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考察報告 優選(範文15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3.91K

【導語】

考察報告 優選(範文15篇)

考察報告 優選(範文15篇) 由本站會員“布吉-阡陌”整理投稿精心推薦,小編希望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目錄】

篇1:考察報告篇2:考察報告篇3:考察報告篇4:考察報告篇5:考察報告篇6:考察報告篇7:考察報告篇8:考察報告篇9:考察報告篇10:考察報告篇11:考察報告篇12:考察報告篇13:考察報告篇14:考察報告篇15:考察報告

【正文】

篇1:考察報告

個人考察情景報告

xxx,性別x,xx年xx月出生,xx年xx月參加工作,xx年xx月加入中國共產黨,xx年xx月畢業於xx學校xx專業,xx學歷,現任xx單位xx職務。

主要特點:

一、政治素質強、思想覺悟高。該同志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努力踐行“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深入貫徹落實十七大精神,並經常寫學習心得和體會。堅決擁護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自覺維護黨的形象,時刻以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我,政治立場堅定,旗幟鮮明,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有事業心和職責感、組織本事強。該同志在具體負責的xx工作中,堅持xx、xx,

xx,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工作中敢抓敢管,敢於承擔職責,顧大局、識大體,注重實踐,講究效率。善於總結創新,善於抓主要矛盾和關鍵環節,善於聽取不一樣的意見和提議,善於組織、調動、協調各方面的進取因素,構成整體合力,推動工作順利開展。無論是在xx、xx、xx、xx等各個方面,都取得了必須的成績,極大的提高了xx,多次受到領導和上級部門的肯定。

三、廉潔自律、甘於奉獻、有親和力。該同志性格開朗,待人誠肯,作風民主,處事公道,尊重領導、關心下屬、團結同事,有良好的人際關係。清正廉潔,不計較個人的名利得失,任勞任怨,紮實肯幹有魄力,大事面前沉着冷靜,困難面前迎難而上,工作中既講原則又有靈活性,有着廣泛的羣眾基礎。先後獲得過“優秀xx”、“優秀xx”、“xx個人”等榮譽稱號。

主要不足:有時過於急躁,要注重強化細節,加大創新的力度,繼續深入學習專研業務理論知識。

篇2:考察報告

職業學校考察報告

隨着我國經濟改革的逐步深化,市場體制的不斷完善,人才需求多樣化更加明顯,堅持以就業為導向,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培養高素質應用型專門人才和勞動者已經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可,職業技術學校審時度勢,及時調整辦學思路教育要從基礎抓起,從人才抓起,如今高等教育發展很快,職業教育與其他發達國家相比尚處在落後階段。

更新理念,與時俱進,爭當時代教育強者已成為現代中國教育工作者勢在必行的目標,人文教育客觀地存在於我們這個世界中,其精神力量是不可低估的,與技術教育相比,二者分屬兩種不一樣的體系,並且是相互滲透、合二為一的,對二者任何一方的偏頗,均會導致不良後果。加強人文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文化素質和健全人格,掌握職業技能,到達提升人性與人力的相互統一,必將成為職業技術教育改革的切入點,。

為了更好的瞭解職業學校的辦學特點,2012年5月我考察了和的幾所職業學校,分別是第一職業技術學校、職業技術學校,商貿學校、工業技術學校、崇明豎和職校,此次考察讓我開闊了眼界,受益匪淺。

第一職業技術學校堅持“適應市場、滿足需求,面向全體、因材施教,突出本事、注重發展,就業升學、多元出路,素質教育、成人成才”的辦學理念,全面貫徹職業教育的精神,重視培養學生的興趣和挖掘學生的特長,堅持職業教育是培養技能型人才的教育,把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道德、紮實的專業技能、較強的職業本事和創新精神作為辦學的培養目。

職業技術學校注重就業指導,成立專門的就業指導中心,配備專職就業指導教師,負責畢業生的就業推薦工作,定期召開人才供求見面會。注重學校與企業、社會之間的聯繫,促進了產學研的結合和為社會各方面的服務,。學院以服務北部灣區域社會和經濟發展需求為宗旨,以就業指導為導向設置專業,以沿海優勢突顯特色,以產學結合創新理念,以內涵建設為重心提高質量,以提高學生就業本事和其他綜合素質而服務社會。商貿學校秉承“以學生為本”,堅持以創立現代化,國際化的品牌職業學校,為目標,倡導為學生供給完美教學,管理,服務理念,堅持“誠信,溝通,合作,雙贏”的學校文化。學校瞄準國際職業教育前沿,進取開展中外合作辦學專業,引進國外先進的教學資料與教學模式。

市工業技術學校關注學生職業生涯的發展,教學中注重德育滲透,充分尊重學生個性特長,培養學生分析、確定及行動的綜合本事,培養勤奮嚴謹的職業素質,創立了加強和完善以德育為核心、以創新精神和實踐本事為重點的素質教育新模式學校勇於嘗試,不斷更新教學理念,進取探索最佳實訓手段,模擬企業生產過程,以製造業生命週期的邏輯過程為主線,向學生全面、真實地展示企業各種真實場景及各個工作崗位資料,以培養社會所需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為目標,進取實施教育和課程改革,重視學生的行為規範和心理健康教育,全民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崇明豎和職校學校始終堅持“面向市場,主動適應,按需辦學,靈活多樣”的辦學方針,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以“會做人、精技術、肯吃苦、敢創業”為育人目標,把培養學生“學做人、會做人”與“學技術、能做事”結合起來,“掌握就業本領”與“敢於創造崗位”結合起來,“課堂學習”與“企業實踐”結合起來,“就業指導”與“社會考察”結合起來,有效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和就業本事。

從對和的幾所職業學校考察結果來看,和的職業教學理念各有不一樣,的職業教育理念主要面向,職業教育理念相對來説更為先進,更為全面,與社會需求相結合,培養學生各方面的綜合本事,面向市場,提升人性與人力的相互統一,更能適應整個社會的發展需要,的職業教育理念相對落後,有待於進一步改善,從而更能適應整個社會的發展需求。

篇3:考察報告

後面還有多篇考察報告!

援建項目考察報告

2014年6月26至6月30日公司組織前往四川綿竹的孝德鎮就江蘇援建項目進行了考察。我們參觀了新建的安居房、新建的國小校舍、年畫村,“蘇州水街”等相關設施,大家都感到新的孝德鎮建設總體規劃起點高,體現出蘇州江南水鄉的秀美風景,年畫村周圍還建了許多的門面房用來出租,是為以後的長期有效的管理供給供給資金保障。在考察中,經過聽取情景介紹、座談交流、實地察看、現場諮詢等形式,瞭解了四川綿竹安居房建設和規劃設計情景,看到了他們物業管理的光明前景,探求了物業管理的寶貴經驗,現將考察情景報告如下。

一、考察見聞

五天時間,我們重點考察了新建的安居房、新建的國小校舍、年畫村,“蘇州水街”等相關設施。在江蘇省蘇州市對口援建的孝德新鎮,我們驚歎於蘇州市高起點規劃、高標準施工、高速度建設的援建工作,見到了亭台樓閣,小橋流水,一派江南小鎮的秀麗風光。

(一)五角星——新鎮是夢想起飛的地方

在考察中蘇州援建指揮部的辦公室主任***現場為我們講解了新孝德鎮總體規劃:“新孝德新鎮是個‘五角星’形狀。在一個五角星的區域裏,分佈着富有蘇州特色的幼兒園、國小、中學、衞生院等建築。這個由蘇州人設計的“五角星”也寄託了蘇州人、孝德人對孝德這個地方共同的完美期望,真是一個絕妙的設計。同時蘇州援建指揮部在四川災區的援建工作中創造了因快而聞名的“蘇州速度”,蘇州人為災區人在新址上以最短的時間、最好的質量創造一個漂亮的孝德新鎮,讓災區人看到了完美未來,孝德也是災區重建中進展最快的新城鎮。蘇州的援建業績令我們肅然起敬。我們看到了在短短一年多的時間內,蘇州的援建者就在孝德建起了如此漂亮的醫院、學校、住宅區,我們覺得新的城鎮、新的學校將是孝德人完美夢想的新起點。

(二)裂紋——碎片凝聚的“紀念柱”是向上的動力

在孝德學校的正門前,有兩根設計得別出心裁的“紀念柱”,一根柱子上佈滿了裂紋,而那些裂紋是用地震後孝德學校舊址上遺留的碎瓦片拼成的,而另一根柱子的花紋則像是有腳印在一步一步往上走。兩根柱子連成一體,一根代表過去一根代表未來。江蘇援建者認為,將這樣帶有地震遺物的“紀念柱”樹立在校門口,對人是種激勵,是種提示,是戰勝災難創造完美未來的動力之源。

(三)田園詩般的年畫村——美得像是世外桃源[由本站網友投稿]

綿竹年畫與蘇州桃花塢年畫並列為中國四大年畫,綿竹年畫因為是直接畫在房屋外牆面上的,視覺衝擊力更強。蘇州援建者為此在那裏傾力打造的一個民俗色彩濃厚的地方——田園詩般的年畫村。在那裏,我們看到的是一派世外桃源般的田園景象:在綠油油的田野上,一座座粉牆黛瓦的農家小院在綠樹環繞中若隱若現的,雪白牆上都畫有巨幅五彩斑斕的年畫,年畫的資料都是喜氣而富足的。根據介紹,年畫村今後會發展成為一個集觀光、旅遊、休閒、購物於一體的特色景點。

(四)一條蘇州水街,——將成孝德人民“聚寶盆”

踏上綿竹市孝德新城的“蘇州水街”,一條小河曲徑通幽,搖曳的柳絲掛在小河的兩岸。一排排白色的牆腰,開着扇扇軒窗掩映在河中……眼前的景象,讓人彷彿置身於江南水鄉。這是一條商業步行街,是蘇州援建留給當地政府和老百姓的一筆寶貴的財富。蘇州水街共有商鋪2萬多平方米,由當地政府統一出租管理,目前商鋪租金為每年120元平方米。靠着蘇州水街,當地政府每年就能夠“賺上”兩三百萬元。在“蘇州水街”兩側的街道上,一些酒吧、水吧、茶吧陸續開門迎客。35歲的楊立是“蘇州水街”第一個開業的茶樓老闆,時尚的她把自我的茶樓裝修得很別緻浪漫。“蘇州援建者把水街建得那麼漂亮,自我會用心經營茶樓,以後那裏必須會熱鬧起來的。”對於水街的未來楊立充滿了信心。

(五)蘇州援建力量——是股撤不走的力量

援建中,蘇州既注重“輸血”,更注重“造血”。在“硬件方面,市區、崑山、吳江共投入1.28億元在綿竹江蘇工業園內建設兩條主幹道和兩個產業孵化基地,為綿竹招商引資打好了‘築巢引鳳’基礎。“軟件方面,組織了綿竹招商人員在蘇州進行為期一個月的集中培訓,並將他們分組安排至蘇州及其他各市開發區,‘零距離’學習蘇州市的招商引資政策及實戰經驗。據瞭解,經過援建指揮組的牽線搭橋,截至目前,蘇州先後已有30多批次300多名企業家到綿竹考察投資。目前已有6家企業落户綿竹,投資額達6.5億元,還有多家正在進取商談中。將蘇州發展理念根植於當地,助綿竹騰飛,不僅僅扶上馬,還要送一程,讓援建工作成為了一種撤不走的力量。

二、考察體會

(一)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將創新貫穿於安居房建設始終

在學習考察中,考察團成員強烈感受到江蘇援建工作者思想解放,觀念創新,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引入很多高規格設計理念。我們要本着“窮則變,變則通”的理念,在單位本職工作安居房規劃建設中真正解放思想,更新觀念,不斷創新,把創新貫穿於安居房規劃設計的始終。

(二)提速增效,只爭朝夕,全力加快**安居房建設

蘇州援建工作者在短短的一年多時間裏,使孝德鎮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我們不得不驚歎於“蘇州速度”。城市建設日新月異。2014年,我市將累計完成投資約**億元用於安居房建設,我們要在新一輪的建設中學習“蘇州速度”,提速增效,只爭朝夕,加快我市安居房建設,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強烈發展意識為**市加快發展做出貢獻。

(三)蘇州精神,可資可鑑,為我**工作建設供給強大動力

蘇州援建孝德項目在短短一年的時間裏取得的成就,構成了獨有的蘇州精神。他們在工作中極力倡導做“執行的先鋒、落實的楷模、創新的典範”,他們響亮地提出了“忘記星期天,淡化節假日,工作倒計時”的奉獻精神和“理解了的就在理解中執行,不理解的就在執行中理解”的剛性執行理念。援建的幹部精神狀態十分好,談及援建,他們如數家珍;談及工作,他們胸有成竹。真可謂人人對孝德的發展飽含活力,個個對孝德的未來充滿期望。在我們公司中各級幹部的主流是好的,但也不一樣程度地存在推諉扯皮、敷衍塞責、不講效能、精神頹廢的現象。在當前的工作中,我們就要學習“蘇州精神”,全面加強領導幹部思想作風、學風、工作作風、領導作風、生活作風建設,深入開展“四查四看”活動,營造“用心想事、用心謀事、用心幹事”的氛圍。同時要深入開展效能建設,解決工作不在狀態的問題,以飽滿的活力、昂揚的鬥志、務實的作風,全身心地投入到**安居房建設的偉大征程中。

篇4:考察報告

職業技術學院安全工作考察報告

為學習和借鑑別人先進單位安全工作經驗,做好我校安全工作,確保學校安全,維護學校良好的教學、生活秩序,我們保衞幹部於近日考察了職業技術學院安全工作。考察採用參觀、聽介紹、交流交談等方式進行。現將考察情景具體報告如下:

一、職業技術學院基本情景

職業技術學院是1998年經國家教育部批准、由有着五十年辦學歷史的四所院校合併組建的新型高校,位於中華孝文化名城——孝感市。該院學校面積1473畝,校舍建築面積54.83萬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4.33億元,教學儀器設備總值7913.24萬元,圖書館藏書98.8萬冊。現有教職工1055人,在校生14958人。設有藝術與傳媒學院、財經學院、醫學院、護理學院、機電工程學院、信息技術學院、外語學院(國際教育學院)旅遊與酒店管理學院、建築技術學院,共開設50個專業。

二、職業技術學院安全工作先進經驗與成功做法

1、安全保衞工作的指導思想與目標任務

該院安全保衞工作,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預防為主的原則,圍繞學院中心工作,落實職責、確保安全。該院保衞處高度重視學院安全保衞工作,定期研究分析安全保衞工作的新情景、新問題,建立健全安全保衞工作制度,明確安全保衞工作職責,落實安全保衞工作職責制,切實做到思想到位、職責到位、措施到位,確保學院平安。

2、加強安全保衞隊伍建設,不斷提高安全保衞人員的綜合素質

安全保衞隊伍是學院工作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安全保衞工作的好壞事關學院整體工作的開展和安全,是做好各項基礎工作的根本保障。該院保衞處日常加強對安全保衞人員的思想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無私奉獻精神,使他們能進取主動克服困難,自覺做到識大體、顧大局、講奉獻、講團結,甘於吃苦、安心本職,努力完成工作任務。安全保衞人員克服了自卑情緒和思想,做到自尊、自重、自愛、自醒、自強,從根本上樹立熱愛安全保衞工作的思想。

安全保衞人員加強學習,努力掌握現代科學知識和管理手段,加強事業心和職責感,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他們進取參加“新知識、新業務、新技能”的培訓和崗位技能練兵比武活動,不斷提高安全保衞業務知識、監控設備操作、突發事件處置等方面的本事。保衞處負責人是安全保衞工作的職責者,安全保衞工作始終遵循“超前防範”和“警惕出安全”的總要求,按照“規範、守紀、創新”工作思路,做到安全保衞工作有新的起色和亮點。

