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古詩詞的五年級作文

欄目: 學生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2.94W

古詩詞的五年級作文

古詩詞的五年級作文1

一簾雨幕瀉下,朦朧、輕靈,天地間唯餘雨霧,如泣如訴,輕輕地打着,柔柔地灑着……

偏愛雨,偏愛那雨中的故事,寫雨的詩詞。

春雨總是討人喜的吧!幾滴雨落下,一切一切便都是嶄新的了。“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杜甫於春日夜中忽聽雨聲,欣喜地跑出房外,或許連外套都沒披吧!只思急着看雨,站着屋檐下,望“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欣喜浮上心頭,便開始憧憬着豎日清晨“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寥寥數字,欣喜之情卻道滿。春雨,討得他欣喜、愛憐。“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韓愈筆下的春雨“潤如酥”,春雨喚醒了小草,冒出的應該只是頭吧,它們探出腦袋迴應春雨的温情。遠遠看着翠綠,走進了卻又看不真切。“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急急的春雨,攜着風到來,卻在不經意間動了人的心絃。

最清新的雨該是王維筆下那首?山居秋暝?吧!畫中有情,詩中有畫當如此!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秋雨涼涼的,靜靜的,潤濕了人的心。一場新雨過後,作者漫步山間,一輪明月自鬆間照下,該是照亮了未乾的雨滴。葉子是明晃晃的,那一汪清泉便在林中蜿蜒地流着,自石上流過,叮咚作響,潺潺水聲,便是寂靜山林中那一點靈動。

而陸游晚年聽雨,卻是徒有豪情壯志。“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台。”彼時的陸游已是暮年,卻仍忘不了要保家衞國、建功立業的決心。“夜闌卧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窗外風雨交加,瀟瀟雨聲,入了陸游的夢,便是鐵馬,是冰河,是馳騁沙場的豪邁。而雨停夢醒,不過是一場夢。而十一月四日這場風雨卻被後人銘記。那是風雨的狂,陸游的夢,壯志未酬的不甘。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那個夜裏,雨水漲滿了秋池,帶給李商隱的,只有無盡的思念與離愁。想到昔日與妻子共剪燭花,而今卻只能分隔兩地,一人訴説着內心的思念。巴山那場秋雨,漲滿了秋池,亦漲滿了李商隱的心。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的柔美;“渭城朝雨?徘岢荊?客舍青青柳色新。”的清新;“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的豪邁等等,都讓人如聞雨聲,如見其人……

窗外又落雨,或許每一場雨背後都站着一位多情的詩人吧!他們立於雨幕中,吟哦唱和,聽民間疾苦,抒豪情壯志,展滿腔抱負。雨裝飾了他們的夢,他們的詩又觸動了多少人的情!

而今日,打在我窗前的雨,又是昔日裏誰筆下的那抹情絲呢!

古詩詞的五年級作文2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歷史長河中,這些描繪祖國大江大河的詩詞絕句,承載着國人的鄉愁。然而,這些國人心靈睡過的地方正拉響警報,一些風景正在消失:全國十大水系水質一半污染;31個大型淡水湖泊水質17個污染正在召開的全國兩會上,這成為代表委員們熱議的話題。

因為古典詩詞的優美,也因為國人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大多數中國人都能背誦一兩首古詩詞,而相當一部分的古詩詞描寫的都是祖國大好河山的秀美壯麗,讓人讀來不由自主地產生一種雖不能至,心嚮往之的渴盼。可是等我們真的有錢有閒,或者是因為其他一些什麼原因到了當初那些古詩詞所描繪過的地方就會發現,現實情境帶給我們的不是如畫美景的陶醉,不是雄偉江山的震撼,而是因為環境破壞,物是人非所帶來的遺憾與憂慮。

這顯然不僅僅是因為古人藝術創作的誇張,更不是古人對今人的一種欺騙,而是古人眼裏的江山和今人眼裏的風景,已經不能簡單地劃上等號,原因就在於我們對自然資源的無限攫取,對生態環境的肆意破壞讓曾經的如畫江山變得面目全非。詩裏江山今不在的遺憾,也成為全國兩會上的熱點話題,代表委員紛紛以自己的親身經歷來現身説法,呼籲關注生態安全,關注環境保護。

