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2022湖南大學聯考作文多篇

欄目: 學生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1.02W

2022湖南大學聯考作文多篇

2022湖南大學聯考作文篇1

喜歡一卷詩書在手,或品讀“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映”的慵懶與情思,一抹淺淡的遠山黛,畫出女子的婉麗;或感受太史公筆下暗潮湧動的政權爭奪,爾虞我詐,險象環生;或攜帶一顆心和三毛共赴撒哈拉沙漠,體味異域風情。正如古人所言,“言為心聲,文如其人。”很好的,在文章中確實能感受到作者的性情,或瀟灑坦蕩,或自由不拘。

大凡在文學界受人敬仰的,讀者都能找到與文章匹配的詞彙去概括作者的性格特點,想來這就是大家所能感知的“人品”了吧。他並非僅從一篇文章中體現,而是滲透在作家一生的寫作歷程中。初識袁中郎是在《滿井遊記》:山巒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鮮妍明媚如倩女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這樣瀟然山水的才子,想來也是一位生活的哲學家,他自言“獨抒性靈,不拘格套,非從自己胸臆流出,不願下筆”。其實,這話不但説出了中郎的文學主張,也説出了他的生活態度。在那些讚美自然風光的遊記中,每一篇都是他對這種生活本色的探索,一種行胸臆的格調。他的文章就是他的內心,大家能從文章中感受到作者人格的真,才會讓大家的心產生一種共鳴。

文學貴在思想的碰撞,金代元好問提出了自己不一樣的看法:“心畫心聲總失真,文章寧復見為人。”大家一直認為的在人格與文章之間的等號卻在這裏發生了微妙的變化。文章會成為人心的面具,陽春白雪與下里巴人,或許大家需要用一雙聰慧的眼,一顆睿智的心去感知。

文章是抒發人性的渠道,而有時這條道路會被外面原因阻隔,讓大家看虛假,文章本身也淪為了工具。郭沫若以一首《天上的街市》成為中國現代詩史上一位舉足輕重的詩人,當革命的烈火蔓延整個中國大地時,他的詩便成為了配合革命形勢的產物,毫無立場的歌頌與批判,是成為“御用文人”的悲哀。或許在郭老的骨子裏是崇尚自由的浪漫主義,但他的心被拷上政治的枷鎖時,所有藝術的美感就消失殆盡了。過去歌頌出《女神》如此清新好看詩篇的人,湮沒在革命的浪潮中,大家只能扼腕歎息了。

但不管有哪些不一樣的看法,有一樣是不可以不承認的:文顯其品動人心。由於他們能將我們的真當作湯底,用生活的閲歷作為菜料,以真情實感為輔料,烹飪出一鍋讓人回味的佳餚。

2022湖南大學聯考作文篇2

躍進時期,朱東潤老先生作為復旦中文系主任,自然被推上講台作“多快好省”宣言。可是老先生卻牙根緊咬,面色難看。簡直要上刑場似的,支吾了半天才説出話來:“我原計劃五年完成的三本書,現計劃三年完成!”話音剛落,台下便是一片鬨笑之聲。“太慢了!”可是老先生的倔勁卻上來了,怎麼説都不願再讓步:“不可以!不可以再少了!最少三年!”

這如果是被日碼萬字的當代作家看見了,怕也是要笑掉大牙的。何必這麼“倔”?何必跟“效率”較勁?真的是一根筋!

的確,對於講求效率的智慧的當代人來講,如此的做法,實在是不知變通,乃至於冥頑不靈了。三年,豈止是三本,著作等身怕更不是問題。只須想“坐家”,輕敲鍵盤,日碼萬字也能輕鬆搞定。只不過,這樣隨緣、這樣寫作,其成就怕也如稀釋過的咖啡,醇香不再,喝起來恰如變了質的白開水。

同樣“冥頑不靈”的,還有歷史學家江衍振老先生。他曾一度名聲鵲起,然而他的出名,卻不是由於有多少的“智慧”,而是由於“笨”。十多年的時間,老先生統共寫了三本書,加起來不過七十餘萬字,平均到天天不過百餘字。然而,為了蒐集史料,老先生訪遍了各地圖書館、書庫,翻閲了兩千多萬字的史料,直是“上窮碧落下黃泉”。這樣辛苦這樣笨,甚至弄得幾天幾夜不眠不休,最後才有了那樣一點老笨結晶。然而,如此的著作,定心讀來,方知是“字字含血”啊!

