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大力建設機關文化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精選多篇)

欄目: 員工思想 / 發佈於: / 人氣:2.09W

第一篇:大力建設機關文化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大力建設機關文化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精選多篇)

人類社會經過幾千年的奮鬥,發展到今天物質生活無比豐富的顛峯時代,但物質資料的豐富應該説更多地來自於人類思想的力量,知識的力量,文化的力量。文化的力量是巨大而深遠的,文化每時每刻都以其獨特的方式影響和改變着世界,改變着人類的生活。發覺和重視文化的作用,致力於先進文化的建設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識並實踐着,代表先進文化發展的方向也正式成為黨在新時期執政興國的重要指導思想之一。可以説這一切都是遵從社會發展規律,抓住了社會發展的“牛鼻子”,因為從根本上講,人類社會創造的一切有形的物質財富和全部思想方法、精神產品都屬於文化的範疇,都是人類文化的結晶和體現。

機關文化是文化系統中管理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機關工作人員在長期的工作實踐中,自然或被動養成的思想觀念、道德品質、思維方式、行為習慣、生活態度、工作作風、處事規則等方面的內在統一和外在表現。相對於廣義的文化概念而言,機關文化更加強調凝聚力、約束力、執行力和親和力,相對於生產性組織而言機關文化更加強調目標、方式、影響和效果。機關文化建設的作用相對講更直接、更速效、更明顯、更有操作性。因此,建設以人為本、和諧有序、嚴謹規範、清廉高效、健康向上、充滿活力的良好機關文化成為現今加強先進文化建設,推動社會發展的迫切需要。

1、建設良好的機關文化是適應新形勢發展的需要。隨着我國政治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社會對政府機關在職能定位和工作方式上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標,為儘快適應這一新形勢新任務的變化,政府機關就有必要建立全新的機關文化,通過機關文化的建設來帶動機關各項工作的開展。只有建立與社會進步和時代要求項適應的機關文化才能更加積極有效地促進經濟社會的發展。

2、建設良好的機關文化是政府改進管理方式的需要。現代管理強調以人為本的原則,政府管理也不例外,從政府機構改革的指導思想看,轉變職能是政府改革的總體方向,提高效率是政府改革的根本目標,強化服務是政府改革的着力點,所有這些都體現了人性化的要求。由此,政府管理方式也必須從傳統的制度型管理向文化型管理過渡,加強機關文化建設正是政府轉變管理方式的一種必要手段。

3、建設良好的機關文化是機關隊伍建設的需要。政府機關是社會機體的大腦和神經中樞,機關工作人員承擔社會管理的具體責任,機關工作人員素質的高低、服務意識的強弱、工作作風的優劣、工作效能的高低至關重要,直接影響社會經濟發展的水平和速度。良好的機關文化則可以立足根本,引導機關工作人員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樹立崇高的事業心和強烈的責任感,調動機關工作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強化服務意識,改進工作作風,提高工作效率。

4、建設良好的機關文化是解決機關自身存在問題的需要。由於傳統文化和社會意識等因素的深刻影響,無庸諱言,機關自身建設仍然存在着大局意識不強、作風不正、效率低下、服務質量不高的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各項配套的制度建設是一方面要求,同時更需要加快機關文化建設力度,強化機關工作人員的思想品質、職業道德、責任意識、大局意識和奉獻精神,充分發揮文化獨有的影響滲透、同化改造、激勵鼓舞等“軟性”作用,從深層次解決問題的根源。

機關文化建設意義深遠,作為政府承擔促進地方科技創新,推動科技事業進步重任的科技管理部門,身處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科技對經濟社會發展起着決定性作用的當今時代,建設協調高效、規範有序的機關文化顯得尤為迫切和必要。科技部門要更加有效地明確職責,發揮作用,提高效能,推動“第一生產力”的發展,推動全民科學素養的提高,推動社會進步,就要更加深刻地理解文化的內涵,把握文化的特徵,適應時代要求,建設科技部門自身良好的機關文化。

1、緊扣機關文化建設的核心,倡導責任文化。文化的靈魂是道德,行為的動力是認識。機關文化建設的核心就是要明確主體意識,培養強烈的事業心和高度的責任感,認識社會管理的重要使命,樹立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做到愛崗敬業、勤勞務實、廉潔自律、無私奉獻,最大限度地履行好自己的職責。

2、緊扣機關文化建設的目標,倡導服務文化。服務是現代組織,尤其是政府組織重要的工作目標之一,我們政府體制改革方向就是從權力主體向責任主體轉變,從管理型政府向服務型政府轉變,政府機關要始終堅持執政為民的思想,以人們羣眾為中心,為人們羣眾、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優質高效、熱情滿意的服務,樹立良好的機關形象,創建羣眾讚譽的服務品牌。