鄉愁是最近幾年的一個熱詞,而古典詩詞裏所描繪的青山秀水,恰恰正是我們的鄉愁所在。當從前清澈的小溪因為污染變成了一條臭水溝;當從前秀麗的山巒因為水泥廠就地取材而變得滿目瘡痍,我們的鄉愁將何處安放?退一步説,鄉愁是種看不見摸不着的東西,現實點説就是不能當飯吃,但的問題是生態環境的破壞,水源土壤的污染,自然資源的匱乏,已經快到了讓我們無飯可吃的地步。我們可以放棄看風景的權利,可以犧牲閒情逸致,但我們卻不能喝被污染的水,吃被污染的糧食,更不用説一些環境問題可以直接導致我們患上各種疾病、絕症了。

詩裏江山今不在影響到的不僅僅是我們鄉愁的安放,而是社會的發展,人類的生存。因此,不管是為了我們自己的生存和發展,還是為了給子孫後代留下一份美麗的環境遺產,讓他們還能有機會一邊吟誦古人詩詞裏的如畫江山,一邊遊覽現實中的絕美風景,我們都要把生態環境保護問題提升到一個更高的高度上來。值得欣慰的是,環境保護已經成為當前社會關注的熱點話題,成為絕大多數人的普遍共識,而隨着被稱為史上最嚴環保法的頒佈實施,法律和政府層面對環境保護的力度也空前加大。也許只有當我們真正在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之間做好了平衡,只有當我們面對污染和破壞環境的行為做到了違法必究,執法必嚴,我們才能留住和喚回古詩詞的如畫江山,讓詩裏江山如詩般流傳。

古詩詞的五年級作文3

以前我對唐詩宋詞的印象並不是很喜愛,甚至有一些嫌惡。因為我還在幼兒園時,連幾個漢字都不認識呢。詩詞在我腦海之中的印象就是我的媽媽天天逼着我朗讀背誦,我在那時特別討厭。因為我就是鸚鵡學舌,根本不理解詩人的暗含的心情。特別是在有人的時候,媽媽還讓我給她的一些朋友和親戚背誦聽,媽媽看上去很高興的樣子,我卻痛苦,但是在我媽媽的逼迫下,還是背了幾十首詩詞。由於這種方式不有趣,所以後來差不多都忘記了。

既然我對詩詞的十分討厭,後來是如何喜歡上了呢?有了三件事徹底改變我對詩詞的態度。

今年寒假期間,東方國小布置了一項背誦詩詞的作業,並且開學後還要考試默寫。我背誦起來很困難,都想放棄了。爸爸正好放假在家,就帶着我一起背誦,並且給我講解每首詩詞的意境。比如“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這首詩的意思,就是當你走過了重重的山巒,曲折的河水,正懷疑前面沒有道路時,突然出現了一個花紅柳綠的小山村。比喻永遠不要放棄,也許你再努力一下就可以成功。我經常在寫作業時還使用這句話激勵自己,千萬不要放棄,在堅持一下,就可以完成作業。爸爸還經常和我比賽背詩詞,他背上一句,我就要背誦下一句。我還自己創作了一首詞。

網絡上的各種資料也幫助我很多。比如《了就讀書》我就感覺非常有趣,因為他們使用非常幽默的方式介紹詩人的生平,和一些詩詞背後有趣的小故事,每一期最後都選出一首詩人的經典作品進行詳細講解。我非常喜歡這種方式,學到了許多新的知識。我又仔細閲讀了《樂死人的文學史—唐詩》,《樂死人的文學史—宋詞》這兩本書,這本書採用漫畫,超級訪談,各種八卦故事,和我們的以前的圖書有很多不同。正好今年春節期間熱播《中國詩詞大會》,爸爸給我看了幾期,我覺得這個節目非常的好,它不僅可以給我帶來新的知識,還幫我練習了很多我以前背過的詩詞。我發現,竟然可以回答很多他們的問題。我感覺自己很有信心,將來我也要參加詩詞大會。