二老的作為,認認真真地昭示:真的的智慧,往往始於“倔”、成於“笨”,在於甘坐冷板凳,倔傲地向浮躁叫板,堅定地從“笨”處着手。古人吟詩“兩句三年得,一吟淚雙流”,方才有“語不驚人死不休”的震驚。然而,這種精神離今天的大家實在太遠了。在速度與效率所帶來的緊張與刺激中,精品之作也離大家愈加遠。我不敢説今天市場上的作品全部流於平庸,但在市場收益的引誘下,可以一定的是,有一部分,甚至是一大多數作品,早已隨浮華而去!“流水落花春去也”,這流失了的春華,恰恰是大家最可珍惜的“智慧”。

什麼時間,大家的作家可以再一次手拍胸膛,咬牙切齒:“不可以,最少三年!”

2022湖南大學聯考作文篇3

平凡的日子,總是一年又一年;每一個當下的心念,都可以是心田裏的綠葉一片,在生活的風雨裏綻出對這個世界的尊重,不一定美得出眾,卻能夠給這個世界送來哪怕一絲的清涼,安靜,淡然,帶着內心世界的平和,豐盈生命的每一天。人生的幸福,並不在於在哪裏生活,而在於用一種什麼樣的心態生活。

幸福,不是自己的私有財富,不是一種自我的束縛,也不是對幸福一種狹隘的理解,幸福是一種共同的承擔,也可以理解為是一種接力,能夠尋找到幸福的方法,這何嘗不是一種滿滿的幸福。

去感覺生活中的那些細枝末節,來發現內心世界的幸福種子,用善意化解曲折,用柔軟對接誤解,這平凡的生活,沒有什麼轟轟烈烈,更沒有什麼大起大落,恰恰是生活中的不肯改變,缺乏適當的協調與釋放,往往成為生活的煩惱和障礙,啟動一種心的力量,去感受這生活的苦與樂,生活中所有高低起伏的故事,原本就是生活中的'那些情節,躲不開,少不了,這就是生活。

煩惱給命運帶來的傷害,不是生活的故事有多麼曲折,而是和心地的氛圍直接相關。一分柔和,一段平靜的時光;一種固執,一場情緒的凜然。人生沒有永遠的固定,只有不肯清掃的執着和不寬容。幸福哪裏來?願意接受的安然,願意幸福的胸懷,願意改善的坦白,願意傳遞的友好。

世界那麼大,沒有什麼不可改變,所有的境遇和難堪,不過是內心那一道需要跨越的門檻。所有隻願世界為我改變,都是自己生活最大的虛幻;真正的幸福,就是願意面對和承擔,主動去為世界而改變,快樂,就是等在改變裏的不期然。

生活的遺憾,很多源於內心的狹隘,接受不完美的人生,拓寬心的視野,願意去理解,這是對自己和他人最樸素的關愛;反思和調整自我的那些不適應,活出豁達的狀態,有放下有容納才是人生,有認同有寬宥才迎得來真誠。幸福,就是願意為幸福付出的新常態。

光陰裏的固步自封,需要捨得扔出窗外,紛紛擾擾是生活,沒有人能擺脱生活的無奈和苦惱,能夠找到獲得幸福的方法就是生活的旅程。

幸福不遙遠,努力就能改變;幸福不固執,隨緣得安然;幸福不沉重,無執一身輕。即使生成一棵大樹,也可以撒出種子來旅行,願意分享的的心態,才是能夠傳播的自在。

能夠簡單一些認識生活是對自己的一種解放與善待,走出對生活狹隘的認識,減少對生活的苛求,增加對生活的理解,更不要讓那些生活的困惑成為一種心力交瘁,珍惜自己的擁有,更要點贊別人的獲得,生活也就成了一個挑戰自我,拓寬自我的過程,就像我們那種不追求完美的心態,又何嘗不是對生活的一種寬宥與善待,能夠調整自我的心態去迎接嶄新的生活,而不是扛着生活的煩惱滿世界亂跑。世界怎麼樣,在於你能夠容納的胸懷,在於能夠在困惑中脱穎而出。

瞧這世界,鬱鬱葱葱,包涵着無限的生機,藴藏着無限的美好,這本身就是充滿禪意,多麼豐富,多麼有趣的一件事兒。

2022湖南大學聯考作文篇4

中國,這個古老而嶄新的國度,我身處其中。如果有人問我,中國就是什麼樣的,我一定會毫不猶豫地回答他:他就是老人,亦就是嬰兒。

中國,他有着老者古樸的褐色,風風雨雨,歲月打磨,在無盡的歷史長河中,他站立着,將往昔記憶温柔撫摸;中國,他有着老者沉默的智慧,經年走過,年月蹉跎,凝聚五千年的智慧,千山萬水,腳踏實地。

看長城,多少個風雨如磐的年頭,塞外的馬蹄不能將它踏破;冰冷的子彈不能將它擊倒。那就是中華兒女用血肉建造的脊骨,一磚一磚,千年壘砌,斗轉星移,青山不變。它沉默着佇立在高山之上,只為守護、撫平兒女們心底的浮躁與不安;只為凝視,東方的旭日升起,面對新的征程,人們啟步出發。