3、加強學習培訓,打造業務過硬的安全保衞團隊

該院保衞處努力學習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提高安全保衞職工的政治覺悟,轉變思想觀念,樹立服務意識,做好各項安全保衞工作。他們加強業務知識和業務技能的學習與培訓,切實提高安全保衞工作水平。經過政治理論學習和業務技能培訓,提高安全保衞職工的綜合素質,充分認識和肯定安全保衞在學院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確認識自身的價值,增強做好安全保衞工作的自豪感和職責感,充分發揮應有的作用。在打造業務過硬的安全保衞團隊中,進一步加強安全保衞幹部隊伍建設,着力建設適應新形式下的政治過硬、業務精湛、團結一致,能幹事的、幹成事的安全保衞幹部隊伍。一是抓學習,嚴格執行幹部學習制度。按照“政治堅定、作風優良、業務精通、紀律嚴明’的要求,強化幹部的政治理論學習,增強幹部政治鑑別力、政治敏鋭性和做好學院安全保衞工作的職責感和使命感;強化幹部的業務技能學習,增強幹部做好業務工作的本領,適應學院安全保衞工作需要。二是抓紀律,嚴格執行幹部考勤制度、請銷假制度、打招呼制度、報告制度等一系列工作制度,嚴明崗位工作紀律。三是抓效率,健全並堅決執行工作問責制度,增強幹部的危機感和緊迫感,建立一支紀律嚴明、真抓實幹的安全保衞幹部隊伍。

4、加強安全保衞工作的宣傳教育,增強安全保衞、安全防範意識

該院保衞處切實加強安全保衞工作的宣傳教育,經過舉辦講座、出宣傳欄、編印《安全簡報》等形式開展安全知識教育、法制宣傳教育,提高學院全體人員的安全意識、防範意識、應急及憂患意識和自防自救本事,增強安全保衞、安全防範意識和法制觀念與守法護法的自覺性。

5、加強制度建設,做到以制度管人、管事

該院保衞處加強制度建設,使各項制度更加標準化、規範化,做到以制度管人、管事。他們切實落實崗位職責,對每個按照工作項目、工作概述、工作標準和所需知識技能等四方面資料,制定量化事項,職責到人的職位説明書。做到每個安全保衞人員都有崗位職責,每件工作、每項事情都有人管、有人抓。

6、認真做好安全防範和安全管理工作

該院保衞處認真做好安全防範和安全管理工作,一是不斷鞏固和完善人防、機防和技防相結合的防控體系,切實將安全防範的各項措施落到實處。二是做好學生宿舍和學校環境的綜治工作,加強與有關部門人員的密切合作,對學生宿舍、公共場所和學校環境的安全加強檢查、監督和管理,進一步加強學院安全整治工作,為全校師生創造更加安全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環境,營造出更加和諧的學校氛圍。三是進一步落實消防隱患普查整治工作,加強與消防主管部門的溝通與聯繫,認真履行消防監督和指導職能;做好日常消防安全檢查、消防安全培訓、滅火演練和隱患整改等消防安全管理基礎性、日常性工作;完成消防器材的增補及換藥、保養工作。四是建立健全安全門衞制度、堅持憑證出入學院制度,加大對進入學院外來人員的嚴格詢問、登記制度,控制無關外來人員進入學院;建立24小時巡邏制度,確保重點要害部位和學院面上安全;做好學院交通秩序管理工作;確保安全保衞工作質量,樹立崗位形象,提高工作效率,維護好學院秩序。五是做好人訪、物訪和寄訪工作,堅持應有的警惕性,工作細緻認真做到家,既保證學院對外聯繫聯絡的暢通,又嚴格防範各類安全風險與事故的產生,維護學院正常的教學工作秩序。六是改善安全保衞人員值班、

值勤必備的聯絡設備和防護裝備,適應治安保衞工作發展的需要。

7、加強黨建工作,提高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

該院保衞處切實加強黨建工作,經過提高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為搞好學院安全保衞工作夯實政治組織基礎。在加強黨建工作中,他們嚴格黨組織生活,加強對黨員的教育管理。認真抓好“三會一課”制度的落實,堅持每年一次的專題組織生活會制度,堅持民主評議黨員制度,活躍黨內的思想交流,督促黨員領導幹部帶頭參加組織生活。引導黨員本着對黨、對學院、對自我高度負責的態度,敢於和善於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從虛心聽取意見、真心實意整改中不斷提高、完善自我,切實提高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促進學院各項安全保衞工作加快發展。

8、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案件事故防範職責制,大力推動反腐倡廉建設

該院保衞處加強黨風廉政建設、案件事故防範教育,每半年至少進行一次黨風廉政建設、案件事故防範教育和思想動態綜合分析。完善反腐倡廉工作格局,堅持監督聯席會議制度,拓展教育資料,豐富教育形式,強化宣傳教育效果,深入開展廉潔從政教育和警示教育。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和中央紀委十八屆二次全會精神,認真執行《廉政準則》、中紀委“四大紀律八項要求”和“五項規定”及上級領導部門關於廉潔自律、依法行政、廉潔從政的有關規定,保證政令暢通,提高行政效能。加強組織領導,明確崗位職責,層層簽訂黨風廉政建設、案件事故防範職責書。按照學院安全保衞工作要求和部署,貫徹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並舉,注重預防的方針,紮實推進懲防體系建設。抓住腐敗現象容易滋生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健全完善從源頭上治理腐敗的制度體系。同時,每半年至少進行一次案件和事故隱患排查分析,確保不發生任何案件和事故,維護學院穩定和諧局面。

經過對職業技術學院安全工作的考察,我們歎服職業技術學院在安全工作上取得必須成就的同時,深深覺得他們有許多先進經驗與成功做法值得我們學習,異常是他們安全保衞工作的指導思想與目標任務,加強安全保衞隊伍建設、不斷提高安全保衞人員的綜合素質,認真做好安全防範和安全管理工作,加強黨建工作、提高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等有關經驗。考察職業技術學院安全工作的目的,是要把他們的先進經驗,移植到我們學校,象他們那樣搞好學校安全工作。我們決心認真梳理考察職業技術學院安全工作的心得體會,切實掌握他們搞好安全工作的思想觀念、思維方式、理論知識與工作方法,把它真正投入到我們學校的安全工作中,開拓發展,力爭取得實際成效,為營造平安、和諧學校做出實際貢獻。

篇5:考察報告

地方山村文化學習考察報告

6月14日,根據黨校的學習安排,我們青幹班全體學員踏上了山東考察之旅。龍口市南山村作為全國新農村建設示範村,是我們此次山東之行的重要一站,南山村的發展成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現將南山考察的情景總結匯報如下:

一、南山村的基本情景

南山村位於山東半島的港口城市——龍口市。30年前,南山村是一個僅有4個生產小隊,240多户,800多人的窮山村。隨着改革開放的春風,南山村在村書記宋作文的帶領下靠5000元辦起了工副業。經過30年的艱苦創業,如今南山村已兼併周邊4個鄉鎮,10多個行政村,發展成為一個經濟實力雄厚、社會禮貌提高、生態環境優美、羣眾安居樂業的現代化新村。

二、南山村所見所聞

見聞之一:強大的工業產業。南山村的經濟支柱是南山集團,南山集團始創於1978年,經過三十餘年的艱苦拼搏,現已發展成為多產業並舉發展的國家級大型企業集團。集團轄屬13個居民生活區,40餘家企業。擁有鋁業、紡織服飾業、旅遊業等核心主導產業,並戰略性地拓展了能源、建材、葡萄酒、高爾夫、教育、金融等六大產業。2008年,南山集團公司總資產達316億元,綜合實力位居中國企業500強第178位,中國製造業企業500強排行第92位。“南山”牌系列產品連續多年被評為“消費者信得過產品”,南山精紡呢絨、南山鋁型材為“中國名牌”,榮獲“中國馳名商標”。

南山集團實行獨特的“村企合一”管理體制。在南山,村級領導班子與企業領導班子合二為一,村民與企業職工合二為一。在“村企合一”體制下,一方面,南山村將相當部分的個人收入經過“加成”和“股份”的方式集中到團體,用於增加企業的積累和再投資發展,這使得南山集團的經濟實力得以迅速壯大。另一方面,南山籍的村民既是企業的員工,又是公司的股東,這使得村民的切身利益與團體利益緊密地聯結在一齊,最大限度地調動了村民發展團體經濟進取性和主動性。

見聞之二:發達的社會事業。走進南山村,展此刻眼前的是令人耳目一新的現代化城鎮。工業區、生活區、商貿區、教育區、休閒娛樂區、旅遊風景區櫛比鱗次,錯落有致。

富起來的南山人十分注重社會各項事業的提高與發展,着力創造禮貌提高的軟硬環境,最大限度地滿足羣眾的精神文化需求。一是教育事業,南山集團高度重視教育事業的發展,累計投資10多億,建立了從幼兒園、國小、中學、職業中專、職業學院一整套教育體系。到達國家級標準的南山幼兒園,能容納400多名幼兒,南山集團長期聘請兩名外教,在幼兒園實行雙語教育。南山職業技術學院投資1.5億元,佔地600多畝,設有紡織、旅遊、企業管理、電子、計算機應用、工業自動化等40多個專業,重點為南山培養高級管理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每年有80%的畢業生在南山集團就業。有力緩解了企業發展對人才的需求,為集團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人才基礎。二是文化設施建設,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帶來人們需要層次的提升。順應需要,南山村投資100萬元,建起了一個面積1萬m2,藏書50多萬冊的大型圖書館;投資1億多元建成了全國農村第一座一流的歌舞劇院;功能齊全的南山體育場能容納兩萬餘名觀眾。南山人利用這些文化體育場所開展經常性的文體活動,極大地陶冶了村民的情操,提高了南山人的文化素養,推動了南山的發展。三是社會保障體系。在南山老有所養的問題已得到全面解決。南山集團利用團體積累資金,投資建起了老年公寓。其

建築面積1.2萬m2,共有100多個賓館式標準房間,可容納200多為位老人居住。南山凡年滿60歲的老人都可入住,每月花費只需200多元,其餘全部由南山集團承擔,除去南山按年齡段向他們每人頒發的養老金,幾乎可算免費養老。

見聞之三:蓬勃發展的旅遊業。80年代隨着南山集團的發展,南山的領導者敏鋭的感受到了南山服務業的發展潛力,從最早經營賓館酒店到興建南山旅遊景區,旅遊業已成為南山集團的朝陽產業。2001年南山旅遊景區被國家首批授予4A級景區稱號,南山旅遊景區以優雅的自然景觀和底藴豐厚的人文景觀,構成了融宗教、歷史、旅遊、飲食、商業文化於一體旅遊觀光休閒勝地。

三、南山考察學習的啟示

啟示之一:以工業化促進城鎮化發展。工業化促進城鎮化,沒有工業化的城鎮化是沒有根基的。南山正是依靠發展工業,經過艱辛創業,做大做強龍頭企業,實現了從農業向工業、鄉村向城市、從傳統的自然經濟社會向現代商品經濟社會的轉變,實現了共同富裕,應當説南山經濟發展史是一部工業創業史。

啟示之二:堅持全面推進,協調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過程是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全面推進,物質禮貌、政治禮貌、精神禮貌協調發展的過程。南山村在經濟發展的同時,堅持全面、協調發展,政治、文化、社會都取得了很大提高,村民住進了別墅,文化生活豐富多彩,建立了一套獨具特色的鄉村治理新機制。

啟示之三:發展旅遊風景區,提升旅遊帶動作用。南山村書記宋作文曾説,“工業企業做不好可能會倒閉,旅遊產業卻是大家一輩子的保障”。南山旅遊風景區原是一個貧窮的小山村,山是禿山,路是山路,沒有任何旅遊資源,如今經過南山集團大手筆投資建設,已構成了集宗教文化與中華歷史文化、飲食文化與商業文化、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交相輝映的人造旅遊文化風景區,年接待國內外遊客二百萬人次以上。我們能夠借鑑南山旅遊的投資建設方式,立足夷陵區自身優勢,着眼大三峽,開發大項目,發展大旅遊,舉全力培育精品,推動夷陵區旅遊業的大發展,並以旅遊業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

篇6:考察報告

商業保險市場的考察報告

商業保險是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堅持社會穩定和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被譽為社會“減震器”和“潤滑器”。隨着保險業的快速發展,保險市場中也顯現出了一些矛盾和問題。為了進一步規範我縣保險市場,更好地發揮保險業在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中的保障作用,最近,我們組織力量,對我縣保險市場進行了一次全面、深入地調查,並對有關問題進行了認真地分析和思考。

一、我縣商業保險市場發展現狀

(一)市場主體發展迅速。截止年7月底,全縣共有10家商業保險公司進入我縣設立分公司或營銷服務部。其中,財險公司有中國財保、太平洋財保、中華聯合財保、大地財保等4家,壽險公司有中國人壽、泰康人壽、新華人壽、生命人壽、平安人壽、太平洋人壽等6家。10家保險機構中,以分公司形式設立的有4家,其中財險有中國財保、大地財保、中華聯合財保3家,壽險有中國人壽1家。全縣共有保險從業人員1800餘人,其中,專職管理人員116人。從業人員中,從事財險人員800餘人,從事壽險人員1000餘人。當前,另有等5家財險公司正在我縣籌建設立分公司(營銷服務部),年底,全縣商業保險機構將到達15家,比年新增9家。

(二)保險產品日益豐富。人壽保險產品主要包括普通壽險、分紅保險、一年期以上健康險和短期險。規模較大的主要有“康寧終身”、“千禧理財”、“國壽鴻泰”、“國壽鴻新”、“學生平安”保險、“校方職責險”等30多個險種。各財險公司主要經營機動車輛險、家財險、企業財產險、貨運險、短期健康和意外傷害險等。有的公司還進取探索涉農保險業務。如中華聯合財保、大地財保公司分別推出了“家家樂”、“農家樂”系列組合產品,正在農村推廣。

(三)經營管理日臻完善。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各家保險機構不斷更新經營管理理念,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建立客户回訪制度,完善事前、事中、事後服務控制體系,改善內部管理,增強服務本事,贏得客户認可,保費收入、上繳利税逐年增長。年,全縣實現保費收入7540.3萬元,上繳利税237.47萬元;年,全縣實現保費收入9763.8萬元,上繳利税262.82萬元,分別增長29.49%、10.68%。今年元至6月,全縣實現保費收入就達10293.7萬元,上繳利税269.2萬元,保險深度(保費收入佔GDP的比重)為3.87%;保險密度(人均保費金額)為101.02元人,已超過年全年保費收入和利税。元至6月的保費收入中,財險收入1600.7萬元,佔15.55%,壽險收入8693萬元,佔84.45%。中國財保、中國人壽兩家老牌公司雖穩居主導地位,佔有財產險和人壽險89.66%左右的市場份額,始終領跑全縣保險市場,但也明顯感覺到了來自保險市場開放的競爭壓力。

(四)保險功能逐步增強。全縣保險行業規模不斷擴大,保費逐年遞增,保險所供給的制度安排,如參與社會體制管理、減少社會成員間的經濟糾紛、完善社會保障制度、維護社會穩定等等,已開始滲透到社會經濟的多個層面、多個環節,其經濟補償、資金融通和社會管理功能明顯提升,促進了全縣保險事業與經濟、社會事業的和諧發展。年,全縣各保險機構共受理理賠6047起,賠款兑現1905.2萬元;年,全縣各保險機構共受理理賠5549起,賠付兑現1532.4萬元,今年元至6月,全縣共受理理賠2827起,理賠兑現952.162萬元。今年,我縣“426”特大交通事故發生後,太平洋保險公司進取主動介入,並按合同約定,進行頂線賠付,向縣審計局原副局長肖國辛的家屬快速理賠23.4559萬元,為政府減輕了壓力,維護了社會穩定。年,中華聯合財保公司為56家涉農企業開辦了小額保險業務,及時化解了這些公司在恢復性發展中的資金困難。

二、我縣商業保險市場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保險宣傳力度不夠。一向以來,縣、鄉兩級政府很少把商業保險工作納入到議事日程,對《保險法》等相關法律法規、保險的經濟補償、資金融通和社會管理功能等方面的宣傳組織不力。各保險公司只注重對業務人員的業務培訓與產品推介宣傳,很少組織對相關法律、法規,社會保障知識、案例等的宣傳。加之,不少保險從業人員在進行保險展業推介時,重理財功能的宣傳,輕風險保障功能的宣傳,宣傳方向不對,導致消費者對保險的風險防範功能認識不深、保險意識不強。社會的保險意識與保險業的發展態勢還存在很大差距,被動理解保險活動較多,主動參與保險活動較少。

