接來看,一本男孩子必讀的書,男孩子為什麼必讀要讀?那女孩子要不要讀呢?這樣有必要每個孩子將《魯賓遜漂流記》認真地讀讀,然後才能加以討論.學生帶着疑惑走進名著,這樣的閲讀就更有興趣、更深刻.

2、比較閲讀現行的課堂教學中在學生學有餘力的情景下我們能夠拓展文本的深度和空間,對於文本的理解就更深刻,同時對名著的理解也會更透徹,同時還培養了孩子對文學的鑑賞本事,甚至能夠在比較閲讀中培養孩子的寫作技巧.如教學《三打白骨精》一文中,白骨精使用美人計“見唐僧身邊有豬八戒和沙僧,就搖身變作美貌的村姑,淋了一罐齋飯徑直走到唐僧面前……”此時能夠補充《西遊記》原文“那女子生得:冰肌藏玉骨,衫領露酥胸.柳眉積翠黛,杏眼閃銀星.月樣容儀俏,天然性格清.體似燕藏柳,聲如鶯囀林.半放海棠籠曉日,才開芍藥弄春晴.”比較鑑賞過程中,孩子明白漢語言文學中將白骨精是描繪的如此天仙般的美貌.不僅僅習得了如何用語言去描繪一個人,更激發了孩子閲讀《西遊記》的興趣.那段時間孩子們人手一本《西遊記》.孩子們閲讀完了一段孩子討論《西遊記》中某一難是什麼描繪的.感受到情節的跌宕起伏、語言的生動精闢描繪是多麼的神奇!

3、課後延伸現有的教材有許多都是文質兼美的名篇或是名著選段改編.在教學後作為拓展延伸的材料,對於學生的閲讀量有了極大的補充.如教學《孔子游春》之後,對於孔子的志向,孩子們更是迫不及待地想深入瞭解,我就推薦孩子們看《論語》志向篇:“顏淵、季路侍.子曰:“盍各言爾志.”子路曰:“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顏淵曰:“願無伐善,無施勞.”子路曰:“願聞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那樣班級裏每個孩子對於孔子的瞭解就更立體、更全面、更深刻,幾乎每個孩子在那篇課文教學之後都去深入的閲讀了《論語》.不僅僅閲讀量有了拓展,更重要的是每個學生的靈魂受到了洗禮,對於中國的儒家文化有了深度的觸摸.又如《三亞落日》一文中作者以頑皮、活潑的手法描繪了三亞落日的美妙絕倫,在教學課文之後,能夠採用巴金的《海上日出》作為拓展鑑賞閲讀材料,學生能感受到採用兩種不一樣風格的手法描述了太陽,經過閲讀從中也學到了寫作的技巧.

(四)結合活動,初見成效

(1)教師活動

①引起教師讀書熱潮

本課題組成員的協力研究,產生了本校教師推薦的必讀書籍.我們都有專門的讀書筆記,能夠説作為教師的我們必須不斷的學習,努力提高自我的文化素養,才能勝任教學工作.要向學生推薦,必須自我先讀過.這樣教師的閲讀帶動了學生閲讀,學生的閲讀又反過來促進教師閲讀,師生之間構成了良好的閲讀氛圍.

②實現“課內”向“課外”延伸

教師的思想意識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常説:要給學生一碗水,首先自我是一條溪流.在教學中教師都能立足課堂追尋,探索能激發孩子課外讀書的慾望.打破原有的“唯教材”的觀念,所謂“書越讀越厚”,課堂有了深度,實現了教師、學生立體地讀書.

③開展了教師讀書演講比賽開展教師讀書徵文、演講比賽,在今年,我們課題組付東萍、沈曦教師還獲得了讀書徵文演講一等獎,其中沈曦教師由於工作突出還被評為“溧陽市優秀教師”.

④認真做好課外閲讀課的開設結合班級圖書角的建立,每個星期星期五的早讀為班級閲讀課,這節課教師們認真引導孩子們交流閲讀感悟,交給孩子們閲讀的方法像精讀、略讀、默讀等閲讀方法.那裏我們還給孩子們供給了五、六年級必讀的書目:周城國小五年級課外閲讀推薦書目必讀書目:《國小生必背古詩70首》《人生格言》《歇後妙語》《名言警句》《中華上下五千年》《中華成語故事》《十萬個為什麼》《中華諺語》.選讀書目:《一千零一夜》《背影》《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珍珠鳥》《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故事》《西遊記故事》《三十六計》《昆蟲記》《中華經典誦讀本》《鄭淵潔童話選》《趣味地理》《走進自然》《科學的發現》《小故事大道理》《世界五千年》等;周城國小六年級課外閲讀推薦書目必讀書目:《國小生必背古詩70首》《人生格言》《歇後妙語》《名言警句》《中華上下五千年》《中華成語故事》《十萬個為什麼》《中華諺語》選讀篇目:中國古典小説四大名著:《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紅樓夢》;詩歌散文雜文:《唐詩宋詞名篇佳句精選》《繁星春水》(冰心)《泰戈爾的兒童詩》《普希金童話敍事詩》《朝花夕拾》《吶喊》歷史寓言童話:《中國小生必讀的寓言故事》《伊索寓言》《老人與