開學後,我們班主任張老師,特別舉辦了詩詞演講系列活動。我們班每位同學都在講台前演講自己最喜歡的一首詩詞。我特別精心準備了辛棄疾的《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為了我這個演講,我還特別看了百家講壇《金戈鐵馬辛棄疾》節目。還看了《辛棄疾鐵血傳奇》的電影,通過這些方式,我對辛棄疾有了很深的理解和認識,當我讀到“可憐白髮生!”的時候,我感受了辛棄疾的無奈,他對南宋收復中原的絕望。我們班的其他同學還講解了很多詩人和作品。比如白楚伊講解了岳飛的《滿江紅》,知道了“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的警句,何家齊講解李清照的《夏日絕句》,影響特別深刻的是“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的豪邁,韓孟成講解的孟郊《遊子吟》,背誦“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他還落淚了。韓儲赫講解了蘇軾的《水調歌頭》,程石講解的李白的《將進酒》等。通過這些演講我知道了更多的詩人,和詩詞的意境。張老師還把我們的演講視頻放在我們班級的羣裏,對我們每一位同學進行點評和指導,我們全班同學都變得喜歡上了詩詞。

有了這些新穎有趣的讀書方式,使我對唐詩宋詞有了濃厚的興趣。古詩詞不再是枯燥無味的文字。現在我每當讀詩詞時,我感覺詩詞那一份優美。並且我在寫作文時,還會引用很多詩詞。今年我對詩詞的改變,給我很多啟發。不要死讀書,連最基本的含義都不理解的背誦就是死背誦,這是枯燥乏味的。古人説過“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雖然我們不能有機會去行萬里路,但是我們現代人可以使用多種方式去讀書,去理解書。

古詩詞的五年級作文4

唐人説,一行白鷺上青天的平平仄仄,孤帆遠影碧空盡的悠遠意象是詩;

宋人言,為伊消得人憔悴的憂愁,老夫聊發少年狂的霸氣的是詞;

元人道,斷腸人在天涯的思戀,白草紅葉黃花的悠揚曲調是曲。

——題記

朱熹説:“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由此可見讀書最重要的是用心去讀。

前蘇聯偉大的無產階級政治家高爾基説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當你能透過某本書看到作者描繪出的意象時,就表明你用了心,能身臨其境地感受到作者做塑造的意境。但,這只是前言,我真正想説的東西不是呼籲你們要多看書,用心看書。可是讀書卻讓我真真實實的看到了這個世界。

唐詩百首,宋詞優美,元曲清悠,正是這些古人經過長時間的沉澱給了我在閲讀上最大的感想。

我在古詩字裏行間感受到了王朝的衰盛,時光的變遷;領略了被貶的無奈與對抱負難以施展的痛苦,年輕的`豪情壯志;也從宋詞中欣賞到了祖國山河的壯麗,大海的磅礴大氣。我不得不感歎這些詩詞曲中包含內容的豐富多彩。而這一切的一切就成了我在閲讀過程中收穫了許多書本上無法學到收穫。

詩,是現代歷史傳承下來中最悠久的文化藝術。而它發展的時期也是在一個整個中國歷史來説最昌盛的朝代——唐朝。唐朝是一個注重與外交的朝代,但是唐朝在外交的同時,也深深鞏固了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所以唐詩得以聞名於世界,傳承於中華。唐詩辭藻華美,音韻悦耳,所以我最喜歡讀的自然也是唐詩。但對於唐詩收集最全的書籍並不是我們朗朗上口的《唐詩三百首》,而是《全唐詩》,這本書一共完好地保存了四萬九千四百零三首唐詩,其中連作者都詳細記載,共一千五百五十五條優美的詩句。這麼龐大的工程,其作者不可能為一人所編制,而是由二千八百七十三人。這本書所真正擁有的唐詩比起《唐詩三百首》來説簡直有過之而無不及。俗話人無完人物無完物,在眾多唐詩中也分三六九等。唐朝的詩人中大部分分成現實主義派與浪漫主義派,在現實主義派的詩人中,最為代表的人物非杜甫不可。物以類聚,人以羣分。在浪漫主義派的詩人中的代表人物也是杜甫的好朋友---李白。但我最欽佩李白的詩。他的詩不僅抒發個人情懷,還表達出來對自由個性強烈的渴望與追求。詩詞流利上口,語言自然,值得反覆回味。有“直掛雲帆濟滄海”中的豪情萬丈,有“舉杯邀明月對飲成三人”中的寂寞孤獨,亦有“低頭思故鄉”的哀婉思念。我更折服於他詩中的那份自在,彷彿天地間只有他一個人。