3、緊扣機關文化建設的要求,倡導學習文化。學習是機關文化建設中的一種有效措施,可以提高機關工作人員的政治素質,加強工作的責任感和事業心,轉化機關工作的理念和風氣,形成特定的價值觀念和集體意識。另一方面,機關工作人員要跟上現代科學知識更新速度,跟上時代步伐,必須加強政治和業務學習,適應學習型社會的要求,培養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這樣才能順利完成各項工作。倡導終身學習、終身教育的理念,是機關建設的基本要求。

4、緊扣機關文化建設的載體,倡導活力文化。機關作為長期存在的集體組織,必須打破重在制度管理下的運行模式,充分激發組織的活力,改“以事為中心”為“以人為中心”,強調關心人、理解人、尊重人和鼓舞人,通過機關富有特色的各類活動,在潛移默化中,增強機關工作人員的集體榮譽感,增強機關凝聚力和向心力,影響和激勵機關工作人員努力工作、不斷進取,將機關文化建設落到實處。

第二篇:大力建設機關文化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文章標題:大力建設機關文化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人類社會經過幾千年的奮鬥,發展到今天物質生活無比豐富的顛峯時代,但物質資料的豐富應該説更多地來自於人類思想的力量,知識的力量,文化的力量。文化的力量是巨大而深遠的,文化每時每刻都以其獨特的方式影響和改變着世界,改變着人類的生活。發覺和重視文化的作用,致力於先進文化的建設被越來

越多的人所認識並實踐着,代表先進文化發展的方向也正式成為黨在新時期執政興國的重要指導思想之一。可以説這一切都是遵從社會發展規律,抓住了社會發展的“牛鼻子”,因為從根本上講,人類社會創造的一切有形的物質財富和全部思想方法、精神產品都屬於文化的範疇,都是人類文化的結晶和體現。

機關文化是文化系統中管理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機關工作人員在長期的工作實踐中,自然或被動養成的思想觀念、道德品質、思維方式、行為習慣、生活態度、工作作風、處事規則等方面的內在統一和外在表現。相對於廣義的文化概念而言,機關文化更加強調凝聚力、約束力、執行力和親和力,相對於生產性組織而言機關文化更加強調目標、方式、影響和效果。機關文化建設的作用相對講更直接、更速效、更明顯、更有操作性。因此,建設以人為本、和諧有序、嚴謹規範、清廉高效、健康向上、充滿活力的良好機關文化成本站-為現今加強先進文化建設,推動社會發展的迫切需要。

1、建設良好的機關文化是適應新形勢發展的需要。隨着我國政治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社會對政府機關在職能定位和工作方式上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標,為儘快適應這一新形勢新任務的變化,政府機關就有必要建立全新的機關文化,通過機關文化的建設來帶動機關各項工作的開展。只有建立與社會進步和時代要求項適應的機關文化才能更加積極有效地促進經濟社會的發展。

2、建設良好的機關文化是政府改進管理方式的需要。現代管理強調以人為本的原則,政府管理也不例外,從政府機構改革的指導思想看,轉變職能是政府改革的總體方向,提高效率是政府改革的根本目標,強化服務是政府改革的着力點,所有這些都體現了人性化的要求。由此,政府管理方式也必須從傳統的制度型管理向文化型管理過渡,加強機關文化建設正是政府轉變管理方式的一種必要手段。

3、建設良好的機關文化是機關隊伍建設的需要。政府機關是社會機體的大腦和神經中樞,機關工作人員承擔社會管理的具體責任,機關工作人員素質的高低、服務意識的強弱、工作作風的優劣、工作效能的高低至關重要,直接影響社會經濟發展的水平和速度。良好的機關文化則可以立足根本,引導機關工作人員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樹立崇高的事業心和強烈的責任感,調動機關工作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強化服務意識,改進工作作風,提高工作效率。

4、建設良好的機關文化是解決機關自身存在問題的需要。由於傳統文化和社會意識等因素的深刻影響,無庸諱言,機關自身建設仍然存在着大局意識不強、作風不正、效率低下、服務質量不高的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各項配套的制度建設是一方面要求,同時更需要加快機關文化建設力度,強化機關工作人員的思想品質、職業道德、責任意識、大局意識和奉獻精神,充分發揮文化獨有的影響滲透、同化改造、激勵鼓舞等“軟性”作用,從深層次解決問題的根源。

機關文化建設意義深遠,作為政府承擔促進地方科技創新,推動科技事業進步重任的科技管理部門,身處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科技對經濟社會發展起着決定性作用的當今時代,建設協調高效、規範有序的機關文化顯得尤為迫切和必要。科技部門要更加有效地明確職責,發揮作用,提高效能,推動“第一生產力”的發展,推動全民科學素養的提高,推動社會進步,就要更加深刻地理解文化的內涵,把握文化的特徵,適應時代要求,建設科技部門自身良好的機關文化。