海》《安徒生童話集》長短篇小説:《魯濱遜漂流記》《愛的教育》《綠山牆農舍的安妮》等

⑤增強了教師科研本事

在這期間,教師的科研意識是十分強的,教師間的交流是廣泛和激烈的.經過這樣的學習、提高、再認識、再學習使教師的科研本事螺旋式地提升.我們把所得的理論用來指導實踐,進取參與課題研究工作,把研究所得寫成論文和體會.實驗組教師有好多篇論文獲溧陽市一等獎以上的好成績,同時也有兩篇論文發表:付東萍教師的《走進對話的閲讀教學》發表於《國小時代》;《移位互動再現》發表於《教育教學研究》.實驗組教師在課題研討期間經常為全鎮教師上示範課,史成浩教師執教的《鳥語》、付東萍教師執教的觀摩課《鞋匠的兒子》向全校的領導、教師做了課題彙報課均獲好評.實驗組教師理論聯繫實際,努力進取,實驗組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也大有提高,尤為可喜的是,由於學校領導的引領和課題研究的不斷深入,整個學校構成了濃厚的閲讀氛圍,實現了教學相長,增強了教師的科研本事.

在課題研究期間,由於課題組成員兢兢業業、紮紮實實地研究、上課,沈曦教師被評為“溧陽市優秀教師”、付東萍教師被評為“溧陽市第八批骨幹教師”.這些成績的取得是比較顯著的.

(2)學生活動

①激發了濃厚的閲讀興趣.原先的孩子一下課,一有空餘時間就追逐打鬧,此刻的孩子幾乎個個都是書迷,連平日裏的小王鑫也成了小書迷.學生的平均藏書量到達有6、7本,其中最多的有30幾本.班級的圖書流通量很充足,孩子們不僅僅借閲活躍,並且討論熱烈.

學生能採用精讀、默讀等閲讀方式讀書.學生能利用週五的閲讀早讀課和中午的午間進行讀書,開展好讀書活動.

②帶出了“親子閲讀”

我校地處農村丘陵山區,孩子們的家庭生活由原先的看電視、打遊戲變為此刻“親子閲讀”.父母有一個在家的開展“親子閲讀”,父母雙方都不在家的由爺爺奶奶監督孩子在家閲讀,並聯閤家校聯繫活動向家長推薦親子閲讀的方法.能夠“共讀一本書”,能夠每一天互相講一個故事能夠是成語故事能夠是某一個片段等方式.並且我們制定了讀書摘錄卡,由家長負責監督並對孩子的閲讀情景做個評價,由“書香學校”帶動“書香家庭”的建立.

③“賽”出活動“賽”即競賽,孩子畢竟年齡小,結合相關知識競賽激發學生閲讀的興趣,使課題研究的成果更上一個台階.

a開展了讀書演講活動結合自我所讀的名著對自我的影響撰寫一篇文章參加學校讀書演講比賽,其中許多孩子不僅僅鍛鍊了口才,並且提高了語文素養,像高年級的芮俊男、劉雲等同學獲得了校一等獎.

b又如誦讀比賽、古詩詞競賽活動等,關於古詩詞,五六年級要求正確掌握國小生必背古詩75首,我們還組織了課題組成員進行了古詩詞測試等活動,五六年級的同學正確率平均都到達98.75%.

c開展“閲讀之星”比賽結合學生閲讀活動的開展,班級裏舉行了“閲讀之星”比賽,很多同學進取踴躍參加,像“雷磊、顏文”等同學獲得了“閲讀之星”.

d學生的習作水平明顯提高學生長期的閲讀與積累,使學生的寫作獲得了習作方法,習得了習作技巧,習作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孩子們參加作文競賽成績有了很大提高.像芮俊男等同學獲得了溧陽市作文競賽二等獎;我們課題組教師牽頭成立了文學社,起名為《雛鷹文學社》.由張乃美為“文學社社長”,陳長保教師為“副社長”,創作了這本《雛鷹》.

六、存在的問題及今後設想

在課題研究過程中我們課題組教師兢兢業業、勤勤懇懇,研究課題一年多來由於尚屬於實驗研究階段,還存在諸多不足:

1、學生課外閲讀本事尚未得到充分全面的發展.所以,在後續的研究中還能夠繼續深入地研究學生課外閲讀本事的培養方式.

2、我們在課題研究過程中注重研討學生課內外閲讀整合的立足點及方法,雖然我們課題組成員也探索了一些方法與策略,但都是膚淺的.需要在後續的研究中研討出更為深入、有效的整合策略與方法.

3、該課題在操作實驗上的研究較多,理論上研究的系統化、深度還不夠.實驗組教師構成書面的心得、論文質量不夠高,這是我們今後必須努力的方向,尤其是有效整合的心得論文與反思有待進一步提高.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在一年多的課題研究實驗中,我們有困擾、有失落、有感觸,但更多的還是有思索、有收穫、有成長……教學研究永無止境,我們有理由相信,只要我們堅持不懈,必須能在課題研究的道路上做出自我優異的成績!