(二)同業無序競爭突出。主要表此刻:一是高薪挖引同業公司人員。隨着我縣機構的增加,全縣保險從業人員需求量逐步增大,尤其是高級管理人才和手中掌握着必須客户資源的業務經理,成為新保險機構爭奪的重點,在高薪、高位的誘惑下,不少管理人員走馬燈一樣,頻繁跳槽,導致保險隊伍管理混亂,也直接增加了相關保險機構的人員培養和管理成本。二是不計風險成本低價“攬保”。相比之下,財產險比人身險競爭更趨激烈,主要以車輛險、職責險、意外險競爭為主。違規競爭導致費率嚴重走低,經營瀕臨虧損,承保潛在風險加大。異常是機動車輛保險,各家公司相互壓價,費率折扣超過約定標準的現象比較普遍。個別新公司急於搶佔市場,“低價”攬保。年城區的士車輛台均保費為6600多元,現已降至4500-4800元,降幅達46.67%,而職責保額未降,仍為66萬元。縣大地財保測算,今年該公司承保的士40輛,共收取保費18萬元左右,如有1輛的士需全額賠付,該公司將所有保費全賠進去還不夠。這種局面得不到遏制,勢必將保險經營推向險境。部分公司、部分險種已經開始出現虧損。三是旁落職責拉攏客户。今年,車船税開徵後,按照有關政策規定,財險公司在開展車輛保險業務的同時,必須代徵車輛、船舶使用税。可是,有少數財險公

司不顧國家利益,只管拉攏客户,不代收車船税,導致少數“聽話”的公司因代收車船税而客户減少保費下降,“不聽話”的公司不收車船税而拉攏客户,客户增多保費增加,職責與利益出現了倒掛現象。

(三)營銷人員素質偏低。主要表此刻三個方面:一是從業人員業務知識有待加強。從全縣保險從業人員的組成和來源看,以待崗、下崗、離崗人員和機關事業單位兼職人員為主,專修保險專業的人員比較少。不少人員本着就業和謀取“二職業”的想法進入保險行業,對保險的相關法律法規掌握不夠,瞭解不多。異常是有不少管理層人員和具體代理人員對公司推出的新產品條款理解不透,宣傳解釋不清,有上下標準不一致、口徑不統一的現象。二是少數從業人員道德、誠信素質有待提高。有不少從業人員短期行為嚴重,為了到達自我的目的,利用客户對自我的信任,過分誇大產品的保障功能,對限制性條款和免除職責沒有如實告知客户,誤導投保人做出非理性選擇,為以後客户與保險公司在理賠問題上發生糾紛埋下隱患。三是從業人員中“臨時就業”的現象較為普遍,隊伍流動性大。各家保險機構從業人員更新換代較為頻繁,營銷隊伍不穩定,導致隊伍整體素質不高,服務斷檔,續保業務開展困難,投保對象“投後撤保”的現象時有發生。

(四)涉農保險發展緩慢。我縣是農業大縣,農業是我縣經濟的基礎產業,也是弱質產業。從目前農村保險保費收入情景看,增速有所加快,但覆蓋面和保費收入仍處於較低水平,與農業在我縣經濟中的地位以及農村人口數極不相稱。異常是近些年,我縣農村自然災害、疫蟲病害頻發,農民損失嚴重。“國十條”和省“八條”出台後,省政府辦公廳轉發了省保監局《關於加快全省“三農”保險發展的意見》,可是,我縣“三農”保險異常是事關農村經濟發展大局的政策性農業保險還未引起縣、鄉兩級政府和相關保險部門的重視。目前,涉農保險也僅限於農房險、家財險、醫療、養老、人身意外傷害險等常規險種,涉及農業的僅有變壓器、耕牛、棉花儲運之類的財產保險,真正為農户種植、養殖排憂解難的險種較少,或者説保險公司雖有相關的險種,但由於受農户經濟條件、收入狀況、保險意識、風險難預測等因素的影響,存在“農户保不起、保險公司賠不起”的兩難現象。

(五)行業監督管理缺失。目前保險市場的監督管理體系不完善,監管明顯不到位。國家設立了保監會,對保險業行使監督管理職能,保監會向下只延伸到省一級。省保監局應對龐大的保險市場,顯得鞭長莫及、力不從心;市一級雖然成立了保險行業協會,制訂了《保險自律公約》、《營銷員流動自律公約》、《從業人員違規行為管理暫行辦法》、《違約保證金管理辦法》等一系列制度,但協會是一個行業組織,不具備行政執法職能,不能採取強制措施,所以,應對各種違規行為也無能為力,對行業違約行為的處罰很難執行到位;縣一級則什麼機構也沒有,個別保險公司只顧快速擴張,不顧自律公約,違約經營問題時有發生,但無人監管。

三、進一步加強我縣商業保險市場建設的提議

(一)加大宣傳力度,提高社會保險意識。縣、鄉兩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重視保險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利用各種會議和宣傳媒體廣泛開展宣傳,引導社會正確認識保險,引導廣大消費者進取參與保險,理性進行保險消費,擴大保險消費需求,拓展保險的資源空間。異常是在新農村建設中,要發揮正確的主體導向作用,宣傳、支持並引導農村保險事業的發展,發揮保險支農、助農、扶農的功能。要充分發揮各保險公司自身的作用和行業優勢,利用電視、廣播、報紙雜誌及網絡媒體,向社會公眾廣泛宣傳保險的重要性;要“抱團”宣傳,避免單打獨鬥,降低宣傳成本,提高宣傳效果。異常是要經過正面典型案例、現身説法,向公眾宣傳保險在日常生產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增強宣傳的可信度,提高人們的參與意識。各保險公司還要利用保險營銷人員點多面廣的優勢,加大保險產品的宣傳解釋工作,加深人們對保險產品的瞭解和認識,為擴大保險市場儲備客户資源。

(二)加強內控建設,增強市場競爭本事。一是要加強對保險從業人員的管控力度。建立並完善保險從業人員准入制度和相關管理制度。要嚴把准入關,防止一味追求擴充市場佔有份額,盲目吸納從業人員;要加強從業人員崗前培訓,徹底杜絕無證上崗。二是要切實加強保險行業的誠信建設。要進一步加強誠信建設,把“誠信保險”的各項教育和創立活動作為“信用”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杜絕誤導、欺詐等違規行為;要堅持向社會發布投保風險提示,增強消費者的維權意識,促進理性消費;要克服保險服務過程中“重承保、輕理賠,重保前服務、輕售後服務”等現象。對社會普遍關注的車險、健康險等領域,要細化理賠服務資料,明確理賠程序和時限,突出解決銷售誤導和理賠難問題;要逐步建立統一、規範的保險代理人誠信記錄信息庫,與從業資格證書一同管理,實現各保險公司之間信息互通、資源共享。異常是要建立和完善保險從業人員的“退出”機制,加大對保險從業人員失信的懲戒力度,對不履行如實告知義務的保險代理人,要堅決辭退,並記錄在案,終身不得從事保險代理業務。三是要制定切實可行的業務操作規程。各保險機構要認真研究制定業務操作規程,明確重要崗位的職責分工,實行業務流程規範化管理。要設立內部稽核、事

後監督崗位,作好日常監督檢查工作,有效降低並規避保險公司與投保人的利益風險。四是要細分市場,找準市場定位。各保險公司要圍繞全縣經濟社會生活的重大變化、圍繞城鄉居民的消費習慣和熱點、圍繞宏觀經濟政策和產業政策的調整,發揮自身優勢,細化我縣保險市場,選擇好各自的突破口和切入點,推出個性化、差異化的保險服務項目,努力滿足不一樣層次、不一樣職業、不一樣地區人羣對保險產品多樣化的需求,避免同質競爭、爭奪同一市場帶來的不良後果。

(三)拓寬服務領域,支持農村經濟發展。一是要創新縣域保險發展思路。各保險機構要着眼縣域實際,立足於關注民生、保障民生和改善民生,創新發展思路,進取拓展服務領域,加快發展涉農保險。要在進一步探索開展農民醫療保險、失地農民養老保險、農村家庭財產保險、涉農企業小額保險等常規險種的同時,不斷開發新的“三農”保險產品,突出解決好農民羣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二是要進取參與政策性農業保險。要堅持“有效需求”的原則,確定種植業、養殖業“兩業”政策性農業保險險種,異常是要儘快啟動生豬保險、能繁母豬保險業務,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建立起“政府推動、共保經營”的政策性農業保險經營體制。縣政府要作為農業保險發展的組織者,主動承擔農業保險發展的職責,進取向省、市爭取,落實資金支持,引導我縣政策性農業保險業務儘早啟動。三是要完善農村保險網絡體系。要進一步優化網點佈局,改善和加強鄉鎮保險服務網絡建設,力爭建立起網絡到鄉鎮、延伸到村組的農村保險服務體系。四是要建立健全縣級保險服務機構。各營銷服務部要不斷拓展自身業務空間,提升服務本事和水平,使之逐步到達分公司設立標準,做到納税到縣級,參與服務縣級經濟發展。

(四)健全監管體系,強化對保險的監督管理。一是要加強監管體系建設。提議在縣市級建立保險監管機構的派出機構,或委託銀監局對基層保險市場實施監督管理,對基層保險機構進行清理,進一步規範保險市場。二是實行行業准入管理。在機構准入方面,要爭取上級保監機構和部門,根據縣域經濟發展水平、人均收入狀況等綜合指標,加強保險機構設立的可行性研究,合理控制縣級保險機構數量。既要堅持適度競爭所需的機構數量和必須的發展空間,同時又要防止因機構數量過多,造成過度競爭、無序競爭而引發的不穩定因素和矛盾。在業務准入方面,要重點對投資理財類保險業務品種進行嚴格審核把關,既要避免對其他金融產品尤其是儲蓄存款構成直接衝擊,堅持各類金融業務的均衡發展,又要防止保險公司不計成本開展業務促銷,確保保險公司穩健經營和投保人利益不受損失。三是要建立集團業務公開招投標制度。交通運輸企業車輛交強險、商業險宜採取招投標的方式進行採購,引導各保險公司進行理性競爭,以免惡性殺價帶來不良社會後果。四是要加強對保險機構的税務監管與服務。一方面,税務部門要與保險機構認真研究,重點解決好保險機構代徵車船税時存在的税款與保費由保險公司一票同步收取,每月再由保險公司集中向税務部

門開具税票,投保對象(納税人)納税、收據不一樣步的問題。另一方面,要加強税務監管,防止偷逃税收和流失。税務部門要加強對車船税、保險營業税徵收情景的監管,適時監控,對少數保險公司不履行車船税代徵職責,拒繳、拖繳、漏繳營業税的,堅決查處,直至停業整頓。五是要嚴厲查處擾亂保險市場秩序的違法違紀行為。要加大對保險公司的業務檢查和違規處罰力度,嚴厲打擊各種不正當競爭行為。同時,要堅決查處行政事業單位公職人員利用職務之便,干擾保險市場的違紀違法行為,維護公平、有序的經營環境。

(五)實施政策引導,創優保險發展環境。一是要科學編制全縣保險發展規劃。要結合我縣“”發展規劃,認真研究我縣保險業發展規劃,着重解決保險業長遠發展規劃的目標、戰略、步驟、措施以及政策等問題,規範地指導我縣保險業健康有序發展。二是加強政策指導與扶持。縣、鄉政府要認真學習、貫徹國務院《關於保險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3號)省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快全省保險業改革發展的意見》(政發[]45號)等文件精神,把保險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要結合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實際,研究制定全縣保險業改革發展的具體意見,加強對全縣保險業發展的宏觀指導與政策支持。三是建立保險機構與相關部門的溝通平台。縣、鄉兩級政府要以專題會、座談會等形式,組織保險、税務、銀行、工商、、消防、教育等有關部門開展經常性的交流、探討,互通情景,並就如何支持、扶持保險業發展解決一些具體問題,為保險業的發展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法制環境和工作環境。四是要建立保險激勵機制。要仿效對銀行其他金融機構的獎勵辦法,把保險發展業績、在地方繳税情景納入工作目標考核體系,把保險深度和保險密度作為目標考核的硬指標,對保險行業實行年度考核,對保險有功人士、支持地方經濟建設的保險公司實行年

度獎勵。

篇7:考察報告

個人考察情景報告

***,男,1975年2月出生,漢族,中專文化,**縣**鄉***村人。該同志1994年8月參加工作,現任*****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工會主席。

該同志於1994年7月畢業於*****專業,同年8月分配到***工作。20XX年1月到****工作(***公司前身),先後擔任車間操作工、班長、試驗室檢驗員、研發員、辦公室主任、總經理助理、副總經理。

該同志具有過硬的政治和理論素質。認真學習鄧小平理論,進取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能夠密切聯繫實際,靈活運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觀察和處理問題,大事面前能冷靜,難事面前善思考,是非面前講原則,在思想上、行動上與組織堅持高度一致。在工作中,識大體,顧大局,不計個人名利得失,能始終堅持一顆平常心。能正確對待組織和個人,無論組織上安排他到哪個崗位,他都能很快適應工作,幹一行、愛一行,鑽一行、精一行。

該同志在***工作十餘年來,堅持把公司利益放在第一位,愛崗敬業,虛心學習,刻苦鑽研業務,大膽創新,不斷進取,分管的辦公室、**部、**部、**部均取得了較好成績。自20XX年以來共爭取各類項目資金3000餘萬元,獲批農業產業化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國家企業技術中心、中國馳名商標、院士工作站等。建立招聘渠道,完善考評機制和內部人才選聘機制,建立完善了薪酬體系和全員培訓體系。20XX年接管**部工作,進取了解情景,制定管理措施,制定經營策略,對關鍵技術問題進行攻關突破,經過採用不一樣提取技術,生產出紫紅色和紅色兩種色調的產品,填補了國內空白,推動***部實現了跨越發展。20XX年接管***部工作,加強思想教育,嚴格管理程序,精簡人員,成本大幅度下降,色價從1000提高到3000以上,利潤逐步增長,使**成為集團公司新的經濟增長點。

篇8:考察報告

民營企業發展狀況考察報告

中小民營企業的發展,在拉動區域經濟、增加財税收入、統籌城鄉發展、就地轉移勞動力、構建和諧社會等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已成為維護社會穩定的“安全閥”,加快市場化進程的“助推器”。近期,我們針對我縣中小民營企業發展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進行了重點調查和走訪,並對調查中集中反映的問題進行了分析與思考。

一、我縣中小民營企業發展現狀

近年來,我縣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關於加快民營經濟發展的精神,按照“強攻外向抓招商,壯大內源抓民營,優化環境促發展”的總體思路,大力扶持壯大中小民營企業,全縣中小民營企業發展勢頭良好,呈現出三個明顯的特點:

(一)市場主體不斷壯大。在全縣民營企業中,中小企業在數量上佔絕對優勢。截止年底,全縣共有個體工商户12288户,從業人員45484人,註冊資金3.6億元;共有民營企業1454家(含規模工業),註冊資金31億元,資產總額94.6億元。

(二)行業覆蓋不斷延伸。目前,我縣中小民營企業主要從事機械汽配、塑料新材、建築材料、紡織服裝、生化醫藥、農副產品加工、造紙包裝、交通運輸、餐飲商貿、文化遊樂等,廣泛涉及勞動密集型、技術密集型和智力密集型行業。至年,中小民營企業共為我縣羣眾供給就業崗位99121個,已成為我縣就業和再就業的“主渠道”。

(三)經濟貢獻不斷提升。年,全縣新增產值的85%、縣級財政收入的70%以上、鄉鎮財政收入的90%以上來自中小民營企業。年,我縣工業企業實現總產值105億元,完成營業收入103億元,實現利税總額11.2億元。剔除規模工業,中小民營企業三項指標所佔份額比例分別到達62.8%、64%、59.3%。