1、緊扣機關文化建設的核心,倡導責任文化。文化的靈魂是道德,行為的動力是認識。機關文化建設的核心就是要明確主體意識,培養強烈的事業心和高度的責任感,認識社會管理的重要使命,樹立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做到愛崗敬業、勤勞務實、廉潔自律、無私奉獻,最大限度地履行好自己的職責。

2、緊扣機關文化建設的目標,倡導服務文化。服務是現代組織,尤其是政府組織重要的工作目標之一,我們政府體制改革方向就是從權力主體向責任主體轉變,從管理型政府向服務型政府轉變,政府機關要始終堅持執政為民的思想,以人們羣眾為中心,為人們羣眾、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優質高效、熱情滿意的服務,樹立良好的機關形象,創建羣眾讚譽的服務品牌。

3、緊扣機關文化建設的要求,倡導學習文化。學習是機關文化建設中的一種有效

措施,可以提高機關工作人員的政治素質,加強工作的責任感和事業心,轉化機關工作的理念和風氣,形成特定的價值觀念和集體意識。另一方面,機關工作人員要跟上現代科學知識更新速度,跟上時代步伐,必須加強政治和業務學習,適應學習型社會的要求,培養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這樣才能順利完成各項工作。倡導終身學習、終身教育的理念,是機關建設的基本要求

4、緊扣機關文化建設的載體,倡導活力文化。機關作為長期存在的集體組織,必須打破重在制度管理下的運行模式,充分激發組織的活力,改“以事為中心”為“以人為中心”,強調關心人、理解人、尊重人和鼓舞人,通過機關富有特色的各類活動,在潛移默化中,增強機關工作人員的集體榮譽感,增強機關凝聚力和向心力,影響和激勵機關工作人員努力工作、不斷進取,將機關文化建設落到實處。

《大力建設機關文化促進社會和諧發展》來源於本站,歡迎閲讀大力建設機關文化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第三篇:羣眾文化建設是社會和諧發展的重要環節

論羣眾文化建設是社會和諧發展的重要環節

摘 要:實現社會和諧,建設美好社會,始終是我們的一個理想的目標,構建和諧社會包含很多方面,是一個大的工程,但是人民羣眾永遠是和諧社會的核心。要想實現社會的真正和諧,人與人之間的和諧才是關鍵,而人與人之間和諧又需要和諧文化的滋養,由此可見羣眾文化建設才是和諧文化的基礎和目標。本文就羣眾文化建設在建設和諧社會發展中起到的重要作用談幾點粗淺的認識和體會。

關鍵詞:和諧;精神文明;羣眾文化

中圖分類號:g2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4)23-0205-01

實現社會和諧是我們一直奮鬥的目標,那麼什麼才是真正的和諧社會呢?“和諧社會”就是指構成社會的各個部分、各種要素處於一種相互協調的狀態。它是一種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而羣眾文化是廣大羣眾在精神深層次需求上的集中體現,它不僅承載着廣大羣眾的美好生活理想,還消磨着人際社會中出現的各種裂痕。實現大眾身心健康和綜合素質全面提高,促進社會、文明、和諧與進步的必要保障就是這種面向社會大眾的、由羣眾廣泛參與實踐的社會主義文化。由此看來,羣眾文化建設是構建和諧社會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組成部分。

我黨一貫執行的一項方針政策就是:走羣眾路線,一切為了羣眾,這也是保持我黨隊伍純潔性的一個重要保證。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

會的重要任務就是:重視羣眾文化建設、建設羣眾和諧文化。所以,我們一定要清醒的認識到加強羣眾文化建設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重要位置,能夠真正認識到建設羣眾文化的積極意義,把握好科學建設羣眾文化的內涵,積極探索實踐的經驗,努力構建一個更好的人文環境。

一、羣眾文化的概述

以人民羣眾自身為活動主體,以娛樂方式為主要內容,以滿足自身精神為需求的文化就是羣眾文化。它最顯著特點就是羣眾主動參與性,使羣眾在活動中實現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從而獲得情操的陶冶和審美享受。羣眾文化能夠在一個更廣的範圍內來進行精神上的溝通,從而能夠最廣泛地調動起人民羣眾對於建設和諧社會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並且能夠吸引更多的人民羣眾來共享、共建和諧社會。

羣眾文化是傳統文化和現代娛樂的和諧統一,其本身具有鮮明的特性和別具一格的文化價值。廣大的人民羣眾是羣眾文化的主體,羣眾文化具有非常廣泛的羣眾基礎,羣眾文化的參與也沒有任何的年齡和藝術形式的限制,只要是愛好藝術、敢於實踐的羣眾都能形成自己獨特的羣眾文化形式。從另一方面來説,羣眾文化在開展過程中傳播了其特殊的文化價值和積極向上的生活娛樂方式,不僅感染和吸引了不同階段的人羣,還促進了羣眾文化在各個民族、區域的發展,具有不同的地域特色和民族文化特色,多樣性的羣眾文化構成了民族文化的多樣性以及和諧文化的繁榮和發展。