看絲綢之路,黃沙阻擋不住文明交融的衝動。張騫的駿馬應迎着朔風嘶鳴過;班超的筆下記錄着旅途的艱辛。長安繁華,塞外蒼涼。風沙過身,唯有腳步才可安撫內心,唯有腳步才可通向遠方。

鄉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古老的人們依賴於自然,腳下的土地浸着豐獲的希望,屋頂的月光寄放着遊子的歸心。這樣的夜晚只適合酣眠。

當老者轉身,中國,他有着嬰兒的熱情,時代正好,變數諸多,唯有不斷地探索、嘗試、突破,才能保持生長旺盛的活力。

長城的烽火狼煙已隨風雨散去,如今,只有白鴿飛過山頭,只有歷史鐫刻在人們心中。正因為走過坎坷之途,我們更加明白和平之可貴,我們也更加驕傲地説:我就是中國人。

世界相接,沉睡了百年的絲綢之路再煥生機。前途依舊未知,但嬰兒的品質即在於探索,以及坦誠。列車取代了駿馬,互聯網取代了文字,但無論以何種姿態,世界的東方與西方都在呼喚一個合作共贏的時代。

鄉愁情思,在工業文明時代似乎總就是脆弱的。當高樓大廈升起,月光不再浸着瓦當上的青苔,濕潤的土地變成堅硬的水泥,我們感歎,兩者不可以相容嗎?當然可以。古老的時節依舊存在,人們豎着一個一個的節氣,春遊人如織,看小巷沸騰,我們依舊在古老的土地上耕耘、收穫,以年輕的容貌融入這個世界。

2022湖南大學聯考作文篇5

襲人的寒風沿着漫天枯黃的野草捲來,我在蒼茫的幽幽古道上,尋找着千百年來被遺忘和丟棄的珍寶。

那是一種怎樣的奇思,會將真理埋沒在幽僻的山谷,若不是有夸父追日的決心,怎有人能將它覓到。那是一種怎樣的悲哀,是洛陽古道上響徹雲霄的感歎,還是阮籍窮途驚天動地的慟哭;是哈姆萊特站在崖邊生存或者毀滅的抉擇,還是千里孤墳,昭君幽咽琵琶的怨怒。

我不知道親緣對我意味着什麼?莫不就是我的姓氏和血統。那麼真理又意味着什麼?難道僅僅也就是一種痴迷的執著。我不知道“文敵詩友”的白居易、元稹是怎樣作出這種兩難的選擇,更無法想象那個為江州司馬驚起的大詩人怎不受到“文敵”的牽絆,反而淚濺濕青衫。

我不解愛因斯坦和波爾為什麼開始還爭得面紅耳赤,轉眼間又坐在一起談笑風生。

是情感埋沒了真理,還是真理在情感的簇擁下熠熠生輝。這真是一種無助的悲哀和孤獨。

我是我父親的兒子,而我卻認為父親的處世過於圓滑。我是我老師的學生,而我卻認為老師的教學過於呆板。我理解父親的苦衷,更尊重老師的勞動。但“真理只有一個”,我只能選擇這惟一不讓我感到心疚的東西。

浩渺的星空呀,你永遠閃耀着動人的靈光。你哪裏知道縱使萬丈的火山灰能掩埋整個的龐貝古城,卻永遠也掩埋不了真理的曙光。

羅馬廣場上空激揚着令人振聾發聵的文字:“未來的世界會認識我的價值……”躁動的人羣中迴盪着為和平、為真理護衞的前以色列總理拉賓的聲音:“相信我,千萬人呼喊的聲音比不上一個在戰爭中失去了兒子的母親的痛苦……”

對面不是血海深仇的死敵嗎?為什麼明知危險重重還要執著主動伸出和平的雙手?這裏不是滿目瘡痍的子民嗎?為什麼還要揹着激進的青年,邁出尋求和平的出路?激進青年的愛戴難道比不上對手的停戰嗎?親親子民的情感難道比不上與“敵人”的一個握手嗎?

“真理只有一個”,原來這就是答案,是我尋尋覓覓、魂牽夢繞的唯一的歸宿。也是千百年來,無數仁人志士終身追求奮鬥的唯一終極。

2022湖南大學聯考作文篇6

今年各地大學聯考作文題視角不同,異彩紛呈,筆者對湖南省大學聯考作文題詩意地生活感觸頗深。

詩意地生活一説是由來已久的,從孔子的不學詩,無以言,到海德格爾的人,詩意地棲居,都印證着自古而今的人們對詩意人生的嚮往。

20xx年的湖南省大學聯考作文題詩意地生活,就是試圖去喚回正在淡出人們視野與心靈的詩意。事實上,它不是要學生在一張白紙上塗抹一段烏托邦式的圖景,也不是要他們去言不由衷地臆想一份虛無的詩意。它仍將是一個可以讓考生吟詠心聲、言説志趣的載體,而不是橫亙在眾多考生面前的一道柵欄。