二、我縣中小民營企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從外部環境看:一是部門“輕小重大”。中小民營企業作為民營經濟的一部分,雖然也享受了政府和各職能部門供給的服務,但長期以來,一些職能部門仍然沒有轉變對中小民營企業“歧弱”、“輕小”的觀念,片面地把管理和服務的重點放在規模工業上,對中小民營企業關注不夠。二是政府職能缺位。促進中小民營企業發展的行政職能被分割在多個部門,存在着職能交叉、政出多門、城鄉分割、服務不夠的問題,使有限的行政資源沒有得到有效的整合,沒有構成促進中小民營企業發展的合力。同時,由於過去對中小民營企業缺乏長遠的發展規劃和明確的扶持措施,中小民營企業出現了重複建設、盲目發展等問題,加劇了市場的無序競爭。就農副產品加工來説,全縣現有大米加工廠210多家,棉花加工企業接近200家,兩個加工行業真正具備資質的均不到三分之一。三是企業融資困難。企業貸款難,中小民營企業貸款更難。從調查的85家中小民營企業來看,年需要資金支持的企業就高達68家。經過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商業銀行貸款“門檻”高,對中小民營企業信貸支持力度小,且貸款手續繁瑣,成本高;中小民營企業項目包裝本事弱,儘管有的企業有好項目,產品有市場,也具備還貸本事,但缺乏自身包裝和與銀行的溝通;中小民營企業的資信

程度低,不能到達信貸要求;銀行普遍存在對大企業“爭貸”而對小企業“惜貸”的問題,對大企業“錦上添花”有餘,對小企業“雪中送碳”不足;民營企業信貸擔保體系尚不完善,而我縣民營擔保公司至今僅有一家,遠遠不能滿足中小民營企業貸款擔保的需求。四是涉企檢查收費頻繁。由於近年來我縣只對規模企業的檢查收費程序進行了規範,少數執法執收部門便把檢查收費的重點轉嫁給中小民營企業,強行收費、搭車收費,以收費代服務,以罰款代管理的現象時有發生。過多的檢查、收費,不僅僅加重了中小民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户的負擔,並且干擾了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業主對此反映十分強烈。

從企業自身看:一是企業管理有待規範。目前中小民營企業多數實行家族式管理,主要依靠“夫妻店、父子兵”式的企業組織形式和家庭作坊式的生產模式,企業的決策權、管理權、經營權集中;在用人上,以血緣、親緣、地緣為紐帶,唯親是舉。雖然大部分企業建立了管理制度,但多數情景下,親情戰勝了制度,使管理制度形同虛設。二是創新本事有待提升。我縣中小民營企業總體水平不高,多數集中在投資少、風險小、技術簡單、勞動密集的領域,科技投入普遍不足,產業關聯度不高,配套本事差,產品檔次偏低,缺少高技術含量和高附加值產品,能叫響的“優質產品”、“名牌產品”不多。同時,企業普遍缺乏人才,調查顯示,目前我縣中小民營企業大專以上學歷和各類專業技術人員佔從業人員總數的比例不足3%和1%。三是業主素質有待提高。主要是守法經營意識較差,誠信缺失,少數中小民營企業主甚至將偷税漏税作為賺取利潤的主要手段;法制觀念淡薄,不懂得用法律手段來保護自我的合法權益,經常成為詐騙的犧牲品,或者成為亂收費、亂罰款的主要受害者;“小成即滿,小富即安”,取得必須成績後就自我滿足,固步自封,不思進取。四是團隊精神有待增強。調查中,企業主普遍反映企業間缺乏團隊協作精神,沒有構成相互溝通

、互幫互利、共同發展的氛圍。有些企業主缺乏合作意識,只看到競爭的一面、沒有看到合作發展的一面,部分同行業企業之間相互壓價,構成惡性競爭。一些中小民營企業主“寧作雞頭,不做風尾”的舊觀念根深蒂固,行業壟斷,閉關自守,各自為政,嚴重削弱了中小民營企業的整體競爭力。

三、加快中小企業民營企業發展的提議

十七大報告明確指出:“要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要推進公平準入,改善融資條件,破除體制障礙,促進個體、私營經濟和中小企業發展”。當前,我縣政治安定、社會穩定,對發展中小民營經濟十分有利,只要全縣上下來一次思想大解放、環境大改善、素質大提高,動真格,下真情關注中小民營企業的健康成長,我縣中小民營企業就必須能夠有一個大發展。

(一)全力營造中小企業發展氛圍。目前,全省各地發展縣域經濟的熱潮一浪高過一浪,形勢咄咄逼人,我們必須要看到發展的大趨勢,解放思想,放開手腳,大力發展中小民營企業。要對中小民營企業給予“國民待遇”,和其他規模企業一視同仁,平等對待,真正做到少干預、多服務,少限制、多支持。要切實加強領導,改善工作方法,創新工作機制,構成“黨委統一領導、政府宏觀調控、部門全力支持、全社會進取參與、企業自主發展”的格局,促進中小民營企業健康成長。

(二)全力優化中小企業發展環境。一是加強發展引導。進取引導中小民營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促進中小民營企業向高科技發展、向規模化發展,使企業上檔次上規模,全面提高中小民企的整體素質和效益。二是優化政策環境。切實規範部門涉企檢查收費程序,參照縣優經辦對全縣規模企業規範服務管理模式,將年產值在300萬元以上工業企業和年銷售額在1000萬元以上的商貿流通企業按屬地管理原則,納入鄉鎮優經辦進行管理,執法執收部門對中小民營企業的檢查收費實行嚴格的申報審批制和“企業安寧日”制度,並將兩項制度的執行情景作為部門和鄉鎮優化經濟發展環境考評工作的重要資料。進一步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全面實行“一門式”受理、“一站式”審批、“一條龍”服務,儘可能為企業排憂解難。進一步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為全縣中小民營企業營造公平、競爭有序的市場環境。三是鼓勵技術改造。中小民營企業的重大技術研發項目,應納入縣科技發展規劃予以支持。中小民營企業技術創新項目及為大企業產品配套的技改項目,應享受政府的貸款貼息政策支持。設立中小企業科技獎勵基金,對推動中小企業科技提高有貢獻的人員和團體進行獎勵。

(三)全力構築中小民營企業發展平台。一是建特色小區。縣委、縣政府應加快出台相關辦法,鼓勵各鄉鎮從本地實際和優勢出發,集中力量建設一批產品檔次高、產業關聯度大、帶動作用強的鄉鎮民營工業小區,構成民營經濟的產業特色和規模優勢。二是建專業市場。有關部門要因勢利導,對建材、裝飾裝潢、日用品、農資、傢俱、電器等商品,劃定區域,使同類商品經營向指定區域集中,在全縣範圍內構成功能較為齊全的專業化市場羣體,提高市場吸引力與輻射力。三是抓園區建設。把園區作為中小民營企業發展的重要載體,切實加強園區人才、技術、資本、信息等生產要素的集聚,使更多的中小民營企業進入到園區中來。

(四)全力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題。一是加強“政、銀、企”合作。大力開展銀企對接洽談活動,引導金融部門把中小民營企業作為服務、支持的重點,適當放寬貸款條件,降低信貸准入“門檻”,加大貸款供給份額,供給更多金融信貸產品,支持中小企業做大做強。二是提高企業自我融資本事。進一步加強中小企業主的金融知識教育,完善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增強企業信息的透明度,提高企業的信用水平。三是加快招商引資步伐。把中小民營企業作為招商引資的載體,引導企業“走出去”,用好的項目和產品吸引外資,拓寬融資渠道。

(五)全力提升中小民營企業發展後勁。要加大培訓服務力度,制訂培訓計劃,對中小企業管理人員及員工進行經營管理與職業技能培訓,提高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儘快建立一支高素質的民營企業家隊伍。要引導中小民營企業自覺加強技術知識、管理知識和法律知識的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要注重企業創新,加快技術引進和人才引進的步伐,加大技術開發和工藝創新的力度,不斷提高消化、吸收和創新技術的本事,提高產品檔次,切實增強競爭本事。

篇9:考察報告

根據xxx鎮第五屆村黨總支委員候選人預備人選考察工作法,xxx鎮xx考察組於2013年4月10日深入到xx村民委員會對xx村第四屆黨總支委員討論、醖釀經過後的9名第五屆村黨總支委員候選人預備人選進行逐一考察,分別與被考察對象、各級代表、村組幹部、黨員和羣眾等17人進行座談,聽取考察對象的意見、提議及評價,並分別進行談話,最終進行彙總,現將考察情景報告如下:

一、xxx:政治思想覺悟高,品行端正,無不良嗜好。文華程度一般,但組織協調本事強。工作踏實,認真負責,進取主動帶領羣眾發家致富,緊密團結黨員幹部強化組織建設。在幾年來的工作中積累了豐富實踐經驗,在羣眾心中有必須的威望,能夠及時調節處理羣眾間的矛盾糾紛,帶領幹部羣眾必須程度上改善了基礎設施。與此同時進取爭取資金項目、政策支持,為當地建設發展創造了優越的外部環境。潔身自好,熱心公益,無違法亂紀情景。考察結果為優秀。

二、xxx:政治思想素質較好,為人端正。在擔任主任三年期間,進取學習提高自我思想文化素質,工作本事不斷提高,為黨員幹部羣眾認可。為人樸實無華,工作狠抓實幹,

在歷年工作中打下了深厚的羣眾基礎。為人謙遜,不在羣眾面前“擺架子”、“拍桌子”,羣眾幹部信任放心。廉潔自律,無違法亂紀行為。考察結果良好。

三、xxx:政治思想素質較高,品性良好。在擔任村幹部三年期間,進取支持“兩委”工作,踏踏實實,認真負責,有極強的職責心和事業心。不僅僅自我能勤勞致富,還影響和帶動了不少黨員羣眾也走上了勤勞致富的道路。幾年來的工作得到了領導的認可和羣眾的好評。熱心公益,廉潔自律,無違法亂紀行為。考察結果良好

四、xxx:政治思想素質較好,品行良好。雖然在xxx鎮從事烤煙檢測工作,但依然進取參與組織生活和村委會的公益事業建設,主動帶頭捐款捐物,進取主動支持村委會公益事業。為人樸實、正直、有奉獻心,能夠深入羣眾中去做工作,得到黨員羣眾的好評。無違法違紀的不良行為。考察結果良好。

五、xxx:政治思想素質較好,品行良好。在擔任村委幹部的三年期間,進取帶領羣眾落實國家惠農政策,大力發展生產,建設美麗鄉村,強化科普宣傳力度,在羣眾中國取得了較好影響,建立了必須的羣眾威望,深的黨員羣眾的信任和支持。無違法亂紀行為,潔身自律。考察結果良好。

六、xx:政治思想素質合格,品行端正。少小當家,年輕有為,在村裏青壯年眼中有必須影響。由於年輕,工作經驗不多,調解矛盾糾紛,組織協調本事還有待進一步提高。無違法亂紀行為,羣眾基礎一般,有必須培養潛力。考察結果為合格。

七、xxx:政治思想素質合格,品行良好。為人正直,勤勞致富,文華程度不高,可是進取學習。進取熱心公益,有必須的羣眾基礎和組織協調本事。無違法亂紀情景,考察結果為合格。

八、xxx:政治思想素質合格,品性良好。工作進取主動,辦事熱心,有必須羣眾威望。文華程度一般,為人謙虛。無違法亂紀情景發生。考察結果為合格。

九、xxx:政治思想素質合格,品行良好。熱心公益,工作進取主動,有必須羣眾基礎。為人和藹,善於調解矛盾糾紛,組織生產建設。為人樸實,進取上進,無違法亂紀行為。考察結果為合格。

篇10:考察報告

土地規模經營考察報告

近年來,鎮黨委、政府把推進土地規模經營作為當前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試點引導,循序漸進,全鎮土地流轉面積到達16686畝,佔承包面積的22%;轉出土地的農户2819户,佔承包農户的21%;承包30畝以上的大户有115户,承包面積5334畝,大户承包占承包總面積的7.1%。近期,我們對全鎮土地流轉情景進行了調查,並就土地規模經營的相關問題進行了探討。

一、推進土地規模經營有其堅實的基礎和條件

隨着農村生產條件的改善,農業技術的提高,城鎮化建設的步伐加快,推進土地規模經營成為農村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和必然趨勢。

(一)農村勞動力向城鎮化轉移,使土地適度規模經營成為必然。鎮有21個行政村,二輪延包時有368個自然小組,農業人口54659人,承包農户13895户,承包面積73884畝,勞動力33065人。調查統計:外出務工勞動力21503人,留守在家的勞動力僅有11562人,全鎮外出勞動力佔66%,舉家外出户1386户,佔總户數的10%,如村(原治安村)7組有人口86人,此刻僅有21人在家;申津渡村1組(原雙明村7組)一輪承包人口176人,二輪延包僅有77人,在家人口僅有39人;法華寺村9組有人口212人,外出人口88人,留守在家的多數都是祖孫隔代。在家人口中,超過60歲的健康男性,充當着農村的正式勞動力。村的胡祖兵今年67歲,和老伴耕種18畝地,還是一個正式勞動力。在耕地面積總量基本不變的前提下,在家勞力力的很多減少和年齡結構的逐漸老化,促進了土地的規模經營。

(二)社會資本回流農村,成為土地規模經營的“催化劑”。隨着農村經營環境的改善,經濟效益的提高,一些有實力的投資者或投資公司,異常是從農村走出去的“老闆”受農業規模經營效益的吸引,不斷與家鄉聯繫,要求投資農業。原村,畢業於清華大學,現任公司某分公司副總經理,他多次與家鄉聯繫,要求規模經營土地1000畝以上;外地養殖大户羅旭初多次與鎮相關負責人聯繫,要求規模經營土地。很多的社會資本回流農村,為土地規模經營起到了催化作用。

(三)社會化服務的健全與完善,為土地規模經營供給了條件。隨着社會分工分業不斷深化,農户家庭“小而全”、“兼業化”的經營格局被不斷打破,一些經營項目和生產環節逐步從家庭經營中分離出來,成長為專門的農業生產服務的產業和項目。該鎮村農户自發組建農機服務隊,購置收割機14台、耕整機20台,年收入250多萬元。農業生產服務社會化程度的提高,家庭經營資料的日益精簡,為農户家庭規模經營土地創造了有利條件。

(四)政府的引導推動,加速了土地規模經營的步伐。該鎮以法華寺村為試點,專班與村委會一道入户瞭解民意,召開了不一樣層次會議10多次,到農户做了很多工作。在農民自願的前提下,成功集中該村5個組與鎮邊的機動地土地222畝,為規模經營樹立了樣板。用該鎮農民的話説:土地經營“捏攏來了,效益也就帶得出來了。”規模經營帶來的收益,為農民帶來了動力,也成為了推動土地規模經營發展的根本因素。

二、土地規模經營為該鎮帶來了“雙重效益”

就該鎮在法華寺村的試點來看,規模經營表現出明顯的優勢,取得了顯著的經濟、社會雙重效益。

(一)優化了農業資源。土地規模經營不是簡單地集並土地,而是經過土地流轉和集中,實現土地、勞力、資金、技術、信息資源的優化配置,改變粗放經營的狀況,最大限度地發揮農業資源的作用。從該鎮法華寺村試點看,5個村民小組農户轉讓的124畝土地,轉讓前種不保收,轉讓後,連同98畝荒攤一併開發與利用,不僅僅較好地解決了農民廣種薄收、拋荒不種的問題,並且新開發利用了一些農業資源,提高了農業資源的利用率。

(二)增加了農户和村團體的收入。法華寺村集中農户土地後,村以每畝230元的價格發包給大户羅旭初規模經營,發包期15年,每年收益5.06萬元,總收益75.9萬元。該村農民除獲取轉讓收益外,還可騰出精力從事其他行業,增加了農民收入。同時,村團體經過轉讓荒攤、溝幹、田界等,每年可獲取收益2.1萬元。

(三)促進了經營大户的發展。經營户羅旭初在承包經營法華寺村土地後,根據土地低窪的特點,將其改造成13口漁池,在放養必須數量魚種的同時,發展黃鱔網箱養殖,共放養網箱7100口,每年可獲純利200萬元以上。