篇11:課題中期報告

《中學班主任工作策略研究》課題中期報告

一、課題概況:

《中學班主任工作策略研究》課題是甘肅省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於2012年5月30日批准的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課題批准號為[2012]GSG109。本課題是在以人為本,促進學生主動健康全面發展的育人理念指導下,幫忙中學班主任探求適合的工作策略,將新課程理念轉化成班級的日常工作,不斷提高班級管理水平和工作方式,將管理手段昇華成一種管理藝術,促進班主任專業化發展,促進學生的發展,塑造進取進取、風氣醇正的優秀班級。

研究目標:適應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在以人為本促進學生主動健康全面發展的育人理念指導下,更新班主任的育人理念,提高班主任應對新形式、新情景,解決新問題的本事。從而提高班主任工作的針對性、目的性、實效性,關注每一名青少年的發展,更好的為學生的發展服務。經過研究,幫忙班主任探求適合的工作策略,不斷提高班級管理水平和工作方式,為班主任減負,促進班主任專業化發展;經過研究,將新課程的理念轉化為班級的日常工作,促進學生的發展。

二、研究資料:

(1)經過觀看專家講座、參與班主任經驗交流、撰寫學習感受等活動,更新教育觀念,做新時代的合格班主任。

(2)教育學生關鍵是要走進學生的心靈。如何走進學生心靈這是許多班主任都在進取探索的問題,我們將繼續深入研究,以個別案例分析為切入點,團體探討走進學生心靈的巧妙方法。

(3)在班主任工作中善於發現問題、尋求解決方法進取解決問題。努力改善自我的班級管理辦法,使管理更適合孩子養成好習慣,班級工作更順利,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為學校的可持續發展而努力。

三、研究方法:

(1)用文獻法研讀與本課題相關的文獻資料(書籍、文獻以及網絡資源),從大環境上認識本課題研究現狀,對此課題在當前教育環境下的作用進行評估,為此課題奠定理論基礎;

(2)用調查法觀察法瞭解國中生學習、生活以及交友等各方面現狀;

(3)用詢問法、行動研究法,瞭解國中生學習、生活、同學交往、青春期困惑等存在的問題,從中研究總結規律,探究問題根源,找到解決方法。

(4)用個案法瞭解部分學生在班主任管理中出現的反應及變化過程,並驗證教育效果;

(5)用經驗總結法總結班主任管理策略、方法,以及所取得的經驗成果鼓勵班主任撰寫工作經驗論文。採取經驗介紹,典型案例分析等,論文應言之有物,論據確鑿,結構嚴謹,邏輯性強。

四、預期研究成果:

2012年4月-2013年7月

班團體建設論文胡凌霄

行偏生轉化策略案例高偉陽

課題研究階段論文論文賈存紅

班級精細化管理課例李克平

課題研究中期報告中期報告郭進鐸

2013年8月-2014年4月

課題研究觀摩課課例田向東

班主任與家長等的溝通案例劉壯

五、已開展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階段性成果:

(一)課題已經開展工作:

自2012年3月底申請甘肅省教育科學規劃2012年度課題到此刻,已經過去了一年多。在這一年多的時間裏,我課題組全體同志認真開展細緻的各項研究工作,為我校的教育教學工作和班主任工作的開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並取得了必須的成績。

2012年6月甘肅省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批准我課題組進行《中學班主任工作策略研究》的課題研究,我們都很興奮,也感覺到肩上的擔子很沉重。有壓力才有動力,在校領導的關懷和我校全體教師的支持下,我們及時調整研究範圍和方案,進取開題論證。

1、統一思想,以嚴謹的科學態度進行課題研究。我課題組成員先後觀看了魏書生在全國班主任工作論壇上的發言視頻,西南師範大學胡琴教授主講的《班主任工作》視頻等資料,查閲了很多的書刊和網絡資料,如《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許紅梅主編的《教育學》、李國辰翻譯的《中國小教師應用心理學》、班華的《今日,我們怎樣做班主任(中學卷)》、王曉春的《做一個專業的班主任》等。經過這些活動,進一步學習了教育學、心理學、管理學等理論知識,瞭解了有關班主任工作的指導思想和開展工作的方法,使我們明確了課題研究的背景,為我們的研究奠定了理論基礎。

2、為了本課題沿着正確的方向進行,使課題組成員明確研究的資料,為後期研究工作做出指導,我查閲資料,結合多年班主任工作經驗,撰寫了《淺談新課程環境下中學班主任工作策略》。

3、針對目前在班主任工作中的最棘手的問題——“問題”學生的轉化,我課題組對這個問題進行了研究。選擇書刊雜誌、網絡資料和我們工作實踐中的20位“問題”學生的轉化案例,採用個別案例分析的方法,進行細心分析彙總,編製成《國中生個別案例分析表》。經過對《分析表》的進一步研究,撰寫出了《推進班級管理實效促進學生健康發展——淺談國中“問題”學生轉化》、《予人玫瑰手有餘香——中學生轉化工作策略》兩篇論文。

4、針對目前部分班主任多憑經驗管理班級,缺乏理論指導,挫傷了學生的進取性和主動性,不利於學生的健康發展的狀況,我課題組進行了班級管理方面的研究,旨在使班主任對班級的管理向着科學管理、精細管理的方向前行,為學生的個性發展和良好行為習慣及品質的養成保駕護航。這項研究正在有序進行。

5、中學生思想活躍,自我意識強,追求個性。我課題組針對中學生的這些特點,精心設計了《中學生思想行為習慣問卷調查表》,對我校的110名學生進行了匿名調查。後期研究也正在有序進行。

(二)取得成果:

論文發表:

1.郭進鐸的《淺談新課程環境下中學班主任工作策略》發表於《學園》2013年第6期;