很顯然地,一道脱離學生生活實際的作文題不會是一道好作文題,這道作文題便有結合自己的經歷的明確要求,考生完全可以將題材圈定在實際生活的範疇,而詩意二字所提示的是一種嚮往性的生活狀態。

所謂詩意,不一定要到黃塵古道中探求,詩意也不一定是小橋流水、曉風殘月,或者金戈鐵馬、大江東去。生活本身就是一首藴含豐富的詩,詩意的大門從來就對平凡人和平凡生活敞開着。一個聞雞起舞的清晨,一個晚風輕拂的黃昏,一個温情的微笑,一次善意的對視,何嘗不在萌發着一種詩意?關注着生活,哪怕你在鬧市中行走,在人流中穿梭。脱離了實際,就算把筆頭咬禿,也找不到真正的詩意生活。

當然,詩意地生活並不全部是閒庭信步、走馬看花。與詩意音同義異的一個詞是失意,生活中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李白寫下了許多優美詩篇,但也有高堂明鏡悲白髮的遲暮。陶淵明在南山下種豆、採菊,李賀騎瘦馬、背破囊,杜甫老病孤舟,憑軒淚流,杜牧落魄江湖,載酒而行,其實都是世俗生活乃至是失意人生的真切寫照。從某種程度上説,失意人生,也可能鑄就了詩意人生。

對詩意生活的理解,其實更多地取決於一種心態,多一份豁達、大度和坦然,詩意可能充盈着我們生活的每個角落。人生的酸甜苦辣、喜怒哀樂,都在給詩意地生活添加着一個個不同的韻腳。就好比面對夕陽,李商隱的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是一種惆悵的感喟,而後人稍作改動後的但得夕陽無限好,何須惆悵近黃昏,則是另一種境界的通達人生了。

教育需要詩意,語文教育需要詩意。年輕的學子們有着澄澈、透明的心靈,有着直觀、不加矯飾的目光,對世界的認知是很純很真的,也是最富詩意的。充分展露屬於年輕人的那一分爛漫、純真和執著,將自己的主見、創意和個性入得文來,何嘗不是一種詩意?(湖南師大附中 李香斌)

2022湖南大學聯考作文篇7

月是古人的家鄉,是詩人的天堂。它高懸在楚辭漢賦中,照亮唐詩宋詞。那種遙遠到無可觸及的神聖光暈,幻化成詩人筆下的魂靈。讓東坡吟詠出“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我是那樣討厭毫髮畢現的近距離,近在咫尺的夢想毫不浪漫。當在酷暑裏揮汗如雨時,夢幻中的象牙塔是我唯一的支點。我想象它的宏偉若天堂。儘管每一個人都會有很現實的一面,然而現實的一切只能茁壯一個人的軀體。我堅信,在那遙遠之外,一定有存放我那顆流浪心靈的天堂。在這非常物化的世界裏,我獨自守望着無可企及構築的理想神聖。月明星稀的天穹下,它的模樣清晰地映現在遠方。夜闌人靜時,它又是那樣晶瑩透亮,出現在我的夢鄉。我喜歡有些失真的美,就像古人月亮,它是我的天堂,我獨自守望。

無意中想起海子,那個傳言中始終憤世嫉俗的人。當他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成為希臘希臘神話般的虛幻時,海子無言了,在他的眼裏,整個世界,無看是伊甸園中盛開的花朵,近觀才見是那樣的齷齪讓他失望。大海留不信他,春天等不了他,詩歌的翅膀折斷了,只山海關的鐵輪隆隆而過,海子的靈魂伴隨伸向遠方的鐵軌上了天堂。有人問,是什麼傷害了他,傷害了這個有着無數“明天”設計的詩人,人們也許不明白,這個詩人本來只應該生長在神話中。文人與世俗的距離永遠是矛盾的,只因這樣,文人才把手中筆當作刀斧,砍向他示願看到一切。是距離造成了海子永遠不可能笑臉走向喧鬧的人羣,海子的結局是悲劇還幸福,也許好多人還沒有透。

距離產生美,有距離才有詩人。我真擔心,隨着科學的發展放鬆了人類最後一根敏鋭的神經,也會蜕化人類那雙曾經很美麗的想象的翅膀,高懸了幾千年的那輪明月會在詩中隕落,最後只剩下世俗在繁華中汩汩流淌。

看看風流千古的“秦時明月漢時關”,守望那棵文人筆下長青的精神之樹,會永遠帶給我們衝動,滋潤這片幾近荒涼的心原,讓我們重新點燃希望之火,精神之船重新啟航。

生活在守望中,天邊有屬於我們的`永恆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