(四)加快了農業技術的推廣應用。實行規模經營後,農業成為業主收入的主要來源。為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經營户注重使用新品種、新技術,使用農業機械,提高生產水平,帶動了當地農業科學技術的應用。規模經營大户羅旭初為掌握網箱養鱔技術,自費到華中農學院學習,並將養殖技術傳授給周邊農户。在他的帶動下,該鎮網箱養鱔增加了2萬多口。

(五)改善了農民生產生活條件。法華寺村低湖田與未開發的荒攤,歷來是血吸蟲重疫區。全村感染血吸蟲病人數155人,晚血病人10人,近10年來,該村因血吸蟲病感染共有9人死亡。經過集中轉包,由業主實行低湖田及荒攤的改造,不僅僅使閒置土地變廢為寶,並且對釘螺孽生環境進行了有效治理,消除了血吸蟲病威脅,農民十分滿意。

三、土地規模經營面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鎮在推進土地規模經營的探索實踐中,雖然取得了必須的成效,但由於缺乏宏觀政策的指導,也不可避免地面臨一些困難和問題,影響土地流轉和規模經營的順利開展。

(一)幹部羣眾認識上有偏差。部分村幹部認為,確權到户後承包權三十年不變,種是農民的權利,流轉不流轉是農户自我的事,與團體沒多大關係,不想管多了惹麻煩;還有不少羣眾對經營權流轉的法律含義不清楚,擔心土地流轉了,今後無着落。

(二)流轉程序和手續不規範。根據調查的情景來看,目前農户的土地流轉基本處於自發、放任狀態,隨意性較大。一是農户間私下轉讓、代耕代種較多,沒有經過村組團體;二是流轉時僅為口頭協議,沒有辦理書面流轉協議的較多;三是雙方約定租期、租金比較隨意,缺乏應有的基本參照;四是有的合同中籤約主體和流轉主體與實際情景不一致;五是已簽約的合同中僅包含租金、年限等關乎眼前利益的約定,對今後可能出現的糾紛預計不足,解決辦法不具體,留下矛盾隱患。如該鎮申1組於年將組級土地交與村委會,隨着國家惠農補貼政策的實施,該組農户再次要求承包現屬於村團體所有的土地,引發了一系列糾紛和上訪事件。

(三)推進深化有障礙。主要存在三大難點:一是土地集中連片難。目前,土地流轉大多是農户間的分散零星流轉,土地流轉後很難成片,異常是有的農户對承包大户存在對立情緒,不願將土地流轉給大户,也增加了大面積集中土地的難度。土地不集中,是發展規模經營的主要障礙。二是相關基礎設施不完善,規模經營擴大難。三是在家勞動力少,規模經營業主請工難。

四、有序發展土地規模經營的對策與提議

實行土地規模經營,既要保護農民的土地承包權,對農民負責,又要保護農村土地流轉權,發揮土地的最大產出效益。當前,應按照十七大提出的“按照依法自願有償原則,健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有條件的地方能夠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的指導思想,在尊重農民意願的基礎上,推進土地的規範、有序流轉,促進農村經濟健康發展。

(一)加強對農民的宣傳引導。土地的耕種和流轉是農民的權利。一方面,要進取向農民宣傳政策法律,鼓勵、引導農民盤活土地資源,促進土地經營從低效益向高效益轉變,把“命根子”變成“錢袋子”;另一方面,要把承包户擺在土地流轉的主體地位,尊重承包户的選擇權,不包辦、不搞行政干預,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在土地流轉中的作用,用市場手段調節流轉行為,逐步推進和發展土地規模經營。

(二)規範土地流轉行為。要進一步明確土地流轉主管部門的職能,賦予工作權力,給予必要的財力支持,做到“有人管事”,“有錢管事”;要迅速搭建以鄉鎮為中心的土地流轉服務平台,開展土地流轉諮詢、登記、仲裁、法律援助等服務;要建立規範的土地流轉程序,統一土地流轉合同文本,加強流轉過程的管理。

(三)引進培育經營主體。要加大現有農民的培訓力度,支持有實力、懂技術、會管理的農民開展規模經營;要鼓勵已外出當“老闆”的農民回鄉發展,創辦現代農業;要着力引進農業龍頭企業,建立原料基地,發展訂單生產,優化產業佈局,構成規模效應;要打破行業、區域界限,引導、鼓勵部分工商企業進入農業生產領域,促進規模經營。

(四)強化對規模經營的政策扶持。要在認真研究相關政策的基礎上,結合我縣實際,在政策性補貼、信貸、專業合作社或協會、種養保護和生產銷售、市場流通、税收優惠等各個方面,對規模經營供給一系列的政策扶持,加快農村土地流轉進程,推動規模經營快速、健康發展。

篇11:考察報告

葡萄產業發展考察報告

效益構成動力:種什麼農民自我選擇

有效益,就有動力;一個產業要發展,依靠行政手段來推動是不可行的。僅有當生產行為成為一種自發的行動時,這個產業就走向了成熟。該鎮黨委書記李向東深有感觸地告訴我們,鎮葡萄產業的發展始於上世紀80年代後期,至今已有20餘年,該產業經歷了試種、擴面、升級三個階段,應驗了這一發展的歷史規律。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正值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起步階段。以傳統農作物種植為主的鎮天心眼村是全鎮有名的貧困村、落後村。窮則思變,在時任村支部書記的引導下,以等為代表的數名農户,各自拿出幾分田,開始了葡萄種植的有效嘗試。經過反覆的摸索與實踐,京亞、高麥等葡萄品種相繼在這個貧困、偏僻的村落試種成功,顛覆了平原不能種植葡萄的一貫觀念,並顯現出了明顯高於傳統產業的效益優勢。

據天心眼村現任支部書記介紹,一般種植葡萄第一年畝平需投入0.4萬元左右,第二年需投入0.2萬元左右,三年後畝平年投入0.1-0.2萬元左右;葡萄收益後的成本大概0.4元斤,而平均銷售價格一般在2-7元不等,畝平年收益可達1.2-1.5萬元,相當於棉花種植收益的近10倍。應對可觀的收益,看着身邊的農户因種植葡萄走上了致富發家的路子,天心眼村356户農民悄悄地改變了傳統的糧棉油種植習慣,都種上了葡萄。在短短的幾年時間內,天心眼村成了葡萄第一村。目前,僅葡萄銷售一項,每年流入該村的資金就多達1200萬元至1500萬元,該村昔日最貧最困的農户儲蓄上10萬元已不再是新鮮事。

良好的經濟效益和身邊越來越多葡萄致富的例子,使全鎮農民對種植葡萄發家致富深信不疑。村果農曾是一名鄉村醫生,家庭收入穩定可靠,也算得上是該村比較富裕的農户。後經天心眼村同行介紹,毅然停下了他的從醫生涯,開始種植葡萄,並且“一發不可收拾”,在短短一兩年時間內,由三分田發展到三畝田。年,在得知新品種藤稔葡萄產量高、效益好,畝產可到達6000-7000元后,他又大膽償試,引進藤稔,改良高麥、京亞等基本品種,種植效益得到極大提高。

年以來,鎮種植葡萄的熱情與日俱增,葡萄種植規模也進入了一個快速發展的增長期,實現了由單家獨户向一個村發展、由一個村向一個鎮發展的轉變。目前,全鎮葡萄種植面積到達2.2萬畝,年產量到達6萬噸,總產值到達2.4億元,佔全鎮農業年產值的40%。鎮葡萄產業也開始輻射到我縣、、等鄉鎮,成為最大的葡萄生產基地。

服務就是扶持:做什麼政府找準位置

發展、壯大一個產業,行政推力可能會適得其反;扶持、提升一個產業,政府要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在葡萄產業的發展中,農民是市場的主體。他們種什麼、種多少,政府必須尊重市場主體意願,遵循市場規律。機關幹部肖明柱給我們講了一個事例,年,鎮葡萄種植户採購葡萄種苗時,因受騙購回假苗38萬株,造成直接經濟損失500多萬元,但沒有一個農户到政府上訪扯皮。箇中原因,就是鎮黨委、政府一向沒有干預農民的種植行為。

一名果農用生動的比喻告訴我們:“一個產業,就如一個成長中的孩子。剛出生時,你要讓他無拘無束的成長;長到必須年齡、懂事了,你要教育引導他,但不能左右他。”

不一樣的階段,不一樣的定位。鎮葡萄零星種植的時候,鎮黨委、政府提出了“無為”就是“有為”的發展思維,“關注但不影響”,讓果農自我摸索,自我發展。在發展中期,鎮黨委、政府提出了“你種植、我幫忙,你發展、我扶持”的發展觀念,千方百計組織資金,相繼拿出500多萬元,對種植大户、種植能手,給予資金和技術上的扶持與幫忙。年,隨着全鎮葡萄產業加速發展、規模日益壯大,鎮黨委、政府提出了“服務就是扶持”的發展理念,成立了葡萄產業科學發展領導專班,着手研究制定葡萄產業發展規劃,廣泛收集市場信息,引導建立中介組織,完善科技服務,規範市場行為,全力維護果農利益。

近年來,鎮政府相繼與長江大學、省農科院果樹茶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關係,聘請相關專家擔任技術顧問,對內快速培養“土專家”,組織技術骨幹深入田間地頭開展技術交流和輔導。同時,還以金秋農業科技園為載體,堅持向上爭取,每年投入100萬元項目資金,開展葡萄品種試種試驗,控產、整形、套袋技術研究,大棚、避雨設施栽培等推廣示範,開展測土配方,大力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新經驗,全鎮葡萄試驗試種品種達80餘個,各類技術日益成熟,葡萄種植逐步走向了優質、標準、安全的科學發展軌道。

“酒香也怕巷子深”。為了讓葡萄走向全國,鎮黨委、政府加大了宣傳力度。僅年就發放《葡萄專刊》10期共5萬份,組織省、市、縣各級各類媒體集中宣傳葡萄產業發展情景30餘次;異常是今年7月成功舉辦首屆葡萄交易會,邀請全國20多個省市的客商參加,“政府搭台,果農唱戲”,向外成功宣傳了葡萄產業,推介了“秋緣”、“天心眼”等葡萄品牌。

、交通、工商等職能部門也加強協作配合,嚴格執行“綠色通道”、“直通車服務”政策,嚴厲打擊強買強賣、欺行霸市等違法行為。全力服務葡萄產業、盡力方便種植户和中介組織,已經成為全鎮各職能部門的共識。

市場成就產業:抓什麼中介疏暢流通

沒有市場,產業做不大;市場不暢通,產業也做不強。葡萄成熟時間較北方提早一個月左右,而較南方晚一個月左右。7月上市的葡萄恰好與南北兩產區葡萄上市時間錯開,作為平原規模較大的葡萄生產基地,鎮葡萄不愁找不到市場。此刻每年7月中下旬,鎮葡萄都暢銷北京、上海、廣州、武漢、南京、長沙、成都、宜昌等大中城市,真正實現了買方市場向賣方市場的轉變,身為種植能手和經紀人的何一方對此信心十足。

也正是看到了這一廣闊的市場,圍繞葡萄產業應運而生了一批中介組織和經紀能人。

年,以市金秋農業高新技術有限公司為載體,成立了市葡萄產業協會,在此基礎上還組建了6個分會,並輻射周邊縣、市。該協會在日常工作中大力實行“六個統一”,即統一技術培訓、統一農資供應、統一生產指導、統一操作規程、統一品牌包裝、統一市場銷售。經過吸納種植會員,逐步壯大協會力量,為各會員供給產前、產中、產後全程服務,幫忙解決生產、銷售中的實際問題,近5年來,該協會為果農供給優質葡萄種苗300萬株,農藥肥料6000多噸,銷售葡萄40多萬噸。

同時,以各村為單位培養出來的種植能手和經紀能人也活躍在田間地頭和市場中間,聯繫果農、網絡客商,傳授技術、代銷產品,極大地促進了葡萄市場的健康發展。今年葡萄上市期間,全鎮共有200多個經紀人活躍在武漢、廣州、長沙、北京、上海等城市,經過牽線聯繫,有效解決了全鎮6萬噸葡萄在一個月內售罄的難題。

到目前為止,鎮還以秋緣葡萄交易中心為軸心,根據種植分佈情景,在全鎮建立大小葡萄交易市場20多個,組建的規範化專合組織有3個、成員1500多人,銷售經紀人300多人,網絡客商200多個。在各類流通主體的推動下,葡萄生產由鬆散型、粗放型逐步向規模化、集約型發展,產品價格也不斷攀升。年,每噸葡萄銷售價格在2700元左右;年,上漲到了每噸4200元。

思路決定出路:破什麼上下力解隱憂

金秋農業科技園負責人劉軍談及當前鎮葡萄產業發展態勢時説到:目前,全鎮上萬畝的葡萄都實現了單產突破1萬元,不可思議;今年全鎮新購種苗到達了150萬株,明年葡萄種植面積將新增上萬畝左右。自發訂購種苗的農户之多、數量之大,不可思議。

對此,不少幹部不免流露出一絲隱憂。以近兩年鎮葡萄銷售情景來看,當地農民的確是找準了市場,但目前鎮葡萄基本是鮮果銷售,缺乏深加工企業,產業鏈條並沒有完善,以單一產品形式進入市場存在較高風險,政府擔心當前的直觀效益,會造成農民的盲目跟風,如果對種植面積不加以控制,一旦市場發生變化,勢必會造成產品積壓、價格下滑,從而嚴重損害果農的利益,甚至會影響社會穩定。不少果農和經紀人也直言不諱,怕政府政策轉向、過早地強調“適可而止”,給葡萄產業“潑冷水”,從而錯過葡萄發展的“黃金時期”。

應對葡萄產業“過熱”的態勢和幹部羣眾的擔心和隱憂,鎮黨委書記李向東破解了大家的疑慮:目前,我國葡萄生產主要分為南北兩極,南部產區的葡萄一般在每年的5、6月份上市,而北部產區基本在每年的8、9月份進入市場,我縣地處平原,屬亞熱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熱量豐富,雨量充沛,無霜期長,有利於優質葡萄的生產。鎮依靠獨特的地理位置,在品種選擇、種植時間以及氣候條件等方面有着自我的優勢。雖然鎮葡萄種植面積明年將到達3萬畝,但從今後一個時期葡萄鮮果市場需求行情和我縣葡萄生產銷售時間規律來看,發展空間仍然很大,葡萄市場還遠沒有到達飽和程度。

思路決定出路。葡萄產業要發展,今後一個時期要按照“打造葡萄核心區”這一思路,對葡萄產業發展作出明確規劃,以“三線五點十八村”為重點,進一步優化葡萄產業發展佈局,進取推廣無公害栽培技術,嚴格控制膨大劑、着色劑及國家禁止使用的農藥,供給以農家肥、生物有機肥為主的肥料,確保產品綠色、健康、安全,確保果品高質高產。要充分利用好省委、省政府實施農產品加工業“四個一批”工程的有利時機,以葡萄產品深加工為突破口,儘快引進葡萄汁、葡萄酒、葡萄罐頭加工等一批葡萄深加工項目,爭取早日落户、早投產。要在進一步培植壯大各專合組織、發展農村經紀人的同時,注重加強中介組織的規範和引導,抓好各類交易市場建設,強化品牌創立,將“秋緣”、“天心眼”葡萄品牌推廣出去,以此帶動全縣農業產業化發展。

篇12:考察報告

水產養殖業發展考察報告

近年來,委、鎮政府把水產養殖業作為農業結構調整的重要抓手,緊扣“特色、規模、品牌、效益”四個環節,大力推進水產業發展,全鎮水產養殖面積達22510畝,其中精養魚池20143畝,逐步走上了一條“水產富民、水產強鎮”的發展路子。近期,我們就進一步推進水產養殖業發展,打造“水產強鎮”做了一些調查與思考。

一、具備打造“水產強鎮”的基礎條件

(一)自然條件優厚適宜。地處兩省三縣市結合部,平均海拔高度30米,水資源豐富,適宜水產養殖水域面積達3萬多畝;交通便利、貿易交往頻繁,水產品內外流通活躍。

(二)規模養殖漸成氣候。近年來,本着宜農則農、宜漁則漁的方針,加大水產開發養殖力度,全鎮水產養殖呈現出以慄樹村、曾口村、肖家咀村、上升村、新堤村為主的萬畝小龍蝦野生寄養板塊和以為中心的“一場五村”(曾口、上升、新堤、永興垸、肖家咀)2萬畝高產優質水產板塊。同時,按照“依法自願,有償流轉”的原則,採取互換、租賃、承包、入股等多種形式流轉集並土地,實行適度規模經營,全鎮順利流轉土地9638畝,實現水產連片開發7390畝。

