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廣西三月三的風俗作文500字

欄目: 學生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2.67W

廣西三月三的風俗作文500字

廣西三月三的風俗作文500字【1】

三月三是我們壯鄉的重要節日。每年的三月三壯鄉武鳴就成了歌的海洋。這一天家家户户都蒸好了香噴噴的五色糯米飯,煮好了彩色蛋,做好了各種小吃,來招待客人。酒足飯飽後,人們就去趕歌圩了。

那天早晨,吃完糯米飯,我和媽媽來到城東大草坪。興武大道上煥然一新,彩旗飄揚,一個個五顏六色的充氣拱門猶如道道彩虹。人們穿着美麗的衣服,笑容滿面,不約而同從四面八方湧向興武大道。

十點鐘,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盼望已久的三月三歌圩拉開了序幕。我和三百多名尼達妮歌手穿着藍壯衣,面帶微笑,在台上動情的唱起了《壯鄉到處都是歌》和《壯鄉五色飯》這兩首歌歡迎中外賓客。我們那美妙的歌聲博得了台下一片經久不息的掌聲。

表演完,我們來到千人竹竿陣現場,那裏已被成千上萬的觀眾為的水泄不通。“咚咚咚”,數十面大鼓響起來,“噠噠噠”幾千根竹竿敲起來,歌圩最為隆重的重頭戲——千人竹竿舞熱鬧開場。只見數千名身着五彩民族服裝的壯鄉男女,排着整齊的表演方陣,在近千米的竹竿陣裏,合着鼓聲和竹竿聲,歡快的跳起來。來自城鎮的參賽隊,他們有的手打腰鼓,有的手捧壯鄉五色飯,時而轉圈喊起聲,時而仰面露笑容,精彩的表演博得了陣陣掌聲。竹竿舞固然精彩,可最吸引人的還是自己親身體驗跳竹竿舞的驚險和樂趣。被歡樂氣氛感染的觀眾也紛紛加入到竹竿陣裏,興武大道立刻成了歡樂的海洋。我也忍不住踏入竹竿陣中,隨着竹竿的開開合合盡情的跳着。

這一天的武鳴,人如海,歌如潮,愛歌的你快點來武鳴趕三月三歌圩吧!

廣西三月三的風俗作文500字【2】

壯族傳統歌節。又叫“三月三”、“歌圩節”、歌圩,狀語交“窩埠坡”、“雙龍洞”。

壯族人民每到“三月三”時,方圓數千裏的男女青年,都開開心心地穿上盛裝來參加,少則幾百人,多多則數千人或上萬人。頓時,人山人海,歌聲響亮,成了歌的世界。搭綵棚、擺歌台、拋綵球、則佳偶,別有風趣。

在歌圩上,各村屯的男女青年,各自三五成羣,尋找別村的青年,集體對唱歌。通常由男青年主動先唱“遊覽歌,”觀察物色對手;遇有比較合適的對象,便唱“見面歌”和“邀請歌”;得到女方的答應;彼此互相瞭解之後,便唱“愛慕歌”“交情歌”;分別時則唱“送別歌”,歌詞即編即唱,比喻貼切,親切感人。男女青年經過對歌接觸之後,建立了一定的感情,相約下一次歌圩再會。

在歌圩上還有碰蛋的習俗:小夥子用手上的彩蛋碰姑娘手中的彩蛋;姑娘如果不願意就把蛋握住不讓碰,如果有急就讓小夥子碰。蛋碰裂後兩人共吃彩蛋,這就播下了愛情的種子。

此外,還有搶花炮、演壯戲、耍雜技、舞彩龍、無綵鳳、武術表演、唱桂劇等,整個山鄉沉浸在節目的氣氛中。

廣西三月三的風俗作文500字【3】

農曆三月三,也叫上巳節。是中華民族獨有的節日。為了讓更多的人瞭解和參與三月三活動,廣西首次在三月三節日放假兩天,太令人喜出望外啊。

天空細雨綿綿,我來到了壯鄉。這壯鄉隱藏在羣山懷抱之間,一眼望去,全是用竹子搭建的吊腳樓,滿地都是嫩綠的野草,一副多麼美麗的田園詩畫啊。樸實的壯族人們熱情地邀請我們這些外來的遊客進屋裏歇息,避雨。我進了一位老大娘的家中,她熱情地給我沏上了一杯熱乎乎的茶,我和老大娘攀談起來,對三月三民俗有了更多的瞭解:相傳為了紀念壯族歌仙劉三姐而形成的節日,故又稱歌仙節。人們趕歌圩,搭歌棚,舉辦歌會,青年男女們對歌、碰蛋、拋繡球......