2.郭進鐸的《推進班級管理實效促進學生健康發展——淺談國中“問題”學生轉化》發表於《教育教學論壇》2013年第12期;

3.劉生宏、郭進鐸合作的《予人玫瑰手有餘香——中學生轉化工作策略》將於2013年6-7月間發表於《學週刊》。

獲獎情景:

郭進鐸,2012年榮獲靖遠縣中學優質課比賽二等獎;

郭進鐸,《淺談新課程環境下中學班主任工作策略》,在教育部中國教師發展基金會國家教師科研專項基金“十二五”規劃重點課題組、《學園》雜誌修改部、《中外教育研究》修改部聯合舉辦“2012年全國教育教學優秀論文、教案、課件評選”活動中獲一等獎;

劉生宏,2012年被評為靖遠縣教育系統“優秀...員”。

六、存在問題及提議:

1、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本事不強;

2、對學生的瞭解不夠深入;

3、某些課題成員對課題研究的認識不足,進取性不高,相互協作的精神不強。

篇12:課題中期報告

我校位於宜昌市夷陵區發展大道,是一所新建學校,學校按照省級示範學校標準建設,於20XX年9月開學。學校建有實驗室、微機室、科學探究室、圖書閲覽室、音樂美術室,多媒體、監控、電話多網合一,為教育教學帶給了便捷,為建設數字化校園帶給了保障。學校擁有60台電腦的教師辦公自動化系統、28套電子白板班班通系統為一體的數字化校園網絡設備。

為了更好地將白板運用於課堂教學,提高教師使用電子白板技術的水平,我校申報成功了《基於交互式白板的課堂教學重構研究》這一課題,成為第三批實驗單位之一。學校課題組成員在賈文校長的帶領下,開展了子課題“基於交互電子白板的國小數學教學設計研究”,本課題於2010年6月正式開題,預期到2011年12月結題,歷時一年半時間。現將前一階段的研究工作整理彙報如下:

一、電子白板使用狀況。

在這一年的教學過程中,我校15個教學班的老師上室內課均使用了電子白板,全校做到了電子白板全員培訓,人人掌握,操作嫻熟,白板使用率、普及率高,覆蓋學科廣。

二、研究進展狀況。

(1)健全組織,有序開展

我校課題組自申報獲得批准時就專門召開了教研組成員會議,共同探討課題的研究要從哪幾個方面入手,怎樣進行研究,到達什麼樣的目標,以什麼形式呈現研究成果等問題,在大家的共同討論下,我們初步構成了《基於交互式電子白板的國小數學教學設計研究實驗方案》,擬訂本課題共設置了“基於交互電子白板的國小數學新授課教學設計研究”“基於交互電子白板的國小數學複習課教學設計研究”、“基於交互電子白板的國小數學練習課教學設計研究”等三個子課題,分別由教導處和教科室主任、教務員作為子課題負責人,數學教研組長、備課組長、數學教師全員參與。本課題組織管理網絡採用多層各級分管制,課題負責人負責整個課題研究工作,並組織管理好各個子課題的正常活動,子課題負責人負責每一子課題的正常開展,並組織管理好本子課題的研究工作。課題組注重過程管理,堅持每月一次的例會制度,及時總結研究狀況,以指導下一階段的工作。

(2)調研分析,排查問題

在課題研究初期,我們對本校學生進行了調研分析。學校分管教學的人員深入課堂進行廣泛聽課,發現教師在運用電子白板中存在的共性問題。主要是操作部熟練,展示與教學設計不同步、工具利用不充分。二是組織教師廣泛討論,排查國小數學課堂教學中電子白板利用低效或無效現象產生的原因。

(3)強化學習,更新理念

為了提高教師的課題研究水平與潛力,我校課題組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強化學習。

1、加強理論學習,努力轉變觀念,提高課題組人員的理論水平。開學初,電子白板公司的技術人員對我校全體教師進行了為期三天的交互式白板教學指導培訓,並對教師進行了考核,實驗組教師在培訓活動中理論和操作技能出眾,獲得優秀等次。我校還把有關電子白板的所有技術資料打包放在學校校園網內,供教師學習。之後,學校召開電子白板課題組會議及全員培訓六次,重點組織教師學習交互式電子白板的教育理論,增強研究者的科研意識,掌握必要的方法,提高研究潛力。透過學習和培訓,課題組成員的理論水平和研究潛力得到了提高。

2、認真上好實驗課,努力發揮各個課題組成員的創造性,深入開展研究工作,努力提高運用交互式電子白板的水平。課題組陳坤老師運用電子白板執教了《有餘數的除法》一課,課題組全體人員參加了聽課活動。透過這一堂課的教學,大家都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交互式電子白板在國小數學教學中發揮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目前研究成果和經驗。

透過實驗,我校課題組目前取得以下成果:

1、各級競賽獲殊榮。課題組的成員認真參與了課堂教學評比活動。1人運用電子白板的課堂競賽榮獲市二等獎,2人獲區一等獎。教師在校上公開課使用電子白板課件76人次。課題組的成員還用心製作電子白板課件,上交學校11個優秀課件。其中,陳坤老師的教學課件《雞兔同籠》獲得省級一等獎。陳衞老師製作的電子白板課件獲得區一等獎。