二、羣眾文化是實現和諧社會的靈魂

我們國家日益強大,經濟飛躍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越來越好,可很多人並沒有因為金錢的增加而感到越來越快樂。這就凸顯了一個目前存在的社會現象:更多的金錢和物質並沒有給人際社會帶來最簡單的快樂,人際社會同時還需要豐富多彩的精神生活,需要廣大羣眾的參與和認同。而積極健康、豐富多彩的羣眾文化能夠給社會提供精神食糧,是實現和諧社會的核心。

(一)羣眾文化是和諧社會的內在要求

幾千年來,人類一直嚮往和追求的就是穩定的和諧社會。競爭雖然促進了社會的進步,但同時我們也發現,有競爭就會有利益衝突,競爭的產物就是利益均衡失調,利益均衡失調的直接後果就是導致人們心理失衡從而對社會的和諧發展產生負面的影響。當這種情況發生的時候,羣眾文化更好的充當了優化人際社會之間關係的潤滑劑。現在在我們的生活裏,隨處可見的羣眾文化的聚集地,羣眾文化越活躍的地方,便是羣眾安居樂業之所。因為無論是哪一種積極的羣眾文化活動,唱歌也好、跳舞也好、運動健身等等,都會給我們的社會成員提供一個展示自我價值和精神享受的良好平台。在積極參與羣眾文化的活動過程當中,人們很容易地就把在現實社會中遭遇到的各種困難和痛苦遺忘掉,人際之間的關係也能夠得到良性的改善,從而對實現社會的和諧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羣眾文化不僅主張弘揚正氣、凝心聚力、陶冶情操,還具有提高素質、舒緩壓力、溝通感情、增進融合等多種功能,所以説羣眾文化在人際社會的和

諧共存發揮着積極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羣眾文化是和諧文化的重要內容

羣眾文化以崇尚和諧為價值取向,集思想觀念、思維方式、社會風尚、行為規範為一體,表達了人們對和諧社會的共同追求。無論是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還是人與人之間的和睦相處,乃至人自身的心理和諧,都離不開文化的支撐。沒有和諧的文化就沒有社會和諧的思想根基。

(三)羣眾文化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我國傳統文化當中藴藏着非常豐富的和諧理論,比如老子的“法自然”原則就強調了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美,黃老學派則將“法自然”原則理論進一步的發展為了“和則能久”的思想,它認為萬物一定要按照“和”的規律來運動變化,這樣才能生生不息、永無止境。這些傳統文化的精華早就被我們的羣眾文化所繼承。從“天人合一”的自然藝術演化出“以和為貴”的處事哲學和“家和萬事興”的和諧倫理,其中不乏“和氣生財”生意上的追求以及“和而不同”的文化理想,並以多元化的文化藝術形式來傳承、發揚。自古以來,和諧文化、和諧思想的理念,一直沐浴着我們的民族,促使它成長,推動着中國社會的進步,在我們民族幾千年的歷史發展過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綜上所述,積極發展羣眾文化,本質上就是弘揚我們民族的文化、構建和諧社會的積極追求。

羣眾文化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了豐富的精神動力。一個社會是否穩定和成熟的標誌是和諧,它不僅是自古以來人民羣眾的共同願望

和追求,也是人民羣眾的根本利益所在。而積極發展羣眾文化,讓羣眾文化更加繁榮昌盛,則是對人民羣眾這種理想追求的鼓勵,也是對這種根本利益的維繫。

三、提高羣眾文化,創建和諧社會

要想能夠充分的發揮出羣眾文化的和諧功能,就要努力的構建和諧社會,積極的為社會營造更好的生活環境。伴隨着我們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人與人之間的利益衝突就表現得越明顯,人們的心理變化、內心的矛盾在不斷的擴大,一觸即發,社會現象也變的越來越複雜。現在人和人之間的關係變的很微妙,人們開始不再信任彼此,相互猜忌和指責,這樣就直接導致人們在長期生活工作上的壓力不斷加大,人們的心態也都慢慢的開始變得浮躁起來。目前社會中存在的一個普遍現象就是很多人開始憎恨社會,他們把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各種危機(住房危機、物價上漲、事業危機),全怪在社會頭上,每個人心裏都或多或少的有些不安的情緒和心理上的不平衡,這種時候都需要找到一個出口來宣泄壓力,很多人開始憎恨社會、報復社會,這樣就直接導致了一些社會的不和諧因素的發生。這樣的例子這些年有很多,公共場所爆炸案、學生被拐賣事件、槍擊事件時有發生。就目前這種情況,我們必須要想到改善社會矛盾的好辦法,要加強宣傳,提高人民羣眾的認識,讓他們能夠客觀的看待自己在生活工作中所遇到的問題,不能夠一味的埋怨社會,要學會妥善的處理自己所面對的困難,這樣社會才能夠和諧的發展,才能營造更好的社會氛圍