雨住了,人們的心也不由自主地火熱起來了。只見方圓幾十裏的壯族男女青年穿着豔麗的民族服裝來到了精心搭制的歌圩台上載歌載舞。圩台周圍人山人海,煞是熱鬧。我好奇地望着舞台上,只見男女分成了兩個隊,像拋繡球一樣,你拋來一句,我就回一句。對山歌到了高潮,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內容也更精彩紛呈了。姑娘唱問:“什麼結果一條心?”小夥子唱答“就是芭蕉結果一條心呀!”還有很多鬥智的'歌詞,大家也被情不自禁地帶入到了思索歌詞之下句的境界中了。驀然回過神來,才知壯鄉人民的智慧之大,以及壯鄉人民對於歌曲的追求之多,這些早已把人們都折服了吧。

天色晚了,人們漸漸散去了,但這壯鄉美妙的山歌已深深留在了人們心中。

廣西三月三的風俗作文500字【4】

每年的農曆三月三,是我們壯鄉的傳統節日。

今年的“三月三”又快到了。時間在飛逝,明天就是我早盼望來到的“三月三”了,我的心情哪,甭提多高興了。

晚上,媽媽就開始作起“三月三”的食品準備。首先媽媽拿來紅蘭,炒了一下就滾了熱水,就把紅蘭泡入水中,媽媽就用手co着紅蘭,不過多久,紅蘭便冒着熱氣,水變成了紅紫顏色的了,香透了。我想……彩媽媽就把糯米洗好,泡入紅蘭水,等到明天早晨蒸。聽了媽媽説明天蒸,我焦急了。但還是得明天吃上這香噴噴的糯米飯,因為明天是“三月三”嘛,這只是準備。然後,媽媽做另一種食品,就是雞蛋。

第二天清早,我一骨碌地爬牀來,穿上衣褲就聞到一股糯米飯的香味。於是,我趕忙來到廚房。早起的媽媽見了我説:“快快來吃糯米飯了。”我興奮地歡呼起來,擰開飯jin的蓋,哇,好香啊,只見飯jin裏乘着美麗的糯米飯,有黃色的,白色的,紅色的,紫色的。我抓起一大把的糯米飯,津津有味地吃起來。吃了一會兒,媽媽又遞給我雞蛋,我驚喜極了。於是,我又津津有味地吃起雞蛋來。原來這些美味食品是媽媽一清早起來做的。我想:“……”這天,有的小朋友還結了個雞蛋網,掛在胸前,網裏放着個紅通通的雞蛋(那時_)。我們還拿着雞蛋,和別的同學鬥呢,真是有趣。

我想:人們為什麼要做各種顏色的糯米飯,肯定是它表示着使人們一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吉利的含義吧!雞蛋呢,也許是祝願我們小孩呢感快長快長,健康成長呢。

廣西三月三的風俗作文500字【5】

三月三是中華民族獨有的節日,其間豐富多彩的民俗活動,給人們帶來許多快樂。

“三月三地菜煮雞蛋。”是江南一帶的俗話。傳説農曆三月九年級這一天,是王母娘娘的生日。這天一大早,好心的王母娘娘為了天下人少受疾病的磨難,命觀音娘娘普降聖子。於是最有靈氣的地菜,便充當了這一愛心的使者。

地菜是一種綠色植物,小小巧巧的葉片貼地而生,學名叫薺菜。幼苗時期很不起眼,不仔細看很難找到,也許是為了方便人們採挖吧,地菜一般長在堤岸和菜地裏。地菜是隨了春風春雨來的。春風過處,你會看到嫩嫩的地菜齊刷刷的鑽出地面,你會發現一大片綠油油的地菜挺起了腰桿,葉片兒託着一粒粒珍珠般的小雨滴,讓你感到生機盎然,耳目一新。