(三)養殖產量逐年攀升。四大家魚、小龍蝦、黃顙魚和甲魚等水產品種正逐年發展壯大。年,全鎮水產養殖面積18210畝,水產品產量10092噸,漁業產值9782萬元,居全縣第三位;2009年,水產養殖面積22510畝,水產品產量將達12475噸,預計漁業產值1.12億元。

(四)水產市場日益活躍。年全鎮居民消費水產品達0.2萬噸左右,水產品人均佔有量到達50公斤。水產品在滿足本鎮居民消費的同時,主要銷往湖南懷化、澧縣和縣內周邊鄉鎮,市場需求量呈逐年遞增趨勢。

二、打造“水產強鎮”存在的問題不容忽視

(一)基礎設施不夠完善。全鎮20143畝精養魚池,普遍存在魚池淤塞、池埂崩塌等問題,保水深度僅有1.5米左右,生產本事大幅下降。同時,全鎮70%的魚池水電路不通,魚池護坡率不到10%;“三機”(抽水機、增氧機、投餌機)配套率雖達100%,但發電機配套率不到15%;魚鼈混養以及小龍蝦野生寄養的防逃設施簡陋。

(二)水產養殖投入不足。一方面,資金保障乏力。近年來,全鎮共投入2000多萬元開挖魚池,大部分資金來源以銀行貸款為主,漁農購買飼料、肥料等生產資料資金十分短缺。另一方面,水產養殖技術支撐不夠。全鎮22510畝養殖水面,僅有水產服務中心一名工作人員;苗種繁育、養殖技術和病害防治等滯後於生產發展,養殖品種老化,產品的質量和整體檔次偏低。

(三)專業合作社功能不全。鎮內雖然成立了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但合作社還沒有建立完整的產品生產體系、科技支持體系和信息服務體系,大部分漁農還遊離於組織之外,合作社的作用有待進一步加強。

(四)漁業保護意識不強。部分養殖户環境意識淡薄,養殖環境污染日趨嚴重。異常是農業生產污染、生活污染、水產養殖自身污染,嚴重影響了漁業健康發展。合子垸村農户彭盛基,養殖小龍蝦150畝。去年6月底,由於相鄰的中稻田裏打了除草劑,一場大雨過後,殘留的除草劑順着雨水流進了彭盛基的稻田,造成該農户8000斤小龍蝦死亡,直接經濟損失達4萬元。

三、打造“水產強鎮”要堅持科學可持續發展

(一)要增加發展投入,改善發展環境。一是增加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加大項目爭取和資金扶持力度,重點加大疏挖圍湖排灌渠道、開挖中心溝渠、暢通魚池連接道路、完善用電設施等建設投入,提高水電路等基礎設施配套水平。同時,進取鼓勵養殖户採取聯合出資等方式,改善池塘基礎設施,提高生產本事。二是多渠道增加資金投入。圍繞水產養殖內部結構調整和培育支柱產業,堅持以項目為抓手,進取爭取各級農業開發項目資金。加大水產養殖招商引資力度,以鮮明的特色、優惠的政策、寬鬆的環境和優質的服務,吸引外來資本、工商資本、民營資本投入。在進取協調金融部門加大支農信貸力度的同時,充分發揮農民的投資主體作用,引導農民把閒散資金投向水產養殖發展。三是加大科技投入。採取“請進來,走出去”的形式,加大對養殖户理論培訓和現場指導力度,提高農户養殖技術水平,提高養殖產品技術含量,增加單位產出效益。同時,學習外地先進養殖技術,培養水產養殖能手,以點帶片,提升全鎮水產科技服務水平。

(二)要優化養殖品種結構,推進產業化經營。一是發展水產養殖區模式。圍繞市場和加工企業的需求,因地制宜,發揮優勢,突出特色,推廣“規模飼養、統一管理”的水產養殖區建設模式,實現“小規模、大羣體”的輻射帶動效應。重點發展周邊水產養殖區,構成片帶,逐步實現一家一户的分散養殖向規模化、專業化養殖轉變。二是優化養殖品種結構。重點加大名特優養殖品種的養殖規模,大力發展蝦稻連作、魚鼈混養、網箱養鱔、“18821”模式、青魚專養、桂花魚專養等高產高效養殖,培植水產養殖示範户,做好相關技術推廣服務,提高水產養殖户的養殖進取性,促進水產養殖户增收。三是壯大養殖專業合作社。加強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建設,進取扶持、發展合作社,引導養殖户在自主自願的情景下發展專業合作社,提高產品規模化和組織化程度。對現有的特種水產業專業合作社,加強引導和支持力度,增強合作社的競爭本事。四是拓寬水產品銷路。堅持以市場為導向,認真研究市場需求,主動與漁場加工企業建立產銷關係,發展“訂單養殖”,拓寬市場銷路。充分利用各級農產品展銷會,各種宣傳媒體,加大品牌宣傳力度,進一步擴大全鎮優質養殖品的知名度。堅持突出環境特色、品牌特色、綠色農產品特色,加快無公害水產品、綠色

水產品基地建設步伐,進取申請註冊品牌商標,創立水產名牌。

(三)要拓展漁業發展空間,拉長產業鏈條。一方面,發展水產深加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進水產熟食品、方便速食的半成品和小風味食品加工企業,逐步建立“企業—基地—農户”的產銷鏈條,帶動漁農增收,提高漁業產業化發展水平。另一方面,大力發展休閒漁業。充分利用的區位優勢、旅遊資源,大力發展以垂釣為主,集休閒、觀賞、旅遊、餐飲為一體的綜合產業,增加水產效益。

(四)要增強養殖環保意識,促進水產業可持續發展。將養殖水面的污染防治納入環保規劃,規範使用漁藥,嚴格控制農藥、化肥、重金屬、放射性物質、生活污水、工業排放等污染源,確保養殖生態環境良好,減少魚類病害發生。加強對養殖水域的環境監測,進取採取有效措施淨化污水,確保養殖環境生態平衡。同時,大力推廣健康養殖技術。加大高效生態養殖方式、科學飼料投喂等科學養殖技術推廣、運用力度,多渠道解決污染問題。

篇13:考察報告

單位人才隊伍情景考察報告

國以才立,業以才興。人才是實現發展目標的關鍵因素。為了對接長江經濟帶開放開發戰略,縣委、縣政府確立了突出工業優先,推進“一主三化”,統籌城鄉發展的總體思路,提出了加快建設新興工業強縣、特色農業大縣、區域物流中心、生態水鄉,在“十二五”期間實現“縣市發展爭第一,縣域經濟爭先進”的奮鬥目標。為了切實加強我縣人才隊伍建設,為我縣發展供給智力支撐和人才保障,近期,縣人事局組織專班到縣衞生、教育、農業、建設等專業技術人才集中的事業單位和部分規模企業,就人才隊伍現狀、人才需求情景及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專題調研,並就加強我縣人才隊伍建設提出了提議。

一、基本情景

近年來,全縣各地、各部門緊緊圍繞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和戰略重點,進取探索人才隊伍建設的新思路、新途徑、新舉措,不斷推進人才政策機制創新,下大力氣引進各類優秀人才,努力營造“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良好環境,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至年底,全縣企事業單位有各類人才15847人(具有中專及以上學歷或具有初級及以上職稱以及高技能人才)。從人員分佈上看,事業單位人才10205人,企業人才3174人,鄉土人才2468人;從專業技術職務上看,正高13人,副高903人,中級6346人,初級8585人;從文化層次看,研究生24人,本科生2065人,專科生5780人,中專(高中)及以下7978人;從年齡結構看,35歲以下2516人,36歲—45歲3524人,46歲—55歲6890人,55歲以上2917人;現有各類優秀人才43人,其中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5人,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人,省政府專項津貼3人,市政府津貼6人,縣政府專項津貼30人。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

一是人才匱乏,分佈不勻。從總量上看,各類人才佔全縣總人口的1.53%,明顯偏低。從人才分佈上看,具有大專及以上學歷或中級以上職稱的人才大部分集中在事業單位,企業人才僅佔20%,在數量、質量上難以支撐企業的快速發展。從地域分佈上看,鄉鎮人才僅佔15.6%。僅以農業技術推廣技術人員為例,按每1.5萬畝農田配備一名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的標準,我縣有農田120萬畝,應配80人,現僅有45人。從結構層次上看,我縣高、中、九年級類專業技術人才之比為1:7:9,高層次人才僅佔人才總量的6.13%,並且異常缺乏在省、市有影響的學科帶頭人。

二是整體素質不高,結構不合理。文化程度偏低,專業知識較差,能獨擋一面的人才缺乏。如縣疾控中心,核定事業編制60人,按編制配齊人員後,第一學歷為本科的僅有4個,能獨擋一面的人員僅佔13。在現有人才隊伍中,年齡結構老化,高中級專業技術人員年齡偏大,並且部分高層人才已退居二線或外流。如國務院津貼享受者張全忠(化工行業)宋宏章(汽車行業)等,均已退居二線。縣植保站在編在崗4名專業技術人員,平均年齡46歲,不能適應事業發展要求。

三是人才流失嚴重,地域優勢不足。近十年來,由於多方原因,“人才東南飛”現象持續不斷,並呈增量加速之勢。目前平均每年流失各類人才約50人。人才流失呈現“兩多”現象:高級專業技術人才、管理人才流失多;技能人才流失多。如縣梅園中學省級明星教師凡華,年因提拔不成,辭職到深圳某中學任教;原建築規劃設計院10名專業人才中有7人(包括國家一級構造師1人、一級設計師1人,一級監理師1人,本科生4人)陸續外流到廣東、武漢等地。年車橋副總徐才安辭職到三環公司任職等等。我縣基礎教育一向抓得較好,每年大學聯考上大學的學生都在5000人左右,但畢業後回縣工作的每年僅幾十人,約佔考入大學人數的1%。

四是人才難引進,更難留住。應對人才競爭日趨激烈、各類人才短缺的現狀,各部門(單位)也採取了諸多措施,想辦法引進人才,留住人才,但收效甚微。如車橋公司年以來先後招聘、引進100多人,僅留住19人。今年計劃招聘120人(包含專業人才和普工),趕了7場次招聘會,2場為零,目前招聘不到20人。年該公司引進德國C28齒輪生產線後,花費20多萬元選送10人(工段長2人,大學畢業生8人)到北京進行專業操作知識培訓2個月,兩個月後僅留下2個工段長。新生源公司自年起先後招聘、引進各類人才40多人,現僅留下4人。

我縣在人才方面存在這些問題,既有歷史的原因,也有現實的障礙:

1、經濟區位優勢不足,在必須程度上制約了我縣人才的發展。我縣是欠發達縣市,人均收入在全省比較靠後,事業單位人均月收入(扣除“三險一金”)約為1400元,如縣植保站高級植保師張才德,扣除三險一金後實際月收入為1600元;規模企業平均約為普工800-1400元月,本科生約為1500-2500元月。與南方地區和沿海地區相比,劣勢明顯。我縣經營行業主要是傳統行業和技術含量相對較低的行業,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業不多。加上縣內企業塊頭不大,實力不強,目前儘管,我縣規模企業增加到130家,與2005年相比淨增50家,但沒有一家税收過億的企業,銷售過10億的企業也僅有公司一家。大多數企業存在“有多大廟就供多大菩薩”的思想。相對競爭力較低,必須程度上制約了人才隊伍發展的質量和水平。

2、傳統的計劃模式和“重財輕才”的舊觀念,使得部分單位引才口頭上重視,行動上忽視。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意識和傳統的價值取向將大部分專業技術人才集中到機關事業單位。加上受深層次文化意識的制約,企業愛才只在口頭上,親信式團隊、家族式管理使許多企業重資本聚集,輕人才組合,個別單位是缺才拒才,重引資、輕引智,重使用、輕開發,忽視科研、培訓、引進、待遇、晉升等人才密切關心的問題。

3、體制與機制上的障礙及人員調配方式,客觀上造成人才資源的結構性矛盾突出。由於歷史的原因,我縣事業單位嚴重超編,年實施以編制為龍頭的人員調配管理機制以來,全縣大多數事業單位仍然在還歷史的舊帳,造成人員難流動,新鮮血液難補充,人才年齡結構老化。如縣實驗國小有教職員工149人,40歲以上佔70%,30歲以下5人,28歲以下僅2人。現有人員專業結構不合理,急需的人才引進了人,卻難留住心。縣職教中心2年前引進了2名模具專業教師,但一向是臨時工身份。目前事業單位普遍反映缺三類人:能做事會幹事的人、業務骨幹、學科帶頭人。如縣農村合作醫療管理辦公室核定事業編制32名,按要求醫療和財會專業技術人員配備應為總人數的70%以上,但實際不足50%。該單位目前空餘編制6名,擬調進醫管等專業人員,但縣裏要求從縣衞生系統其它全額撥款事業單位中進行人員調劑。目前衞生系統內的全額撥款事業單位專業人才無法調劑,而能調劑的非專業人才又不能適應工作需要。

4、投入及激勵強度不夠,綜合環境欠佳,影響人才創業環境的優化。從人才投入看,近幾年全縣各類人才開發的投資有了較大的增長,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實用人才培訓等都取得了長足的發展。近十年來,縣委、縣政府每兩年對部分優秀人才進行一次表彰獎勵,對部分專業技術人員實行政府津貼,累計投入財政性資金30多萬元,但與其他地區的人才創業環境相比較,仍有較大的差距。在投資政策上,往往把產業投資放在首位,技術投資放在第二位,人才投資放在第三位。在投資機制上,尚未建立政府、企事業、人才個體多元投資的機制,也未建立縣級人才發展基金。從動力機制上看,以激發各類人才內在動力為目的,集精神物質激勵為一體的機制尚未構成,利益驅動的作用發揮不夠,薪酬待遇也未與本事、業績掛鈎,人才的歸屬感和向心力較弱。從引才留才環境上看,沒有制定吸引人才的特殊政策,企業的人文環境也有待改善、提高,等等。這些都在必須程度上制約了我縣人才資源的開發和人才隊伍的可持續優化。

三、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的提議

(一)擬定人才發展戰略目標,深化各級各部門人才意識。

調整充實縣人才工作領導小組,由縣主要領導擔任組長,組織人事部門負責綜合協調,強化各級各部門職責,將人才工作情景納入班子考核的重要資料。制定“十二五”縣級人才發展規劃,經過各種形式和渠道加大宣傳力度,加大財政對人才經費的投入,構成政府投入為引導,用人單位投入為主體,社會各方出資為補充的多元化人才開發投入機制。着力營造關心、支持、理解、尊重人才的良好社會環境。

(二)盤活用好現有人才,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

1、優化用人機制,拓寬選用渠道,促進各類人才有序流動。制定有利於人才流動的辦法和實施細則,比如對選調生、“三支一扶”畢業生,工作期滿後,只要本人願意,經過相應考核,就可給與編制,辦理聘用手續,留住人才。進取培養企業人才,如黨政機關幹部願意到企業工作,保留人事關係,行政級別不變,適應的繼續留企業工作,不適應的可回原機關工作。實行編制的動態管理,建立事業單位人員正常補充機制。有空編的應每年補充一次。對高精尖人才實行定向招考。

2、打破地區、部門界限,鼓勵現有人才參與社會分工合作。人才是活化的資源,在一個企業內也不可能得到完全的發揮,在遵守職業道德準則的前提下,允許他們到更廣闊的天地去施展才華。如車橋公司的技師郭全,是省級技能大師,在、都小有名氣。公司與其約定,在保證公司機修工作基礎上(總經理給其特殊待遇),可接攬其他廠家維修工作。