綜上所述,提高羣眾文化對和諧社會的創建意義非常重大,需要我們大家共同的努力和奮鬥。羣眾文化以其獨有的和諧特徵,影響着和諧社會的發展;而社會和諧的發展直接制約着人民羣眾的生活質量。他們相輔相成、無法分割,是一個整體。一切事業發展的根本是社會和諧,國家的綜合國力增強的前提是和諧,基礎是羣眾,只有社會和諧穩定發展,才有羣眾文化的豐富多彩和生活的安居樂業。社會是由羣眾組成,羣眾來自於社會大家庭,所以加強羣眾文化的教育,社會和諧也必然就隨之發展和進步。

參考文獻:

[1]李波瀾.羣眾文化藝術建設與社會和諧[期刊論文].工會博覽·理論研究2014(9).

[2]胡守勇.社會轉型期的羣眾文化建設:“下里巴人”的重建?[期刊論文].中國井岡山幹部學院學報2014(6).

[3]胡守勇.社會轉型期羣眾文化建設的實質、困境與方略?[期刊論文].民族藝術研究2014(6).

第四篇:大力發展少數民族文化積極推進和諧社會建設

文化是國家和民族的靈魂,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少數民族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發展社會主義文化事業的重要內容。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必須大力弘揚和發展少數民族的優秀文化,不斷開創少數民族文化事業繁榮發展的新局面。一、文化是民族的基本特徵,少數民族文化是中華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是一個民族存在的根基,是一個民族發展的動力。每一個民族之所以作為民族而存在,一個重要的標誌,就在於它有自己獨特的文化。民族的一切形式和表現無不打上文化的烙印,成為一個民族區別於其他民族的重要標誌。文化的發展推動民族的發展,文化的繁榮促進民族的繁榮,文化的落後制約民族的進步。民族文化的興盛,能夠增強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推動民族走向繁榮發展。民族文化的衰落,則會削弱民族發展的動力。因此,瞭解一個民族,必須瞭解這個民族的文化;尊重一個民族,必須尊重這個民族的文化;發展一個民族,必須發展這個民族的文化。我國少數民族文化是中華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是我國各民族文化的統一體。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各民族共同締造、捍衞了偉大的祖國,共同創造、發展了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少數民族文化與漢文化相互交流,水乳交融,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關係,共同推動了中華文化的形成和發展。在中華文化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中,少數民族作出了巨大貢獻,促進中華文化形成了統一性和多樣性的鮮明特徵。秦漢雄風、盛唐氣象,作為各民族共同鑄就的文化輝煌,對世界產生了深遠影響。豐富多彩、各具特色的少數民族文化,不僅是中華文化不可分割的部分,而且推動中華文化不斷向前發展,歷久而彌新。少數民族文化對於中原文化有很強的向心性,對中原文化的認同,也極大地促進了少數民族對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政治認同。在我國幾千年的歷史發展中,統一始終是主流。國家統一成為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共同願望和不懈追求的奮鬥目標。我國少數民族文化在世界文化上佔有重要地位。每個民族的文化都是獨特的,是世界文化多樣性賴以存在的基礎。特色鮮明的少數民族文化是中華文化的奇葩,也是世界文化和人類文明的瑰寶。在國際文化的交流與合作中,少數民族優秀文化體現了中華文化的傳統和特色,不僅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而且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國少數民族為促進中西文化交流發揮了重要作用。文化交流是國家和民族交往的重要形式,對民族文化的形成和發展具有重要影響。長期以來,少數民族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使者。我國種桑養蠶技術和四大發明主要經由少數民族地區傳到西方,葡萄、黃瓜等農作物和琵琶、雜技等藝術主要通過少數民族地區傳入中原。張騫的駝隊與鄭和的雲帆,不僅將中國優秀文化傳播到世界,也將域外優秀文化引入中國,為世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貢獻。二、繁榮發展少數民族文化,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國少數民族文化事業取得了巨大成就。少數民族語言文字、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化藝術等各項事業蓬勃發展,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利用得到加強,各族人民的文化生活更加豐富。當前,我國改革發展進入關鍵時期,文

-2-化建設和民族工作面臨加快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這對少數民族文化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條件。我們要進一步增強責任感、緊迫感和使命感,大力推動少數民族文化的繁榮發展,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重要思想保證和精神動力。繁榮發展少數民族文化,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內在要求。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就是要堅持以人為本,從人民羣眾的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促發展,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使各族人民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就是要把文化建設同經濟建設、政治建設、社會建設一併納入發展全局,促進全面協調發展;就是要努力形成各民族文化各展所長、交相輝映的生動局面。文化和諧是民族和諧的重要基礎,是社會和諧的重要保障,是人與自然和諧的重要體現。加強各民族的大團結,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最根本的條件之一就是要實現各民族文化的普遍繁榮與和諧共處。各民族文化愈加繁榮,民族之間的關係就會愈加融洽,社會建設的根基就會愈加深厚,人與自然和諧的理念就會愈加完善。