2、交流活動促提高。課題組成員開展了一次“十分鐘使用電子白板狀況的交流”活動,心得體會在網站上刊登。

3、説課競賽展風采。課題組成員進行了一次電子白板説課競賽。老師們製作得實用、精美,都能將白板的交互功能,以及其集文字、聲音、圖片、影像於一體的功效運用於課堂上。

4、教學模式導教學。我校課題組成員重點圍繞“基於交互式白板的國小數學新授課教學設計特點及模式”這一研究資料進行了初步的探索,實驗教師們不斷學習、交流,初步總結出基於交互式白板的國小數學新授課教學模式:分層指導解決問題教學模式

分層指導、解決問題教學模式的基本流程為:情境創設,引出問題→分層學習,協作釋疑→分層練習,及時反饋→分層指導,解決問題→分層作業,拓展實踐。

1、情境創設,引出問題。

國小數學新授課的課堂上利用錄音、錄象、電腦動畫等媒體資源創造出形象而直觀的問題情境;從生活情境入手,把需要解決的問題巧妙地藴涵在貼合學生認知的基礎知識中,把學生引入與問題相關的情境之中,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學習動機。

創設問題情境的方法:(1)以講故事的形式引導學生進入問題情境;(2)利用錄音錄象、電腦動畫等創造問題情境;(3)學生表演,再現問題的情境;(4)利用電子白板上的圖片、模型。

2、分層學習,協作釋疑。

國小數學新授課的課堂上,創設學習情境之後,要透過對學習資源的利用,激發學生進行自主的探究與協作,最終解決疑問。這一環節裏,教師出示學習資料後,可讓學生自主選取學習資料,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採取不同的學習方式進行學習。當然要讓學生有獨立思考的時間和空間,使他們經歷自主解決問題的過程,從而不斷提高思維潛力。

常用的方式:(1)對於比較簡單的問題,學生獨立完成,使他體會到解決問題的快樂。(2)對有些難度的問題,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獨立思考,然後進行嘗試解決。(3)對於思維力度較大的,讓學生經歷獨立思考、小組討論階段後再組織全班進行交流,透過協作共同釋疑。

3、分層練習,及時反饋。

這一環節主要是在學生成果彙報的基礎上,經歷了疑問、辨析、釋疑的基礎上,根據學生認知特點,老師合理選取和設計相應的練習,拓展思維,培養學生主動梳理、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潛力,從而到達更好地掌握知識,提高學生數學思維力的目的。

練習分層形式:(1)例題變式與題組比較練習。(2)對學生進行錯解的分析剖析。(3)相互命題,考察效果。

4、分層指導,解決問題

在教學過程中,輔導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國小數學新授課課堂上教師的指導要分層。教師輔導優生。輔導中等生和後進生的工作能夠由優生和老師來做。透過優生帶讀、領讀,帶學、領學的形式來帶動其他層次的學生的學習。在教學過程中,除了由小組長來輔導後進生,老師也注意隨時隨地的關注。主要形式有:提問分層、檢查分層。

5、分層作業,拓展實踐。

為適應不同層次學生的要求,作業佈置也要採用分層的形式,根據選做和必做的要求,出示幾種類型的題目:基礎練習題,綜合練習題,思維訓練拓展題,這些題目尊重學生的自主選取,鼓勵學生勇挑難題,還給學生自主的空間;使尖子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飽”,後進生“吃得了”,同時透過小組之間互相命題,體驗當小老師的樂趣。三類作業完成以後的展示形式有:練習本上書寫、黑板上板演、白板上練習。

分層指導,解決問題的教學模式是我們學校的教師把電子白板與數學教學整合的常用的一種模式,雖然它沒有做到人機互動,但我校電子白板的圖形、動畫以及仿真等功能,在數學課堂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基於交互式白板的數學課堂教學設計解決了數學教學中的一些重點和難點,直觀明瞭,能充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感覺學的容易,教師教的簡單,真正實現了師生、生生將的合作與交流,從而到達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減輕學生負擔的目的。

四、課題研究中存在的問題。

1、課題組成員課題研究的整體潛力與素質不是太高,理論素養相對較薄弱,對課題的理論構建潛力顯得不足,有待進一步加強學習與培訓。

2、繁重的事務,課務,使少數教師不能有更充足的精力投身到教育教學研究之中,給研究工作的深入帶來困難。

3、少數課題組成員課題研究的主動性不足,研究不夠深入,不夠重視平時資料的蒐集與整理。

4、教學設計闡述中比較注重過程講述,缺少理論支撐。比較注重電子白板功能的使用,缺少對使用實效的思考和闡述。研究成果的質和量有待提高。

五、下一階段研究規劃。

1、繼續深入開展課題研究實驗,並加大對課題的管理力度,規範課題研究實驗工作的管理。注意及時收集課題研究資料,總結研究成果。

2、探索出“基於交互式白板的國小數學複習課、練習課教學設計特點及模式。

3、積累教育資源,整理出基於交互式白板的國小三年級、四年級數學教學案例集。

4、建立信息資源庫,豐富教學手段,到達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的最優化。

5、引領我校教師加強專業理論知識學習。進一步提高我校教師使用電子白板和教學設計潛力,並用心嘗試探索使用一些簡單的模板,提高教師的應用和創新意識。

6、定期舉辦課題研究交流、展示活動。及時總結成功的做法,交流、推廣經驗,發揮課題研究的示範輻射作用,以促進我校教師業務水平的整體提高。

篇13:課題中期報告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無論是傳統課堂教學,還是注入現代教學媒體的新課堂,其構成要素之間的關係是否協調、融洽,不僅僅能夠反映出教育者的理念,還能反映出師生在課堂上的一種生存狀態。馬克思在談到教育質量時認為,“未來社會的最高目標和使命,就是要實現每個人的自由和諧而全面的發展”;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強調:“教育的目標在於培養全面和諧發展的人。”為此,我們確立了“構建和諧語文課堂文化的研究”這一子課題。