詞,在元朝指的是合樂的歌詞,所以很多人都稱之名曲調、樂府等。詞的盛行又與詩的年代不同。詞不講究對仗工整,所以它盛行於文風自由的宋朝。都説宋詞宋詞,所以在宋朝時期它的發展也達到了巔峯。但是在這一時期的皇帝卻很昏庸。但這在位年間的皇帝對於文學的推崇確沒有阻斷,反而使他更為昌盛,所以詞在宋朝達到了一種實質的鼎盛。詞,便是那時候最具代表性的一種文體。詞的文風可以分為婉約派與豪放派。説起婉約派,大家第一反應肯定是因為女大詩人———李清照;而豪放派最為代表的人物必然是歷史上鼎鼎有名的蘇軾。文壇史上三蘇的影響可是很多,我所愛的自然也是他。他的辭藻古典華美,內容更是奔放華美。他寫下的詞意境寬廣,詞風多變,每次下筆都有一種長袖潑墨的感觸,每一句詞句縱橫天下,生動形象的倒映出蘇軾的色彩,具有浪漫主義色彩。也正因為這樣,我總迷醉於他的文字。

曲,這種文體我雖然並不瞭解,但元曲也是我國文化寶庫中也是一顆閃閃發光的明珠。可能是因為他在我國疆域版圖最大的元朝,所以它的很多代表人物都各有各的風采,各有各的特色,元曲也便由此傳承,一起和唐詩宋詞平起平坐,成為我國文學史上三座重要的里程碑。一般大家談起元曲,最著名的便是馬致遠了吧。他的元曲代表作品《天淨沙·秋思》,也是我們這羣學生從國小到國中都是要背的,所以我為了解也是馬致遠。《天淨沙·秋思》幾個短短的詞語組合便讓我和詩人深刻進入到了一個悲涼哀愁的世界,也貼身感受了遊子們的歸家不得的悲慘心情。如今,枯藤依舊,昏鴉不在。天涯遊子們騎一匹瘦弱的老馬出現在一派悽苦的小鄉村上,從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調,從而深深地抒發了一個無法歸家的天涯遊子歸而不得的哀怨纏綿。每每聯想到這樣一副情景,我的心中也跟着無限淒涼,對元曲的喜愛也更甚。

詩詞曲,截然不同的文體,也帶給我三種無與倫比的感受。讓我深刻體會到了閲讀所帶來的快感,也讓我讚歎不已中國古代源遠流長的文化。這些貫穿古今的文字,牽動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它們的意義已經遠遠超出了簡單的方框文字,更大的是對後人得以品讀的樂趣。

這便是我眼中的詩詞曲。

古詩詞的五年級作文5

揭起《詩經》的封面,你會看到“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的水色河光;翻開《楚辭》的篇章,你會看到“梟梟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的湖波江浪。水性是温柔的,它能表達出人們內心的情感。古時候,人們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是船,所以渡口也就成了友人或戀人依依惜別的地方,而水在此時就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峯聚。欲問行人去哪邊?眉眼盈盈處。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王觀《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這是一首送別詞,詩人以眼波喻水,以蹙眉喻山,因為有了對水的奇想,使得這首詞沒有離別的感傷,才脱離了送別詞的俗套。

水與愛情的關係,似乎比水與友情的關係更密切,翻開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就能得到證明。“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蒹葭》)作者追求意中人而不可得,就在這百草凋零的清秋時節起了相思:她在什麼地方呢?她“在水一方”,又“宛在水中央”,心上人若隱若現,朦朦朧朧,讓作者魂牽夢縈,寫出了可望而不可即的愛情。

簡單的水,多麼神奇啊!水因為富於變化,靈動活潑,也能引出詩人們對人生的感悟和思索。“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是蘇軾對人生的樂觀豁達;“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是李後主綿長的愁緒;“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是李太白的壯志豪情;“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荀子對政權與人民的關係的比喻,給後世留了一個深刻的警示;而孫子從水中悟出了克敵制勝之道:“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制勝者,謂之神。”水是有靈性的,它可以傳遞人間難捨之情,可以寄託相思之情,可以抒發遷客騷人對人生的憤懣之情。

願我國的古詩詞藉着水的魔力能流得更遠、更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