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少數民族文化建設在促進經濟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中的基礎性、戰略性作用,切實抓緊抓好少數民族文化工作,促進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促進民族地區同國內其他地區協調發展,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進步,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創造良好的文化環境,打下堅實的社會基礎。繁榮發展少數民族文化,是實現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根本要求。“兩個共同”,是我們黨深刻總結處理民族問題經驗的科學結論,是民族工作必須把握的根本原則。共同團結奮鬥,就是要把全國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上來,凝聚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上來,凝聚到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上來。共同繁榮發展,就是要千方百計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不斷提高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文化是團結人民、推動發展的精神力量,實現“兩個共同”,必須繁榮發展少數民族文化,最廣泛最充分地調動各族人民的積極性創造性。我國地域遼闊、人口眾多,燦爛文明的中華文化博大精深,這是維繫我國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強大紐帶。大力發展豐富多彩、各具特色的少數民族文化,對於加強各民族的團結合作,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創造力,具有重要作用。繁榮發展少數民族文化,是提高我國文化競爭力,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迫切需要。當前,文化的價值日益被社會所認識,在綜合國力競爭中,文化的地位和作用進一步凸顯。我們要在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贏得主動,立於不敗之地,不僅需要強大的經濟、科技和國防實力,而且需要強大的文化實力和民族凝聚力。多姿多彩的少數民族文化是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潛力所在,也是魅力所在。實踐證明,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我國文化實施“走出去”戰略,發揚中華文化的優秀傳統,增強中華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少數民族文化將在其中發揮重要作用,將大有發展、大有可為。繁榮發展少數民族文化,不僅為中華文化走向世界、提高競爭力奠定堅實基礎,而且也為世界文化的多樣性作出重要貢獻。繁榮發展少數民族文化,是抵禦境外不良文化和腐朽文化滲透,維護國家文化安全的現實要求。經濟全球化的迅猛發展,為各種文化交流學習、取長補短、共同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機遇和舞台。同時,我們也要看到,西方發達國家也在抓緊利用經濟全球化為其文化的對外擴張和滲透服務。我國少數民族大多居住在邊疆地區,邊疆地區歷來是各種文化思潮和民族主義思潮交融、碰撞的敏感地區,是境外文化滲透的前沿地帶。在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下,西方敵對勢力加緊利用各種形式進行文化滲透,企圖把我國民族地區作為“西化”、“分化”的突破口,這對我國的文化安全和邊境穩定構成了威脅。因此,大力弘揚少數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有效抵禦西方的不良文化和腐朽文化滲透,鞏固和擴大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陣地,維護文化安全和國家利益,成為愈來愈緊迫的重大任務。

-3-我們還要清醒地看到,當前少數民族文化發展水平與各族羣眾的精神文化需求還不相適應,與民族地區加快發展的迫切需求還不相適應,與發展先進文化的時代要求還不相適應,與維護國家文化安全的戰略要求還不相適應。因此,我們必須居安思危,增強憂患意識,以對歷史、對後人、對中華民族負責的態度,紮實認真地做好我國的少數民族文化工作。三、採取政策措施,支持少數民族文化發展,不斷鞏固和發展中華民族的大團結當今時代是一個呼喚先進文化也必將推動文化繁榮發展的偉大時代。我們要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制定正確政策,採取有效措施,支持少數民族文化發展,繼承優秀文化傳統,弘揚偉大民族精神,努力開創我國民族文化事業蓬勃發展的新局面。牢牢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為少數民族文化的繁榮發展提供正確導向。在當代中國,發展先進文化,就是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要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貫徹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民族工作主題。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學藝術、社會科學,要把握方向,堅持正確導向,為民族地區和全國各地的發展穩定營造良好的思想輿論氛圍。要注意吸收漢族和其他民族的優秀文化,吸收國外民族的優秀文化,吸收人類一切有益的文明成果,推動少數民族優秀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實現先進文化內容與民族特點、民族形式的有機統一。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