民間不僅有“陽春三月三,薺菜當靈丹”的諺語,還流傳着“春食薺菜賽仙丹”的説法。可見薺菜不僅是佳餚一碟,更是靈藥一方。在中藥裹,薺菜的藥用價值非常廣泛,被譽為“菜中甘草”。祖國醫學認為:薺菜味甘、性涼、止血,明目等效用。

與其它少數民族的三月三相比,我們江南毫無特色可言,僅僅是吃的節日罷了。

像聚居在貴州、湖南、廣西的苗族、瑤族的三月三是“花炮節。”這天,人們喜氣洋洋地觀看或參加富有特殊競技性、對抗性的體育運動――搶花炮比賽。花炮是個直徑6釐米、外纏綵綢的鐵環,點燃火藥後,鐵環被轟到場地上空。當鐵環墜落下時,凡拾奪者使得分。

還有許多的民族在三月三日有不同的節日,這一天,其是歡樂無比啊!

廣西三月三的風俗作文500字【6】

我的家鄉就在廣西壯族自治區,這個少數民族聚集的地方。這裏保留了很多風俗習慣,我想介紹的是“三月三歌圩節”。 在我國“三月三”是漢族及多個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相傳三月三是皇帝的誕辰,中國自古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説法。魏晉以後,上巳節改為三月三,後代沿襲,遂成漢族水邊飲宴、郊外遊春的節日。但是現在,每個民族的三月三都是不同的形式。壯族的三月三相傳為紀念壯族歌仙劉三姐而形成的節日,故又稱歌仙節。

大家都知道山歌是壯族的特色,壯族每年有數次定期的民歌集會,如正月十五、三月三、四月八、八月十五等,其中以三月三最為隆重。這一天,家家户户做五色糯飯,染彩色蛋,歡度節日。歌節一般每次持續兩三天,地點在離村不遠的空地上,用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對歌以未婚男女青年為主體,但老人小孩都有來旁觀助興。小的`歌圩有一、二千人,大的歌圩可達數萬人之多。搭歌棚,舉辦歌會,青年男女們對歌、碰蛋、拋繡球,談情説愛。壯族多於三月三來掃墓,通常在三月三時蒸五色糯米飯。

壯族山歌簡稱為“壯歌”,又稱“壯族民歌”,一般指壯族人民用壯話演唱的民間歌謠。壯歌最早可以追溯到壯族原始社會時代狩獵時的吶喊。雖然吶喊不能算是歌, 但它無疑孕育出了壯族山歌的種子。真正義意上的壯歌應該是從壯族原始社會中的生產勞動和祭祀活動開始,這從現在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中可見一斑。廣西壯族古老的歌圩集會和繡球一直流傳至今。壯族素以“善歌”著稱,壯鄉素有“歌海”盛譽。壯民善以山歌來表現生活,抒發自己的思想感情。壯族山歌歷史悠久,壯民從盤古開天地一直唱到如今,幾乎人人能歌善唱,已近“以歌代言”的地步。

歌圩節上拋繡球主要是娛樂,也作定情信物。當姑娘看中某個小夥子時,就把繡球拋給他。不過壯族人玩繡球,以拋繡球為樂,也不是近一兩百年的事物了。南宋人朱輔所著的《溪蠻叢笑》,對歌墟的拋繡球活動描述道:“土俗節數日,野外男女分兩朋,各以五彩新囊豆粟,往來拋接,名為飛綸。”周去非在《嶺外代答》中也説:“土已日(三月三),男女聚會,各為行列,以五色結為球,歌而拋之,謂之飛綸。男女目成,則女受綸而男婚已定。”所謂飛綸,就是今天的繡球。

南宋周去非的《嶺外代答》載,壯人“迭相歌和,含情悽婉……皆臨機自撰,不肯蹈襲,其間乃有絕佳者。”宋《太平寰宇記》中也記載:“壯人於谷熟之際,擇日祭神,男女盛會作歌。”這説明,當時的歌圩已經相當興盛。1934年編的《廣西各縣概況》記載,當時廣西有歌墟活動的地方就有多達26個縣,幾乎遍佈廣西各地。

如今在我們家裏,雖然不會以唱山歌的形式過節,但仍然會做五色糯飯,染彩色蛋等等歡度節日。這樣具有民族特色的活動,將是永恆的經典。