3、加強培訓、暢通渠道,為人才發揮作用創造環境和條件。一方面,根據縣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利用各類培訓基地、網絡教育平台,加大對人才專業技術、知識的培訓與更新。另一方面,建立各級領導聽取高層次人才意見直通車制度。明確縣四大家領導每人聯繫1—2名優秀人才或技術骨幹,經常性地聽取他們的意見和提議,為高層次人才供給參政議政舞台,發揮他們智慧和作用。再次,加強單位(企業)文化建設,打造健康、進取、向上的物質、人文環境,進一步增強單位(企業)吸引人才的魅力,並激發人才的歸屬感與向心力。

(三)制定優惠政策,進取“引才引智”

1、加強項目建設,搭好引才引智平台。項目建設是聚集資本、吸引人才、落實國家優惠政策的核心,也是吸引人才的突破口。要加強新生源、移栽靈兩家企業省級博士後產業基地建設,藉助這一平台,加強與相關高校聯繫溝通,提前向優秀畢業生供給實習崗位,招引高層次人才到我縣工作。

2、完善人才政策,用良好的待遇吸引高層次人才。用足用活現行工資福利政策,提高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待遇。搞活事業單位活的工資部分,允許單位根據工作情景進行再分配。對願意回縣工作的本科生直接執行定級工資,對引進的外籍本科生給予適當生活補貼。對引進的高層次人才,縣政府實行補貼制度,鼓勵企事業單位引進高、精、尖人才,實施“一流人才、一流報酬”。用高薪吸引急需的高端人才。如高薪聘請某技術研究所任光電纜項目負責人,月薪5萬元左右,還為公司帶來了一個5人技術團隊。設立縣級人才發展基金。由縣財政、企業、社會多方籌集100萬以上發展基金,定期重獎有突出貢獻的專業技術人員。

3、解決後顧之憂,創優環境穩定人才。建設人才週轉公寓。針對企業難以單一地徵(用)地為高級人才建公寓的現實,採取政府統一建設,企事業單位租用的模式,解決企事業單位引進人才的居住問題,併力求停車、健身、商務、娛樂、物業管理等功能齊全。簡化程序,開闢“綠色通道”,幫忙解決新引進人才家屬配偶就業、子女入學等問題。發放“人才健康綠卡”,確定定點醫院,聯繫科室,由定點醫院為持卡人建立個人健康檔案。定期跟蹤、回訪。加強與外來人才的溝通和聯繫,定期開展座談會、鄉友聯誼會等活動,使他們更好地為我縣經濟社會發展貢獻才智。

(四)加大人才培養的力度,培養急需、長線人才。

1、加大職業教育工作力度。根據事業單位和規模企業發展的需求,對缺口較大的營銷、企業管理、設計等專業實行定單式培訓。由縣職校與需求企業單位簽訂委培合同。

2、實施人才迴歸工程。結合需求,與畢業後願回縣工作(至少5年以上)的高校畢業生(本科或以上)簽訂就業合同,由財政給予必須數額的補貼(約為大學學費數額),並確保必須的工資待遇(類似國家對師範生優惠政策),為持續發展儲備一些長線人才。

篇14:考察報告

文化產業發展現狀考察報告

為深入貫徹省第八次黨代會提出的“加強文化強省建設”以及市第八次黨代會提出“以雜技、武術為標誌塑造特色文化品牌,建設文化強市”的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落實副市長12月14日來我局調研指導工作時指出“文廣新局要進取給市委、市政府當參謀、出思路,異常是要緊緊圍繞如何壯大文化產業,推進文化事業,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視野,努力創新,大力推進全市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的重要部署。12月19日至23日,文廣新局赴省市、市,省市、市、市等地,就當地雜技、武術等特色文化產業發展情景進行考察學習。上述幾地無論從文化淵源、產業基礎、規模還是主要藝術形態均與我市相近。

期間,考察組每到一地,實地查看雜技院團或雜技、武術學校的基礎設施建設及硬件配備情景,參觀當地雜技、武術文化產業項目,同時就雜技藝術的傳承保護、雜技藝術生產、雜技院團改制、政府對特色文化產業扶持政策、雜技人才培養、雜技武術文化與旅遊產業結合等方面與當地主管部門和相關院團、學校負責人進行了深入座談。所見所聞,耳目一新,令人振奮,獲益匪淺。經過考察學習,我們更加清晰地看到,我市雜技產業發展的基礎優勢和特色文化品牌效應依然存在,多地之間業務合作的依存度較高。可是,自十七屆六中全會以後,無論從體制機制、發展方向,還是政策優惠、資金扶持方面,周邊省市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步伐明顯加快,我市雜技產業發展的危機感、緊迫感、使命感愈加強烈,雜技院團深化改革以及雜技產業發展創新求變的決心和信心更加堅定。現將考察情景報告如下:

一、省促進文化產業跨越式發展

(一)出台省級層面扶持政策

十七屆六中全會以後,省召開了中國共產黨省第九屆委員會第十三次全體會議,經過了《中共省委關於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加快建設文化強省的意見》,指出將文化產業納入省國家發展戰略。同時要求各級黨委、政府要牢牢把握文化改革發展的正確方向,像重視經濟建設一樣重視文化建設,像重視經濟體制改革一樣重視文化體制改革,像重視維護人民羣眾經濟權益一樣重視維護人民羣眾文化權益。

《意見》中着重指出,在文化產業發展方面:

一是要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按照全面協調可持續的要求,以擴大總量、優化結構、提高層次為重點,促進文化產業跨越式發展。

二是經過注入資金、資助項目開發、劃轉相關資產等方式,支持重點文化企業發展,支持貼合條件的文化企業經過上市融資和發行產業基金、股權投資基金、企業債券等方式壯大實力規模。

三是加快發展文化產業,必須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必須毫不動搖地支持和壯大國有或國有控股文化企業,毫不動搖地鼓勵和引導各種非公有制文化企業健康發展。

四是加大對文化產業發展的扶持力度,遵循市場經濟規律,以投資、財税、金融、土地和價格政策為主要資料,建立扶持文化產業發展的政策體系。自2012年起,除省級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有較大幅度增加,各地要在預算內設立相應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並逐步擴大規模。

(二)採取的具體措施

近日,省根據省委書記姜異康做出的“加強農村文化建設,逐步做到一村一年一場戲”的重要批示精神,提出以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為契機,將國有院團變為保障基層羣眾公共文化權益、滿足基層羣眾基本文化需求的主陣地和大本營的發展方式。要求各地市進一步發揮好藝術院團的公益作用,支持演藝團體深入基層演出,出台自2012年實行“一年一村一場戲”的有關保障措施。同時強調在演出補貼政策方面,要實行政府買單,加大補貼力度,按照不一樣類別的演出單位和藝術門類,制定不一樣的演出補貼標準,提高演出單位演職員的進取性。要設立農村文化建設及文化下鄉演出專項資金,納入各級財政預算,加強資金的管理監督使用,切實提高劇團演出裝備水平,落實為劇團配備舞台流動車的政策。

(三)市文化產業發展情景。

市,位於黃河下游,省的西北部,是省北大門,與我市的吳橋縣為鄰,地緣相近,人緣相親。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700億元,實現地方財政收入72.9億元,全市總人口586.19萬。19日上午,考察組一行與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市雜技團等相關負責同志就文化產業發展情景進行了座談。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文化產業發展,今年11月中共市委出台了《關於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加快建設區域文化高地的實施意見》,提出緊緊圍繞建設幸福為新的追求,以滿足人民羣眾精神文化需求為落腳點,以深化改革為動力,建設區域文化高地。截至目前,全市在建或即將開工的涉及文化旅遊、文化休閒服務、休閒健身、文化旅遊用品等重點文化項目181個,計劃總投資1149.4億元,今年計劃投資315.2億元,目前到位資金188.9億元。

市雜技團成立於年,為市屬差額事業單位,編制80人,實有86人,該團另有9—14週歲雜技學員27人。為鼓勵雜技院團發展,、年市雜技團共新進事業身份演員23人;從2012年起,財政撥款數由原先在編人員工資總額的60%增長至100%。近日,市財政撥付文廣新局3000萬元設施設備改造費用,用於支付三團(雜技團、歌舞團、京劇團)的燈光音響設備購置和雜技團排練廳、演出劇場的改造以及舞台車、演出大客車的購置,現正在進行招標採購。同時,自2012年起市財政每年列支300萬元的專項經費鼓勵文化藝術創作。

市關於雜技院團改革的思路是,經過改革將院團進行功能切分,採取公益演出和市場化運作相結合的方式經營。鑑於雜技演員職業的特殊性,對於40歲以上的老演員放到公益性演出單位,採取財政購買公益演出的形式(結合一村一年一場戲),進社區、下鄉村演出,同時承擔黨的喉舌的作用,改革後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保。年輕演員不但要承擔藝術創新任務、放到市場演出,並且還要承擔一部分公益性演出,按勞取酬,多勞多得,創新獲獎後進行獎勵,掙高工資,進而實現雜技藝術的傳承和雜技院團的做大做強。

(四)市文化產業發展情景。

市居魯西,臨、,位於華東、華北、華中三大行政區交界處,全市總人口617.86萬人,其中市區人口100萬。年實現生產總值1606.51億元,地方財政收入70.5億元。19日晚和20日上午,考察組分別與市文廣新局、市雜技團的負責同志進行座談,並實地參觀了雜技團排練廳(兼演出廳)。

市雜技團成立於1970年,現有演職人員98人,市級差額事業單位(按編制人數的70%撥付);1993年文化部批准在建立中國少兒雜技基地,2003年市財政投資1000餘萬元新建了中國少兒雜技基地暨雜技團,同年依託雜技團成立市雜技藝術學校,招收6-10歲學員,雜技團的骨幹演員均為該校學員,目前已初步構成了培養人才、留住人才、使用人才的良好循環鏈條,實現了教、學、研、創、演一體化均衡發展格局。年雜技分別列入國家級和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年雜技被省命名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示範基地。

近幾年來,市政府為保護、發展雜技藝術,提高雜技團的市場競爭力,專門針對雜技團老職工提前退休問題出台了特殊政策,凡是工齡年滿30年,年齡接近45歲從事雜技表演的職工,能夠提前辦理退休手續;凡是離退休的雜技團在編職工,均由市財政按照事業人員退休工資的100%撥付給文廣新局,由文廣新局負責發放。目前,全團在編人員不足10人,其餘80餘人均為外聘人員,財政撥付的人頭費(按照編制人數工資總額撥付)幾乎全部用到了節目創新上,該團重金打造的雜技主題晚會正在緊張排練中,將於2013年在第十屆中國藝術節精彩亮相。

二、省促進文化產業集羣發展

(一)市文化產業發展情景。

古稱汴梁,位於省東部,是國務院首批公佈的24座歷史文化名城和我國八大古都之一,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被省確定為全省文化產業發展和文化體制改革試點城市、旅遊景區管理體制改革試點城市、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城市和文化改革發展試驗區。目前舉辦有中國菊花花會、中國清明文化節、中國收藏文化論壇等具有較強影響力的文化節慶活動。年全市旅遊接待量和旅遊綜合收入分別到達3469萬人次和128.4億元。

21日,考察組一行實地考察了的文化旅遊產業發展情景,同時參觀了國家級5A景區清明上河園。清明上河園是由市人民政府與海南置地集團公司合作建設的一座大型宋文化主題公園,園區佔地面積510畝,按《清明上河圖》的原始佈局,集中展現宋代諸如酒樓、茶肆、當鋪、汴繡、官瓷、年畫等現場製作;薈集民間遊藝、雜耍、盤鼓表演;神課算命、博彩、鬥雞、鬥狗等京都風情。目前定時表演節目:包公迎賓、楊志賣刀、林沖怒打高衙內、燕青打擂、李師師藝會情公子、王員外招婿、宋式民俗婚禮、編鐘樂舞、馬術、氣功絕活等20餘個。《大宋·東京夢華》是由清明上河園景區投資1.35億元的大型水上實景演出,由著名導演梅帥元策劃,全劇共70分鐘,由700多名演員參與演出。據園區相關負責人介紹,由於已經進入冬季,現已暫停演出,待明年3月後擇天氣狀況恢復。

(二)市文化產業發展情景。

為縣級市,隸屬鄭州市。位於省中西部,中嶽嵩山南麓。為中國“武術之鄉”,聞名宇內的少林寺就位於境內。禪武文化獨具特色,少林武術規模發展,全市有少林塔溝武校、鵝坡武術專修學院、小龍武院、南北武院等武術院校62家,分佈在市委市政府規劃的武術城內。目前在校習武的海內外學子達5萬人之多。現已構成、少林寺、洛陽三點一線的武術文化旅遊品牌。

22日,考察組一行抵達市,對武術文化發展狀況進行考察,實地參觀了少林塔溝教育集團的少林寺塔溝武校,並與集團負責人進行了座談。少林寺塔溝武術學校是少林塔溝教育集團的一個教學單位成立於1978年。少林塔溝教育集團成立於年元月,其中還包括嵩山少林武術職業學院、少林中學、金塔駕駛學校等。其中塔溝武校目前在校生3萬餘人,學校佔地面積5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達66萬餘平方米,現有教職員工3000多人,有武術教學班600多個;經國家教育部批准,學校設有能夠招收國外留學生的國際教學中心。經上級批准,學校於2004年成立了少林中學和嵩山少林武術職業學院。其中嵩山少林武術職業學院為實施高等學歷教育(大專),市委市政府為支持其學院發展無償劃撥了1000餘畝建設用地,該學院現已成為培養高素質武術人才的全國第一所武術院校。如今塔溝武校,已發展成為一所集文、武教學為一體的大型民辦武術教育集團。

市在大力發展武術教育的同時,於年重金打造了《禪宗少林·音樂大典》大型文化演出項目。項目選址在距市西10公里的待仙溝,距少林寺7公里。由曾獲得奧斯卡原創音樂獎的譚盾提綱藝術總監和音樂原創;由成功策劃《印象·劉三姐》的著名策劃人梅帥元製作;廈門大學教授易中天任禪學顧問;少林寺方丈釋永信任少林寺文化顧問;著名舞蹈學家黃豆豆任舞蹈編導。《禪宗少林·音樂大典》演出規模宏大,音畫一體,近600人的禪武演繹,少林僧侶的現場唱誦,春夏秋冬的景觀變化,直指心性的佛樂禪音,合成了中嶽嵩山輝煌的交響。由於進入冬季,演出已經暫時停止。

(三)市文化產業發展情景。

市位於省東北部,是冀、魯、豫三省交界處,全市總人口340.63萬人,年全市生產總值774.8億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30.2億元。是中華龍鄉、雜技之鄉,龍文化與雜技藝術是的特色與品牌。該市自2000年開始舉辦龍文化活動周,每年舉辦一屆。2003年改為中華龍文化節,並增設雜技藝術節,此後兩年一屆至今,共舉辦中華龍文化節6屆、雜技藝術節3屆。市嶽村鄉東北莊,與吳橋並稱為中國雜技南北兩故里。年,東北莊雜技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2日—23日,考察組一行與市文廣新局相關負責同志進行了深入座談,並實地參觀了雜技藝術學校、水秀雜技晚會演出劇場(大棚)市雜技團、東北莊雜技藝術學校、東北莊原生態雜技文化園建設工地。

1、市委市政府的重點扶持政策。

(1)支持雜技文化藝術發展。今年7月,市委書記、市市長帶領相關部門負責同志到市雜技團、市豫劇團現場辦公,一次性解決了制約院團發展的資金問題,並構成了市長辦公會議紀要(見附件)。紀要中指出:1、將雜技團、豫劇團所有在編人員檔案工資由原先的30%提高到100%全額發放。2、市政府每年向市雜技團、市豫劇團各購買200場公益性演出,每場3000元。3、為市雜技團、市豫劇團各解決100萬元資金,用於兩團購買一輛豪華大巴車及演出設備。4、明確由市財政局負責,參照同類事業單位標準為市雜技團、市豫劇團解決辦公經費。5、有市委宣傳部、市文廣新局提出獎勵辦法,報市委市政府審定,建立獎勵激勵機制,對獲得省以上獎勵和獎項的單位和個人予以重獎。