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為少數民族文化的繁榮發展提供物質基礎。發展是解決中國所有問題的關鍵,也是解決民族地區困難和問題的關鍵。要堅持以人為本,始終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文化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着力解決民族地區各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困難和問題,不斷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為少數民族文化創造更加有利的發展機會和發展條件。要不斷解放和發展少數民族文化生產力,不斷增強和激發少數民族文化的生命力和創造力。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為少數民族文化的繁榮發展提供製度保障。要全面貫徹落實民族區域自治法和國務院實施民族區域自治法的行政法規,進一步完善配套的法律法規,維護少數民族的文化權益。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和制度創新,形成富有活力的文化管理體制和文化產品生產經營機制。堅持把黨和國家的文化政策與民族自治地方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把中華文化的統一性與各民族文化的多樣性結合起來,努力創作具有民族特色、民族風格、民族氣派的優秀作品,促進中華文化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推陳出新、與時俱進。進一步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民族關係,為少數民族文化的繁榮發展提供良好氛圍。要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牢固樹立“三個離不開”的思想,推動各民族相互尊重、相互學習、相互幫助,促進各族人民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形成繁榮文化人人有責、和諧社會人人共享的生動局面。文化凝聚力量,和諧成就偉業。要團結和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努力營造全社會關心和支持少數民族文化發展的良好氛圍,充分發揮少數民族文化在和諧社會建設中的積極作用。大力培養少數民族幹部與民族文化專業人才,為少數民族文化的繁榮發展提供人才支持。要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完善體制機制,形成有利於優秀文化人才脱穎而出的社會環境。堅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容融入國民教育和幹部培養的全過程,大力加強民族地區人力資源建設,培育一批德藝雙馨、羣眾喜愛、充滿活力的優秀少數民族文化工作隊伍。大力培養民族文化經營管理人才,造就一支保護民族文化遺產、傳遞中華文明薪火、建設社會主義和諧文化的重要力量。進一步提高對做好民族文化工作重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做好新形勢下的民族文化工作,必須突出抓好三方面工作。一要在保護挖掘上下功夫。少數民族羣眾中藴藏着許多原汁原味的文化財富,必須進一步加強少數民族文化的保護和挖掘,該保護的一定要全力保護,

-4-該扶持的一定要扶持到位,該投入的一定要加大投入,該給的政策一定要給足。(轉載需註明來源:)二要在狠抓特色上下功夫。少數民族文化的民族特色、地方特色、時代特色非常突出,只有抓住特色、培育特色、發展特色,才能形成優勢、擴大影響、大有作為。三要在發展創新上下功夫。要增強改革意識,進一步完善體制機制,使少數民族文化充分體現傳統與現代的結合,體現繼承與創新的結合,體現民族特色與時代精神的結合,實現少數民族文化在發展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新的時代呼喚新的文化,新的文化推動新的發展。我國少數民族文化工作正處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面臨着一個大有可為的重要機遇期。我們要緊緊圍繞“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主題,進一步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關於民族工作和文化工作的重大決策部署上來,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和諧文化上來,以文化的力量促進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大發展,增進中華民族的大團結,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新的更大貢獻。(作者: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主任來源:《求是》2014年第1期)

第五篇:加強廉政文化建設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加強廉政文化建設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加強廉政文化建設,必須以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服從和服務於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就要緊密聯繫黨的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實際,繼承和借鑑人類創造的一切優秀文化成果,勇於創新,求真務實、不斷把廉政文化建設引向深入,為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社會主義廉政文化是新形勢下用文化的力量來促進反腐敗工作和黨風廉政建設,把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廉政文化建設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石。

和諧社會就是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我們必須從一下六個方面加強建設。

一要加強社會民主法治建設。民主法治是廉政文化建設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核心內容。加強民主法治建設,就是要社會主義民主得到充分發揚,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得到切實落實,人民充分享有民主權利,使民主政治建設制度化、規範化和程序化,各方面積極因素得到廣泛調動,使每個社會成員各盡所能,各得其所,把依法治國落實到實處,努力實現社會生活各個環節的井然有序。當今社會,腐敗蔓延已成為人們高度關注的焦點問題,成為引發社會矛盾、影響社會安定的一大毒瘤,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一大障礙。從本質上説,腐敗是對民主法治的踐踏。廉政文化建設就是從源頭上防治腐敗的重要根基,以民主法制作為基本理念,強調以民主為基礎,以法律為準繩。加強廉政文化建設就是要反腐倡廉,維護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民主法治。

二要加強社會公平正義建設。公平正義是廉政文化建設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價值取向。加強公平正義建設,就是要社會各方面的利益關係得到妥善協調,人民內部矛盾和其他社會矛盾得到正確處理,社會公平和正義得到切實維護和實現。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社會結構的變動,利益關係的多元化,社會公平問題日益凸現出來。只有堅持公平正義的價值取向,才能創造政清民晏、天下祥和的太平盛世,才能培養為民請命、替民作主的社會公僕,營造人人平等的良好社會氛圍。只有堅持公平正義的價值取向,才能夯實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支柱和基石,才能構建起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三要加強社會主義誠信友愛建設。誠信友愛是廉政文化建設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思想道德基礎。加強誠信友愛建設,就是要全社會互幫互助、誠實守信,全體人民平等友愛、融洽相處。誠信友愛是為人之本,是人與人交往的核心原則。俗話説“世無信不寧,國無信不穩,業無信不旺,家無信不和,人無信不仁,官無信不廉”,誠實守信是一個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乃至一個政黨的立身之本,做不到誠實守信,也就失去了做人行事的基本品格。一個社會是否和諧,一個國家是否能長治久安,很大程度取決於全體社會成員的思想道德素質。沒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沒有良好的道德規範,就無法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當今社會,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誠信友愛的傳統美德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人際關係淡漠,道德危機,人與之間信任程度不高,相互猜疑和防範成為一種普遍的社會心理和行為。一些人急功近利,弄虛作假,言而無信,爾虞我詐等等。可見,以誠信為核心的思想道德缺失已成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廉政文化建設的一大障礙,“信用危機”已成為社會的一大“公害”。廉政文化建設就是要以培育社