二、研究目標及預期研究成果

以人為本,創設和諧的教學氛圍,構建民主、平等,開放、愉悦的和諧語文課堂。用最樸實的方法,用一支粉筆、一張嘴,用教師的的人格魅力和學術魅力,激發學生對語文課的濃厚興趣,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三、課題研究的主要資料

和諧的課堂,體現“以人為本”,倡導人文性教學。和諧的語文課堂文化,是立體的、開放的、多元的。我們研究的主要資料有:

1、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學習方式自由,個性得到充分張揚,在語文課堂中獲得當家作主的感覺。

2、體現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良性互動,體現策略性的交流技巧和平等、和諧、愉悦的人際關係,提高學生的心理安全感。

3、體現喚醒每一個學生潛在的潛力,不斷地讓學生獲得成功的情感體驗。

4、體現課堂評價的關注點由教師的“課堂駕馭潛力”,學生的“配合”程度,轉向師生對話的真實性和有效性,讓語文課堂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生活的精神家園。

四、課題研究的方法、步驟

1、課題研究的方法

文獻研究法

《語文課程標準》、《素質教育理論》、《人本主義理論》等系統書刊是我們需要廣泛涉獵的理論營養。

行動研究法:

①細化課題,從小處着手,紮實研究。

②以課堂教學為平台,在語文課堂中突現研究的側重點。

③積累案例,勤於反思,善於發現,及時調整,最終到達課堂的和諧。

這是本課題最主要的研究方法。

經驗總結法:

在課題研究的各個階段,要不斷地進行回顧,在反思和整改中,探討如何構建一個民主、平等、開放、愉悦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

2、課題研究的步驟

①課題研究準備階段

a、學習相關理論,收集課題相關資料,歸類整理。

b、闡述對“和諧課堂”的理解。

c、確定研究側重點、準確定位。

②課題研究實施階段

a、擬定研究的預期目標和資料。

b、以課堂為平台,收集典型案例,對照目標、資料,加以分析、討論,反思、調整。

C、定期研討、交流,總結經驗,反思不足,進行階段性小結,構成階段性論文。

③課題研究構成成果階段。

1、對積累的案例進行分析,提升為理論,撰寫論文,構成本課題的實驗報告。

2、編寫教案設計、案例分析、教學隨筆等展示、彙編。

3、完成結題報告。

五、課題研究進展狀況。

一年來,我校課題組成員以課堂教學為平台,從各自研究的側重點出發,透過互動、互補,使課題研究開展有序,進展良好。

1、深入學習,領會有關“和諧”的內涵,加強對《語文課程標準》的再學習,重視從相關的書著中涉獵理論營養,對課題的廣度和深度的認識進一步深化。

2、課題負責人用心組織課題組成員參與課題研究互動,或聽課、評課;或進行案例分析與反思;或學習傳達省、市各級有關開展課題研究的會議精神和實施方案,消除課題組成成員的畏難心理;與同課題的兄弟學校,探討、切磋、交流,現場感受課題研究在課堂教學中的展現,分享成功的經驗,反思研究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有針對性地調整研究方案,初步構成和諧語文課堂教與學的模式。

3、課題組成員加入省小語會“語文實踐研究”、“小小的船”等圈子,在網上參與課題互動,到達信息互補。

4、市級領導、教研員不定期對我校課題進展狀況進行調研,對我們付出的努力與收穫給以充分的肯定,尤其是我們能把課題研究立足於課堂教學,更是得到領導的一致贊同;還對我們在研究中的一些困惑進行鍼對性的指導,也為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今後改善的方向,增添我們的科研熱情與信心。

一年來,我們已走出了初始階段的困惑,對課題研究的方式、方法,已有必須的把握,相信有課題組成員的共同努力,有各級領導的鼎力支持,我們有信心把本課題研究開展得更好。

六、已取得的階段性成果

1、細化課題,從小處着手,紮實課題研究,成員之間相互學習、研討,構成濃厚的科研氛圍。

2、課題組成員每學期完成一篇課題研究階段性小結,構成一篇研究小論文。

3、每月至少積累與課題相關的教學精彩片斷二篇,編寫突現課題研究的教案設計,案例分析等,為日後課題的順利結題積累了必須的資料。

4、20XX年8月,課題組成員撰寫的案例分析,有五篇分別獲漳州市教學案例比賽一、二、三等獎,並送省小語會評審。

5、11月底,本課題組將參加龍海市課題研究中期彙報公開課教學比賽,我們有信心、有實力上好每一堂課。

6、教師的專業成長得到進一步的促進,教學理念不斷地深化。教師已完全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學會寬容,學會等待,體現“大氣”風範。“教”與“學”力求到達統一。我們的語文課堂在不斷地向“和諧”靠攏。