(2)建設國內首家雜技藝術類專科院校。6月23日,市與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簽訂文化創意與雜技教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市將重點打造中國國際雜技文化產業園,在園區內建設雜技藝術學校新校址,同時與北師大合作辦學,將學校辦學層次升格為大專,這將成為國內第一家雜技藝術類專科學校。用於新址建設的3000萬元啟動資金已經撥付到位。

(3)建設兩個雜技產業園區項目。在市級層面新建中國首家雜技文化產業園,總投資11億元,依託市中原綠色莊園進行分期改造建設。利用綠色莊園豐富的植被和水利資源對現有旅遊項目進行整合,擴建現有湖面,按照國際標準建設主題場館,並在中原路建設北大門,力爭用四年時間把雜技產業園建設成為佔地1200餘畝,國內首屈一指,華北地區最知名的旅遊、文化、娛樂、休閒、度假等知名品牌和的城市名片。

在區級層面,市華龍區成立了東北莊雜技文化旅遊園區管委會,建設東北莊原生態雜技文化園。該園區規劃佔地3000畝,核心建築區面積727畝,計劃總投資6億元。目前東北莊中原雜技藝術博物館主體已經完工,正在進行內裝和布展等工作。該館是我國第一座以雜技為主題的單體博物館,總投資3613萬元,項目佔地總面積約36畝,主體場館建築面積9600平方米,它也是東北莊雜技文化旅遊園區的標誌性建築。目前除雜技博物館外,温泉度假區、龍湖濱水景觀、雜技民居、文化廣場、商業街和園區綠化工程等已經全部啟動,預計2015年將全部建成。

(4)大力支持民營院團發展。市政府為支持民營院團出精品、創力作、做大做強產業規模,市政府為豪藝雜技集團創作生產的《水秀》實景演出劇目供給了貼息貸款2000萬元。目前全市擁有豪藝集團、華晨集團等民營雜技團體30多個,從業人員1萬多人,年經營收入超億元。

2、國有雜技院團發展現狀。

(1)市雜技團。該團誕生於清朝中期,它的前身是縣雜技團,已有150多年的歷史,是差額補貼事業單位,編制80人,實有雜技演員200餘人。年9月,該團40名不能參加正常演出又不到退休年齡的老演員,全部調整到雜技藝術學校任教師,優化了雜技團人員結構,激發了院團活力。年,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由市雜技團投入600多萬元創作的大型雜技情景劇《神龍部落》在鄭州長期駐演,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豐收。

(2)雜技藝術學校。該校是1992年經省政府批准成立的以雜技教育為主的綜合性藝術中專學校,年,學校曾先後被省文化廳命名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社會傳承基地”,被省雜技家協會命名為“雜技藝術教育基地”,被國家教育協會命名為“全國職業教育創新學校”。學校現開設雜技表演、戲曲表演、舞蹈、聲樂、器樂5個專業。學制3——6年不等,目前在校生達1000餘人。

3、域外雜技演出市場。近年來,雜技一向在探索市場化的運作模式,在國內的桂林、上海、北京、廣州、蘇州等大中城市,都有雜技的演出隊伍。在桂林演出的《夢幻灕江》、在蘇州演出的《夢蘇州》兩台大型主題雜技芭蕾晚會,創下了國內雜技晚會演出場次最多、上座率最高和收入最好的紀錄。市雜技團先後80餘次出訪美國、意大利、馬來西亞等世界五大洲60多個國家和地區。民營雜技團體先後佔據了美國迪斯尼、日本大阪環球影城等6個固定演出場所。

4、雜技藝術創作。迄今為止,創作了《獅林春光》、《女子大排椅》、《攀登》、《神龍部落》等一批雜技精品劇目,在法國巴黎國際雜技大賽、意大利拉迪娜國際雜技節、意大利維多納“國際明星雜技節”、日本東京“實際青少年雜技大賽”、武漢國際雜技節、吳橋國際雜技節和其他眾多國際國內大賽中,分別獲得“總統獎”、“政府將”、“金獅獎”、“黃鶴獎”、“芳草獎”等300多項。

三、各地文化產業發展經驗啟示

(一)政策引導是方向,政府扶持是根本。

明確雜技文化產業發展方向,謀劃、包裝、推介產業發展項目,出台鼓勵文化產業發展的優惠政策,擴大政府扶持文化產業的途徑範圍和渠道,加大政府對雜技文化產業投入,協調安排必須的政策性扶持資金用於發展文化產業,對具有創新性的文化產業項目實行低息或貼息貸款,鼓勵社會資本參股、控股、興辦文化企業,構成多種經濟成分共同參與的文化產業發展格局,進而做大產業主體,做強產業規模,打造產業品牌,優化產業載體。

(二)將文藝院團改革後功能定位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相融合是趨勢。

如將雜技院團全部推向市場,其自身將很難生存,經過政府花錢買公益等方式,增加對雜技院團的經費投入,拓寬院團演出市場,建立公益性演出和商業性演出雙向管理新機制,以廣場文化展演活動和羣眾參與互動的娛樂康體活動為載體,在激活和提高院團的生命力、競爭力的同時,也滿足了普通人民羣眾對公共文化服務的需求。

(三)培育壯大市場主體是做大做強文化產業的前提條件。

發揮本地獨特文化資源優勢,發展龍頭導向化、市場多元化、體制多樣化、規模產業化、發展規範化、內含優質化的各類別、各性質、各主體的雜技藝術院團和雜技藝術學校,扶持發展一批雜技骨幹企業,實現從量變的積累逐步發展為質變的飛躍。

(四)人才建設是文化產業發展繁榮的靈魂。

經過考察能夠看出,各地對於文化藝術和文化產業人才的培養與引進十分重視。各地每年均在全國各地雜技學校、雜技院團中選拔優秀雜技人才,高薪聘用。可是我市雜技院團受財力、機制以及影響力的制約,卻無法留住好的雜技人才、無法引進優秀雜技苗子,逐步構成了結構性斷層,人員老化現象逐年嚴重,人員包袱日益沉重。

(五)藝術創新和精品創作是文化產業發展的基礎。

精品創作是藝術發展的靈魂,創作出具有時代精神和藝術魅力的劇節目,推動文化資料形式、體制機制、傳播手段創新,是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是繁榮文化的必由之路。所以,建立和完善藝術創新機制,已成為當前文化產業率先發展、邁向繁榮的基礎保障。

(六)大力實施文化產業項目建設是帶動文化產業發展的有效途徑。

依託雜技資源優勢,經過大力實施文化產業重點項目建設,在推進雜技藝術水平提高、優化文化產業升級、帶動雜技產業快速發展、提高文化產業的核心競爭力的同時,帶動不一樣行業、不一樣區域協調發展,構成地域特色鮮明、主導產業突出、佈局結構合理、創新本事較強、市場繁榮有序的文化產業發展新格局。

五、加快我市雜技文化產業發展的提議與對策

近兩年來,我市加大對文化建設的投入力度,文化事業尤其是文化產業健康發展,產業增加值逐年快速提高。可是,我市的雜技文化產業發展還處於起步階段,嚴重滯後於文化事業發展的要求。與人民羣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要求相比,還存在必須差距。從國內比較來看,我市的雜技文化資源優勢依然存在,但雜技產業發展已明顯落後。究其原因,主要存在:思想觀念滯後、產業意識薄弱;產業規模較小,市場競爭力弱;資源利用不夠,開發本事較弱等方面的問題。為用足用好國家、省、市對文化產業發展的優惠政策,牢牢抓住沿海地區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這一戰略時機,進一步加快我市雜技文化產業發展,我們提議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儘快註冊成立“中國雜技集團”。

以發展為主題,以改革為動力,以體制機制轉換為重點,率先啟動雜技團的改制工作,以市雜技團為主體,組建雜技集團,註冊企業法人。成立後的經營範圍分為四大板塊:即雜技演出、雜技教育、雜技旅遊、雜技相關衍生品的開發。改變各單位多元化經營格局,團、校、園各抓主業,優勢集中。鑑於目前我市雜技團體的單位性質、管理結構、人員結構、資產結構等方面具有必須的複雜性,提議分步實施,穩妥推進。初步構想分三階段實施:

第一階段:以吳橋雜技藝術學校和市雜技團發起成立中國雜技集團。首先實現市屬資產雜技學校和市雜技團的合併。與吳橋雜技大世界及武術文化構成旅遊產業鏈互動,構成有特色的創意文化產業。

第二階段:以中國雜技集團注資吳橋雜技大世界並控股,完善雜技集團架構。

第三階段:以集團名義按照市場法則,運用市場手段,實施集團對吳橋縣雜技團的兼併。

對市雜技團、吳橋雜技學校、吳橋雜技大世界、吳橋縣雜技團實現資產、人員的全面整合,全面實施事業單位改制,建設資產緊密型的企業集團,集團初步正常運營。集團對所屬各企業擁有人事任免、資產監管、財務運作、市場管理的全面權利及職責。

以雜技集團為核心輻射帶動各民間團體。凡轄區內貼合必須條件並自願加入集團的雜技產業實體,經批准均可作為分公司或分團,以集團名義對外經營,仍堅持原有獨立法人資格,遵守集團章程及各相關規章制度,理解集團的管理,享受集團的扶持政策。

(二)抓緊啟動雜技文化產業園區建設。

雜技文化產業園區項目,以雜技產業集團和雜技職業學院為載體,以雜技館為橋樑,以雜技產業大廈為依託,進一步提高雜技藝術在海內外的知名度與業內影響力,做大做強吳橋國際雜技藝術節這一知名文化品牌,圍繞雜技文化產業發展的系列項目,打造“團、校、園、廠、節”五位一體的完整雜技產業鏈條。實現雜技劇目演出、雜技人才教育、雜技藝術交流、雜技道具製作、雜技節慶活動以及雜技文化旅遊的有機高度統一;實現雜技人才和各類資源的合理調配和集約化經營;實現彙集多功能於一體的完善的經營服務體系;實現園區功能化、項目基地化、配套標準化、服務優質化、節目產業化、運作市場化、集團國際化的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經濟文化產業鏈。

1、雜技藝術職業學院

依託我市現有的吳橋雜技藝術中等專業學校為基礎,創立雜技職業藝術學院學校。雜技學院為專科性質普通高校,建成後將成為我國第一所雜技藝術類大學。學院按四個功能區(行政辦公區、教學區、生活服務區及運動操場)進行規劃建設。根據雜技藝術人才成長的特性和國內外雜技市場需求狀況,擬定學院在校生規模不低於1500人,配備教職工不低於230人,以後根據市場需求滾動擴大辦學規模。學院暫設五部(公共基礎部、科研創新部、國際合作部、市場開發部、繼續教育部)七系(雜技系、魔術系、音樂舞蹈系、藝術表演系、舞美設計與道具製作系、雜技編導與師資系、文化產業管理系)二十四個專業(雜技表演4——形體、平衡、雜耍、高空;魔術表演4——魔術、滑稽、仿聲、氣功;音樂舞蹈4——民族、現代、聲樂、器樂;藝術表演系1;舞美設計7——佈景設計、化粧與造型設計、道具製作、服裝設計、舞台燈光、舞台技術管理、電腦美術設計;雜技編導1;文化產業管理3——文化創意與產品開發、文化企業管理與市場營銷、文化遺產保護)。

2、雜技館

雜技館應以雜技表演為主體,配有辦公、排練、交流、展示、商業和獸房等配套設施,建設成為一座設施完整、功能齊備、專業一流、特色鮮明的雜技表演場所。雜技館的舞台主要表演項目應着重體現藝術專業性與現代綜合性相融合、雜技馬戲表演與綜藝文藝演出相兼顧、國際化趨勢與本土化特色相借鑑的建設理念。雜技館功能上應體現專業雜技(魔術、馬戲)表演劇場功能;雜技藝術交流及空間展示功能;充足的排練、辦公及小型會議功能;雜技藝術生產的研發、編創、培訓中心規格齊備的獸房以及適當的商業附屬設施。雜技館建成後,將成為國際領先、國內一流的雜技專業場館,屆時可用於雜技節慶賽事的舉辦、雜技節目演出、排練以及相關大型會議召開等。

3、雜技產業大廈

雜技產業大廈項目共分兩部分:一部分為雜技產業大廈,暨雜技產業寫字樓。該大廈不但作為新組建的雜技產業集團的總部基地,並且將吸引和容納本地和全國各地的雜技院團、雜技學校、雜技演出經紀機構、雜技藝術編創團體、服裝道具加工企業入駐,作為辦公場所、節目研發編創中心以及產業項目孵化中心。

第二部分為大廈附屬建築。一是將根據實際需要建設練功房,作為入駐雜技院團、學校的節目排練和日常練功場所;二是建設服裝道具加工企業廠房,延伸雜技產業鏈條;三是建設雜技專家公寓,吸引國內外知名雜技藝術大家進駐、紮根,助力產業發展。

項目建成後,經過充分利用我市環京津、環渤海的交通優勢、深邃厚重的雜技文化資源優勢、完善的雜技產業架構體系及平台,吸引國內乃至海外雜技團體及相關產業企業入駐大廈,建立面向國內外的雜技產業發展基地、雜技文化交流基地、雜技藝術傳承基地、雜技人才培養基地、雜技信息匯聚基地、雜技道具製作基地、雜技節目研發基地、雜技學術研討基地。共享產業信息、延伸產業鏈條、做大產業規模、打造產業航母、實現優勢互補、提高綜合實力,最終實現節目產業化、產業集團化、集團國際化,打造成中國雜技產業具有培訓基地、製作基地、研發基地、信息基地等多功能於一體的集散地,帶動雜技文化產業的大發展、大繁榮。

(三)依託自身文化資源優勢,謀劃週末劇場演出劇目。

我市應當依託自身的文化資源優勢,謀劃一台大型雜技、武術類主題晚會暨週末劇場,藉助我市的旅遊資源吸引外地遊客,異常是京津遊客,週末來滄領略雜技之鄉、武術之鄉的獨特文化魅力。演出定位以“驚險奇絕”的雜技藝術與“武健泱泱”的武鄉盛景相結合,充分展示雜技技藝和武術文化的獨特魅力。在促進文化產業發展、推動經濟社會提高的同時,到達宣傳、提升知名度和美譽度的目的。

(四)加大財政投入,扶持院團發展。

在加大財政投入的前提下,推進藝術院團的改革發展,根據新形勢變化和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新需求,把握市場需求,創新理念、創新體制、創新機制。進一步深化對文藝院團功能定位的認識,既要體現其市場性,又要體現其公益性;既要走市場、見效益,又要出精品、出人才;既要融入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又要發展文化藝術產業;既要克服等着改、等着轉的消極被動思想,進取主動地進行自主改革探索,又要轉變改革就是甩包袱、減投入的思想,切實加大政府投入。

篇15:考察報告

職業教育工作考察報告

市教育局分管局長帶隊,本次考察由市教育局牽頭組織。各縣區教育局局長、各中職學校校長參加學習考察。

不斷加強我市各中職學校和外省職業學校的交流與合作,為適應新形勢下職業教育發展要求。

提升我市職業學校的辦學理念和水平,促進我市職業教育又好又快發展,市教育局組織考察組於月8日至15日對的職業教育進行了學習考察。

考察人員都認真聽取當地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方面的經驗介紹,考察組一行先後深入電子職業中專學校、建築工程職業中專學校、技師學院、市職業中等專業學校、工商旅遊學校以及集美職業技術學校等6所中等職業學校進行學習考察。每到一處。

詳細瞭解各職業學校辦學理念與目標、學校建設與發展、機構設置與管理、學校招生與就業、職教集團與校企合作、教學改革與專業設置等方面的情景,並就職業教育規範招生、專業結構調整、資源整合等熱點與難點問題進行了深入交流。

每位考察組成員都真真切切感受到與發達地區職業教育的差距,經過此次考察學習。

大家一致表示要以此次考察為契機,將職業教育辦學的寶貴經驗和先進理念及時傳達給本縣區、本學校的每位職業教育工作者,進取借鑑吸收職業教育的成功經驗,努力辦好本縣區、本學校的職業教育,促進我市職業教育大發展。

【小編簡評】

考察報告 優選(範文15篇)如果還不能滿足你的要求,請在本站搜索更多其他考察報告範文。

【網友評價】

下的心思都能感覺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