會成員誠信友愛作為核心的思想道德修養內容為抓手,使“誠實守信”、“平等友愛”深入人心,在全黨全社會形成“講信用”、“重承諾”、“互幫助”的良好風氣,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奠定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石。

四要加強社會主義活力建設。充滿活力是廉政文化建設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條件。加強活力建設,就是要使一切有利於社會進步的創造願望得到尊重,創造活動得到支持,創造才能得到發揮,創造成果得到肯定。社會活力不斷增強,是現代社會重要標誌。社會主義社會的活力體現在經濟、政治、文化和人本身等各個方面。一個國家、一個政黨,如果腐敗盛行,人民羣眾的利益就受到危害,人民羣眾的創造活力就會窒息,這個國家和政黨就會缺乏凝聚力和創造力,就會亡黨亡國。加強廉政文化建設就是要激發廣大人民羣眾的創業願望和動力,使廣大人民羣眾真正實現既是財富的主要創造者,又是財富的主要享用者,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奠定強有力的物質基礎、政治的保證和思想文化智力的支撐。

五要加強安定有序的社會環境建設。安定有序是廉政文化建設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的要求。社會的安定有序既要靠社會組織機制和管理體制來維護,又最終通過社會成員來實現。要使社會成員安定,必須使他們各得其崗和各享其成。人民羣眾看社會是否和諧,不僅要看黨的方針政策是否代表他們的根本利益,更直觀的是看幹部的作風是否端正,是否為他們辦實事、辦好事。 一些領導幹部以權謀私、與民爭利,在個別地方甚至激化社會矛盾,引發羣體性事件,直接損害人民羣眾的經濟利益,損害黨和政府在人民羣眾中的威信,給社會和諧與穩定帶來嚴重影響,任其氾濫,無疑給社會埋下一枚枚定時炸彈。人民羣眾對腐敗現象切齒痛恨。只有加強廉政文化建設,才能有效糾正部門和行業不正之風,減少人與人的利益摩擦,杜絕腐敗,才能重塑黨和政府在人民羣眾中的威望,才能使人民內部的矛盾得到正確處理,促進社會在安定有序中健康發展。

六要加強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建設。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廉政文化建設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最終目標。自然環境是人類生存的必備前提和條件。但自然界向人類提供的資源是不可再生的,人類需求的增長與自然界所提供的各類資源必須相適應。人與自然的關係不和諧,就必然波及人與人的關係、人與社會的關係。因為生態環境受到嚴重破壞,人們的生產生活環境就要惡化。如果資源能源供應高度緊張,就會產生經濟發展與資源能源的尖鋭矛盾,人與人的和諧,人與社會的和諧也就難以實現,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也無法談起。因此,走人與自然和諧發展之路,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發展循環經濟,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這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胡錦濤總書記指出:“我們要通過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來不斷增強和諧社會建設的物質基礎”,從發展生產力的角度看,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開展反腐倡廉工作,及時發現和解決影響改革發展的突出問題,優化環境,能夠促進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推進物質文明建設不斷進步。我們的各項決策的制定領導幹部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的甚至是決定性的作用,他們的決策是否科學化、民主化、規範化,是經濟發展的關鍵。當前腐敗現象其中最大的一個就是權錢交易,這種權錢交易必然帶來決策的失誤,而決策失誤必然對自然無規律的掠奪,必然帶來人、財、物的極大浪費,必然對社會造成危害。所以,廉政文化建設與經濟建設相輔相成,加強廉政文化建設,就是要使全體社會成員和廣大黨員幹部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樹立廉潔從政的理念,為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創造有利環境,才能最終形成一個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

總之,廉政文化建設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思想文化基礎,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廉政文化作為先進的文化形態,反映了當代中國先進文化的價值取向,是當代中國先進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加強廉政文化建設,有助於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有助於提高人們思想道德素質,有助於弘揚優良傳統和作風,有助於抵制腐朽落後的思想意識,有助於激發人們奮發向上的創新精神,有助於社會進步和各項事業的發展。我們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站在構建和諧社會的高度,加強廉政文化建設,使廉政文化建設與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真正相互交融、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形成崇廉倡潔的良好社會風尚,築牢和諧社會的思想文化根基,從而推進社會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