7、子子課題相互交叉使用,求同存異,共性互補,是我校課題研究的亮點之一。

七、對現有研究結果的討論思考

1、基本構成“民主、平等、開放、愉悦”的課堂教學模式,但偶爾幾節課的和諧,並不能代表課堂都已到達境界,有時,當學困生對學習無動於衷時,當後進生表現又不盡人意時,因為恨鐵不成鋼,於是,老師又有了心急,煩燥,惱怒。

尊重學生,以人為本,倡導人文性教學的理念就應隨時滲透在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中,但是“等待”“傾聽”“平等對話”也就應有個“度”,超越了這個“度”,課堂的效率就會受到影響,尤其是低年級學生,學會傾聽的習慣還沒養成,課堂中,經常你説你的,我做我的,或者人云亦云。“放”得過多,課時目標不能達成,老師的困惑又來了,這與我們所追求的“和諧”出現必須的偏差。所以,把握好“放”與“收”這個度,是我們日後課題研究期盼解決的問題之一。

2、透過一段時間的研究,我們進一步證實了教師善於激勵存在個體差異的學生,恰當採取激勵的小辦法,能夠促進課堂的和諧。那麼,如何使不同學生持續對語文課的常有熱情,也有待我們進一步探討、研究。另外,如何獨具慧眼,把握多元解讀的“解讀點”,引領學生經歷探究的過程,以去偽存真,也是我們下個階段要研究的側重點。

八、存在問題及對策

由於一線教師課業負擔較重,課題組成員之間研討的次數,兄弟學校間的課題互動次數還不夠,下個階段要靈活地處理好課業負擔與課題研究之間的關係,使課題開展更有序;還要更好地解決課題與課情之間的矛盾,讓課題充分體現實效性;案例的積累也還不足,理論的收集與整合還要進一步加強。

對策:繼續學習與課題相關的課例、理論等,不斷充實課題組成員自身的文化底藴,根據成員各自擬定的計劃,把握方向,朝着各自的預定目標,以課堂為平台,大步前進,大膽創新,大幅度進展;繼續往“和諧”靠攏,積累更多的案例,做好更深刻的反思,構成必須的理論,提升本課題的價值,讓課題的結題報告彰顯魅力。

篇14:課題中期報告

大家好!我們《國中數學思想方法教學的研究與實踐》課題組成立至今已有整整九個月。借這天這個機會,向各位專家、各位老師作個簡單的彙報。

我們這個課題組有個特點,那就是我們的九位組員來自黃浦區各個不同的學校,有民辦學校、轉制學校、普通完中、初級中學及九年一貫制學校。各所學校的學生素質、基礎不同,教學風格各有所長,各位老師的課堂教學也各有特色。在這段時間裏,我們互相學習,取長補短,以科研帶動我們的教學工作、以強化數學思想方法的訓練作為落實二期課改理念的手段。我們圍繞着如何上數學“好課”,重點研究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突出數學的思想和方法的教學,突出數學的思維品質的訓練,讓數學學科從專業學科發展為素質學科。課題組定期活動,一致認為數學思想方法是數學的內在形式,是學生獲取數學知識,發展數學潛力的動力工具,學生掌握了數學的思想方法,就會使數學更容易理解和記憶。顯然,加強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是數學教學改革的新視角。加強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是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潛力的重要措施。

此外,我們要感謝市、區教研室為我們搭建了這樣一個平台,我們透過課題組這一形式,在互相學習、交流、研究的過程中,校與校之間縮短了距離,老師與老師之間團結協作,同時也開展了有序的競爭。九位老師將公開課作為展示我們研究成果的窗口,在短短几個月中,開設了市級公開課、展示課七節,區級公開課、展示課七節。我們組格致初的湯霞老師在“長三角洲”交流課中開了《二次函數中的數形結合》,暑假裏更是走出黃浦、走出上海,去貴州省為當地學生開設了《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黃浦學校的顧涵明老師,隨着六年級新教材的試行教學,讓他們在潛意識階段中,對各種數學方法進行多次孕育,貼合學生認知規律。在最近舉辦的“黃浦區首屆教學課堂評比”活動中,我組四位老師參賽,三位老師進入了複賽,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在大家學習和研究的基礎上,我們對自己的研究成果及時做出回顧和總結。在全國及市級教育報刊、雜誌上發表了文章十九篇。其中,我們的老大哥向憲貴老師表現尤為突出,他的《透視中學數學課堂教學》、《淺談探索型動態幾何問題的解法》在《中學數學教育》上發表、《課堂教學發思》在《愛的教育》上發表,並在全國論文評比中獲二等獎。

在平時組內的交流活動中,我們感到當前的知識經濟時代是合作取勝、協作競爭的時代和共同發展的時代。要使我們的教學潛力有一個長足的提高,開展合作學習是必不可少的。我們一齊學習新的教育理論,交流介紹成功的教育、教學案例,共同參與科研,共同研究會考命題。同時把這種風氣再帶到各自學校的教研組、備課組中去。施仲濤老師在今春開設了區級IP遠程教學展示課《去括號》,下半年更是甘當人梯,對備課組內的青年教師作精心指導,共同探討,在大同中學的青年教師大獎賽中,兩位青年教師同時獲得一等獎。

此外,課題組還圍繞課題聽課、評課,撰寫課例,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我們的組員在繁忙的教學工作中堅持研究,部分老師還去了福州參加了“全國中學青年數學教師優秀課觀摩與評比活動”,這一切都離不開各個學校的校長對我們的大力支持。我區教研員李建國老師更是對我們關心、鼓勵,對我們作全程指導,我們的成績傾注了他的智慧和成績!

我們的教學為科研帶給了實踐基礎,我們的科研為教學帶給了理論指導,我們全體組員將一如既往,來年爭取更大進步!

篇15:課題中期報告

我們課題組自承擔“教語文”教學與“學語文”教學之比較課題研究以來,課題組人員熱情飽滿,態度用心,自覺加強理論學習,查閲資料,撰寫論文,結合理論上實驗課,階段性工作取得了必須成效,現簡要彙報如下:

1、用心創造條件,進行課題申報

早在20XX年5月,本課題組顧問特級教師林惠生老師在帶領本課題主持陶波老師去江門參加人教版教材培訓會議期間,陶波比較具體的瞭解了林惠生老師所主持的省級立項的教育科研課題“從教語文走向學語文”。在林惠生老師的啟發和指導下,陶波老師決定開始着手“教語文與學語文兩種教學思維的比較研究”。

徵得林惠生老師同意後,陶波、陳振華、黃詠志、黃廣萍四位高中語文教師開始協商籌劃,準備將“教語文與學語文兩種教學思維的比較研究”作為林惠生老師“從教語文走向學語文”這一省級科研課題的子課題,並準備將此課題作為一個單獨市級教育科研課題向市教育局科研辦申報。至此,“教語文與學語文兩種教學思維的比較研究”課題組成立。

2008年8月,課題組在林惠生老師的指導下,為“教語文與學文兩種教學思維的比較研究”這一教學科研課題撰寫了“汕尾市教育科研項目申請評審書”,正式向市教育局科研辦申報,並很快有了迴應,課題組就用心投入了該課題的研究。

2、確定研究計劃

課題組根據課題研究的需要,確定了課題研究計劃。課題的實施分三個階段進行:

第一、準備階段(2008年8月――2008年9月)

(1)向市教育局科研辦申請課題立項

(2)準備課題研究的有關資料

(3)確定參加課題研究的有關人員

(4)制定研究實施方案,確立各項研究的主要承擔人,落實各項研究的研究計劃。

第二、實施階段(2008年10月――2009年8月)

(1)本課題的各項研究資料按計劃開展研究。

(2)深入開展行動研究、理論研究。

(3)組織專題研討和經驗交流。

(4)2009年3月對各項研究進行中期檢查,各項研究的負責人彙報研究進展狀況及取得的階段性成果。

第三、總結驗收階段(2009年10月)

(1)各項研究先後各自進行總結,並將總結上報課題組。

(2)課題組進入總結階段,並完成總結報告。

(3)申請教研室領導對課題組進行評估驗收。

(4)將驗收後的結果上報課題組。

3、加強課題研究中的理論學習

本課題需要理論研究和實踐研究相結合,所以課題組重視加強理論學習。力求每一個參與研究的教師能充分的理解“教語文”與“學語文”這兩種不同教學思維。

為此,課題組召開了多次會議,透過講解,交流討論,辯論等多種形式強化理論學習,並以集中統一學習和個人自學相結合的方式推進,先後學習了林惠生老師撰寫的《從教語文教學走向學語文教學的研究的課題研究方案》、《從教語文教學走向學語文教學的三大轉型》等重要文章,還閲讀了《語文教改20年的科學價值》,錢夢龍《三主四式語文導讀法》,赫爾巴特。《普通教育學》,杜威《民-主主義與教育》,《對中”學語文”教學方法及有關問題的探討》等等與課題研究有關的超多的著作。同時,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查閲與課題研究相關的很多網絡信息。課題組還要求參加課題研究的教師要在學習中寫讀書筆記、心得,定期進行交流、討論、總結。

5、用心進行課題的研討和管理

在近半年來的課題研究過程中,課題組成員深感協作精神的重要性與必要性,能共同探討課題研究中出現的新狀況,新問題,透過討論達成共識。自覺參加每一次的課題組活動,或學習或討論或開設公開課,使課題研究紮實有序地進行下去,並且有所得。課題組成員都各自開了一節公開課,實施開放性教學,形式各種各樣,資料豐富多彩。同時,為了進一步加強對課題的平時管理,在課題組全體成員的商議後,擬定了有關課題研究的約定,對課題研究的相關工作,指定專人負責,保證各項工作及時落實到位。

6、階段性成果明顯,教師理論水平,課堂教學水平均有提高。

經過半年來的課題研究、理論學習和課堂教學實踐的探求,教師理論水平得到了提高,陶波老師已撰寫三篇課題研究的論文:《“教語文”與“學語文”兩種教學思維下課堂教學目標之比較》,《師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地位與作用》,《課堂教學方法運用的比較》,其中《“教語文”與“學語文”兩種教學思維下課堂教學目標之比較》已投稿至《中學語文》雜誌社,雜誌社修改發來用稿通知書,將於2009年2月第二期發表此文。《課堂教學方法運用的比較》一文和由陶波老師、陳振華老師分別執教的兩個學語文教學的課例也送交林惠生老師,作為省級課題母題的結題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